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18024U - 一种地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18024U
CN213418024U CN202022335183.6U CN202022335183U CN213418024U CN 213418024 U CN213418024 U CN 213418024U CN 202022335183 U CN202022335183 U CN 202022335183U CN 213418024 U CN213418024 U CN 2134180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r drain
main body
board
section
skir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3518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冼志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Zhiliang sanitary ware hardware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冼志勇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冼志勇 filed Critical 冼志勇
Priority to CN20202233518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180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180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180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ink And Installation For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一种地漏装置,包括均通过一体拉伸成型的外筒和内芯筒,所述外筒的底部封闭,中部形成有溢水孔,所述内芯筒的下端开口,所述内芯筒套装入所述外筒内,所述外筒上端向外弯折形成外筒裙边板,所述内芯筒的上端向外弯折形成内筒裙边板,所述外筒裙边板的内周边沿通过车刀加工形成有支撑台面,且所述内筒裙边板的外周端放置和支撑于所述支撑台面,所述外筒裙边板的上端面和所述内筒裙边板的上端面相平齐,且所述内筒裙边板的侧边缘不漏水地密封抵接于所述支撑台面的侧壁面。本实用新型中的地漏装置采用拉伸式工艺形成部件,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配合也更加平稳,使用起来也不至于沾染更多的污秽,效果良好。

Description

一种地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漏装置。
背景技术
地漏,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外地面的重要装置,作为住宅中排水系统的重要的部件。
现有的地漏结构比较复杂,加工起来麻烦,造成各个部件的连接较多,连接处不够平顺,使用效果不佳,容易吸附污秽。同时,多采用焊接工艺来连接各个独立的部分,由于焊接工艺存在漏焊的情况,以及在焊缝处可能会由于焊接不牢,焊接错位,生锈而脱落,脱落而漏液等情况,而一旦造成了脱落及漏液,会严重影响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地漏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地漏装置,包括均通过一体拉伸成型的外筒和内芯筒,所述外筒的底部封闭,中部形成有溢水孔,所述内芯筒的下端开口,所述内芯筒套装入所述外筒内,所述外筒上端向外弯折形成外筒裙边板,所述内芯筒的上端向外弯折形成内筒裙边板,所述外筒裙边板的内周边沿通过车刀加工形成有形成有支撑台面,所述内筒裙边板的外周端放置和支撑于所述支撑台面,使得所述外筒裙边板的上端面和所述内筒裙边板的上端面相平齐,且所述内筒裙边板的侧边缘不漏水地密封抵接于所述支撑台面的侧壁面。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外筒主要包括底部密封的筒体和外筒裙边板,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均通过一体拉伸形成,与现有技术中筒体采用钢板卷曲后焊接成型、再分别跟圆球状的底部和外筒裙边板焊接成型具有显著的区别;同样的,本技术方案中的内筒主要包括下端开口的筒体和内筒裙边板,优选方案为在筒体和内筒裙边板之间通过上部段连接,同理,内筒的各部分之间的连接也是通过一体拉伸形成,与现有技术中筒体采用钢板卷曲后焊接成型、再分别跟上部段和外筒裙边板焊接成型具有显著的区别,通过一体拉伸成型外筒和内芯筒,使得整个产品的制造程序更加简单,平整性更好,不易因为焊接等用来连接的工艺而造成吸附污秽。排水通过内芯筒进入到外筒内,然后再通过溢水孔排出到外部。外筒一体成型完成后,在其外筒裙边板的内周边沿通过车刀加工形成有形成有支撑台面,使得所述外筒裙边板的上端面和所述内筒裙边板的上端面相平齐,且所述内筒裙边板的侧边缘不漏水地密封抵接于所述支撑台面的侧壁面,即地漏装置上端面的水和污物不会从内筒裙边板跟外筒的侧壁之间渗入到地漏装置内部,内芯筒的上端通过形成内筒裙边板设置到外筒内使得两者结合的贴合性好,连接性好。
较佳地,所述内芯筒包括平直的主体段,轴向断面呈“L”字型的上部段和所述内筒裙边板,所述上部段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内筒裙边板的内边沿,另一端连接到所述主体段的上端,且连接处通过圆弧段过渡。本优选中,给出了一种内芯筒的具体结构,形成的“L”字形,缺口状的内侧,具有一定的阻挡效果。
较佳地,还包括筒状的地漏主体,所述地漏主体两端开口,且所述地漏主体包括大口端和小口端,所述地漏主体的内壁形成有承接台面,所述外筒套转入所述地漏主体内,且所述外筒裙边板支撑于所述承接台面。本优选中,给出了地漏主体,以及地漏主体的具体结构形式。通过地漏主体的具体结构形式,与外筒实现装配结合,使得安置稳定,连接平滑。
较佳地,所述地漏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拦发板,所述拦发板上设置有多个网孔。本优选中,通过设置拦发板来拦住头发等杂物,避免阻塞。
较佳地,所述地漏主体的内壁形成有相连的弧面段和折面段,且所述弧面段靠近所述大口端,所述折面段靠近所述小口端,所述折面段通过表面弯折形成所述承接台面,所述拦发板的外周抵触到设置在所述弧面段,所述弧面段与所述折面段的连接处通过弧面过渡,所述折面段表面的弯折处通过弧面过渡。本优选中,给出了一种地漏主体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便于排水。
较佳地,还包括地漏盖板,所述地漏盖板覆盖到所述地漏主体的大口端,所述地漏盖板上设置有多个漏孔。本优选中,设置有地漏盖板,用来直接挡住外部的杂物。
较佳地,所述地漏主体的所述大口端形成有主体裙边板。本优选中,通过设置主体裙边板来来安置地漏主体,使其安装稳定,便于设置。
较佳地,所述主体裙边板的上端面内侧形成有下陷台面,且所述地漏盖板的边沿放置到所述下陷台面,所述地漏盖板的上端面与所述主体裙边板的上端面平齐。本优选中,通过形成下陷台面来设置地漏盖板,使地漏盖板平稳地设置。
较佳地,所述漏孔呈椭圆形,所述网孔呈圆形。
较佳地,所述溢水孔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溢水孔位置相对。本优选中,溢水孔为相对设置的两个,便于排水。
较佳地,所述外筒外套设有变径圈以适应不同的所述地漏主体的内孔径。
本实用新型中的地漏装置结构简单,采用拉伸式工艺形成部件,比起现有技术中的焊接连接,制造更加便捷,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配合也更加平稳,使用起来也不至于沾染更多的污秽,效果良好,彻底取消了焊接在现有技术中作为必要的技术手段,以一体拉延作为替代的结构和技术手段,使得结构整体牢固,避免了漏液和脱落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变径圈的设置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图4所示的一种地漏装置,具有均通过一体拉伸成型的外筒100和内芯筒200,外筒100的底部封闭,中部形成有溢水孔110,内芯筒200的下端开口,内芯筒200套装入外筒100内,外筒100上端向外弯折形成外筒裙边板120,内芯筒200的上端向外弯折形成内筒裙边板210,外筒裙边板120的内周边沿形成有支撑台面121,且内筒裙边板210的外周端放置和支撑于支撑台面121,外筒裙边板120的上端面和内筒裙边板210的上端面相平齐。较佳地,内芯筒200包括平直的主体段220,轴向断面呈“L”字型的上部段230和内筒裙边板210,上部段230的一端连接到内筒裙边板210的内边沿,另一端连接到主体段220的上端,且连接处通过圆弧段过渡。较佳地,还包括筒状的地漏主体300,地漏主体300两端开口,且地漏主体300包括大口端310和小口端320,地漏主体300的内壁形成有承接台面330,外筒100套转入地漏主体300内,且外筒裙边板120支撑于承接台面330。较佳地,地漏主体300的内部设置有拦发板400,拦发板400上设置有多个网孔410。较佳地,地漏主体300的内壁形成有相连的弧面段和折面段,且弧面段靠近大口端310,折面段靠近小口端320,折面段通过表面弯折形成承接台面330,拦发板400的外周抵触到设置在弧面段,弧面段与折面段的连接处通过弧面过渡,折面段表面的弯折处通过弧面过渡。较佳地,还包括地漏盖板500,地漏盖板500覆盖到地漏主体300的大口端310,地漏盖板500上设置有多个漏孔510。较佳地,地漏主体300的大口端310形成有主体裙边板340。较佳地,主体裙边板340的上端面内侧形成有下陷台面,且地漏盖板500的边沿放置到下陷台面,地漏盖板500的上端面与主体裙边板340的上端面平齐。较佳地,漏孔510呈椭圆形,网孔410呈圆形。较佳地,溢水孔120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溢水孔120位置相对。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外筒100和内芯筒200均采用不锈钢,然后通过拉伸工艺制成。同样地漏主体300、拦发板400和地漏盖板500也可以采用金属制成。在具体使用时,将外筒100埋进对应的下水道内,然后装入内芯筒200,内芯筒200通过弯折的内筒裙边板210来支撑放置到支撑台面121上,安装平稳,然后将外筒100装入到地漏主体300内。安装好后,再将拦发板400装入到地漏主体300内,以对头发等细小物体进行阻拦效果,再安装好地漏盖板500。地漏盖板500的边沿设置到主体裙边板340上的下陷台面上。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5所示,外筒100外套设有变径圈600以适应不同的地漏主体300的内孔径。由于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在部分地漏主体300的孔径不同,因此通过设置变径圈600以达到适配不同的地漏,使之具有良好的密封、防臭和防虫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地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均通过一体拉伸成型的外筒(100)和内芯筒(200);
所述外筒(100)的底部封闭,中部形成有溢水孔(110);所述内芯筒(200)的下端开口,所述内芯筒(200)套装入所述外筒(100)内;
所述外筒(100)的上端向外弯折形成外筒裙边板(120),所述内芯筒(200)的上端向外弯折形成内筒裙边板(210),所述外筒裙边板(120)的内周边沿通过车刀加工形成有支撑台面(121);所述内筒裙边板(210)的外周端放置和支撑于所述支撑台面(121),使得所述外筒裙边板(120)的上端面和所述内筒裙边板(210)的上端面相平齐,且所述内筒裙边板(210)的侧边缘不漏水地密封抵接于所述支撑台面(121)的侧壁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筒(200)包括平直的主体段(220),轴向断面呈“L”字型的上部段(230)和所述内筒裙边板(210),所述上部段(230)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内筒裙边板(210)的内边沿,另一端连接到所述主体段(220)的上端,且连接处通过圆弧段过渡。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地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筒状的地漏主体(300),所述地漏主体(300)两端开口,且所述地漏主体(300)包括大口端(310)和小口端(320),所述地漏主体(300)的内壁形成有承接台面(330),所述外筒(100)套转入所述地漏主体(300)内,且所述外筒裙边板(120)支撑于所述承接台面(33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主体(300)的内部设置有拦发板(400),所述拦发板(400)上设置有多个网孔(41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主体(300)的内壁形成有相连的弧面段和折面段,且所述弧面段靠近所述大口端(310),所述折面段靠近所述小口端(320),所述折面段通过表面弯折形成所述承接台面(330),所述拦发板(400)的外周抵触到设置在所述弧面段,所述弧面段与所述折面段的连接处通过弧面过渡,所述折面段表面的弯折处通过弧面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地漏盖板(500),所述地漏盖板(500)覆盖到所述地漏主体(300)的大口端(310),所述地漏盖板(500)上设置有多个漏孔(5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主体(300)的所述大口端(310)形成有主体裙边板(34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地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裙边板(340)的上端面内侧形成有下陷台面,且所述地漏盖板(500)的边沿放置到所述下陷台面,所述地漏盖板(500)的上端面与所述主体裙边板(340)的上端面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地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孔(510)呈椭圆形,所述网孔(410)呈圆形。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00)外套设有变径圈(600)以适应不同的所述地漏主体(300)的内孔径。
CN202022335183.6U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地漏装置 Active CN2134180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35183.6U CN213418024U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地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35183.6U CN213418024U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地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18024U true CN213418024U (zh) 2021-06-11

Family

ID=76268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35183.6U Active CN213418024U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地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180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418024U (zh) 一种地漏装置
JP5483924B2 (ja) 排水管継手及びこの排水管継手を用いた排水構造
JP2022100873A (ja) 雨水排水構造
KR20090004240U (ko) 배수용 트랩
CN208979064U (zh) 一种铝合金船舶用地漏结构
CN109763558A (zh) 一种建筑物同层排水用预埋装置
CN210636522U (zh) 地漏连接管
CN206486975U (zh) 新型防疾病地漏
CN210562447U (zh) 一种透明排水管
CN207608995U (zh) 漂浮式地漏
CN217759209U (zh) 一种多用地漏
JPH04362394A (ja) ベント管
CN220301498U (zh) 一种石材地漏
JPH0399074U (zh)
JP2008133721A (ja) 旋回流型管継手
CN211621814U (zh) 一种积水排出承插件
KR200375988Y1 (ko) 세면기용 트랩의 배수 연결관
CN205171650U (zh) 预埋式楼面沉池地漏
CN108018937A (zh) 漂浮式地漏
CN210917606U (zh) 下水器
CN216875123U (zh) 一种带有保护功能的风湿免疫科用关节保护套
CN109056918B (zh) 多层封闭防臭排水装置
CN211596944U (zh) 一种可伸缩可旋转的后置式双槽排水组
CN218204819U (zh) 一种洗衣机用地漏组件
JPS5820009Y2 (j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14

Address after: 528306 one of 602, block 6, tianfulai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city, No. 16, Changbao East Road, huakou community, Ronggui street,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oshan Shunde Zhiliang sanitary ware hardwar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36, Xinqian Lane 2, Dongfeng District, Rongqi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8306

Patentee before: Xian Zhi Y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