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61888U - 一种电磁阀及模块化瓶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阀及模块化瓶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61888U
CN213361888U CN202022160297.1U CN202022160297U CN213361888U CN 213361888 U CN213361888 U CN 213361888U CN 202022160297 U CN202022160297 U CN 202022160297U CN 213361888 U CN213361888 U CN 2133618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valve
opening
spring
arm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6029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美
宋平安
刘慧�
王鹏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Xingbao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gbao Beijing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gbao Beijing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gbao Beijing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6029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618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618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618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阀及模块化瓶阀,所述电磁阀包括: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内设置有第一腔体,阀体上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与第一腔体连通;阀芯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阀芯组件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口相抵触;衔铁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衔铁一端与阀芯组件连接;第一弹簧一端与衔铁相抵触,另一端与第一腔体的壁相抵触;对中弹簧的近心端与衔铁或阀芯组件连接,对中弹簧的远心端与第一腔体的壁相连接;线圈置于所述衔铁外侧;外导磁体置于所述线圈外侧。通过对中弹簧对所述衔铁进行支撑,减少衔铁在运动过程中与第一腔体的壁摩擦,减少机械磨损,另一方面在衔铁移动后产生弹力,帮助衔铁迅速、平稳地恢复原位。

Description

一种电磁阀及模块化瓶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流体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阀及模块化瓶阀。
背景技术
电磁阀产品使用比较广泛,可以用于控制流量介质的开启或关闭。常闭型电磁阀的线圈通电时,产生的电磁力克服弹簧弹力吸引衔铁移动,进而带动阀芯移动,将阀门打开,介质流向出口;线圈断电时,电磁力消失,衔铁在弹力作用下复位,带动阀芯复位关闭阀门。现有技术中,衔铁在往复移动过程中容易造成机械磨损。
电磁阀包括先导式电磁阀,先导式电磁阀由主阀和导阀组成,常闭型导阀的线圈通电时,产生的电磁力克服弹簧弹力将导阀打开,介质流向出口,在主阀芯在导阀一侧的腔体压力迅速下降,使主阀芯两侧产生压差,该压差克服弹簧弹力,推动主阀芯移动,实现电磁阀开启;线圈断电时,电磁力消失,导阀在弹力作用下复位关闭,使主阀芯在所述导阀一侧的压力增大,在弹簧作用下,主阀芯移动,关闭主阀,实现电磁阀的关闭。先导电磁阀利用先导压力推动主阀芯动作,用小能量控制大口径管路,适合两侧有压差的管路控制;流体压力向主阀芯加压,密封更好。现有技术中,先导式电磁阀只能通电时才能打开,而不能在断电时实现单向阀作用。
我国在氢能汽车研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已成功开发出氢能燃料电池汽车,氢能燃料电池汽车采用高压储氢气瓶来储存氢气,瓶阀安装于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的储氢气瓶口上,用于控制储氢气瓶中氢气的开闭和流速的快慢。瓶阀两侧的管道内压差较大,能利用先导电磁阀实现开闭,但是现有先导电磁阀体积较大,不易安装到高压氢气集成瓶阀上。
因此,本领域亟需一种电磁阀及模块化瓶阀。
有鉴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阀及模块化瓶阀,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衔铁不易磨损的电磁阀
具体的,所述电磁阀,包括:
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内设置有第一腔体,所述阀体上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
阀芯组件,所述阀芯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阀芯组件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口相抵触;
衔铁,所述衔铁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衔铁一端与所述阀芯组件连接;
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衔铁相抵触,另一端与第一腔体的壁相抵触,所述第一弹簧提供所述阀芯组件抵触所述第一开口的力;
对中弹簧,所述对中弹簧的近心端与所述衔铁或所述阀芯组件连接,所述对中弹簧的远心端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壁相连接;
线圈,所述线圈置于所述衔铁外侧;
外导磁体,所述置于所述线圈外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对中弹簧对所述衔铁进行支撑,减少所述衔铁在运动过程中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壁产生摩擦,减少机械磨损与避免摩擦产热耗能,所述对中弹簧另一方面在所述衔铁移动后产生弹力,帮助所述衔铁在断电时更迅速、平稳地恢复原位。
进一步地,所述阀芯组件包括:
阀芯壳体,所述阀芯壳体与所述衔铁连接,所述阀芯壳体内设置有第二腔体,所述阀芯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
密封阀芯,所述密封阀芯位于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通孔相抵触;
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所述密封阀芯相抵触,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腔体的壁相抵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开口为流体入口时,流体经第一腔体、第二通孔、第二腔体流向所述密封阀芯,对所述密封阀芯施加压力,防止第一开口处的流体冲开所述密封阀芯,所述第一阀体适合入口、出口均设置有高压流体的管路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口靠近所述密封阀芯的一端设置有阀座,所述阀座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密封阀芯相抵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阀座与所述密封阀芯的直接相抵触,增加气密性,所述第二弹簧避免在装配时所述密封阀芯受挤压过大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密封阀芯之间设置有弹簧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弹簧套对所述第二弹簧进行径向固定,防止摇晃导致受力不均,影响气密性。
进一步地,所述阀芯壳体靠近所述衔铁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衔铁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凹槽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凸块与所述凹槽螺纹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衔铁与所述阀芯组件螺接,可以对衔铁与所述阀芯组件相加的整体长度进行调整,以便更适合所述第一腔体。
进一步地,所述对中弹簧设置有中心孔,所述对中弹簧上设置有环状阵列的裂隙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衔铁的凸块可以穿过所述对中弹簧的中心孔,利用衔铁与所述阀芯壳体夹紧所述对中弹簧,实现固定,方便装卸。
进一步地,所述衔铁设置有盲孔,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置于所述盲孔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盲孔防止所述第一弹簧摇晃,受力更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阀芯壳体的凹槽在所述第二腔体的一侧形成凸台,所述第二弹簧套在所述凸台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凸台与弹簧套实现对第二弹簧的径向固定,防止摇晃。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阀还包括第二阀体,所述第二阀体包括:
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设置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腔体外壁设置有第一环槽,所述第一环槽底面设置第一径向孔,所述第三开口、第一径向孔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
活动塞,所述活动塞与所述第三开口相抵触,用于封闭所述第三开口,所述活动塞内设置有第四腔体,所述第四腔体背离所述第三开口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开口;所述活动塞上设置有第二环槽,所述第二环槽底部设置有第二径向孔,所述第二径向孔通过微孔与所述第四腔体连通,所述微孔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径向孔的直径的一半;
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一端与所述第四腔体的壁相抵触,另一端穿过所述第四开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未通电时,所述第二阀体起到单向阀作用,直接连通第一通道,在通电时,所述第一阀体打开,使第二阀体的第三腔体与第四腔体之间产生压差,推动活动塞运动,所述第二阀体打开,连通所述第一通道,起到先导电磁阀的作用,适用高压流体的自动填充及可控的反向泄压管路的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塞外壁设置有槽,所述槽内设置有O型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活动塞与模块化瓶阀的主阀体相配合时,使活动塞与主阀体之间形成封闭的第四腔体,便于压差的形成,所述O型圈减少所述活动塞的磨损。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开口处设置有槽,所述槽内设置有O型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O型圈使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活动塞闭合时封闭地更紧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槽设置有滤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杂质进入第三腔体内,保证流体纯净。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的模块化瓶阀。
具体的,所述模块化瓶阀包括主阀体,所述模块化瓶阀还包括如上所述的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伸入所述主阀体,所述第四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通过主阀体内的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环槽通过主阀体内的通道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电磁阀拆成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利用主阀体内通道进行连通,便于安装,在未通电时实现单向阀的作用,适用储氢气瓶的气流控制,还可以应用于氧气、氦气等其他气体,以及高压液体的控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所述对中弹簧对所述衔铁进行支撑,减少所述衔铁在运动过程中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壁产生摩擦,减少机械磨损与避免摩擦产热耗能,所述对中弹簧另一方面在所述衔铁移动后产生弹力,帮助所述衔铁在断电时更迅速、平稳地恢复原位;
2、当第二开口为流体入口时,流体经第一腔体、第二通孔、第二腔体流向所述密封阀芯,对所述密封阀芯施加压力,防止第一开口处的流体冲开所述密封阀芯,所述第一阀体适合入口、出口均设置有高压流体的管路控制;
3、通过所述阀座与所述密封阀芯的直接相抵触,增加气密性,所述第二弹簧避免在装配时所述密封阀芯受挤压过大变形;
4、在未通电时,所述第二阀体起到单向阀作用,直接连通第一通道,在通电时,所述第一阀体打开,使第二阀体的第三腔体与第四腔体之间产生压差,推动活动塞运动,所述第二阀体打开,连通所述第一通道,起到先导电磁阀的作用,适用高压流体的自动填充及可控的反向泄压管路的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磁阀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磁阀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对中弹簧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阀体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模块化瓶阀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模块化瓶阀一种实施方式的另一视角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通过上述附图标记说明,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更加清楚的理解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100、主阀体;21、第一通道;22、第二通道;14、第一阀体;141、第一腔体;1411、第一开口;1412、第二开口;142、阀芯组件;1421、阀芯壳体;1422、第一通孔;1423、第二通孔;1424、第二腔体;1425、密封阀芯;1426、第二弹簧;1427、凹槽;1428、弹簧套;143、衔铁;1431、凸块;1432、盲孔;144、第一弹簧;145、对中弹簧;1451、中心孔;1452、裂隙孔;146、线圈;147、外导磁体;12、第二阀体;121、第三腔体;1211、第三开口;122、第一环槽;1221、第一径向孔;123、活动塞;124、第四腔体;1241、第四开口;125、第三弹簧;126、第二环槽;127、第二径向孔;128、微孔;129、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参考图1和图2,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磁阀,包括:
第一阀体14,所述第一阀体14内设置有第一腔体141,所述阀体上设置有第一开口1411和第二开口1412,所述第一开口1411、第二开口1412与所述第一腔体141连通;
阀芯组件142,所述阀芯组件142位于所述第一腔体141内,所述阀芯组件142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口1411相抵触;
衔铁143,所述衔铁143位于所述第一腔体141内,所述衔铁143一端与所述阀芯组件142连接;
第一弹簧144,所述第一弹簧144一端与所述衔铁143相抵触,另一端与第一腔体141的壁相抵触,所述第一弹簧144提供所述阀芯组件142抵触所述第一开口1411的力;
对中弹簧145,所述对中弹簧145的近心端与所述衔铁143或所述阀芯组件142连接,所述对中弹簧145的远心端与所述第一腔体141的壁相连接;
线圈146,所述线圈146位于所述第一腔体141外,置于所述衔铁143外侧;
外导磁体147,所述外导磁体147位于第一腔体141外,置于所述线圈146外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线圈146不通电时,所述阀芯组件142利用第一弹簧144的弹力对所述第一开口1411进行封闭,所述电磁阀关闭;所述线圈146通电时,所述线圈146与所述外导磁体147产生的电磁力克服第一弹簧144和对中弹簧145的弹力,拉动衔铁143移动,进而带动所述阀芯组件142移动,连通第一开口1411与所述第一腔体141,进而实现第一开口1411与第二开口1412的连通,所述电磁阀开启;所述对中弹簧145对所述衔铁143产生支撑作用,使其处于悬浮状态。所述对中弹簧145为中心处与外缘处能相对拉伸,并具有恢复原状能力的零件,可以采用韧性较高的金属材质,可以设置有蚊香状螺旋连通的裂隙孔1452,也可以设置有环状阵列的一层或多层不连续的裂隙孔1452。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对中弹簧145对所述衔铁143进行支撑,减少所述衔铁143在运动过程中与所述第一腔体141的壁产生摩擦,减少机械磨损与避免摩擦产热耗能,所述对中弹簧145另一方面在所述衔铁143移动后产生弹力,帮助所述衔铁143在断电时更迅速、平稳地恢复原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阀芯组件142包括:
阀芯壳体1421,所述阀芯壳体1421与所述衔铁143连接,所述阀芯壳体1421内设置有第二腔体1424,所述阀芯壳体142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422和第二通孔1423,所述第二通孔1423与所述第二开口1412连通;
密封阀芯1425,所述密封阀芯1425位于所述第二腔体1424,与所述第一通孔1422相抵触;
第二弹簧1426,所述第二弹簧1426一端与所述密封阀芯1425相抵触,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腔体1424的壁相抵触。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二弹簧1426提供所述密封阀芯1425与所述第一通孔1422抵触的力;所述第二开口1412与所述第二通孔1423通过所述第一腔体141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开口1412为流体入口时,流体经第一腔体141、第二通孔1423、第二腔体1424流向所述密封阀芯1425,对所述密封阀芯1425施加压力,防止第一开口1411处的流体冲开所述密封阀芯1425,所述第一阀体14适合入口、出口均设置有高压流体的管路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口1411靠近所述密封阀芯1425的一端设置有阀座,所述阀座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422,并与所述密封阀芯1425相抵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阀座与所述密封阀芯1425的直接相抵触,增加气密性,所述第二弹簧1426避免在装配时所述密封阀芯1425受挤压过大变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弹簧1426与所述密封阀芯1425之间设置有弹簧套1428。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弹簧套1428对所述第二弹簧1426进行径向固定,防止摇晃导致受力不均,影响气密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阀芯壳体1421靠近所述衔铁143的一侧设置有凹槽1427,所述衔铁143设置有凸块1431,所述凸块1431与所述凹槽1427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块1431与所述凹槽1427螺纹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衔铁143与所述阀芯组件142螺接,可以对衔铁143与所述阀芯组件142相加的整体长度进行调整,以便更适合所述第一腔体141。
参考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对中弹簧145设置有中心孔1451,所述对中弹簧145上设置有环状阵列的裂隙孔1452。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衔铁143的凸块1431可以穿过所述对中弹簧145的中心孔1451,利用衔铁143与所述阀芯壳体1421夹紧所述对中弹簧145,实现固定,方便装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衔铁143设置有盲孔1432,所述第一弹簧144的一端置于所述盲孔1432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盲孔1432防止所述第一弹簧144摇晃,受力更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阀芯壳体1421的凹槽1427在所述第二腔体1424的一侧形成凸台,所述第二弹簧1426套在所述凸台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凸台与弹簧套1428实现对第二弹簧1426的径向固定,防止摇晃。
参考图4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电磁阀还包括第二阀体12,所述第二阀体12包括:
第三腔体121,所述第三腔体121设置有第三开口1211,所述第三腔体121外壁设置有第一环槽122,所述第一环槽122底面设置第一径向孔1221,所述第三开口1211、第一径向孔1221与所述第三腔体121连通;所述第一径向孔1221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阀体的轴线垂直。
活动塞123,所述活动塞123与所述第三开口1211相抵触,用于封闭所述第三开口1211,所述活动塞123内设置有第四腔体124,所述第四腔体124背离所述第三开口1211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开口1241;所述活动塞123上设置有第二环槽126,所述第二环槽126底部设置有第二径向孔127,所述第二径向孔127通过微孔128与所述第四腔体124连通,所述微孔128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径向孔127的直径的一半;
第三弹簧125,所述第三弹簧125一端与所述第四腔体124的壁相抵触,另一端穿过所述第四开口1241。
参考图4-图6,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一阀体14、第二阀体12伸入模块化瓶阀,通过模块化瓶阀主阀体100内的通道相互连通、及与其他阀体连通,如所述第一环槽122、第二环槽126与第一通道21连通,再连通模块化瓶阀的其他阀体,如溢流阀、手动截止阀等,所述第四开口1241通过第二通道22与所述第一阀体14的第二开口1412连通,所述第一环槽122通过所述第二通道22与所述第一阀体14的第一开口1411连通;当有流体沿第一通道21、第一环槽122、第二环槽126、第一通道21流动时,流体经第一径向孔1221进入第三腔体121,克服第三弹簧125的弹力,推动第三开口1211处的活动塞123,气体进入第二环槽126,再进入第一通道21;当有流体沿第一通道21、第二环槽126、第一环槽122、第一通道21流动时,流体经第二径向孔127、微孔128进入第四腔体124,此时主阀体100与活动塞123形成较为封闭的空间,只有微孔128与第二通道22连通,流体沿第二通道22进入第一阀体14的第二开口1412,若第一阀体14的线圈146未通电,流体不能通过所述第一阀体14,若第一法提的线圈146通电,流体通过所述第一阀体14,沿第一开口1411、第二通道22、第一环槽122、第一通道21流动,所述第一腔体141压力降低,第四腔体124与第三腔体121产生压差,压差克服第三弹簧125弹力,推动活动塞123移动,打开第一通道21之间的通路,大量流体能够沿第一通道21、第二环槽126、第三开口1211、第三腔体121、第一径向孔1221、第一环槽122、第一通道21流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未通电时,所述第二阀体12起到单向阀作用,直接连通第一通道21,在通电时,所述第一阀体14打开,使第二阀体12的第三腔体121与第四腔体124之间产生压差,推动活动塞123运动,所述第二阀体12打开,连通所述第一通道21,起到先导电磁阀的作用,适用高压流体的自动填充及可控的反向泄压管路的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塞123外壁设置有槽,所述槽内设置有O型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活动塞123与模块化瓶阀的主阀体100相配合时,使活动塞123与主阀体100之间形成封闭的第四腔体124,便于压差的形成,所述O型圈减少所述活动塞123的磨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开口1211处设置有槽,所述槽内设置有O型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O型圈使所述第三开口1211与所述活动塞123闭合时封闭地更紧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环槽122设置有滤网129。滤网17可以采用过滤精度10μm,材料为不锈钢316L,以阻挡极细的灰尘。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杂质进入第三腔体121内,保证流体纯净。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模块化瓶阀,所述模块化瓶阀包括主阀体100,所述模块化瓶阀还包括如上所述的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第一阀体14与第二阀体12伸入所述主阀体100,所述第四开口1241与所述第二开口1412通过主阀体100内的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开口1411与所述第一环槽122通过主阀体100内的通道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电磁阀拆成第一阀体14与第二阀体12,利用主阀体100内通道进行连通,便于安装,在未通电时实现单向阀的作用,适用储氢气瓶的气流控制,还可以应用于氧气、氦气等其他气体,以及高压液体的控制。
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阀体(14),所述第一阀体(14)内设置有第一腔体(141),所述阀体上设置有第一开口(1411)和第二开口(1412),所述第一开口(1411)、第二开口(1412)与所述第一腔体(141)连通;
阀芯组件(142),所述阀芯组件(142)位于所述第一腔体(141)内,所述阀芯组件(142)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口(1411)相抵触;
衔铁(143),所述衔铁(143)位于所述第一腔体(141)内,所述衔铁(143)一端与所述阀芯组件(142)连接;
第一弹簧(144),所述第一弹簧(144)一端与所述衔铁(143)相抵触,另一端与第一腔体(141)的壁相抵触,所述第一弹簧(144)提供所述阀芯组件(142)抵触所述第一开口(1411)的力;
对中弹簧(145),所述对中弹簧(145)的近心端与所述衔铁(143)或所述阀芯组件(142)连接,所述对中弹簧(145)的远心端与所述第一腔体(141)的壁相连接;
线圈(146),所述线圈(146)置于所述衔铁(143)外侧;
外导磁体(147),所述置于所述线圈(146)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组件(142)包括:
阀芯壳体(1421),所述阀芯壳体(1421)与所述衔铁(143)连接,所述阀芯壳体(1421)内设置有第二腔体(1424),所述阀芯壳体(142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422)和第二通孔(1423),所述第二通孔(1423)与所述第二开口(1412)连通;
密封阀芯(1425),所述密封阀芯(1425)位于所述第二腔体(1424),与所述第一通孔(1422)相抵触;
第二弹簧(1426),所述第二弹簧(1426)一端与所述密封阀芯(1425)相抵触,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腔体(1424)的壁相抵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1411)靠近所述密封阀芯(1425)的一端设置有阀座,所述阀座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422),并与所述密封阀芯(1425)相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壳体(1421)靠近所述衔铁(143)的一侧设置有凹槽(1427),所述衔铁(143)设置有凸块(1431),所述凸块(1431)与所述凹槽(1427)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弹簧(145)设置有中心孔(1451),所述对中弹簧(145)上设置有环状阵列的裂隙孔(145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143)设置有盲孔(1432),所述第一弹簧(144)的一端置于所述盲孔(1432)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壳体(1421)的凹槽(1427)在所述第二腔体(1424)的一侧形成凸台,所述第二弹簧(1426)套在所述凸台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还包括第二阀体(12),所述第二阀体(12)包括:
第三腔体(121),所述第三腔体(121)设置有第三开口(1211),所述第三腔体(121)外壁设置有第一环槽(122),所述第一环槽(122)底面设置第一径向孔(1221),所述第三开口(1211)、第一径向孔(1221)与所述第三腔体(121)连通;
活动塞(123),所述活动塞(123)与所述第三开口(1211)相抵触,用于封闭所述第三开口(1211),所述活动塞(123)内设置有第四腔体(124),所述第四腔体(124)背离所述第三开口(1211)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开口(1241);所述活动塞(123)上设置有第二环槽(126),所述第二环槽(126)底部设置有第二径向孔(127),所述第二径向孔(127)通过微孔(128)与所述第四腔体(124)连通,所述微孔(128)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径向孔(127)的直径的一半;
第三弹簧(125),所述第三弹簧(125)一端与所述第四腔体(124)的壁相抵触,另一端穿过所述第四开口(124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槽(122)设置有滤网(129)。
10.一种模块化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瓶阀包括主阀体(100),还包括如权利要求8-9任一项所述的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第一阀体(14)与第二阀体(12)伸入所述主阀体(100),所述第四开口(1241)与所述第二开口(1412)通过主阀体(100)内的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开口(1411)与所述第一环槽(122)通过主阀体(100)内的通道连通。
CN202022160297.1U 2020-09-27 2020-09-27 一种电磁阀及模块化瓶阀 Active CN2133618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60297.1U CN213361888U (zh) 2020-09-27 2020-09-27 一种电磁阀及模块化瓶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60297.1U CN213361888U (zh) 2020-09-27 2020-09-27 一种电磁阀及模块化瓶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61888U true CN213361888U (zh) 2021-06-04

Family

ID=76157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60297.1U Active CN213361888U (zh) 2020-09-27 2020-09-27 一种电磁阀及模块化瓶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618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86978B2 (en) Pump with linear actuator
US8066255B2 (en) Solenoid gas valve
JP2014122701A (ja) 螺入弁座付マルチポートノーマルオープンモジュラーバルブ
JP5763186B2 (ja) 圧力容器用の電磁弁
WO2007022614A1 (en) Solenoid isolation valve
JP2001501290A (ja) 広範囲弁
RU2350813C1 (ru) Резервированный запорный магистральный электро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ий клапан модульного исполнения для встроенного монтажа, высоких давлений и температур
US5758862A (en) Solenoid pump operated valve
GB2452666A (en) Pneumatic type massage device
CN108825828A (zh) 一种电控单向阀
CN213361888U (zh) 一种电磁阀及模块化瓶阀
AU6256000A (en) High pressure solenoid pilot valve
JP2002081561A (ja) 逆止弁構造
JP4069306B2 (ja) 定流量電磁弁
US7080817B2 (en) Electromagnetic valve
CN110630406A (zh) 先导式气氧控制装置
KR200191862Y1 (ko) 가스제어용 솔레노이드밸브
CN110469698B (zh) 一种紧凑型压力自补偿全海深截止阀
US20060124880A1 (en) Magnetically-actuated manually-operated isolation valve
JP4052881B2 (ja) 三方切換弁
ATE108876T1 (de) Ventilanordnung zum gleichzeitigen öffnen und absperren zweier getrennter zuleitungen für flüssige oder gasförmige medien.
JP2019152329A (ja) フロースルー液体バルブ
RU2320912C2 (ru) Клапан дозированной подачи рабочей среды
JP4558358B2 (ja) ガス供給方法
CN219734250U (zh) 一种阀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3

Address after: 046000 intersection of Changling line and Nanhuan West Street, Shangdang District, Changzhi City, Sh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xi Xingba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533, 15th floor, building 6, xuanwumenwa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Xingbao (Beijing)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