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00960U - 一种便于使用的轮圈治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使用的轮圈治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00960U
CN213500960U CN202022404492.4U CN202022404492U CN213500960U CN 213500960 U CN213500960 U CN 213500960U CN 202022404492 U CN202022404492 U CN 202022404492U CN 213500960 U CN213500960 U CN 2135009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m
rim tool
tool part
tool
shaped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0449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民
穆效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Shengyilong Sporting Good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Shengyilong Sporting Good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Shengyilong Sporting Good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Shengyilong Sporting Good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0449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009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009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009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ing By Coating Moulds (AREA)

Abstract

一种便于使用的轮圈治具,涉及轮圈治具领域,包括一安装底座、设置在安装底座上且能够相对安装底座进行转动的轮圈治具主体,其中轮圈治具主体包括第一轮圈治具部分、第二轮圈治具部分、第三轮圈治具部分,第一轮圈治具部分与第二轮圈治具部分或第三轮圈治具部分对接使得在第一轮圈治具部分和第二轮圈治具部分或在第一轮圈治具部分和第三轮圈治具部分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碳纤维材料的空间,其中第一轮圈治具部分和第二轮圈治具部分之间形成的空间大于第一轮圈治具部分和第三轮圈治具部分之间形成的空间,其用于贴合碳纤维材料的空间的宽度可以通过不同轮圈治具部分的组合进行变化,以方便操作者将碳纤维材料在贴合到位。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使用的轮圈治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圈治具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便于使用的轮圈治具。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轮圈辅助成型治具中,传统的轮圈治具为一体成型治具,碳纤维材料在贴合到传统轮圈治具时,由于传统的轮圈治具用于贴合碳纤维材料的空间无法改变且空间狭窄,使得在实际操作中,操作者比较难将碳纤维材料在贴合到位,有些部分容易贴合不紧密,影响贴合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使用的轮圈治具,其轮圈治具主体为多块组成,且其用于贴合碳纤维材料的空间的宽度可以通过不同轮圈治具部分的组合进行变化,以方便操作者将碳纤维材料在贴合到位。其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于使用的轮圈治具,包括一安装底座、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上且能够相对所述安装底座进行转动的轮圈治具主体,其中所述轮圈治具主体包括第一轮圈治具部分、第二轮圈治具部分、第三轮圈治具部分,所述第一轮圈治具部分与所述第二轮圈治具部分或所述第三轮圈治具部分对接使得在所述第一轮圈治具部分和所述第二轮圈治具部分或在所述第一轮圈治具部分和所述第三轮圈治具部分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碳纤维材料的空间,其中所述第一轮圈治具部分和所述第二轮圈治具部分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碳纤维材料的空间大于所述第一轮圈治具部分和所述第三轮圈治具部分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碳纤维材料的空间,所述第一轮圈治具部分、所述第二轮圈治具部分、所述第三轮圈治具部分与所述安装底座分别为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一轮圈治具部分与所述第三轮圈治具部分形成的空间与轮圈造型相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和细化,所述第一轮圈治具部分包括一圆形盘状结构,在所述圆形盘状结构中间开设有一具有螺纹的第一螺纹孔用于安装至所述安装底座上,在所述圆形盘状结构与所述第二轮圈治具部分或所述第三轮圈治具部分对接的一侧具有朝所述圆形盘状结构的侧面向外水平延伸形成的环形的中央贴合部,所述中央贴合部的圆心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圆心呈同心设置,所述圆形盘状结构直径大于所述中央贴合部的直径且所述圆形盘状结构与所述中央贴合部的夹角呈9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和细化,所述第二轮圈治具部分为一圆台状结构,其直径沿朝向所述第一轮圈治具部分的方向逐渐减小直至与所述中央贴合部的直径相匹配,沿其中心轴线方向开设有具有螺纹的第二螺纹孔,且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尺寸相同,其中所述圆台状结构的曲面侧壁与所述中央贴合部之间所形成的大小呈120°至15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和细化,所述第三轮圈治具部分包括设置于中心位置第三螺纹孔用于安装至所述安装底座上,所述第三轮圈治具部分的直径与所述圆形盘状结构的直径相同,且第三螺纹孔的直径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直径相同,在所述第三轮圈治具部分与所述第一轮圈治具部分对接时,所述中央贴合部于所述第三轮圈治具部分的夹角呈9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和细化,所述安装底座具有一转动把手安装柱,在所述转动把手安装柱上设置有一转动把手,所述转动把手能够相对所述转动把手安装柱进行转动,在所述转动把手的一侧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轮圈治具部分、所述第二轮圈治具部分以及所述第三轮圈治具部分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以及所述第三螺纹孔与所述转动把手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和细化,所述第一轮圈治具部分与所述第二轮圈治具部分或所述第三轮圈治具部分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使用的轮圈治具,该轮圈治具包括第一轮圈治具部分、第二轮圈治具部分、第三轮圈治具部分,其中第一轮圈治具部分和第二轮圈治具部分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碳纤维材料的空间大于第一轮圈治具部分和第三轮圈治具部分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碳纤维材料的空间,而且所述第一轮圈治具部分、所述第二轮圈治具部分、所述轮圈治具部分与所述安装底座分别为可拆卸连接。在贴合碳纤维时,可以先使用第一轮圈治具部分和第二轮圈治具部分对第一轮圈治具部分进行贴合,此时贴合空间大,方便操作者双手活动,待第一轮圈治具部分的表面均与碳纤维紧密贴合后,在将第二轮圈治具部分换下,换上第三轮圈治具来完成余下部分的轮圈碳纤维的贴合以完成碳纤维的贴合,以便进行碳纤维轮圈的预成型。该轮圈治具使用简单方便,结构简单,其用于贴合碳纤维材料的空间的宽度可以通过不同轮圈治具部分的组合进行变化,以方便操作者将碳纤维材料在贴合到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使用的轮圈治具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便于使用的轮圈治具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便于使用的轮圈治具的第一轮圈治具部分和第二轮圈治具部分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便于使用的轮圈治具的第一轮圈治具部分和第二轮圈治具部分处于合并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便于使用的轮圈治具的第一轮圈治具部分和第三轮圈治具部分处于合并状态的示意图。
其中,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所示:
A-便于使用的轮圈治具;
10-第一轮圈治具部分;101-中央贴合部;102-平面贴合部;103-第一螺纹孔;
20-第二轮圈治具部分;201-第二螺纹孔;202-斜面贴合部;
30-第三轮圈治具部分;301-第三螺纹孔;
401-安装底座;402-转动把手安装柱;403-转动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下,将结合一具体实施例及其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便于使用的轮圈治具进行更详细的阐述。
如图1至图5所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便于使用的轮圈治具A,包括一安装底座401、设置在安装底座401上且能够相对安装底座401进行转动的轮圈治具主体。其中,不同于传统轮圈治具一体成型的结构,该轮圈治具主体包括第一轮圈治具部分10、第二轮圈治具部分20、第三轮圈治具部分30,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轮圈治具部分10与第二轮圈治具部分20或所述第三轮圈治具部分30对接使得在第一轮圈治具部分10和第二轮圈治具部分20或在第一轮圈治具部分10和第三轮圈治具部分30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碳纤维材料的空间。
继续参照图4和图5,其中第一轮圈治具部分10和第二轮圈治具部分20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碳纤维材料的空间大于第一轮圈治具部分10和第三轮圈治具部分30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碳纤维材料的空间,而且第一轮圈治具部分10、第二轮圈治具部分20、第三轮圈治具部分30与安装底座401通过转动把手403分别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轮圈治具部分10与第二轮圈治具部分20或第三轮圈治具部分3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图中未示出螺栓和对应的螺纹孔)。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和细化,如图3所示,第一轮圈治具部分10包括一圆形盘状结构,在圆形盘状结构中间开设有一具有螺纹的第一螺纹孔103用于安装至安装底座401的转动把手403上,在圆形盘状结构与第二轮圈治具部分20或第三轮圈治具部分30对接的一侧具有沿圆形盘状结构的侧面向外水平延伸形成的环形的中央贴合部101,中央贴合部101的圆心与第一螺纹孔103的圆心呈同心设置,圆形盘状结构直径大于中央贴合部101的直径且圆形盘状结构与中央贴合部103的夹角呈90°。在本实施例中,圆形盘状结构超过中央贴合部101的环状部分为平面贴合部102,中央贴合部101的曲面侧壁与平面贴合部102为供碳纤维贴合的部分。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和细化,继续参照图3,第二轮圈治具部分20为一圆台状结构,其直径沿朝向第一轮圈治具部分10的方向逐渐减小直至与中央贴合部101的直径相匹配,沿其中心轴线方向开设有具有螺纹的第二螺纹孔201,且第二螺纹孔201与第一螺纹孔103的尺寸相同,其中圆台状结构的曲面侧壁为供碳纤维贴合的斜面贴合部202,该斜面贴合部202与中央贴合部101之间所形成的大小呈120°至150°。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和细化,如图5所示,第三轮圈治具部分30包括设置于中心位置第三螺纹孔301用于安装至转动把手403上,第三轮圈治具部分30的直径与圆形盘状结构的直径相同且两者的结构相互平行。第三螺纹孔403的直径与第一螺纹孔103的直径相同,在第三轮圈治具部分30与第一轮圈治具部分10对接时,中央贴合部101于第三轮圈治具部分30的夹角呈90°。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轮圈治具部分30与中央贴合部101贴合后超过中央贴合部101的环状部分与平面贴合部102一样为供碳纤维贴合的部分,如图所示,第一轮圈治具部分10与第三轮圈治具部分30形成的内凹空间与轮圈造型相适配,用于最终轮圈碳纤维的预成型。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和细化,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底座401具有一转动把手安装柱402,在转动把手安装柱402上设置有转动把手403,转动把手403能够相对转动把手安装柱402进行转动,可以通过设置转动轴承实现,在此不扩展。在转动把手403的一侧设置有螺纹,第一轮圈治具部分10、第二轮圈治具部分20以及第三轮圈治具部分30分别通过第一螺纹孔103、第二螺纹孔201以及第三螺纹孔301与转动把手403螺纹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贴合碳纤维时可以先使用第一轮圈治具部分10和第二轮圈治具部分20对第一轮圈治具部分进行贴合,此时贴合空间大,方便操作者双手活动将碳纤维材料紧密贴合至中央贴合部101和平面贴合部102,并将朝向第二轮圈治具部分20的碳纤维材料轻轻贴合在斜面贴合部202,待第一轮圈治具部分10的表面均与碳纤维紧密贴合后,在将第二轮圈治具部分20换下,换上第三轮圈治具部分30,由于第三轮圈治具部分30与中央贴合部101的夹角为90°小于第二轮圈治具部分20与中央贴合部101的夹角,此时原本贴合在斜面贴合部202的碳纤维材料收到第三轮圈治具部分30的压力朝内凹空间移动,在通过操作者手动压紧以完成余下部分的轮圈碳纤维贴合,以便进行碳纤维轮圈的预成型。
由于第一轮圈治具部分10上的碳纤维材料紧密贴合至中央贴合部101和平面贴合部102,此时仅仅需要再压紧原本贴合在斜面贴合部202的碳纤维材料至第三轮圈治具部分30即可,相对于传统轮圈治具需要一次性将碳纤维材料贴合到位,这样的方式可以保证碳纤维贴合的紧密型更好。
以上,本实施例提供的该轮圈治具使用简单方便,结构简单,其用于贴合碳纤维材料的空间的宽度可以通过不同轮圈治具部分的组合进行变化,以方便操作者将碳纤维材料在贴合到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便于使用的轮圈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安装底座、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上且能够相对所述安装底座进行转动的轮圈治具主体,其中所述轮圈治具主体包括第一轮圈治具部分、第二轮圈治具部分、第三轮圈治具部分,所述第一轮圈治具部分与所述第二轮圈治具部分或所述第三轮圈治具部分对接使得在所述第一轮圈治具部分和所述第二轮圈治具部分或在所述第一轮圈治具部分和所述第三轮圈治具部分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碳纤维材料的空间,其中所述第一轮圈治具部分和所述第二轮圈治具部分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碳纤维材料的空间大于所述第一轮圈治具部分和所述第三轮圈治具部分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碳纤维材料的空间,所述第一轮圈治具部分、所述第二轮圈治具部分、所述第三轮圈治具部分与所述安装底座分别为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一轮圈治具部分与所述第三轮圈治具部分形成的空间与轮圈造型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使用的轮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圈治具部分包括一圆形盘状结构,在所述圆形盘状结构中间开设有一具有螺纹的第一螺纹孔用于安装至所述安装底座上,在所述圆形盘状结构与所述第二轮圈治具部分或所述第三轮圈治具部分对接的一侧具有朝所述圆形盘状结构的侧面向外水平延伸形成的环形的中央贴合部,所述中央贴合部的圆心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圆心呈同心设置,所述圆形盘状结构直径大于所述中央贴合部的直径且所述圆形盘状结构与所述中央贴合部的夹角呈9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使用的轮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轮圈治具部分为一圆台状结构,其直径沿朝向所述第一轮圈治具部分的方向逐渐减小直至与所述中央贴合部的直径相匹配,沿其中心轴线方向开设有具有螺纹的第二螺纹孔,且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尺寸相同,其中所述圆台状结构的曲面侧壁与所述中央贴合部之间所形成的大小呈120°至15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使用的轮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轮圈治具部分包括设置于中心位置第三螺纹孔用于安装至所述安装底座上,所述第三轮圈治具部分的直径与所述圆形盘状结构的直径相同,且第三螺纹孔的直径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直径相同,在所述第三轮圈治具部分与所述第一轮圈治具部分对接时,所述中央贴合部于所述第三轮圈治具部分的夹角呈9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使用的轮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座具有一转动把手安装柱,在所述转动把手安装柱上设置有一转动把手,所述转动把手能够相对所述转动把手安装柱进行转动,在所述转动把手的一侧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轮圈治具部分、所述第二轮圈治具部分以及所述第三轮圈治具部分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以及所述第三螺纹孔与所述转动把手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使用的轮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圈治具部分与所述第二轮圈治具部分或所述第三轮圈治具部分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CN202022404492.4U 2020-10-26 2020-10-26 一种便于使用的轮圈治具 Active CN2135009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04492.4U CN213500960U (zh) 2020-10-26 2020-10-26 一种便于使用的轮圈治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04492.4U CN213500960U (zh) 2020-10-26 2020-10-26 一种便于使用的轮圈治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00960U true CN213500960U (zh) 2021-06-22

Family

ID=76410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04492.4U Active CN213500960U (zh) 2020-10-26 2020-10-26 一种便于使用的轮圈治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009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74788A (en) Grinding wheel with a single-piece hub
CN204397230U (zh) 一种叶轮叶片定位结构
CN213500960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轮圈治具
CN208628942U (zh) 一种转向节加工治具
CN215547865U (zh) 一种高效磨削金刚石复合片的金刚石砂轮
CA2047255C (en) Rotary polishing tool
JPH065080Y2 (ja) 工具取付治具
CN103964093A (zh) 四爪料盖的料盖筋板、翻转耳板和锁环的组对装置
CN205551764U (zh) 一种封头组合体自动焊接的通用夹具
CN208530165U (zh) 一种汽车轮毂法兰盘结构
CN207342827U (zh) 一种打磨机中的驱动叶轮组件
CN212734942U (zh) 一种自行车轮毂切割片
CN212857909U (zh) 刀架组件及修磨机
CN217143141U (zh) 一种汽车轮毂制造用便于固定夹持的数控机床
CN209194534U (zh) 一种回转支承安装座
CN208409235U (zh) 环形齿轮旋转定位治具
CN216942496U (zh) 一种定位准确厚度较薄的手推车专用轮辐
CN216298914U (zh) 一种组合式打弧倒角一体砂轮
CN109807666A (zh) 一种非回转体零件车床夹具
CN217864320U (zh) 重型商用车转向管柱
CN211398164U (zh) 一种风扇支撑杆的连接结构
CN210790395U (zh) 一种油缸缸座打磨加工工装
CN218876783U (zh) 一种万向连接牵引环
CN210046493U (zh) 一种打磨组件
US20220258306A1 (en) Clamping system for clamping grinding whee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