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00798U - 吹瓶机用汇流板 - Google Patents

吹瓶机用汇流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00798U
CN213500798U CN202021959216.8U CN202021959216U CN213500798U CN 213500798 U CN213500798 U CN 213500798U CN 202021959216 U CN202021959216 U CN 202021959216U CN 213500798 U CN213500798 U CN 2135007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air inlet
exhaust
gas transmission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5921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ouble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ouble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ouble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ouble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5921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007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007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007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吹瓶机用汇流板,用于集装吹瓶机的电磁阀,若干电磁阀组包括第一进气阀组以及第一排气阀组;汇流板包括汇流板本体,以及设置在汇流板本体内的第一总输气通道、第一进气通道以及第一排气通道。其中第一总输气通道与模具型腔连接,第一进气通道一端与供气设备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进气阀组与第一总输气通道连接。第一排气通道一端通过第一排气阀组与第一总输气通道连接,第一排气通道另一端延伸出汇流板本体。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用汇流板可集成安装吹瓶机用的若干电磁阀,便于使用者集中控制电磁阀,减小了吹瓶机设备使用气管的用量,和安装气管所需要的时间,吹瓶机电磁阀的排列结构简单,方便了电磁阀的更换。

Description

吹瓶机用汇流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吹瓶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吹瓶机用汇流板。
背景技术
吹瓶机是能将做好的瓶胚通过一定的工艺手段吹成瓶子的机器。随着社会科学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吹瓶机被广泛应用于饮料、医药、化妆品、食品及化工行业。
目前吹瓶机在执行吹瓶作业时,相应的两位两通阀都安装在模具型腔表面,不便于管理;而且连接吹瓶机设备以及两通阀的气管用量大,不便于安装、检修,实用性差,有严重的安全隐患。故需要提供一种吹瓶机用汇流板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吹瓶机用汇流板,其通过吹瓶机用汇流板集成安装吹瓶机用的若干电磁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两位两通阀安装在模具型腔表面,连接吹瓶机和两通电磁阀的气管用量大,不便于安装、检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吹瓶机用汇流板,用于集装吹瓶机的若干电磁阀,其中,若干所述电磁阀包括:
第一进气阀组,包括至少一个进气阀,用于控制模具型腔内气体的输入;
第一排气阀组,包括至少一个排气阀,用于控制模具型腔内气体的输出;
所述汇流板包括:
汇流板本体,所述第一进气阀组以及第一排气阀组均设置在所述汇流板本体顶面;
第一总输气通道,设置在所述汇流板本体内部,与模具型腔连接,所述第一进气阀组以及所述第一排气阀组均与所述第一总输气通道连通;
第一进气通道,一端延伸出所述汇流板本体,并与供气设备连接,用于输入气体,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另一端通过第一进气阀组与所述第一总输气通道连接;以及
第一排气通道,用于输出气体,所述第一排气通道一端通过第一排气阀组与所述第一总输气通道连接,所述第一排气通道另一端延伸出所述汇流板本体;
其中,所述第一总输气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进气阀组以及所述第一排气阀组的排列方向平行。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进气阀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进气阀,所述第一排气阀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排气阀;
所述第一总输气通道的延伸方向为第一输气方向,所述第一进气阀组的至少一个第一进气阀,以及所述第一排气阀组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排气阀的排列方向为第一排列方向,
所述第一输气方向与所述第一排列方向平行,且所述第一输气方向与所述第一排列方向确定的平面大致垂直于所述汇流板本体的顶面平面。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磁阀还包括用于控制模具型腔内气体的输入的第二进气阀组、以及用于控制模具型腔内气体的输出的第二排气阀组;
所述第二进气阀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进气阀,所述第二排气阀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排气阀;
所述汇流板还包括:
第二总输气通道,设置在所述汇流板本体内部,所述第二总输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模具型腔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进气阀组和所述第二排气阀组连接;
第二进气通道,通过所述第二进气阀组与所述第二总输气通道连接;以及
第二排气通道,通过所述第二排气阀组与所述第二总输气通道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总输气通道的延伸方向为第二输气方向,所述第二输气方向与所述第一输气方向平行,所述第一输气方向与所述第二输气方向确定的平面平行于所述汇流板本体的顶面平面;
所述第二进气阀组的至少一个第二进气阀,以及所述第二排气阀组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排气阀的排列方向为第二排列方向,
所述第二输气方向与所述第二排列方向平行,且所述第二输气方向与所述第二排列方向确定的平面垂直于所述汇流板本体的顶面平面。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通道为同一进气通道,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延伸方向在所述汇流板本体的顶面平面的投影,垂直于所述第一总输气通道的延伸方向在所述汇流板本体的顶面平面的投影。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进气阀组包括一号进气阀以及二号进气阀;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包括:
一号进气通道,用于输送气体,所述一号进气通道一端延伸出所述汇流板本体,并与一号供气设备连接,所述一号进气通道另一端通过一号进气阀与所述第一总输气通道连接,以及
二号进气通道,用于输送气体,所述二号进气通道一端延伸出所述汇流板本体,并与二号供气设备连接,所述二号进气通道另一端通过二号进气阀与所述第一总输气通道连接;
所述一号进气通道与所述二号进气通道分别输送不同压强的气体,或所述一号进气通道与所述二号进气通道用于输送不同的气体。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结构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一号进气通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一号进气通道为同一进气通道;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二号进气通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二号进气通道为同一进气通道。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一号进气通道设置在所述汇流板本体的边缘,所述汇流板本体侧壁设置有与一号进气通道连接的可调节流阀,所述可调节流阀用于控制所述一号进气通道的电磁阀的流量,使用者可根据注塑产品大小,调节产品的成型时间,提升了模具生产的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总输气通道与所述第二总输气通道相互平行,
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的延伸方向在所述汇流板本体的顶面平面的投影,平行于所述第一总输气通道的延伸方向在所述汇流板本体的顶面平面的投影;
所述第二排气通道的延伸方向在所述汇流板本体的顶面平面的投影,平行于所述第二总输气通道的延伸方向在所述汇流板本体的顶面平面的投影,结构布局规整,提升了汇流板本体结构的空间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排气通道和所述第二排气通道为同一排气通道,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的延伸方向在所述汇流板本体的顶面平面的投影,垂直于所述第一总输气通道的延伸方向在所述汇流板本体的顶面平面的投影。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用汇流板可集成安装吹瓶机用的若干电磁阀,便于使用者集中控制电磁阀,减小了吹瓶机设备使用气管的用量,和安装气管所需要的时间,吹瓶机电磁阀的排列结构简单,方便了电磁阀的更换。
本实施例中的汇流板的集成安装结构紧凑,集中供气,单独排气、接管、接线,简洁明了,便于使用者对电磁阀集中维修、检测;汇流板的输入结构配有可调节流阀,可根据产品大小,调节产品的成型时间,提升了模具生产的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相应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的第一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的第一实施例的汇流板本体结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的第二实施例的汇流板本体结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的第二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的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总输气通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进气通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的第二实施例的一号排气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的第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的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的第三实施例的内部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的第三实施例的汇流板本体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第一实施例附图标记:汇流板本体11、第一总输气通道12、第一进气通道 13、一号进气通道131、二号进气通道132、第一排气通道14、第二进气通道 16、第一进气阀组21、一号进气阀211、二号进气阀212、第一排气阀组22、可调节流阀25。
第二实施例附图标记:第一进气阀组41、第一进气阀21a、一号进气阀411、二号进气阀412、第一排气阀组42、一号排气阀421、二号排气阀422、第二进气阀组43、第二排气阀组44、汇流板本体31、第一总输气通道32、第一进气通道33、第一排气通道34、一号排气通道341、延伸段341a、倾斜段341b、二号排气通道342、第二总输气通道35、第二进气通道36、第二进气通道的一号进气通道361、第二进气通道的二号进气通道362、第二排气通道37。
第三实施例附图标记:第一进气阀组61、一号进气阀611、二号进气阀612、第一排气阀组62、第一排气阀62a、一号排气阀621、二号排气阀622、第二进气阀组63、第二排气阀组64、第二排气阀641、可调节流阀65、汇流板本体 71、第一总输气通道72、第一进气通道73、一号进气通道731、二号进气通道 732、第一排气通道74、一号排气通道741、二号排气通道742、第二总输气通道75、第二进气通道76、第二进气通道的一号进气通道761、第二进气通道的二号进气通道762、第二排气通道77、延伸段77a、倾斜段77b、第二排气通道的一号排气通道771、第二排气通道的二号排气通道77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本实用新型术语中的“第一”“第二”等词仅作为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以及不作为对先后顺序的限制。
请参照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如下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用于集装吹瓶机的电磁阀,若干电磁阀组包括第一进气阀组21以及第一排气阀组 22;其中,第一进气阀组21包括至少一个进气阀,用于控制模具型腔内气体的输入;第一排气阀组22包括至少一个排气阀,用于控制模具型腔内气体的输出。
本实施例中的汇流板包括汇流板本体11、第一总输气通道12、第一进气通道13以及第一排气通道14。其中第一总输气通道12设置在汇流板本体11内部,第一总输气通道12与模具型腔连接,第一进气阀组21以及第一排气阀组 22均与第一总输气通道连通。第一进气通道13一端延伸出汇流板本体11,并与供气设备连接,第一进气通道13用于输入气体,第一进气通道13另一端通过第一进气阀组21与第一总输气通道12连接。第一排气通道14用于输出气体,第一排气通道14一端通过第一排气阀组22与第一总输气通道12连接,第一排气通道14另一端延伸出汇流板本体11。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总输气通道1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进气阀组21 以及第一排气阀组22的排列方向平行。本实用新型中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结构紧凑,集成安装电磁阀,提升了汇流板本体11的空间利用率,减少了汇流板固定在吹瓶机本体上的空间,提升了汇流板的实用性。
对本实施例中的汇流板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结合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的第一实施例的截面图。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进气阀组2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进气阀,第一排气阀组22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排气阀。
第一总输气通道12的延伸方向为第一输气方向,第一进气阀组21的至少一个第一进气阀,以及第一排气阀组22的至少一个第一排气阀的排列方向为第一排列方向。第一输气方向与第一排列方向平行,且第一输气方向与第一排列方向确定的平面大致垂直于汇流板本体11的顶面平面。此结构布局精简,便于生产加工,提升了汇流板的结构紧凑紧凑型,提升了汇流板本体11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减少了汇流板固定在吹瓶机本体上的空间,提升了汇流板的实用性。
对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进气通道13结构进行阐述:
结合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的第一实施例的汇流板本体结构立体图。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进气阀设有两个,其分别为一号进气阀211 以及二号进气阀212;第一进气阀组21包括一号进气阀211以及二号进气阀 212。第一进气通道13包括用于输送气体的一号进气通道131以及二号进气通道132。
其中,一号进气通道131一端延伸出汇流板本体11,并与一号供气设备连接,一号进气通道131另一端通过一号进气阀211与第一总输气通道12连接。二号进气通道132一端延伸出汇流板本体11,并与二号供气设备连接,二号进气通道132另一端通过二号进气阀212与第一总输气通道12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一号进气通道131与二号进气通道132分别输送不同压强的气体,或一号进气通道131与二号进气通道132用于输送不同的气体。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一号进气通道131接入低压供气设备,用于输送低压气体;二号进气通道132接入高压供气设备,用于输送高压气体。第一进气通道13包括用于输送气体的一号进气通道131以及二号进气通道132,接管简洁明了,提升了汇流板本体的实用性。
本实施例中,一号进气通道131设置在汇流板本体11的边缘,汇流板本体 11侧壁设置有与一号进气通道131连接的可调节流阀25,可调节流阀25用于控制一号进气通道131的电磁阀的流量。汇流板的输入结构配有可调节流阀25,可根据注塑产品大小,调节产品的成型时间,提升了模具生产的产品质量。
本实施例提供的吹瓶机用汇流板,可集成安装吹瓶机用的若干电磁阀,便于使用者集中控制电磁阀,且消除了吹瓶机模具型腔温度升高对电磁阀的影响,延长了电磁阀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的汇流板的集成安装结构紧凑,接管、接线结构简洁明了,便于使用者对电磁阀集中维修、检测。
如下提供本实用新型吹瓶机用汇流板的第二实施例:
结合图5、图9和图10,其中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总输气通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进气通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若干电磁阀组还包括第二进气阀组43以及第二排气阀组,第二进气阀组43用于控制模具型腔内气体的输入,第二排气阀组用于控制模具型腔内气体的输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进气阀组43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进气阀,第二排气阀组44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排气阀。
本实施例中的汇流板还包括第二总输气通道35、第二进气通道36以及第二排气通道37。其中第二总输气通道35设置在汇流板本体31内部,第二总输气通道35的一端与模具型腔连接,第二总输气通道35另一端分别与第二进气阀组43和第二排气阀组44连接;第二进气通道36通过第二进气阀组43与第二总输气通道35连接;第二排气通道37通过第二排气阀组44与第二总输气通道35连接。
第二总输气通道35的延伸方向为第二输气方向,第二输气方向与第一输气方向平行,第一输气方向与第二输气方向确定的平面平行于汇流板本体31的顶面平面;以第二进气阀组43的至少一个第二进气阀,以及第二排气阀组44的至少一个第二排气阀的排列方向为第二排列方向。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输气方向与第二排列方向平行,且第二输气方向与第二排列方向确定的平面垂直于汇流板本体31的顶面平面。
对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进气通道结构进行阐述:
结合图6和1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的第二实施例的汇流板本体结构立体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进气通道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气通道33和第二进气通道36为同一进气通道,第一进气通道33的延伸方向在汇流板本体31的顶面平面的投影,垂直于第一总输气通道32的延伸方向在汇流板本体31的顶面平面的投影。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进气通道36的结构与第一进气通道33的结构相同;第一进气通道33的一号进气通道331和第二进气通道36的一号进气通道361为同一进气通道;第一进气通道33的二号进气通道332和第二进气通道36的二号进气通道362为同一进气通道。
对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排气通道34结构进行阐述:
请参照图6、图7和图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的第二实施例的汇流板本体结构立体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的第二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的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第二排气通道34的延伸方向在汇流板本体31的顶面平面的投影,与平行与第一总输气通道32的延伸方向在汇流板本体31的顶面平面的投影。
本实施例中,第一排气阀组42包括两个第一排气阀,其分别为一号排气阀 421以及二号排气阀422。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排气阀组42包括一号排气阀421 以及二号排气阀422;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排气通道34包括一号排气通道341以及二号排气通道342。一号排气通道341一端通过一号排气阀421与第一总输气通道32连接,一号排气通道341另一端延伸出汇流板本体31一侧。二号排气通道342一端通过二号排气阀422与第一总输气通道32连接,二号排气通道 342另一端与一号排气通道341另一端同侧延伸出汇流板本体31。
其中,一号排气通道341与一号回收气体设备连接,二号排气通道342与二号回收气体设备连接。本实用新型中,一号排气通道341与二号排气通道342 分别将气体排到不同的容器;或者一号排气通道341用于排出要回收气体,二号排气通道342用于排出剩余气体。第一排气通道34的结构提升了汇流板的空间利用率,提升了吹瓶机生产效率。
此外,二号排气通道342位于第一输气方向与第一排列方向确定的平面上,且第二排气通道342位于第一总输气通道32上方。
结合图11,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的第二实施例的一号排气通道结构示意图。一号排气通道341包括延伸段341a以及倾斜段341b;延伸段341a设置在二号排气通道342一侧,且与二号排气通道342的长边平行,二号排气通道342通过延伸段341a与汇流板本体31外部连通,从而排出回收后的气体;倾斜段341b与延伸段341a另一端连接,二号排气通道342通过倾斜段341b与一号排气阀421连接;倾斜段341b结构设计新颖,节省了汇流板本体31内的使用空间,减小了汇流板本体31的体积,增加了汇流板本体31 实心部分使用效率,减轻了汇流板本体31的重量,且增加了汇流板本体31的排气方式,提升了汇流整体结构的实用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吹瓶机用汇流板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增设有至少一条第二进气通道以及第二排气通道的结构,提升了汇流板本体集装电磁阀组的实用性。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排气通道34包括用于排气的一号排气通道341以及二号排气通道342,可以分别将气体排到不同的容器,提升了汇流板本体31的使用效率;本实施例中的汇流板本体31将使用后的气体通过分类排放,提升了气体的回收利用率,减少了注塑产品的成本,提升了汇流板结构的实用性。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进气通道与第二进气通道之间相互连通,实现了汇流板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对模具型腔集中供气、单独排气,有效提升了注塑模具的生产效率。
如下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的第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12、图14和图15,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的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的第三实施例的内部结构截面示意图。
如下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用于集装吹瓶机的电磁阀,若干电磁阀组包括第一进气阀组61以及第一排气阀组 62;其中,第一进气阀组61包括至少一个进气阀,用于控制模具型腔内气体的输入;第一排气阀组62包括至少一个排气阀,用于控制模具型腔内气体的输出。
本实施例中的汇流板包括汇流板本体71、第一总输气通道72、第一进气通道73以及第一排气通道74。其中第一总输气通道72设置在汇流板本体71内部,与模具型腔连接,第一进气阀组61以及第一排气阀组62均与第一总输气通道连通。第一进气通道73一端延伸出汇流板本体71,并与供气设备连接,第一进气通道73用于输入气体,第一进气通道73另一端通过第一进气阀组61 与第一总输气通道72连接。第一排气通道74用于输出气体,第一排气通道74 一端通过第一排气阀组62与第一总输气通道72连接,第一排气通道74另一端延伸出汇流板本体71。
对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排气通道74的结构进行阐述: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排气阀组62包括两个第一排气阀,其分别为一号排气阀 621以及二号排气阀622;第一排气阀组62包括一号排气阀621以及二号排气阀622。
第一排气通道74包括一号排气通道741以及二号排气通道742;其中一号排气通道741一端通过一号排气阀621与第一总输气通道72连接,一号排气通道741另一端延伸出汇流板本体71一侧;二号排气通道742一端通过二号排气阀622与第一总输气通道72连接,二号排气通道742另一端与一号排气通道 741另一端同侧延伸出汇流板本体71。
其中,一号排气通道741与一号回收气体设备连接,二号排气通道742与二号回收气体设备连接,一号排气通道741与二号排气通道742分别将气体排到不同的容器;或一号排气通道741用于排出要回收气体,二号排气通道742 用于排出剩余气体。
结合图12,对本实施例中的汇流板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施例中的电磁阀还包括用于控制模具型腔内气体的输入的第二进气阀组63、以及用于控制模具型腔内气体的输出的第二排气阀组64。第二进气阀组 63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进气阀,第二排气阀组64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排气阀。
本实施例中的汇流板还包括第二总输气通道75、第二进气通道76以及第二排气通道77。其中第二总输气通道75设置在汇流板本体71内部,第二总输气通道75的一端与模具型腔连接,第二总输气通道75另一端分别与第二进气阀组63和第二排气阀组64连接;第二进气通道76通过第二进气阀组63与第二总输气通道75连接;第二排气通道77通过第二排气阀组64与第二总输气通道75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总输气通道75的延伸方向为第二输气方向,第二输气方向与第一输气方向平行,第一输气方向与第二输气方向确定的平面平行于汇流板本体71的顶面平面;以第二进气阀组63的至少一个第二进气阀,以及第二排气阀组64的至少一个第二排气阀的排列方向为第二排列方向;第二输气方向与第二排列方向平行,且第二输气方向与第二排列方向确定的平面垂直于汇流板本体71的顶面平面。
结合图16,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的第三实施例的汇流板本体横截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排气通道74和第二排气通道77为同一排气通道,第一排气通道74的延伸方向在汇流板本体71的顶面平面的投影,垂直于第一总输气通道72的延伸方向在汇流板本体71的顶面平面的投影。
进一步的,第一排气通道74的一号排气通道741和第二排气通道77的一号排气通道741为同一排气通道;第一排气通道74的二号排气通道742和第二排气通道77的二号排气通道742为同一排气通道。
本实施例中,第一总输气通道72与第二总输气通道75相互平行。第一排气通道74的延伸方向在汇流板本体71的顶面平面的投影,平行于第一总输气通道72的延伸方向在汇流板本体71的顶面平面的投影;第二排气通道77的延伸方向在汇流板本体71的顶面平面的投影,平行于第二总输气通道75的延伸方向在汇流板本体71的顶面平面的投影。
对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进气通道73结构进行阐述:
结合图13和图16,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进气阀组61包括两个第一进气阀,其分别为一号进气阀611以及二号进气阀612。第一进气阀组61包括一号进气阀611以及二号进气阀612;第一进气通道73包括用于输送气体的一号进气通道731以及二号进气通道732。其中一号进气通道731一端延伸出汇流板本体 71,并与一号供气设备连接,一号进气通道731另一端通过一号进气阀611与第一总输气通道72连接;二号进气通道732一端延伸出汇流板本体71,并与二号供气设备连接,二号进气通道732另一端通过二号进气阀612与第一总输气通道72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一号进气通道731与二号进气通道732分别输送不同压强的气体,或一号进气通道731与二号进气通道732用于输送不同的气体。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进气通道73和第二进气通道76为同一进气通道,第一进气通道73的延伸方向在汇流板本体71的顶面平面的投影,垂直于第一总输气通道72的延伸方向在汇流板本体71的顶面平面的投影。
进一步的,第二进气通道76的结构与第一进气通道73的结构相同;第一进气通道73的一号进气通道731和第二进气通道76的一号进气通道761为同一进气通道;第一进气通道73的二号进气通道732和第二进气通道76的二号进气通道762为同一进气通道。
此外,一号进气通道731设置在汇流板本体71的边缘,汇流板本体71侧壁与一号进气通道731连接的可调节流阀,可调节流阀用于控制一号进气通道 731的电磁阀的流量。
本实施例中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结构在第一实施例以及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通过设置有至少两个总输气通道,且汇流板的进气通道之间相互连通,汇流板的排气通道相互连通,进一步提升了汇流板输送气体的效率,减少了注塑产品的生产时间,提升了设备生产的效率。
以第三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的优选实施例,如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吹瓶机用汇流板工作流程进行阐述:
首先,将所有的两位两通电磁阀集成安装在汇流板本体71上。本实施例中的汇流板本体71结构优选为长方体结构。
其次,将汇流板接入气体。
汇流板本体71上有与模具型腔连接的第一总输气通道72和第二总输气通道75,以及相应的进气结构、排气接口以及可调节流阀等。第一总输气通道72 以及第二总输气通道75的延伸方向均与汇流板本体71的长边平行,结构紧凑,提升了汇流板本体的空间利用率,减少了汇流板固定在吹瓶机本体上的空间. 大大提升了汇流板的实用性。本实施例中,所有通道的开口端均为圆形阶梯状,适用于密封连接不同型号的通气管道,提升了汇流板本体的实用性。
将第一进气通道73的一号进气通道731、以及第二进气通道76的一号进气通道761接入低压气体;二号进气通道732的二号进气通道732、以及第二进气通道76的二号进气通道762接入高压气体,第一排气通道74的一号排气通道741、以及第二排气通道77的一号排气通道771接气罐;第一排气通道74 的二号排气通道742、以及第二排气通道77的二号排气通道772通大气,第一总输气通道72和第二总输气通道75接产品模具型腔。
然后,瓶胚在机械拉伸的同时,一号进气阀611打开,低压气体通过可调节流阀65通过一号进气通道731进入瓶胚里面,可调节流阀65可以根据不同产品调节产品的成型时间,控制产品成型质量。第二进气通道76的工作流程与第一进气通道73的工作流程相同。
当瓶胚初具形状后,关闭一号进气阀611,打开二号进气阀612,模具将瓶胚进行成型保压。
等产品完全成型后,关闭二号进气阀612;使用者根据需要打开一号排气阀621,使得部分气体可回收;部分气体回收完成后,关闭一号排气阀621,打开二号排气阀622,汇流板通过二号排气通道642将排出剩余气体。同时可根据生产需求,汇流板可做成多产品集中供气生产。第二排气通道77的工作流程与第一排气通道74的工作流程相同。
这样即完成了本优选实施例的吹瓶机用汇流板的工作过程。
本实施例中的汇流板通过可集成安装吹瓶机用的若干电磁阀,消除了吹瓶机模具型腔温度升高对电磁阀的影响,便于使用者集中控制电磁阀,实现了吹瓶生产的自动化,便于对电磁阀集中维修、检测,提升了吹瓶模具的生产效率。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汇流板的集成安装电磁阀的结构紧凑,集中供气,单独排气、接管、接线,简洁明了,便于使用者管理使用,提升了电磁阀使用的安全性,避免了小产品模具型腔表面安装电磁阀有可能出现空间不足的现象。汇流板的一号输入通道配有可调节流阀,可根据产品大小,调节产品的成型时间,提升了模具生产的产品质量。
综上,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吹瓶机用汇流板,用于集装吹瓶机的若干电磁阀,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电磁阀包括:
第一进气阀组,包括至少一个进气阀,用于控制模具型腔内气体的输入;
第一排气阀组,包括至少一个排气阀,用于控制模具型腔内气体的输出;
所述汇流板包括:
汇流板本体,所述第一进气阀组以及第一排气阀组均设置在所述汇流板本体顶面;
第一总输气通道,设置在所述汇流板本体内部,与模具型腔连接,所述第一进气阀组以及所述第一排气阀组均与所述第一总输气通道连通;
第一进气通道,一端延伸出所述汇流板本体,并与供气设备连接,用于输入气体,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另一端通过第一进气阀组与所述第一总输气通道连接;以及
第一排气通道,用于输出气体,所述第一排气通道一端通过第一排气阀组与所述第一总输气通道连接,所述第一排气通道另一端延伸出所述汇流板本体;
其中,所述第一总输气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进气阀组以及所述第一排气阀组的排列方向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瓶机用汇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阀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进气阀,所述第一排气阀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排气阀;
所述第一总输气通道的延伸方向为第一输气方向,所述第一进气阀组的至少一个第一进气阀,以及所述第一排气阀组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排气阀的排列方向为第一排列方向,
所述第一输气方向与所述第一排列方向平行,且所述第一输气方向与所述第一排列方向确定的平面大致垂直于所述汇流板本体的顶面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瓶机用汇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还包括用于控制模具型腔内气体的输入的第二进气阀组、以及用于控制模具型腔内气体的输出的第二排气阀组;
所述汇流板还包括:
第二总输气通道,设置在所述汇流板本体内部,所述第二总输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模具型腔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进气阀组和所述第二排气阀组连接;
第二进气通道,通过所述第二进气阀组与所述第二总输气通道连接;以及
第二排气通道,通过所述第二排气阀组与所述第二总输气通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吹瓶机用汇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总输气通道的延伸方向为第二输气方向,所述第二输气方向与所述第一输气方向平行,所述第一输气方向与所述第二输气方向确定的平面平行于所述汇流板本体的顶面平面;
所述第二进气阀组的至少一个第二进气阀,以及所述第二排气阀组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排气阀的排列方向为第二排列方向,
所述第二输气方向与所述第二排列方向平行,且所述第二输气方向与所述第二排列方向确定的平面垂直于所述汇流板本体的顶面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吹瓶机用汇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通道为同一进气通道,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延伸方向在所述汇流板本体的顶面平面的投影,垂直于所述第一总输气通道的延伸方向在所述汇流板本体的顶面平面的投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吹瓶机用汇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阀组包括一号进气阀以及二号进气阀;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包括:
一号进气通道,用于输送气体,所述一号进气通道一端延伸出所述汇流板本体,并与一号供气设备连接,所述一号进气通道另一端通过一号进气阀与所述第一总输气通道连接,以及
二号进气通道,用于输送气体,所述二号进气通道一端延伸出所述汇流板本体,并与二号供气设备连接,所述二号进气通道另一端通过二号进气阀与所述第一总输气通道连接;
所述一号进气通道与所述二号进气通道分别输送不同压强的气体,或所述一号进气通道与所述二号进气通道用于输送不同的气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吹瓶机用汇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结构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一号进气通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一号进气通道为同一进气通道;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二号进气通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二号进气通道为同一进气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吹瓶机用汇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进气通道设置在所述汇流板本体的边缘,所述汇流板本体侧壁设置有与一号进气通道连接的可调节流阀,所述可调节流阀用于控制所述一号进气通道的电磁阀流量。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吹瓶机用汇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总输气通道与所述第二总输气通道相互平行,
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的延伸方向在所述汇流板本体的顶面平面的投影,平行于所述第一总输气通道的延伸方向在所述汇流板本体的顶面平面的投影;
所述第二排气通道的延伸方向在所述汇流板本体的顶面平面的投影,平行于所述第二总输气通道的延伸方向在所述汇流板本体的顶面平面的投影。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吹瓶机用汇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和所述第二排气通道为同一排气通道,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的延伸方向在所述汇流板本体的顶面平面的投影,垂直于所述第一总输气通道的延伸方向在所述汇流板本体的顶面平面的投影。
CN202021959216.8U 2020-09-09 2020-09-09 吹瓶机用汇流板 Active CN2135007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59216.8U CN213500798U (zh) 2020-09-09 2020-09-09 吹瓶机用汇流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59216.8U CN213500798U (zh) 2020-09-09 2020-09-09 吹瓶机用汇流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00798U true CN213500798U (zh) 2021-06-22

Family

ID=76445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59216.8U Active CN213500798U (zh) 2020-09-09 2020-09-09 吹瓶机用汇流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007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92336B (zh) 吹瓶机用汇流板及使用该汇流板的吹瓶设备
CN213500798U (zh) 吹瓶机用汇流板
CN201390815Y (zh) 新型纺丝箱结构
CN203844179U (zh) 塑料挤出机喂料装置
CN210035055U (zh) 新型标准气体充装装置
CN111170012A (zh) 一种连续式气力输送装置
CN215115049U (zh) 一种高效率的瓶盖密封性校验设备
TW202319330A (zh) 漿料輸送系統
CN207303066U (zh) 一种真空发生器模组的气路结构
CN215515813U (zh) 一种集混合与输送于一体的气力混合发送罐
CN214214722U (zh) 一种便于维修油压系统的吹瓶机
CN220179994U (zh) 物料离子除尘机
CN202088448U (zh) 一种吹瓶机的供气系统
CN206913558U (zh) 一种eps板材成型机
CN205097440U (zh) 一种塑料成型盖的快速冷却模具
CN220092207U (zh) 一种气动多工位组合剔除装置
CN211730110U (zh) 一种便于进出料的塑料成型模具
CN214773496U (zh) 一种泡沫成型机分料罐
CN215039620U (zh) 一种高效的消失模生产系统
CN217920338U (zh) 一种切片送料系统
CN2467473Y (zh) 气阻式气力连续输送泵
CN1939599B (zh) 油漆房油漆废气治理方法
CN220700460U (zh) 负极材料连续整形生产线
CN213950004U (zh) 一种提高有色涤纶工业丝生产配料均匀性的输送装置
CN214645554U (zh) 一种imd高压成型模具一出多穴进气平衡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