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40471U - 锂电池卷绕机 - Google Patents

锂电池卷绕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40471U
CN213340471U CN202022436579.XU CN202022436579U CN213340471U CN 213340471 U CN213340471 U CN 213340471U CN 202022436579 U CN202022436579 U CN 202022436579U CN 213340471 U CN213340471 U CN 2133404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mounting
roller
supporting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3657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永顺
曹赛青
曹美艳
孟安生
王�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Superst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Superst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Superst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Superst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3657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404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404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404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电池卷绕机,属于锂电池领域,其包括支架,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圆形安装孔,圆形安装孔内设置有第一转盘,第一转盘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分别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安装板上还设置有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第一安装板上对应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设置有第一安装辊和第二安装辊,第一安装辊和第二安装辊上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卷筒和第二卷筒,第一卷筒和第二卷筒上均收卷有隔膜带;第一安装板上还设置有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本实用新型卷绕效率高。

Description

锂电池卷绕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锂电池卷绕机。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无记忆效应、使用寿命长、绿色无污染、自放电小的优点,已经成为各种便携式电子产品的首选供电设备,并逐渐延伸至便携式电动工具、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等领域,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其必将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锂电池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卷绕操作,现有的卷绕机卷绕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锂电池卷绕机,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圆形安装孔,所述圆形安装孔内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上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转盘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且关于所述第一转盘的旋转中心线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关于所述第一转盘的旋转中心线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前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沿着其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转轴的旋转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支撑板沿着其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转轴的旋转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还设置有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所述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且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支撑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方,所述第二支撑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辊的上方;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对应所述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设置有第一安装辊和第二安装辊,所述第一安装辊和第二安装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的下方,所述第一安装辊和第二安装辊上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卷筒和第二卷筒,所述第一卷筒和第二卷筒上均收卷有隔膜带;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还设置有第一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垂直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且所述第一导向板平行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的左侧边缘与所述第一支撑辊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还设置有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二导向板垂直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且所述第一导向板平行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的左侧边缘与所述第二支撑辊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设置。
其中,第一导向板用于放置负极带,第二导向板用于放置正极带。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将第一卷筒和第二卷卷筒上的隔膜带分别绕过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的上方牵引至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处,并将隔膜带的端部相互叠合地固定在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然后第一支撑板在第一转轴的驱动下转动预设的圈数,使得隔膜带卷绕在第一支撑板上,然后将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上的负极带和正极带的端部沿着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移动分别移动至第一支撑板和隔膜带之间以及两隔膜带之间,然后继续转动第一支撑板,即可实现对于正极带和负极带的卷绕,然后第一转盘逆时针转动180度,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位置交换,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位置交换,此时,第一支撑将隔膜带拉动至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第二支撑板将叠合在一起的隔膜带压在下方,将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隔膜带剪断即可得到一个卷绕好的电芯卷,此时可以将电芯卷从第二支撑板上取下,然后将隔膜带固定在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此时第二支撑板完成与第一支撑板相同的动作,即可得到第二个电芯卷,如此往复,可以持续进行卷绕操作,能有效提高卷绕效率。
其中,第一导向板平行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的左侧边缘与所述第一支撑辊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设置,即第一导向板平行第一支撑板与第一支撑辊之间的隔膜带,能使得第一导向板上的负极带更容易地插入到对应的两隔膜带之间,同样的,第二导向板平行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辊之间的隔膜带,能使得第二导向板上的正极带更容易地插入到对应的隔膜带和第一支撑板之间,便于操作,进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卷绕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轴上开设有沿着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方向贯穿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过孔,所述第一过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方;所述第二转轴上开设有沿着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方向贯穿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二过孔,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一过孔关于所述第一转盘的旋转中心线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内分别设置有可沿着其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地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
其中,通过第一插杆伸出至隔膜带的下方实现将隔膜带限制并固定在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其中,第一插杆与第一支撑板的距离等于或略大于正极带、负极带和隔膜带的厚度之和;在第一支撑板卷绕完成,第一转盘旋转180度后,第二插杆会从第二过孔中伸出至隔膜带的下方,其中,第二插杆与第二支撑板的距离根据叠加在一起的正极带、负极带和隔膜带的厚度而定,第二插杆与第二支撑板的距离等于或略大于正极带、负极带和隔膜带的厚度之和,因此在将第二支撑板和第一支撑板之间的隔膜带剪断时,第二插杆能起到支撑叠加在一起的正极带、负极带和隔膜带的作用,从而可以保证第一支撑板能顺利地对叠加在一起的正极带、负极带和隔膜带进行卷绕。
其中,第一转盘、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在驱动系统的驱动下完成上述动作,驱动系统包括平行于第一安装板且与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的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上对应第一转盘设置有平行于第一转盘的第二转盘,第二转盘通过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第二安装板,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二转盘沿着垂直于第一转盘的方向往复移动,第二转盘对应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设置有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分别通过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转盘,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连接块绕着第一转轴的旋转中心线转动,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二连接块绕着第二转轴的旋转中心线转动,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分别于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固定连接。
其中,第二驱动机构通过驱动第一连接块上的第一插杆绕着第一转轴的旋转中心线转动而驱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三驱动机构通过驱动第二连接块上的第二插杆绕着第二转轴的旋转中心线转动而驱动第二转轴转动。
其中,在将叠加在一起的隔膜带固定在第一支撑板上时,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插杆伸出至隔膜带的下方将隔膜带固定在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然后通过第三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插杆转动整数圈而驱动第一支撑杆转动对正极带和负极带进行卷绕;第一支撑板完成卷绕后,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回缩至离开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此时第一转盘即可转动180度,然后第一驱动机构再驱动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前移至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前端对齐,此时第一插杆将第一支撑板上的卷绕好的电芯卷顶下第一支撑板,第二插杆将隔膜带固定在第二支撑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向板的左端设置有第一放置板,所述第一放置板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导向板的左端设置有第二放置板,所述第二放置板水平设置。
第一放置板和第一导向板共同用于防止负极带,其中,负极带的右端与第一导向板的右端对齐时,负极带的大部分位于第一放置板上,因此第一放置板可以起到支撑负极带以防止负极带在第一导向板上滑动的作用;同样的,正极带的右端与第二导向板的右端对齐时,正极带的大部分位于第二放置板上,因此第二放置板可以起到支撑负极带以防止正极带在第二导向板上滑动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的上表面的前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左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放置板和第二放置板的左端。
其中,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用于防止负极带脱出第一导向板和第一放置板,第二挡板用于防止正极带脱出第二导向板和第二放置板,以保证卷绕过程的顺利进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辊和第一支撑辊之间以及第二安装辊和第二支撑辊之间均设置有压辊,所述压辊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
其中,位于第一安装辊和第一支撑辊之间的隔膜带以及位于第二安装辊和第二支撑辊之间的隔膜带均位于对应的压辊的下方,压辊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起到对于隔膜带的下压作用,从而使得隔膜带被张紧,进而可以防止隔膜带在卷绕过程中出现褶皱。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板对应所述压辊设置有竖直设置的竖槽,所述竖槽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所述压辊对应所述竖槽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竖槽内,所述滑块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所述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朝向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移动通过滚轮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可滑动地连接,所述压辊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锂电池卷绕机的正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锂电池卷绕机的正视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一导向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压辊与第一安装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6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安装板,11-第一转盘,111-连接环,1111-齿环,112-第四驱动机构,113-齿轮,12-第一转轴,121-第一支撑板,122-第一过孔,123-第一插孔,13-第二转轴,131-第二支撑板,132-第二过孔,133-第二插孔,14-第一支撑辊,15-第二支撑辊,16-竖板,161-第一滑杆,162-第二滑杆,163-第一弹簧,164-第二弹簧,171-第一套管,172-第二套管,18-第一限位块,181-第一倾斜面,19-第二限位块,191-第二倾斜面,2-第二安装板,21-第一驱动机构,22-第二转盘,221-第二驱动机构,222-第三驱动机构,23-第一连接块,231-第一限位环,24-第二连接块,241-第二限位环,25-第一插杆,26-第二插杆,3-隔膜带,4-第一导向板,41-第一放置板,411-第一挡板,5-第二导向板,51-第二放置板,6-第一安装辊,61-第一卷筒,7-第二安装辊,71-第二卷筒,81-第二滑板,82-第一滑板,83-压辊,831-滑块,84-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锂电池卷绕机,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安装板1,所述第一安装板1上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板1的圆形安装孔,所述圆形安装孔内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转盘11,所述第一转盘11上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转盘11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且关于所述第一转盘11的旋转中心线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转轴12,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二转轴13,所述第一转轴12和第二转轴13关于所述第一转盘11的旋转中心线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转轴12和第二转轴13的前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板121和第二支撑板131,所述第一支撑板121和第二支撑板131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121沿着其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转轴12的旋转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支撑板131沿着其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转轴13的旋转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安装板1上还设置有第一支撑辊14和第二支撑辊15,所述第一支撑辊14和第二支撑辊15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且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所述第一支撑辊14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21的上方,所述第二支撑辊15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辊14的上方;所述第一安装板1上对应所述第一支撑辊14和第二支撑辊15设置有第一安装辊6和第二安装辊7,所述第一安装辊6和第二安装辊7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辊14和第二支撑辊15的下方,所述第一安装辊6和第二安装辊7上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卷筒61和第二卷筒71,所述第一卷筒61和第二卷筒71上均收卷有隔膜带3;所述第一安装板1上还设置有第一导向板4,所述第一导向板4垂直所述第一安装板1设置,且所述第一导向板4平行第一支撑板121的下表面的左侧边缘与所述第一支撑辊14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板1上还设置有第二导向板5,所述第二导向板5垂直所述第一安装板1设置,且所述第一导向板4平行所述第一支撑板121的下表面的左侧边缘与所述第二支撑辊15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设置。
其中,第一导向板4用于放置负极带,第二导向板5用于放置正极带。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如图1,首先将第一卷筒61和第二卷卷筒上的隔膜带3分别绕过第一支撑辊14和第二支撑辊15的上方牵引至第一支撑板121的下表面处,并将隔膜带3的端部相互叠合地固定在第一支撑板121的下表面,然后第一支撑板121在第一转轴12的驱动下转动预设的圈数,使得隔膜带3卷绕在第一支撑板121上,然后将第一导向板4和第二导向板5上的负极带和正极带的端部沿着第一导向板4和第二导向板5移动分别移动至第一支撑板121和隔膜带3之间以及两隔膜带3之间,然后继续转动第一支撑板121,即可实现对于正极带和负极带的卷绕,然后第一转盘11逆时针转动180度,第一转轴12与第二转轴13的位置交换,第一支撑板121与第二支撑板131的位置交换,此时,如图2,第一支撑将隔膜带3拉动至第一支撑板121和第二支撑板131之间,第二支撑板131将叠合在一起的隔膜带3压在下方,将第一支撑板121和第二支撑板131之间的隔膜带3剪断即可得到一个卷绕好的电芯卷,此时可以将电芯卷从第二支撑板131上取下,然后将隔膜带3固定在第二支撑板131的下表面,此时第二支撑板131完成与第一支撑板121相同的动作,即可得到第二个电芯卷,如此往复,可以持续进行卷绕操作,能有效提高卷绕效率。
其中,第一导向板4平行第一支撑板121的下表面的左侧边缘与所述第一支撑辊14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设置,即第一导向板4平行第一支撑板121与第一支撑辊14之间的隔膜带3,能使得第一导向板4上的负极带更容易地插入到对应的两隔膜带3之间,同样的,第二导向板5平行第一支撑板121与第二支撑辊15之间的隔膜带3,能使得第二导向板5上的正极带更容易地插入到对应的隔膜带3和第一支撑板121之间,便于操作,进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卷绕效率。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转轴12上开设有沿着所述第一转轴12的轴向方向贯穿所述第一转轴12的第一过孔122,所述第一过孔12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21的下方;所述第二转轴13上开设有沿着所述第二转轴13的轴向方向贯穿所述第二转轴13的第二过孔132,所述第二过孔132与所述第一过孔122关于所述第一转盘11的旋转中心线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过孔122和第二过孔132内分别设置有可沿着其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地第一插杆25和第二插杆26。
其中,通过第一插杆25伸出至隔膜带3的下方实现将隔膜带3限制并固定在第一支撑板121的下表面,其中,第一插杆25与第一支撑板121的距离等于或略大于正极带、负极带和隔膜带3的厚度之和;在第一支撑板121卷绕完成,第一转盘11旋转180度后,第二插杆26会从第二过孔132中伸出至隔膜带3的下方,其中,第二插杆26与第二支撑板131的距离根据叠加在一起的正极带、负极带和隔膜带3的厚度而定,第二插杆26与第二支撑板131的距离等于或略大于正极带、负极带和隔膜带3的厚度之和,因此在将第二支撑板131和第一支撑板121之间的隔膜带3剪断时,第二插杆26能起到支撑叠加在一起的正极带、负极带和隔膜带3的作用,从而可以保证第一支撑板121能顺利地对叠加在一起的正极带、负极带和隔膜带3进行卷绕。
其中,第一转盘11、第一转轴12,第二转轴13、第一插杆25和第二插杆26在驱动系统的驱动下完成上述动作,驱动系统包括平行于第一安装板1且与第一安装板1固定连接的第二安装板2,第二安装板2上对应第一转盘11设置有平行于第一转盘11的第二转盘22,第二转盘22通过第一驱动机构21设置于第二安装板2,第一驱动机构21用于驱动第二转盘22沿着垂直于第一转盘11的方向往复移动,第二转盘22对应第一转轴12和第二转轴13设置有第一连接块23和第二连接块24,第一连接块23和第二连接块24分别通过第二驱动机构221和第三驱动机构222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转盘22,第二驱动机构221用于驱动第一连接块23绕着第一转轴12的旋转中心线转动,第三驱动机构222用于驱动第二连接块24绕着第二转轴13的旋转中心线转动,第一插杆25和第二插杆26分别于第一连接块23和第二连接块24固定连接。
其中,第二驱动机构221通过驱动第一连接块23上的第一插杆25绕着第一转轴12的旋转中心线转动而驱动第一转轴12转动,第三驱动机构222通过驱动第二连接块24上的第二插杆26绕着第二转轴13的旋转中心线转动而驱动第二转轴13转动。
其中,如图5,在将叠加在一起的隔膜带3固定在第一支撑板121上时,通过第一驱动机构21驱动第一插杆25伸出至隔膜带3的下方将隔膜带3固定在第一支撑板121的下表面,然后通过第三驱动机构222驱动第一插杆25转动整数圈而驱动第一支撑杆转动对正极带和负极带进行卷绕;第一支撑板121完成卷绕后,如图6,第一驱动机构21驱动第一插杆25和第二插杆26回缩至离开第一过孔122和第二过孔132,此时第一转盘11即可转动180度,然后第一驱动机构21再驱动第一插杆25和第二插杆26前移至与第一支撑板121和第二支撑板131的前端对齐,此时第一插杆25将第一支撑板121上的卷绕好的电芯卷顶下第一支撑板121,第二插杆26将隔膜带3固定在第二支撑板131上。
所述第一转盘11的后侧还设置有竖板16,所述竖板16对应所述第一转轴12和第二转轴13设置有第一滑杆161和第二滑杆162,所述第一滑杆161和第二滑杆162上分别可滑动地套设有第一套管171和第二套管172,所述第一套管171和第二套管172朝向所述竖板16的一端分别套设于第一滑杆161和第二滑杆162的第一弹簧163和第二弹簧164与所述竖板16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2对应所述第一套管171设置有第一插孔123,所述第一套管171插设于所述第一插孔123内,所述第二转轴13对应所述第二套管172设置有第二插孔133,所述第二套管172插设于所述第二插孔133内;所述第一套管171远离所述第一转盘1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块18,所述第一限位块18包括第一倾斜面181,所述第一倾斜面181远离所述限位块的一端朝向所述竖板16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套管172远离所述第一转盘1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限位块19,所述第二限位块19包括第二倾斜面191,所述第二倾斜面191远离所述第二限位块19的一端朝向所述竖板16倾斜设置 ;所述第一连接块23对应所述第一限位块18设置有第一限位环231,所述第一限位环231的边缘对应所述第一倾斜面181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块24对应所述第二限位块19设置有第二限位环241,所述第二限位环241的边缘对应所述第二倾斜面191设置。
如图8,第一套管171和第二套管172插入在第一插孔123和第二插孔133中,用于限制第一转轴12和第二转轴13的转动,用以避免第一转盘11转动时第一转轴12和第二转轴13发生转动。
其中,当第一插杆25需要驱动第一转轴12转动时,如图7,第一连接块23上的第一限位环231会移动至与第一倾斜面181相抵,并将第一套管171沿着第一滑杆161朝向竖板16推动,使得第一套管171离开第一插孔123,此时第一转轴12即可转动;当第二插杆26需要驱动第二转轴13转动时,如图7,第二连接块24上的第二限位环241会移动至与第二倾斜面191相抵,并将第二套管172沿着第二滑杆162朝向竖板16推动,使得第二套管172离开第二插孔133,此时第二转轴13即可转动。
所述第一转盘11的后端的边缘固定设置有连接环111,所述连接环111上套设有齿环1111,所述第一安装板1的后侧对应所述齿轮113可转动地设置有与所述齿环1111啮合的齿轮113,所述齿轮113通过第四驱动机构112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
其中,第四驱动机构112用于驱动齿轮113转动进而驱动第一转盘11转动。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导向板4的左端设置有第一放置板41,所述第一放置板41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导向板5的左端设置有第二放置板51,所述第二放置板51水平设置。
第一放置板41和第一导向板4共同用于防止负极带,其中,负极带的右端与第一导向板4的右端对齐时,负极带的大部分位于第一放置板41上,因此第一放置板41可以起到支撑负极带以防止负极带在第一导向板4上滑动的作用;同样的,正极带的右端与第二导向板5的右端对齐时,正极带的大部分位于第二放置板51上,因此第二放置板51可以起到支撑负极带以防止正极带在第二导向板5上滑动的作用
其中一种实施例,如图3,所述第一导向板4和第二导向板5的上表面的前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411和第二挡板。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挡板411和第二挡板的左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放置板41和第二放置板51的左端。
其中,第一挡板411和第二挡板用于防止负极带脱出第一导向板4和第一放置板41,第二挡板用于防止正极带脱出第二导向板5和第二放置板51,以保证卷绕过程的顺利进行。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辊6和第一支撑辊14之间以及第二安装辊7和第二支撑辊15之间均设置有压辊83,所述压辊83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
其中,位于第一安装辊6和第一支撑辊14之间的隔膜带3以及位于第二安装辊7和第二支撑辊15之间的隔膜带3均位于对应的压辊83的下方,压辊83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起到对于隔膜带3的下压作用,从而使得隔膜带3被张紧,进而可以防止隔膜带3在卷绕过程中出现褶皱。
其中一种实施例,如图4,所述第一安装板1对应所述压辊83设置有竖直设置的竖槽,所述竖槽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板1设置,所述压辊83对应所述竖槽设置有滑块831,所述滑块831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竖槽内,所述滑块83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滑板82和第二滑板81,所述第一滑板82和第二滑板81朝向所述第一安装板1的移动通过滚轮84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可滑动地连接,所述压辊83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板82。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锂电池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圆形安装孔,所述圆形安装孔内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上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转盘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且关于所述第一转盘的旋转中心线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关于所述第一转盘的旋转中心线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前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沿着其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转轴的旋转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支撑板沿着其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转轴的旋转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还设置有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所述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且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支撑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方,所述第二支撑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辊的上方;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对应所述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设置有第一安装辊和第二安装辊,所述第一安装辊和第二安装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的下方,所述第一安装辊和第二安装辊上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卷筒和第二卷筒,所述第一卷筒和第二卷筒上均收卷有隔膜带;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还设置有第一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垂直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且所述第一导向板平行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的左侧边缘与所述第一支撑辊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还设置有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二导向板垂直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且所述第一导向板平行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的左侧边缘与所述第二支撑辊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卷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上开设有沿着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方向贯穿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过孔,所述第一过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方;所述第二转轴上开设有沿着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方向贯穿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二过孔,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一过孔关于所述第一转盘的旋转中心线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内分别设置有可沿着其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地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卷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板的左端设置有第一放置板,所述第一放置板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导向板的左端设置有第二放置板,所述第二放置板水平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电池卷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的上表面的前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电池卷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左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放置板和第二放置板的左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电池卷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辊和第一支撑辊之间以及第二安装辊和第二支撑辊之间均设置有压辊,所述压辊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电池卷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对应所述压辊设置有竖直设置的竖槽,所述竖槽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所述压辊对应所述竖槽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竖槽内,所述滑块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所述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朝向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移动通过滚轮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可滑动地连接,所述压辊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板。
CN202022436579.XU 2020-10-28 2020-10-28 锂电池卷绕机 Active CN2133404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36579.XU CN213340471U (zh) 2020-10-28 2020-10-28 锂电池卷绕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36579.XU CN213340471U (zh) 2020-10-28 2020-10-28 锂电池卷绕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40471U true CN213340471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74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36579.XU Active CN213340471U (zh) 2020-10-28 2020-10-28 锂电池卷绕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404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39317U (zh) 一种编织袋生产加工用收卷装置
WO2022083499A1 (zh) 极耳换卷装置及卷绕设备
CN210110970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高速叠片装置及锂离子电池
CN206194905U (zh) 一体化电芯叠片机
CN110002259A (zh) 一种卷料自动交换卷装置
CN105742688A (zh) 一种用于卷绕式叠片电池自动卷绕的装置
KR20100026774A (ko) 이차전지의 전지롤 와인딩장치
CN109888407B (zh) 一种三针卷绕短极片方法及其结构
CN111564654A (zh) 一种模切折叠一体机
CN213340471U (zh) 锂电池卷绕机
CN108701869A (zh) 一种用于电芯卷绕的自动换带装置以及电芯卷绕设备
CN108023110B (zh) 采用单卷隔膜供料的锂电池电芯卷绕装置及方法
CN203855223U (zh) 一种铜带分切装置
CN212434693U (zh) 一种动力电池卷绕机的贴胶装置
CN213546389U (zh) 用于锂电池卷绕机的卷绕机构
CN209411461U (zh) 隔膜分切机
CN218827308U (zh) 一种贴胶组件、收尾胶机构及卷绕装置
CN218677240U (zh) 一种卷绕装置
CN217589061U (zh) 圆柱形小直径锂电池卷绕头及应用该卷绕头的卷绕机
CN215896493U (zh) 一种刀片锂电池叠片装置
CN214733144U (zh) 接带机构及自动换卷装置
CN213057672U (zh) 载带剥离编带机
CN115064784A (zh) 圆柱形小直径锂电池卷绕头及应用该卷绕头的卷绕机
CN201185210Y (zh) 卷绕机构及电池卷绕机
CN116093449A (zh) 卷针机构、除尘卷针装置、卷绕设备及裁切卷绕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