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42567U - 扬声器箱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箱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42567U
CN213342567U CN202022148904.2U CN202022148904U CN213342567U CN 213342567 U CN213342567 U CN 213342567U CN 202022148904 U CN202022148904 U CN 202022148904U CN 213342567 U CN213342567 U CN 2133425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sound outlet
hole
end panel
vibrating diaphrag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4890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军
杨虎虎
任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filed Critical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4890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42567U/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20986 priority patent/WO202206198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425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425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扬声器箱及移动终端,扬声器箱包括壳体和发声单体,壳体设有位于扬声器箱不同侧的第一出音孔和第二出音孔;发声单体包括第一发声组件、第二发声组件、具有第一中空内孔的盆架和具有第二中空内孔的磁碗,磁碗包括竖向筒体和横向环体,横向环体固设于盆架,竖向筒体穿设于第一中空内孔中;第一发声组件包括第一磁路系统和具有第一振膜的第一振动系统,第一振膜固设于盆架,第一磁路系统设于第一中空内孔中且位于第二中空内孔外;第二发声组件包括第二磁路系统和具有第二振膜的第二振动系统,第二振膜固设于横向环体,第二磁路系统设于第二中空内孔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箱同时具有扬声功能和听筒功能。

Description

扬声器箱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扬声器箱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播放声音的扬声器箱被大量应用于智能移动终端,对于一些移动终端设备(比如手机),既要配置用于外放声音的扬声器箱,又需要配置非外放声音的受话器,不利于智能移动终端的轻薄化发展。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集外放声音和非外放声音于一体的扬声器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扬声器箱,以解决现有的扬声器箱仅用于外放声音或者受话器作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扬声器箱,包括设有容置空间的壳体以及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发声单体,所述壳体设有第一出音孔和第二出音孔,所述第一出音孔和所述第二出音孔位于所述扬声器箱的不同侧;所述发声单体包括用于朝向所述第一出音孔发声的第一发声组件、用于朝向所述第二出音孔发声的第二发声组件、具有第一中空内孔的盆架以及具有第二中空内孔的磁碗,所述磁碗包括具有第二中空内孔的竖向筒体以及环绕设置于所述竖向筒体一端外周的横向环体,所述横向环体之远离所述第二中空内孔的一端固设于所述盆架的一端,所述竖向筒体延伸穿设于所述第一中空内孔中;所述第一发声组件包括具有第一振膜与第一音圈的第一振动系统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振动系统振动发声的第一磁路系统,所述第一磁路系统具有第一磁间隙,所述第一振膜的边缘固设于所述盆架之远离所述横向环体的一端,所述第一音圈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磁间隙内、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振膜连接,所述第一磁路系统设于所述第一中空内孔中且位于所述第二中空内孔外;所述第二发声组件包括具有第二振膜与第二音圈的第二振动系统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振动系统振动发声的第二磁路系统,所述第二磁路系统具有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二振膜固设于所述横向环体,所述第二音圈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二磁间隙内、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振膜连接,所述第二磁路系统设于所述第二中空内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端部面板、与所述第一端部面板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部面板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面板之边缘与所述第二端部面板之边缘之间的围板,所述第一出音孔和所述第二出音孔中的一者贯穿设于所述第一端部面板上或者所述第二端部面板上、另一者贯穿设于所述围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音孔贯穿设于所述围板上,所述第二出音孔贯穿设于所述第二端部面板上;所述壳体还包括从所述第一端部面板延伸凸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环形支撑台,所述第二出音孔与所述环形支撑台间隔相对设置,所述盆架设于所述第二出音孔与所述环形支撑台之间,所述第一振膜夹设于所述盆架与所述环形支撑台之间,所述第一振膜与所述环形支撑台和所述第一端部面板围合形成第一前声腔;所述环形支撑台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前声腔与所述第一出音孔的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支撑台的外侧与所述围板的内侧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壳体还包括导声通道,所述导声通道从所述环形支撑台之设有所述开口的部位延伸至所述围板之设有所述第一出音孔的部位,且所述导声通道贯穿设有连通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出音孔的连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盆架包括形成所述第一中空内孔的环状盆架本体以及若干个沿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自所述环状盆架本体之远离所述环形支撑台的端部朝向所述横向环体延伸,任意两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围合形成用于连通所述第一中空内孔与所述容置空间的第一导气凹槽,所述第一连接板之远离所述环状盆架本体的端部连接所述横向环体,所述第一振膜夹设于所述环状盆架本体与所述环形支撑台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竖向筒体包括主筒体以及若干个沿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自所述主筒体之朝向所述第一端部面板的端部朝向所述第一端部面板延伸,任意两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围合形成用于连通所述第二中空内孔与所述第一中空内孔的第二导气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路系统包括第一主磁体、第一副磁体、第一主极芯以及第一副极芯,所述第一副磁体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主磁体的外周,所述第一副磁体与所述第一主磁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所述第一主磁体固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朝向所述第一端部面板的端部,所述第一副磁体固设于所述横向环体之朝向所述第一端部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一主极芯设于所述第一主磁体之朝向所述第一振膜的一侧,所述第一副极芯设于所述第一副磁体之朝向所述第一振膜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磁路系统包括第二主磁体、第二副磁体、第二主极芯以及第二副极芯,所述第二主磁体和所述第二副磁体均固设于所述第一主磁体且与所述第一主磁体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副磁体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二主磁体的外周并与所述第二主磁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二主极芯设于所述第二主磁体之朝向所述第二振膜的一侧,所述第二副极芯设于所述第二副磁体之朝向所述第二振膜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支撑台包括凸设于所述第一端部面板上的环形支撑部和从所述环形支撑部朝远离所述第一端部面板延伸凸设的限位部,所述环形支撑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前声腔的第一内侧面、与所述第一内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一外侧面和远离所述第一端部面板设置的支撑端面,所述限位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前声腔的第二内侧面和与所述第二内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二外侧面,所述第一外侧面与所述第二外侧面对齐设置,所述第一内侧面与所述第一外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内侧面与所述第二外侧面的距离,所述支撑端面与所述第二内侧面围合形成卡槽,所述开口自所述第一内侧面贯穿延伸至所述第一外侧面,所述盆架之远离所述横向环体的一端插设于所述卡槽内,所述第一振膜的边缘夹设于所述盆架和所述支撑端面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设备本体以及上述的扬声器箱,所述扬声器箱安装于所述设备本体内,所述设备本体包括设有第一出声孔的第一出声面板,所述第一出声孔与所述第二出音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环形密封件,所述环形密封件设于所述第二端部面板与所述第一出声面板之间且环绕于所述第二出音孔的外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箱和移动终端,在扬声器箱的不同侧设有两个出音孔,在扬声器箱内设有两个发声组件,第一发声组件朝向第一出音孔发声,第二发声组件朝向第二出音孔发声,其中一个发声组件用于移动终端的外放声音以实现扬声功能,另一个发声组件用于移动终端的非外放声音以实现听筒功能,实现了一个扬声器箱既可以外放声音、又可以不用外放声音就能传送声音的功能;(2)一个发声组件的磁路系统设于第一中空内孔中且位于第二中空内孔外,另一个发声组件的磁路系统设于第二中空内孔中,两个发声组件装配紧凑,有利于扬声器箱的小型化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箱与第二出声面板的装配图;
图2为图1中沿A-A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箱与环形密封件的装配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箱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声单体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磁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盆架与磁碗的装配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壳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壳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主磁体与第二主磁体和第二副磁体的装配图。
图中:100、扬声器箱;1、壳体;101、上盖;102、下壳;11、容置空间;111、第一前声腔;12、第一端部面板;13、第二端部面板;131、第二出音孔;14、围板;141、第一出音孔;15、环形支撑台;151、环形支撑部;1511、开口;1512、第一内侧面;1513、第一外侧面;1514、支撑端面;152、限位部;1521、第二内侧面;1522、第二外侧面;153、卡槽;16、导声通道;161、连通孔;2、发声单体;3、第一发声组件;31、第一振动系统;311、第一振膜;312、第一音圈;32、第一磁路系统;321、第一磁间隙;322、第一主磁体;323、第一副磁体;324、第一主极芯;325、第一副极芯;4、第二发声组件;41、第二振动系统;411、第二振膜;412、第二音圈;42、第二磁路系统;421、第二磁间隙;422、第二主磁体;423、第二副磁体;424、第二主极芯;425、第二副极芯;5、盆架;51、第一中空内孔;52、环状盆架本体;53、第一连接板;54、第一导气凹槽;6、磁碗;61、竖向筒体;611、主筒体;612、第二连接板;613、第二导气凹槽;62、横向环体;621、主环体;622、第三连接板;63、第二中空内孔;200、第一出声面板;210、第一出声孔;300、环形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11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扬声器箱100,包括设有容置空间11的壳体1以及收容于容置空间11内的发声单体2,壳体1设有第一出音孔141和第二出音孔131,第一出音孔141和第二出音孔131位于扬声器箱100的不同侧;发声单体2包括用于朝向第一出音孔141发声的第一发声组件3和用于朝向第二出音孔131发声的第二发声组件4。通过在扬声器箱100的不同侧设置第一出音孔141和第二出音孔131,在扬声器箱100内设置朝向第一出音孔141发声的第一发声组件3和朝向第二出音孔131发声的第二发声组件4,一个发声组件用于移动终端的外放声音以实现扬声功能,另一个发声组件用于移动终端的非外放声音以实现听筒功能,实现了一个扬声器箱同时具备外放声音和非外放声音传送声音的功能。
请参阅图2和图5-8,发声单体2还包括具有第一中空内孔51的盆架5以及具有第二中空内孔63的磁碗6,磁碗6包括具有第二中空内孔63的竖向筒体61以及环绕设置于竖向筒体61一端外周的横向环体62,横向环体62之远离第二中空内孔63的一端固设于盆架5的一端,竖向筒体61延伸穿设于第一中空内孔51中。第一发声组件3包括具有第一振膜311与第一音圈312的第一振动系统31和用于驱动第一振动系统31振动发声的第一磁路系统32,第一磁路系统32具有第一磁间隙321,第一振膜311的边缘固设于盆架5之远离横向环体62的一端,第一音圈312的一端插设于第一磁间隙321内、另一端与第一振膜311连接,第一磁路系统32设于第一中空内孔51中且位于第二中空内孔63外。第二发声组件4包括具有第二振膜411与第二音圈412的第二振动系统41和用于驱动第二振动系统41振动发声的第二磁路系统42,第二磁路系统42具有第二磁间隙421,第二振膜411固设于横向环体62,第二音圈412的一端插设于第二磁间隙421内、另一端与第二振膜411连接,第二磁路系统42设于第二中空内孔63中。
通过将第一振膜311的边缘固设于盆架5之远离横向环体62的一端,第一磁路系统32设于第一中空内孔51中且位于第二中空内孔63外,第二振膜411固设于横向环体62,第二磁路系统42设于第二中空内孔63中,使第一发声组件3和第二发声组件4装配紧凑,有利于扬声器箱100的小型化设计。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振膜311和第二振膜411的振动方向相同,有利于增加空气的振动量,提高扬声器箱100的性能。
请参阅图2-4,壳体1包括上盖101和下壳102,上盖101盖合于下壳102上。上盖101包括第二端部面板13,下壳102包括与第二端部面板13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面板12以及连接于第一端部面板12之边缘与第二端部面板13之边缘之间的围板14,第一出音孔和第二出音孔中的一者贯穿设于第一端部面板12上或者第二端部面板13上、另一者贯穿设于围板14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音孔141贯穿设于围板14上,第二出音孔131贯穿设于第二端部面板13上。将第一出音孔141贯穿设于围板14上,第一发声组件3朝向第一出音孔141发声,用于进行外放声音的传送;将第二出音孔131贯穿设于第二端部面板13上,第二发声组件4朝向第二出音孔131发声,用于进行非外放声音的传送。可以理解,第一出音孔贯穿设于第一端部面板12上或者第二端部面板13上,第二出音孔贯穿设于围板14上,或者,第一出音孔贯穿设于围板14上,第二出音孔贯穿设于第一端部面板12上也是可以的。其中,第一端部面板12和围板14一体成型,提高扬声器箱100的稳固性以及减少装配工序。当然,第一端部面板12和围板14也可以分别制作,然后装配在一起。
请参阅图2-3和图9-10,壳体1还包括从第一端部面板12延伸凸设于容置空间11内的环形支撑台15,第二出音孔131与环形支撑台15间隔相对设置,盆架5设于第二出音孔131与环形支撑台15之间,第一振膜311夹设于盆架5与环形支撑台15之间,第一振膜311与环形支撑台15和第一端部面板12围合形成第一前声腔111;环形支撑台15设有用于连通第一前声腔111与第一出音孔141的开口1511。环形支撑台15的外侧与围板14的内侧之间具有间距,壳体1还包括导声通道16,导声通道16从环形支撑台15之设有开口1511的部位延伸至围板14之设有第一出音孔141的部位,且导声通道16贯穿设有连通开口1511与第一出音孔141的连通孔161。第一振膜311振动发出的声音依次通过第一前声腔111、开口1511、连通孔161和第一出音孔141传送到扬声器箱100之外。
请参阅图2和图6-8,盆架5包括形成第一中空内孔51的环状盆架本体52以及若干个沿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板53,第一连接板53自环状盆架本体52之远离环形支撑台15的端部朝向横向环体62延伸,任意两个第一连接板53之间围合形成用于连通第一中空内孔51与容置空间11的第一导气凹槽54。第一导气凹槽54连通第一中空内孔51与容置空间11,第一磁路系统32位于第一中空内孔51中且位于第二中空内孔63外,第一振膜311的边缘固设于盆架5的一端,因此,第一磁间隙321通过第一导气凹槽54与容置空间11连通,从而增强了第一振膜311与第一主极芯324和第一副极芯325之间的空气流通,降低了第一振膜311与第一主极芯324和第一副极芯325之间的气压,加快了第一振膜311与第一主极芯324和第一副极芯325之间的热量散发速度,进而改善了扬声器箱100的声学性能。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53之远离环状盆架本体52的端部连接横向环体62,第一振膜311夹设于环状盆架本体52与环形支撑台15之间。竖向筒体61包括主筒体611以及若干个沿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板612,第二连接板612自主筒体611之朝向第一端部面板12的端部朝向第一端部面板12延伸,任意两个第二连接板612之间围合形成用于连通第二中空内孔63与第一中空内孔51的第二导气凹槽613。第二导气凹槽613连通第二中空内孔63与第一中空内孔51,第二磁路系统42位于第二中空内孔63中,第二振膜411固设于磁碗6,因此,第二磁间隙421通过第二导气凹槽613与第一中空内孔51连通,而第一中空内孔51通过第一导气凹槽54与容置空间11连通,从而增强了第二振膜411与第二主极芯424和第二副极芯425之间的空气流通,降低了第二振膜411与第二主极芯424和第二副极芯425之间的气压,加快了第二振膜411与第二主极芯424和第二副极芯425之间的热量散发速度,进而改善了扬声器箱100的声学性能。
请参阅图2、图5和图7,第一磁路系统32包括第一主磁体322、第一副磁体323、第一主极芯324以及第一副极芯325,第一副磁体323环绕设置于第一主磁体322的外周,第一副磁体323与第一主磁体322之间形成第一磁间隙321;第一主磁体322固设于第二连接板612之朝向第一端部面板12的端部,第一副磁体323固设于横向环体62之朝向第一端部面板12的一侧;第一主极芯324设于第一主磁体322之朝向第一振膜311的一侧,第一副极芯325设于第一副磁体323之朝向第一振膜311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极芯324和第一副极芯325的导磁作用,可以有效增加第一磁间隙321的磁通量,从而提高发声单体2的声学性能。
优选地,第一主磁体322、第一副磁体323、第二主磁体422和第二副磁体423采用磁钢。可以理解,第一主磁体322、第一副磁体323、第二主磁体422和第二副磁体423也可以采用天然磁石。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磁体322呈缺角的长方形,第一副磁体323、第一连接板53和第二连接板612均设有四个,第一主磁体322的一个边对应一个第一副磁体323、一个第一连接板53和一个第二连接板612。在本实施例中,横向环体62包括主环体621以及若干个沿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三连接板622,第三连接板622自主环体621之远离第二中空内孔63的端部朝远离第二中空内孔63的方向延伸,第三连接板622也设有四个,一个第一副磁体323固设于一个第三连接板622。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第三连接板622,将主环体621的内壁与外壁之间的距离设置的足够大也是可以的。
请参阅图5和11,第二磁路系统42包括第二主磁体422、第二副磁体423、第二主极芯424以及第二副极芯425,第二主磁体422和第二副磁体423均固设于第一主磁体322且与第一主磁体322一体成型,第二副磁体423环绕设置于第二主磁体422的外周并与第二主磁体422之间形成第二磁间隙421;第二主极芯424设于第二主磁体422之朝向第二振膜411的一侧,第二副极芯425设于第二副磁体423之朝向第二振膜411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主极芯424和第二副极芯425的导磁作用,可以有效增加第二磁间隙421的磁通量,从而提高发声单体2的声学性能。
请参阅图2、图7和图9-10,环形支撑台15包括凸设于第一端部面板12上的环形支撑部151和从环形支撑部151朝远离第一端部面板12延伸凸设的限位部152,环形支撑部151包括朝向第一前声腔111的第一内侧面1512、与第一内侧面1512相对设置的第一外侧面1513和远离第一端部面板12设置的支撑端面1514,限位部152包括朝向第一前声腔111的第二内侧面1521和与第二内侧面1521相对设置的第二外侧面1522,第一外侧面1513与第二外侧面1522对齐设置,第一内侧面1512与第一外侧面1513之间的距离L1大于第二内侧面1521与第二外侧面1522的距离L2,支撑端面1514与第二内侧面1521围合形成卡槽153,开口1511自第一内侧面1512贯穿延伸至第一外侧面1513,盆架5之远离横向环体62的一端插设于卡槽153内,第一振膜311的边缘夹设于盆架5和支撑端面1514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图中未示出),包括设备本体(图中未示出)以及上述的扬声器箱100,扬声器箱100安装于设备本体内,设备本体包括设有第一出声孔210的第一出声面板200,第一出声孔210与第二出音孔131连通。当然,设备本体还包括与第一出音孔141连通的第二出声孔。
优选地,移动终端还包括环形密封件300,环形密封件300设于第二端部面板13与第一出声面板200之间且环绕于第二出音孔131的外周。第一发声组件3振动发出的声音依次穿过第一出音孔141、第二出声孔向外发出,从而实现扬声功能,第二发声组件4振动发出的声音依次穿过第二出音孔131、第一出声孔210向外发出,从而实现受话功能(听筒功能)。本实施例通过一个扬声器箱同时实现受话功能和扬声功能,利于移动终端的小型化设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扬声器箱,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容置空间的壳体以及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发声单体,所述壳体设有第一出音孔和第二出音孔,所述第一出音孔和所述第二出音孔位于所述扬声器箱的不同侧;
所述发声单体包括用于朝向所述第一出音孔发声的第一发声组件、用于朝向所述第二出音孔发声的第二发声组件、具有第一中空内孔的盆架以及具有第二中空内孔的磁碗,所述磁碗包括具有第二中空内孔的竖向筒体以及环绕设置于所述竖向筒体一端外周的横向环体,所述横向环体之远离所述第二中空内孔的一端固设于所述盆架的一端,所述竖向筒体延伸穿设于所述第一中空内孔中;
所述第一发声组件包括具有第一振膜与第一音圈的第一振动系统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振动系统振动发声的第一磁路系统,所述第一磁路系统具有第一磁间隙,所述第一振膜的边缘固设于所述盆架之远离所述横向环体的一端,所述第一音圈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磁间隙内、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振膜连接,所述第一磁路系统设于所述第一中空内孔中且位于所述第二中空内孔外;
所述第二发声组件包括具有第二振膜与第二音圈的第二振动系统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振动系统振动发声的第二磁路系统,所述第二磁路系统具有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二振膜固设于所述横向环体,所述第二音圈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二磁间隙内、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振膜连接,所述第二磁路系统设于所述第二中空内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端部面板、与所述第一端部面板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部面板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面板之边缘与所述第二端部面板之边缘之间的围板,所述第一出音孔和所述第二出音孔中的一者贯穿设于所述第一端部面板上或者所述第二端部面板上、另一者贯穿设于所述围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音孔贯穿设于所述围板上,所述第二出音孔贯穿设于所述第二端部面板上;所述壳体还包括从所述第一端部面板延伸凸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环形支撑台,所述第二出音孔与所述环形支撑台间隔相对设置,所述盆架设于所述第二出音孔与所述环形支撑台之间,所述第一振膜夹设于所述盆架与所述环形支撑台之间,所述第一振膜与所述环形支撑台和所述第一端部面板围合形成第一前声腔;所述环形支撑台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前声腔与所述第一出音孔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支撑台的外侧与所述围板的内侧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壳体还设有导声通道,所述导声通道从所述环形支撑台之设有所述开口的部位延伸至所述围板之设有所述第一出音孔的部位,且所述导声通道贯穿设有连通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出音孔的连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盆架包括形成所述第一中空内孔的环状盆架本体以及若干个沿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自所述环状盆架本体之远离所述环形支撑台的端部朝向所述横向环体延伸,任意两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围合形成用于连通所述第一中空内孔与所述容置空间的第一导气凹槽,所述第一连接板之远离所述环状盆架本体的端部连接所述横向环体,所述第一振膜夹设于所述环状盆架本体与所述环形支撑台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筒体包括主筒体以及若干个沿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自所述主筒体之朝向所述第一端部面板的端部朝向所述第一端部面板延伸,任意两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围合形成用于连通所述第二中空内孔与所述第一中空内孔的第二导气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扬声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路系统包括第一主磁体、第一副磁体、第一主极芯以及第一副极芯,所述第一副磁体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主磁体的外周,所述第一副磁体与所述第一主磁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所述第一主磁体固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朝向所述第一端部面板的端部,所述第一副磁体固设于所述横向环体之朝向所述第一端部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一主极芯设于所述第一主磁体之朝向所述第一振膜的一侧,所述第一副极芯设于所述第一副磁体之朝向所述第一振膜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扬声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路系统包括第二主磁体、第二副磁体、第二主极芯以及第二副极芯,所述第二主磁体和所述第二副磁体均固设于所述第一主磁体且与所述第一主磁体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副磁体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二主磁体的外周并与所述第二主磁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二主极芯设于所述第二主磁体之朝向所述第二振膜的一侧,所述第二副极芯设于所述第二副磁体之朝向所述第二振膜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支撑台包括凸设于所述第一端部面板上的环形支撑部和从所述环形支撑部朝远离所述第一端部面板延伸凸设的限位部,所述环形支撑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前声腔的第一内侧面、与所述第一内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一外侧面和远离所述第一端部面板设置的支撑端面,所述限位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前声腔的第二内侧面和与所述第二内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二外侧面,所述第一外侧面与所述第二外侧面对齐设置,所述第一内侧面与所述第一外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内侧面与所述第二外侧面的距离,所述支撑端面与所述第二内侧面围合形成卡槽,所述开口自所述第一内侧面贯穿延伸至所述第一外侧面,所述盆架之远离所述横向环体的一端插设于所述卡槽内,所述第一振膜的边缘夹设于所述盆架和所述支撑端面之间。
10.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本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箱,所述扬声器箱安装于所述设备本体内,所述设备本体包括设有第一出声孔的第一出声面板,所述第一出声孔与所述第二出音孔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环形密封件,所述环形密封件设于所述第二端部面板与所述第一出声面板之间且环绕于所述第二出音孔的外周。
CN202022148904.2U 2020-09-25 2020-09-25 扬声器箱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2133425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48904.2U CN213342567U (zh) 2020-09-25 2020-09-25 扬声器箱及移动终端
PCT/CN2020/120986 WO2022061982A1 (zh) 2020-09-25 2020-10-14 扬声器箱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48904.2U CN213342567U (zh) 2020-09-25 2020-09-25 扬声器箱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42567U true CN213342567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67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48904.2U Active CN213342567U (zh) 2020-09-25 2020-09-25 扬声器箱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42567U (zh)
WO (1) WO202206198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89979B1 (ja) 2022-01-25 2023-06-12 エーエーシー マイクロテック(チャンヂョウ)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同軸スピーカー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22888A (zh) * 2021-12-21 2022-04-29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发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05788B2 (en) * 2010-12-26 2014-04-22 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Speaker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ame
CN208638655U (zh) * 2018-08-04 2019-03-22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
CN209861151U (zh) * 2019-05-20 2019-12-27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扬声器
CN211531293U (zh) * 2019-12-30 2020-09-18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CN111343549B (zh) * 2020-03-05 2021-02-19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89979B1 (ja) 2022-01-25 2023-06-12 エーエーシー マイクロテック(チャンヂョウ)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同軸スピーカー
JP2023108592A (ja) * 2022-01-25 2023-08-04 エーエーシー マイクロテック(チャンヂョウ)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同軸スピーカ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61982A1 (zh) 2022-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426388U (zh) 扬声器箱及移动终端
CN213426389U (zh) 扬声器箱及移动终端
CN111343549B (zh) 扬声器箱
WO2019177324A1 (ko) 기압평형수단이 구비된 이어폰
CN114554369B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1174570A1 (zh) 扬声器箱
CN213342568U (zh) 扬声器箱及移动终端
CN210781334U (zh) 扬声器及音频设备
CN213342567U (zh) 扬声器箱及移动终端
CN213126461U (zh) 发声单体、扬声器及电子终端
CN213126467U (zh) 扬声器单体、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3342569U (zh) 扬声器箱及移动终端
WO2021174573A1 (zh) 扬声器箱
US11528563B2 (en) Hybrid receiver having fixing bracket for drivers
CN211744718U (zh) 发声器件
CN215871825U (zh) 受话器
CN210725317U (zh) 矩形的微型扬声器及音响设备
JP3946118B2 (ja) 発音体の構造
KR20030033695A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양방향 스피커
CN213342571U (zh) 扬声器箱及移动终端
CN217770282U (zh) 聆听设备、支架及扬声器
CN215072936U (zh) 电声转换器和耳机
CN216357282U (zh) 一种受话器
KR102442977B1 (ko) 드라이버 고정용 브라켓을 가지는 하이브리드 리시버
CN211019218U (zh) 扬声器及音频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