CN213504388U - 一种输送机输送链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送机输送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04388U
CN213504388U CN202021853788.8U CN202021853788U CN213504388U CN 213504388 U CN213504388 U CN 213504388U CN 202021853788 U CN202021853788 U CN 202021853788U CN 213504388 U CN213504388 U CN 2135043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limiting
ring
buckling
ver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5378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Enweishi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Enweishi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Enweishi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Enweishi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5378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043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043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043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n Conve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送机输送链,其包括平行排列的链杆(1),在链杆两端部将其并联固定的、结构相同且对称分布的两条连接链(2);每条连接链(2)均包括相邻的、且相互铰接的横链环(201)和竖链环(202),所述横链环(201)的链环平面与所述竖链环(202)的链环平面相互垂直。本实用新型在输送过程中能长时、长距离地保证输送物料的平稳。

Description

一种输送机输送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链杆与链扣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送机输送链。
背景技术
管链输送机是输送粉状、小颗粒状及小块状等散状物料的连续输送设备,可以水平、倾斜和垂直组合输送。在密闭管道内,以链片为传动构件带动物料沿管道运动。当水平输送时,物料颗粒受到链片在运动方向的推力。当料层间的内摩擦力大于物料与管壁的外摩擦力时,物料就随链片向前运动,形成稳定的料流;当垂直输送时,管内物料颗粒受链片向上推力,因为下部给料阻止上部物料下滑,产生了横向侧压力,所以增强了物料的内摩擦力,当物料间的内摩擦力大于物料与管内壁外摩擦力及物料自重时,物料就随链片向上输送,形成连续料流。
但在长距离运输或较大物品运输中,输送机常常无法保证运输平面的整齐、稳定,物料在运输平面上难免出现滚动、颠簸等现有,对一些易碎物品的运输特别不利,同时长距离运输也难以通过一整条一体化结构的输送带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可在运输过程中,特别是长距离运输过程中保持输送物持续稳定状态的输送机输送链,同时其可以通过一定长度的单元链杆组装形成,极大地提高了生成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输送机输送链,其包括:平行排列的链杆(1),在链杆两端部将其并联固定的、结构相同且对称分布的两条连接链(2);每条连接链(2)均包括相邻的、且相互铰接的横链环(201)和竖链环(202),所述横链环(201) 的链环平面与所述竖链环(202)的链环平面相互垂直。
其中,所述链环平面是指的在其内的投影为链环的完整环状结构的平面。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链杆固定于所述横链环(201)或竖链环 (202)的环表面的一侧中部。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两端固定于所述竖链环(202)上的链杆、即竖链环上的链杆(101)与两端固定于所述横链环(201)上的链杆、即横链环上的链杆(102)平齐。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两端固定于所述竖链环(202)上的链杆、即竖链环上的链杆(101)高出两端固定于所述横链环上的链杆、即横链环上的链杆(102)。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两端固定于所述横链环(201)上的所述横链环上的链杆(102),在其与所述横链环(201)接触处存在弧形弯曲(103)。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弯曲(103)朝向低于横链环链环平面的地方,即相对于所述横链环(201),所述弯曲(103)为向下的弯曲。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弯曲(103)朝向高于横链环链环平面的地方,即相对于所述横链环(201),所述弯曲(103)为向上的弯曲。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两端固定于所述横链环(201)上的所述横链环上的链杆(102)的下平面与所述竖链环(202)的下端平齐。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横链环(201)和所述竖链环(202)为相同尺寸的椭圆环,其长轴的长度为所述链杆长度的0.01-0.1倍。
该具体实施方式可在最低的成本下获得最稳定、高效的输送效果。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链(2)通过一定长度的连接链单元经扣合单元扣合形成。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扣合单元包括扣合环(301)和限位块;所述扣合环(301)为端部断开的环状结构,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扣合环(301) 的环内;所述限位块包括结构完全相同的前限位件和后限位件;其中任一限位件均包括限位主体(401),自限位主体一个表面延伸出的限位插头(402),位于限位插头正下方的限位插孔(403);所述限位主体(401)与限位插头 (402)所在表面垂直的一侧面包括弧形缺口(404),另一侧面为弧面(405),所述弧形缺口(404)与所述扣合环(301)的开口端的内侧表面贴合,供所述扣合环(301)的端部卡入,所述弧面(405)与所述扣合环(301)的另一侧内表面贴合;所述限位插头(402)包括限位部(4021)和延伸部(4022),其中延伸部(4022)伸出限位主体(401)表面,所述限位部(4021)位于所述延伸部(4022)的端部,且其在限位主体(401)表面的投影的面积大于所述延伸部(4022)在限位主体(401)表面的投影;所述限位插孔(403)为所述限位主体(401)的贯通孔,其可供另一限位块的限位插头(402)伸入并卡合。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插头(402)的限位部(4021)包括纵切面积较小的限位端部(4023)和纵切面积较大的限位基部(4024)。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插孔(403)包括与所述限位端部(4023) 等厚的孔端部(4033)、与所述限位基部(4024)等厚的孔基部(4034)、厚度与所述延伸部(4022)延伸长度相等的孔延伸部(4032),其中所述孔端部(4033)的纵切面积大于所述孔延伸部(4032)的纵切面积大于所述孔基部(4034)的纵切面积。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插头(402)的限位部(4021)为中部分裂的柱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可保证运输过程中,输送平面上的物品始终稳定,不产生滚动和颠簸等现象,特别利于有一定体积的易碎物品的输送,本实用新型还特别适用于长距离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所述输送链的整体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输送链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输送链的连接链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所述扣合单元主视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所述扣合单元剖视左视图;
图6为实施例所述前后限位件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7-8为实施例所述前后限位件立体示意图。
图例说明:
1-链杆,2-连接链,201-横链环,202-竖链环,301-扣合环,101-竖链环上的链杆,102-横链环上的链杆,103-弧形弯曲状凹陷,401-限位主体, 402-限位插头,403-限位插孔,404-弧形缺口,405-弧面,4021-限位部,4022- 延伸部,4023-限位端部,4024-限位基部,4031-裂缝,4032-孔延伸部,4033- 孔端部,4034-孔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横”、“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输送机输送链,其为金属链,包括平行并联排列的柱形长条状的链杆1,链杆1两端部分别固定在两条连接链2上,两条连接链2结构完全相同,且对称地分布在链杆1两侧,每条连接链2都包括横链环201-竖链环202-横链环201-竖链环202……的循环单元,横链环201-竖链环202之间相互嵌套,其可以通过开环相套后焊接封口等方式实现,其中所述“横”、“竖”仅为图中的示意关系,即两种链环的链环平面相互垂直。所述链环优选为椭圆环状结构,其长轴的长度优选为链杆1的长度的0.01-0.1倍。
其中,链杆均固定于横链环201或竖链环202的环表面的一侧中部,且在两者上的固定点相同,具体位置可如连环短轴端部所在的表面。因横链环201和竖链环202垂直套设,所以链杆呈现高低分布。其中,两端固定于竖链环202上的链杆101高出两端固定于横链环201上的链杆102。其固定方式优选为焊接。
在上述结构中,输送时,由驱动部件,如驱动齿轮直接与连接链2啮合,驱动连接链向前后运动,物料在链杆1所在的平面上得到传输,而不直接与驱动齿轮接触,保证了传输的稳定性,同时链杆2呈现高-低-高……的表面起伏,部分物料可直接嵌入较低的输送平面内,部分物料在较高的输送平面内可受到两侧较低平面物料的限位,使得整条输送链上的物料均得到平稳的输送。
在具体实施时,链杆101与链杆102的高差可根据待输送物的特征进行设定和调整,其可通过设置链环的长、短轴长度实现。
为加强传输物料在输送链上的固定,限制其位置,并增强稳定性,可设置链杆102在与横链环201接触处存在弧形弯曲103,该弧形弯曲103优选为在链杆102两端部对称设置。该弯曲为相对于横链环201朝下的弯曲,其起始部分固定于横链环201表面,终止部分与链杆102的平直部分为一体。为保证特别平稳的传输,链杆102的下平面优选与所述竖链环202的下端平齐。
在长距离输送中,若全部通过单元部件的焊接得到整条输送链,其效率较低,因此优选可先获得结构相同的一定长度的输送短链,再将这些输送短链通过扣合单元连接形成整个输送链。
所述扣合单元包括端部开口的椭圆环状的扣合环301和限位块,限位块位于扣合环301的环内,当限位块和扣合环301完成扣合后,其应当为一个稳固的整体结构。
具体的,限位块包括结构完全相同的前限位件和后限位件,任一限位件包括限位主体401,自限位主体朝向另一个限位件的方向的一个限位插头402,位于限位插头402正下方的限位插孔403,当一个限位件的限位插头402插入另一个限位件的限位插孔403后,另一个限位件的限位插头应当正好插入该限位件的限位插孔内,且两者的限位主体内表面贴合。
限位插头402和限位插孔403均优选为柱形结构。
限位主体401与限位插头402所在表面垂直的两侧面,即其与扣合环301 开口和未开口的两个内侧表面贴合的两个面,其中与开口端接触的侧面包括弧形缺口404,另一侧面为弧面405,其弧度均应当满足可与扣合环301的内侧表面基本完全贴合,弧形缺口404供扣合环301的端部卡入,在极端情况下,也可将限位主体401与扣合环301接触的整个表面设置为弧形表面,使其与扣合环301贴合。
在优选实施中,限位插头402可包括限位部4021和延伸部4022,限位部 4021位于延伸部4022的端部,且其在限位主体401表面的投影的面积大于所述延伸部4022的投影面积,即某种意义上,可以简单地认为限位部4021和延伸部4022为头大尾小的结构。
限位插孔403为贯通孔,可供另一限位块的限位插头402伸入并卡和。
在优选实施中,限位插头402的限位部4021包括纵切面积较小的限位端部4023和纵切面积较大的限位基部4024,即某种意义上,可以简单地认为限位端部4023和限位基部4024为头小尾大的结构,该结构更方便限位插头402 进入限位插孔403中。
在这些优选实施中,与限位插头402对应的,限位插孔403包括与限位端部4023等厚的孔端部4033、与限位基部4024等厚的孔基部4034、厚度与延伸部4022延伸长度相等的孔延伸部4032,其中孔端部4033的纵切面积大于孔延伸部4032的纵切面积大于孔基部4034的纵切面积。
在优选实施中,限位插头402的限位部4021为中部分裂的柱形结构,即其在限位部4021中央位置处含有贯通的裂缝4031。
在组装中,将扣合单元的扣合环301套入相邻两个待连接的输送链的链环中,将前、后限位件中的任一个先紧贴扣合环301的表面,另一个再自扣合环301的另一个表面插入先前的限位件中,两者的限位插头同时卡入对方的限位插孔内即完成扣合,得到连接增长的输送链。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竖链环202上的链杆101也可与两端固定于横链环201上的链杆102平齐。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弯曲103也可朝向高于横链环链环平面的地方,即相对于横链环201,该弯曲103为向上的弯曲。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输送机输送链,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排列的链杆(1),在链杆两端部将其并联固定的、结构相同且对称分布的两条连接链(2);每条连接链(2)均包括相邻的、且相互铰接的横链环(201)和竖链环(202),所述横链环(201)的链环平面与所述竖链环(202)的链环平面相互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机输送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杆固定于所述横链环(201)或竖链环(202)的环表面的一侧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机输送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排列的链杆(1)包括两端固定于所述竖链环(202)上的链杆、即竖链环上的链杆(101)和两端固定于所述横链环(201)上的链杆、即横链环上的链杆(102),所述竖链环上的链杆(101)高出所述横链环上的链杆(102);且所述横链环上的链杆(102),在其与所述横链环(201)接触处存在弧形弯曲(103),所述弯曲(103)朝向低于横链环链环平面的地方,即相对于所述横链环(201),所述弯曲(103)为向下的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机输送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横链环上的链杆(102)的下平面与所述竖链环(202)的下端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机输送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横链环(201)和所述竖链环(202)为相同尺寸的开口椭圆环,其长轴的长度为所述链杆长度的0.01-0.1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机输送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链(2)通过一定长度的连接链单元经扣合单元扣合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机输送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单元包括扣合环(301)和限位块;所述扣合环(301)为端部断开的环状结构,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扣合环(301)的环内;所述限位块包括结构完全相同的前限位件和后限位件;其中任一限位件均包括限位主体(401),自限位主体一个表面延伸出的限位插头(402),位于限位插头正下方的限位插孔(403);所述限位主体(401)与限位插头(402)所在表面垂直的一侧面包括弧形缺口(404),另一侧面为弧面(405),所述弧形缺口(404)与所述扣合环(301)的开口端的内侧表面贴合,供所述扣合环(301)的端部卡入,所述弧面(405)与所述扣合环(301)的另一侧内表面贴合;所述限位插头(402)包括限位部(4021)和延伸部(4022),其中延伸部(4022)伸出限位主体(401)表面,所述限位部(4021)位于所述延伸部(4022)的端部,且其在限位主体(401)表面的投影的面积大于所述延伸部(4022)在限位主体(401)表面的投影;所述限位插孔(403)为所述限位主体(401)的贯通孔,其可供另一限位块的限位插头(402)伸入并卡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机输送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插头(402)的限位部(4021)包括纵切面积较小的限位端部(4023)和纵切面积较大的限位基部(402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机输送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插孔(403)包括与所述限位端部(4023)等厚的孔端部(4033)、与所述限位基部(4024)等厚的孔基部(4034)、厚度与所述延伸部(4022)延伸长度相等的孔延伸部(4032),其中所述孔端部(4033)的纵切面积大于所述孔延伸部(4032)的纵切面积大于所述孔基部(4034)的纵切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机输送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插头(402)的限位部(4021)为中部分裂的柱形结构。
CN202021853788.8U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输送机输送链 Active CN2135043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53788.8U CN213504388U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输送机输送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53788.8U CN213504388U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输送机输送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04388U true CN213504388U (zh) 2021-06-22

Family

ID=76444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53788.8U Active CN213504388U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输送机输送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043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92686B2 (ja) ローラークレードルおよびモジュラー搬送アセンブリ
US20120061212A1 (en) Pipe conveyors
JP2002240918A (ja) 三次元搬送ライン用チェーン
CN213504388U (zh) 一种输送机输送链
US6279729B1 (en) Article conveyance having mechanical drive
WO2022237051A1 (zh) 一种适用于大型构件的智能托运机器及其托运方法
KR20050012436A (ko) 적재 및 이송을 위한 유동바닥 구조
CN106743712B (zh) 炸药箱包的码垛及输送系统
US20040173441A1 (en) Roller top conveyor chain assembly
CN206750761U (zh) 垂直输送支撑装置
CN213921152U (zh) 一种具有定位机构的管材运输装置
CN108019230A (zh) 一种盾构机管片快速运输平台
CN203889482U (zh) 一种新型模组式塑料输送带
CN216036804U (zh) 一种灵活组装式盘片
US9701478B1 (en) Flush ends container gripper
CN212245039U (zh) 一种发泡纸杯检测线
CN113859671A (zh) 一种芯片包装管正反检测机构
CN204549154U (zh) 堆积式速冻机用网带
CN219216347U (zh) 一种磁性输送链板及其输送线
CN209921668U (zh) 一种用于芯片测试分选机的送料气轨机构
CN204474275U (zh) 翻转设备、用于承载货物的承载设备以及货物翻转套件
CN213355828U (zh) 一种输送机传送组
CN110325463A (zh) 真空输送机用链
CN216510765U (zh) 一种螺旋输送网带及螺旋输送机
CN208181991U (zh) 一种快递分拣系统用的分拣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