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09206U - 一种腔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腔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09206U
CN213309206U CN202022037935.0U CN202022037935U CN213309206U CN 213309206 U CN213309206 U CN 213309206U CN 202022037935 U CN202022037935 U CN 202022037935U CN 213309206 U CN213309206 U CN 2133092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control box
heat insulation
plate
fron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3793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福波
刘锦森
粱叶锋
杨有如
戴建亮
郑秀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nmi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nmi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nmi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nmi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3793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092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092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092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腔体结构,由腔体前板、腔体顶板、U型板、腔体底板构成,所述U型板是由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构成的三面框型结构,所述U型板内安装有加热组件,所述腔体结构还包括:腔体前板隔热结构,其为所述腔体前板朝向腔体结构内部凹陷的凹槽结构,其可供控制盒结构匹配嵌装;腔体隔热结构,其阻挡于腔体前板与加热组件之间;所述腔体前板与腔体隔热结构之间还形成有控制盒外部散热通道。本实用新型将电路板的隔热结构和散热结构的结合,非常高效地降低了控制盒内部的温度,大大地降低电路板可能出现失效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腔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烤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腔体结构。
背景技术
电子式烤箱是一种常用的食物烘烤电器,其电子控温加热比机械控温加热更加精准,烹饪食物失误率更低,非常受消费者欢迎。电子式烤箱产品,都设置有相应控制盒,置于机器的前部。当用户使用烤箱烹饪食物时,腔体组件内部的发热管热量会直接热辐射到控制盒组件上,其非常高的烘烤温度直接影响了控制盒内部相关电子元器件温度,从而引起电控件失效的风险。
因此,基于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将电路板的隔热结构和散热结构的结合,非常高效地降低了控制盒内部的温度,大大地降低电路板可能出现失效的风险的腔体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将电路板的隔热结构和散热结构的结合,非常高效地降低了控制盒内部的温度,大大地降低电路板可能出现失效的风险的腔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腔体结构,由腔体前板、腔体顶板、U型板、腔体底板构成,所述U型板是由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构成的三面框型结构,所述U型板内安装有加热组件,所述腔体结构还包括:
腔体前板隔热结构,其为所述腔体前板朝向腔体结构内部凹陷的凹槽结构,其可供控制盒结构匹配嵌装;
腔体隔热结构,其阻挡于腔体前板与加热组件之间;
所述腔体前板与腔体隔热结构之间还形成有控制盒外部散热通道。
优选的,所述控制盒结构包括扣合于一体的控制盒面板与控制盒隔热结构,所述控制盒隔热结构位于电路板靠近腔体结构的一侧,所述控制盒结构内形成有控制盒内部散热通道。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控制盒内部散热通道包括开设于所述控制盒结构上用于对电路板散热通风的第一进风区域和第一出风区域。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进风区域包括多个开设于控制盒结构底部的控制盒底部通孔,所述第一出风区域包括多个开设于控制盒结构背部两侧的控制盒背部通孔。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腔体前板隔热结构上开设有与第一出风区域对应的腔体前板通孔。
优选的,所述腔体隔热结构包括朝腔体结构外侧倾斜的隔热斜板部、分别自所述隔热斜板部上、下端朝腔体前板延伸的上隔热平板部、下隔热平板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腔体隔热结构通过插片式结构与左侧板、右侧板插装于一体,所述腔体隔热结构与腔体前板、左侧板、右侧板共同围设成封闭的隔热散热空间。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控制盒外部散热通道包括开设于隔热散热空间外侧的第二进风区域和第二出风区域。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进风区域包括多个开设于下隔热平板部上的腔体隔热板通孔,所述腔体底板上形成有用于避让腔体隔热板通孔的避让区域。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出风区域包括多个分别开设于所述左侧板、右侧板上的U型板通孔,所述U型板通孔与隔热散热空间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电路板的隔热结构和散热结构的结合,非常高效地降低了控制盒内部的温度,大大地降低电路板可能出现失效的风险,提高电子器件的可靠性寿命,提高消费者对产品好感。
2.本实用新型中,腔体隔热结构、腔体前板隔热结构、控制盒隔热结构分别作为第一、二、三道屏障,阻挡着腔体内部加热管对电路板的热量辐射,能够直接有效地阻挡着腔体内部加热管的热量辐射到电路板上,大大地降低电路板可能出现失效的风险。
3.本实用新型中各部件分别设置有不同位置的开孔,形成多路有效的散热通道,有效降低控制盒结构内、外部的环境温度,大大地降低电路板可能出现失效的风险。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
图1是腔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半剖面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腔体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腔体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腔体隔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U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控制盒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是控制盒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控制盒结构、101.控制盒隔热结构、1011.隔热板、1012.隔热侧面、1013.挡边结构、102.控制盒面板、1021.显示面板、1022.面板侧面、103.电路板、1031.电路板本体、1032.数码屏、1033.编码器、1034.元器件、104.隔板、105.可视区域、106.旋钮/按钮、2.第一进风区域、201.第一进风缺口、202.第二进风缺口、3.第一出风区域、301.控制盒背部通孔、302.出风缺口、4.腔体结构、401.腔体前板、4011.腔体前板隔热结构、4012.腔体前板通孔、402.腔体顶板、403.U型板、404.腔体底板、5.加热组件、6.腔体隔热结构、601.隔热斜板部、602.上隔热平板部、603.下隔热平板部、7.插片式结构、701.插片、702.插口、8.第二进风区域、801.腔体隔热板通孔、802.避让区域、9.第二出风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实用新型的更多其他实施例。另外,为了简化图面起见,相同或相类似的技术特征在同一附图中可能仅在一处进行标示。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就结合图1-图8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腔体结构,由腔体前板401、腔体顶板402、U型板403、腔体底板404构成,所述U型板403是由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构成的三面框型结构,所述U型板内安装有加热组件5,所述腔体结构4还包括:腔体前板隔热结构4011,其为所述腔体前板401朝向腔体结构内部凹陷的凹槽结构,其可供控制盒结构1匹配嵌装;腔体隔热结构6,其阻挡于腔体前板401与加热组件5之间;所述腔体前板401与腔体隔热结构6之间还形成有控制盒外部散热通道。
工作原理:本技术方案中,如图2所示,腔体隔热结构6作为第一道屏障,阻挡着腔体内部加热管的热量辐射,腔体前板隔热结构4011作为第二道屏障,阻挡着腔体内部加热管对电路板103的热量辐射,另外,控制盒结构1可对电路板起到一定的保护隔热作用,可作为第三道屏障阻挡着腔体内部加热管对电路板103的热量辐射,腔体结构内加热组件5的热量辐射分别被上述三重隔热结构阻挡,能够直接有效地阻挡着腔体内部加热管的热量辐射安装在控制盒内部的电路板上,大大地降低电路板可能出现失效的风险,提高电子器件的可靠性寿命,提高消费者对产品好感;
烤箱内各部件分别设置有不同位置的开孔,形成多路有效的散热通道,有效降低控制盒结构内、外部的环境温度;其中一路散热通道为形成于腔体前板401与腔体隔热结构6之间的控制盒外部散热通道,控制盒外部散热通道包括开设于隔热散热空间外侧的第二进风区域8和第二出风区域9,外部冷空气通过第二进风区域8与腔体前板401后侧空间(隔热散热空间)相通,再通过U型板两侧的第二出风区域9与腔体外侧空间相通,最后排出形成一路散热通道,控制盒外部散热通道可对控制盒外侧起到通风散热作用,有效降低控制盒结构内、外部的环境温度,高效地降低了控制盒结构内、外部的温度,大大地降低电路板可能出现失效的风险,提高电子器件的可靠性寿命。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控制盒结构1包括扣合于一体的控制盒面板102与控制盒隔热结构101,所述控制盒隔热结构101位于电路板103靠近腔体结构4的一侧,控制盒隔热结构101可作为第三道屏障阻挡着腔体内部加热管对电路板103的热量辐射,所述控制盒结构内形成有控制盒内部散热通道,控制盒内部散热通道包括开设于所述控制盒结构1上的第一进风区域2和第一出风区域3,外部冷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区域2与控制盒结构内部相通,再通过控制盒结构背部两侧的第一出风区域3使其与腔体结构外侧空间相通,最后排出形成一路散热通道;控制盒内部散热通道、控制盒外部散热通道可分别对控制盒内、外侧起到通风散热作用,有效降低控制盒结构内、外部的环境温度,高效地降低了控制盒结构内、外部的温度,大大地降低电路板可能出现失效的风险,提高电子器件的可靠性寿命。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控制盒内部散热通道包括开设于所述控制盒结构1上用于对电路板散热通风的第一进风区域2和第一出风区域3。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第一进风区域2包括多个开设于控制盒结构1底部的控制盒底部通孔,所述第一出风区域3包括多个开设于控制盒结构背部两侧的控制盒背部通孔。如图7、8所示,控制盒隔热结构101与控制盒面板102扣合共同构成控制盒结构1,可对电路板103起到一定的保护隔热作用,其中:控制盒隔热结构101内通过隔板104分隔成至少两个元器件容纳空间,当电路板103装配在控制盒隔热结构101上时,电路板103上的元器件分布在元器件容纳空间的前方,每个元器件容纳空间上均设有各自的第一进风区域2和第一出风区域3,外界的冷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区域2进入到元器件容纳空间内对元器件通风散热,之后换热后的空气通过第一出风区域3排出控制盒结构1以外,利用第一进风区域2和第一出风区域3构成控制盒内部散热通道,有助于对控制盒结构内电路板进行散热,有效降低控制盒结构内部的环境温度。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电路板103包括:
电路板本体1031,其位于控制盒面板102与控制盒隔热结构101之间;
数码屏1032,其集成于所述电路板本体1031面向控制盒面板102的一侧,数码屏1032用于反馈图字符号信息给用户;
编码器1033,其集成于所述电路板本体1031面向控制盒面板102的一侧,编码器1033与旋钮/按钮106配合,用于起到调节作用;
元器件1034,其集成于所述电路板本体1031背向控制盒面板102的一侧,并分布在元器件容纳空间的前方。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控制盒面板102是由显示面板1021和四个面板侧面1022围设成的五面封闭一面开放的半封闭盒体结构,所述显示面板1021上对应设置有用于反馈数码屏显示图字符号信息给用户的可视区域105、与编码器1033适配安装的旋钮/按钮106,用户通过可视区域105查看数码屏信息,通过旋转/按动旋钮/按钮106调节烤箱运作。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控制盒隔热结构101是由隔热板1011和四个隔热侧面1012围设成的五面封闭一面开放的半封闭盒体结构,其开放面的外边缘分别朝垂直方向延伸有挡边结构1013,所述控制盒隔热结构101通过挡边结构1013匹配插装在控制盒面板102上,并共同构成六面封闭的控制盒结构1。
其中:所述第一进风区域2为开设于于挡边结构1013上的第一进风缺口201,所述第一进风缺口201分布于所述控制盒隔热结构101的下部,每个所述元器件容纳空间上第一进风缺口201的数量不少于一个。位于下方的所述面板侧面1022上对应开设有第一进风缺口201共同构成控制盒底部通孔的第二进风缺口202。第一进风缺口201与第二进风缺口202共同构成控制盒底部通孔,供冷空气自控制盒结构底部进入,空气通过控制盒结构底部的控制盒底部通孔进入到控制盒内部再经第一出风区域3排出,有效降低控制盒结构内部的环境温度。
其中:所述第一出风区域3包括控制盒背部通孔301,所述控制盒背部通孔301分布于所述隔热板1011的边缘处,每个所述元器件容纳空间上控制盒背部通孔301的数量不少于一个。换热后的空气通过控制盒背部通孔301排出控制盒结构1以外,优选的,控制盒背部通孔301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分布于所述隔热板的左右两侧边缘处,可将换热后的空气通过腔体结构与外罩之间的间隙排出。
作为优选的,与所述控制盒背部通孔301相靠近的隔热侧面1012上还开设有至少一道出风缺口302,所述出风缺口302与所述控制盒背部通孔301的一侧相连通,出风缺口302的设置有助于加大出风区域3的出风面积,进一步有助于降低控制盒结构内部的环境温度。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腔体前板隔热结构4011上开设有与第一出风区域3对应的腔体前板通孔4012,腔体前板隔热结构4011位于第二道屏障,阻挡着腔体内部加热管的热量辐射,经第一出风区域3排出的热风可通过腔体前板通孔4012进入到腔体结构与外罩之间的间隙并排出。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腔体隔热结构6包括朝腔体结构外侧倾斜的隔热斜板部601、分别自所述隔热斜板部601上、下端朝腔体前板延伸的上隔热平板部602、下隔热平板部603,倾斜设置的隔热斜板部601正面加热组件5,一方面可反射部分加热组件5产生的热辐射,另一方面作为第一道屏障阻挡着腔体内部加热管的热量辐射。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腔体隔热结构6通过插片式结构7与左侧板、右侧板插装于一体,所述插片式结构7包括分别形成于隔热斜板部601、下隔热平板部603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的插片701、分别开设于左侧板、右侧板上用于匹配插接插片701的插口702,所述插口702与插片701位置相对应设置。通过插片701和插口702的方式连接,无螺钉化,既美观大方,且制造工艺简单;所述腔体隔热结构6与腔体前板401、左侧板、右侧板共同围设成封闭的隔热散热空间。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控制盒外部散热通道包括开设于隔热散热空间外侧的第二进风区域8和第二出风区域9,外部冷空气通过第二进风区域8与腔体前板401后侧空间(隔热散热空间)相通,再通过U型板两侧的第二出风区域9与腔体外侧空间相通。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第二进风区域8包括多个开设于下隔热平板部603上的腔体隔热板通孔801,所述腔体底板404上形成有用于避让腔体隔热板通孔的避让区域802。所述第二出风区域9包括多个分别开设于所述左侧板、右侧板上的U型板通孔,所述U型板通孔与隔热散热空间相连通。外部冷空气通过腔体隔热板通孔801与腔体前板401后侧空间(隔热散热空间)相通,再通过U型板两侧的U型板通孔,使其与腔体外侧空间相通,排出腔体结构以外,对隔热散热空间起到通风散热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将电路板的隔热结构和散热结构的结合,非常高效地降低了控制盒内部的温度,大大地降低电路板可能出现失效的风险的腔体结构。
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腔体结构,由腔体前板、腔体顶板、U型板、腔体底板构成,所述U型板是由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构成的三面框型结构,所述U型板内安装有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结构还包括:
腔体前板隔热结构,其为所述腔体前板朝向腔体结构内部凹陷的凹槽结构,其可供控制盒结构匹配嵌装;
腔体隔热结构,其阻挡于腔体前板与加热组件之间;
所述腔体前板与腔体隔热结构之间还形成有控制盒外部散热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结构包括扣合于一体的控制盒面板与控制盒隔热结构,所述控制盒隔热结构位于电路板靠近腔体结构的一侧,所述控制盒结构内形成有控制盒内部散热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内部散热通道包括开设于所述控制盒结构上用于对电路板散热通风的第一进风区域和第一出风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区域包括多个开设于控制盒结构底部的控制盒底部通孔,所述第一出风区域包括多个开设于控制盒结构背部两侧的控制盒背部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前板隔热结构上开设有与第一出风区域对应的腔体前板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隔热结构包括朝腔体结构外侧倾斜的隔热斜板部、分别自所述隔热斜板部上、下端朝腔体前板延伸的上隔热平板部、下隔热平板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隔热结构通过插片式结构与左侧板、右侧板插装于一体,所述腔体隔热结构与腔体前板、左侧板、右侧板共同围设成封闭的隔热散热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外部散热通道包括开设于隔热散热空间外侧的第二进风区域和第二出风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区域包括多个开设于下隔热平板部上的腔体隔热板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腔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区域包括多个分别开设于所述左侧板、右侧板上的U型板通孔。
CN202022037935.0U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腔体结构 Active CN2133092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37935.0U CN213309206U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腔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37935.0U CN213309206U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腔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09206U true CN213309206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64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37935.0U Active CN213309206U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腔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092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310414U (zh) 用于提供被动冷却并降低电磁干扰辐射的电子仪器罩
CN101548689B (zh) 电烘箱
CN109561611B (zh) 具有隔热功能的电源供应器
CN213371511U (zh) 一种电路板隔热结构
CN213309207U (zh) 一种带有电路板隔热、散热结构的烤箱
CN213309206U (zh) 一种腔体结构
CN213244706U (zh) 一种控制盒结构
CN101548854B (zh) 电烘箱及其门
CN213244691U (zh) 一种电路板散热结构、应用其的烤箱
GB2129111A (en) Refrigerator
CN215446564U (zh) 电磁烹饪器具
CN216416809U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微蒸烤箱
US7375310B2 (en) Air flow system for circulating air in a microwave oven
CN213931069U (zh) 一种烹饪设备的门体散热结构
CN215226921U (zh) 烹饪器具
JP2002190375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08317596B (zh) 一种用于加热器上的控制盒及取暖器
TWI275741B (en) Cooking stove top plate and cooking stove
CN210891802U (zh) 用于烹饪装置的门体组件和烹饪装置
CN217843983U (zh) 一种冷却风道组件
CN210624614U (zh) 电陶炉
CN105228269A (zh) 空调器用的ptc发热器
CN214592525U (zh) 烹饪设备的电气元件散热结构
KR200343492Y1 (ko) 오븐의 배기와 냉각 구조
CN212057408U (zh) 一种电热炉用的隔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Fubo

Inventor after: Liu Jinsen

Inventor after: Liang Yefeng

Inventor after: Yang Youru

Inventor after: Dai Jianliang

Inventor after: Zheng Xiuqian

Inventor before: Liu Fubo

Inventor before: Liu Jinsen

Inventor before: Liang Yefeng

Inventor before: Yang Youru

Inventor before: Dai Jianliang

Inventor before: Zheng Xiuq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