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33984A - 一种遮光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遮光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33984A
CN103133984A CN 201110382724 CN201110382724A CN103133984A CN 103133984 A CN103133984 A CN 103133984A CN 201110382724 CN201110382724 CN 201110382724 CN 201110382724 A CN201110382724 A CN 201110382724A CN 103133984 A CN103133984 A CN 1031339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light
walls
grooves
open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38272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NGSHUNDA CO Ltd
Inven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INGSHUNDA CO Ltd
Inve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NGSHUNDA CO Ltd, Inve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YINGSHUNDA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11038272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33984A/zh
Publication of CN103133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39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一种遮光结构,对电子装置中的发光元件进行遮光,电子装置包括上盖、底座和透光装置,底座的侧壁对应发光元件分别设置有若干开口,发光元件通过透光装置将光导出开口,底座包括:围绕若干开口设置的若干挡板,其一端对应于若干开口;上盖对应于若干挡板的部分设置有若干独立的凹槽,若干凹槽分别与若干开口一一对应;上盖、底座盖合在一起,若干挡板与若干凹槽分别对应封闭形成若干独立的导光舱,并暴露出若干开口;透光装置卡合于若干凹槽内。采用本发明可以防止窜光,并可节约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遮光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遮光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的遮光结构。
背景技术
电子装置中,一般会设计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缩写为LED)作为电源、硬盘驱动器等使用状态的功能显示。通常,为了方便使用和成本考虑,发光二极管(LED)采用集中排列的方式设计,但功能显示状态相距较近,容易出现漏光或者窜光的现象。现有的设计一般采用遮光泡棉来隔阻各个发光二极管(LED)之间的光线,但是,采用此种方式时容易出现作业不良,并且会增加成本。
有鉴于此,如何设计出一种新型的遮光结构,以用于电子装置中避免各个发光二极管(LED)之间的漏光或窜光现象,并可以节约成本,是业内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一项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使用遮光泡棉来防止各个发光二极管(LED)之间的漏光或窜光现象,容易出现作业不良,且会增加成本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遮光结构。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遮光结构,对电子装置中的发光元件进行遮光,电子装置包括上盖、底座和透光装置,底座的侧壁对应发光元件分别设置有若干开口,发光元件通过透光装置将光导出开口,底座包括:围绕若干开口设置的若干挡板,其一端对应于若干开口;上盖对应于若干挡板的部分设置有若干独立的凹槽,若干凹槽分别与若干开口一一对应;上盖、底座盖合在一起,若干挡板与若干凹槽分别对应封闭形成若干独立的导光舱,并暴露出若干开口;透光装置卡合于若干凹槽内。
优选地,若干凹槽由两个第一墙、多个第二墙、多个第三墙、多个第四墙、多个第五墙与多个第六墙围设而成,其中,两个第一墙分别位于两侧各第二墙以一间距排成一排并与第一墙垂直,且与两第一墙相邻的两第二墙分别连接于两第一墙;各第三墙以一间距平行于第二墙排列,且各第三墙对应于相邻第二墙之间的间隔;各第四墙连接两相邻第二墙与第三墙;各第五墙以一间距平行于第三墙排列,且与各第三墙对应设置;各第六墙连接并垂直于第五墙且向下延伸至与第一墙对齐。
优选地,若干挡板包括:
多个第七墙,以一间距平行排列;以及
多个第八墙,垂直于第七墙,且各第八墙分别连接两相邻的第七墙。
优选地,透光装置包括:
多个第一导光板,平行排列,且各第一导光板的第一端弯曲;以及
多个第二导光板,连接于两相邻第一导光板的中间区域。
优选地,多个第二导光板的第二端分别容置于多个开口内。
优选地,各第三墙与各第五墙之间设置有固定结构。
优选地,第二导光板上对应固定结构设置有贯穿孔,以与固定结构卡合。优选地,若干发光元件为若干发光二极管。
优选地,若干挡板与上盖一体成型。
优选地,若干凹槽与底座一体成型。
采用本发明,通过若干挡板与若干凹槽相配合,形成封闭的导光舱以容置透光结构,,可以防止发生窜光与漏光现象,并且可以避免额外使用遮光泡棉,提升产业良率,同时节省原料,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其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遮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依据本发明遮光结构中若干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依据本发明遮光结构中若干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依据本发明透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依据本发明若干挡板、若干凹槽及透光装置相互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遮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遮光结构11设置于电子装置的底座10上,该遮光结构11由遮光泡棉制成,具有第一区111与第二区112。电子装置1包括一透光结构12,具有多个第一导光板13和多个第二导光板14,底座10的内表面上对应于第一导光板13的第一端131设置有发光二极管(未绘示)。透光结构12由透光材料制成,从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可以透过透光结构12。如图1所示,第一导光板13容置于第一区111内,第一导光板13的第二端132露出,作为观察点存在,第二导光板14容置于第二区112内。这样,除第一导光板13的第二端132外,透光结构12周围都被遮光结构11围住,来自于发光二极管的光可以经过第一导光板13从第二端132透出以被观察到,达到防止发光二极管之间窜光或漏光的现象。但是,此方法中,采用遮光泡棉,会由于作业疏忽,容易出现作业不良,导致窜光和漏光问题的发生,并且会增加成本。
图2示出了依据本发明遮光结构中若干凹槽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依据本发明遮光结构中若干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依据本发明透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参照图2、图3与图4,遮光结构(未标示)对电子装置中的若干发光元件304进行遮光,电子装置(未标示)包括上盖20、底座30和透光装置40,底座30的侧壁301对应若干发光元件304分别设置有若干开口302,发光元件304通过透光装置40将光导出开口302,底座30包括:围绕若干开口302设置的若干挡板31,其一端对应于若干开口302;上盖20对应于若干挡板31的部分设置有若干独立的凹槽21,若干凹槽21分别与若干开口302一一对应;上盖20、底座30盖合在一起,若干挡板31与若干凹槽21分别对应封闭形成若干独立的导光舱(未标示),并暴露出若干开口302。本实施例中,发光元件304为发光二极管,若干挡板31与底座30一体成型,若干凹槽21与上盖20一体成型。
若干凹槽21由两个第一墙211、多个第二墙212、多个第三墙213、多个第四墙214、多个第五墙215及多个第六墙216围设形成。两个第一墙211分别位于两侧,多个第二墙212相互间以一定间距排成一排并与第一墙211垂直,且与第一墙211相邻的两第二墙212分别与两第一墙211相连。多个第三墙213以一间距平行于第二墙212排列,且每一第三墙213对应于两相邻第二墙212之间的间隔处。每一第四墙214连接两相邻第二墙212和第三墙213。也就是说,第一墙211、第二墙212、第三墙213、第四墙214连接后形成如弓字型的结构。多个第五墙215与多个第三墙213相隔一间距并平行于第三墙213,且每一第五墙215与每一第三墙213相对应设置。多个第六墙216垂直于第五墙215,每一第六墙216的一端连接于第五墙215的一端,且向下延伸至与第一墙211的下端2111相对齐的位置。
若干挡板31包括:多个第七墙311和多个第八墙312。多个第七墙311以一间距平行排列。多个第八墙312平行排列,并与第七墙311垂直,且每一第八墙312的一端与第七墙311的一端相连。本实施例中,底座30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墙303,每一固定墙303沿着每一第八墙312的下端延伸至底座30的侧壁301并对应于开口302,固定墙303突出于第八墙312。
透光装置40由导光材料制成,包括:多个第一导光板401和多个第二导光板402。多个第一导光板401平行排列,每一第一导光板401的第一端4011弯曲,以对应于底座30内表面上的发光元件304。每一第二导光板402连接两相邻的第一导光板401的中间区域。本实施例中,上盖20内表面上位于第三墙213与第五墙215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固定结构201。每一第二导光板402的中间区域对应固定结构201设置有一贯穿孔403。
图5示出了依据本发明若干凹槽、透光装置及若干挡板相互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5,同时结合图2、图3、图4,电子装置的上盖20与底座30组合后,若干凹槽21与若干挡板31相互配合,形成一导光舱,并将透光装置40容置于其中。具体地就是若干凹槽21的两个第一墙211部分与若干挡板31外侧的两个第八墙312正好接触,若干凹槽21的第六墙216与若干挡板31内侧的第八墙312部分接触。上盖20上的第一墙211下端与第六墙216下端正好与底座30上的固定墙303抵触,且第一墙211与固定墙303位于同一平面上,这样,透光装置40被夹置于若干凹槽21与若干挡板31之间。上盖20上的固定结构201插入透光装置40的贯穿孔403以固定透光装置40,并与固定墙303配合对透光40进行固定。来自于发光元件的光从第一导光板401的第一端4011进入,经过第一导光板401到达第一导光板401的第二端4012,第一导光板401的第二端4012从开口302处暴露于外面以作为观察点来观察来自于发光二极管304的光。而此时,两侧的第一导光板401的外侧被第一墙211、第二墙212、第四墙214、第六墙216与固定墙303围住,中间区域的第一导光板401被第二墙212、第四墙214、第六墙216与固定墙303围住,第二板402被第三墙213与第五墙215围住,因此来自于发光元件304的光不会从第一导光板401的两侧或第二板402的两侧发生窜光与漏光现象,而是直接从第一导光板401的第一端4011到达第二端4012,因为第一导光板401的第二端4012从开口302处暴露于外面,因此,可以作为观察点观察到来自于发光元件304的光。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底座30上可以不设置固定墙303,第八墙312直接延伸至底座30的侧壁301处。相应地,第一挡板21的第一墙211和第六墙216的设置也要与之配合,即当上盖20与底座30组合时,上盖20上的第一墙211的下端与第六墙216的下端直接与底座30的侧壁301抵触。此时,第一导光板401的外侧被第一墙211、第二墙212、第四墙214与第六墙216围住,第二导光板402被第三墙213与第五墙215围住。同样可以防止窜光或漏光现象。
采用本发明,通过若干挡板与若干凹槽相配合,形成封闭的导光舱以容置透光结构,,可以防止发生窜光与漏光现象,并且可以避免额外使用遮光泡棉,提升产业良率,同时节省原料,降低成本上文中,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各种变更和替换。这些变更和替换都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遮光结构,对电子装置中的发光元件进行遮光,所述电子装置包括上盖、底座和透光装置,所述发光元件通过所述透光装置将光导出开口,所述底座的侧壁对应所述发光元件分别设置有多个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围绕该若干开口设置的若干挡板,其一端对应于若干开口;
所述上盖对应于若干挡板的部分设置有若干独立的凹槽,所述若干凹槽分别与所述若干开口一一对应;
所述上盖、底座盖合在一起,所述若干挡板与所述若干独立凹槽分别对应封闭形成若干个独立的导光舱,并暴露出所述若干开口;
所述透光装置卡合于所述若干凹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凹槽由两个第一墙、多个第二墙、多个第三墙、多个第四墙、多个第五墙与多个第六墙围设而成,其中,所述两个第一墙分别位于两侧;各所述第二墙以一间距排成一排并与所述第一墙垂直,且与所述两第一墙相邻的两所述第二墙分别相连于所述第一墙;各所述第三墙以一间距平行于所述第二墙排列,且各所述第三墙对应于相邻所述第二墙之间的间隔;各所述第四墙连接两相邻所述第二墙与所述第三墙;各所述第五墙以一间距平行于所述第三墙排列,且与各所述第三墙对应设置;各所述第六墙连接并垂直于所述第五墙且向下延伸至与所述第一墙对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挡板包括:
多个第七墙,以一间距平行排列;以及
多个第八墙,垂直于所述第七墙,且各所述第八墙分别连接两相邻的所述第七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装置包括:
多个第一导光板,平行排列,且各所述第一导光板的第一端弯曲;以及
多个第二导光板,连接于两相邻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中间区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笔记型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导光板的第二端容置于所述多个开口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遮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三墙与各所述第五墙之间设置有固定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笔记型电脑,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导光板上对应所述固定结构设置有贯穿孔,以与所述固定结构卡合。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笔记型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发光元件为若干发光二极管。
9.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遮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挡板与所述上盖一体成型。
10.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遮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凹槽与所述底座一体成型。
CN 201110382724 2011-11-25 2011-11-25 一种遮光结构 Pending CN1031339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82724 CN103133984A (zh) 2011-11-25 2011-11-25 一种遮光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82724 CN103133984A (zh) 2011-11-25 2011-11-25 一种遮光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33984A true CN103133984A (zh) 2013-06-05

Family

ID=48494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382724 Pending CN103133984A (zh) 2011-11-25 2011-11-25 一种遮光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3398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78478A (zh) * 2013-11-29 2015-06-03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导光结构
WO2022007958A1 (zh) * 2020-07-09 2022-01-13 深圳市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及车辆用灯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78478A (zh) * 2013-11-29 2015-06-03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导光结构
WO2022007958A1 (zh) * 2020-07-09 2022-01-13 深圳市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及车辆用灯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92038B2 (en) Lamp shade
JP2007156228A (ja) Led表示器
KR20150027969A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일체형 액정표시장치
US8534894B2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method of guiding light
JP2011254079A5 (zh)
KR20110072355A (ko) 백라이트 유닛의 확산판 서포터
CN103133984A (zh) 一种遮光结构
KR20160035159A (ko) 도광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백라이트 장치
JP6097041B2 (ja) 表示装置
JP2011095606A (ja) アンドン情報表示装置
CN202708998U (zh) 背光模组的导光板安装定位结构
JP6408516B2 (ja) 面状照明装置及び基板
KR20160049587A (ko) 백라이트 장치
KR20130025114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KR101981546B1 (ko) 표시 장치
CN103313556A (zh) 电子装置
CN202209589U (zh) 一种背光源及液晶显示器
WO2012030084A1 (en) Backlight unit
JP2013214671A (ja) 光源装置
JP2012017110A (ja) ガラス基板収納トレイ及びトレイ集合体
CN101725868B (zh) 背光模块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
JP2010056358A (ja) 表示装置
TW201703089A (zh) 發光模組及發光鍵盤
WO2017131000A1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並びに導光ユニット
TWM496840U (zh) 發光模組及其導光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