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60196U - 一种改良的Type-C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良的Type-C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60196U
CN213460196U CN202022279622.6U CN202022279622U CN213460196U CN 213460196 U CN213460196 U CN 213460196U CN 202022279622 U CN202022279622 U CN 202022279622U CN 213460196 U CN213460196 U CN 2134601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negative
positive
separator
weld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7962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继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Changtuo Hard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Changtuo Hard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Changtuo Hard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Changtuo Hard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7962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601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601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601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改良的Type‑C连接器,包括外罩、位于所述外罩内侧的前壳体、连接在所述前壳体一端的上壳体、下壳体、固定在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的上端子模组、接地垫块、下端子模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良的Type‑C连接器,使用了一体化成型的前壳体,降低了组装难度,提高了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改良的Type-C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良的Type-C连接器。
背景技术
Type-C连接器由于其双面可插接口的特点,不像老款USB端口,功率只能单向传输, Type-C型端口的功率传输是双向的,被广泛应用于U盘、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可以用于充电、数据传输等用途。通常,Type-C连接器的前壳体由两个模块组装而成,如申请号为201710757433.5公开的连接器及连接器成型方法,其连接壳体由上盖体和下盖体组合而成,用于固定端子,但是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存在组合难度大,装配效率低的问题。另外,常规的 Type-C连接器结构,通常具有多个端子,每个端子均为独立的结构,在装配过程中,需要将每个端子分别插入对应位置的端子操作,装配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良的Type-C连接器,使用了一体化成型的前壳体,降低了组装难度,提高了装配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
一种改良的Type-C连接器,包括外罩、位于所述外罩内侧的前壳体、连接在所述前壳体一端的上壳体、下壳体、固定在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的上端子模组、接地垫块、下端子模组;
所述上端子模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负极端子、第一正极端子、识别信号端子、第一预留端子、第二预留端子、第二正极端子、第二负极端子,所述第一负极端子与所述第二负极端子一端共同连接有第一负极焊板,所述第一正极端子与所述第二正极端子一端共同连接有第一正极焊板,所述识别信号端子一端连接有信号端子焊板;
所述下端子模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三负极端子、第三正极端子、第三预留端子、第四正极端子、第四负极端子,所述第三负极端子与所述第四负极端子一端共同连接有第二负极焊板,所述第三正极端子与所述第四正极端子一端共同连接有第二正极焊板,所述第一负极焊板与所述第二负极焊板连接,所述第一正极焊板与所述第二正极焊板连接;
所述接地垫块包括垫板、连接在所述垫板一端的接触部、连接在所述垫板另一端的左弹臂、右弹臂,所述接触部上端与所述第一负极焊板下端相抵触。
具体的,所述第一负极焊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负极焊板呈弯折状结构,所述第二负极焊板上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与所述第一负极焊板扣合连接,所述上壳体上设有第一焊锡预留槽,所述第一焊锡预留槽形成于所述第一负极焊板上侧。
具体的,所述第一正极焊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正极焊板呈弯折状结构,所述第二正极焊板上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后与所述第一正极焊板扣合连接,所述上壳体上设有第二焊锡预留槽,所述第二焊锡预留槽形成于所述第一正极焊板上侧。
具体的,所述第一负极焊板上还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位于所述接触部上侧。
具体的,所述上壳体上设有第三焊锡预留槽,所述第三焊锡预留槽形成于所述信号端子焊板上侧。
具体的,所述前壳体前后两端分别设有插槽、扣槽,所述上壳体、下壳体前端均设有与所述扣槽相配合的扣合部,所述前壳体两侧均设有与所述左弹臂、右弹臂相配合的左卡槽、右卡槽,所述左弹臂、右弹臂一端插入所述插槽内侧。
具体的,所述前壳体上下两端均设有罩板,所述罩板上设有多个呈弯折状的弹性压板,所述前壳体上下两端均设有供所述弹性压板穿过的避让孔。
具体的,所述上壳体下端还连接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位于所述第三负极端子与所述第三正极端子之间,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第三正极端子与所述第三预留端子之间,所述第三隔板位于所述第四正极端子与所述第四负极端子之间。
具体的,所述下壳体上端还连接有第四隔板、第五隔板、第六隔板、第七隔板,所述第四隔板位于所述第一负极端子与所述第一正极端子之间,所述第五隔板位于所述第一正极端子与所述识别信号端子之间,所述第六隔板位于所述第二预留端子与所述第二正极端子之间,所述第七隔板位于所述第二正极端子与所述第二负极端子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本实用新型的Type-C连接器,使用了一体化成型的前壳体,降低了组装难度,提高了装配效率;
第二,上端子模组与下端子模组均为一体化结构,是由金属片一体化冲切成型制得,并且增加了七个隔板,在上端子模组与下端子模组的装配过程中,利用七个隔板的切割分隔作用,能够将相邻两端子之间黏连部分裁断,无需提前裁切,提高了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的Type-C连接器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的Type-C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的Type-C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A面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的Type-C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上端子模组、下端子模组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上端子模组、接地垫块、下端子模组、下壳体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外罩1、前壳体2、插槽21、扣槽22、避让孔23、上壳体3、第一焊锡预留槽31、第二焊锡预留槽32、第三焊锡预留槽33、第一隔板34、第二隔板35、第三隔板36、下壳体4、第四隔板41、第五隔板42、第六隔板43、第七隔板44、上端子模组5、第一负极端子51、第一正极端子52、识别信号端子53、第一预留端子54、第二预留端子55、第二正极端子56、第二负极端子57、第一负极焊板501、第一通孔5011、第三通孔5012、第一正极焊板502、第二通孔5021、信号端子焊板503、接地垫块6、垫板61、接触部62、左弹臂63、右弹臂64、下端子模组7、第三负极端子71、第三正极端子72、第三预留端子73、第四正极端子74、第四负极端子75、第二负极焊板701、第二正极焊板702、罩板8、弹性压板8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参照图1-7所示:
一种改良的Type-C连接器,包括外罩1、位于外罩1内侧的前壳体2、连接在前壳体2一端的上壳体3、下壳体4、固定在上壳体3与下壳体4之间的上端子模组5、接地垫块6、下端子模组7。
上端子模组5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负极端子51、第一正极端子52、识别信号端子53、第一预留端子54、第二预留端子55、第二正极端子56、第二负极端子57,第一负极端子51与第二负极端子57一端共同连接有第一负极焊板501,第一正极端子52与第二正极端子56一端共同连接有第一正极焊板502,识别信号端子53一端连接有信号端子焊板503,上端子模组5通过金属片一体化冲压成型,成型后第三负极端子71与第三正极端子72之间、第三正极端子72与第三预留端子73之间、第四正极端子74与第四负极端子75之间均具有较薄的一层金属膜层,但是为了保证各端子之间的独立性,后续需要裁断,因此在上壳体3下端增加了第一隔板34、第二隔板35、第三隔板36,在组装过程中,利用第一隔板34、第二隔板 35、第三隔板36对金属膜层裁断。
下端子模组7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三负极端子71、第三正极端子72、第三预留端子73、第四正极端子74、第四负极端子75,第三负极端子71与第四负极端子75一端共同连接有第二负极焊板701,第三正极端子72与第四正极端子74一端共同连接有第二正极焊板702,第一负极焊板501与第二负极焊板701连接,第一正极焊板502与第二正极焊板702连接,成型后第一负极端子51与第一正极端子52之间、第一正极端子52与识别信号端子53之间、第二预留端子55与第二正极端子56之间、第二正极端子56与第二负极端子57之间均具有较薄的一层金属膜层,但是为了保证各端子之间的独立性,后续需要裁断,因此在下壳体4上端增加了第四隔板41、第五隔板42、第六隔板43、第七隔板44,在组装过程中,利用第四隔板41、第五隔板42、第六隔板43、第七隔板44对金属膜层裁断。
接地垫块6包括垫板61、连接在垫板61一端的接触部62、连接在垫板61另一端的左弹臂63、右弹臂64,接触部62上端与第一负极焊板501下端相抵触,通过接地垫块6实现了Type-C连接器的接地功能。
优选的,第一负极焊板50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5011,第二负极焊板701呈弯折状结构,第二负极焊板701上端穿过第一通孔5011后与第一负极焊板501扣合连接,第二负极焊板701 与第一通孔5011扣合,提升了第一负极焊板501与第二负极焊板701之间的结构稳定性,从而保证了两者的导电接触性能,上壳体3上设有第一焊锡预留槽31,第一焊锡预留槽31形成于第一负极焊板501上侧,第一负极焊板501焊接导线时,锡料形成于第一焊锡预留槽31内。
优选的,第一正极焊板502上开设有第二通孔5021,第二正极焊板702呈弯折状结构,第二正极焊板702上端穿过第二通孔5021后与第一正极焊板502扣合连接,第二正极焊板702 与第二通孔5021扣合,提升了第二正极焊板702与第一正极焊板502之间的结构稳定性,从而保证了两者的导电接触性能,上壳体3上设有第二焊锡预留槽32,第二焊锡预留槽32形成于第一正极焊板502上侧,第一正极焊板502焊接导线时,锡料形成于第二焊锡预留槽32内。
优选的,第一负极焊板501上还设有第三通孔5012,第三通孔5012位于接触部62上侧。
优选的,上壳体3上设有第三焊锡预留槽33,第三焊锡预留槽33形成于信号端子焊板 503上侧,信号端子焊板503焊接导线时,锡料形成于第三焊锡预留槽33内。
优选的,前壳体2前后两端分别设有插槽21、扣槽22,上壳体3、下壳体4前端均设有与扣槽22相配合的扣合部,前壳体2两侧均设有与左弹臂63、右弹臂64相配合的左卡槽、右卡槽,左弹臂63、右弹臂64一端插入插槽21内侧。
优选的,前壳体2上下两端均设有罩板8,罩板8上设有多个呈弯折状的弹性压板81,前壳体2上下两端均设有供弹性压板81穿过的避让孔23。
优选的,上壳体3下端还连接有第一隔板34、第二隔板35、第三隔板36,第一隔板34位于第三负极端子71与第三正极端子72之间,第二隔板35位于第三正极端子72与第三预留端子73之间,第三隔板36位于第四正极端子74与第四负极端子75之间。
优选的,下壳体4上端还连接有第四隔板41、第五隔板42、第六隔板43、第七隔板44,第四隔板41位于第一负极端子51与第一正极端子52之间,第五隔板42位于第一正极端子 52与识别信号端子53之间,第六隔板43位于第二预留端子55与第二正极端子56之间,第七隔板44位于第二正极端子56与第二负极端子57之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改良的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罩(1)、位于所述外罩(1)内侧的前壳体(2)、连接在所述前壳体(2)一端的上壳体(3)、下壳体(4)、固定在所述上壳体(3)与所述下壳体(4)之间的上端子模组(5)、接地垫块(6)、下端子模组(7);
所述上端子模组(5)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负极端子(51)、第一正极端子(52)、识别信号端子(53)、第一预留端子(54)、第二预留端子(55)、第二正极端子(56)、第二负极端子(57),所述第一负极端子(51)与所述第二负极端子(57)一端共同连接有第一负极焊板(501),所述第一正极端子(52)与所述第二正极端子(56)一端共同连接有第一正极焊板(502),所述识别信号端子(53)一端连接有信号端子焊板(503);
所述下端子模组(7)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三负极端子(71)、第三正极端子(72)、第三预留端子(73)、第四正极端子(74)、第四负极端子(75),所述第三负极端子(71)与所述第四负极端子(75)一端共同连接有第二负极焊板(701),所述第三正极端子(72)与所述第四正极端子(74)一端共同连接有第二正极焊板(702),所述第一负极焊板(501)与所述第二负极焊板(701)连接,所述第一正极焊板(502)与所述第二正极焊板(702)连接;
所述接地垫块(6)包括垫板(61)、连接在所述垫板(61)一端的接触部(62)、连接在所述垫板(61)另一端的左弹臂(63)、右弹臂(64),所述接触部(62)上端与所述第一负极焊板(501)下端相抵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极焊板(50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5011),所述第二负极焊板(701)呈弯折状结构,所述第二负极焊板(701)上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5011)后与所述第一负极焊板(501)扣合连接,所述上壳体(3)上设有第一焊锡预留槽(31),所述第一焊锡预留槽(31)形成于所述第一负极焊板(501)上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极焊板(502)上开设有第二通孔(5021),所述第二正极焊板(702)呈弯折状结构,所述第二正极焊板(702)上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5021)后与所述第一正极焊板(502)扣合连接,所述上壳体(3)上设有第二焊锡预留槽(32),所述第二焊锡预留槽(32)形成于所述第一正极焊板(502)上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极焊板(501)上还设有第三通孔(5012),所述第三通孔(5012)位于所述接触部(62)上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3)上设有第三焊锡预留槽(33),所述第三焊锡预留槽(33)形成于所述信号端子焊板(503)上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2)前后两端分别设有插槽(21)、扣槽(22),所述上壳体(3)、下壳体(4)前端均设有与所述扣槽(22)相配合的扣合部,所述前壳体(2)两侧均设有与所述左弹臂(63)、右弹臂(64)相配合的左卡槽、右卡槽,所述左弹臂(63)、右弹臂(64)一端插入所述插槽(21)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2)上下两端均设有罩板(8),所述罩板(8)上设有多个呈弯折状的弹性压板(81),所述前壳体(2)上下两端均设有供所述弹性压板(81)穿过的避让孔(2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3)下端还连接有第一隔板(34)、第二隔板(35)、第三隔板(36),所述第一隔板(34)位于所述第三负极端子(71)与所述第三正极端子(72)之间,所述第二隔板(35)位于所述第三正极端子(72)与所述第三预留端子(73)之间,所述第三隔板(36)位于所述第四正极端子(74)与所述第四负极端子(75)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4)上端还连接有第四隔板(41)、第五隔板(42)、第六隔板(43)、第七隔板(44),所述第四隔板(41)位于所述第一负极端子(51)与所述第一正极端子(52)之间,所述第五隔板(42)位于所述第一正极端子(52)与所述识别信号端子(53)之间,所述第六隔板(43)位于所述第二预留端子(55)与所述第二正极端子(56)之间,所述第七隔板(44)位于所述第二正极端子(56)与所述第二负极端子(57)之间。
CN202022279622.6U 2020-10-14 2020-10-14 一种改良的Type-C连接器 Active CN2134601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79622.6U CN213460196U (zh) 2020-10-14 2020-10-14 一种改良的Type-C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79622.6U CN213460196U (zh) 2020-10-14 2020-10-14 一种改良的Type-C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60196U true CN213460196U (zh) 2021-06-15

Family

ID=76290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79622.6U Active CN213460196U (zh) 2020-10-14 2020-10-14 一种改良的Type-C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601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5961C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11789643U (zh) 电连接器
GB2385714A (en) Battery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board
US20160233606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waterproof functio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10168222U (zh) 扬声器箱
CN210379235U (zh) 电池和穿戴式电子设备
CN213460196U (zh) 一种改良的Type-C连接器
JP3101436B2 (ja)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に使用される電極端子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EP4109872A1 (en) Voice coil motor base, voice coil motor, and camera module
CN201323321Y (zh) 电连接器
CN202076644U (zh) 卡连接器
CN211958062U (zh) 一种Type-C连接器
CN218586392U (zh) 一种交错式连接器
CN112952414B (zh) 电子设备
CN213959179U (zh) 一种连接器端子、连接器端子组件及连接器
CN214673070U (zh) 一种五极耳机插座
CN218647779U (zh) 一种滤波电容的固定结构
CN213878502U (zh) 一种数据线a共双面插插头
CN219457946U (zh) 电池用集成采样组件和电池模组
CN215299609U (zh)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4706475U (zh) 一种type-c公头连接器
CN211556288U (zh) 耳机连接器
CN113594734B (zh) 卡缘连接器
CN215578910U (zh) 电池组和用电设备
CN210576653U (zh) 一种超短型d-sub9pin焊线式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