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88594U - 一种手持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持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88594U
CN213488594U CN202022009971.6U CN202022009971U CN213488594U CN 213488594 U CN213488594 U CN 213488594U CN 202022009971 U CN202022009971 U CN 202022009971U CN 213488594 U CN213488594 U CN 2134885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dust
assembly
filter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0997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成
付忠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ujia Industrial Co Ltd
Beijing Shunz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ujia Industrial Co Ltd
Beijing Shunz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ujia Industrial Co Ltd, Beijing Shunz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uji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0997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885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885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885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持吸尘器,包括进风管、主体和手柄。主体包括尘气分离组件和电机组件,尘气分离组件的进气口与进风管相连通。电机组件的入口端与尘气分离组件的出气口连接,电机组件的入口端设置有过滤保护件,过滤保护件为弧形板状件。过滤保护件上开设有多孔进风口,电机组件的出口端设有排风口。过滤保护件为朝向电机组件的入口端一侧突出的弧形板状件。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吸尘器对含尘气体进行吸尘,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其可以防止含尘气流直接进入电机组件内,进而对电机起到保护的作用,达到保护电机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手持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吸尘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吸尘器多种多样。一些体型小巧,携带及使用非常方便的手持式吸尘器。手持式吸尘器一般包括用于吸入含尘气流的进风管、主体和用于控制主体的手柄,主体用来对含尘气流进行尘气分离,经过分离后的气体通过电机抽出排出到外界,气体的排风口一般设于主体的上方。电机通过位于手柄下部的电池包进行供电。
现有技术中,手持吸尘器的电机组件直接与尘气分离后的气体相连通。这样在电机组件对尘气分离后的气体进行抽取时气体可直接进入电机组件入口端。如果在对含尘气进行尘气分离时,人们忘记安装尘气分离组件对尘气进行分离时而直接启动电机抽吸。含尘气体会通过进风管直接进入到电机组件内,会对电机的使用造成一定的损伤,严重的甚至直接损坏电机。为此,我们亟需一种可以对电机进行保护的手持吸尘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持吸尘器,其解决了在吸尘器启动对含尘气体进行吸尘时,若尘气分离组件忘记安装时,含尘气体直接对电机造成损坏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持吸尘器,包括,用于吸入含尘气流的进风管、主体和用于控制主体的手柄,主体包括尘气分离组件和电机组件,尘气分离组件的进气口与进风管相连通,电机组件用于产生抽吸含尘气流的抽吸力;
电机组件的入口端与尘气分离组件的出气口连接,且电机组件的入口端设置有过滤保护件,过滤保护件为弧形板状件,且过滤保护件上开设有多孔进风口,电机组件的出口端设有排风口;
从进风管进入的含尘气流通过尘气分离组件进行尘气分离得到干净气流,干净气流通过多孔进风口进入电机组件,其中,干净气流中的至少部分通过排风口排出。
可选地,进风口上的孔为长条形孔,且长条形孔的宽度小于3mm。
可选地,电机组件包括顶部外壳、设置在顶部外壳内的电机,且电机用于产生抽吸含尘气流的抽吸力,排风口开设在顶部外壳远离尘气分离组件的一端处,其中,
过滤保护件朝向电机的一侧凸出,且过滤保护件朝向电机的端面上设有加强筋,加强筋位于相邻的长条形孔之间;或者
过滤保护件朝向背离电机的一侧凸出,且过滤保护件朝向电机的端面上设有加强筋,加强筋位于相邻的长条形孔之间。
可选地,尘气分离组件包括与进风管相连通、且与顶部外壳可拆卸连接的底部外壳,以及在底部外壳内设有与顶部外壳的距离依次增大的圆筒状的第一过滤筒、两端开口、且大口朝上的中空漏斗形的第二过滤筒和灰尘接收器;
第一过滤筒内设有过滤组件,过滤组件包括弹性框架、沿弹性框架的外侧周向依次包裹有无纺布层和海绵层;
第二过滤筒的大口与第一过滤筒相连通。
可选地,无纺布层的内侧固定连接于弹性框架的外侧周向,无纺布层外侧与海绵层相套设连接。
可选地,灰尘接收器包括托盖,托盖封堵底部外壳的开口,且托盖与底部外壳底部一端相铰接,托盖朝向第二过滤筒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二过滤筒的小口对准的弹性封堵片。
可选地,第二过滤筒的外侧设有拧转件;和/或
弹性框架的顶部对称设有两个手把。
可选地,手柄包括纵向连接部、第一横向连接部、第二横向连接部以及位于第一横向连接部和第二横向连接部之间的手持部;电机组件和尘气分离组件沿手柄的纵向方向依次布置;电机组件的电机的动力输出轴沿手柄的纵向方向延伸;
电机组件和尘气分离组件安装于纵向连接部的一侧;
第一横向连接部设置于纵向连接部的另一侧靠近电机组件的位置,第二横向连接部设置于纵向连接部的另一侧靠近尘气分离组件的位置,第二横向连接部处设置有电池包,进风管沿手柄的横向方向延伸。
可选地,第一横向连接部设有第一横向气流通道,第一横向气流通道内插接有横梁,且横梁设置有电连接件;
手持部内设有中部气流通道,中部气流通道内设置有主控制电路,主控制电路通过电连接件与电机组件的电机电连接;
第二横向连接部内设有第二横向气流通道,电池包与主控制电路电连接,用于向电机进行供电,第二横向连接部靠近电池包一端设置有散热口;
干净气流中的部分经过第一横向气流通道、中部气流通道和第二横向气流通道,用于第二横向连接部内的电池包散热,并从散热口排出。
可选地,在顶部外壳内设有海绵过滤套组件,海绵过滤套组件的顶部连接有顶盖,顶盖螺接于顶部外壳,海绵过滤套组件覆盖排风口;和/ 或
顶部外壳内部一体成型地设有连接件,过滤保护件可拆卸地安装于连接件。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手持吸尘器,将主体分成底部的尘气分离组件和顶部的电机组件。在电机组件的入口端设置有过滤保护组件,该过滤保护件上设有多孔进风口。且过滤保护件为弧形板状件,能够增加过滤保护件的进气面积。多孔进风口在满足电机入口的进风量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吸尘器对含尘气体进行吸尘,在尘气分离组件忘记安装时,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其可以防止含尘气流直接进入电机组件内,达到保护电机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吸尘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吸尘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吸尘器的过滤组件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吸尘器的电机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吸尘器的电机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进风管;20:主体;21:尘气分离组件;211:底部外壳;212:第一过滤筒;213:第二过滤筒;214:灰尘接收器;214-1:托盖;214-2:弹性封堵片;215:过滤组件;215-1:弹性框架;215-2:无纺布层;215-3:海绵层;215-4:手把;22:电机组件;221:顶部外壳;222:电机;223:加强筋;224:过滤保护片;225:多孔进风口;226:排风口;227:连接件;30:手柄;301:纵向连接部;302:第一横向连接部;303:第二横向连接部;304:手持部;305:电池包;306:散热口;307:横梁; 40:海绵过滤套;50:顶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手持吸尘器,包括,用于吸入含尘气流的进风管10、主体20和用于控制主体20的手柄30。
进风管10与主体20相连通,手柄30与主体20可拆卸地连接。主体20包括尘气分离组件21和电机组件22。
其中,尘气分离组件21的进气口与进风管10相连通,电机组件22 用于产生抽吸含尘气流的抽吸力。
电机组件22的入口端与尘气分离组件21的出气口连接,且电机组件22的入口端设置有过滤保护件224,过滤保护件224为弧形板状件,且过滤保护件224上开设有多孔进风口225,电机组件22的出口端设有排风口226。
本实施例中的手持吸尘器对含尘气体进行吸尘时,从进风管10进入的含尘气流通过尘气分离组件21进行尘气分离得到干净气流,干净气流通过电机组件22的电机222的抽吸,以使从尘气分离组件21出气口的气体经过过滤保护组件224的多孔进风口225进入到电机组件22的顶部外壳221中。其中,大部分干净气流通过排风口226排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吸尘器进行吸尘时,在尘气分离组件21忘记安装时,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其可以防止含尘气流直接进入电机组件22内,进而对电机222 起到保护的作用,达到保护电机222的目的。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清楚、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参照图1-图4,一种手持吸尘器,包括,用于吸入含尘气流的进风管 10、主体20和用于控制主体20的手柄30。
其中,进风管10与主体20相连通。进风管10内设有使进入的含尘气流螺旋形前进的结构。具体而言,在进风管10靠近尘气分离组件21 一端内侧设有挡板,该挡板使得含尘气流由直线性前进改变为螺旋形前进,增大了离心力,增强了吸尘效果。手柄30与主体20通过螺钉可拆卸地螺接。
主体20包括尘气分离组件21和电机组件22。尘气分离组件21的进气口与进风管10相连通,电机组件22用于产生抽吸含尘气流的抽吸力。
电机组件22的入口端与尘气分离组件21的出气口连接,且电机组件22的入口端设置有过滤保护件224。过滤保护件224为弧形板状件,过滤保护件224优选为半球形板状件。且过滤保护件224上开设有多孔进风口225。电机组件22的出口端设有排风口226。
从进风管10进入的含尘气流通过尘气分离组件21进行尘气分离得到干净气流,干净气流通过多孔进风口225进入到电机组件22内,其中,干净气流中的大部分通过排风口226排出至外界。
进一步地,多孔进风口225上的孔为长条形孔,且长条形孔的宽度小于3mm,在保障进风量的前提下,可尽量减小孔的尺寸以避免杂物进入电机组件20内部,导致电机组件20内部的电机222损坏等问题。长条形孔的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各个长条形孔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其中,长条形孔的数量和布置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设计,例如,十个、二十个等,参见图4,在图示实施例中,长条形孔的数量为十八个,且将十八个长条形孔均匀地分成六个过滤孔组。六个过滤孔组呈花瓣形阵列式地分布在弧形板状件上,使得过滤保护件224的造型更加美观。每个过滤孔组均有三个长度不同的长条形孔。
在满足进风量需求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吸尘器对含尘气体进行吸尘,在尘气分离组件21忘记安装时,其可以防止含尘气流直接进入电机组件22内,进而对电机222起到保护的作用,达到了保护电机222 的效果。同时花瓣形的进风口还确保了美观性。
进一步地,电机组件22包括顶部外壳221、设置在顶部外壳221内的电机222,且电机222用于产生抽吸含尘气流的抽吸力。排风口226开设在顶部外壳221远离尘气分离组件21的一端处。排风口226开设在顶部外壳221上,便于通过电机222抽吸的干净空气的排出。
过滤防护件224的凸出方向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可选地,过滤保护件224朝向电机222的一侧凸出,且过滤保护件224朝向电机222的端面上设有加强筋223,加强筋223位于相邻的长条形孔之间。或者可选地,参见图4和图5,过滤保护件224朝向背离电机222的一侧凸出,且过滤保护件224朝向电机222的端面上设有加强筋223,加强筋 223位于相邻的长条形孔之间。通过加强筋223的设定可以增强多孔进风口225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尘气分离组件21包括与进风管10相连通、且与顶部外壳221进行卡接的底部外壳211、以及在底部外壳211内设有与顶部外壳 221的距离依次增大的圆筒状的第一过滤筒212、两端开口且大口朝上的中空漏斗形的第二过滤筒213和灰尘接收器214。
第一过滤筒212内设有过滤组件215,过滤组件215包括弹性框架 215-1、沿弹性框架215-1的外侧周向依次包裹有无纺布层215-2和海绵层215-3。
第二过滤筒213的大口与第一过滤筒212相连通,且第二过滤筒213 与第一过滤筒212相螺接。
具体而言,将过滤组件设计成弹性框架215-1、第一过滤筒212和第二过滤筒213一体式的,可以增强对含尘气体的过滤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无纺布层215-2的内侧固定连接于弹性框架 215-1的外侧周向。具体地,无纺布层215-2与弹性框架215-1熔融呈一体式。无纺布层215-2外侧与海绵层215-3相套设连接。海绵层215-3套接在弹性框架215-1无纺布层215-2的外侧,便于后续海绵层215-3的更换以及清洗。
进一步地,灰尘接收器214包括托盖214-1,托盖214-1封堵底部外壳211的开口,且托盖214-1与底部外壳211底部一端相铰接,托盖214-1 朝向第二过滤筒213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二过滤筒213的小口对准的弹性封堵片214-2。该弹性封堵片214-2可以密封第二过滤筒213的小口,避免因制造公差等原因导致第二过滤筒213密封不严,影响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吸尘器的吸力。由于托盖214-1与底部外壳221相铰接,即在灰尘积累过多时可通过打开托盖214-1,灰尘的重力使之落下。
进一步地,第二过滤筒213的外侧设有拧转件213-1,便于旋拧第二过滤筒213,以便将第二过滤筒213进行拆卸更换。
进一步地,弹性框架215-1的顶部对称设有两个手把215-4,便于对弹性框架215-1的拿取、更换。
进一步地,手柄30包括纵向连接部301、第一横向连接部302、第二横向连接部303以及位于第一横向连接部302和第二横向连接部303 之间的手持部304。
电机组件22和尘气分离组件21沿手柄的纵向方向依次布置;电机组件22的电机222的动力输出轴沿手柄30的纵向方向延伸。
电机组件22和尘气分离组件21螺接于纵向连接部301的一侧。
第一横向连接部302设置于纵向连接部301的另一侧靠近电机组件 22的位置,第二横向连接部303设置于纵向连接部301的另一侧靠近尘气分离组件21的位置,第二横向连接部303处设置有电池包305,进风管10沿手柄30的横向方向延伸。
这样可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吸尘器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吸尘器的轻量化设计。并且减少气流转弯,从而减少电机 222抽吸过程中的吸力损失。
第一横向连接部302内设有第一横向气流通道(图2中未示出)。第一横向气流通道内插接有横梁307,且横梁307设置有电连接件。
手持部304内设有中部气流通道,中部气流通道内固定连接有主控制电路,主控制电路通过电连接件与电机组件22的电机222电连接。
其中,主控制电路为PCB板,主控制电路与电池包305和电机222 分别电连接,使电池包305为电机222进行供电。主控制电路同时还与手持部304上的启动开关电连接,用于控制电机222的启停。
第二横向连接部303内设有第二横向气流通道(图2中未示出),第二横向连接部303内设有电池包305,电池包305与主控制电路电连接,用于向电机222进行供电。第二横向连接部303靠近电池包305一端设置有散热口306。
干净气流中的小部分经过第一横向气流通道、中部气流通道和第二横向气流通道,用于第二横向连接部303内的电池包305散热,并从第二横向连接部303靠近电池包305一端,且设置在前、后两侧面的散热口306排出。
其中,通过电机组件22的干净气流大部分将从排风口226排出,还有一小部分干净气流将通过电机组件22的出口端流入到第一横向连接部 302的第一横向气流通道内,然后再通过手持部304内设有中部气流通道流进第二横向气流通道,最后通过散热口306排出,进一步地为第二横向连接部303内的电池包305进行散热。
进一步地,在顶部外壳221内设有海绵过滤套组件40,海绵过滤套组件40的顶部连接有顶盖50,顶盖50螺接于顶部外壳221,海绵过滤套组件40覆盖排风口226,且用于过滤电机组件22出口端的干净气流。便于对电机组件22出口端排出的大部分干净气流进一步地过滤,然后再通过排风口226排出至外界。
进一步地,顶部外壳221内部一体成型地设有连接件227,过滤保护件224可拆卸地安装于连接件227。过滤保护件224朝向顶部外壳221内部的端面上设有与长条形孔相对应的加强筋223。便于过滤保护件224的拆卸和更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是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改动、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手持吸尘器,包括,用于吸入含尘气流的进风管(10)、主体(20)和用于控制主体(20)的手柄(30),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20)包括尘气分离组件(21)和电机组件(22),所述尘气分离组件(21)的进气口与所述进风管(10)相连通,所述电机组件(22)用于产生抽吸所述含尘气流的抽吸力;
所述电机组件(22)的入口端与所述尘气分离组件(21)的出气口连接,且所述电机组件(22)的入口端设置有过滤保护件(224),所述过滤保护件(224)为弧形板状件,且所述过滤保护件(224)上开设有多孔进风口(225),所述电机组件(22)的出口端设有排风口(226);
从所述进风管(10)进入的含尘气流通过所述尘气分离组件(21)进行尘气分离得到干净气流,所述干净气流通过所述多孔进风口(225)进入所述电机组件(22),其中,所述干净气流中的至少部分通过所述排风口(226)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进风口(225)上的孔为长条形孔,且所述长条形孔的宽度小于3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22)包括顶部外壳(221)、设置在顶部外壳(221)内的电机(222),且所述电机(222)用于产生抽吸所述含尘气流的抽吸力,所述排风口(226)开设在所述顶部外壳(221)远离所述尘气分离组件(21)的一端处,其中,
所述过滤保护件(224)朝向所述电机(222)的一侧凸出,且所述过滤保护件(224)朝向所述电机(222)的端面上设有加强筋(223),所述加强筋(223)位于相邻的所述长条形孔之间;或者
所述过滤保护件(224)朝向背离所述电机(222)的一侧凸出,且所述过滤保护件(224)朝向所述电机(222)的端面上设有加强筋(223),所述加强筋(223)位于相邻的所述长条形孔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气分离组件(21)包括与所述进风管(10)相连通、且与所述顶部外壳(221)可拆卸连接的底部外壳(211),以及在所述底部外壳(211)内设有与顶部外壳(221)的距离依次增大的圆筒状的第一过滤筒(212)、两端开口且大口朝上的中空漏斗形的第二过滤筒(213)和灰尘接收器(214);
所述第一过滤筒(212)内设有过滤组件(215),所述过滤组件(215)包括弹性框架(215-1)、沿所述弹性框架(215-1)的外侧周向依次包裹有无纺布层(215-2)和海绵层(215-3);
所述第二过滤筒(213)的大口与所述第一过滤筒(212)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层(215-2)的内侧固定连接于所述弹性框架(215-1)的外侧周向,所述无纺布层(215-2)外侧与所述海绵层(215-3)相套设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灰尘接收器(214)包括托盖(214-1),所述托盖(214-1)封堵底部外壳(211)的开口,且所述托盖(214-1)与所述底部外壳(211)底部一端相铰接,所述托盖(214-1)朝向所述第二过滤筒(213)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过滤筒(213)的小口对准的弹性封堵片(214-2)。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过滤筒(213)的外侧设有拧转件(213-1);和/或
所述弹性框架(215-1)的顶部对称设有两个手把(215-4)。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手持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30)包括纵向连接部(301)、第一横向连接部(302)、第二横向连接部(303)以及位于第一横向连接部(302)和第二横向连接部(303)之间的手持部(304);所述电机组件(22)和所述尘气分离组件(21)沿所述手柄的纵向方向依次布置;所述电机组件(22)的电机(222)的动力输出轴沿所述手柄(30)的纵向方向延伸;
所述电机组件(22)和所述尘气分离组件(21)安装于所述纵向连接部(301)的一侧;
所述第一横向连接部(302)设置于所述纵向连接部(301)的另一侧靠近所述电机组件(22)的位置,所述第二横向连接部(303)设置于所述纵向连接部(301)的另一侧靠近所述尘气分离组件(21)的位置,所述第二横向连接部(303)处设置有电池包(305),所述进风管(10)沿所述手柄(30)的横向方向延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持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连接部(302)设有第一横向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横向气流通道内插接有横梁(307),且所述横梁(307)设置有电连接件;
所述手持部(304)内设有中部气流通道,所述中部气流通道内设置有主控制电路,所述主控制电路通过所述电连接件与所述电机组件(22)的电机(222)电连接;
所述第二横向连接部(303)内设有第二横向气流通道,所述电池包(305)与所述主控制电路电连接,用于向所述电机(222)进行供电,所述第二横向连接部(303)靠近所述电池包(305)一端设置有散热口(306);
所述干净气流中的部分经过所述第一横向气流通道、所述中部气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横向气流通道,用于所述第二横向连接部(303)内的电池包(305)散热,并从所述散热口(306)排出。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顶部外壳(221)内设有海绵过滤套组件(40),所述海绵过滤套组件(40)的顶部连接有顶盖(50),所述顶盖(50)螺接于所述顶部外壳(221),所述海绵过滤套组件(40)覆盖所述排风口(226);和/或
所述顶部外壳(221)内部一体成型地设有连接件(227),所述过滤保护件(224)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连接件(227)。
CN202022009971.6U 2020-09-14 2020-09-14 一种手持吸尘器 Active CN2134885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09971.6U CN213488594U (zh) 2020-09-14 2020-09-14 一种手持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09971.6U CN213488594U (zh) 2020-09-14 2020-09-14 一种手持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88594U true CN213488594U (zh) 2021-06-22

Family

ID=76446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09971.6U Active CN213488594U (zh) 2020-09-14 2020-09-14 一种手持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885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05154B1 (en) Rod handheld two-in-one split-type vacuum cleaner having independent dust-air separation and dust storage device
ES2955729T3 (es) Aspiradora portátil provista de filtro extraíble
WO2019210849A1 (zh) 手持式吸尘器
CN213488594U (zh) 一种手持吸尘器
CN110801176A (zh) 一种吸尘器
CN212346403U (zh) 一种桌面吸尘器
CN213588157U (zh) 手持吸尘器
CN215128110U (zh) 一种清洁设备
CN213588154U (zh) 手持吸尘器
CN213588152U (zh) 清洁头及手持吸尘器
CN212165714U (zh) 手持吸尘器
CN213588153U (zh) 清洁头及手持吸尘器
CN213588156U (zh) 手持吸尘器
CN213588155U (zh) 手持吸尘器
CN213588162U (zh) 手持吸尘器
CN212118030U (zh) 手持吸尘器
CN213588158U (zh) 手持吸尘器
CN212234300U (zh) 手持吸尘器
CN111317397A (zh) 手持式吸尘设备及尘筒组件
CN111700540A (zh) 一种桌面吸尘器
CN211985265U (zh) 手持式吸尘设备及过滤系统
CN219089141U (zh) 基站及清洁机器人
CN216854552U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主机结构及吸尘器
CN212066604U (zh) 手持式吸尘设备及电源布局结构
CN211985259U (zh) 手持式吸尘设备及尘筒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