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96123U - 光源模组以及使用该光源模组的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源模组以及使用该光源模组的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96123U
CN213396123U CN202022339033.2U CN202022339033U CN213396123U CN 213396123 U CN213396123 U CN 213396123U CN 202022339033 U CN202022339033 U CN 202022339033U CN 213396123 U CN213396123 U CN 2133961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plate
guide assembly
source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3903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诚
李亚亮
李生
邹洪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ri Hi Tech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ri High Tech Model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ri High Tech Model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ri High Tech Mod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3903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961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961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961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光源模组,包括匀光板和与所述匀光板平行的光源板,所述光源板与所述匀光板具有间距;还包括导光组件,贯穿设置于所述光源板,所述导光组件为半透材质且部分导光组件透光;第一光源元件,设置于所述导光组件的第一侧,可朝向所述导光组件发射光;第二光源元件,设置于所述导光组件的第一侧,可朝向导光组件的透光部分发射平行光。该装置能够避免光源板和发光组件发出的光在匀光板表面形成阴影,改善显示效果。本申请还公开一种制冷设备。

Description

光源模组以及使用该光源模组的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光源模组以及使用该光源模组的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冰箱越来越多采用大面积LED面光源作为发光装置。由于面光源具有出光柔和、不伤眼、省电、光线自然等特点,所以,设有面光源的冰箱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青睐。
现有的冰箱的面光源显示装置包括匀光板和光源板。在将光源板与电源连接的情况下,光源板通常发出白光,并将白光透过匀光板进行投射,使得由匀光板投射的光更加柔和自然。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光源板同一时刻只具备单一的发光效果,若需要增加发光效果,需要在匀光板背部增设除光源板以外的发光组件且该发光组件需要贴敷于匀光板的背部,然而,匀光板具有半透的特点,这样,来自光源板和发光组件发出的光会在匀光板表面形成阴影,显示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模组以及使用该光源模组的制冷设备,以避免光源板和发光组件发出的光在匀光板表面形成阴影,改善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源模组,包括匀光板和与所述匀光板平行设置的光源板,所述光源板与所述匀光板具有间距;还包括导光组件,贯穿设置于所述光源板,部分导光组件透光;第一光源元件,设置于所述导光组件的第一侧,可朝向所述导光组件发射光;第二光源元件,设置于所述导光组件的第一侧,可朝向导光组件的透光部分发射平行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组件包括主体部,贯穿设置于所述光源板,部分主体部透光;固定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周向,固定设置于所述光源板的内壁,可接收所述第一光源元件发射的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面,朝向所述匀光板,为半透光壁面且部分第一面透光;第二面,背向所述匀光板,为遮光壁面且部分第二面透光;其中,第一面的透光部分与第二面的透光部分沿所述主体部的轴向布设。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面的透光部分设有凹槽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部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0.5毫米且小于或者等于1.5毫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源元件位于所述第二光源元件的一侧或者位于所述第二光源元件的外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还包括遮光柱,沿所述主体部的第二面朝向所述第一侧外凸设置,所述第一光源元件位于所述遮光柱的内侧,所述第二光源元件位于所述遮光柱的外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源板与所述匀光板的间距大于或者等于10毫米且小于或者等于25毫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源元件和所述第二光源元件集成于电路板;其中,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导光组件的第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设备包括设备本体以及如前述的光源模组,所述光源模组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内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光源模组以及制冷设备,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由于导光组件为半透材质,所以,第一光源元件发射的光可经导光组件部分地投射至匀光板。在第二光源元件不发光且第一光源元件发光的情况下,由于光源板与匀光板平行设置且具有间距,所以,第一光源元件发出的光不会在匀光板上形成差异性的显示效果,匀光板仍然能够显示柔和自然的光。在第一光源元件和第二光源元件均发射光且发出的光的波长不同的情况下,第一光源元件可经导光组件投射至匀光板,同时,第二光源元件发射的光可经导光组件的透光部分投射至匀光板,使匀光板上可形成不同颜色的图案。这样,无论第二光源元件是否发射光,匀光板上均不会产生阴影,从而改善显示效果。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光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光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光源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光源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光源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匀光板;2:光源板;3:导光组件;4:第一光源元件;5:第二光源元件;31:主体部;32:固定部;311:凹槽部;312:遮光柱;100:电路板;2a:通孔;31a:第一面;31b:第二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表示该光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该光源模组的爆炸示意图。图5表示该光源模组的剖面示意图。结合图1、图2和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模组,包括匀光板1、光源板2、导光组件3、第一光源元件4和第二光源元件5。光源板2与匀光板1平行设置且与匀光板1具有间距。导光组件3贯穿设置于光源板2。部分导光组件3透光。第一光源元件4设置于导光组件3的第一侧,可朝向导光组件3发射光。第二光源元件5设置于导光组件3的第一侧,可朝向导光组件3的透光部分发射平行光。其中,第一侧指导光组件3背向匀光板1的一侧。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光源模组,由于导光组件为半透材质,所以,第一光源元件发射的光可经导光组件部分地投射至匀光板。在第二光源元件不发光且第一光源元件发光的情况下,由于光源板与匀光板平行设置且具有间距,所以,第一光源元件发出的光不会在匀光板上形成差异性的显示效果,匀光板仍然能够显示柔和自然的光。在第一光源元件和第二光源元件均发射光且发出的光的波长不同的情况下,第一光源元件可经导光组件投射至匀光板,同时,第二光源元件发射的光可经导光组件的透光部分投射至匀光板,使匀光板上可形成不同颜色的图案。这样,无论第二光源元件是否发射光,匀光板上均不会产生阴影,从而改善显示效果。
图3表示该光源模组的局部示意图。图3表示该光源模组的另一局部示意图。结合图3和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源模组,包括匀光板1、光源板2、导光组件3、第一光源元件4和第二光源元件5。光源板2,与匀光板1平行设置且与匀光板1具有间距。导光组件3贯穿设置于光源板2。部分导光组件3透光。导光组件3包括主体部31和固定部32。主体部31贯穿设置于光源板2,部分主体部31透光。固定部32设置于主体部31的周向。固定部32固定设置于光源板2的内壁,可接收第一光源元件4发射的光。第一光源元件4设置于导光组件3的第一侧,可朝向导光组件3发射光。第二光源元件5设置于导光组件3的第一侧,可朝向导光组件3的透光部分发射平行光。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光源模组,第二光源元件可将平行光经主体部的透光部分投射至匀光板,并且第一光源元件可朝向固定部投射光,由于固定部为半透材质,这样,匀光板上同时接收来自第一光源元件和第二光源元件投射的光,从而使匀光板上形成不同颜色的图案。
结合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源模组,包括匀光板1、光源板2、导光组件3、第一光源元件4和第二光源元件5。光源板2,与匀光板1平行设置且与匀光板1具有间距。导光组件3贯穿设置于光源板2,部分导光组件3透光。导光组件3,包括主体部31和固定部32。主体部31贯穿设置于光源板2,部分主体部31透光。固定部32设置于主体部31的周向。固定部32固定设置于光源板2的内壁,可接收第一光源元件4发射的光。主体部31包括第一面31a和第二面31b。第一面31a朝向匀光板1,为半透光壁面且部分第一面31a透光。第二面31b背向匀光板1,为遮光壁面且部分第二面31b透光。第一光源元件4设置于导光组件3的第一侧,可朝向导光组件3发射光。第二光源元件5设置于导光组件3的第一侧,可朝向导光组件3的透光部分发射平行光。其中,第一面31a的透光部分与第二面31b的透光部分沿主体部31的轴向布设。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光源模组,由于第一面的透光部分与第二面的透光部分沿主体部的周向布设,这样,第二光源元件发射的平行光可通过第二面的透光部分、第一面的透光部分到达匀光板,从而为平行光的投射创造条件。
可选的,结合图4和图5所示,第一面31a的透光部分设有凹槽部311。这样,在第二光源发射平行光的情况下,第一面的透光部分的形状即为匀光板上形成的图案形状,通过在第一面的透光部分设置凹槽部可实现对不同形状图案的设计,以实现不同形状的灯光效果。
可选的,凹槽部311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0.5毫米且小于或者等于1.5毫米。这样,凹槽部的宽度对匀光板上的灯光效果产生影响,通过设计凹槽部结构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0.5毫米且小于或者等于1.5毫米,改善匀光板的灯光效果。
可选的,凹槽部311包括环形槽、弧形槽、矩形槽中的一个或多个。在凹槽部为环形槽的情况下,匀光板上形成环形图案。在凹槽部为弧形槽的情况下,匀光板上形成弧形图案。在凹槽部为矩形槽的情况下,匀光板上形成矩形图案。
结合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源模组,包括匀光板1、光源板2、导光组件3、第一光源元件4和第二光源元件5。光源板2,与匀光板1平行设置且与匀光板1具有间距。导光组件3贯穿设置于光源板2,部分导光组件3透光。导光组件3,包括主体部31和固定部32。主体部31贯穿设置于光源板2,部分主体部31透光。固定部32设置于主体部31的周向。固定部32固定设置于光源板2的内壁,可接收第一光源元件4发射的光。主体部31包括第一面31a、第二面31b和遮光柱312。第一面31a朝向匀光板1,为半透光壁面且部分第一面31a透光。第二面31b背向匀光板1,为遮光壁面且部分第二面31b透光。遮光柱312沿主体部31的第二面31b朝向第一侧外凸设置。第一光源元件4设置于导光组件3的第一侧并位于遮光柱312的内侧,可朝向导光组件3发射光。第二光源元件5设置于导光组件3的第一侧并位于遮光柱33的外侧,可朝向导光组件3的透光部分发射平行光。其中,第一面31a的透光部分与第二面31b的透光部分沿主体部31的轴向布设。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光源模组,通常情况下,第一光源元件发射的光会发生散射,这样,第一光源元件发出的光会对第二光源元件发出的平行光产生干扰,影响匀光板的灯光显示效果。通过在主体部的第二面设置遮光柱,可将第一光源元件与第二光源元件发出的平行光进行分隔,避免第一光源元件发出的光对第二光源元件发出的平行光产生影响。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模组,包括匀光板1、光源板2、导光组件3、第一光源元件4和第二光源元件5。光源板2与匀光板1平行设置且与匀光板1具有间距。导光组件3贯穿设置于光源板2。部分导光组件3透光。第一光源元件4设置于导光组件3的第一侧,可朝向导光组件3发射光。第二光源元件5设置于导光组件3的第一侧,可朝向导光组件3的透光部分发射平行光。其中,第一侧指导光组件3背向匀光板1的一侧。第一光源元件4位于第二光源元件5的一侧或者位于第二光源元件5的外周。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光源模组,在第一光源元件位于第二光源元件的外周的情况下,可在匀光板上实现灯光的全覆盖,显示效果更好。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源模组,包括匀光板1、光源板2、导光组件3、第一光源元件4和第二光源元件5。光源板2,与匀光板1平行设置且与匀光板1具有间距。导光组件3贯穿设置于光源板2。部分导光组件3透光。第一光源元件4设置于导光组件3的第一侧,可朝向导光组件3发射光。第二光源元件5设置于导光组件3的第一侧,可朝向导光组件3的透光部分发射平行光。光源板2与匀光板1的间距大于或者等于10毫米且小于或者等于25毫米。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光源模组,在光源板与匀光板间距较远的情况下,第二光源元件发出的平行光会发生散射,这样,该平行光在匀光板上产生的灯光效果较淡。综合匀光板灯光效果和制冷设备的安装空间,将光源板与匀光板的间距设置为大于或者等于10毫米且小于或者等于25毫米。
结合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源模组,包括匀光板1、光源板2、导光组件3、第一光源元件4和第二光源元件5。光源板2,与匀光板1平行设置且与匀光板1具有间距。导光组件3贯穿设置于光源板2。部分导光组件3透光。第一光源元件4设置于导光组件3的第一侧,可朝向导光组件3发射光。第二光源元件5设置于导光组件3的第一侧,可朝向导光组件3的透光部分发射平行光。第一光源元件4和第二光源元件5集成于电路板100。其中,电路板100位于导光组件3的第一侧。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光源模组,第一光源元件和第二光源元件与电路板为一体结构,组装方便。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源模组,包括匀光板1、光源板2、导光组件3、第一光源元件4和第二光源元件5。光源板2,与匀光板1平行设置且与匀光板1具有间距。导光组件3贯穿设置于光源板2。部分导光组件3透光。第一光源元件4设置于导光组件3的第一侧,可朝向导光组件3发射光。第二光源元件5设置于导光组件3的第一侧,可朝向导光组件3的透光部分发射平行光。第一光源元件4和第二光源元件5集成于电路板100。其中,电路板100位于导光组件3的第一侧。电路板100与导光组件3可拆卸连接。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光源模组,可将电路板与导光组件封装成导光模组,方便更换。
可选的,电路板100与导光组件3螺纹连接。这样,拆装方便。
可选的,电路板100与固定部32螺纹连接。这样,避免对第二光源元件的平行光的发射产生影响,同时,在第一光源元件和第二光源元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损坏的情况下,可将固定部从电路板上拆卸下来以更好损坏的光源元件。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源模组,包括匀光板1、光源板2、导光组件3、第一光源元件4和第二光源元件5。光源板2,与匀光板1平行设置且与匀光板1具有间距。导光组件3贯穿设置于光源板2并粘贴于光源板2。部分导光组件3透光。第一光源元件4设置于导光组件3的第一侧,可朝向导光组件3发射光。第二光源元件5设置于导光组件3的第一侧并位于第一光源元件4的内侧,可朝向导光组件3的透光部分发射平行光。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光源模组,电路板与导光组件封装成导光模组的情况下,可将该导光模组粘贴于光源板,固定方便且可重复利用,不会对光源板自身结构产生影响。
可选的,结合图2所示,光源板2设有通孔2a。导光组件3设置于通孔2a内。这样,通过将导光组件粘贴于通孔的孔壁即可将导光组件固定于光源板,操作方便。
本公开实施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图中未示出)以及如前述的光源模组。该光源模组设置于设备本体200内部,包括匀光板1、光源板2、导光组件3、第一光源元件4和第二光源元件5。光源板2,与匀光板1平行设置且与匀光板1具有间距。导光组件3贯穿设置于光源板2。部分导光组件3透光。第一光源元件4设置于导光组件3的第一侧,可朝向导光组件3发射光。第二光源元件5设置于导光组件3的第一侧并位于第一光源元件4的内侧,可朝向导光组件3的透光部分发射平行光。其中,制冷设备包括冰箱、冰柜或者冰吧。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在将该光源模组设置于设备本体内部且匀光板朝向设备本体的柜门的情况下,通过电路板控制第一光源元件和第二光源元件发出的光的亮度和颜色,使得匀光板上显示差异性的显示效果,这样,用户打开柜门后,可观察到匀光板上的灯光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光源模组,包括匀光板和与所述匀光板平行的光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板与所述匀光板具有间距,还包括:
导光组件,贯穿设置于所述光源板,部分导光组件透光;
第一光源元件,设置于所述导光组件的第一侧,可朝向所述导光组件发射光;
第二光源元件,设置于所述导光组件的第一侧,可朝向导光组件的透光部分发射平行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组件包括:
主体部,贯穿设置于所述光源板,部分主体部透光;
固定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周向,固定设置于所述光源板的内壁,可接收所述第一光源元件发射的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
第一面,朝向所述匀光板,为半透光壁面且部分第一面透光;
第二面,背向所述匀光板,为遮光壁面且部分第二面透光;
其中,第一面的透光部分与第二面的透光部分沿所述主体部的轴向布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第一面的透光部分设有凹槽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部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0.5毫米且小于或者等于1.5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还包括:
遮光柱,沿所述主体部的第二面朝向所述第一侧外凸设置,所述第一光源元件位于所述遮光柱的内侧,所述第二光源元件位于所述遮光柱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元件位于所述第二光源元件的一侧或者位于所述第二光源元件的外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板与所述匀光板的间距大于或者等于10毫米且小于或者等于25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元件和所述第二光源元件集成于电路板;
其中,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导光组件的第一侧。
10.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本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光源模组,所述光源模组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内部。
CN202022339033.2U 2020-10-20 2020-10-20 光源模组以及使用该光源模组的制冷设备 Active CN2133961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39033.2U CN213396123U (zh) 2020-10-20 2020-10-20 光源模组以及使用该光源模组的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39033.2U CN213396123U (zh) 2020-10-20 2020-10-20 光源模组以及使用该光源模组的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96123U true CN213396123U (zh) 2021-06-08

Family

ID=76188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39033.2U Active CN213396123U (zh) 2020-10-20 2020-10-20 光源模组以及使用该光源模组的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961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82801B1 (ko) 도광판 조명장치
US4977486A (en) Illuminating display device
JP2019057516A (ja) 表示灯
JP2009089888A (ja) 遊技機
CN213396123U (zh) 光源模组以及使用该光源模组的制冷设备
JP2011113752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器
KR20080113320A (ko) 도광판 조명장치
TWI484122B (zh) Guidance structure with wide range of light guide characteristics
US10962183B2 (en) Light-emitting diode light bar,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8166491A1 (zh) 一种冰箱
US7290914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KR101053599B1 (ko) 발광 로고 어셈블리
KR100907688B1 (ko) 차량의 발광 엠블럼
JP6544051B2 (ja) 照明装置
CN201181434Y (zh) 笔记本电脑的指示模块
JP2003036715A (ja)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209880072U (zh) 显示装置
CN220402135U (zh) 一种储能电源
CN218626550U (zh) 一种面板光线散射的厨卫无线感应模块
CN216084689U (zh) 一种键盘背光模组
CN216527787U (zh) 一种显示器
CN103133984A (zh) 一种遮光结构
CN214586344U (zh) 摄像机补光组件及摄像机
CN217653796U (zh) 一种可实现不同灯效的终端设备
US10101005B2 (en) Light shiel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66101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No. 1

Patentee after: Qingdao hairI Hi Tech Co.,Ltd.

Patentee after: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6103 Haier Industrial Park, 1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AIRI HIGH-TECH MODEL Co.,Ltd.

Patentee before: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