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42932U - 连动刹车系统的改良结构 - Google Patents

连动刹车系统的改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42932U
CN213442932U CN202022435990.5U CN202022435990U CN213442932U CN 213442932 U CN213442932 U CN 213442932U CN 202022435990 U CN202022435990 U CN 202022435990U CN 213442932 U CN213442932 U CN 2134429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strip
wire
disc seat
shaped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3599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荣彬
庄泽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3599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429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429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429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连动刹车系统的改良结构,其位于第一刹车产生装置上,包括有一刹车盘座、一刹车凸轮、一刹车摇臂、一第一柱状体以及一第二柱状体。刹车凸轮枢接于刹车盘座,可驱动鼓式刹车装置作动刹车,刹车摇臂固接于刹车凸轮,设有一第一长条孔及一第二长条孔。其中,第一长条孔与第一螺牙杆的夹角为朝向拉动刹车摇臂所转动方向的0~45度之间,第二长条孔与第三螺牙杆的夹角为朝向拉动刹车摇臂所转动方向的0~45度之间,且第一长条孔与第二长条孔的角度差在5度以内。由此,有效避免因第一长条孔及第二长条孔同步移动时,所造成第一调整螺帽将会靠向第三调整螺帽产生干涉现象。

Description

连动刹车系统的改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连动刹车系统的改良结构,尤指一种适用于动力车辆的连动刹车系统的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及图2,其分别为现有连动刹车系统的系统架构图以及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中出示一种现有连动刹车系统,主要包括有一第一刹车操作装置1、一第二刹车操作装置2、一第一刹车产生装置93、一第二刹车产生装置4、一第一刹车导线5、一第二刹车导线6以及一第三刹车导线7。
第一刹车操作装置1包括有一第一刹车操作杠杆11、一连动装置平衡件12以及一第一固定架13,第一操作杠杆11枢接第一固定架13于一第一枢接点111,第一操作杠杆11可供骑乘者操作刹车作动,连动装置平衡件12枢接第一操作杠杆11于一第二枢接点112,连动装置平衡件12也可经由搭接件、连接件与第一操作杠杆11枢接于第二枢接点112,连动装置平衡件12设有一第一装置点121与一第二装置点122,第一固定架13装置于一车架8上,亦可装置于任何与车架8所搭接的搭接件以及与车架8枢接的转向把手上,第一固定架13随着安装于车架8部位不同,第一固定架13可为多个,第一固定架13设有一第三装置点131与一第四装置点132;当骑乘者操作第一刹车操作装置1,也就是骑乘者操作第一操作杠杆11时,第一装置点121与第二装置点122的位置将会远离第三装置点131与第四装置点132。
第二刹车操作装置2包括有一第二操作杠杆21以及一第二固定架23,第二操作杠杆21枢接第二固定架23于一第三枢接点211,第二操作装置21设有一第五装置点212,第五装置点212可经由搭接件、连接件设置于第二刹车杠杆21,第二操作杠杆21可供骑乘者操作刹车作动,第二固定架23装置于车架8上,亦可装置于任何与车架8所搭接的搭接件以及与车架8枢接的转向把手上,第二固定架23随着安装于车架8部位不同,第二固定架23可为多个,第二固定架23设有一第六装置点231;当骑乘者操作第二刹车操作装置2,也就是骑乘者操作第二操作杠杆21时,第五装置点212的位置将会远离第六装置点231。
第一刹车产生装置93为一鼓式刹车装置,主要包括有一刹车盘座31、一刹车摇臂932、一回弹弹簧33、一第一柱状体36、一第二柱状体37以及一刹车凸轮38。刹车盘座31是鼓式刹车装置的壳部,设有一刹车盘座固定架310,该刹车盘座固定架310具有一第七装置点311与一第八装置点312,刹车盘座31有一轮轴心313可装置于避震器、车架或引擎上。刹车凸轮38枢接于刹车盘座31,当刹车凸轮38转动时将可驱动刹车盘座31内的鼓式刹车元件作动刹车。刹车摇臂932固接于刹车凸轮38,因此刹车摇臂932将与刹车凸轮38在刹车盘座31同步转动,所述刹车摇臂932设有一第一长条孔9321及一第二长条孔9322,第一长条孔9321内为一第九装置点9323可供滑动设置第一柱状体36,第二长条孔9322内为一第十装置点9324可供滑动设置第二柱状体37,且第一长条孔9321与第二长条孔9322的中心线方向Td1,Td2将与刹车摇臂932所转动方向相切,回弹弹簧33设于刹车摇臂932与刹车盘座31之间,提供弹簧回复力让刹车摇臂932作动后可回到初始位置。当第一柱状体36或第二柱状体37使第一长条孔9321和第二长条孔9322往第七装置点311和第八装置点312靠近时,则刹车盘座31内的鼓式刹车将产生刹车作动。
第二刹车产生装置4为一鼓式刹车装置,主要包括有一刹车盘座41、一刹车摇臂42、一第三柱状体46、一轮毂47、一刹车凸轮48以及二刹车蹄片49。刹车盘座41是鼓式刹车装置的壳部,设有一刹车盘座固定架410和一销412,该刹车盘座固定架410具有一第十一装置点411。刹车凸轮48枢接于刹车盘座41,刹车蹄片49装置于刹车凸轮48和销412上,刹车蹄片49外缘部有轮毂47,当刹车凸轮48转动时,刹车蹄片49将会以销412为支点被撑开,使刹车蹄片49与轮毂47接触产生刹车力。刹车摇臂42固接于刹车凸轮48,因此刹车摇臂42将与刹车凸轮48在刹车盘座41同步转动,所述刹车摇臂42设有一第十二装置点421,第三柱状体46设置于第十二装置点421,第三柱状体46可在第十二装置点421转动。当第三柱状体46使第十二装置点421往第十一装置点411靠近时,则刹车盘座41的刹车蹄片49与轮毂47接触将产生刹车作动。
第一刹车导线5包括一第一内线51及一套设于该第一内线51的第一套管52,第一内线51的一端延伸设有一第一螺牙杆511,该第一螺牙杆511穿过第一柱状体36并螺合一第一调整螺帽53,第一内线51的另一端与第二装置点122连接。第一套管52一端抵触刹车盘座固定架310的第七装置点311,第一套管52的另一端抵触于第四装置点132。当第一内线51被拉动时,此时第一调整螺帽53将会推动第一柱状体36,使刹车摇臂932抵抗回弹弹簧33弹力而移动。第一刹车导线5主要是将来自第一刹车操作装置1的施力传输至第一刹车产生装置93的第一柱状体36。
第二刹车导线6包括一第二内线61及一套设于该第一内线61的第二套管62,第二内线61的一端延伸设有一第二螺牙杆611,该第二螺牙杆611穿过第三柱状体46并螺合一第二调整螺帽63,第二内线61的另一端与第一装置点121连接。第二套管62一端抵触刹车盘座固定架410的第十一装置点411,第二套管62的另一端抵触于第三装置点131。当第二内线61被拉动时,此时第二调整螺帽63将会推动第三柱状体46,使刹车摇臂42移动。第二刹车导线6主要是将来自第一刹车操作装置1的施力传输至第二刹车产生装置4的第三柱状体46。
第三刹车导线7包括一第三内线71及一套设于该第三内线71的第三套管72,第三内线71的一端延伸设有一第三螺牙杆711,该第三螺牙杆711穿过第三柱状体37并螺合一第三调整螺帽73,第三内线71的另一端与第五装置点212连接。第三套管72一端抵触刹车盘座固定架310的第八装置点312,第三套管72的另一端抵触于第六装置点231。当第三内线71被拉动时,此时第三调整螺帽73将会推动第二柱状体37,使刹车摇臂932抵抗回弹弹簧33弹力而移动。第三刹车导线7主要是将来自第二刹车操作装置2的施力传输至第一刹车产生装置93的第二柱状体37。
当骑乘者施力操作第一刹车操作装置1的第一操作杠杆11时,施力将经由第一刹车导线5和第二刹车导线6传输至第一刹车产生装置93和第二刹车产生装置4达到连动刹车效果。当骑乘者施力操作第二刹车操作装置2时,施力将经由第三刹车导线7传输至第一刹车产生装置93,达到独立刹车效果。
然而,请参阅图3,是现有连动刹车系统的作动图。当骑乘者只操作第一刹车操作装置1的第一操作杠杆11时,此时第一调整螺帽53将推动第一柱状体36,使第一长条孔9321移动,由于第一长条孔9321与第二长条孔9322同时设于刹车摇臂932,因此第二长条孔9322也将同步移动,第二柱状体37由于并未被第三调整螺帽73推动,因此第二柱状体37与第二长条孔9322长条孔产生相对移动,使第二柱状体37靠向第二长条孔9322长条孔另一端,第一长条孔9321以刹车凸轮38为圆心做切线方向移动,此时第一调整螺帽53将会靠向第三调整螺帽73产生干涉现象。
发明人缘因于此,本于积极发明的精神,亟思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连动刹车系统的改良结构,几经研究实验终至完成本发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连动刹车系统的改良结构,通过改变位于刹车摇臂上的第一长条孔及第二长条孔的配置方位,有效避免因上述第一长条孔及第二长条孔同步移动时,所造成第一调整螺帽将会靠向第三调整螺帽产生干涉现象。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揭示了一种连动刹车系统的改良结构,该连动刹车系统设置于一车辆上,包括有一第一刹车操作装置、一第二刹车操作装置、一第一刹车产生装置、一第二刹车产生装置、一第一刹车导线、一第二刹车导线以及一第三刹车导线,第一刹车导线可使第一刹车操作装置驱动第一刹车产生装置,第二刹车导线可使第一刹车操作装置驱动第二刹车产生装置,第三刹车导线可使第二刹车操作装置驱动第一刹车产生装置,当骑乘者施力操作第一刹车操作装置时,施力将经由第一刹车导线和第二刹车导线传输至第一刹车产生装置和第二刹车产生装置达到连动刹车效果。当骑乘者施力操作第二刹车操作装置时,施力将经由第三刹车导线传输至第一刹车产生装置,达到独立刹车效果。
其中,本发明的连动刹车系统的改良结构位于该第一刹车产生装置上,且该第一刹车产生装置为一鼓式刹车装置,包括有一刹车盘座、一刹车凸轮、一刹车摇臂、一第一柱状体以及一第二柱状体。刹车盘座为鼓式刹车装置的壳部,设有一刹车盘座固定架;刹车凸轮枢接于刹车盘座,可驱动鼓式刹车装置作动刹车;刹车摇臂固接于刹车凸轮,设有一第一长条孔及一第二长条孔;第一柱状体滑设于第一长条孔内;第二柱状体滑设于第二长条孔内。
其中,第一刹车导线包括一第一内线及一第一套管,第一内线所延伸的一第一螺牙杆穿过第一柱状体并螺合一第一调整螺帽,第一套管连接刹车盘座固定架;第三刹车导线包括一第三内线及一第三套管,第三内线所延伸的一第三螺牙杆穿过第二柱状体并螺合一第三调整螺帽,第三套管连接刹车盘座固定架。第一长条孔与第一螺牙杆的夹角为朝向拉动刹车摇臂所转动方向的0~45度之间,第二长条孔与第三螺牙杆的夹角为朝向拉动刹车摇臂所转动方向的0~45度之间,且第一长条孔与第二长条孔的角度差在5度以内,可使第一长条孔与第二长条孔更为靠拢,以小型化有利空间布置。
通过上述设计,不论骑乘者操作第一刹车操作装置或第二刹车操作装置,皆可避免随着第一刹车摇臂转动,在第一长条孔及第二长条孔同步作动下,相对运动造成两条刹车导线及其延伸构件产生偏移,所衍生第一调整螺帽与第三调整螺帽产生干涉现象。
上述连动刹车系统的第一刹车导线可连接第一刹车操作装置与第一刹车产生装置,第二刹车导线可连接第一刹车操作装置与第二刹车产生装置,第三刹车导线可连接第二刹车操作装置与第一刹车产生装置,由以建构出连动刹车系统的刹车导线的连接关系。
上述连动刹车系统的改良结构可更包括一回弹弹簧,设置于刹车摇臂与刹车盘座之间,提供弹簧回复力让刹车摇臂作动后可回到初始位置。
以上概述与接下来的详细说明皆为示范性质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而有关本发明的其他目的与优点,将在后续的说明与图示加以阐述。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连动刹车系统的系统架构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现有连动刹车系统的作动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动刹车系统的改良结构的架构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动刹车系统的改良结构的连动刹车作动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动刹车系统的改良结构的独立刹车作动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连动刹车系统的改良结构的连动刹车作动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连动刹车系统的改良结构的独立刹车作动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第一刹车操作装置 11第一刹车操作杠杆
111第一枢接点 112第二枢接点
12连动装置平衡件 121第一装置点
122第二装置点 13第一固定架
131第三装置点 132第四装置点
2第二刹车操作装置 21第二操作杠杆
211第三枢接点 212第五装置点
23第二固定架 231第六装置点
3,3’第一刹车产生装置 31刹车盘座
310刹车盘座固定架 311第七装置点
312第八装置点 313轮轴心
32,32’刹车摇臂 321第一长条孔
322第二长条孔 323第九装置点
324第十装置点 33回弹弹簧
36第一柱状体 37第二柱状体
38刹车凸轮 4第二刹车产生装置
41刹车盘座 410刹车盘座固定架
411第十一装置点 412销
42刹车摇臂 421第十二装置点
46第三柱状体 47轮毂
48刹车凸轮 49刹车蹄片
5第一刹车导线 51第一内线
511第一螺牙杆 52第一套管
53第一调整螺帽 6第二刹车导线
61第二内线 611第二螺牙杆
62第二套管 63第二调整螺帽
7第三刹车导线 71第三内线
711第三螺牙杆 72第三套管
73第三调整螺帽 8车架
93第一刹车产生装置 932刹车摇臂
9321第一长条孔 9322第二长条孔9
9323第九装置点 9324第十装置点
T1,T2,T1’,T2’,Td1,Td2中心线方向
L1,L2,L1’,L2’杆身方向
θ1,θ2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动刹车系统的改良结构的架构图。图中出示一种连动刹车系统的改良结构,为节省篇幅,关于连动刹车系统的第一刹车操作装置1、第二刹车操作装置2、第二刹车产生装置4、第一刹车导线5、第二刹车导线6以及第三刹车导线7皆与现有技术相同者将不再陈述。
本发明的连动刹车系统的改良结构是针对第一刹车产生装置3进行改良,该第一刹车产生装置3是为一鼓式刹车装置,主要包括有一刹车盘座31、一刹车摇臂32、一回弹弹簧33、一第一柱状体36、一第二柱状体37以及一刹车凸轮38。刹车盘座31是鼓式刹车装置的壳部,设有一刹车盘座固定架310,该刹车盘座固定架310具有一第七装置点311与第八装置点312,刹车盘座31有一轮轴心313可装置于避震器、车架或引擎上。刹车凸轮38枢接于刹车盘座31,当刹车凸轮38转动时将可驱动刹车盘座31内的鼓式刹车元件作动刹车。刹车摇臂32固接于刹车凸轮38,因此刹车摇臂32将与刹车凸轮38在刹车盘座31同步转动,所述刹车摇臂32设有一第一长条孔321及一第二长条孔322,第一长条孔321内是为一第九装置点323可供滑动设置第一柱状体36,第二长条孔322内是为一第十装置点324可供滑动设置第二柱状体37。回弹弹簧33设于刹车摇臂32与刹车盘座31之间,提供弹簧回复力让刹车摇臂32作动后可回到初始位置。
此外,为了方便后续说明本发明的配置关系,再次详述本案第一刹车导线5及第三刹车导线7分别与第一刹车产生装置3的配置方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刹车导线5包括一第一内线51及一套设于该第一内线51的第一套管52,第一内线51的一端延伸设有一第一螺牙杆511,该第一螺牙杆511穿过第一柱状体36并螺合一第一调整螺帽53,第一套管52抵触刹车盘座固定架310的第七装置点311;第三刹车导线7包括一第三内线71及一套设于该第三内线71的第三套管72,第三内线71的一端延伸设有一第三螺牙杆711,该第三螺牙杆711穿过第三柱状体37并螺合一第三调整螺帽73,第三套管72抵触刹车盘座固定架310的第八装置点3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长条孔321的中心线方向T1与第一螺牙杆511的杆身方向L1并未产生交角,第二长条孔322的中心线方向T2与第三螺牙杆711的杆身方向L2同样并未产生交角,且第一长条孔321的中心线方向T1与第二长条孔322的中心线方向T2是约略呈平行设置,两者的角度差需在5度以内,可使第一长条孔321与第二长条孔322更为靠拢,以小型化有利空间布置。
请参阅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动刹车系统的改良结构的连动刹车作动图。如图所示,当骑乘者只操作第一刹车操作装置1的第一操作杠杆11时,此时第一调整螺帽53将推动第一柱状体36,使第一长条孔321移动,由于第一长条孔321与第二长条孔322同时设于刹车摇臂32,因此第二长条孔322也将同步移动,第二柱状体37由于并未被第三调整螺帽73推动,因此第二柱状体37与第二长条孔322产生相对移动,此时由于第二长条孔322的中心线方向T2与第三螺牙杆711方向L2相同,随着刹车摇臂32转动,第二柱状体37将被第二长条孔322往远离刹车凸轮38方向偏移且为朝向拉动刹车摇臂32所转动方向(逆时针),同时靠向第二长条孔322另一端,第一长条孔321以刹车凸轮38为圆心做切线方向移动时可避免第一调整螺帽53与第三调整螺帽73产生干涉现象。
请参阅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连动刹车系统的改良结构的独立刹车作动图。如图所示,当骑乘者只操作第二刹车操作装置2的第二操作杠杆21时,此时第三调整螺帽73将推动第二柱状体37,使第二长条孔322移动,由于第二长条孔322与第一长条孔321同时设于刹车摇臂32,因此第一长条孔321也将同步移动,第一柱状体36由于并未被第一调整螺帽53推动,因此第一柱状体36与第一长条孔321产生相对移动,且此时由于第一长条孔321中心线方向T1与第一螺牙杆511的杆身方向L1相同,随着刹车摇臂32转动,第一柱状体36将被第一长条孔321往远离刹车凸轮38方向偏移同时靠向第一长条孔321另一端,第二长条孔322以刹车凸轮38为圆心做切线方向移动且为朝向拉动刹车摇臂32所转动方向(逆时针),此时第三调整螺帽73也同步往远离刹车凸轮38方向偏移,可避免第三调整螺帽73与第一调整螺帽53产生干涉现象。
请参阅图7及图8,其分别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连动刹车系统的改良结构的连动刹车作动图及独立刹车作动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基本架构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惟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第一刹车产生装置3’的刹车摇臂32’的第一长条孔321中心线方向T1’与第一螺牙杆511的杆身方向L1’之间具有一夹角θ1,且杆身方向L1’往中心线方向T1’的夹角θ1转动方向与刹车摇臂32’的转动方向相同,亦即上述转动方向皆为逆时针方向:同理,第一刹车产生装置3’的刹车摇臂32’的第二长条孔322中心线方向T2’与第三螺牙杆711的杆身方向L2’之间具有一夹角θ2,且杆身方向L2’往中心线方向T2’的夹角θ2转动方向与刹车摇臂32’的转动方向相同,亦即上述转动方向皆为逆时针方向,再者,第一长条孔321的中心线方向T1’与第二长条孔322的中心线方向T2’是约略呈平行设置,两者的角度差需在5度以内,可使第一长条孔321与第二长条孔322更为靠拢,以小型化有利空间布置。
图7是骑乘者只操作第一刹车操作装置1的第一操作杠杆11时的状态,图8是骑乘者只操作第二刹车操作装置2的第二操作杠杆21时状态,其作动原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便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二种设计,不论骑乘者操作第一刹车操作装置1或第二刹车操作装置2,皆可避免随着刹车摇臂32,32’转动,在第一长条孔321及第二长条孔322同步作动下,相对运动造成两条刹车导线及其延伸构件产生偏移,所衍生第一调整螺帽53与第三调整螺帽73产生干涉现象。
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发明所主张的权利范围以权利要求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Claims (3)

1.一种连动刹车系统的改良结构,该连动刹车统设置于一车辆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第一刹车操作装置、一第二刹车操作装置、一第一刹车产生装置、一第二刹车产生装置、一第一刹车导线、一第二刹车导线以及一第三刹车导线,该第一刹车导线可使该第一刹车操作装置驱动该第一刹车产生装置,该第二刹车导线可使该第一刹车操作装置驱动该第二刹车产生装置,该第三刹车导线可使该第二刹车操作装置驱动第一刹车产生装置,其中,该连动刹车系统的改良结构是位于该第一刹车产生装置上,且该第一刹车产生装置为一鼓式刹车装置,包括有:
一刹车盘座,为该鼓式刹车装置的壳部,设有一刹车盘座固定架;
一刹车凸轮,枢接于该刹车盘座,可驱动该鼓式刹车装置作动刹车;
一刹车摇臂,固接于该刹车凸轮,设有一第一长条孔及一第二长条孔;
一第一柱状体,滑设于该第一长条孔内;以及
一第二柱状体,滑设于该第二长条孔内;
其中,该第一刹车导线包括一第一内线及一第一套管,该第一内线所延伸的一第一螺牙杆穿过该第一柱状体并螺合一第一调整螺帽,该第一套管连接该刹车盘座固定架;该第三刹车导线包括一第三内线及一第三套管,该第三内线所延伸的一第三螺牙杆穿过该第二柱状体并螺合一第三调整螺帽,该第三套管连接该刹车盘座固定架;该第一长条孔与该第一螺牙杆的夹角为朝向拉动该刹车摇臂所转动方向的0~45度之间,该第二长条孔与该第三螺牙杆的夹角为朝向拉动该刹车摇臂所转动方向的0~45度之间,且该第一长条孔与该第二长条孔的角度差在5度以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动刹车系统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刹车导线连接该第一刹车操作装置与该第一刹车产生装置,该第二刹车导线连接第一刹车操作装置与该第二刹车产生装置,该第三刹车导线连接该第二刹车操作装置与第一刹车产生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动刹车系统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回弹弹簧,设置于该刹车摇臂与该刹车盘座之间。
CN202022435990.5U 2020-10-28 2020-10-28 连动刹车系统的改良结构 Active CN2134429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35990.5U CN213442932U (zh) 2020-10-28 2020-10-28 连动刹车系统的改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35990.5U CN213442932U (zh) 2020-10-28 2020-10-28 连动刹车系统的改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42932U true CN213442932U (zh) 2021-06-15

Family

ID=76295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35990.5U Active CN213442932U (zh) 2020-10-28 2020-10-28 连动刹车系统的改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429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697169B2 (ja) ケーブル操作型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JP2009085429A (ja) アジャスタ機能付きパッドホルダ
CN213442932U (zh) 连动刹车系统的改良结构
US4064972A (en) Caliper brake for bicycles for maintaining equal distance between both brake shoes and a wheel therebetween
JP2009220748A (ja) 自動二輪車の連動ブレーキ装置
CN110497998B (zh) 供连动刹车系统用的刹车总泵
CN108100235B (zh) 一种襟翼位置控制机构
CN113911246B (zh) 连动刹车系统的改良结构
TWI717937B (zh) 連動煞車系統之改良結構
JP2002039233A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CN210101914U (zh) 连动刹车系统
JP3557921B2 (ja) ブレーキ装置のレバー比切換機構
WO2018155654A1 (ja) ドラムブレーキ装置
CN209833889U (zh) 连动刹车系统
TW202124210A (zh) 連動煞車系統之改良結構
CN216943434U (zh) 连动刹车系统的改良结构
CN214776383U (zh) 具切换装置的连动刹车系统
CN219790431U (zh) 连动刹车系统
CN212303503U (zh) 一种开关制动组件
KR100580503B1 (ko) 클러치페달의 스프링 지지구조
CN217784083U (zh) 制动器及车辆
US20090114489A1 (en) Coupled Dual Pivot Brake Device
TWI729876B (zh) 供連動煞車系統用之煞車總泵
CN213442504U (zh) 供连动刹车系统用的刹车总泵
TWI705915B (zh) 手剎車自動補償來令磨耗行程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