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04292U - 用于电池的底壳及电池壳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池的底壳及电池壳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04292U
CN213304292U CN202022570993.XU CN202022570993U CN213304292U CN 213304292 U CN213304292 U CN 213304292U CN 202022570993 U CN202022570993 U CN 202022570993U CN 213304292 U CN213304292 U CN 2133042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blind groove
blind
groove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7099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江波
曹志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ey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ey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ey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ey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7099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042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042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042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Gas Exhaust Devices For Batterie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池的底壳及电池壳体结构,用于电池的底壳包括第一底壁、第一侧壁和第一封边,第一侧壁呈环状设置,第一侧壁环绕第一底壁的外周设置并连接在第一底壁上,以形成用于容纳电芯组件的容纳腔;第一封边呈环状设置并与第一侧壁对应设置,第一封边与第一侧壁连接且第一侧壁位于第一底壁和第一封边之间,第一封边上开设有第一盲槽。第一封边用于与上盖配合连接,以使上盖和底壳配合形成密封腔,由于第一封边上开设有第一盲槽,第一盲槽所在的壁面相比其他区域更薄,形成薄弱区域,当电池失效或报废的时候,密封腔内的高压气体会首先撑破第一盲槽所在的薄弱区域,从而使内部的高压气体得到释放,起到防爆的作用,保障安全。

Description

用于电池的底壳及电池壳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电池的底壳及电池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纽扣电池(Button Cell),通常也称扣式电池,是指外形类似纽扣的一类电池,相比柱状电池,纽扣电池的厚度较薄。纽扣电池因体形较小,因而在各种微型电子产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传统的纽扣电池包括底壳、上盖和电芯组件,底壳和上盖配合形成密封腔,电芯组件则安装在密封腔内。然而,当电池在失效或报废的时候,由于密封腔内的电芯组件异常,如果没有正常的防爆途径,则密封腔内的能量就无法得到释放,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导致爆炸甚至更严重的情况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电池的底壳及电池壳体结构;该用于电池的底壳,第一盲槽所在位置形成薄弱区域,在电池失效或报废的时候,薄弱区域在内部压力的作用下首先撑破,从而避免出现爆炸的情况,进而保障安全;该电池壳体结构包括前述的用于电池的底壳,在电池失效或报废的时候,能够避免出现爆炸的情况,从而保障安全。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池的底壳,包括:
第一底壁;
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呈环状设置,所述第一侧壁环绕所述第一底壁的外周设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一底壁上,以形成用于容纳电芯组件的容纳腔;及
第一封边,所述第一封边呈环状设置并与所述第一侧壁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封边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且所述第一侧壁位于所述第一底壁和所述第一封边之间,所述第一封边上开设有第一盲槽。
上述用于电池的底壳,第一底壁和第一侧壁配合形成用于容纳电芯组件的容纳腔,第一封边用于与上盖配合连接,以使上盖和底壳配合形成密封腔,由于第一封边上开设有第一盲槽,第一盲槽所在的壁面相比其他区域更薄,形成薄弱区域,当电池失效或报废的时候,密封腔内的高压气体会首先撑破第一盲槽所在的薄弱区域,从而使内部的高压气体得到释放,起到防爆的作用,进而保障安全。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盲槽开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盲槽沿所述第一封边的圆周呈间隔开设;
或所述第一盲槽呈弧线走线开槽设置,且所述第一盲槽为非环形槽;
或所述第一盲槽呈弧线走线开槽设置并形成环形槽,所述第一盲槽环绕所述第一封边的圆周进行开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盲槽呈直线走线开槽设置,相邻所述第一盲槽的直线走线不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边包括第一延伸边和第二延伸边,所述第一延伸边和所述第二延伸边均呈环状设置并与所述第一侧壁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延伸边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延伸边之间,所述第一盲槽开设在所述第一延伸边上,所述第二延伸边用于与上盖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边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朝所述第一侧壁的外环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延伸边在所述第一延伸边上朝远离所述第一底壁的方向延伸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边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延伸边具有内环端和外环端,所述第一延伸边通过所述内环端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延伸边通过外环端与所述第二延伸边连接,所述第一盲槽与所述内环端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盲槽与所述外环端之间的间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壁上开设有第二盲槽,所述第二盲槽开设在所述第一底壁的外侧;
所述第一盲槽开设在所述第一封边的外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盲槽呈直线走线开槽设置;或所述第二盲槽呈弧线走线开槽设置;
或所述第二盲槽为环形槽,所述第二盲槽沿所述第一底壁的圆周进行开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盲槽的开槽深度与所述第二盲槽的开槽深度不相同。
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壳体结构,包括如上述任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的用于电池的底壳。
上述电池壳体结构,采用前述的用于电池的底壳,由于第一盲槽的开设,形成薄弱区域,在电池失效或报废的情况下,高压气体能够首先撑破薄弱区域,从而使高压气体泄出,起到防爆的作用,并保障安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此外,附图并不是以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个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纽扣电池的整体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中底壳、上盖和密封圈的装配截面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底壳的背面结构俯视图;
图4为图3实施例中底壳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实施例中底壳上第一盲槽和第二盲槽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底壳的背面结构俯视图;
图7为图6实施例中底壳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
100、底壳;110、第一底壁;111、第二盲槽;120、第一侧壁;130、第一封边;131、第一延伸边;1311、第一盲槽;132、第二延伸边;200、上盖;300、密封圈;400、电芯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照图1至图7,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池的底壳,该底壳100包括第一底壁110、第一侧壁120和第一封边130。其中:
如图4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第一侧壁120围设在第一底壁110的外周并形成容纳腔,第一侧壁120和第一底壁110可以一体设置。
如图4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第一封边130由第一侧壁120朝远离第一底壁110的一侧进一步延伸得到,第一封边130可以与第一侧壁120一体设置。
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当底壳100和上盖200配合时,第一封边130与上盖200的外边缘抵接配合,且第一封边130和上盖200的外边缘之间设有密封圈300,以形成密封腔,容纳腔成为密封腔的一部分,以用于安装电芯组件400。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图4、图6和图7,所述第一侧壁120呈环状设置,所述第一侧壁120环绕所述第一底壁110的外周设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一底壁110上,以形成用于容纳电芯组件400的容纳腔。
如图3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底壁110为圆形板状设置。
如图4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并结合图3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可以得到:第一侧壁120环绕第一底壁110的外周设置,且第一侧壁120与第一底壁110一体连接,第一侧壁120位于第一底壁110的上方,以形成开口朝上的容纳腔。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电芯组件400的大部分或全部构件则位于容纳腔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图4、图6和图7,所述第一封边130呈环状设置并与所述第一侧壁120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封边130与所述第一侧壁120连接且所述第一侧壁120位于所述第一底壁110和所述第一封边130之间,所述第一封边130上开设有第一盲槽1311。
如图3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封边130呈环状设置并与第一侧壁120连接。如图4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封边130连接在第一侧壁120的上方,且第一侧壁120位于第一封边130和第一底壁110的中间。
如图1至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封边130上开设有第一盲槽1311。第一盲槽1311是指并非完全贯穿开设的槽,由于该开槽位置相比其他未开槽位置更薄,因而,该位置的壁部较为薄弱,在高压气体的作用下容易被撑破。如此设置,当电池出现失效或报废的情况时,内部高压气体能够迅速撑破第一盲槽1311,使第一盲槽1311形成通槽,进而使高压气体得到释放,避免出现爆炸等情况出现,从而保障安全。
该用于电池的底壳,第一底壁110和第一侧壁120配合形成用于容纳电芯组件400的容纳腔,第一封边130用于与上盖200配合连接,以使上盖200和底壳100配合形成密封腔,由于第一封边130上开设有第一盲槽1311,第一盲槽1311所在的壁面相比其他区域更薄,形成薄弱区域,当电池失效或报废的时候,密封腔内的高压气体会首先撑破第一盲槽1311所在的薄弱区域,从而使内部的高压气体得到释放,起到防爆的作用,进而保障安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盲槽1311开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盲槽1311沿所述第一封边130的圆周呈间隔开设。
第一盲槽1311开设有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第一盲槽1311沿着第一封边130的圆周呈间隔开设,以使第一封边130的圆周在出现失效或报废时能够多位置进行撑破和泄压,从而起到更好的泄压防爆效果。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和图4,所述第一盲槽1311呈弧线走线开槽设置,且所述第一盲槽1311为非环形槽。
如图3所示,第一盲槽1311为非环形槽,只有环绕的一部分,且只设有一个第一盲槽1311。
还有一个实施例,请参照图6和图7,所述第一盲槽1311呈弧线走线开槽设置并形成环形槽,所述第一盲槽1311环绕所述第一封边130的圆周进行开设。
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盲槽1311呈弧线走线开槽设置,且第一盲槽1311沿第一封边130的圆周环绕开设,形成环形槽。
当电池失效或报废的时候,高压气体冲破整个的环形槽,从而将第一封边130分成两部分,该种情况下,上盖200和底壳100基本脱离,则大大提高了高压气体的泄出效率,避免出现泄压不及时导致的爆炸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盲槽1311呈直线走线开槽设置,相邻所述第一盲槽1311的直线走线不平行。
可以理解的是:
由于第一盲槽1311沿第一封边130的圆周环绕开设,因此,第一盲槽1311呈直线走线开设时,第一盲槽1311的直线走线方向可以与第一封边130的圆周方向相切。如此设置,则相邻的两个第一盲槽1311的直线走线方向不相平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图4、图5和图7,所述第一封边130包括第一延伸边131和第二延伸边132,所述第一延伸边131和所述第二延伸边132均呈环状设置并与所述第一侧壁120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延伸边131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120和所述第二延伸边132之间,所述第一盲槽1311开设在所述第一延伸边131上,所述第二延伸边132用于与上盖200连接。
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封边130包括第一延伸边131和第二延伸边132,结合图3和图6,第一延伸边131和第二延伸边132均呈环状设置,且第一延伸边131的一端与第一侧壁120的上端一体连接,第一延伸边131的另一端与第二延伸边132一体连接,且第一延伸边131位于第一侧壁120和第二延伸边132之间。
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开槽开设在第一延伸边131上,第二延伸边132能够进行弯折,且弯折后用于与上盖200的外边缘进行抵接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图4、图5和图7,所述第一延伸边131在所述第一侧壁120上朝所述第一侧壁120的外环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延伸边132在所述第一延伸边131上朝远离所述第一底壁110的方向延伸设置。
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延伸边132的一部分朝内环侧弯折延伸,以与上盖200的外边缘的上板面进行抵接配合,第二延伸边132的未弯折部分与上盖200的外边缘的端部位置对应,第一延伸边131的上板面与上盖200的外边缘的下板面对应并抵接配合。当然,密封圈300位于第一延伸边131、第二延伸边132和上盖200的外边缘之间,以起到密封作用。
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当高压气体作用于第一侧壁120和第一封边130的时候,高压气体会撑拉第一延伸边131,使第一延伸边131出现拉伸变形,在达到一定的拉伸量时,第一延伸边131上的第一盲槽1311被拉伸开并被高压气体进一步撑破,从而起到泄压防爆的作用。
另外,在具体装配的时候,如图2所示,第一延伸边131的靠近第一侧壁120的部分与密封圈300之间存在间隙,而第一盲槽1311开设在与第一延伸边131的靠近第一侧壁120的位置。如此设置,当高压气体撑第一侧壁120和第一延伸边131的时候,一方面,高压气体可以直接作用于第一延伸边131并作用于第一盲槽1311对应的薄弱区域,另一方面,当密封圈300与薄弱区域出现位置对应的时候,高压气体首先会挤压密封圈300,并使密封圈300和第一延伸边131之间出现缝隙,接着,高压气体到达薄弱区域,从而进一步撑破薄弱区域,进而实现泄压防爆的功能,保障安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图5和图7,所述第一延伸边131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延伸边131具有内环端和外环端,所述第一延伸边131通过所述内环端与所述第一侧壁120连接,所述第一延伸边131通过外环端与所述第二延伸边132连接,所述第一盲槽1311与所述内环端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盲槽1311与所述外环端之间的间距。
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延伸边131呈水平设置,第一延伸边131的右端为外环端,第一延伸边131的左端为内环端,第一延伸边131的左端与第一侧壁120的上端连接,第一延伸边131的右端与第二延伸边132的下端连接。
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盲槽1311开设在第一延伸边131上,且第一盲槽1311的开设位置靠近第一侧壁120的一侧。如此设置,当高压气体撑第一延伸边131的时候,能够尽快解除到第一盲槽1311所在的薄弱区域,并尽快撑破薄弱区域进行泄压,从而避免发生爆炸,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7,所述第一底壁110上开设有第二盲槽111,所述第二盲槽111开设在所述第一底壁110的外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7,所述第一盲槽1311开设在所述第一封边130的外侧。
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盲槽1311开设在第一封边130的外侧壁。
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一盲槽1311开设在第一延伸边131的下侧壁。
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盲槽111开设在第一底壁110的外侧壁,也即,第二盲槽111开设在图5视角下第一底壁110的下侧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盲槽111呈直线走线开槽设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和图4,所述第二盲槽111呈弧线走线开槽设置。
还有一个实施例,请参照图6和图7,所述第二盲槽111为环形槽,所述第二盲槽111沿所述第一底壁110的圆周进行开设。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盲槽1311的开槽深度与所述第二盲槽111的开槽深度不相同。
第一盲槽1311的开槽深度和第二盲槽111的开槽深度不相同,则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设定那个开槽更深,以提供优先撑破的泄压位置。
例如:可以使第一盲槽1311的开槽深度大于第二盲槽111的开槽深度,从而在电池失效或报废的时候,第一盲槽1311首先被撑开并泄压,若仍然有较多的高压气体,则进一步撑开第二盲槽111,从而提供更多的泄压口,以尽可能的避免出现爆炸,这种两级泄压,最大程度上解决了泄压不及时泄压效率低等问题,提高了防爆能力。
请参照图1,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壳体结构,包括如上述任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的用于电池的底壳。
具体地,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电池壳体结构还包括上盖200和密封圈300,上盖200的外边缘与底壳100的第一封边130抵接,以形成用于安装电芯组件400的密封腔,密封圈300夹在上盖200和底壳100的第一封边130之间,从而起到密封作用。
该电池壳体结构,采用前述的用于电池的底壳,由于第一盲槽1311的开设,形成薄弱区域,在电池失效或报废的情况下,高压气体能够首先撑破薄弱区域,从而使高压气体泄出,起到防爆的作用,并保障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电池的底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底壁;
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呈环状设置,所述第一侧壁环绕所述第一底壁的外周设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一底壁上,以形成用于容纳电芯组件的容纳腔;及
第一封边,所述第一封边呈环状设置并与所述第一侧壁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封边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且所述第一侧壁位于所述第一底壁和所述第一封边之间,所述第一封边上开设有第一盲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的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盲槽开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盲槽沿所述第一封边的圆周呈间隔开设;
或所述第一盲槽呈弧线走线开槽设置,且所述第一盲槽为非环形槽;
或所述第一盲槽呈弧线走线开槽设置并形成环形槽,所述第一盲槽环绕所述第一封边的圆周进行开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池的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盲槽呈直线走线开槽设置,相邻所述第一盲槽的直线走线不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的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边包括第一延伸边和第二延伸边,所述第一延伸边和所述第二延伸边均呈环状设置并与所述第一侧壁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延伸边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延伸边之间,所述第一盲槽开设在所述第一延伸边上,所述第二延伸边用于与上盖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电池的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边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朝所述第一侧壁的外环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延伸边在所述第一延伸边上朝远离所述第一底壁的方向延伸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电池的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边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延伸边具有内环端和外环端,所述第一延伸边通过所述内环端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延伸边通过外环端与所述第二延伸边连接,所述第一盲槽与所述内环端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盲槽与所述外环端之间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电池的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壁上开设有第二盲槽,所述第二盲槽开设在所述第一底壁的外侧;
所述第一盲槽开设在所述第一封边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电池的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盲槽呈直线走线开槽设置;或所述第二盲槽呈弧线走线开槽设置;
或所述第二盲槽为环形槽,所述第二盲槽沿所述第一底壁的圆周进行开设。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电池的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盲槽的开槽深度与所述第二盲槽的开槽深度不相同。
10.一种电池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电池的底壳。
CN202022570993.XU 2020-11-09 2020-11-09 用于电池的底壳及电池壳体结构 Active CN2133042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70993.XU CN213304292U (zh) 2020-11-09 2020-11-09 用于电池的底壳及电池壳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70993.XU CN213304292U (zh) 2020-11-09 2020-11-09 用于电池的底壳及电池壳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04292U true CN213304292U (zh) 2021-05-28

Family

ID=76014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70993.XU Active CN213304292U (zh) 2020-11-09 2020-11-09 用于电池的底壳及电池壳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042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86611B (zh) 电池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10245557U (zh) 纽扣电池
JP2010520580A (ja) 電池及び組み立てやすい電池封口アセンブリ
CN111584771B (zh) 具有安全阀盖帽的电池
JP4225272B2 (ja) 電池及び電池パック
US20230055727A1 (en) Top cover assembly of cell, cell, and power battery
CN110021727B (zh) 单向透气阀、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CN210956728U (zh) 一种碱锰电池封口结构及碱锰电池
CN213304292U (zh) 用于电池的底壳及电池壳体结构
CN112366420B (zh) 电池壳体结构及纽扣电池
CN215527884U (zh) 用于纽扣电池的壳体结构及纽扣电池
JP2010520579A (ja) 改良する電池封口アセンブリ及び電池
CN214227081U (zh) 用于纽扣电池的壳体结构及纽扣电池
CN218939833U (zh) 一种具有褶边结构的卷绕式纽扣电池
CN217158358U (zh) 顶盖组件与单体电池
KR20210004570A (ko) 캡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원통형 이차전지
CN111653710B (zh) 具有可重复使用安全阀盖帽的电池
CN213242680U (zh) 电池封口结构及纽扣电池
CN213304240U (zh) 用于纽扣电池的底壳及电池壳体安装结构
CN212434783U (zh) 具有安全阀的电池
CN111525071B (zh) 纽扣电池及电子设备
CN112310553B (zh) 电池壳体安装结构及纽扣电池
KR100274937B1 (ko) 리튬 이온전지의 케이스
CN214043936U (zh) 用于纽扣电池的壳体及纽扣电池
CN221009051U (zh) 壳体和具有其的电池单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