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83983U - 人体工学汽车座椅头颈枕 - Google Patents

人体工学汽车座椅头颈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83983U
CN213383983U CN202020562133.9U CN202020562133U CN213383983U CN 213383983 U CN213383983 U CN 213383983U CN 202020562133 U CN202020562133 U CN 202020562133U CN 213383983 U CN213383983 U CN 2133839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neck
ergonomic
pillow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6213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56213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839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839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839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体工学汽车座椅头颈枕,包括枕芯、枕套和可调节绑带。所述枕芯细分为左/右侧区、左/右边缘区、平台区和颈托区6个区域:左右边缘隆起,形成左边缘区和右边缘区;左右边缘区向内凹陷呈倒梯形,倒梯形两侧面形成左侧区和右侧区;倒梯形底面之上部分,形成平台区;倒梯形底面之下部分及突出延伸一段,形成颈托区。颈托区竖向为反U形状。所述左、右侧区与平台区和颈托区组成的凹凸曲面相交组合形状贴合人体头至颈部后面及两侧的外观轮廓。本实用新型以3D打印与测绘技术,模拟出刚好贴合头颈的左、后和右侧轮廓为枕头的外形,科学地设置各区尺寸数据,选用慢回弹聚氨酯为枕芯材质,能使驾乘人员的头部与颈部得到大面积、柔软的贴合与适度支撑,可以让头颈部快速定位、稳定坐姿,提高乘坐舒适感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人体工学汽车座椅头颈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体工学汽车座椅头颈枕。
背景技术
现在的汽车原装座椅头枕在形状与人体头颈外形曲线的贴合度多数不高,而且头枕与座椅本身又存在较大的空隙,令颈部悬空,导致颈部的缺乏支撑,安全性存在不足。另外,原装头枕所用材质普遍较硬,舒适性也较差。从2014年起,德系某一线品牌在高端车型配套了特制的附加软枕,头部的舒适度立即提升很多,获得了广泛好评。从此引领了其他品牌高端车型随车销售附送软枕的风潮,近年来一些二线品牌车的高端车型也陆续跟进,说明整车厂开始重视提高汽车座椅头枕的舒适度。但目前为止,此类软枕仅局限于座椅头部软硬度的简单改良,其形状结构和功能仍然有改进提升的空间。
另方面,在汽车用品后装市场上,十多年来力图改进上述不足的专利不断涌现,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汽车座椅头枕或者颈枕,但是,这些产品要么还是只垫头不垫颈,要么是只垫颈不垫头,鲜有兼顾头颈的一体式产品。而且,一些产品设计尺寸臃肿,或者材料偏硬,导致舒适性更差,更有的因造型不合理,反而带来新的安全性隐患。总之,还是缺乏较好地兼顾头颈于一体、安全又舒适的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汽车驾乘人员提供一种使用更为舒适、能够保护头和颈椎安全的人体工学汽车座椅头颈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人体工学汽车座椅头颈枕,包括枕芯、枕套和可调节绑带。所述枕芯又细分为左/右侧区、左/右边缘区、平台区和颈托区6个区域:
左/右边缘隆起,形成左边缘区和右边缘区,竖向为中间凹陷的流线型平面;
左/右边缘区横向向内凹陷呈倒梯形,所述倒梯形腰部,形成左侧区和右侧区;
所述倒梯形底面之上部分,形成平台区;
所述倒梯形底面之下部分、及向下突出延伸一段,形成颈托区,所述颈托区竖向为反U 型曲面;
所述左/右侧区、平台区和颈托区组成凹凸相交的曲面组合,贴合人体头至颈部后面及两侧的外观轮廓。
所述枕芯的外形尺寸为:最大宽度为24厘米,竖向最大长度为28厘米,最大高度为9 厘米。
所述平台区为宽度10厘米、纵向长度9厘米的方形平面,高度为2.5厘米。
所述颈托区横向为宽度10厘米的平面;竖向为长度19厘米的反U形结构,连接平台处的高度为2.5厘米,最高处为6.5厘米,前端边缘的高度为4.5厘米。
所述左边缘区竖向从前至后的由平面-下降斜面-平面-上升斜面-平面组合而成,其中3 个平面的高度分别为9厘米、6厘米和7.5厘米,竖向长度分别为3厘米、5厘米和2厘米,横向宽度分别为3厘米、2厘米和2厘米;其中2个斜面均为连接面,竖向长度分别为6厘米和5厘米;所述右边缘区的形状和数据与左边缘区相同。
所述左侧区为连接面,竖向长度为21厘米,横向宽度为3厘米至5厘米之间,高度为2.5厘米至9厘米之间;所述右侧区的形状和数据与左侧区相同。
所述枕芯的材质首选具有慢回弹特性的聚氨酯,或乳胶。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采用3D测绘与打印技术,模拟出刚好贴合头和颈部的左、后和右侧轮廓为所述枕芯的基本外形,科学地设计出倒梯形与反U形的双曲面组合,并细分了左/右侧、左/右边缘、平台和颈托共6个功能区,选用慢回弹聚氨酯为枕芯材质,尺寸数据能适应多数主流车型的座椅形状与结构,并根据工厂普遍性的工艺要求作必要调整。
采用本技术方案制作的试产品,人体工学的设计能使驾乘人员的头部与颈部得到大面积的贴合,坐姿定位很好,提高了乘坐的舒适感,特别是在长时间开车时减少了司机的疲劳感。同时,枕芯提供给颈部的托护力分布均匀,受压后又能提供恰好的回弹力,因此,可以在紧急状态下保护颈椎,提高了驾乘的安全性。另外,乘员在车上休息时,头部容易随车的颠簸晃动造成颈部扭曲和劳累,本试产品的左/右边缘区还在乘员侧脸休息时对额头和脸腮提供适当的支撑,可以稳定睡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人体工学汽车座椅头颈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人体工学汽车座椅头颈枕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人体工学汽车座椅头颈枕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人体工学汽车座椅头颈枕的后视图。
图中:1-右边缘区;2-左边缘区;3-右侧区;4-左侧区;5-平台区;6-颈托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体工学汽车座椅头颈枕,包括枕芯,在设计上细分为左侧区4、右侧区3、左边缘区2、右边缘区1、平台区5和颈托区6共6个区域。枕芯的中间部分呈倒梯形凹陷,形成左侧区4和右侧区3;倒梯形底形成平台区5和纵向延伸并呈反U型曲面的颈托区6;这4个区域的组合正好贴合人体头至颈部后及两侧的自然轮廓;枕芯的边缘两端隆起,形成左边缘区2和右边缘区1,竖向为中间凹陷的流线型平面,可以为侧脸休息时额头至脸腮提供适度的支撑。
如图2、图3和图4图所示,枕芯的外形尺寸为:从左边缘区2到右边缘区1的最大宽度为24厘米,竖向上从平台区5延伸至颈托区6的最大长度为28厘米,最大高度为左边缘区2和右边缘区1的9厘米;
平台区5为宽度10厘米、纵向长度9厘米的方形平面,高度为2.5厘米;
颈托区6为宽度10厘米的平面,纵向为长度19厘米的呈反U形结构,连接平台处的高度为2.5厘米,最高处为6.5厘米,前端边缘为4.5厘米;
左边缘区2纵向从前至后的由平面-斜面-平面-斜面-平面组合而成,其中3个平面的高度分别为9厘米、6厘米和7.5厘米,竖向长度分别为3厘米、5厘米和2厘米,宽度分别为3厘米、2厘米和2厘米;另2个斜面均为连接面,竖向长度分别为6厘米和5厘米;右边缘区1的形状和数据与左边缘区2相同;
左侧区4为倒梯形之左腰,是连接面,纵向长度为21厘米,横向宽度为3厘米至5厘米之间,高度为2.5厘米至9厘米之间;右侧区3的形状和数据与左侧区4相同。
枕芯的材质首选具有慢回弹特性的聚氨酯,或乳胶。
为进一步详述本专利,进行拓展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兼备科学性、合理性、舒适性、功能性和安全性于一体的人体工学汽车座椅头颈枕。
科学性,是指根据以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出高度贴合头颈轮廓并且带多功能的造型。在具体手段上,采用3D测绘与打印技术,将标准坐姿下的人体头至颈部的后面和两侧面的立体轮廓作为凸模,模拟出相应贴合的凹模,以此作为头颈枕表面的基本形状,并增加了两侧的边缘支撑区(左边缘区2和右边缘区1)和颈部延伸托护区6。基本造型能使人体头至颈部获得尽可能大的贴合面积,自然地体现了枕头又枕颈的基本要求;增加的区域能发挥更大的支撑托护效果。特别地,颈托区6比两侧区(左侧区4和右侧区3)在竖向向下作了较大尺寸的突破性延伸,而且至下面端口时仍然保持较大的高度,厚实的颈托区6可以填补大多数汽车座椅上可调节头枕与椅子靠背之间的空隙,脖子不再悬空没倚靠。这是本实用新型的重要创新点。
合理性,指所设置的尺寸数据刚好合适,能够发挥应有的功能即可,任何地方都不留出多余的一厘米或缺少一厘米。汽车的空间有限,各项数据的选取是充分考虑了既要适配汽车座椅的主流造型,也要满足生产工艺的最低要求,不过分加大、加厚尺寸,头颈枕的外形尺寸配套在车上不会显得突兀,人员进出座椅也不受影响。特别地,两侧的边缘区在纵向上看,是前后高、中间低的流线型曲面,目的是让头部在侧转时边缘中部不会太高而刮挡耳朵,边缘区上、下部分又有适当的高度对侧脸时额头和脸腮提供适度的支撑力。这也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创新点。
功能性,指在功能上能满足多种需求。左/右侧、平台和颈托4区组合满足了驾乘人员枕头和枕颈的基本需求;贴合头颈外形的造型又能准确地让头部定位,头部不再轻易晃动,进而也稳定了坐姿;左/右边缘区还能给乘员想休息时,侧脸特别是额头和脸腮也能获得有效的定位和支撑,再也不会摇头晃脑扭脖子。
舒适性,指采用聚氨酯作为枕芯材质的舒服感。聚氨酯手感柔软,同时也具有慢回弹性,即外力使其变形后会缓慢地回复原状,当驾乘人员轻轻倚靠头颈枕后会在一定程度上自适应空隙,给人充盈感,柔软又舒服。
安全性,指获得支撑保护颈椎的功能。左/右侧、平台和颈托4区组合大面积地贴合着头颈部,使得头颈部获得了均匀的支撑,加长的延伸颈托区6解决了座椅与头枕之间的悬空问题,当发生紧急加速、刹车或撞击时,冲击力动能会被大面积、均匀地吸收,从而保护颈椎的安全。另外,长时间驾车时,稳定的坐姿也有利于减少疲劳感,也有助于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试制品经近十种主流车型、20多位用户体验后反映颇佳,尤其是平台区5与颈托区6凹凸相交多曲面造型,让驾乘人员明显感觉到头部的柔软和颈部的充实,长时间坐车时还可以轻松稳定地侧脸休息的功能也让乘员颇为满意。可见,本实用新型的体验感是良好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人体工学汽车座椅头颈枕,包括枕芯、枕套和可调节绑带,所述枕芯,其特征在于:枕芯的左/右边缘隆起,形成左边缘区和右边缘区,所述左/右边缘区的竖向为中间凹陷的流线型平面;
所述枕芯自左/右边缘区横向向内凹陷呈倒梯形,所述倒梯形之腰,形成左侧区和右侧区;
所述倒梯形底面之上部分,形成平台区;
所述倒梯形底面之下部分、及向下突出延伸一段,形成颈托区,所述颈托区竖向为反U型曲面;
所述左/右侧区、平台区和颈托区组成凹凸相交的曲面组合,贴合人体头至颈部后面及两侧的外观轮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工学汽车座椅头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芯的最大宽度为24厘米,竖向最大长度为28厘米,最大高度为9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工学汽车座椅头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区为宽度10厘米、竖向长度9厘米的方形平面,高度为2.5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工学汽车座椅头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托区横向为宽度10厘米的平面;竖向为长度19厘米的反U形结构,连接平台处的高度为2.5厘米,最高处为6.5厘米,前端边缘的高度为4.5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工学汽车座椅头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边缘区竖向从前至后由平面-下降斜面-平面-上升斜面-平面组合而成,其中3个平面的高度分别为9厘米、6厘米和7.5厘米,竖向长度分别为3厘米、5厘米和2厘米,横向宽度分别为3厘米、2厘米和2厘米;其中2个斜面均为连接面,竖向长度分别为6厘米和5厘米;所述右边缘区的形状和数据与左边缘区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工学汽车座椅头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区为连接面,竖向长度为21厘米,横向宽度为3厘米至5厘米之间,高度为2.5厘米至9厘米之间;所述右侧区的形状和数据与左侧区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工学汽车座椅头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芯的材质为具慢回弹特质的聚氨酯,或乳胶。
CN202020562133.9U 2020-04-02 2020-04-02 人体工学汽车座椅头颈枕 Active CN2133839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62133.9U CN213383983U (zh) 2020-04-02 2020-04-02 人体工学汽车座椅头颈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62133.9U CN213383983U (zh) 2020-04-02 2020-04-02 人体工学汽车座椅头颈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83983U true CN213383983U (zh) 2021-06-08

Family

ID=76177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62133.9U Active CN213383983U (zh) 2020-04-02 2020-04-02 人体工学汽车座椅头颈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839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86562U (zh) 一种安全舒适型汽车座椅
CN205086728U (zh) 一种新型座椅
CN213383983U (zh) 人体工学汽车座椅头颈枕
CN206914488U (zh)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
CN207449698U (zh) 一种车用气垫头枕结构
CN204547857U (zh) 一种基于聚氨酯缓冲材料的安全舒适型汽车座椅
CN201516817U (zh) 一种汽车护枕
CN203388608U (zh) 一种便携式靠枕
CN209600339U (zh) 充气式汽车座椅枕垫
CN216783338U (zh) 一种多功能可调节车载靠枕
CN200977019Y (zh) 抱枕
CN205256087U (zh) 座椅头靠
CN215944361U (zh) 一种舒适度高的汽车座椅套
CN205113080U (zh) 多功能椅靠枕
CN203937537U (zh) 汽车座椅
CN221067876U (zh) 一种辅助睡眠的装置
CN219427986U (zh) 具有按摩功能的汽车座椅
CN2461409Y (zh) 双密度聚氨酯泡沫垫材
CN210011643U (zh)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护颈头枕及包括其的儿童安全座椅
CN215322137U (zh) 一种汽车座椅靠垫
CN201996032U (zh) 一种多功能羽绒靠毯
CN202277136U (zh) 黄金睡姿枕头
CN210407924U (zh) 一种随型枕头
CN2298968Y (zh) 一种卧铺汽车座椅
CN207241510U (zh) 具有多部位支撑作用之车用头枕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