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72338U - 脊柱内镜破黄刀 - Google Patents

脊柱内镜破黄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72338U
CN213372338U CN202021061452.8U CN202021061452U CN213372338U CN 213372338 U CN213372338 U CN 213372338U CN 202021061452 U CN202021061452 U CN 202021061452U CN 213372338 U CN213372338 U CN 2133723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ife
blade
yellow
cutter bar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6145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维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06145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723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723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723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介绍一种脊柱内镜破黄刀,属于外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刀杆、刀片、刀刃和刀背,刀杆主体直径不小于刀片主体最大宽度,刀片的前后两端之间设置有弧形的刀口,刀口的厚度大于刀刃,且小于刀背的厚度;刀杆通过固定套件以及环绕在固定套件外围的环扣与刀片的末端连接固定;固定套件包括内置于刀片上的凹孔和固定设置于刀杆前端的凸钮,凹孔和凸钮铰接吻合;环扣在刀杆上的一定范围内位移,覆盖刀片的末端以及固定套件;刀杆上还设置有标识以及环形刻度线。本申请在手术中,不完全破坏黄韧带,避免伤及黄韧带下方的神经根,降低对病人造成的不必要的神经根压迫加重,缓解病痛,较快显露神经根,更顺利完成手术。

Description

脊柱内镜破黄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手术刀,特别是涉及一种脊柱内镜破黄刀,主要用于腰椎椎板间入路手术,属于外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类属于高等脊椎动物,经常弯腰劳累或久坐,可以导致脊椎变形,甚至严重病变,比如出现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对椎管及神经根管准确而彻底的减压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在彻底解除压迫因素前提下,尽可能的少破坏结构,尽量保持脊柱的稳定性。现代医学治疗方法包括:单纯黄韧带切除术;局限性腰椎管及根管后方减压术;常规腰椎管减压术;腰椎管扩大减压术;腰椎管成形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黄韧带骨化导致脊髓和神经根受压,临床中并非少见,病因多与变性性脊椎病有关,有的病例与椎骨骨质增生和后纵韧带骨化伴发。病变多位于胸椎和腰椎节段,亦可见于颈椎。骨化常发生于邻近关节面部分,多为两侧性骨化,亦可见单侧,骨化灶呈钩形或结节状。临床表现为病变平面以下肢体麻木、无力,以至不全性截瘫;一侧病变压迫半侧脊髓时,引起脊髓半侧损害综合征。大龄病人,背痛、下肢麻木、无力,症状缓慢发展,逐渐行路困难;CT和磁共振(MRI)检查显示椎管后壁“V”字形钙化灶,脊髓受压前移,可考虑骨化黄韧带切除术。
实用新型内容
经脊柱内镜下腰椎椎板间入路椎间盘摘除时,方便打开黄韧带。单纯腰椎脊柱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手术,多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加上“静脉强化”,主要原因是内镜手术时间较短,手术创伤小,同时因为手术操作在神经根周围,为了患者安全,术中更好与患者沟通交流,避免损伤神经患者无反馈,因局麻手术,患者麻醉成本较低,患者对术中疼痛有部分感觉,因此手术时患者体验感很重要,内镜下腰椎椎板间入路手术时逐层显露至黄韧带,根据解剖关系黄韧带下方或周围为神经根,神经根周围或下方伴有突出椎间盘组织,因此对于神经根,相当于黄韧带及突出椎间盘组织给予上下夹击的压迫,怎样方便安全的同时对患者神经根刺激最小的打开黄韧带、从而显露神经根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现有医疗对于腰椎椎板间入路手术中,存在“传统破黄方式多采用射频电极或者蓝钳等钝性器械打开黄韧带,黄韧带为大量弹性纤维构成,质地有弹性,因此钝性破黄多不容易打开,在破黄时会给黄韧带施加压力,患者神经根压迫会突然增大,导视患者下肢放射性疼痛进一步加重,患者体验感较差,同时患者因疼痛刺激无法很好配合术者手术。”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申请人结合腰椎椎板间入路手术过程中的体验及思考,发明构想一种破黄刀,其目的在于提供的脊柱内镜破黄刀,可以将黄韧带表层打开,将黄韧带中部分弹性纤维组织破坏,降低黄韧带弹性强度,同时又不完全破坏黄韧带,避免伤及黄韧带下方的神经根,以更加方便和安全地使用各种钳子处理黄韧带,这样处理黄韧带更简单,同时也大大降低现有手术“钝性破黄”对病人造成的不必要的神经根压迫加重,减轻患者痛苦,使病人体验感更好,缓解病人术中应激性刺激,从而更好更快地显露神经根,更顺利地处理突出椎间盘组织,尽快完成医疗手术。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脊柱内镜破黄刀,包括:刀杆、刀片,刀片前端下侧为刀刃,刀片后侧为刀背,刀杆主体直径不小于刀片主体最大宽度,这样的宽度设计使整个脊柱内镜破黄刀可以顺利通过内镜;刀片的前后两端之间设置有弧形的刀口,有利于医生手术中更加灵活地操控刀片,同时也增加刀刃切割时的受力范围,刀口的厚度大于刀刃,且小于刀背的厚度;
刀杆通过固定套件以及环绕在固定套件外围的环扣与刀片的末端连接固定;固定套件包括内置于刀片上的凹孔和固定设置于刀杆前端的凸钮,凹孔和凸钮铰接吻合;环扣在刀杆上的一定范围内位移,覆盖刀片的末端以及固定套件;
刀杆后端的端面上设置有标识,标识标注该刀的规格、长度、直径等信息,方便区分使用,靠近标识向刀片延伸方向设置有环形刻度线;环形刻度线用于脊柱内镜破坏黄韧带手术操作时候,可以看见进入内镜中刀杆的长度或距离,作为手术中医生的参考。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更为优选的是:刀刃端部的弧度为100°-110°。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更为优选的是,刀杆为金属材料制作的实心圆柱体;优选的是,环扣外表面整体呈圆台形,环扣内表面与刀杆前端通过相互吻合的螺纹连接;环扣向刀刃方向移动,覆盖刀片的末端以及固定套件,加固刀片与刀杆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更为优选的是,刀口所在弧形角度为60°~80°。刀口设置为一定角度的弧形,有利于医生在内镜或腔镜手术中更加灵活地操控刀片,同时可以增加刀刃切割时的转动范围。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更为优选的是,凹孔为三角形,与之相吻合的凸钮为三角形凸出钮。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刀刃规格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刀刃的长度分别为1mm,2mm,3mm。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在手术中使用代替现有的蓝钳等钝性器械,较快显露神经根,更顺利完成医疗手术。
(2)在局麻手术中,患者对术中疼痛有部分感觉,使用本申请的脊柱内镜破黄刀不完全破坏黄韧带,避免伤及黄韧带下方的神经根,降低对病人造成的不必要的神经根压迫加重,缓解患者对术中疼痛。
(3)可以将黄韧带表层切割开,将黄韧带中部分弹性纤维组织破坏,降低黄韧带弹性强度,同时又不完全破坏黄韧带,避免伤及黄韧带下方的神经根,以更加方便和安全地使用各种钳子处理黄韧带,这样处理黄韧带更简单,同时也大大降低现有手术“钝性破黄”对病人造成的不必要的神经根压迫加重,减轻患者痛苦,使病人体验感更好,缓解病人术中应激性刺激降低手术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脊柱内镜破黄刀的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脊柱内镜破黄刀的另一实施例中的“刀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脊柱内镜破黄刀的一优选实施例中的“刀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刀杆,101刻度线,102标识;
2刀片,3刀刃,4刀背,5刀口;
6固定套件,601凹孔,602凸钮;
7环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再列举出几个优选实施例或应用实施例,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及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做出的技术贡献:
优选实施例一: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脊柱内镜破黄刀,包括:刀杆1、刀片2,刀片2前端下侧为刀刃3,刀片2后侧为刀背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
刀杆1主体直径不小于刀片2主体最大宽度,这样的宽度设计使整个脊柱内镜破黄刀可以顺利通过腔道或内镜导管;刀片2的前后两端之间设置有弧形的刀口5,有利于医生手术中更加灵活地操控刀片2,同时也增加刀刃3切割时的受力范围,刀口5的厚度大于刀刃3,且小于刀背4的厚度;
刀杆1通过固定套件6以及环绕在固定套件6外围的环扣7与刀片2的末端连接固定;固定套件6包括内置于刀片2上的凹孔601和固定设置于刀杆1前端的凸钮602,凹孔601和凸钮602铰接吻合;环扣7在刀杆1上的一定范围内位移,覆盖刀片2的末端以及固定套件6;
刀杆1后端的端面上设置有标识102,标识102标注该刀的规格、长度、直径等信息,方便区分使用,靠近标识102向刀片2延伸方向设置有环形刻度线101;环形刻度线101用于脊柱内镜破坏黄韧带手术操作时候,可以看见进入内镜中刀杆1的长度或距离,作为手术中医生的参考。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刀刃3端部的弧度为100°-110°,刀口5所在弧形角度为60°~80°。
优选实施例二: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脊柱内镜破黄刀,在本实施例中,刀杆1为金属材料制作的实心圆柱体。
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环扣7外表面整体呈圆台形,环扣7内表面与刀杆1前端通过相互吻合的螺纹连接;环扣7向刀刃3方向移动,覆盖刀片2的末端以及固定套件6,加固刀片2与刀杆1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优选实施例三: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脊柱内镜破黄刀,在本实施例中,凹孔601为三角形,与之相吻合的凸钮602为三角形凸出钮。凹孔601与凸钮602两者之间相吻合时固定了刀片2与刀杆1的连接;凹孔601与凸钮602两者之间可拆卸,方便使刀片2脱离刀杆1,便于医生更换刀片2。
优选实施例四: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刀刃3规格包括三种:刀刃3长度分别为1mm,2mm,3mm。腰椎黄韧带厚度各段都不同,根据相关医疗或科研文献报道:L1-L5黄韧带大约厚度为4-6mm,而L5/S1较薄约为1.5mm,本申请的脊柱内镜破黄刀设计了不同刃宽的刀刃,适于对不同厚度的黄韧带实施针对性手术操作。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申请的脊柱内镜破黄刀使用之前,参照说明书附图1-3,将凹孔601与凸钮602吻合后,环扣7向刀刃3方向移动,覆盖刀片2的末端以及固定套件6,加固刀片2与刀杆1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刀片2的前后两端之间设置有弧形的刀口5,在腰椎椎板间入路手术时,方便切割镜子视野内钙化的黄韧带或需要手术切断的黄韧带,扩大了镜下手术范围,节省了手术时间。手术的术中术后,如果需要更换刀片2,先将环扣7向刀杆1后端标识102方向移动,露出盖刀片2的末端以及固定套件6,再把凹孔601与凸钮602拆卸。本申请的脊柱内镜破黄刀通过内腔镜的导管进入患者身体,医生通过观察环形刻度线101,清楚明白进入导管中刀杆1的长度或距离,作为手术中的重要参考。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脊柱内镜破黄刀,包括:刀杆(1)、刀片(2),刀片(2)前端下侧为刀刃(3),刀片(2)后侧为刀背(4),其特征在于:
刀杆(1)主体直径不小于刀片(2)主体最大宽度,刀片(2)的前后两端之间设置有弧形的刀口(5),刀口(5)的厚度大于刀刃(3),且小于刀背(4)的厚度;
刀杆(1)通过固定套件(6)以及环绕在固定套件(6)外围的环扣(7)与刀片(2)的末端连接固定;固定套件(6)包括内置于刀片(2)上的凹孔(601)和固定设置于刀杆(1)前端的凸钮(602),凹孔(601)和凸钮(602)铰接吻合;环扣(7)在刀杆(1)上的一定范围内位移,覆盖刀片(2)的末端以及固定套件(6);
刀杆(1)后端的端面上设置有标识(102),靠近标识(102)向刀片(2)延伸方向设置有环形刻度线(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内镜破黄刀,其特征在于:刀刃(3)端部的弧度为100°-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内镜破黄刀,其特征在于,刀杆(1)为金属材料制作的实心圆柱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柱内镜破黄刀,其特征在于,环扣(7)外表面整体呈圆台形,环扣(7)内表面与刀杆(1)前端通过相互吻合的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内镜破黄刀,其特征在于,刀口(5)所在弧形角度为60°~8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内镜破黄刀,其特征在于,凹孔(601)为三角形,与之相吻合的凸钮(602)为三角形凸出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脊柱内镜破黄刀,其特征在于,刀刃(3)规格包括三种:刀刃(3)长度分别为1mm,2mm,3mm。
CN202021061452.8U 2020-06-09 2020-06-09 脊柱内镜破黄刀 Active CN2133723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61452.8U CN213372338U (zh) 2020-06-09 2020-06-09 脊柱内镜破黄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61452.8U CN213372338U (zh) 2020-06-09 2020-06-09 脊柱内镜破黄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72338U true CN213372338U (zh) 2021-06-08

Family

ID=76197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61452.8U Active CN213372338U (zh) 2020-06-09 2020-06-09 脊柱内镜破黄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723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47654A1 (en) RF Intervertebral Disc Surgical System
Nie et al.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thoracic foraminotomy and discectomy for the treatment of thoracic disc herniation
US5681337A (en) Bone shaver
US8894659B2 (en) Spinal surgery distraction with an integrated retractor
US20080015699A1 (en) Postero-Lateral Intervertebral Disc Prosthesis
US11672558B2 (en) Ultrasonic spinal surgery method
CN213372338U (zh) 脊柱内镜破黄刀
CN215079358U (zh) 一种脊柱内镜万向锁靶调节组合装置
CN213641083U (zh) 一种可伸缩保护鞘半月板刀
CN211796646U (zh) 一种内镜下椎体终板处理器
CN209490062U (zh) 一种椎管内韧带剪
CN217244670U (zh) 一种新型窄刃针刀
CN218979245U (zh) 阶梯斜面半齿固定器
CN208301700U (zh) 一种椎间盘手术用旋切刀
CN213552128U (zh) 一种颈椎前路开孔装置
CN219501076U (zh) 一种颈前路手术牵开钳
CN218979081U (zh) 镜外偏心骨凿
CN219147759U (zh) 一种凿切扩孔钻
CN215839232U (zh) 前入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专用髋臼显露拉钩
CN215689864U (zh) 一种骨科枢机针
KR20190024519A (ko) 경피적 내시경 수술용 본스칼펠
CN219557540U (zh) 用于机器人辅助脊柱微创手术的软组织扩张导杆
CN114903569A (zh) 一种新型窄刃针刀
CN216021185U (zh) 镜下椎间盘手术器械组件
CN1079024C (zh) 椎间盘手术专用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