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85265U - 手持式吸尘设备及过滤系统 - Google Patents

手持式吸尘设备及过滤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85265U
CN211985265U CN202020494271.8U CN202020494271U CN211985265U CN 211985265 U CN211985265 U CN 211985265U CN 202020494271 U CN202020494271 U CN 202020494271U CN 211985265 U CN211985265 U CN 2119852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component
assembly
cylinder
filt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9427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利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Meiska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Meiska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Meiska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Meiska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9427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852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852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852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手持式吸尘设备及过滤系统,包括吸尘部件、带气流进口的尘筒组件和带气流出口的出风筒,尘筒组件尘筒组件被安装于吸尘部件的进风侧,尘筒组件出风筒被安装于吸尘部件的出风侧,尘筒组件尘筒组件内设有第一过滤组件以过滤进入吸尘部件前的气流;尘筒组件出风筒内设有第二过滤组件以过滤吸尘部件吹出的气流;从而实现二级过滤,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气体的过滤效率;当第一过滤组件的过滤能力满负荷后,第二过滤组件继续起到过滤作用;而将第二过滤组件设置于吸尘部件下游的出风筒内,避免二级过滤延长吸尘部件上游的气流路径,使尘筒组件内的真空度不受影响。

Description

手持式吸尘设备及过滤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的手持式吸尘设备。
背景技术
手持式无线吸尘设备因使用方便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家庭清洁作业中。
现有的手持式无线吸尘设备主要包括吸嘴组件、吸尘部件、集尘组件、手柄组件和供电装置。其中,吸嘴组件上可连接吸尘管在内的其他辅助配件从而使手持式无线吸尘设备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8371736U的手持式无线吸尘器,公布了壳体、集尘筒组件、手柄、吸尘部件和供电装置,供电装置设置在壳体上,吸尘部件安装在集尘筒组件的顶部,且吸尘部件的吸风端抵靠在集尘筒组件的过滤棉的表面,吸尘部件运行使空气进入集尘筒组件经过滤后吹出。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8822661U的一种手持吸尘器,其包括主体、进气口、出气口、尘桶和位于尘桶内的旋风分离器,空气从进气口进入经旋风分离器分离灰尘和赃物后,再从位于把手上方的主体侧部的出气口吹出。
以上专利文献所公布的手持式无线吸尘器,在吸尘部件的上游风道中设有过滤装置,吸尘部件的上游气流需要被过滤装置先行过滤,但是当吸尘器工作一段时间后,过滤装置的过滤能力处于满负荷后,混有细小粉尘的气流经吸尘部件后从气流出口向外排出,造成吸尘效果不佳,细小粉尘被吹到使用者附近的环境空气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布局合理的手持式吸尘设备的过滤系统,从而有效提高设备的过滤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手持式吸尘设备的过滤系统,包括吸尘部件、带气流进口的尘筒组件和带气流出口的出风筒,所述的尘筒组件被安装于吸尘部件的进风侧,所述的出风筒被安装于吸尘部件的出风侧,所述的尘筒组件内设有第一过滤组件以过滤进入吸尘部件前的气流;所述的出风筒内设有第二过滤组件以过滤吸尘部件吹出的气流。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出风筒的尾端设有可打开的盖子,盖子打开时,第二过滤组件可从出风筒内拆卸出来并从出风筒的尾端被抽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出风筒的周侧壁上设有气流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为:气流出口为出风筒的两侧上开设的多个气流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均为过滤海帕。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尘筒组件的中心轴线与出风筒的轴线轴线呈90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均为筒状结构,所述的第一过滤组件与尘筒组件同轴线,所述的第二过滤组件与出风筒同轴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尘筒组件被安装在吸尘部件的下侧位置,所述的出风筒被安装在吸尘部件的一侧部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尘筒组件的侧部位置设有进气嘴,所述的尘筒组件与所述的电机构成一圆柱体,进气嘴与出风筒位于圆柱体的两对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主题为:手持式吸尘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的过滤系统、电池及手持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尘筒组件内设有第一过滤组件以过滤进入吸尘部件前的气流;出风筒内设有第二过滤组件以过滤吸尘部件吹出的气流,从而实现二级过滤,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气体的过滤效率,减少排出气体中的灰尘含量;当第一过滤组件的过滤能力满负荷后,第二过滤组件依旧实现过滤作用,避免带有从地面或物体表面被吸入到手持式吸尘设备后又因设备过滤能力不足而排到外部环境空气中。
而将第二过滤组件设置于吸尘部件下游的出风筒内,避免二级过滤延长吸尘部件上游的气流路径,使尘筒组件内的真空度不受影响,在不干扰吸尘效率,避免增加能耗的同时增强了过滤效率。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主机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主机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主机的示意图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主机的示意图四;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主机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主机的爆炸图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主机的爆炸图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主机的分解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尘筒组件的爆炸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出风筒的爆炸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图10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图1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2所示,一种手持式吸尘设备包括主机001和辅助组件002。
如图1-3所示,其中主机001包括过滤系统100、供电系统200和用于抓握的手持组件300。当收纳时,手持式吸尘设备可通过将主机搁置于一固定在墙壁上的支架003上从而使手持式吸尘设备竖向地收纳起来,占地面积小,收纳方便。
其中,如图3-9所示,过滤系统100包括吸尘部件10、带气流进口S1的尘筒组件20和带气流出口S2的出风筒30。吸尘部件10包括电机壳体和其内部的吸风电机,尘筒组件20被安装于吸尘部件10的进风侧,出风筒30被安装于吸尘部件10的出风侧,尘筒组件20内设有第一过滤组件21以过滤进入吸尘部件10前的气流;出风筒30内设有第二过滤组件31以过滤吸尘部件10吹出的气流。
应当被理解的是,气流进口S1、尘筒组件20的集尘腔、第一过滤组件21、吸尘部件10、第二过滤组件31、出风筒30的风道和气流出口S2依次连通,构成吸尘设备的气流路径。
吸风电机的叶轮旋转使得尘筒组件20内形成负压,外部气流从气流进口S1被吸入尘筒组件20中,并流经上述气流路径后排出,从而实现手持式吸尘设备清洁作业。这样,经第一过滤组件21过滤后的气体流经吸尘部件10后被传导至第二过滤组件31的内部,并通过第二过滤组件31进行二次过滤。
第一过滤组件21不但起到清洁效果,而且还可以防止气流中的灰尘进入吸尘部件10内对装置造成不利影响,有效地保护了吸风电机,提高了设备机械运转的的可靠性。
而第二过滤组件31的存在实现了粉尘的两级过滤,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气体的过滤效率,减少排出气体中的灰尘含量。当第一过滤组件21的过滤能力满负荷后,第二过滤组件31更是起到重要的过滤作用,避免带有从地面或物体表面被吸入到手持式吸尘设备后又因设备过滤能力不足而排到外部环境空气中,这样不仅不能将粉尘清除,而且被排到外部环境空气中粉尘混合在空气中容易被人体吸入,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而将第二过滤组件31设置于吸尘部件10下游的出风筒30内,避免二级过滤延长吸尘部件10上游的气流路径,使尘筒组件20内的真空度不受影响,在不干扰吸尘效率,避免增加能耗的同时增强了过滤效率。
优选地,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吸尘部件10位于尘筒组件20上方,吸尘部件10与尘筒组件20同轴安装。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尘筒组件20包括筒体,筒体和吸尘部件壳体的的形状并不限于圆筒形,且每个截面的尺寸也可以可以不一致。但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筒体为圆筒形结构,吸尘部件10具有一个与尘筒组件20直径大致相同的圆筒形外壳,从而使尘筒组件20和吸尘部件10的构成一圆柱体,从而提高结构的紧凑型,也使设备外观更加简洁美观。
此外,尘筒组件20的集尘腔的横截面不限于圆形、多边形等规则形状,也就是说,集尘腔的形状不限于等截面的规则柱体。
优选地,吸尘部件10的叶轮轴心与尘筒组件20的集尘腔同轴,削减尘筒组件20及吸尘部件10之间的空气阻力,增强设备的吸力。
具体的,如图7-9所示,尘筒组件20内设置有分离装置22,分离装置22与尘筒组件20及吸尘部件10同轴安装。第一过滤组件21被安装在分离装置22和吸尘部件10之间。当吸尘部件10运行,其前侧形成负压时,从进气通道Q进入尘筒组件20内的气流,可以先进入分离装置22进行大的灰尘垃圾与空气的分离,然后再流经第一过滤组件21进行粉尘过滤,之后再从吸尘部件10壳体的进气口处流向吸尘部件10内部。需要说明的是,分离装置22的结构原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已知的,在此不再累述。
优选地,吸尘部件10上端设置有容纳第一过滤组件21的安装腔T,第一过滤组件21被支托在分离装置22上。
分离装置22可拆卸得安装于吸尘部件10的壳体底部,当用户希望清洁第一过滤组件21和分离装置22时,可以将尘筒组件20与吸尘部件10拆卸分离,然后旋转分离装置22并向下将其与第一过滤组件21一同从吸尘部件10中取出,然后将第一过滤组件21从分离装置22上取下,从而可以对拆下的部件进行逐一清洁,由此,尘筒组件20可见吸尘设备的过滤系统100的前段结构简单紧凑,便于拆装和清洁。
优选地,分离装置22还自带过滤芯G,该过滤芯G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初步过滤,防止带有大量粉尘和杂质的空气流向第一过滤组件21、吸尘部件10而对第一过滤组件21、吸尘部件10造成污染,从而保证吸尘器的吸尘效果,提高设备的工作寿命。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1所示,第一过滤组件21可以为过滤海帕。优选地为筒状结构,且第一过滤组件21与尘筒组件20及吸尘部件10同轴线。容纳第一过滤组件21的安装腔T上下都具有开口,气流从安装腔T下端进入第一过滤组件21,流经第一过滤组件21从上端开口流出。
优选地,安装腔T和第一过滤组件21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以确保带粉尘的气流不从两者的间隙中流过。
如图11所示,为尘筒组件20和吸尘部件10的具体连接方式的示例。尘筒组件20的筒体23的外侧部设有与筒体23内部的集尘腔联通的联接部L,联接部L用于联接吸尘部件10,筒体23上设有与吸尘部件10联接的旋转卡合结构,联接部L上设有第一锁定组件及控制第一锁定组件锁定或释放的第一开关Y,第一锁定组件用于锁定旋转卡合结构以使筒体23与吸尘部件10得以锁定。
优选地,如图14所示,旋转卡合结构布置于筒体23的上端口。旋转卡合结构包括沿联接部L圆周分布的多个滑槽组件1,滑槽组件1包括自筒体23开口向下的纵向引导槽1a和与引导槽相邻贯通的定位滑槽1b。吸尘部件10的壳体下端设有与滑槽组件1相匹配的插块2。当吸尘部件10和尘筒组件20连接时,插块2自纵向引导槽1a上端开口向下插入后,旋转尘筒组件20,使插块2进入定位滑槽1b从而稳固地连接吸尘部件10和尘筒组件20,同时避免使用者在操作时不小心碰触尘筒组件而使尘筒组件与吸尘部件脱离。
此外,旋转卡合结构为设置在联接部L外表面的外螺纹,吸尘部件10的壳体下端设有相匹配的内螺纹。吸尘部件10和尘筒组件20通过螺纹旋转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3所示,第一锁定组件包括伸入联接部L内壁的锁销3,锁销3受第一开关Y控制向前伸出或缩回,当第一锁定组件处于锁定状态时,锁销3伸入吸尘部件10的锁孔4中,以使筒体23和吸尘部件10锁定,从而使筒体23和吸尘部件10地连接更加稳定可靠,避免因反向旋转导致两者脱离而破坏连接结构的牢固性。
通过旋转卡合结构和第一锁定组件共同配合,使得吸尘部件10和尘筒组件20之间安装和拆卸方便,从而不仅方便清除尘筒组件20内的垃圾灰尘,还方便使用者对尘筒组件20及内部的第一过滤组件进行清洁和更换,而且安装好后结构稳定可靠,安全强。
如图6、7所示,为尘筒组件20气流进口S1的具体设置方案。尘筒组件20的侧壁外表面上布设有进气嘴40。进气嘴40包括一进气通道Q,进气通道Q的一端与尘筒组件20侧壁开设的气流进口S1连通,进气通道Q的另一端具有吸入口X,带有灰尘的气体从进气通道Q的吸入口X进入尘筒组件20内。
优选地,进气嘴40横向安装在尘筒组件20外壁,其轴线垂直于尘筒组件20轴线。进一步优选地,进气通道Q的轴线垂直于尘筒组件20轴线。进气通道Q具有尘筒组件20切线方向上的导气部,以使外部气流沿切线方向进入尘筒组件20,从而使气流产生离心力,进而便于对气流中的灰尘等杂质进行分离,提高分离效果。
优选地,如图1、2所示,进气嘴40可以联接带有地刷等辅助配件的进气管J,从而适应不同场景的清洁工作需要。
此外进一步优选地,第一锁定组件的第一开关Y被设置在进气嘴40的上表面以方便使用者触及,并且,第一开关Y为按钮开关,更加方便使用者进行操作。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筒体23的底部设有可开启的筒盖5,方便使用者在在不拆卸筒体23的情况下,直接打开筒盖5就可以将集尘腔内的灰尘、垃圾倒掉。
优选地,如图6、10、11所示,筒盖5的一侧轴接于筒体23下部,筒盖5的另一侧设有第二锁定组件及控制第二锁定组件锁定或释放的第二开关R,第二开关R可将筒盖5的另一侧锁定于筒体23下部以使尘筒组件20底部封闭。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1所示,筒盖5和筒体23底边之间设有密封件M,以使尘筒组件20保持良好的气密性,防止粉尘从间隙中漏出,也避免风耗,确保吸尘设备具有良好的吸尘能力。
进一步优选地,第二开关R设于筒体23的侧壁上,其优选采用按钮式开关,以使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更加轻松舒适。
作为出风筒3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9所示,出风筒30设置在吸尘部件10的下游位置,第二过滤组件31对接吸尘部件10的出风口C。出风筒30设有可打开的盖子,盖子打开时,第二过滤组件31可从出风筒30内拆卸出来并从出风筒30内取出。从而方便用户清洁第二过滤组件31上的灰尘,保持第二过滤组件31清洁,利于手持吸尘设备维持原有吸尘能力和功效比。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出风筒30被安装在吸尘部件10的一侧部位置,其轴线与尘筒组件20的中心轴线呈90度,并且进气嘴40与出风筒30位于尘筒组件20和吸尘部件10所构成的柱体的两对侧,并且在出风筒30侧还设置有吸尘设备的手持组件300和供电系统200。
出风筒30与吸尘部件10呈90度安装,避免积累在第二过滤组件31迎风面上的粉尘掉落返回到吸尘部件10内,从而对吸尘部件10造成损害,影响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出风筒30为沿吸尘部件10轴线90度的方向延伸的长筒型部件,其内部的第二过滤组件31为与出风筒30轴线平行的筒状结构,出风筒30的周侧壁上设有气流出口S2。
如图12所示,第二过滤组件31为过滤海帕,其包括安装部A1、筒形的海帕过滤体A2和底盘A3,安装部A1设有进气口且对接吸尘部件10的出风口C,底盘A3封闭海帕过滤体A2的末端。由此设置,可将出风筒30及内部的第二过滤组件31设置得较长,在使吸尘设备体积较小的情况下使第二过滤组件31的过滤面积增大,提高过滤效果。
并且,出风筒30远离进气嘴40安装,从而使进气嘴40的吸入口X远离出气筒的气流出口S2,避免气流出口S2排出的清洁空气直接吹向待清洁处,避免了清洁空气将待清洁处的灰尘等杂质卷起,提高了清洁效率。
而将出风筒30、供电系统200与手持组件300设置在同一侧,使得设备中心尽可能靠近使用者的手部,缩小用力杠杆,使设备使用更加轻松省力。
更为优选地,气流出口S2为出风筒30的两侧上开设的多个气流孔。气流朝侧向环境排出,既不会吹向使用者也不会吹向待清洁物,既不会将待清洁物表面的灰尘被带到环境空气中,又不会污染使用者近身的空气,使得使用者的使用感受较好。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出风筒30的末端开口,尾端设有可打开的盖子33,盖子33打开时,第二过滤组件31可从出风筒30内拆卸出来并从出风筒30的尾端被抽出,第二过滤组件31的底盘A3与出风筒30的开口匹配,当第二过滤组件31插入到出风筒30内时,底盘A3密封出风筒30尾端。
优选地,第二过滤组件31的底盘A3和出风筒30壳体之间设置有锁定结构,当锁定结构锁定时,限制第二过滤组件31从出风筒30中拔出,当锁定结构解锁时,第二过滤组件31可从出风筒30中拔出。
如图3所示,锁定结构包括按钮N,按钮N设置在出风筒30的上表面,锁定结构受按钮N控制锁定出风筒30壳体和底盘A3或将两者解锁。将按钮N设置在出风筒30的上表面,方便用户按压从而对第二过滤组件31进行拆卸。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手持组件300设置在出风筒30下,其连接于出风筒30的后段部的壳体底部,且呈一定角度倾斜向后。从而可以优化手持吸尘设备的整体重心,使用户可以更加轻松省力地持握手持吸尘设备。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供电系统200设置在尘筒组件20和手持组件300之间,手持组件300包括用于连接供电系统200的接电部301和手持部302,供电系统200包括电池201和包括接线端口的连接组件202,供电系统200通过连接组件202可拆卸地连接在手持组件300接电部301的前侧,并通过接线端口与手持组件300前侧的电源端口联通,从而实现两者的电连接。
优选地,手持部302的内表面设置有控制吸尘电机运行的控制开关K,当用户手握手持部302是可以轻松按压控制开关K实现操作,进而使得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更加轻松舒适。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手持式吸尘设备及过滤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手持式吸尘设备的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尘部件、带气流进口的尘筒组件和带气流出口的出风筒,所述的尘筒组件被安装于吸尘部件的进风侧,所述的出风筒被安装于吸尘部件的出风侧,所述的尘筒组件内设有第一过滤组件以过滤进入吸尘部件前的气流;所述的出风筒内设有第二过滤组件以过滤吸尘部件吹出的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吸尘设备的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风筒的尾端设有可打开的盖子,盖子打开时,第二过滤组件可从出风筒内拆卸出来并从出风筒的尾端被抽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吸尘设备的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风筒的周侧壁上设有气流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吸尘设备的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气流出口为出风筒的两侧上开设的多个气流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吸尘设备的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均为过滤海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吸尘设备的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尘筒组件的中心轴线与出风筒的轴线轴线呈90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吸尘设备的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均为筒状结构,所述的第一过滤组件与尘筒组件同轴线,所述的第二过滤组件与出风筒同轴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吸尘设备的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尘筒组件被安装在吸尘部件的下侧位置,所述的出风筒被安装在吸尘部件的一侧部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持式吸尘设备的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尘筒组件的侧部位置设有进气嘴,所述的尘筒组件与所述的吸尘部件构成一圆柱体,进气嘴与出风筒位于圆柱体的两对侧。
10.手持式吸尘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过滤系统、电池及手持部。
CN202020494271.8U 2020-04-07 2020-04-07 手持式吸尘设备及过滤系统 Active CN2119852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94271.8U CN211985265U (zh) 2020-04-07 2020-04-07 手持式吸尘设备及过滤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94271.8U CN211985265U (zh) 2020-04-07 2020-04-07 手持式吸尘设备及过滤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85265U true CN211985265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03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94271.8U Active CN211985265U (zh) 2020-04-07 2020-04-07 手持式吸尘设备及过滤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852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192260A1 (zh) 带独立尘气分离和储灰装置的杆式手持二合一分体吸尘器
JP2005161091A (ja) 掃除機
EP2120666A1 (en) Method for vacuum cleaning
CN109832997A (zh) 手持式静音吸尘器
CN208404385U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CN212037368U (zh) 手持吸尘器
CN212650785U (zh) 一种手持吸尘器的集尘装置
JP2003310502A (ja) 電気掃除機
CN112587029B (zh) 一种吸尘器主机及吸尘器
CN212037371U (zh) 手持吸尘器
CN111317397A (zh) 手持式吸尘设备及尘筒组件
CN211985265U (zh) 手持式吸尘设备及过滤系统
CN210124714U (zh) 清洁设备和清洁设备总成
CN209884055U (zh) 卧式表面清洁设备
CN209915857U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CN211985259U (zh) 手持式吸尘设备及尘筒组件
CN111358345A (zh) 手持式吸尘设备及过滤系统
CN212066604U (zh) 手持式吸尘设备及电源布局结构
US20240130584A1 (en) Vacuum cleaner
CN212165714U (zh) 手持吸尘器
CN111358334B (zh) 手持式吸尘设备及电源布局结构
CN212118030U (zh) 手持吸尘器
CN212234300U (zh) 手持吸尘器
CN212037369U (zh) 手持吸尘器
CN211609589U (zh) 尘盒组件和手持式清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