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14269U - 一种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14269U
CN213314269U CN202020882554.XU CN202020882554U CN213314269U CN 213314269 U CN213314269 U CN 213314269U CN 202020882554 U CN202020882554 U CN 202020882554U CN 213314269 U CN213314269 U CN 2133142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treatment system
gas
odor
odor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8255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萌
张永峰
于丽
李晓翠
李光宇
鄞铃
贠小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nlin Wat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nlin Wat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nlin Wat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nlin Wat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8255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142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142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142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废气处理系统领域,具体是一种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气体收集段、前端风机,湿式反应段、复合除臭段以及后端风机。本实用新型的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前后双侧风机的设计有利于整套臭气处理系统的压力分配,避免压力集中在后侧,导致后端设备内负压过大因强度不够发生变形,而前端气体又抽不过来;因而提高整套系统的处理效率,又保证其安全性。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适应性强,运行稳定,维护简便。

Description

一种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废气处理系统领域,具体是一种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及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小型垃圾转运站及工业企业污水处理站在处理固废或废水过程中挥发产生一定量的恶臭气体,包括硫化氢、氨、有机胺、硫醇、硫醚等无机或有机化合物,这些臭气成分在排放浓度很低的情况下便会散发很大的恶臭味道,不仅对处理场地周围造成环境污染,对周围居民的人身健康、日常生活也会有很大的困扰,因此,解决此类行业恶臭排放问题势在必行。
小型垃圾转运站及工业企业污水处理站大多为小气量处理场合,臭气浓度不高,恶臭味道较大。目前小型工业污水处理站一般采用的处理工艺为生物法、酸碱吸收、活性炭吸收、光解、等离子体等,对恶臭气体进行处理,变成对环境无害的气体进行排放。目前使用的除臭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在于:1)小型工业污水处理站的恶臭排放特点为气量小,恶臭浓度较低,但味道较大,采用任一上述单一工艺都不能将恶臭味道完全除去,且目前生物法占地面积大,成本高;而等离子体存在安全隐患;活性炭容易吸附饱和,更换频率高,运行成本高;2)除臭复合工艺一般为多级串联,从密闭收集到处理系统至排放系统,末端设置一侧风机产生负压对后端设备的强度要求过高,同时不能够将前端的气体完全收集,前端处理设备的处理效率低;3)处理系统后端设备内设有排水系统,由于负压过大不能形成自流,导致前端吸收塔夹带的水不能及时排放,在设备内形成积液,对设备的处理效率产生很大影响。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开发一种高效的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并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包括气体收集段、前端风机,湿式反应段、复合除臭段以及后端风机,其中,所述前端风机和后端风机的风压和气量分配通过变频调节实现,前端风机负责前端收集,后端风机负责后端处理设备的压降,所述前端风机和后端风机的风压占比为1:1,两风机同频运行,风压为2000-3000Pa。
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其中,所述湿式反应段依次包括酸性喷淋塔和碱性喷淋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复合除臭段从气体进口到出口包括干式过滤段、高级氧化段和物理吸附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干式过滤段采包括 2-4层过滤层,所述干式过滤段与后端的高级氧化段的距离为10-20c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干式过滤段底端设有排水口,用于排出液态水,缓冲道内设置向下的压力装置,即在排水口一侧安装抽水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其中,所述高级氧化段包括UV 光解段和光催化段,所述光解段每列灯管后端加入活性炭层,具体为不锈钢支撑架支撑的活性炭纤维模块,活性炭纤维层的厚度为5-1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复合除臭段在高级氧化段的下游包括物理吸附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系统为成套臭气处理系统,将低浓度小气量的大多数工况处理简单化,规模化,又可根据需求多元化选择,有效解决一类臭气处理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复合除臭装置的干式过滤段设置排水口和带压抽水系统,可解决因设备内负压过大被拦截的液态水无法自流至排水口的现象。
3、本实用新型的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复合装置高级氧化段后端设置旁通,通过自动控制切换旁通管道和物理吸附段的使用,结合不同工况时段选择性使用,可有效降低吸附材料的使用频率,降低运行成本。
4、本实用新型的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将湿式反应塔置于前端风机之后,一方面是根据系统臭气成分先进行酸碱吸收,另一方面,湿式反应塔综合前端风机的部分送风和后端风机的负压抽风能力,保证塔内的压降平均分配,可高效将臭气引入塔内,加上填料的作用,可有效保证臭气的平均分布,和循环液的充分接触,从而提高臭气的处理效率。此外,风压的平衡分配还解决了臭气处理后通过塔顶排出带水严重的问题,减少水汽夹带量,提高下游设备的处理效率和寿命。
5、本实用新型的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高级氧化段光解加入活性炭纤维吸附层有效消耗了光解段产生的多余的臭氧,后端无需多加除臭氧材料,不产生二次污染;利用活性炭纤维的强吸附性和臭氧的强氧化性,提高活性炭对臭气的处理效率,并且使活性炭再生,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臭气处理效率。
6、本实用新型的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前后双侧风机的设计有利于整套臭气处理系统的压力分配,避免压力集中在后侧,导致后端设备内负压过大因强度不够发生变形,而前端气体又抽不过来;因而提高整套系统的处理效率,又保证其安全性。
7、本实用新型的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适应性强,运行稳定,维护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低浓度大气量废气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气体收集段,2-前端风机,3-湿式酸性反应塔,4-湿式碱性反应塔,5-干式过滤段,6-排水口,7-高级氧化段,8-物理吸附段,9-后端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包括气体收集段、前端风机,湿式反应段、复合除臭段以及后端风机,所述前端风机和后端风机的风压占比为1:1,两风机同频运行,风压为2000-3000Pa。
所述气体收集段将各点源或密闭处理后的臭气源,分别通过支管路进行收集,通过负压收集系统输送至主管道,送入臭气处理系统;所述湿式反应段为酸性/碱性反应塔;所述复合除臭段为箱式一体化装置,从气体进口到出口依次经过干式过滤段、高级氧化段和物理吸附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所述前端风机设置于气体收集后端,处理系统前端,其目的在于为气体收集段提供足够的负压将恶臭废气全部收集,另一方面为后端处理系统形成一定的送风能力。所述后端风机设置于处理系统后端,提供负压系统保证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前后双侧风机的设计有利于整套臭气处理系统的压力分配,避免压力集中在后侧,导致后端设备内负压过大因强度不够发生变形,而前端气体又抽不过来;因而提高整套系统的处理效率,又保证其安全性。
所述前端风机和后端风机的风压和气量分配通过变频调节实现,前端风机负责前端气体收集,后端风机负责后端处理设备的压降,两者风压占比范围为1:1,此风压占比可以:(1)保证污水站臭气高效收集,达到设计的浓度及气量;(2)保证后端设备正常高校运行,实现正常的压力分配,提高臭气处理效率;(3)有效避免复合除臭设备憋压现象,保证其正常使用不受损,延长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其中,所述湿式反应段包括湿式酸性反应塔和湿式碱性反应塔,两级串联使用,包括塔体、水箱、加药罐、循环水泵、控制系统,所述塔体可以是玻璃钢、PP、不锈钢材质,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连接前端收集主管道,臭气从塔体侧面底端进入,出风口从塔顶排出,与复合除臭段设备进行连接,所述反应塔内包括填料层、喷淋层、除雾层。
所述湿式反应段首先经过湿式酸性反应塔,与恶臭气体中的氨、二甲胺、三甲胺等碱性气体发生酸碱中和反应,转化为可溶性盐进行处理,pH值为3-6,然后经过湿式碱性反应塔,与恶臭气体中的酸性气体如硫化氢、甲硫醇等发生酸碱中和,循环液pH值为8-11,根据臭气浓度进行设定。臭气先经过酸性反应塔再经过碱性反应塔,是为了避免后端进入复合除臭装置时产生的气液夹带中呈一定的酸性,对设备及内部材料产生腐蚀等作用,降低系统的处理效率;
湿式反应塔置于前端风机的下游,根据系统臭气成分先进行酸碱吸收,并综合前端风机的部分送风和后端风机的负压抽风能力,保证塔内的压降平均分配,可高效将臭气引入塔内,加上填料的作用,可有效保证臭气的平均分布,和循环液的充分接触,从而提高臭气的处理效率,此外,风压的平衡分配还解决了臭气处理后通过塔顶排出带水严重的问题,减少水汽夹带量,提高后端设备的处理效率和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复合除臭段为箱式一体化结构,外部壳体及内面板采用玻璃钢、不锈钢或彩钢等材料,气体进口到出口依次经过干式过滤段、高级氧化段,一体化结构的设计可进行便于整体安装,节省管道拐点,有效降低系统风压,且形成防水保温等效果,可整体运维与控制;
所述湿式反应塔和复合除臭设备根据工况可进行保温处理,保温层外壳及内面板可以是彩钢或者不锈钢,保温层材料为聚氨酯或岩棉材料,保温层厚度为 30-80mm,以保证设备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正常运行,又可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干式过滤段采用不同过滤级别的材料对前端湿式反应段塔顶气体带出的水汽进行去除,过滤层为2-4层,过滤材料可以是不锈钢丝网或无纺布等,根据需求选用初效、中效或高效材料;使用材料不同,过滤级别不同,压降不同,故在满足除水性能的基础上,过滤材料的层数设计满足压降较小的要求;
设置干式过滤段与后端高级氧化段具有一定的距离,范围为10-20cm,使前端处理过的气体进入此段进行均匀布置,扩散至装置腔体有效反应截面,不形成涡流,提高后端气体处理效率。
所述干式过滤段底端设有排水口,用于排出液态水,缓冲道内设置向下的压力装置,即在排水口一侧安装抽水系统,具体包括抽水管路、抽水泵、排水管路,排水阀,所述抽水泵为具有自吸功能的管道增压泵,控制流量范围2-5m3/h,功率 0.5-1Kw,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阀门开关,设定抽水时间,抽水时间10-20min,1-2 天一次。干式过滤段底端设排水口及抽水系统可以(1)避免因设备内过高的负压导致液态水无法排出,滞留在设备内,对高级氧化段的灯管等材料形成水膜,导致系统的处理效率降低,或者滞留的水被前端带入循环液,腐蚀部分材料;(2)避免长时间运行若高级氧化段带电材料发生漏电等情况时产生危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其中,所述高级氧化段包括UV 光解段和光催化段。
光解段采用185nm波段的高能紫外灯组,根据需求灯管长度可以是810mm或1554mm,采用直插或者对插的形式进行排列。光解段每列灯管后端加入活性炭层,具体为不锈钢支撑架支撑的活性炭纤维模块,活性炭纤维层的厚度为5-15mm,吸附能力强,选择此吸附剂可满足设备内空间和压力要求,又不会因风阻大而影响使用效果。
光催化段包括光催化网和紫外光源,其中光催化网包括不锈钢支撑框架和光催化材料。所述光催化材料可以镍基、蜂窝基、陶瓷基、玻纤毡等为载体,均匀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活性组分;紫外光源为254nm波段的高能紫外灯,根据需求灯管长度可以是810mm或1554mm,紫外光源与光催化网的间距为5~10cm,此阶段反应停留时间为1~3s。
所述高级氧化段将臭气中未完全溶解的成分如甲硫醇、甲硫醚、二硫化碳等进行分解和氧化,转化为对环境无害的气体成分:UV光解阶段是利用波长185nm(键能:647KJ/mol)的高能紫外灯的紫外光照射有机废气污染物或恶臭气体,破坏其化学键,使之形成游离状态的原子或基团(C*、H*、O*等);同时通过裂解混合空气中的氧气,形成游离氧结合生成臭氧,部分被裂解生成的原子或小分子与臭氧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此外,利用此光解段产生的臭氧与活性炭纤维模块的联合作用,高效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能,臭氧将活性炭吸附的一部分臭气分子进行分解氧化,持续将微孔内分解后的分子带出,使活性炭再生,提高臭气的处理效率和活性炭的再生,延长使用寿命。光催化阶段是利用光催化材料在254nm波长的紫外光照射下受激产生电子-空穴对,空穴分解催化剂表面吸附的水产生氢氧自由基(·OH),电子使其周围的氧还原成氧负离子(O2-),从而具备极强的氧化还原能力,将通过光触媒表面的各种污染物彻底降解成CO2和H2O。
高级氧化段光解加入活性炭纤维吸附层(1)有效消耗了光解产生的多余的臭氧,后端无需多加除臭氧材料,不产生二次污染;(2)利用活性炭纤维的强吸附性和臭氧的强氧化性,提高活性炭对臭气的处理效率,并且使活性炭再生,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臭气处理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可以进一步在高级氧化段的下游设置物理吸附段。
所述物理吸附段采用抽屉式抽拉结构,单层吸附层,共2-4层,采用高性能吸附材料,吸附材料为煤质颗粒炭、柱状活性炭、蜂窝活性炭或分子筛;此吸附段对未完全处理的臭气分子进行吸附,高级氧化段多余的臭氧可增强此段的处理效率,并使吸附材料再生;
所述物理吸附段设置旁通管路,前端安装电动切换阀,利用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控制,此段对于一定时段内或突发浓度高时,对未完全处理的小分子气体进行吸附,最后达标排放,平时正常工况下可不开启,前端处理的气体通过旁通管道进入排气系统,如此便降低吸附材料的更换频率,减少运行成本;
所述复合除臭装置的一体化设计方式、各工艺段的材料配置等均会考虑到风压大小,在满足最优处理效率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性优化设备的设计,使风压降到最低。进一步地,所述复合除臭段设备内部各反应段采用管道旁接,各自独立使用,根据工况需求采用某段单独使用或几段连用,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实现相关操作。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包括气体收集段1、前端风机2,湿式反应段、复合除臭段以及后端风机9。所述气体收集段将各臭气源进行密闭处理后,分别通过支管路进行密封收集,通过负压系统输送至复合除臭段。所述湿式反应段为湿式酸性反应塔3和湿式碱性反应塔4。所述复合除臭段为一体化装置,从气体进口到出口依次经过干式过滤段5,高级氧化段7和物理吸附段8。
湿式反应段包括湿式酸性反应塔3和湿式碱性反应塔4,反应塔包括塔体、水箱、加药罐、循环水泵、控制系统,所述塔体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连接前端收集主管道,臭气从塔体侧面底端进入,出风口从塔顶排出,与复合除臭装置进行连接。
所述干式过滤段5采用不同过滤级别的材料对前端湿式反应端气体带出的水汽进行去除,过滤层为1-3层,过滤材料可以是不锈钢丝网或无纺布等,根据需求选用初效、中效或高效材料,底端设有排水口。
所述高级氧化段7包括UV光解段和光催化段,光解段采用185nm波段的高能紫外灯;光催化段包括光催化网和紫外光源,光解段每列灯管后端加入活性炭层,具体为不锈钢支撑架支撑的活性炭纤维模块,活性炭纤维层的厚度为5-15mm,可满足设备内空间和压力要求,吸附能力强,又不会因风阻过大而影响使用效果。光催化段包括光催化网和紫外光源,其中,光催化网包括不锈钢支撑框架和光催化材料,所述光催化材料可以镍基、蜂窝基、陶瓷基、玻纤毡等为载体,均匀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活性组分,所述紫外光源为254nm波段的高能紫外灯,此阶段反应停留时间为1~3s。
所述物理吸附段8采用抽屉式抽拉结构,单层吸附层,共2-6层,采用高性能吸附材料,吸附材料为高性能活性炭或分子筛;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低浓度小气量废气处理系统净化恶臭废气,经负压收集的臭气源臭气,通过气体输送管路进入湿式酸性反应塔进行第一级酸碱中和处理,去除臭气中氨、三甲胺及二甲胺等碱性气体;随后进入湿式碱性反应塔进行第二级酸碱中和处理,去除臭气中硫化氢、二氧化硫及乙酸等酸性气体;此阶段主要根据臭气与不同喷淋液进行气液两相充分接触吸收,发生中和反应,除去相应酸碱废气成分;然后进入复合除臭设备,依次经过干式过滤段、高级氧化段、物理吸附段。经干式过滤段脱除废气中的水分,减小水分对后续处理段的影响,同时降低最终排气中水分的含量,提高后续高级氧化段对臭气的处理效率;接着通过高级氧化段,与光解、光催化段产生的臭氧及含氧自由基等进行氧化反应,首先进入UV光催化反应器进行高能分解,采用高能紫外灯照射废气分子,使其断链分裂进行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和二氧化碳、水等;中间产物再经过光催化段进行催化氧化,分解更彻底;最后经物理吸附段,利用吸附剂的大比表面积和内部孔隙结构,强大的吸附能力及范德华力捕捉残余臭气分子,该阶段主要去除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二硫化碳、苯乙烯、三甲胺等。整套臭气处理系统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对臭气的处理效率达到 98%以上。
实施例1
根据环境特点,选择对反应塔及复合除臭设备是否作保温处理以及防湿处理。
(1)湿式酸性及碱性反应塔保温层厚度为50mm,两层喷淋,一层除雾层,采用pH控制系统控制添加药剂量及水量;复合除臭设备箱体外壳保温层厚度为50mm,干式过滤器采用初效一层+中效过滤材料两层;高级氧化阶段采用光解三组+光催化三组,光催化材料采用泡沫镍基光催化剂,物理吸附段采用柱状活性炭吸附基材,吸附性能佳,风阻较小。
陕西某企业小污水处理站除臭项目,气量为20000m3/h,臭气主要成分为氨气和硫化氢,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低浓度小气量臭气抽离系统对臭气进行处理,臭气浓度剂处理效率如下表1所示。
表1
序号 污染物 入口浓度(mg/m<sup>3</sup>) 排气口浓度(mg/m<sup>3</sup>) 净化效率(%)
1 NH<sub>3</sub> 8.58 0.12 98.60
2 H<sub>2</sub>S 10.26 0.19 98.15
3 臭气 4000(无量纲) 150 96.25
(2)河北省沧州市某工业园区小型污水处理站除臭项目,气量为25000m3/h,臭气主要成分为氨气和硫化氢及低浓度VOCs,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低浓度小气量臭气抽离系统对臭气进行处理,臭气浓度剂处理效率如下表2所示。除高级氧化阶段采用光解四组+光催化五组,由于含有VOCs,光催化材料采用效果较好的蜂窝陶瓷基光催化剂外,其它设置同(1)。
表2
序号 污染物 入口浓度(mg/m<sup>3</sup>) 排气口浓度(mg/m<sup>3</sup>) 净化效率(%)
1 NH<sub>3</sub> 12.58 0.20 98.41
2 H<sub>2</sub>S 9.82 0.09 99.08
3 VOCs 47.83 4.28 91.05
4 臭气 4800(无量纲) 300 93.75
(3)天津市某垃圾转运站除臭项目,气量为10000m3/h,臭气主要成分为氨气和硫化氢及少量颗粒物,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低浓度小气量臭气抽离系统对臭气进行处理,臭气浓度剂处理效率如下表3所示。
对反应塔及复合除臭设备均作保温处理,外壳材质为不锈钢,湿式酸性及碱性反应塔保温层厚度为50mm,两层喷淋,一层除雾层,采用PH控制系统控制添加药剂量及水量;复合除臭设备箱体外壳保温层厚度为80mm,干式过滤器采用初效两层 +中效过滤材料两层;高级氧化阶段采用光解两组+光催化三组,光催化材料采用泡沫镍基光催化剂;本项目工况臭气浓度较低,故不采用物理吸附段。
表3
序号 污染物 入口浓度(mg/m<sup>3</sup>) 排气口浓度(mg/m<sup>3</sup>) 净化效率(%)
1 NH<sub>3</sub> 9.72 0.15 98.46
2 H<sub>2</sub>S 6.58 0.06 99.09
4 臭气 3000(无量纲) 100 96.67
(4)浙江省某工业园区工业污水除臭项目,气量为20000m3/h,臭气主要成分为氨气和硫化氢及三甲胺和低浓度VOCs,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低浓度小气量臭气抽离系统对臭气进行处理,臭气浓度剂处理效率如下表4所示。
做防水处理,湿式酸性及碱性反应塔采用三层喷淋,一层除雾层,采用PH控制系统控制添加药剂量及水量;复合除臭设备中干式过滤器采用初效两层+中效过滤材料三层;高级氧化阶段采用光解四组+光催化五组,光催化材料采用蜂窝陶瓷基光催化剂;物理吸附段采用柱状活性炭吸附基材,吸附性能佳,风阻较小。
表4
Figure BDA0002505775060000091
Figure BDA0002505775060000101
(5)山东省某工业园区小型污水处理站污水除臭项目,气量为15000m3/h,臭气主要成分为氨气和硫化氢及非甲烷总烃,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低浓度小气量臭气抽离系统对臭气进行处理,臭气浓度剂处理效率如下表5所示。
复合除臭设备外壳材质采用彩钢,湿式酸性及碱性反应塔保温层厚度为30mm,两层喷淋,一层除雾层,采用PH控制系统控制添加药剂量及水量;复合除臭设备箱体外壳保温层厚度为50mm,干式过滤器采用初效一层+中效过滤材料两层;高级氧化阶段采用光解三组+光催化四组,光催化材料采用蜂窝陶瓷基光催化剂;物理吸附段采用柱状活性炭吸附基材,吸附性能佳,风阻较小。
表6
Figure BDA0002505775060000102
(6)江苏省苏州市小型垃圾转运站除臭项目,气量为12000m3/h,臭气主要成分为氨气和硫化氢,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低浓度小气量臭气抽离系统对臭气进行处理,臭气浓度剂处理效率如下表6所示。
各设备无需做保温处理,但需做好防水处理。反应塔及复合除臭设备采用玻璃钢材质,除臭设备设排水系统,设备加工遇有焊点等处采用防腐防水材料,做防水处理,复合除臭设备中干式过滤器采用初效两层+中效过滤材料三层;高级氧化阶段采用光解三组+光催化三组,光催化材料采用蜂窝陶瓷基光催化剂;本项目工况臭气浓度较低,故不采用物理吸附段。
表6
序号 污染物 入口浓度(mg/m3) 排气口浓度(mg/m3) 净化效率(%)
1 NH<sub>3</sub> 8.92 0.28 96.8
2 H<sub>2</sub>S 12.32 0.41 96.67
4 臭气 3800(无量纲) 200 94.74
实施例2
对比采用22000m3/h、2000Pa、22kW两台风机的本实用新型的处理系统和采用22000m3/h,4000Pa,45kW的单风机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双风机处理系统的臭气处理效率为94%,并且系统收集效果良好,处理设备运行平稳;大功率单风机处理系统的臭气处理效率仅为72%,处理系统内的负压不能完全将臭气进行收集,前端风速小,后端风速大,且距离风机近的一体化设备外壳因负压过大向内部收缩发出声响,噪声大,排气筒出口噪音大。
进一步研究本实用新型的处理系统的双风机的风压分配,上游风机和下游风机同频运行,每台风机对系统的贡献率是一样的,风压均为2000-3000Pa,配比为1:1,如果前后运行频率不一致会导致系统前后风压、风速等参数不一致,如果上游风机比下游风机运行频率小,会被强制达到下游风机的参数运行,这样不仅增加风机运行功率,且对风机的寿命和运行安全性都有一定的损害。
实施例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处理系统,UV光解加入活性炭在处理效果方面产生的协同增效作用主要体现在臭氧对活性炭的再生和处理效率,加入活性炭前后的效果差异如下表7所示。
表7
Figure BDA0002505775060000111
Figure BDA000250577506000012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包括气体收集段、前端风机,湿式反应段、复合除臭段以及后端风机,所述前端风机和后端风机的风压占比为1:1,两风机同频运行,风压为2000-3000P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式反应段依次包括酸性反应塔和碱性反应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除臭段从气体进口到出口包括干式过滤段、高级氧化段和物理吸附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式过滤段采包括2-4层过滤层,所述干式过滤段与后端的高级氧化段的距离为10-20c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式过滤段底端设有排水口,用于排出液态水,缓冲道内设置向下的压力装置,即在排水口一侧安装抽水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级氧化段包括UV光解段和光催化段,所述光解段每列灯管后端加入活性炭层,具体为不锈钢支撑架支撑的活性炭纤维模块,活性炭纤维层的厚度为5-15m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除臭段在高级氧化段的下游包括物理吸附段。
CN202020882554.XU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 Active CN2133142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82554.XU CN213314269U (zh)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82554.XU CN213314269U (zh)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14269U true CN213314269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59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82554.XU Active CN213314269U (zh)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142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73333A (zh) 一种餐厨垃圾废气处理组合装置及其工艺
CN111282431B (zh) 一种环境臭气净化的设施及方法
CN111558290A (zh) 一种低浓度大气量臭气处理系统
CN205392177U (zh) 一种制药废气uv光解设备
CN207913507U (zh) 箱式废气处理装置
CN111558289A (zh) 一种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
CN113082973A (zh) 一种厕所臭气净化方法及装置
CN213314269U (zh) 一种低浓度小气量臭气处理系统
CN210356682U (zh) 一种工业废水高浓度复合生物除臭装置
CN111514744A (zh) 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多级催化氧化塔
CN213314270U (zh) 一种低浓度大气量臭气处理系统
CN111514743A (zh) 一种处理恶臭气体的催化氧化系统
CN212283562U (zh) 一种工业挥发性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CN210114978U (zh) 一种新型恶臭气体净化装置
CN112473362B (zh) 一种增强有机废气氧化降解的装置及方法
CN2598626Y (zh) 化学实验室废气的吸附—光催化降解净化装置
CN213913141U (zh) 一种反应釜废气负压收集处理装置
CN210620387U (zh) 一种双效脱氮除磷装置
CN214233476U (zh) 一种高效过滤的废气处理设备
CN111760453A (zh) 一种工业挥发性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CN211612254U (zh) 一种新型光氧离子复合除臭装置
CN210613372U (zh) 一种恶臭污染物处理装置
CN113713589A (zh) 一种高硫氨有机废气的深度处理方法
CN210419646U (zh) 环保用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08599457U (zh) 污水处理站臭气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