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46456U - 一种新型光合微生物污水处理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光合微生物污水处理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46456U
CN213446456U CN202021563346.XU CN202021563346U CN213446456U CN 213446456 U CN213446456 U CN 213446456U CN 202021563346 U CN202021563346 U CN 202021563346U CN 213446456 U CN213446456 U CN 2134464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tank body
circular
sewage treatment
fixedly arran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6334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广华
杨建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bet Grass Tree Sour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Chengdu Hemu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bet Grass Tree Sour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Chengdu Hemu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bet Grass Tree Sour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Chengdu Hemu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bet Grass Tree Sour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6334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464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464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464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光合微生物污水处理池。所述新型光合微生物污水处理池包括池体;活性泥层,所述活性泥层铺设在所述池体的底部;曝气机构,所述曝气机构设置在所述池体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光合微生物污水处理池具有提高曝气范围、提高微生物游离性、且提高了污水处理能力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光合微生物污水处理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光合微生物污水处理池。
背景技术
微生物污水处理菌种具有繁殖快速、生命力强、安全无毒等特点,微生物污水处理菌种能有效消除恶臭困扰,防止病原菌蚊蝇滋生,解决水污染问题。微生物污水处理方式根据对氧气需求情况可分为厌氧生物处理和好氧生物处理两大类。其中好氧生物处理方式需在污水处理池内设置曝气系统,以向池内的好氧微生物菌群提供氧气以促进好氧微生物的分解活动。
然而,目前所使用的曝气系统大多通过单组曝气管进行固定式曝气,导致曝气微生物群落游离效果差,使得各好氧微生物群落均始终稳定的分布在各个含氧量高的出气区附近,各好氧微生物群落中的微生物个体生命活动也较稳定,微生物个体只会分解较少部分污水中的污染物以满足自身最基本的能量消耗,从而使得污水处理整体速率较低,同时各个好氧微生物群落之间的交流较少,微生物群落中的原生动物以及微型后生动物繁殖效果一般,从而导致各微生物菌落的整体质量较低,处理污水的能力有限。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新型光合微生物污水处理池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曝气范围、提高微生物游离性、且提高了污水处理能力的新型光合微生物污水处理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光合微生物污水处理池包括:池体;活性泥层,所述活性泥层铺设在所述池体的底部;曝气机构,所述曝气机构设置在所述池体上,所述曝气机构包括第一环管、进气管、第一支管、第二环管、连接管、多个第一排气管、多个第二排气管、第三环管、第二支管和多个第三排气管,所述第一环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池体的底部内壁上,所述进气管设置在所述池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支管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环管的一侧,所述第一支管的进气端延伸至所述池体外并和所述进气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环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池体的内壁上,所述连接管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管的顶部上,所述连接管的排气端和所述第二环管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一排气管均匀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环管的底部,多个所述第二排气管均匀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环管的顶部,所述第三环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池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三环管位于所述第二环管的上方,所述第二支管固定安装在所述进气管的一侧上,所述第二支管的排气端延伸至所述池体内并和所述第三环管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三排气管均匀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三环管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环管的顶部均匀固定安装有多个第四排气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环管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环管的直径,所述第三环管的管径小于所述第二环管的管径。
优选的,所述池体内设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固定块、嵌槽、多个固定杆、安装盘、转轴、密封环、多个搅拌板、环槽和多个导块,所述固定块固定安装在所述池体的底部内壁上,所述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一环管内,所述嵌槽开设在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多个所述固定杆均匀固定安装在所述池体的内壁上,多个所述固定杆均位于所述第三环管的上方,所述安装盘固定安装在多个所述固定杆相互靠近的一端上,所述转轴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盘上,所述转轴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池体外,所述转轴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嵌槽内,所述密封环固定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密封环的底部和所述固定块的顶部相接触,多个所述搅拌板均匀固定安装在所述转轴上,多个所述搅拌板位于所述第三环管和多个所述固定杆之间,所述环槽开设在所述池体的内壁上,多个所述导块分别固定安装在多个所述搅拌板远离所述转轴的一侧上,多个所述导块远离多个所述搅拌板的一侧均延伸至所述环槽内。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开设有密封圆槽,所述密封圆槽内转动安装有圆环,所述圆环的顶部延伸至所述固定块外并和所述密封环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多个所述搅拌板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光合微生物污水处理池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光合微生物污水处理池,通过中央扩散四周聚拢,再配合底部激起和死角清理的方式,减少了微生物供气死角的问题,提高了活性和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光合微生物污水处理池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光合微生物污水处理池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所示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池体;2、活性泥层;3、第一环管;4、进气管; 5、第一支管;6、第二环管;7、连接管;8、第一排气管;9、第二排气管;10、第三环管;11、第二支管;12、第三排气管;13、固定块;14、嵌槽;15、固定杆;16、安装盘;17、转轴;18、密封环; 19、搅拌板;20、环槽;21、导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新型光合微生物污水处理池包括:池体1;活性泥层2,所述活性泥层2铺设在所述池体1的底部;曝气机构,所述曝气机构设置在所述池体1上。
所述曝气机构包括第一环管3、进气管4、第一支管5、第二环管6、连接管7、多个第一排气管8、多个第二排气管9、第三环管 10、第二支管11和多个第三排气管12,所述第一环管3固定安装在所述池体1的底部内壁上,所述进气管4设置在所述池体1的一侧,所述第一支管5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环管3的一侧,所述第一支管5 的进气端延伸至所述池体1外并和所述进气管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环管6固定安装在所述池体1的内壁上,所述连接管7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管5的顶部上,所述连接管7的排气端和所述第二环管6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一排气管8均匀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环管6的底部,多个所述第二排气管9均匀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环管6的顶部,所述第三环管10固定安装在所述池体1的内壁上,所述第三环管10 位于所述第二环管6的上方,所述第二支管11固定安装在所述进气管4的一侧上,所述第二支管11的排气端延伸至所述池体1内并和所述第三环管10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三排气管12均匀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三环管10的底部。
所述第一环管3的顶部均匀固定安装有多个第四排气管。
所述第一环管3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环管6的直径,所述第三环管10的管径小于所述第二环管6的管径。
本实施例中:
使用时通过进气管4进行供气,氧气由第一支管5和第二支管 11进行分流,分流至第一支管5内的氧气又通过连接管7进入至第二环管6内,另一部分进入至第一环管3内,同时第二支管11内的空气进入至第三环管10内,此时多个第一排气管8、第二排气管9、第三排气管12和第四排气管进行排气,第一环管3上的多个第四排气管使氧气由中间位置进行曝气,便于扩散微生物,第二环管6上的多个第一排气管8对池体1底部的微生物激起,多个第二排气管9对扩散的微生物重新聚拢,而第三环管10上的多个第三排气管12则对第二环管6夹缝中死角位置的微生物进行曝气。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光合微生物污水处理池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光合微生物污水处理池,通过中央扩散四周聚拢,再配合底部激起和死角清理的方式,减少了微生物供气死角的问题,提高了活性和处理效率。
第二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光合微生物污水处理池,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新型光合微生物污水处理池。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的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2-4,新型光合微生物污水处理池还包括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设置在所述池体1内,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固定块13、嵌槽14、多个固定杆15、安装盘16、转轴17、密封环18、多个搅拌板19、环槽20和多个导块21,所述固定块13固定安装在所述池体1的底部内壁上,所述固定块13位于所述第一环管3内,所述嵌槽14开设在所述固定块13的顶部,多个所述固定杆15均匀固定安装在所述池体1的内壁上,多个所述固定杆15均位于所述第三环管 10的上方,所述安装盘16固定安装在多个所述固定杆15相互靠近的一端上,所述转轴17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盘16上,所述转轴17 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池体1外,所述转轴17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嵌槽14 内,所述密封环18固定套设在所述转轴17上,所述密封环18的底部和所述固定块13的顶部相接触,多个所述搅拌板19均匀固定安装在所述转轴17上,多个所述搅拌板19位于所述第三环管10和多个所述固定杆15之间,所述环槽20开设在所述池体1的内壁上,多个所述导块21分别固定安装在多个所述搅拌板19远离所述转轴17的一侧上,多个所述导块21远离多个所述搅拌板19的一侧均延伸至所述环槽20内。
所述固定块13的顶部开设有密封圆槽,所述密封圆槽内转动安装有圆环,所述圆环的顶部延伸至所述固定块13外并和所述密封环 18的底部固定连接。
多个所述搅拌板19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
本实施例中:
使用时通过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传动方式传动转轴17,转轴 17转动带动多个搅拌板19转动对池体1内的微生物进行搅拌,进一步提高其游离的效果。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光合微生物污水处理池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光合微生物污水处理池,通过对池体1 内进行搅拌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内部微生物的游离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结构和附图主要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描述,在该设计原理的技术上,装置的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等的设置并没有完全描述清楚,而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上述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可清楚获知其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的具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新型光合微生物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池体;
活性泥层,所述活性泥层铺设在所述池体的底部;
曝气机构,所述曝气机构设置在所述池体上,所述曝气机构包括第一环管、进气管、第一支管、第二环管、连接管、多个第一排气管、多个第二排气管、第三环管、第二支管和多个第三排气管,所述第一环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池体的底部内壁上,所述进气管设置在所述池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支管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环管的一侧,所述第一支管的进气端延伸至所述池体外并和所述进气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环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池体的内壁上,所述连接管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管的顶部上,所述连接管的排气端和所述第二环管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一排气管均匀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环管的底部,多个所述第二排气管均匀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环管的顶部,所述第三环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池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三环管位于所述第二环管的上方,所述第二支管固定安装在所述进气管的一侧上,所述第二支管的排气端延伸至所述池体内并和所述第三环管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三排气管均匀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三环管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光合微生物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管的顶部均匀固定安装有多个第四排气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光合微生物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管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环管的直径,所述第三环管的管径小于所述第二环管的管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光合微生物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内设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固定块、嵌槽、多个固定杆、安装盘、转轴、密封环、多个搅拌板、环槽和多个导块,所述固定块固定安装在所述池体的底部内壁上,所述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一环管内,所述嵌槽开设在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多个所述固定杆均匀固定安装在所述池体的内壁上,多个所述固定杆均位于所述第三环管的上方,所述安装盘固定安装在多个所述固定杆相互靠近的一端上,所述转轴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盘上,所述转轴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池体外,所述转轴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嵌槽内,所述密封环固定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密封环的底部和所述固定块的顶部相接触,多个所述搅拌板均匀固定安装在所述转轴上,多个所述搅拌板位于所述第三环管和多个所述固定杆之间,所述环槽开设在所述池体的内壁上,多个所述导块分别固定安装在多个所述搅拌板远离所述转轴的一侧上,多个所述导块远离多个所述搅拌板的一侧均延伸至所述环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光合微生物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开设有密封圆槽,所述密封圆槽内转动安装有圆环,所述圆环的顶部延伸至所述固定块外并和所述密封环的底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光合微生物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搅拌板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
CN202021563346.XU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新型光合微生物污水处理池 Active CN2134464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63346.XU CN213446456U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新型光合微生物污水处理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63346.XU CN213446456U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新型光合微生物污水处理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46456U true CN213446456U (zh) 2021-06-15

Family

ID=76308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63346.XU Active CN213446456U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新型光合微生物污水处理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464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26948U (zh) 一种旋转式mabr反应器
CN212450817U (zh) 一种移动床生物膜反应系统及其应用
CN204310864U (zh) 一种湖塘水体原位修复的循环推流式固定化生物反应器
CN106698858A (zh) 一体化生物转盘污水处理设备及应用
CN207748923U (zh) 一种复合型高效反硝化菌载体
CN213446456U (zh) 一种新型光合微生物污水处理池
CN211896243U (zh) 一种新型微氧曝气装置
CN211999358U (zh) 一种渗滤液处理系统
CN108585172B (zh) 一种用于加速微生物厌氧发酵阶段的厌氧快速启动反应器及方法
CN216191407U (zh) 基于物联网的太阳能曝气生态浮船
CN102145940A (zh) 一种快速增殖厌氧氨氧化菌的装置及方法
CN211005011U (zh) 一种废水处理系统
CN209957764U (zh) 一种微生物菌落的原位培养装置
CN110589988B (zh) 一种微生物污水处理池
CN203820541U (zh) 一种自回流生物转笼设备
CN208200663U (zh) 循环生物膜法污水处理系统
CN108083436B (zh) 一种浮动式双床微孔膜水体修复装置
CN107285468B (zh) 黑臭河水净化船
CN215102274U (zh) 一种高效水解酸化装置
CN219972004U (zh) 一种水流混合扩散装置
CN109867414A (zh) 应用动态膜厌氧mbr-正渗透技术处理人类黑水的一体化装置
CN214360489U (zh) 一种多孔曝气装置
CN211111337U (zh) 紧密性管式微孔曝气器布气结构
CN110776206B (zh) 污水处理站及采用该污水处理站的除磷脱氮方法
CN114958597B (zh) 污水处理bebr系统微生物孵化扩繁反应器与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