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95425U - 一种节能型双炒双温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能型双炒双温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95425U
CN213395425U CN202022482759.1U CN202022482759U CN213395425U CN 213395425 U CN213395425 U CN 213395425U CN 202022482759 U CN202022482759 U CN 202022482759U CN 213395425 U CN213395425 U CN 2133954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uble
heat
energy
fixed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8275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林昊
李盛根
何显峰
毛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aisheng Kitche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aisheng Kitche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aisheng Kitche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aisheng Kitche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8275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954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954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954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Solid-Fuel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节能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节能型双炒双温灶;提高燃气燃放充分性,增强燃烧效率以及对热量的利用率,同时方便对燃气罐进行拿取替换,提高使用效果;包括灶头、支架、燃烧室、进风管、煤气管、风机、抽拉架和导热架,灶头设置在支架顶部,燃烧室设置在灶头底部,进风管和煤气管均与燃烧室连通,支架内部设有隔温罩,抽拉架滑动固定在隔温罩内部,燃气罐固定在抽拉架上,导热架固定在灶头周围的支架上,进风管缠绕在导热架上,风机输出端与进风管输入端连通。

Description

一种节能型双炒双温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节能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节能型双炒双温灶。
背景技术
节能灶,同一时间同一环境,对比传统灶具,相对节能的灶具,根据用途又分为家用节能灶和商用节能灶,根据燃料分又可分为燃煤节能灶、燃气节能灶、燃油节能灶、柴火节能灶、大功率电磁节能灶,根据感应方式又可分为红外感应式节能灶、光电感应式节能灶、压感式节能灶。
目前市场上的燃气灶要想节能就要尽可能多的将燃气转化成为热能,并且在火焰燃烧时使热量集中减少挥发,燃气被浪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燃烧不充分,也称“化学热损失”,燃气未能充分燃烧导致浪费;第二,“物理热损失”,燃气燃烧产生火焰并通过对流传热给锅底,火焰与锅底接触面有限,同时火焰与锅底的接触时间较短,大量的火焰以及热量未能充分利用,现有节能型双炒双温灶在利用空气对燃气进行助燃时,温度较低的空气与温度较高的燃气对流也会造成热量损失,同时燃气罐位于燃气灶支架内部,进行拿取替换时也较为不便,使用效果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提高燃气燃放充分性,增强燃烧效率以及对热量的利用率,同时方便对燃气罐进行拿取替换,提高使用效果的节能型双炒双温灶。
本申请提供一种节能型双炒双温灶,包括灶头、支架、燃烧室、进风管、煤气管、风机、抽拉架和导热架,所述灶头设置在支架顶部,燃烧室设置在灶头底部,所述进风管和煤气管均与燃烧室连通,支架内部设有隔温罩,所述抽拉架滑动固定在隔温罩内部,燃气罐固定在抽拉架上,所述导热架固定在灶头周围的支架上,进风管缠绕在导热架上,所述风机输出端与进风管输入端连通。
优选的,所述抽拉架包括两个带锁滑轨、抽拉板和固定座,两个带锁滑轨分别固定在隔温罩内左侧壁和内右侧壁上,抽拉板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带锁滑轨输出端连接,所述抽拉板底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左支腿和两个右支腿,并在两个左支腿和两个右支腿底部均设有滚轮,所述支架前端下侧设有左凹槽和右凹槽,两个左支腿和两个右支腿分别位于左凹槽和右凹槽内部,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抽拉板顶部。
优选的,所述导热架包括导热环和多个导热杆,导热环固定在支架内顶壁上,且燃烧室位于导热环内侧,所述多个导热杆均固定在导热环底部,进风管靠近燃烧室的部分缠绕在多个导热杆上。
优选的,所述支架包括台体和安装在台体底部四角处的脚轮,台体内部设有放置腔,台体前侧设有取放口,取放口上设有档门。
优选的,所述隔温罩包括上隔温板和三个下隔温板,三个下隔温板均固定在台体内底壁上,且三个下隔温板相互连接,上隔温板底部左侧、右侧和后侧分别与三个下隔温板顶部连接,上隔温板和位于前侧的两个下隔温板前端均与档门接触。
优选的,所述风机包括外壳和排风扇,外壳固定在台体内部,排风扇固定在外壳内部,所述台体后侧设有进风口,且排风扇位于进风口正前侧,进风管输入口位于排风扇正前侧。
优选的,所述灶头、燃烧室和进风管均至少设有一组。
优选的,所述进风管和煤气管上均设有电控阀,支架顶部设有控制器,且所述控制器与排风扇和电控阀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两组放置板,所述两组放置板一端分别固定在隔温罩左右两侧,两组放置板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支架内部左右两侧。
相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
1、通过风机将外界空气由进风管输入到燃烧室内,使得燃气和空气在未燃烧之前就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使燃气更接近充分燃烧,提高燃气燃放充分性,增强燃烧效率;
2、通过导热架将距离火焰较近的灶台处的热量传导到进风管上,对进风管内空气进行加热,减少在利用空气对燃气进行助燃时,温度较低的空气与温度较高的燃气对流造成的热量损失;
通过将燃气罐固定在抽拉架上,使其在进行拿取替换时只需将抽拉架连同燃气罐从支架内拉出,方便操作,提高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1、灶头;2、支架;3、燃烧室;4、进风管;5、煤气管;6、风机;7、抽拉架;8、导热架;9、隔温罩;10、燃气罐;11、带锁滑轨;12、抽拉板;13、固定座;14、左支腿;15、滚轮;16、导热环;17、导热杆;18、台体;19、排风扇;20、放置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基于本申请中的实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除非另作定义,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气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考图1-图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节能型双炒双温灶。包括灶头1、支架2、燃烧室3、进风管4、煤气管5、风机6、抽拉架7和导热架8,灶头1设置在支架2顶部,燃烧室3设置在灶头1底部,进风管4和煤气管5均与燃烧室3连通,支架2内部设有隔温罩9,抽拉架7滑动固定在隔温罩9内部,燃气罐10固定在抽拉架7上,将燃气罐10固定在抽拉架7上,使其在进行拿取替换时只需将抽拉架7连同燃气罐10从支架2内拉出,方便操作,提高使用效果,导热架8固定在灶头1周围的支架2上,进风管4缠绕在导热架8上,导热架8将距离火焰较近的灶台处的热量传导到进风管4上,对进风管4内空气进行加热,风机6输出端与进风管4输入端连通,通过风机6将外界空气由进风管4输入到燃烧室3内,使得燃气和空气在未燃烧之前就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使燃气更接近充分燃烧,提高燃气燃放充分性,增强燃烧效率。
优选的,抽拉架7包括两个带锁滑轨11、抽拉板12和固定座13,两个带锁滑轨11分别固定在隔温罩9内左侧壁和内右侧壁上,抽拉板12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带锁滑轨11输出端连接,抽拉板12底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左支腿14和两个右支腿,并在两个左支腿14和两个右支腿底部均设有滚轮15,支架2前端下侧设有左凹槽和右凹槽,两个左支腿14和两个右支腿分别位于左凹槽和右凹槽内部,固定座13固定在抽拉板12顶部,抽拉板12通过带锁滑轨11可进行来回移动,同时通过带锁滑轨11上的锁也可保证其稳固性,支腿增强对抽拉板12的支撑效果。
优选的,导热架8包括导热环16和多个导热杆17,导热环16和导热杆17均选用金属材质,导热环16固定在支架2内顶壁上,且燃烧室3位于导热环16内侧,多个导热杆17均固定在导热环16底部,进风管4靠近燃烧室3的部分缠绕在多个导热杆17上,导热环16将灶头1处的热量传递给导热杆17,导热杆17再将热量传递给进气管。
优选的,支架2包括台体18和安装在台体18底部四角处的脚轮,台体18内部设有放置腔,台体18前侧设有取放口,取放口上设有档门。
优选的,隔温罩9包括上隔温板和三个下隔温板,三个下隔温板均固定在台体18内底壁上,且三个下隔温板相互连接,上隔温板底部左侧、右侧和后侧分别与三个下隔温板顶部连接,上隔温板和位于前侧的两个下隔温板前端均与档门接触,可尽量对燃气罐10周围的温度进行隔离,增强对燃气罐10的保护效果。
优选的,风机6包括外壳和排风扇19,外壳固定在台体18内部,排风扇19固定在外壳内部,台体18后侧设有进风口,且排风扇19位于进风口正前侧,进风管4输入口位于排风扇19正前侧,通过排风扇19对空气进行输送。
优选的,灶头1、燃烧室3和进风管4均至少设有一组。
优选的,进风管4和煤气管5上均设有电控阀,支架2顶部设有控制器,且控制器与排风扇19和电控阀连接,通过控制器可对排风扇19工作情况、燃气、空气输送情况进行控制。
优选的,还包括两组放置板20,两组放置板20一端分别固定在隔温罩9左右两侧,两组放置板20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支架2内部左右两侧,可将部分厨具放置在放置板20上,增强支架2内部的收纳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的一种节能型双炒双温灶,使用时通过风机6将外界空气由进风管4输入到燃烧室3内,使得燃气和空气在未燃烧之前就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使燃气更接近充分燃烧,增强燃烧效率,燃放过程中通过导热架8将距离火焰较近的灶台处的热量传导到进风管4上,对进风管4内空气进行加热,减少在利用空气对燃气进行助燃时,温度较低的空气与温度较高的燃气对流造成的热量损失,同时通过隔温罩9对燃气罐10进行保护,减少高温对其的影响;若要对燃气罐10进行替换,则可打开挡门和带锁滑轨11上的固定锁,之后将抽拉板12连同燃气罐10从台体18内部拉出,之后将固定座13上的燃气罐10取出,并将新的燃气罐10通过固定座13固定在抽拉板12上,固定好后再将抽拉板12推回台体18内部并通过带锁滑轨11上的固定锁对滑轨11进行固定即可。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节能型双炒双温灶,其特征在于,包括:灶头(1)、支架(2)、燃烧室(3)、进风管(4)、煤气管(5)、风机(6)、抽拉架(7)和导热架(8),所述灶头(1)设置在支架(2)顶部,燃烧室(3)设置在灶头(1)底部,所述进风管(4)和煤气管(5)均与燃烧室(3)连通,支架(2)内部设有隔温罩(9),所述抽拉架(7)滑动固定在隔温罩(9)内部,燃气罐(10)固定在抽拉架(7)上,所述导热架(8)固定在灶头(1)周围的支架(2)上,进风管(4)缠绕在导热架(8)上,所述风机(6)输出端与进风管(4)输入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双炒双温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架(7)包括两个带锁滑轨(11)、抽拉板(12)和固定座(13),两个带锁滑轨(11)分别固定在隔温罩(9)内左侧壁和内右侧壁上,抽拉板(12)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带锁滑轨(11)输出端连接,所述抽拉板(12)底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左支腿(14)和两个右支腿,并在两个左支腿(14)和两个右支腿底部均设有滚轮(15),所述支架(2)前端下侧设有左凹槽和右凹槽,两个左支腿(14)和两个右支腿分别位于左凹槽和右凹槽内部,所述固定座(13)固定在抽拉板(12)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双炒双温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架(8)包括导热环(16)和多个导热杆(17),导热环(16)固定在支架(2)内顶壁上,且燃烧室(3)位于导热环(16)内侧,所述多个导热杆(17)均固定在导热环(16)底部,进风管(4)靠近燃烧室(3)的部分缠绕在多个导热杆(17)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双炒双温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包括台体(18)和安装在台体(18)底部四角处的脚轮,台体(18)内部设有放置腔,台体(18)前侧设有取放口,取放口上设有档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双炒双温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温罩(9)包括上隔温板和三个下隔温板,三个下隔温板均固定在台体(18)内底壁上,且三个下隔温板相互连接,上隔温板底部左侧、右侧和后侧分别与三个下隔温板顶部连接,上隔温板和位于前侧的两个下隔温板前端均与档门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双炒双温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6)包括外壳和排风扇(19),外壳固定在台体(18)内部,排风扇(19)固定在外壳内部,所述台体(18)后侧设有进风口,且排风扇(19)位于进风口正前侧,进风管(4)输入口位于排风扇(19)正前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双炒双温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头(1)、燃烧室(3)和进风管(4)均至少设有一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双炒双温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4)和煤气管(5)上均设有电控阀,支架(2)顶部设有控制器,且所述控制器与排风扇(19)和电控阀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双炒双温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放置板(20),所述两组放置板(20)一端分别固定在隔温罩(9)左右两侧,两组放置板(20)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支架(2)内部左右两侧。
CN202022482759.1U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节能型双炒双温灶 Active CN2133954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82759.1U CN213395425U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节能型双炒双温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82759.1U CN213395425U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节能型双炒双温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95425U true CN213395425U (zh) 2021-06-08

Family

ID=76192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82759.1U Active CN213395425U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节能型双炒双温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954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395425U (zh) 一种节能型双炒双温灶
CN201108323Y (zh) 高温蒸汽热风对流式电蒸炉
WO2021128475A1 (zh) 一种多功能吸油烟机
CN200996636Y (zh) 多功能家用锅炉
CN201014598Y (zh) 固体燃料多功能厨具
CN101025273A (zh) 高效聚能无烟灶
CN208312438U (zh) 一种节能柴火灶
CN203619371U (zh) 一种多功能烤炉
CN210810602U (zh) 一种家用燃气灶烧烤炉
CN203024189U (zh) 闸板式炊暖多用炉
CN104764048A (zh) 双烟道直烧式供暖炉
CN101526230A (zh) 生物质半气化炉
CN205843033U (zh) 一种带有加热盘管的节能环保炉
CN218781332U (zh) 一种便于操作的大锅灶
CN205842743U (zh) 一种两用节能环保炉
CN208907644U (zh) 余热回收利用节能灶
CN210463100U (zh) 一种改进式节能生物质柴火炉
CN204026746U (zh) 热水灶
CN217274328U (zh) 具有保温功能的集成灶
CN204629582U (zh) 多功能灶台式生物质暖炊炉
CN215831996U (zh) 一种柴火和煤气的双功能集成灶
CN214760550U (zh) 节能炒炉及其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13931035U (zh) 文火猛火双模式柴火炉
CN201047613Y (zh) 高效聚能无烟灶
CN208382288U (zh) 一种集成灶烤箱中的加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