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54193U - 一种车载dc/dc搭铁线检测电路以及车载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dc/dc搭铁线检测电路以及车载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54193U
CN213354193U CN202021360324.3U CN202021360324U CN213354193U CN 213354193 U CN213354193 U CN 213354193U CN 202021360324 U CN202021360324 U CN 202021360324U CN 213354193 U CN213354193 U CN 2133541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resistor
converter
detection circuit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6032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丽君
吴壬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inr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in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inr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in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6032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541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541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541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DC/DC搭铁线检测电路,该电路包括DSP控制器、检测电路、车载DC/DC转换器待机电路以及车载DC/DC转换器供电负线,所述检测电路包括比较器、第一导电支路、第二导电支路、第三导电支路,如此,在DSP控制器与车载DC/DC转换器待机电路以及车载DC/DC转换器供电负线之间接入检测电路,一旦由于DC/DC转换器的搭铁线与车身接触不良甚至断开,或者,低压蓄电池的搭铁线接触不良甚至断开,从而产生上百安培的电流时,该检测电路能够检测到DC/DC转换器搭铁线断开或者接触不良导致车载DC/DC转换器供电负线流过大电流,或者,屏蔽线流过大电流,从而避免持续输出大电流而造成线束烧毁。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DC/DC搭铁线检测电路以及车载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DC/DC搭铁线检测电路以及车载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汽车由于环保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得到大众的认可,新能源车辆的使用也越来越普及。由于新能源车辆使用动力锂电池来驱动电机得到动力,因此由内燃机通过皮带驱动的直流发电机也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车载DC/DC转换器。
但由于整车低压电器的负载在1KW-3KW之间,因此车载DC/DC转换器也需要提供1KW-3KW的输出能力,输出电流在70A-200A之间。由于电流比较大,所需要的输出铜缆截面积也比较大,价格昂贵。为了节约成本,车载DC/DC转换器一般只有一根输出正极线连接到低压蓄电池。而车载DC/DC转换器的负极输出就直接就近使用一根搭铁线连接到车架,低压蓄电池也就近使用一根搭铁线连接到车架,车载DC/DC转换器的输出电流从正极通过输出线流到低压蓄电池,再经过低压蓄电池负极搭铁线、车身、DC/DC搭铁线流回车载DC/DC。
但是这种接线方式有一个副作用,车载DC/DC转换器需要低压蓄电池供电,它的待机电路有正负极输入,正极由车载控制器控制通断来控制DC/DC开启与否,待机电路负极输入则是通过连接到低压蓄电池的负极连接到车身,如果DC/DC的搭铁线与车身接触不好,或者低压蓄电池的搭铁线接触不好,阻抗偏大甚至于断开,就会导致上百安培的电流通过屏蔽层或者待机电路负线回流至DC/DC,最终会导致线束发热严重直至烧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DC/DC搭铁线检测电路,有利于检测到搭铁线的断开,避免持续输出过大电流而造成线束烧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DC/DC搭铁线检测电路,包括:DSP控制器、检测电路、车载DC/DC转换器待机电路以及车载DC/DC转换器供电负线,其中,
所述DSP控制器与所述检测电路连接,所述检测电路分别与所述车载DC/DC转换器待机电路以及所述车载DC/DC转换器供电负线连接;所述检测电路还与外部输入电压连接;
所述检测电路包括比较器、第一导电支路、第二导电支路、第三导电支路;
所述比较器包括正向输入端与反向输入端,所述正向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导电支路连接,所述反向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导电支路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支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以及电容C1,其中,
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外部输入电压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所述电阻R2的一端以及所述电容C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导电支路包括电阻R3、电阻R4以及电容C2,其中,
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所述外部输入电压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所述比较器的所述正向输入端以及所述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与所述车载DC/DC转换器供电负线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导电支路包括电阻R5,其中:
所述电阻R5的一端与所述车载DC/DC转换器待机电路以及机壳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车载DC/DC转换器供电负线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还包括:
所述第一导电支路以及所述第二导电支路与所述外部输入电压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支路与所述第三导电支路以及所述车载DC/DC转换器供电负线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比较器为电压比较器,其中,
所述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电压通过所述外部输入电压经由所述电阻R3以及所述电阻R4提供,所述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电压通过所述外部输入电压经由所述电阻R1以及所述电阻R2提供。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DSP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车载DC/DC转换器待机电路导通或者断开。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DSP控制电路还用于控制所述车载DC/DC转换器待机电路提高或者降低输出电流。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设备,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车载DC/DC搭铁线检测电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车载DC/DC搭铁线检测电路包括DSP控制器、检测电路、车载DC/DC转换器待机电路以及车载DC/DC转换器供电负线,DSP控制器与检测电路连接,检测电路分别与车载DC/DC转换器待机电路以及车载DC/DC转换器供电负线连接;检测电路还与外部输入电压连接,检测电路包括比较器、第一导电支路、第二导电支路、第三导电支路,比较器包括正向输入端以及反向输入端,正向输入端与第二导电支路连接,反向输入端与第一导电支路连接;如此,在DSP控制器与车载DC/DC转换器待机电路以及车载DC/DC转换器供电负线之间接入检测电路,一旦由于DC/DC转换器的搭铁线与车身接触不良甚至断开,或者,低压蓄电池的搭铁线接触不良甚至断开,从而产生上百安培的电流时,该检测电路能够检测到DC/DC转换器搭铁线断开或者接触不良导致DC/DC转换器供电负线流过大电流的情况,从而,避免持续输出大电流而造成线束烧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DC/DC转换器搭铁线的接线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DC/DC搭铁线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载DC/DC搭铁线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载DC/DC搭铁线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展示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大电流可指电路中的电子元件比正常耗电流大,其范围已超出标准电流,是一种电子故障现象。
请参阅图1,为一种车载DC/DC转换器搭铁线的接线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接线电路可包括:动力电池101、车载DC/DC转换器102、整车控制器103以及蓄电池104,其中:
动力电池101通过高压电缆屏蔽层与车载DC/DC转换器102连接,车载DC/DC转换器102通过车载DC/DC转换器供电负线与蓄电池104的负极连接,车载DC/DC转换器102通过车载DC/DC转换器供电正线与整车控制器103连接,整车控制器103与蓄电池104的正极连接,蓄电池104的正极通过车载DC/DC正极输出线与车载DC/DC转换器102连接,蓄电池104的负极通过蓄电池搭铁线与车架或者车身连接,车载DC/DC转换器102通过DC/DC搭铁线与车架或者车身连接,高压电缆屏蔽层通过接地线与车架或者车身连接;高压屏蔽层与车架或者车身连接用于保持屏蔽效果,蓄电池104用于给车载DC/DC转换器102供电,整车控制器103用于控制车载DC/DC转换器102的通断情况。
可选地,图1所示的车载DC/DC转换器搭铁线的接线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正常情况下,车载DC/DC转换器102通过一条DC/DC搭铁线与车架或者车身连接,蓄电池104通过一根蓄电池搭铁线连接到车架或者车身,车载DC/DC转换器102的输出电流从正极通过车载DC/DC正极输出线流到蓄电池104,再经过蓄电池搭铁线、车身或者车架、DC/DC搭铁线流回车载DC/DC转换器102。
在图1所示的接线电路中,车载DC/DC转换器102需要蓄电池104供电,同时,车载DC/DC转换器102内部有待机电路,该待机电路有正负极输入,正极由整车控制器103控制通断来控制车载DC/DC转换器102开启或者关闭,车载DC/DC转换器102中的待机电路的负极输入则是通过连接到蓄电池104的负极从而连接到车身,在非正常情况下,如果DC/DC搭铁线与车身或者车架接触不好,或者蓄电池104的蓄电池搭铁线接触不良,则可造成蓄电池搭铁线的阻抗偏大甚至于断开,最后,可导致上百安培的电流通过高压电缆屏蔽层或者车载DC/DC转换器102中的待机电路的负线回流至车载DC/DC转换器102,导致线束发热严重直至烧毁。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DC/DC搭铁线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车载DC/DC搭铁线检测电路包括:DSP控制器201、检测电路202、车载DC/DC转换器待机电路203以及车载DC/DC转换器供电负线204,其中:
DSP控制器201与检测电路202连接,检测电路202分别与车载DC/DC转换器待机电路203以及车载DC/DC转换器供电负线204连接,该检测电路202还与外部输入电压连接。
此外,DSP控制器201可用于控制车载DC/DC转换器待机电路203提高或者降低输出电流以及控制车载DC/DC转换器待机电路203的导通或者断开的状态,检测电路202可用于检测车载DC/DC转换器待机电路203的工作情况,举例来说,检测电路202可用于检测车载DC/DC转换器待机电路203中的搭铁线断开或者接触不良的情况。
可选地,图2所示的车载DC/DC搭铁线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可检测出如图1所示的与车载DC/DC转换器102连接的搭铁线的接线电路的非正常情况,例如,搭铁线断开或者接触不良等情况,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可在DSP控制器201与车载DC/DC转换器待机电路203以及车载DC/DC转换器供电负线204之间接入检测电路202,一旦由于DC/DC转换器102的搭铁线与车身接触不良甚至断开,或者,蓄电池的搭铁线接触不良甚至断开,从而产生上百安培的电流时,上述检测电路202能够检测到DC/DC转换器102搭铁线断开、接触不良导致车载DC/DC转换器供电负线204或者屏蔽线流过大电流的情况,从而,避免持续输出大电流而造成线束烧毁,以及避免出现大电流的电子故障现象。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载DC/DC搭铁线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检测电路包括:比较器、第一导电支路、第二导电支路、第三导电支路。
可选地,第一导电支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以及电容C1,其中:
电阻R1的一端与外部输入电压VREF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所述电阻R2的一端以及所述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可选地,第二导电支路包括电阻R3、电阻R4以及电容C2,其中:
电阻R3的一端与外部输入电压VREF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以及所述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与所述车载DC/DC转换器供电负线连接。
可选地,第三导电支路包括电阻R5,其中:
电阻R5的一端与车载DC/DC转换器待机电路连接,电阻R5的一端接地,电阻R5的另一端与车载DC/DC转换器供电负线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支路以及所述第二导电支路与所述外部输入电压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支路与所述第三导电支路以及所述车载DC/DC转换器供电负线连接。
可选地,上述车载DC/DC搭铁线检测电路中的比较器可包括电压比较器,具体的在此不作限定,其中,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电压通过外部输入电压经由电阻R3以及电阻R4提供,该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电压通过外部输入电压经由电阻R1以及电阻R2提供。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载DC/DC搭铁线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车载DC/DC搭铁线检测电路包括:DSP控制器、检测电路、车载DC/DC转换器待机电路、车载DC/DC转换器供电负线、蓄电池、车架以及机壳,其中,
检测电路包括比较器、第一导电支路、第二导电支路、第三导电支路。
可选地,上述DSP控制器与检测电路中的比较器的端口7连接,检测电路的第二导电支路与外部输入电压连接,检测电路的第三导电支路与车载DC/DC转换器待机电路连接,检测电路的第二导电支路以及第三导电支路分别与车载DC/DC转换器供电负线连接,整个上述检测电路可通过第二搭铁线与机壳以及车架连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在整车系统中,机壳与车架与地面相连接,如此,与机壳或者车架连接相当于接地。
可选地,上述车载DC/DC转换器待机电路与蓄电池的正极连接,上述检测电路的第二导电支路以及第三导电支路通过车载DC/DC转换器供电负线与蓄电池的负极连接,蓄电池的负极与车架通过第一搭铁线连接,电路中的机壳通过第二搭铁线与车架连接。
上述比较器包括正向输入端与反向输入端,其中,正向输入端与第二导电支路连接,反向输入端与第一导电支路连接。
可选地,第一导电支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以及电容C1,其中:
电阻R1的一端与外部输入电压VREF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端口6)、所述电阻R2的一端以及所述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1的另一端接车架。
可选地,第二导电支路包括电阻R3、电阻R4以及电容C2,其中:
电阻R3的一端与外部输入电压VREF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端口5)以及所述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与所述车载DC/DC转换器供电负线连接。
可选地,第三导电支路包括电阻R5,其中:
电阻R5的一端与车载DC/DC转换器待机电路以及机壳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车载DC/DC转换器供电负线连接。
可选地,第一导电支路以及第二导电支路与外部输入电压连接,第二导电支路与第三导电支路以及车载DC/DC转换器供电负线连接。
可选地,上述车载DC/DC搭铁线检测电路中的比较器可包括电压比较器,具体的在此不作限定,其中,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电压通过外部输入电压经由电阻R3以及电阻R4提供,该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电压通过外部输入电压经由电阻R1以及电阻R2提供。
可选地,上述电阻R5的阻值为毫欧级别,如此,不会影响DC/DC待机电路的正常工作,不会导致DC/DC待机电路工作异常。
可选地,上述DSP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车载DC/DC转换器待机电路的导通或断开,如此,如果检测到DC/DC搭铁线异常,DSP控制电路可直接控制DC/DC转换器关闭,从而避免电路中的线束烧坏或者烧毁。
可选地,DSP控制电路还用于控制车载DC/DC转换器待机电路提高或者降低输出电流,如此,如果检测到DC/DC搭铁线或者高压电缆屏蔽层流过的电流过大,DSP控制器可控制DC/DC转换器降低输出电流,避免持续输出过大电流以至于烧毁电路中的线束。
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DSP控制器与车载DC/DC转换器待机电路以及车载DC/DC转换器供电负线之间接入检测电路,一旦由于车载DC/DC转换器的搭铁线与车身接触不良甚至断开,或者,低压蓄电池的搭铁线接触不良甚至断开,从而产生上百安培的电流时,上述检测电路能够检测到车载DC/DC转换器搭铁线断开或者接触不良导致DC/DC转换器供电负线流过大电流,或者,屏蔽线流过大电流,从而通过DSP控制器控制车载DC/DC转换器降低输出电流或者控制车载DC/DC转换器待机电路断开,上述大电流可指电路中的器件比正常耗电流大,从而可避免出现大电流的电子故障现象。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设备,该车载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DC/DC搭铁线检测电路。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实用新型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实用新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上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车载DC/DC搭铁线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DSP控制器、检测电路、车载DC/DC转换器待机电路以及车载DC/DC转换器供电负线,其中,
所述DSP控制器与所述检测电路连接,所述检测电路分别与所述车载DC/DC转换器待机电路以及所述车载DC/DC转换器供电负线连接;所述检测电路还与外部输入电压连接;
所述检测电路包括比较器、第一导电支路、第二导电支路、第三导电支路;
所述比较器包括正向输入端以及反向输入端,所述正向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导电支路连接,所述反向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导电支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DC/DC搭铁线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支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以及电容C1,其中:
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外部输入电压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所述电阻R2的一端以及所述电容C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DC/DC搭铁线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支路包括电阻R3、电阻R4以及电容C2,其中:
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所述外部输入电压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所述比较器的所述正向输入端以及所述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与所述车载DC/DC转换器供电负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DC/DC搭铁线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电支路包括电阻R5,其中:
所述电阻R5的一端与所述车载DC/DC转换器待机电路以及机壳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车载DC/DC转换器供电负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车载DC/DC搭铁线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
所述第一导电支路以及所述第二导电支路与所述外部输入电压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支路与所述第三导电支路以及所述车载DC/DC转换器供电负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DC/DC搭铁线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器为电压比较器,其中,
所述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电压通过所述外部输入电压经由所述电阻R3以及所述电阻R4提供,所述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电压通过所述外部输入电压经由所述电阻R1以及所述电阻R2提供。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DC/DC搭铁线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5的阻值为毫欧级别。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DC/DC搭铁线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DSP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车载DC/DC转换器待机电路导通或者断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载DC/DC搭铁线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DSP控制电路还用于控制所述车载DC/DC转换器待机电路提高或者降低输出电流。
10.一种车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载DC/DC搭铁线检测电路。
CN202021360324.3U 2020-07-10 2020-07-10 一种车载dc/dc搭铁线检测电路以及车载设备 Active CN2133541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60324.3U CN213354193U (zh) 2020-07-10 2020-07-10 一种车载dc/dc搭铁线检测电路以及车载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60324.3U CN213354193U (zh) 2020-07-10 2020-07-10 一种车载dc/dc搭铁线检测电路以及车载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54193U true CN213354193U (zh) 2021-06-04

Family

ID=76139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60324.3U Active CN213354193U (zh) 2020-07-10 2020-07-10 一种车载dc/dc搭铁线检测电路以及车载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541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7090A (zh) * 2020-07-10 2021-06-18 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dc/dc搭铁线检测电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7090A (zh) * 2020-07-10 2021-06-18 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dc/dc搭铁线检测电路
CN112997090B (zh) * 2020-07-10 2022-12-23 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dc/dc搭铁线检测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66636A (zh) 电子控制装置
CN102110842A (zh) 电池系统和具备该电池系统的电动车辆
WO2018133218A1 (zh) 一种电动汽车高压配电箱
CN213354193U (zh) 一种车载dc/dc搭铁线检测电路以及车载设备
CN108263238B (zh) 一种便携式充电枪
CN112997090B (zh) 车载dc/dc搭铁线检测电路
CN205417197U (zh) 一种纯电动轿车用智能化高压配电装置
CN215894753U (zh) 一种绝缘阻抗检测电路、设备及车辆
CN114056094A (zh) 一种车载供电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28564A (zh) 电池包接入检测装置、方法及电动车
CN211090153U (zh) 一种汽车前舱电气盒内印制电路板
CN219248177U (zh) 一种储能高压功能集成板
CN105958629A (zh) 电动汽车的bms供电装置及供电方法
CN206650608U (zh) 起动机限流器与断路器的集成模块及其汽车起动系统
CN218679469U (zh) 一种储能高压功能集成板
CN218549543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放电与用电装置
CN113246755A (zh) 一种电动汽车低压电池交流充电控制系统
CN212353633U (zh) 预充电装置、电池热管理系统和电动汽车
CN214380040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源系统的接地电路结构
CN220483101U (zh) 一种交直流集成一体的充电系统
CN215097053U (zh) 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装置和车辆
CN117424472A (zh) 一种车载逆变器功率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13341779B (zh) 轻混整车系统及其地偏移检测装置
CN217022209U (zh) 一种缆上控制与保护电路板及电动汽车充电线
CN217656557U (zh) 交流充电枪头集成电路及交流充电枪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