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71626U - 储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储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71626U
CN213371626U CN202020914599.0U CN202020914599U CN213371626U CN 213371626 U CN213371626 U CN 213371626U CN 202020914599 U CN202020914599 U CN 202020914599U CN 213371626 U CN213371626 U CN 2133716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rtion
storage device
base
vacuum pump
rice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1459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强
刘一琼
李泽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1459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716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716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716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储米装置,包括:容纳仓、底座和减压单元。容纳仓可拆卸地安装至底座;容纳仓具有容纳空间,容纳仓的底部具有上连接部,上连接部具有与容纳空间连通的通道;减压单元包括真空泵,真空泵设置在底座上,底座上设置有下连接部,真空泵的进气口与下连接部连通,在容纳仓连接至底座的状态下,上连接部与下连接部连接,真空泵通过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与容纳空间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米装置,可方便地对容纳仓进行拆卸清洗,避免了真空泵与容纳仓一起水洗存在的安全隐患,且通过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的连接,可使真空泵与容纳空间之间的气体通路随容纳仓的安装和拆卸方便地连通和断开,易于操作,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储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储米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像大米之类的食材,人们往往习惯一次性购买较多的量,并利用例如塑料米桶、五金米桶、陶瓷米桶等的储米装置对其进行储存。上述储米装置大多只是简单地将自身用于储存大米的空间与外界空间隔离,而无法对储米空间的诸如温度、湿度等各种参数进行控制。例如,大米在长时间储存过程中会发生呼吸作用,产生较多的热量。而在密闭的储存空间内热量不易外散,较高温度的环境容易导致食材腐败。另外,从储米装置内取用大米时,储存空间与外界环境连通,其温度、湿度等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长时间储存,容易发生受潮、霉变、陈化、生虫等问题,因而难以长时间保鲜,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
为此,申请人设计了一种储米装置,能够通过真空泵对储存大米的空间抽气,降低其中的空气含量,从而减弱大米或其他储存食材的呼吸作用,并减轻氧化程度,以延长保鲜时间。在日常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储米装置进行清洗,以使其内部保持整洁卫生的环境。然而,诸如真空泵等的带电部件,如果与储米装置一起水洗可能出现漏电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储米装置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储米装置,所述储米装置包括:
容纳仓,所述容纳仓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仓的底部具有上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具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通道;
底座,所述容纳仓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底座;
减压单元,所述减压单元包括真空泵,所述真空泵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下连接部,所述真空泵的进气口与所述下连接部连通,在所述容纳仓连接至所述底座的状态下,所述上连接部与所述下连接部连接,所述真空泵通过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米装置,容纳仓可拆卸地安装至底座,便于对容纳仓进行拆卸清洗;真空泵设置在底座上,避免了真空泵与容纳仓一起水洗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设置在容纳仓的底部的上连接部和设置在底座上的下连接部的连接,可以使真空泵与容纳空间之间的气体通路随容纳仓的安装和拆卸方便地连通和断开,易于操作,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地,所述减压单元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上,在所述容纳仓连接至所述底座的状态下,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上连接部与所述下连接部之间起密封作用。由此,能够使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的连接保持较好的密封性能以便于保持真空度。
可选地,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中的一个包括筒状部,另一个包括与所述筒状部相配合的第一柱状部,所述密封件套设在所述第一柱状部上。由此,有利于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的快速连接装配。
可选地,所述密封件包括筒状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筒状本体的外侧面并沿所述筒状本体的径向延伸的唇边,在所述上连接部与所述下连接部连接的状态下,所述唇边与所述筒状部的内壁相接触,或者所述唇边与所述筒状部的端面抵接,或者所述密封件构造为O型密封圈。由此,可以灵活地选择所需的密封方式。
可选地,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中的一个包括筒状部,另一个包括与所述筒状部相配合的第一柱状部,所述第一柱状部与所述筒状部插接连接,所述第一柱状部与所述筒状部中的至少一个由柔性材料制成。由此,柔性材料可以起到优异的密封效果,无需单独设计密封件即可实现良好的密封性能,更有利于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的快速连接装配。
可选地,所述减压单元还包括连接软管,所述上连接部包括第二柱状部,所述下连接部包括第一柱状部,在所述容纳仓连接至所述底座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柱状部和所述第二柱状部通过所述连接软管连通。由此,通过连接软管能够实现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的快速连接装配,并保证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连接的密封性能。
可选地,所述下连接部包括向下延伸的第三柱状部,所述真空泵的进气口通过抽气管与所述第三柱状部连接。由此,可以使真空泵方便地与下连接部连通。
可选地,所述底座包括顶板,所述下连接部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顶板上或者所述下连接部与所述顶板构造为一体成型。由此,可以灵活地选择所需的制作方式和安装方式。
可选地,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抽气通道,所述抽气通道的进气端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的顶部,所述抽气通道的出气端与所述上连接部的通道连通。由此,可以避免食材碎屑或灰尘进入减压单元的气体流路造成堵塞。
可选地,所述储米装置还包括:
取料单元,所述容纳空间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取料单元设置于所述出料口下方,所述取料单元包括:
取料口;和
取料腔,所述取料腔能够在与所述出料口连通的第一位置和与所述取料口连通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取料口位于所述取料腔的下方;和
密封单元,所述密封单元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能够在密封所述取料口的密封位置和开启所述取料口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由此,取料单元可以自动地将容纳空间内的食材取出,并且大大减少容纳空间与外界环境保持连通的频率和程度,有利于容纳空间保持相对负压环境,同时密封单元能够使容纳空间保持负压环境。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储米装置的立体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储米装置的竖向剖切视图,其中容纳仓安装在底座上;
图3为图2所示的储米装置的另一竖向剖切视图,其中容纳仓从底座拆下;
图4为图1所示的储米装置的底座的俯视图;
图5为图3中A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上连接部与下连接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储米装置的上连接部与下连接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储米装置的上连接部与下连接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储米装置的上连接部与下连接部的局部放大图;以及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储米装置的上连接部与下连接部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米装置,其可以用于储存诸如米、豆之类的颗粒状食材。然而可以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米装置也可以在容纳空间内储存水果或蔬菜等。因此,储米装置也可以称为食材储存装置。
下面结合附图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米装置进行详细介绍。
参考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米装置1包括具有容纳空间14的容纳仓10和底座20。容纳仓10构造为与底座20分体的结构,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至底座20。可拆卸的设置方式允许用户将容纳仓10拆下清洗,使其内部保持整洁卫生的环境,有利于食材长时间储存。
优选地,容纳仓10和底座20中的一个可以设置卡位,另一个设置卡扣。当容纳仓10安装至底座20时,卡扣与卡位卡合,使二者锁紧。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容纳仓10设置有卡位16,底座20上设置有卡扣26。当然,作为替换实施方式,容纳仓10和底座20还可以通过诸如螺钉的紧固件连接的方式锁紧。
容纳仓10包括仓体11和仓盖12。仓体11大致构造为圆角长方体的形状,其具有位于内部的空间,并在顶部形成与该内部空间连通的开口。仓盖12覆盖在仓体11的顶部以封闭所述开口。由此,仓盖12和仓体11之间构成用于储存食材的容纳空间14。示例性地,容纳空间14可以设置较大的容积,使得其可以存储5-10kg的食材。
仓盖12可以固定地连接至仓体11,例如通过超声波焊接等的方式固定连接。仓盖12上设置有可开合地附加盖13。可以通过打开附加盖13的方式将食材放置在容纳空间14内。如此,附加盖13尺寸较小,开启和盖合更加方便。并且附加盖13所对应的开口较小,可以减小附加盖13开启时灰尘或杂物等通过开口落入容纳空间14内的可能。附加盖13可以通过例如绕枢转轴枢转、沿滑槽推拉或直接取下的方式打开。
作为替换实施方式,仓盖12也可以设置为整体能够相对于仓体11开合。例如,仓盖12可以通过绕枢转轴可枢转或沿滑槽可推拉的方式连接至仓体11。此时可根据需要选择保留或省略上述附加盖13。
仓体11的底部设置有与容纳空间14连通的出料口15。储存在容纳空间14内的食材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地从出料口15流出,便于用户取用。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米装置1尤其适于储存诸如米、豆之类的具有流动性的颗粒状食材。优选地,仓体11的底部可以构造为包括倾斜的内侧面的底壁。该内侧面可以由至少一个倾斜面构成。并且出料口15设置在倾斜面的最低的位置处。可以理解,在图示实施方式中,仓体11的底部大致构造为四棱锥的倒锥形结构。出料口15设置在倒锥形的顶端(也即仓体11的最低位置处)。由此,仓体11的底部具有坡度,能够避免食材残留。作为替换实施方式,仓体11的底壁的内侧面也可以构造为弧形的倾斜面。并且,可以理解,上述底壁的内侧面可以是倾斜面与平面的组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米装置1进一步地包括减压单元30。减压单元30与容纳空间14连通,用于使容纳空间14内的压力降低至或低于预定压力值。例如,可以通过对容纳空间14抽气的方式使容纳空间14内的压力低于大气压。容纳空间14内的压力低于大气压的状态可以称为负压状态。在负压状态下,容纳空间14内的空气含量——尤其是氧气含量——较低,能够显著地减弱所储存的食材的呼吸作用,有利于食材在长时间的储存过程中保鲜。
参考图2和图3,减压单元30包括真空泵31。真空泵31设置在底座20中。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避免将真空泵31与储米装置1的容纳仓10一起清洗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了用户的安全,提升了用户体验。具体地,参考图4,底座20包括用于设置各种零部件的顶板23。真空泵31设置在顶板23上。优选地,顶板23上用于固定真空泵31的安装位置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凹陷部231。真空泵31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凹陷部231内。由此,凹陷部231可以为真空泵31提供相对独立的安装环境,避免与其他零部件接触或干涉。
底座20上设置有下连接部21,其具有气体通道。真空泵31的进气口与下连接部21的气体通道连通。容纳仓10的底部设置有上连接部17,上连接部17具有与容纳空间14连通的气体通道。在容纳仓10连接至底座20的状态下,上连接部17与下连接部21连接,并且二者的气体通道连通。真空泵31通过上连接部17和下连接部21与容纳空间14连通,以对容纳空间14抽气。
为了保证上连接部17和下连接部21连接时气体通道具有较好的密封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米装置1的减压单元30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可以由诸如硅胶或橡胶的柔性材料制作,其设置于上连接部17和下连接部21中的至少一个上。在容纳仓10连接至底座20的状态下,上连接部17与下连接部21连接,密封件位于上连接部17与下连接部21之间。
具体地,参考图2、图3和图5,其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上连接部17与下连接部21的连接密封方式。上连接部17设置在仓体11的底部,具体地设置在仓体11的上述底壁的倾斜面上。上连接部17包括筒状部171,筒状部171与容纳空间14连通。筒状部171与上述倾斜面构造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以便于生产制造。可以理解,上连接部17也可以构造为包括筒状部171的单独成型的结构,以螺接等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倾斜面上。当然,也可以采用焊接等固定连接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倾斜面上。作为替换实施方式,上述底壁构造为倾斜面与平面的组合形式时,上连接部17也可以设置在上述平面上。
下连接部21设置在顶板23的与上连接部17对应的位置上。下连接部21包括向上延伸的与筒状部171相配合的第一柱状部211,密封件32套设在第一柱状部211上。具体地,密封件32包括筒状本体321和设置在筒状本体的外侧面并沿筒状本体321的径向延伸的唇边322。密封件32可通过筒状本体321直接套设在第一柱状部211的顶端,如此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优选地,第一柱状部211的外侧面在顶端也可以部分地沿径向向内凹陷,以便于对密封件32进行安装定位。在容纳仓10连接至底座20的状态下,第一柱状部211至少部分地插入筒状部171,密封件32的唇边322与筒状部171的内壁相接触,能够保证上连接部17与下连接部21连接的密封性能以便于保持真空度。
下连接部21还包括向下延伸的第三柱状部212,真空泵31的进气口通过诸如硅胶软管的抽气管34与第三柱状部212连通。在容纳仓10连接至底座20的状态下,下连接部21的第一柱状部211至少部分地插入上连接部17的筒状部171,真空泵31的进气口通过下连接部21和上连接部17的连接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与容纳空间14的连通。当需要对容纳仓10进行清洗时,在将容纳仓10从底座20上拆下的同时,上连接部17与下连接部21分离,即将第一柱状部211和筒状部171分离。即可实现在拆卸容纳仓10的同时方便地断开真空泵31与容纳空间14的气体通路,方便用户操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下连接部21与顶板23构造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以方便生产制造。作为替换实施方式,下连接部21也可以是单独成型的结构,以螺接等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在顶板23上,或者以焊接等的固定连接的方式设置在顶板23上。
可以理解,作为替换的实施方式,筒状部171和第一柱状部211可以互换位置。也就是说,将筒状部171设置在底座20上,将第一柱状部211设置在容纳仓10的底部,通过筒状部171与第一柱状部211的连接实现真空泵31与容纳空间14的连通。
进一步优选地,容纳空间14内设置有抽气通道33。该抽气通道33的进气端设置在容纳空间14的顶部,出气端用于与上连接部17的通道连通。由此,真空泵31从容纳空间14的顶部抽气,这样可以避免食材碎屑或灰尘进入减压单元30的气体流路造成堵塞。
参考图6,其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上连接部17与下连接部21的连接密封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密封件构造为O型密封圈35。
O型密封圈35套设在第一柱状部211的顶部,在容纳仓10连接至底座20的状态下,第一柱状部211至少部分地插入筒状部171,O型密封圈35与筒状部171的内壁相接触,能够保证上连接部17与下连接部21连接的密封性能以便于保持真空度。优选地,第一柱状部211上也可以设置有容纳O型密封圈35的凹槽,如此便于对O型密封圈35进行安装定位。在图示实施方式中,O型密封圈35的数量为2个,可以理解,O型密封圈35的数量可以根据密封需求选择,能够保证上连接部17与下连接部21的连接密封需求即可。
参考图7,其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上连接部18与下连接部21的连接密封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上连接部18与密封件52的结构设计。
上连接部18包括筒状部181。密封件52包括筒状本体521和设置在筒状本体521的外侧面并沿筒状本体的径向延伸的唇边522。唇边522设置在筒状本体521的一端。密封件52可通过筒状本体521直接套设在第一柱状部211的顶端,如此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优选地,第一柱状部211的外侧面在顶端也可以部分地沿径向向内凹陷,以便于对密封件52进行定位。在容纳仓10连接至底座20的状态下,第一柱状部没有插入上连接部的筒状部内,而是通过密封件52的唇边522与筒状部181的端面抵接,保证上连接部18与下连接部21连接的密封性能以便于保持真空度。
优选地,上连接部18还包括设置在筒状部181的与密封件52抵接的端部的外侧面并沿筒状部181的径向向外延伸的翻边182,在容纳仓10连接至底座20的状态下,密封件52的唇边522与翻边182的端面抵接,如此能够增大密封件52与上连接部18的密封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强上连接部18与下连接部21连接的密封性能以便于保持真空度。
参考图8,其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优选实施方式的上连接部19与下连接部24的连接密封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连接部19包括筒状部191,下连接部24包括向上延伸的第一柱状部241和向下延伸的第三柱状部242。第三柱状部242用于与真空泵31的进气口连通。第一柱状部241与筒状部191中的至少一个由柔性材料制成,在容纳仓10连接至底座20的状态下,第一柱状部241至少部分地插入筒状部191,二者之间形成软连接,不需要设置密封件就可以实现上连接部19与下连接部24的密封连接。
优选地,在第一柱状部241的顶端设置有导向部243,从导向部243的底端至导向部243的顶端,导向部243的直径逐渐减小,以便于将第一柱状部241插入筒状部191。
参考图9,其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优选实施方式的上连接部36与下连接部21的连接密封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上连接部36与密封件的结构设计。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连接部36包括第二柱状部361,密封件构造为诸如硅胶软管的连接软管62,连接软管62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二柱状部361和下连接部21的第一柱状部211上,以连通上连接部36和下连接部21。连接软管62与第一柱状部211和第二柱状部361中至少一个的连接是可插拔的,如此便可实现容纳仓10与底座20的快速拆装。
优选地,为了方便顺利地将食材从容纳空间14取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米装置1还可以包括取料单元40。参考图2至图4,取料单元40设置于容纳空间14的出料口15的下方,其具有取料腔43和取料口(未示出)。其中,取料腔43能够在与容纳空间14的出料口15连通的第一位置和与取料口连通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取料腔43能够从出料口15接收预定量的食材。当取料腔43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接收的预定量的食材可以通过取料口取出。
优选地,取料口设置于取料腔43的下方,可以在二者连通时利用重力使取料腔43内的食材自动地落下,方便用户取用。
优选地,如图2所示,储米装置1还包括设置于取料口下方的接料盒60,以收集取出的食材等物料。接料盒60以可取出的方式设置。当取料单元40完成取料操作之后,用户可以从接料盒60取用所取出的食材。
在本实施方式中,取料单元40设置在底座20中。这样的设置方式有利于减轻容纳仓10的重量,使其更加轻便。
具体地,与安装真空泵31的凹陷部231类似,可以在底座20的顶板23的与出料口15对应的位置向下凹陷形成具有圆形横截面的凹腔(未示出)。取料单元40可以设置在该凹腔内。
取料单元40还包括用于形成可移动的取料腔43的转盘42。参考图4,转盘42大致为圆形,其具有沿径向延伸分隔部421。分隔部421沿周向间隔地设置多个。相邻的两个分隔部421之间区域限定一个取料腔43。根据设计需要,分隔部421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两个、三个、五个或更多个以分别限定两个、三个、五个或更多个取料腔43。其中,每个取料腔43可以具有均等的容积,也可以设置为具有大小不同的容积。例如,以大米为例,每个取料腔43所能容纳的大米的量可以设置为50-150g左右,以方便用户根据用餐人数定量地取用。取料腔43的容量可以设置为75g、90g、100g、120g或上述范围内的任意数值。
转盘42设置在顶板23的凹腔内并且能够在诸如电动机的驱动件等的驱动下围绕凹陷部的轴线旋转。并且,可以理解,取料口设置在凹腔的底壁上。当转盘42旋转时,取料腔43随之在分别与出料口15和取料口连通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从上述可知,容纳空间14能够通过出料口15、凹陷部以及取料口与外界连通。为了保证对容纳空间14的密封效果,如图2所示,储米装置1进一步地包括密封单元50。密封单元50包括密封件,如密封板(未示出)。该密封板能够在密封取料口的密封位置以及开启取料口(也即,使取料口能够与外界连通)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
由此,在需要取用食材时,可以控制密封板移动至打开位置,使得可以通过取料口将取料单元40从容纳空间14取出的食材取出至储米装置1的外部。而在不需要取用食材时,可以控制密封板移动至密封位置,使得容纳空间14不能通过取料口与外界连通,从而保持较好的密封性能以便于保持真空度。
进一步地,还可以将密封板与取料单元40设置为连动的方式。使得当取料单元40工作时,密封板自动地移动至打开位置,而当取料单元40不工作时,密封板自动地移动至密封位置,从而提高控制的自动化程度。
进一步地,储米装置1还可以包括控制单元70,该控制单元70可以包括控制电路板。容纳仓10内可以布置有真空度传感器等压力检测装置,控制单元70配置为能够根据压力检测装置检测的容纳空间14内的压力值控制真空泵31的工作状态,以实现自动控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储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米装置(1)包括:
容纳仓(10),所述容纳仓具有容纳空间(14),所述容纳仓的底部具有上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具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通道;
底座(20),所述容纳仓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底座;
减压单元(30),所述减压单元包括真空泵(31),所述真空泵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下连接部,所述真空泵的进气口与所述下连接部连通,在所述容纳仓连接至所述底座的状态下,所述上连接部与所述下连接部连接,所述真空泵通过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单元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上,在所述容纳仓连接至所述底座的状态下,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上连接部与所述下连接部之间起密封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中的一个包括筒状部,另一个包括与所述筒状部相配合的第一柱状部,所述密封件套设在所述第一柱状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筒状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筒状本体的外侧面并沿所述筒状本体的径向延伸的唇边,在所述上连接部与所述下连接部连接的状态下,所述唇边与所述筒状部的内壁相接触,或者所述唇边与所述筒状部的端面抵接,或者所述密封件构造为O型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中的一个包括筒状部,另一个包括与所述筒状部相配合的第一柱状部,在所述容纳仓连接至所述底座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柱状部与所述筒状部插接连接,所述第一柱状部与所述筒状部中的至少一个由柔性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单元还包括连接软管(62),所述上连接部包括第二柱状部(361),所述下连接部包括第一柱状部,在所述容纳仓连接至所述底座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柱状部和所述第二柱状部通过所述连接软管(62)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部包括向下延伸的第三柱状部,所述真空泵的进气口通过抽气管(34)与所述第三柱状部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顶板(23),所述下连接部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顶板上或者所述下连接部与所述顶板构造为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抽气通道(33),所述抽气通道的进气端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的顶部,所述抽气通道的出气端与所述上连接部的通道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米装置还包括:
取料单元(40),所述容纳空间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15),所述取料单元设置于所述出料口下方,所述取料单元(40)包括:
取料口;和
取料腔(43),所述取料腔(43)能够在与所述出料口(15)连通的第一位置和与所述取料口连通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取料口位于所述取料腔(43)的下方;和
密封单元(50),所述密封单元(50)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能够在密封所述取料口的密封位置和开启所述取料口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
CN202020914599.0U 2020-05-26 2020-05-26 储米装置 Active CN2133716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14599.0U CN213371626U (zh) 2020-05-26 2020-05-26 储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14599.0U CN213371626U (zh) 2020-05-26 2020-05-26 储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71626U true CN213371626U (zh) 2021-06-08

Family

ID=76177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14599.0U Active CN213371626U (zh) 2020-05-26 2020-05-26 储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716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99319B2 (en) Processor
JP2004244106A (ja) 食品保存用真空容器
CN111578591B (zh) 冰箱
CN111578590B (zh) 冰箱
CN111493706A (zh) 储米装置
CN213371626U (zh) 储米装置
CN216114960U (zh) 真空储物装置及冰箱
CN212591802U (zh) 储米装置
CN111493707A (zh) 储米装置
CN111493705A (zh) 储米装置
CN111498314A (zh) 储米装置
CN212048807U (zh) 储米装置
CN212048809U (zh) 储米装置
CN212048806U (zh) 储米装置
CN212355068U (zh) 储米装置
CN212048811U (zh) 储米装置
CN212048808U (zh) 储米装置
CN208769609U (zh) 一种翻盖式真空破壁机
CN212048803U (zh) 储米装置
CN212075079U (zh) 储米装置
CN111498313A (zh) 储米装置
CN212591814U (zh) 储米装置
CN212048804U (zh) 储米装置
CN111493704A (zh) 储米装置
KR20090059777A (ko) 진공 저장용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