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49846U - 用于擦拭带的自动释放机构及轴承清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擦拭带的自动释放机构及轴承清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49846U
CN213349846U CN202021413224.2U CN202021413224U CN213349846U CN 213349846 U CN213349846 U CN 213349846U CN 202021413224 U CN202021413224 U CN 202021413224U CN 213349846 U CN213349846 U CN 2133498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ping
driving
frame
release
driving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1322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大庆
王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Guorua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Guoruan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Guoruan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Guoruan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1322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498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498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498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擦拭带的自动释放机构及轴承清洁装置,所述自动释放机构包括存放擦拭带的释放盘、用于支撑所述释放盘的机架,所述释放盘与机架构成转动副,释放盘通过相对于机架转动释放擦拭带,且释放盘与机架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增加转动摩擦力的阻力部件;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动释放机构,结构紧凑、成本低、稳定性好,不仅可以与轴承清洁装置中的其余机构相配合,达到自动释放擦拭带的目的,而且使得擦拭带的释放过程可控,可以有效解决由于惯性作用释放多余擦拭带,导致不可控、不能精确控制的问题。

Description

用于擦拭带的自动释放机构及轴承清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擦拭带的自动释放机构及轴承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按运动元件摩擦性质的不同,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大类,其中滚动轴承已经标准化、系列化,但与滑动轴承相比它的径向尺寸、振动和噪声较大,价格也较高;滚动轴承一般由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四部分组成;按滚动体的形状,滚动轴承分为球轴承和滚子轴承两大类;在轨道交通系统中,轴承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例如,轨道车辆中轮对的安装需要通过轴承实现,如353130B紧凑型轴承通常用于铁路货车的轮对。
轴承在出厂之后,轴承的表面通常有油,且轴承的外圈通常机械打印有型号、制造单位代号、制造年份等标识,在使用轴承之前,通常需要对轴承外圈进行适当的清理,一方面,便于看清标识,另一方面,便于在轴承的外表面贴标签等;然而,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人工手动的方式擦拭轴承,尤其是擦拭轴承外圈的外表面,存在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等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开发了一种可以自动擦拭轴承的清洁装置,采用的构思是:利用条状的擦拭带压紧轴承的外圈,擦拭带的一端缠绕于一自动释放机构,擦拭带的另一端缠绕于一自动收集机构,且擦拭带需要保持张紧状态,自动收集机构用于收集被污染后的擦拭带,自动释放机构与自动收集机构之间设置用于驱动擦拭带移动轮换机构,以便驱动擦拭带沿从自动释放机构到自动收集机构的方向移动,使得一段擦拭带可以擦拭一个轴承,以便实现连续擦拭功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自动释放机构中通常未设置动力,通常是在轮换机构的驱动下转动(从动),以便同步释放擦拭带,然而,由于转动惯性的存在,当轮换机构停止驱动擦拭带时,自动释放机构会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转动,从而释放多余的擦拭带,导致擦拭带松弛,不利于擦拭轴承,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擦拭带的自动释放机构,结构紧凑、成本低、稳定性好,不仅可以与轴承清洁装置中的其余机构相配合,达到自动释放擦拭带的目的,而且自动释放机构释放擦拭带的过程可控,可以有效解决由于惯性作用释放多余擦拭带的问题。
为解决自动释放机构的转动惯性大,引起自动释放机构不能及时停转,导致释放多余擦拭带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擦拭带的自动释放机构,包括存放擦拭带的释放盘、用于支撑所述释放盘的机架,所述释放盘与机架构成转动副,释放盘通过相对于机架转动释放擦拭带,
且释放盘与机架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增加转动摩擦力的阻力部件。在本方案中,通过使释放盘与机架构成转动副,使得释放盘可以在外力驱动下转动(从动),从而可以通过转动自动释放所存放的擦拭带,而通过在释放盘与机架之间设置阻力部件,可以有效增加释放盘与机架之间的摩擦力,使得释放盘相对于机架的转动过程存在较大的摩擦阻力,外力只能在克服所述摩擦阻力的情况下驱动释放盘缓慢转动,而当外力消失时,所述摩擦阻力可以使得释放盘立刻减速并停止转动,基本实现与外力的同步,从而使得自动释放机构释放擦拭带的过程可控,可以有效解决由于惯性作用释放多余擦拭带的问题。
为使释放盘与机架构成转动副,进一步的,还包括转轴,所述机架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转轴的安装孔,所述释放盘设置于所述转轴,且转轴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并可以相对于所述安装孔转动。从而使得释放盘与机架可以构成转动副。
为增加转轴转动时的阻力,优选的,所述阻力部件为环状结构并套设于所述转轴,阻力部件位于转轴与机架之间,且阻力部件处于压缩状态。处于压缩状态的阻力部件可以在转轴的外表面产生较大的压力,从而有效增加转轴与阻力部件之间的摩擦力。
优选,所述阻力部件包括一个或多个O型圈,
或,所述阻力部件是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的圆筒形结构。以便解决与转轴配合使用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上安装所述阻力部件的位置处还设置有用于增加表面粗糙度的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为设置于转轴外表面的若干凸起和/或凹槽。以便增加转轴表面的粗糙度,从而可以有效增加转轴与阻力部件之间的摩擦力。
为解决阻力部件的安装问题,优选的,所述阻力部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
和/或,所述机架还设置有约束孔,所述约束孔设置于所述安装孔的一侧,且所述约束孔的中心轴线与安装孔的中心轴线共线,所述阻力部件设置于所述约束孔内。在本方案中,既可以将阻力部件直接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又可构造单独的约束孔设置阻力部件,从而可以方便、高效的实现阻力部件的安装和定位问题。
进一步的,还包括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套设于所述转轴,轴承的外圈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内。以便通过轴承实现转轴的安装。
优选的,所述转轴为阶梯轴,和/或,所述安装孔为阶梯孔。转轴采用阶梯轴时,便于释放盘、轴承内圈的定位和安装,而当安装孔采用阶梯孔时,便于轴承外圈的约束和定位。
为便于存放擦拭带,进一步的,所述释放盘设置有用于存放擦拭条的环状约束槽。通过设置环状约束槽,使得擦拭可以方便的通过缠绕的方式存放于环状约束槽内,并可以通过释放盘的转动自动沿切线方向释放擦拭带。
为便于释放盘的安装和装配,进一步的,所述释放盘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用于通过所述转轴的中心孔。通过设置中心孔,可以方便的与转轴进行配合,从而有效解决释放盘的安装问题。
优选的,所述中心孔为轴孔。既便于连接转轴,又可以在转轴与释放盘之间传递扭矩。
为解决轴承外圈外表面的自动擦拭问题,提供了一种轴承清洁装置,包括所述自动释放机构,还包括用于收集擦拭带的自动收集机构、用于驱动擦拭带移动所设定距离的轮换机构,
所述自动收集机构包括用于缠绕擦拭带的收集盘及用于驱动收集盘转动的第一电机,
所述机架设置有用于绕过擦拭带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具有所设定的间距,并位于所述释放盘与所述收集盘之间,
所述轮换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及用于驱动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第一支撑部以及第二支撑部分别位于同一矩形或梯形的四个顶点处,
沿释放盘到收集盘的方向,擦拭带依次绕过第一驱动轮、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第二驱动轮,并至少在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保持张紧状态。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第一支撑部以及第二支撑部,并使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第一支撑部以及第二支撑部分别位于同一矩形或梯形的四个顶点处,从而使得释放盘释放的擦拭带可以依次绕过第一驱动轮、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第二驱动轮,最后缠绕到收集盘中,并至少使得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的擦拭带保持张紧状态,在擦拭轴承时,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的擦拭带可以压紧轴承外圈的外表面,通过驱动轴承转动,使得轴承外圈与擦拭带发生相对运动,从而可以达到自动擦拭轴承外圈外表面的目的;而且,当一个轴承擦拭完毕,且擦拭带脱离轴承后,第二电机可以驱动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转动,以便驱动擦拭带移动,使得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被污染的擦拭带可以移动到第二支撑部的下游,同时,释放盘可以在擦拭带的拉力作用下克服摩擦力驱动释放盘转动,以同步释放擦拭带,而第一电机也会启动,并驱动收集盘转动,以自动收集被污染的擦拭带,当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的擦拭带轮换成新的擦拭带后(未被污染),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停止,释放盘在阻力部件的作用下也可以立刻停止,避免释放多余的擦拭带,使得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的擦拭带可以保持张紧状态。
为防止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的擦拭带在挤压轴承的过程中发生松弛,进而导致擦拭失效,进一步的,还包括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释放盘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及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收集盘之间,锁紧机构包括驱动部件、与所述驱动部件相连的压头,所述驱动部件设置于所述机架,用于驱动压头移动,所述压头设置于所述驱动轮的一侧,压头用于在驱动部件的驱动下压紧缠绕于驱动轮的擦拭带,及用于在驱动部件的驱动下脱离缠绕于驱动轮的擦拭带。当压头在驱动部件的驱动下压紧缠绕于驱动轮的擦拭带时,可以锁紧擦拭带,使得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的擦拭带始终保持张紧状态,当压头在驱动部件的驱动下脱离缠绕于驱动轮的擦拭带时,完成解锁,使得第二电机可以驱动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转动,以便驱动擦拭带移动。
为使得擦拭带可以与被擦拭的轴承相互配合,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架和动力部件,所述机架活动安装于所述安装架,并与安装架构成移动副,所述动力部件用于驱动所述机架相对于所述安装架直线移动,以调节机架的位置。通过设置动力部件,并使机架与安装架构成移动副,以便通过动力部件驱动机架相对于安装架直线移动,以调节机架的位置,从而可以有效调节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的擦拭带与被擦拭轴承之间的距离,使得二者可以相互配合,达到自动擦拭轴承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擦拭带的自动释放机构及轴承清洁装置及轴承清洁装置,结构紧凑、成本低、稳定性好,不仅可以与轴承清洁装置中的其余机构相配合,达到自动释放擦拭带的目的,而且使得擦拭带的释放过程可控,可以有效解决由于惯性作用释放多余擦拭带,导致不可控、不能精确控制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自动释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A-A向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自动释放机构中,约束孔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轴承清洁装置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轴承清洁装置的后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提供的另一种轴承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左视图。
图9为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轴承清洁装置擦拭轴承时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机架101、第一支撑部102、第二支撑部103、滑块104、安装孔105、约束孔106
自动释放机构200、释放盘201、环状约束槽202、阻力部件203、转轴204、防滑结构205
自动收集机构300、收集盘301、第一电机303、主动轮304、传动带305、从动轮306
第一驱动轮401、第二驱动轮402、第二电机403
锁紧机构500、驱动部件501、压头502
擦拭带600
安装架700、动力部件701、导轨702
轴承800
滚筒9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擦拭带600的自动释放机构200,包括存放擦拭带600的释放盘201、用于支撑所述释放盘201的机架 101,所述释放盘201与机架101构成转动副,释放盘201通过相对于机架101 转动释放擦拭带600,
且释放盘201与机架101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增加转动摩擦力的阻力部件 203,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释放盘201与机架101构成转动副,使得释放盘201可以在外力驱动下转动(从动),从而可以通过转动自动释放所存放的擦拭带600,而通过在释放盘201与机架101之间设置阻力部件 203,可以有效增加释放盘201与机架101之间的摩擦力,使得释放盘201相对于机架101的转动过程存在较大的摩擦阻力,外力只能在克服所述摩擦阻力的情况下驱动释放盘201缓慢转动,而当外力消失时,所述摩擦阻力可以使得释放盘201立刻减速并停止转动,基本实现与外力的同步,从而使得自动释放机构200释放擦拭带600的过程可控,可以有效解决由于惯性作用释放多余擦拭带600的问题。
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使释放盘201与机架101构成转动副,本自动释放机构200还包括转轴204,所述机架101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转轴 204的安装孔105,所述释放盘设置于所述转轴204,且转轴204设置于所述安装孔105并可以相对于所述安装孔105转动;从而使得释放盘201与机架101 可以构成转动副。
如图1-图3所示,作为优选,所述阻力部件203可以为环状结构并套设于所述转轴204,阻力部件203位于转轴204与机架101之间,且阻力部件203处于压缩状态;处于压缩状态的阻力部件203可以在转轴204的外表面产生较大的压力,从而有效增加转轴204与阻力部件203之间的摩擦力。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阻力部件203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O型圈,如图4所示,以便达到增加转动摩擦力的目的,阻力部件203也可以是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的圆筒形结构,如图3所示,而在更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转轴204上安装所述阻力部件203的位置处还设置有用于增加表面粗糙度的防滑结构205,如图3所示,所述防滑结构可以是设置于转轴204外表面的若干凸起和/或凹槽,如齿状凸起、各种样式的纹路等。
一种方案中,阻力部件203可以直接设置于所述安装孔105内,在另一种方案中,机架101还设置有约束孔106,所述约束孔106设置于所述安装孔105 的一侧,且所述约束孔106的中心轴线与安装孔105的中心轴线共线,如图1 及图3所示,所述阻力部件203可以设置于所述约束孔106内,即,可以构造单独的约束孔106设置阻力部件203,从而可以方便、高效的实现阻力部件203 的安装和定位问题。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轴204与安装孔105之间可以不设置轴承 800,也可以设置轴承800,如图3所示,所述轴承800的内圈套设于所述转轴 204,轴承800的外圈固定于所述安装孔105内,以便通过轴承800实现转轴204 的安装;轴承800的数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在本实施例中,分别在安装孔105的两侧设置于轴承800,以便转轴204的受力更平衡,使用时更稳定。
如图3所示,所述转轴204可以为阶梯轴,相应的,所述安装孔105也可以为阶梯孔。转轴204采用阶梯轴时,便于释放盘201、轴承800内圈的定位和安装,而当安装孔105采用阶梯孔时,便于轴承800外圈的约束和定位。
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释放盘201设置有用于存放擦拭条的环状约束槽202,从而可以方便的通过缠绕的方式存放于环状约束槽202内,并可以通过释放盘201的转动自动沿切线方向释放擦拭带600;如图1-图3所示,所述释放盘201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用于通过所述转轴204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可以优先采用轴孔,以便通过键槽配合与转轴204实现连接,从而有效解决释放盘201的安装和扭矩传递问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承800清洁装置,包括实施例1中所述自动释放机构200,还包括用于收集擦拭带600的自动收集机构300、用于驱动擦拭带600 移动所设定距离的轮换机构,其中,
如图5及图6所示,所述自动收集机构300包括用于缠绕擦拭带600的收集盘301及用于驱动收集盘301转动的第一电机303;如图5及图6所示,为便于传动,收集盘301可以通过轴活动安装于机架101,而所述第一电机303可以通过带传动机构与所述轴相连,以便驱动收集盘301转动;
如图5及图6所示,所述机架101设置有用于绕过擦拭带600的第一支撑部102和第二支撑部103,第一支撑部102与第二支撑部103具有所设定的间距,并位于所述释放盘201与所述收集盘301之间,第一支撑部102和第二支撑部 103可以分别为杆状结构或活动安装于机架101的转轮、轴承800等;
如图5及图6所示,所述轮换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轮401、第二驱动轮402、及用于驱动第一驱动轮401和第二驱动轮402转动的第二电机403,所述第一驱动轮401、第二驱动轮402、第一支撑部102以及第二支撑部103分别位于同一矩形或梯形的四个顶点处;在更完善的方案中,还包括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可以为齿轮传动机构、带传动机构等,如图5及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带传动机构,具体而言,带传动机构包括主动轮304、从动轮306以及传动带305,第二电机403与主动轮304相连,第一驱动轮401、第二驱动轮402 分别通过轴与从动轮306相连,主动轮304通过传动带305与从动轮306相连,并张紧,从而可以利用第二电机403驱动第一驱动轮401和第二驱动轮402同步转动;
如图5及图6所示,沿释放盘201到收集盘301的方向,擦拭带600依次绕过第一驱动轮401、第一支撑部102、第二支撑部103以及第二驱动轮402,并使得擦拭带600至少在第一支撑部102与第二支撑部103之间保持张紧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驱动轮401、第二驱动轮402、第一支撑部102 以及第二支撑部103,并使第一驱动轮401、第二驱动轮402、第一支撑部102 以及第二支撑部103分别位于同一矩形或梯形的四个顶点处,从而使得释放盘201释放的擦拭带600可以依次绕过第一驱动轮401、第一支撑部102、第二支撑部103以及第二驱动轮402,最后缠绕到收集盘301中,并至少使得第一支撑部102与第二支撑部103之间的擦拭带600保持张紧状态,在擦拭轴承800时,第一支撑部102与第二支撑部103之间的擦拭带600可以压紧轴承800外圈的外表面,通过驱动轴承800转动,使得轴承800外圈与擦拭带600发生相对运动,从而可以达到自动擦拭轴承800外圈外表面的目的;而且,当一个轴承800 擦拭完毕,且擦拭带600脱离轴承800后,第二电机403可以驱动第一驱动轮 401和第二驱动轮402转动,以便驱动擦拭带600移动,使得第一支撑部102与第二支撑部103之间被污染的擦拭带600可以移动到第二支撑部103的下游,同时,释放盘201可以在擦拭带600的拉力作用下克服摩擦力驱动释放盘201 转动,以同步释放擦拭带600,而第一电机303也会启动,并驱动收集盘301转动,以自动收集被污染的擦拭带600,当第一支撑部102与第二支撑部103之间的擦拭带600轮换成新的擦拭带600后(未被污染),第一电机303和第二电机 403停止,释放盘201在阻力部件203的作用下也可以立刻停止,避免释放多余的擦拭带600,使得第一支撑部102与第二支撑部103之间的擦拭带600可以保持张紧状态。
为防止第一支撑部102与第二支撑部103之间的擦拭带600在挤压轴承800 的过程中发生松弛,进而导致擦拭失效,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锁紧机构 500,所述锁紧机构500分别设置于所述释放盘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02之间,及所述第二支撑部103与所述收集盘之间,如图5及图6所示,锁紧机构500包括驱动部件501、与所述驱动部件501相连的压头502,所述驱动部件501设置于所述机架101,用于驱动压头502移动,所述压头502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轮 401或第二驱动轮402的一侧,压头502用于在驱动部件501的驱动下压紧缠绕于第一驱动轮401或第二驱动轮402的擦拭带600,及用于在驱动部件501的驱动下脱离缠绕于第一驱动轮401或第二驱动轮402的擦拭带600;当压头502在驱动部件501的驱动下压紧缠绕于第一驱动轮401或第二驱动轮402的擦拭带600时,可以锁紧擦拭带600,使得第一支撑部102与第二支撑部103之间的擦拭带600始终保持张紧状态,以便接触并挤压轴承800,达到压紧轴承800并擦拭轴承800的目的;当压头502在驱动部件501的驱动下脱离缠绕于第一驱动轮401或第二驱动轮402的擦拭带600时,完成解锁,使得第二电机403可以驱动第一驱动轮401和第二驱动轮402转动,以便驱动擦拭带600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头502的形状与对应的第一驱动轮401或第二驱动轮402相适配即可,作为优选,可以优先采用转轮、轴承800等;所述驱动部件501可以优先采用气缸、液压缸、电推杆等直线驱动机构。
为使得擦拭带600可以与被擦拭的轴承800相互配合,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安装架700和动力部件701,如图7及图8所示,所述机架101活动安装于所述安装架700,并与安装架700构成移动副,所述动力部件701用于驱动所述机架101相对于所述安装架700直线移动,以调节机架101的位置。通过设置动力部件701,并使机架101与安装架700构成移动副,以便通过动力部件 701驱动机架101相对于安装架700直线移动,以调节机架101的位置,从而可以有效调节第一支撑部102和第二支撑部103之间的擦拭带600与被擦拭轴承800之间的距离,而被擦拭的轴承800可以放置于两个滚筒900之间,如图9所示,使得第一支撑部102和第二支撑部103之间的擦拭带600可以压紧轴承800 的外圈,然后利用滚筒900驱动轴承800外圈转动,使得轴承800外圈可以相对于擦拭带600转动,从而达到擦拭的目的,在擦拭完之后,动力部件701驱动擦拭带600脱离轴承800即可。
如图7及图8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安装架700设置有导轨702,且导轨702竖直设置,机架101设置有与所述导轨702相适配的滑块104,滑块 104与导轨702构成移动副,动力部件701为设置于安装架700的气缸、液压缸或电动推杆等。
在更完善的方案中,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机303、第二电机403、驱动部件501以及动力部件701,以便分别控制第一电机303、第二电机403、驱动部件501以及动力部件701,使得第一电机303、第二电机 403、驱动部件501以及动力部件701可以相互配合,达到自动擦拭轴承800的目的。
控制器可以优先采用单片机、PC机、PLC或ARM芯片等,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擦拭带的自动释放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存放擦拭带的释放盘、用于支撑所述释放盘的机架,所述释放盘与机架构成转动副,释放盘通过相对于机架转动释放擦拭带,
且释放盘与机架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增加转动摩擦力的阻力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擦拭带的自动释放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轴,所述机架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转轴的安装孔,所述释放盘设置于所述转轴,且转轴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并可以相对于所述安装孔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擦拭带的自动释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力部件为环状结构并套设于所述转轴,阻力部件位于转轴与机架之间,且阻力部件处于压缩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擦拭带的自动释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力部件包括一个或多个O型圈,
或,所述阻力部件是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的圆筒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用于擦拭带的自动释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上安装所述阻力部件的位置处还设置有用于增加表面粗糙度的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为设置于转轴外表面的若干凸起和/或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用于擦拭带的自动释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力部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
和/或,所述机架还设置有约束孔,所述约束孔设置于所述安装孔的一侧,且所述约束孔的中心轴线与安装孔的中心轴线共线,所述阻力部件设置于所述约束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用于擦拭带的自动释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盘设置有用于存放擦拭条的环状约束槽,所述释放盘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用于通过所述转轴的中心孔。
8.一种轴承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自动释放机构,还包括用于收集擦拭带的自动收集机构、用于驱动擦拭带移动所设定距离的轮换机构,
所述自动收集机构包括用于缠绕擦拭带的收集盘及用于驱动收集盘转动的第一电机,
所述机架设置有用于绕过擦拭带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具有所设定的间距,并位于所述释放盘与所述收集盘之间,
所述轮换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及用于驱动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第一支撑部以及第二支撑部分别位于同一矩形或梯形的四个顶点处,
沿释放盘到收集盘的方向,擦拭带依次绕过第一驱动轮、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第二驱动轮,并至少在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保持张紧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轴承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释放盘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及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收集盘之间,锁紧机构包括驱动部件、与所述驱动部件相连的压头,所述驱动部件设置于所述机架,用于驱动压头移动,所述压头设置于所述驱动轮的一侧,压头用于在驱动部件的驱动下压紧缠绕于驱动轮的擦拭带,及用于在驱动部件的驱动下脱离缠绕于驱动轮的擦拭带。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轴承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架和动力部件,所述机架活动安装于所述安装架,并与安装架构成移动副,所述动力部件用于驱动所述机架相对于所述安装架直线移动,以调节机架的位置。
CN202021413224.2U 2020-07-17 2020-07-17 用于擦拭带的自动释放机构及轴承清洁装置 Active CN2133498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13224.2U CN213349846U (zh) 2020-07-17 2020-07-17 用于擦拭带的自动释放机构及轴承清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13224.2U CN213349846U (zh) 2020-07-17 2020-07-17 用于擦拭带的自动释放机构及轴承清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49846U true CN213349846U (zh) 2021-06-04

Family

ID=76139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13224.2U Active CN213349846U (zh) 2020-07-17 2020-07-17 用于擦拭带的自动释放机构及轴承清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498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494076U (zh) 一种轴承清洁装置
KR100211442B1 (ko) 연마장치
CN111790649B (zh) 一种轴承清洁系统
CN213349846U (zh) 用于擦拭带的自动释放机构及轴承清洁装置
KR101041941B1 (ko) 대차용 보빈의 자동록킹장치
EP3290379B1 (en) Belt sheave and method of imprinting
CN108274954A (zh) 一种带有自动制动控制的平顶万向脚轮
CN106219314A (zh) 一种多层窗膜废边分层自动回收设备
CN213349845U (zh) 用于轴承清洁装置的协调机构及轴承清洁装置
CN211681255U (zh) 一种占地小的多功能胶辊表面处理装置
EP3290149B1 (en) A sheave knurling tool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CN109153103B (zh) 带精加工设备
CN210830420U (zh) 车辆机械式防溜坡装置
CN212455403U (zh) 一种用于失重环境的啮合式直线运动装置
CN211545423U (zh) 一种环保胶带自动切割装置
CN111946790A (zh) 一种用于失重环境的啮合式直线运动装置
CN111958380A (zh) 一种超薄金属带去毛刺装置
CN219620431U (zh) 卷带机构
CN219990667U (zh) 一种用于刻码机的收胶结构
CN218201195U (zh) 一种放料组件
CN220839537U (zh) 一种组合式汽车摩擦片研磨机
CN219664497U (zh) 一种擦拭装置
CN220722971U (zh) 一种便于装夹卷辊的纱线收卷设备
CN220596554U (zh) 一种ald设备用镀膜卷料机构
CN215402149U (zh) 一种收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Building 66, NO.666, jinfenghuang Avenue, Jinniu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Chengdu, Sichuan 610000

Patentee after: Sichuan guoruan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Building 66, NO.666, jinfenghuang Avenue, Jinniu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Chengdu, Sichuan 610000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GUORUAN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