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62202U - 触控电路及无线耳机 - Google Patents

触控电路及无线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62202U
CN213462202U CN202022320466.3U CN202022320466U CN213462202U CN 213462202 U CN213462202 U CN 213462202U CN 202022320466 U CN202022320466 U CN 202022320466U CN 213462202 U CN213462202 U CN 2134622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touch pad
antenna
region
iso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2046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国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2046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622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622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622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电路及无线耳机,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无线耳机包括耳柄、天线和触摸板,所述天线和触摸板均设置于所述耳柄内,所述天线围绕所述触摸板设置,所述触控电路包括触控芯片和隔离器件,所述触控芯片通过所述隔离器件与所述触摸板连接;所述隔离器件用于隔离指定信号,所述指定信号为由所述天线耦合至所述触摸板且由所述触摸板向所述触控芯片传输的无线信号。天线和触摸板的整体所占用空间更小,能够在保证触摸板有较大的触摸面积的情况下,减少耳柄的体积,并且,隔离器件能够避免天线上的无线信号经过触摸板的耦合而被传输至触控芯片之后,被触控芯片损耗。

Description

触控电路及无线耳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触控电路及无线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智能设备和蓝牙音频传送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在移动通讯领域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应用,以蓝牙耳机为代表,使用广泛。蓝牙耳机通过蓝牙无线连接,去掉了连接线,体积小巧,携带和使用方便,为用户所喜爱。
为了提高用户操作蓝牙耳机的便捷性,目前在蓝牙耳机上设置有触摸板,用户可以通过操作触摸板的方式输入操作指令。
目前,为了避免触摸板对耳机内的天线的性能的影响,耳机内会被划分为两个独立的区域,分别为设置触摸板的区域和设置天线的区域,使得触摸板和天线在空间上相互分割。例如,触摸板设置在耳机的耳柄的上半部分,天线设置在耳柄的下半部分。然而,这样设置会导致触摸板的体积与耳机体积相互制约,无法同时兼顾触摸板足够大以及耳机体积足够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触控电路及无线耳机,以改善上述缺陷。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电路,应用于无线耳机,所述无线耳机包括耳柄、天线和触摸板,所述天线和触摸板均设置于所述耳柄内,所述天线围绕所述触摸板设置,所述触控电路包括触控芯片和隔离器件,所述触控芯片通过所述隔离器件与所述触摸板连接;所述隔离器件用于隔离指定信号,所述指定信号为由所述天线耦合至所述触摸板且由所述触摸板向所述触控芯片传输的无线信号。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耳机,包括耳柄、天线和触摸板以及上述触控电路,所述天线和触摸板均设置于所述耳柄内,所述天线围绕所述触摸板设置。
本申请提供的触控电路及无线耳机,天线和触摸板均设置于耳机的耳柄内,所述天线围绕所述触摸板设置,由此,天线和触摸板在耳柄内可以设置在同一个区域范围内,相比天线和触摸板各自设置在相互分割的独立空间区域内,天线和触摸板的整体所占用空间更小,能够在保证触摸板有较大的触摸面积的情况下,减少耳柄的体积。另外,触控芯片通过隔离器件与所述触摸板连接;所述隔离器件用于隔离指定信号,所述指定信号为由所述天线耦合至所述触摸板且由所述触摸板向所述触控芯片传输的无线信号,从而能够保证在天线围绕触摸板设置的时候,避免天线上的无线信号经过触摸板的耦合而被传输至触控芯片之后,被触控芯片损耗。
本申请实施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而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豆形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无线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杆状式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杆状式耳机的天线和触摸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的天线和触摸板的设置区域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的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的多个触摸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路的模块框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的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走线区域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的截面图;
图1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走线区域的包地处理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随着移动智能设备和蓝牙音频传送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在移动通讯领域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应用,以蓝牙耳机为代表,使用广泛。蓝牙耳机通过蓝牙无线连接,去掉了连接线,体积小巧,携带和使用方便,为用户所喜爱。
随着无线音频市场的不断发展,蓝牙耳机的形态也越来越多元化,从传统的立体声蓝牙耳机,到现在的真无线耳机(Ture Wireless Stereo,TWS)、主动降噪静音(ActiveNoise Cancelling,ANC)耳机、智能耳机等。
为了实现无线耳机与其他设备之间的无线连接,在无线耳机内设置有天线,用于实现无线耳机与其他设备之间的无线信号的收发。为了提高用户操作蓝牙耳机的便捷性,目前在蓝牙耳机上设置有触摸板,用户可以通过操作触摸板的方式输入操作指令。具体地,无线耳机包括耳塞和耳柄,耳塞内安装有喇叭单元等发声元件,耳柄内安装有天线以及触摸板等元件,另外,无线耳机的主板也可以设置在耳塞内。当用户佩戴该无线耳机的时候,耳塞与用户的耳部接触,具体地,耳塞的出声面与耳部的耳甲腔接触。
无线耳机按类型又分为豆形耳机、杆状式耳机、头戴式无线耳机等。
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该无线耳机为豆形耳机,具体地,该豆形耳机10包括耳塞101和耳柄102,该耳塞101构成耳机壳体的前腔,耳柄102构成耳机壳体的后腔。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豆形耳机10的体积比较小,通常与用户的耳甲腔的大小相差不大,且豆形耳机的形状与耳朵的耳屏形状相似便于牢固携带,其耳柄102的长度比较短,在佩戴的时候,该耳柄102的底端一般位于耳甲腔的附近位置,该耳柄102的底端与耳垂之间的距离远大于该耳柄102的底端与外耳道之间的距离。
请参阅图2,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该无线耳机为头戴式无线耳机,具体地,该头戴式无线耳机20包括耳塞201和耳柄20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耳塞201的形状大小比豆形耳机的形状更大,该耳塞201的形状大小可以大于或等于用户的耳廓的大小,在用户佩戴该耳机的时候,耳塞201能够包裹住用户的耳廓。头戴式无线耳机20的壳体可以分为左耳部件、右耳部件和连接部件,左耳部件和右耳部件通过连接部件连接。左耳部件和右耳部件各自包括一个耳塞201和耳柄202。以左耳部件为例,左耳部件的耳塞201构成左耳部件的前腔,左耳部件的耳柄202构成左耳部件的后腔。同理,对于右耳部件为例,右耳部件的耳塞201构成右耳部件的前腔,右耳部件的耳柄202构成右耳部件的后腔。另外,该连接部件也可以被作为耳柄202。因此,天线以及触摸板可以安装在左耳部件、右耳部件以及连接部件中的至少一个部件内。
请参阅图3,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该无线耳机为杆状式耳机,具体地,该杆状式耳机30包括耳塞301和耳柄30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杆状式耳机30的体积比较小,通常与用户的耳甲腔的大小相差不大,在佩戴的时候,耳塞301的出声面与耳部的耳甲腔接触,耳柄302的底端位于用户的耳垂附件,该耳柄302的长度大于豆形耳机的耳柄102的长度。
由于天线和触摸板均位于耳柄内,为了避免触摸板对耳机内的天线的性能的影响,通常将耳柄划分为两个独立的区域,分别为设置触摸板的区域和设置天线的区域,使得触摸板和天线在空间上相互分割、相互独立。以杆状式耳机30为例,如图4所示,耳柄302被划分为第一区域321和第二区域322,第一区域321位于耳柄的上半部分,第二区域322位于耳柄的下半部分,第一区域321和第二区域322为相互独立的区域,触摸板330设置在第一区域321内,天线340设置在第二区域322内。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采用上述的设置触摸板和天线的方式,虽然能够减少触摸板对耳机内的天线的性能的影响,但是,由于安装触摸板的区域和安装天线的区域将耳柄的整体区域瓜分,使得安装触摸板的区域为天线之外的区域,触摸板的长度会受限于天线的体积,如果需要较长的触摸板的区域就需要增大耳柄的长度,而造成耳机的体积过大,用户佩戴的时候体验度比较差,而如果为了减小耳柄的长度,就会导致触摸板的长度过小。因此,这样设置会导致触摸板的体积与耳机体积相互制约,无法同时兼顾触摸板足够大以及耳机体积足够小。另外,由于触摸板集中在耳柄的第一区域内,用户如果触摸到第二区域,则无法成功对无线耳机执行触摸操作,即限制了触摸区域的大小,如果触摸到安装天线的区域,耳机不会基于用户通过触摸板输入的触摸指令而执行相应操作,使得触摸操作具有一定学习成本,劣化了用户体验。
因此,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电路及无线耳机,相比上述无线耳机,在保持耳柄长度不增加的情况下,既能够增加触摸区域的长度,还能够减少触摸板对耳机内的天线的性能的影响。
请参阅图5,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耳机,于申请实施例中,以无线耳机为杆状式耳机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效果,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豆形耳机以及头戴式无线耳机等其他类型的无线耳机,在此不做限定。于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无线耳机可以是TWS蓝牙耳机。
具体地,该无线耳机40包括耳塞401、耳柄402、触摸板430、天线440以及触控电路(图中未示出),天线440和触摸板430均设置于耳柄402内,天线440围绕触摸板430设置,即天线440设置在所述触摸板430的周围区域,且天线440和触摸板430共用耳柄402的至少部分区域。触控电路用于检测用户对触摸板430的触摸操作,并且能够减少天线440上的无线信号经触摸板430的耦合之后被消耗。于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触摸板可以是金属板,例如,铜片,该触摸板还可以是触摸屏。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耳柄402被划分内为第一区域421和第二区域422,该第一区域421和第二区域422的长度方向与耳柄402的长度方向一致,且第一区域421和第二区域422的宽度与耳柄402的宽度一致,触摸板430安装在第一区域421内,天线440安装在第二区域422内,第一区域421和第二区域422部分重叠,在第一区域421和第二区域422的重叠的区域内,既包括触摸板430又包括有天线440,即天线440的第一部分与触摸板430的第二部分均位于该重叠的区域,其中,第一部分可以是天线440的至少部分区域,第二部分可以是触摸板430的至少部分区域。
因此,对图4相比,无线耳机40内的用于安装触摸板430的第一区域421和用于安装天线440的第二区域422存在相互重叠的部分,相比图4中的第一区域321和第二区域322为相互独立的互不重叠的区域相比,第一区域421和第二区域422的尺寸更大,从而触摸板430的尺寸可以更大。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天线440的类型包括激光直接成型(Laser Directstructuring,LDS)天线、金属冲压成型天线、贴片天线、印制天线等,在此不做限定。于本申请实施例中,天线440可以是LDS天线,具体地,可以通过LDS技术直接在耳柄402的支架上形成天线440。于本申请实施例中,天线440的形状可以为蛇形、L形、双面板L形、环形等,在此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天线440和触摸板430均设置于所述耳柄402的外侧面,其中,外侧面为所述无线耳机被用户佩戴的情况下,远离所述用户的耳部的表面。具体地,该耳塞401设置有出声面,在无线耳机被佩戴的时候,耳塞401的出生面与用户的耳部的耳甲腔接触,耳塞401内的发声元件发出的声音通过出声面传输用户的耳部的外耳道内。则该耳柄402的外侧面为远离出声面的表面,即该出声面的相对的一面,从而能够避免天线440的无线信号被人体吸收而使得天线440的发射或接收的无线信号的能量降低。另外,触摸板430设置在耳柄402的外侧面,也便于用户对该触摸板430触摸操作。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天线440包括第一条形体441、弯折部442和第二条形体443,第一条形体441和第二条形体443通过所述弯折部442连接,具体地,第一条形体441的一端与弯折部442的一端连接,弯折部442的另一端与第二条形体443的一端连接,第二条形体443的另一端用于与无线耳机40的主板上的无线收发器连接,具体地,第二条形体443的另一端通过弹片与无线收发器连接。第一条形体441和第二条形体443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耳柄402的长度方向一致,从而使得天线440的设置能够充分利用耳柄402的空间。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触摸板430的长度方向与耳柄402的长度方向一致。具体地,触摸板设置于触摸板区域内,具体地,该触摸板区域位于第一区域421,该触摸板区域为触摸板430在第一区域内的投影区域,触摸板区域的面积与触摸板的面积相似。该触摸板区域的长度方向与耳柄402的长度方向一致,即该触摸板区域的长度方向可以作为触摸板430的长度方向。因此,触摸板430的长度方向与耳柄402的长度方向一致,使得在触摸该触摸板430的时候,能够沿着耳柄402的长度方向滑动触摸,从而能够在耳柄402的宽度比较窄的情况下,依然有较长的滑动区域。
由图7可以看出,第一条形体441和第二条形体443的长度方向均与触摸板430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一条形体441和第二条形体443分居触摸板430的长度方向两侧。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条形体441和第二条形体443分居耳柄402的支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使得天线440能够充分利用触摸板430至耳柄402的两侧之间的区域,使得天线440和触摸板430的结构表紧凑,有利于缩小耳柄402的体积。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条形体441和第二条形体443中的至少一个条形体的长度大于触摸长度,所述触摸长度为所述触摸板区域的长度。具体地,第一条形体441的长度大于触摸长度,从而能够避免条形体的长度果断而导致触摸板与弯折部442的距离过近。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触摸板430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具体地,当触摸板430的数量为一个的时候,用户能够通过该触摸板430输入触摸操作,该触摸操作包括点击、持续点击以及连续点击操作等。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触摸板430的形状可以是长条形。
当触摸板430的数量为多个的时候,多个所述触摸板沿所述耳柄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耳柄内,用户不仅可以通过该多个触摸板430输入点击、持续点击以及连续点击操作等触摸操作,还可以输入滑动操作。具体地,如图8所示,触摸板430的数量为多个,用户可以在耳柄402上滑动,从而能够依次触摸多个触摸板430,通过检测到每个触摸板430被触摸的时间,能够确定滑动方向和滑动距离,从而能够检测到用户输入的滑动手势。如图8所示,以触摸板430为三个为例,该三个触摸板430分别命名为第一触摸板431、第二触摸板432和第三触摸板433。当用户沿着耳柄402的长度方向由耳柄402的底部向顶部滑动的时候,触控电路检测到第一触摸板431、第二触摸板432和第三触摸板433接收到触摸操作的时间不同。具体地,假设检测到第一触摸板431、第二触摸板432和第三触摸板433接收到触摸操作的时间分别为t1、t2和t3,t1早于t2,且t2早于t3,从而能够确定出用户输入的滑动手势为由底部向顶部的滑动。
因此,天线440和触摸板430在耳柄402内可以设置在同一个区域范围内,相比天线440和触摸板430各自设置在相互分割的独立空间区域内,天线440和触摸板430的整体所占用空间更小,能够在保证触摸板430有较大的触摸面积的情况下,减少耳柄402的体积。
而为了避免天线440上的无线信号经过触摸板430的耦合之后被损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路能够有效减少该损耗。具体地,如图9所示,触控电路90包括触控芯片901和隔离器件902,触控芯片901通过所述隔离器件902与所述触摸板430连接,隔离器件902用于隔离指定信号,所述指定信号为由所述天线440耦合至所述触摸板430且由所述触摸板430向所述触控芯片901传输的无线信号。
具体地,通过天线440发射的无线信号会耦合至触摸板430上,例如,该触摸板430为金属片,无线信号为电磁波信号,则触摸板430也可以作为导体接收无线信号,从而天线440上的无线信号会耦合至触摸板430,而触摸板430与触控芯片901,如果未在触控芯片901和触摸板430之间设置隔离器件902,被耦合至触摸板430的无线信号会经过触控芯片901的接地端而流失,使得天线440发射的无线信号的能量中的一部分回流到触控芯片901上,由接地端流失,从而使得天线440发射的无线信号的能量减少,使得天线440发射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过低,影响天线的性能。由于隔离器件902能够将由天线耦合至触摸板430的信号隔离,使得该指定信号无法输入触控芯片901的接地端,即对于天线440而言,触摸板430至触控芯片901之间的电路被隔断,天线440上的信号在触摸板430至触控芯片901之间无法流通,即触摸板430至触控芯片901之间不存在能够使无线信号流通的电势差或者该电势差非常弱,从而能够大大减少由天线440耦合至触摸板上的无线信号的能量。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隔离器件902可以是滤波器等元件,能够阻断承载在天线440的无线信号的通过。具体地,该隔离器件902可以是电感,触摸板430串联该电感之后与触控芯片901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触摸板430的数量为多个的时候,隔离器件902可以包括多个隔离元件,每个所述触摸板对应至少一个隔离元件,每个所述触摸板通过该触摸板对应的隔离元件与所述触控芯片连接,其中,该隔离元件可以是电感。
示例性地,该触摸板430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对应于图8的三个触摸板,则电感和触摸板的连接关系如图10所示。如图10所示,触控芯片901为触控IC,第一触摸板431串联第一电感L1与触控IC的第一端口K1连接,第二触摸板432串联第二电感L2与触控IC的第二端口K2连接,第三触摸板433串联第三电感L3与触控IC的第三端口K3连接。其中,触控IC的第一端口K1、第二端口K2和第三端口K3用于接收由触摸板430产生的触摸信号,该触摸信号包括用户触发该触摸板产生的电信号。其中,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和第三电感L3对用户触发该触摸板产生的电信号不隔离,而对上述的指定信号进行隔离。具体地,可以通过设置电感的滤波系数来实现对指定信号的阻断而对触摸信号的不阻断。例如,该触摸信号为直流电信号,而指定信号为交流信号。因此,用户触发触摸板产生的电信号能够被触控IC接收,而触摸板耦合的天线的无线信号会被电感隔离,从而无法被触控IC接收。
另外,为了降低隔离器件的尺寸,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感为采用0201封装技术的电感元件。同时,为了进一步减低触摸板对天线的干扰,需要设置触摸板与所述隔离器件之间的走线长度,具体地,触摸板与所述隔离器件通过第一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线的长度小于第一指定数值。其中,第一指定数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设定,设置第一信号线的长度尽可能小。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第一指定数值可以是第一最小值与第一误差值之和,该第一最小值可以是在满足电路板布线要求的情况下,触摸板与所述隔离器件之间的第一信号线的最短距离,其中,第一误差值可以是一个较小的数值,该第一指定数值较接近于第一最小值。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第一信号线可以等于该第一最小值。其中,该电路板布线要求可以是IPC-2221等标准规定的不同的电子元件以及不同的走线之间的最小间距。例如,触摸板与所述隔离器件邻近设置的时候,该第一最小值可以是电路板布线要求规定的两个元件之间的最小间距,第一误差值可以是一个较小的数值,例如,该第一误差值可以是第一最小值的指定倍数的数值,该指定倍数可以是0.1-0.5倍,则该第一指定数值为第一最小值与指定倍数的第一最小值之和,该第一误差值能够为第一信号线的长度的设定提供一个取值范围,使第一信号线在该取值范围内接近等同于第一最小值。如果触摸板与所述隔离器件不是邻近设置的情况下,例如,该触摸板与所述隔离器件之间还设置有连接区域的时候,该第一指定数值在上述第一最小值与指定倍数的第一最小值之和的基础上再增加该连接区域的最短走线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触摸板为多个,且隔离器件包括多个隔离元件的情况下,每个触摸板对应有与该触摸板连接的隔离元件,则每个触摸板对应一个第一最小值,具体地,触摸板对应的第一最小值可以是该触摸板至该触摸板对应的隔离元件之间的布线的最小距离,因此,每个触摸板对应一个第一指定数值,每个触摸板对应的第一信号线小于该触摸板对应的第一指定数值。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每个触摸板对应的第一信号线等于该触摸板对应的第一最小值。
同理,触控芯片901与所述隔离器件902之间的走线长度也应当尽可能的短。具体地,触控芯片901与所述隔离器件902通过第二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线的长度小于第二指定数值。其中,该第二指定数值可以根据实际使用而设定,设置第二信号线的长度尽可能小。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第二指定数值可以是第二最小值与第二误差值之和,该第二最小值可以是在满足电路板布线要求的情况下,触摸板与所述隔离器件之间的第二信号线的最短距离,其中,第二误差值可以是一个较小的数值,该第二指定数值较接近于第二最小值。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第二信号线可以等于该第二最小值。其中,该电路板布线要求以及依据该电路板布线要求如何设置第二指定数值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考前述第一指定数值的设置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为了尽量减少第一信号线的长度和/或第二信号线的长度,可以将隔离器件靠近触摸板设置,或者将触控芯片靠近隔离器件设置,或者将隔离器件靠近触摸板设置以及将触控芯片靠近隔离器件设置。于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同时将将隔离器件靠近触摸板设置以及将触控芯片靠近隔离器件设置。
具体地,触控电路包括电路板,则触控电路内的电子元件均设置在该电路板上,即触控芯片、隔离器件和触摸板均设置在该电路板上。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电路板可以是软硬结合板,具体地,该电路板包括硬板和软板,其中,该软板可以是FPC板,该硬板可以是PCB板。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触控芯片和隔离器件设置在硬板上,触摸板设置在FPC板上,则上述的触摸板区域为软板上的安装触摸板的区域,软板贴合在耳柄的支架上,即上述的耳机结构图所示的触摸板为设置在软板上且贴合在耳柄的外侧面上,由于采用软板的设置,使得触摸板区域能够柔性弯曲以便适应耳柄的外侧面的形状,从而更好更紧密地贴合耳柄的外侧面。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除了采用上述的软硬结合板的方式,可以采用连接器和焊盘的方式,则可以将隔离器件和触控芯片设置在靠近连接器的位置处或者放置在靠近焊盘的位置处。
如图11所示,电路板上设置有连接区域453、触摸板区域454、隔离区域452、触控芯片区域451。隔离器件902设置于所述隔离区域452,所述触控芯片901位于所述触控芯片区域451内,触摸板430设置于所述触摸板区域454,连接区域453位于触摸板区域454和隔离区域452之间。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当触摸板430为多个的时候,该触摸板区域454可以是电路板上每个触摸板430的对应的安装区域,则该触摸板区域454的长度为每个触摸板430的对应的安装区域的长度之和。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该触摸板区域454可以是电路板上每个触摸板430的对应的安装区域,以及各个触摸板430之间的区域,则该触摸板区域454的长度为每个触摸板430的对应的安装区域的长度之和以及各个触摸板之间的间距的总和。
如图11所示,电路板包括硬板471和软板472,隔离区域452和触控芯片区域451位于硬板471上,连接区域453和触摸板区域454位于软板472上,由图11可见,所述触摸板区域454和隔离区域452均与所述连接区域453相邻,且触控芯片区域451和隔离区域452相邻,即隔离区域452位于最靠近触摸板区域454的位置区域,触控芯片区域451为最靠近隔离区域452的位置区域。如图11所示,第一信号线461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连接区域。
因此,隔离器件902和触摸板430之间的第一信号线461的长度还需要考虑该连接区域453的走线长度,连接区域453设置在软板472上,使得触摸板430与隔离器件902之间的连接线更加柔性,以便在触摸板430旋转的时候,触摸板430与隔离器件902之间也能够稳定连接。如图11所示,第一信号线461为多个,其与触摸板430的数量对应,每条第一信号线461的长度不同,即每个第一信号线461对应的第一指定数值也不同,具体地,请参阅前述实施例。另外,触控芯片9010与隔离器件902之间通过第二信号线462连接,第二信号线462的长度可以是PCB布线标准对触控芯片9010与隔离器件902之间要求的最短距离。
因此,通过触摸板区域和隔离区域均与所述连接区域相邻以及触控芯片区域和隔离区域相邻的设置方式,能够尽可能地减少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的走线长度,避免走线长度过长而使得天线耦合至走线上的无线信号(即电磁能量)过大,因此,降低了对天线的干扰,提高了天线的抗干扰能力。
另外,图11通过虚线框的方式标记连接区域453、触摸板区域454、隔离区域452、触控芯片区域451等各个区域的大小,图11所示的虚线框的大小略大于所对应区域的真实大小,是为了便于通过图11观察到各个区域的位置,并不表示该区域一定大于该区域的真实大小,具体地,触摸板区域454、隔离区域452、触控芯片区域451可以是各个区域内安装的电子元件在电路板上的投影区域。
另外,电路板可以包括多层结构,电路板上的各个电子元件和连接线可以设置在电路板的不同层上,例如,触控芯片、隔离器件和触摸板可以设置在电路板的第一层,第一号线和第二信号线可以设置在第二层,其中,第二层可以是第一层的下一层,第一层和第二层包括走线层,触控芯片、隔离器件、触摸板、第一号线和第二信号线均设置在走线层上,该走线层可以渡有导电层,例如,该导电层上布局有导体层,该导体层可以是铜层等金属层,该走线层能够实现各个电子元件之间的电连接。
为了避免天线的能量通过隔离元件耦合至隔离元件下方的走线层进而由走线层的地端消耗,可以将隔离区域下方的至少部分走线区域挖空,其中,所述走线区域为所述隔离区域下方的走线层上与所述隔离区域对应的区域。具体地,挖空的实施方式为移除走线区域内的导电层,使得被挖空的走线区域内不具有能够导电的导电层,电流通过在被挖空的走线区域流通,从而在天线的无线信号耦合至隔离元件的时候,如果由隔离元件耦合至该隔离元件下方的被挖空的走线区域,由于不存在导电层而无法流通至走线层的接地端,从而能够避免能量被耦合至接地端而被消耗。具体地,如图12所示,走线区域480与隔离区域452对应,走线区域480被挖空。具体地,如图13所示,为电路板的截面图,隔离器件902下方的被挖空的区域内未分布有导电层481。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可以将隔离区域下方的所有走线区域中的部分区域挖空,所有走线区域中被挖空的区域越多,对天线的无线信号的隔离效果越好,于本申请实施例中,隔离区域下方的所有走线区域均被挖空。
作为一种是实施方式,被挖空的所述走线区域的周围被包地处理。如图14所示,被挖空的走线区域480的周围被地线491包绕,从而实现对被挖空的所述走线区域的周围包地处理。
因此,通过隔离器件的设置以及电路板上的各个电子元件的布局以及挖空包地等处理,能够减少天线通过触摸板耦合至电路板的接地端的能量,减少天线上的无线信号的损耗。
请参考图15,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耳机的结构框图。该无线耳机40可以包括耳塞401、耳柄402、天线440、触摸板430、触控电路90,触控电路90包括触控芯片901和隔离器件902,所述触控芯片901通过所述隔离器件902与所述触摸板430连接。触控电路90可以设置在耳塞401内,天线440和触摸板430均设置于所述耳柄402内。其中,无线耳机40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触控电路90可以设置在无线耳机的主板(图中未示出)内,该主板位于耳塞401内,上述的无线收发器也可以设置在主板内。本申请中,该主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
处理器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处理器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无线耳机4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执行无线耳机4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中,单独通过一块通信芯片进行实现。
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存储器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实现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下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还可以存储无线耳机40在使用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电话本、音视频数据、聊天记录数据)等。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路及无线耳机,天线和触摸板均设置于耳机的耳柄内,所述天线围绕所述触摸板设置,由此,天线和触摸板在耳柄内可以设置在同一个区域范围内,相比天线和触摸板各自设置在相互分割的独立空间区域内,天线和触摸板的整体所占用空间更小,能够在保证触摸板有较大的触摸面积的情况下,减少耳柄的体积。另外,触控芯片通过隔离器件与所述触摸板连接;所述隔离器件用于隔离指定信号,所述指定信号为由所述天线耦合至所述触摸板且由所述触摸板向所述触控芯片传输的无线信号,从而能够保证在天线围绕触摸板设置的时候,避免天线上的无线信号经过触摸板的耦合而被传输至触控芯片之后,被触控芯片损耗。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采用较低的成本保证了无线耳机的天线性能,由于天线和触摸板可以共用耳柄的部分区域,使得触摸板的设置区域更大,触摸板的长度更大和数量可以更多,从而能够提升触摸操作体验,例如,可以在耳柄整个区域上实现触摸操作,另外,由于天线和触摸板可以共用耳柄的部分区域,还可以使得耳柄可以做短小一些,提升耳机美观度,减少耳柄甚至整个耳机的体积,便于携带以及能降低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5)

1.一种触控电路,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无线耳机,所述无线耳机包括耳柄、天线和触摸板,所述天线和触摸板均设置于所述耳柄内,所述天线围绕所述触摸板设置,所述触控电路包括触控芯片和隔离器件,所述触控芯片通过所述隔离器件与所述触摸板连接;
所述隔离器件用于隔离指定信号,所述指定信号为由所述天线耦合至所述触摸板且由所述触摸板向所述触控芯片传输的无线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器件包括多个隔离元件,所述触摸板为多个,每个所述触摸板对应至少一个隔离元件,每个所述触摸板通过该触摸板对应的隔离元件与所述触控芯片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元件为电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板与所述隔离器件通过第一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线的长度小于第一指定数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划分有连接区域、触摸板区域和隔离区域,所述触摸板设置于所述触摸板区域,所述隔离器件设置于所述隔离区域,所述第一信号线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连接区域,所述触摸板区域和隔离区域均与所述连接区域相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芯片与所述隔离器件通过第二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线的长度小于第二指定数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划分有隔离区域和触控芯片区域,所述隔离器件设置于所述隔离区域,所述触控芯片位于所述触控芯片区域内,所述触控芯片区域和隔离区域相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划分有隔离区域,所述隔离器件设置于所述隔离区域,所述隔离区域下方的所有走线区域中的至少部分走线区域被挖空,其中,所述走线区域为所述隔离区域下方的走线层上与所述隔离区域对应的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区域下方的所有走线区域均被挖空。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电路,其特征在于,被挖空的所述走线区域的周围被包地处理。
11.一种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柄、天线和触摸板以及权利要求1-10所述的触控电路,所述天线和触摸板均设置于所述耳柄内,所述天线围绕所述触摸板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和所述触摸板均设置于所述耳柄的壳体的外侧面,所述外侧面为所述无线耳机被用户佩戴的情况下,远离所述用户的耳部的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板为多个,多个所述触摸板沿所述耳柄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耳柄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包括第一条形体、第二条形体和弯折部,所述第一条形体和第二条形体通过所述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一条形体和第二条形体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耳柄的长度方向一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板设置于触摸板区域,所述触摸板区域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耳柄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条形体和第二条形体中的至少一个条形体的长度大于触摸长度,所述触摸长度为所述触摸板区域的长度。
CN202022320466.3U 2020-10-16 2020-10-16 触控电路及无线耳机 Active CN2134622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20466.3U CN213462202U (zh) 2020-10-16 2020-10-16 触控电路及无线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20466.3U CN213462202U (zh) 2020-10-16 2020-10-16 触控电路及无线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62202U true CN213462202U (zh) 2021-06-15

Family

ID=76293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20466.3U Active CN213462202U (zh) 2020-10-16 2020-10-16 触控电路及无线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6220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25058A (zh) * 2021-09-18 2021-12-21 深圳金贝奇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外接环境干扰的无线通信耳机通讯系统
WO2022062741A1 (zh) * 2020-09-23 2022-03-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及整合触摸及天线结构的电子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62741A1 (zh) * 2020-09-23 2022-03-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及整合触摸及天线结构的电子组件
CN113825058A (zh) * 2021-09-18 2021-12-21 深圳金贝奇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外接环境干扰的无线通信耳机通讯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96327B2 (ja) 携帯用端末機のアンテナ装置
CN213462202U (zh) 触控电路及无线耳机
TWI494819B (zh) 觸控面板組件與電子裝置
JP5873798B2 (ja) 無線端末装置
CN210143101U (zh) 一种蓝牙耳机及其蓝牙天线
KR20220021523A (ko) 안테나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US11736844B2 (en) Earphone module
KR20220017158A (ko) 음 방사부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9391871B (zh) 一种蓝牙耳机
CN109066056B (zh) 天线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07889003B (zh) 一种无线耳机
CN210092326U (zh) 一种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9687098B (zh) 一种天线和移动终端
KR20220100307A (ko) 연성 인쇄 회로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20220128212A (ko) 안테나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20210054336A (ko) 그립 감지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CN215342985U (zh) 终端设备
CN108091984A (zh) 具有天线结构的设备
US11632616B2 (en) Wireless earphones
CN207994049U (zh) 具有天线结构的设备
KR20230015773A (ko) 전자 부품의 차폐를 위한 도전성 레이어가 형성된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20230040015A (ko) 플렉서블 인쇄회로기판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7579980A (zh) 一种滑动触控模组、耳机、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KR20230049289A (ko) 안테나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20230045368A (ko) 인쇄 회로 기판 모듈과 그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