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00909U - 一种节水消雾横流换热模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水消雾横流换热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00909U
CN213300909U CN202022158518.1U CN202022158518U CN213300909U CN 213300909 U CN213300909 U CN 213300909U CN 202022158518 U CN202022158518 U CN 202022158518U CN 213300909 U CN213300909 U CN 2133009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module body
spray pipe
channel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5851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15851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009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009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009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水消雾横流换热模块,包括模块本体,模块本体包括若干个相互平行的第一通道,相邻的第一通道之间设置有第二通道;模块本体上设置有垂直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导流板,导流板将模块本体的上表面从左至右依次分隔为第一区和第二区,第一区和第二区的上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相互独立且各喷淋管的喷淋水流均不越过导流板,第一区内的第二通道的上部开口封闭;本申请通过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以及各喷淋管的配合有效降低了出塔空气含水率,有利于冷却塔的节水消雾。

Description

一种节水消雾横流换热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水消雾横流换热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工业冷却塔的节水消雾能力已经成为了评价冷却塔好坏的重要指标,而现在应用在冷却塔上填料换热模块本身并不具有节水消雾能力或节水消雾能力较低,不利于降低冷却塔的飘滴损失和抑制白雾的生成,给用户的日常使用和环境保护都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水消雾横流换热模块,其有效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水消雾横流换热模块,包括模块本体,所述模块本体包括若干个相互平行的第一通道,相邻的第一通道之间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四周开口;所述模块本体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将模块本体的上表面从左至右依次分隔为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第一区和第二区的上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所述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相互独立且各喷淋管的喷淋水流均不越过所述导流板;所述第一区内的第二通道的上部开口封闭;所述模块本体的左侧还设置有导风防冰层,所述导风防冰层上均布有多个左右两侧均开口的第一管状通道,所述第一管状通道左高右低,模块本体的右侧设置有导水层,所述导水层上均布有若干个左右两侧均开口的第二管状通道,第二管状通道右高左低。
进一步的,所述模块本体的中部也设置有导水层,模块本体中部的导水层对应所述导流板。
进一步的,所述模块本体的上表面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导流板平行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第二区分为左区和右区,所述左区内的第一通道的上部开口封闭,所述第二喷淋管对应左区,所述右区的上方设置有第三喷淋管,所述第三喷淋管独立于所述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所述第二喷淋管和第三喷淋管的喷淋水流均不越过所述分隔板,模块本体的右侧设置有导水层,所述导水层上均布有若干个左右两侧均开口的第二管状通道,第二管状通道右高左低。
进一步的,所述模块本体的中部也设置有导水层,模块本体中部的导水层对应所述分隔板。
进一步的,所述模块本体包括若干个相互平行的填料片,相邻的填料片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区的左侧还设置有与所述导流板平行的挡水板,所述第一喷淋管的喷淋水流不越过所述挡水板。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以及各喷淋管的配合有效降低了出塔空气含水率,有利于冷却塔的节水消雾,与现有冷却塔节水消雾方式相比,本申请结构简洁、成本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去除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后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的A-A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去除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后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的B-B向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去除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后的俯视图;
图9为图8中的C-C向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主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去除第一喷淋管、第二喷淋管和第三喷淋管后的俯视图;
图12为图11中的D-D向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主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去除第一喷淋管、第二喷淋管和第三喷淋管后的俯视图;
图15为图14中的E-E向剖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去除第一喷淋管、第二喷淋管和第三喷淋管后的俯视图;
图17为图16中的F-F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以及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以及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以及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节水消雾横流换热模块,包括模块本体1,模块本体1包括若干个相互平行的第一通道2,相邻的第一通道2之间设置有第二通道3,第一通道2和第二通道3的四周开口,上下左右均开口的第一通道2和第二通道3允许水流的自下而上流动和气流的自左向右流动,具体的,模块本体1包括若干个相互平行的填料片4,相邻的填料片4之间形成上述第一通道2和第二通道3;模块本体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垂直于第一通道2和第二通道3的导流板5,导流板5将模块本体1的上表面从左至右依次分隔为第一区6和第二区7,第一区6和第二区7的上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喷淋管8和第二喷淋管9,第一喷淋管8和第二喷淋管9相互独立且各喷淋管的喷淋水流均不越过导流板5,具体的,第一喷淋管8和第二喷淋管9分别与冷却塔进水管相连且各喷淋管上分别设置阀门;第一区6内的第二通道3的上部开口封闭,第二通道3的上部开口封闭形式包括两种,其一,相邻填料片4的上沿粘接封闭,其二,通过单独的塑料或其他材质封堵片封堵第二通道3的上部开口;模块本体1的左侧还设置有导风防冰层10,导风防冰层10上均布有多个左右两侧均开口的第一管状通道11,第一管状通道11左高右低,左高右低的第一管状通道11满足空气自左向右进入模块本体1的同时有效避免了模块本体1内的喷淋水流动到模块本体1的左侧外部,防止冬季外界温度较低时模块本体1的外侧结冰,第一管状通道11的横截面为六边形;
第一区6的左侧还设置有与导流板平行的挡水板12,第一喷淋管8的喷淋水流不越过挡水板12,挡水板12的设置进一步避免了模块本体1左侧外部有水流流动,保证模块本体1外侧在冬季外界温度较低时的无冰状态。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在横流冷却塔引风机的作用下,外界空气自左向右穿过模块本体1,喷淋水流自上而下穿过模块本体1,具体的,注重节水消雾能力时,开启第一喷淋管8,关闭第二喷淋管9,第一通道2内有水留下,第二通道3内无水通过,外界空气中穿过导风防冰层10后分别进入第一通道2和第二通道3内,进入第一通道2内的空气与喷淋水流接触换热,生成饱和湿热空气,进入第二通道3内的空气则通过填料片4与相邻第一通道2内的水流和空气等产生间壁换热,升温形成干热空气,第一通道2内的饱和湿热空气和第二通道3内的干热空气沿着第一通道2和第二通道3继续行进,经过模块本体1内对应第二区7的部分时继续进行间壁换热,湿热空气继续通过填料片4放热给第二通道3内的干热空气,湿热空气的温度进一步降低,所含水分冷凝形成液滴从第一通道2下部开口滴下,实际应用过程中可在模块本体1的下方设置接水盘,统一收集冷凝水,第一通道2和第二通道3右侧排出的湿热空气和干热空气混合,混合后的气体趋向于保持不饱和状态,从根本上抑制了冷却塔白雾的生成,有利于环境保护,另外,由于出塔空气的含水率降低,所以冷却塔的飘滴损失和排污量也得到了有效的降低;
当冷却塔热负荷较大时,可追加开启第一喷淋管8和第二喷淋管9,使第一通道2和第二通道3内均有喷淋水流下,此时,自左向右进入模块本体1的外界空气全部与水流接触,进行湿式热交换过程,生成湿热空气并排出模块本体1和冷却塔之外,由于湿式冷却的传热效率较高,所以有利于冷却塔热负荷的完成;第一喷淋管8和第二喷淋管9的独立设置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方便的切换冷却塔的模式,非常有利于用户的使用。
实施例二
如图5-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模块本体1的右侧设置有导水层13,导水层13上均布有若干个左右两侧均开口的第二管状通道14,第二管状通道14右高左低,右高左低的第二管状通道14使得模块本体1内的冷凝水和第二喷淋管9喷淋下的水流不会沿填料片4流动到模块本体1的右侧外部,水流统一向下流动,方便统一收集处理,第二管状通道14的横截面也为六边形,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同实施例一,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本实施例模块本体1的中部和右侧均设置有导水层13,模块本体1中部的导水层13的顶面对应导流板5,由于导水层13上的第二管状通道14右高左低,所以中部增加的导水层13可以使得在开启第一喷淋管8时第一喷淋管8喷淋下的水流不会扩散到模块本体1对应第二区7的部分内,使得模块本体1对应第二区7的部分内均为气气间壁换热,即第一通道2内的湿热空气和第二通道3内的干热空气通过填料片4产生间壁换热,湿热空气放热,冷凝水产生并滴下,此举有利于第一通道2和第二通道3内气体的充分热交换,尤其适合海水淡化或者要求出口空气近零排放的场合;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同实施例一,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如图10-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模块本体的上表面上还设置有与导流板5平行的分隔板15,分隔板15将第二区7分为左区和右区,左区内的第一通道2的上部开口封闭,第二喷淋管9对应左区,右区的上方设置有第三喷淋管16,第三喷淋管16独立于第一喷淋管8和第二喷淋管9,第二喷淋管9和第三喷淋管16的喷淋水流均不越过分隔板15,第一喷淋管8、第二喷淋管9和第三喷淋管16分别与冷却塔进水管相连且各喷淋管上分别设置阀门;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同实施例一,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在横流冷却塔引风机的作用下,外界空气自左向右穿过模块本体1,喷淋水流自上而下穿过模块本体1,注重节水消雾能力时,开启第一喷淋管8,关闭第二喷淋管9和第三喷淋管16,第一通道2内有水留下,第二通道3内无水通过,外界空气中穿过导风防冰层10后分别进入第一通道2和第二通道3内,进入第一通道2内的空气与喷淋水流接触换热,生成饱和湿热空气,进入第二通道3内的空气则通过填料片4与相邻第一通道2内的水流和空气等产生间壁换热,升温形成干热空气,第一通道2内的饱和湿热空气和第二通道3内的干热空气沿着第一通道2和第二通道3继续行进,经过模块本体1内对应第二区7的部分时继续进行间壁换热,湿热空气继续通过填料片4放热给第二通道3内的干热空气,湿热空气的温度进一步降低,所含水分冷凝形成液滴从第一通道2下部开口滴下,实际应用过程中可在模块本体1的下方设置接水盘,统一收集冷凝水,第一通道2和第二通道3右侧排出的湿热空气和干热空气混合,混合后的气体趋向于保持不饱和状态,从根本上抑制了冷却塔白雾的生成,有利于环境保护,另外,由于出塔空气的含水率降低,所以冷却塔的飘滴损失和排污量也得到了有效的降低;
当冷却塔热负荷较大时,可追加开启第二喷淋管9和/或第三喷淋管16,使第一通道2和第二通道3内均有喷淋水流下,此时,自左向右进入模块本体1的外界空气全部与水流接触,进行湿式热交换过程,生成湿热空气并排出模块本体1和冷却塔之外,由于湿式冷却的传热效率较高,所以有利于冷却塔热负荷的完成;第一喷淋管8、第二喷淋管9以及第三喷淋管16的独立设置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方便的切换冷却塔的模式,非常有利于用户的使用。
实施例五
如图13-1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四的不同之处在于,模块本体1的右侧也设置有导水层13,导水层13上均布有若干个左右两侧均开口的第二管状通道14,第二管状通道14右高左低,右高左低的第二管状通道14使得模块本体1内的冷凝水和第三喷淋管16喷淋下的水流不会沿填料片4流动到模块本体1的右侧外部,水流统一向下流动,方便统一收集处理,第二管状通道14的横截面也为六边形,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同实施例四,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六
如图16和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四的不同之处在,本实施例模块本体1的中部和右侧均设置有导水层13,模块本体1中部的导水层13的顶面对应分隔板,由于导水层13上的第二管状通道14右高左低,所以中部增加的导水层13可以使得在开启第二喷淋管9时第二喷淋管9喷淋下的水流不会扩散到模块本体1对应右区的部分内,使得模块本体1对应右区的部分内均为气气间壁换热,即第一通道2内的湿热空气和第二通道3内的干热空气通过填料片4产生间壁换热,湿热空气放热,冷凝水产生并滴下,此举有利于第一通道2和第二通道3内气体的充分热交换,尤其适合海水淡化或者要求出口空气近零排放的场合;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同实施例四,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以及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以及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以及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以及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7)

1.一种节水消雾横流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本体,所述模块本体包括若干个相互平行的第一通道,相邻的第一通道之间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四周开口;所述模块本体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将模块本体的上表面从左至右依次分隔为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第一区和第二区的上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所述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相互独立且各喷淋管的喷淋水流均不越过所述导流板;所述第一区内的第二通道的上部开口封闭;所述模块本体的左侧还设置有导风防冰层,所述导风防冰层上均布有多个左右两侧均开口的第一管状通道,所述第一管状通道左高右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水消雾横流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本体的右侧设置有导水层,所述导水层上均布有若干个左右两侧均开口的第二管状通道,第二管状通道右高左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水消雾横流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本体的中部也设置有导水层,模块本体中部的导水层对应所述导流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水消雾横流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本体的上表面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导流板平行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第二区分为左区和右区,所述左区内的第一通道的上部开口封闭,所述第二喷淋管对应左区,所述右区的上方设置有第三喷淋管,所述第三喷淋管独立于所述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所述第二喷淋管和第三喷淋管的喷淋水流均不越过所述分隔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节水消雾横流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本体的右侧设置有导水层,所述导水层上均布有若干个左右两侧均开口的第二管状通道,第二管状通道右高左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节水消雾横流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本体的中部也设置有导水层,模块本体中部的导水层对应所述分隔板。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节水消雾横流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本体包括若干个相互平行的填料片,相邻的填料片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
CN202022158518.1U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节水消雾横流换热模块 Active CN2133009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58518.1U CN213300909U (zh)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节水消雾横流换热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58518.1U CN213300909U (zh)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节水消雾横流换热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00909U true CN213300909U (zh) 2021-05-28

Family

ID=76010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58518.1U Active CN213300909U (zh)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节水消雾横流换热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009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843033U (zh) 一种分区布水节水消雾冷却塔
CN213300909U (zh) 一种节水消雾横流换热模块
CN212778734U (zh) 冷却塔
CN105627786A (zh) 一种四合一节水消雾霾逆流式冷却塔
CN212902743U (zh) 一种空间换热器以及应用此换热器的节水消雾冷却塔
CN212720975U (zh) 一种节水消雾冷却塔
CN212784269U (zh) 正压防腐开关柜
CN102192663A (zh) 具有无雨区的逆流热质交换装置
CN212440085U (zh) 喷雾干燥尾气节能防冻除湿系统
CN209726853U (zh) 具有喷淋水集水装置的换热器及制冷机组
CN209570036U (zh) 一种方形无填料喷雾冷却塔
CN203464800U (zh) 鼓风式冷却系统
CN207214841U (zh) 一种多次布水的竖管蒸发式冷凝换热器
CN215598159U (zh) 节能消雾冷却塔
CN217560402U (zh) 一种消雾节水冷却塔收水装置
CN213348335U (zh) 一种结露除湿装置及冷却设备
CN215063845U (zh) 一种干湿集成换热装置
CN110736363A (zh) 一种强化冷却塔节水消雾的气-气换热装置
CN220418157U (zh) 双布水结构的新型冷凝换热模块消雾节水冷却塔
CN215524266U (zh) 消雾装置和冷却塔
CN201780041U (zh) 冷却塔用的收水器
CN205175170U (zh) 冷却塔节水消雾用换热器
CN211668308U (zh) 一种换热器以及应用此换热器的冷却塔
CN211601634U (zh) 一种冷却塔消雾组件
CN214666168U (zh) 一种横流式消雾冷却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