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98130U - 一种增强活塞裙部润滑方式的活塞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强活塞裙部润滑方式的活塞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298130U CN213298130U CN202021567144.2U CN202021567144U CN213298130U CN 213298130 U CN213298130 U CN 213298130U CN 202021567144 U CN202021567144 U CN 202021567144U CN 213298130 U CN213298130 U CN 2132981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ston
- oil
- skirt
- lubricating device
-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Pistons, Piston Rings, And Cylin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强活塞裙部润滑方式的活塞,包括第一润滑装置、第二润滑装置、第三润滑装置和第四润滑装置,第一润滑装置、第二润滑装置、第三润滑装置和第四润滑装置分别设置在缸套内,第一润滑装置包括第一活塞,第一活塞设置在缸套内,第一活塞与缸套滑动连接,第一活塞上设置有第一活塞裙,第一活塞裙内设置有第一环形油沟,通过设置第一润滑装置、第二润滑装置、第三润滑装置和第四润滑装置在活塞上下运动时均能提供润滑油给活塞与缸套之间,避免活塞与缸套长期磨损造成拉缸等风险,均匀布油,减轻活塞环与缸套之间的磨损,同时能够使活塞裙部得到足够的润滑,避免因活塞与缸套磨损造成的拉缸。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整体式活塞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强活塞裙部润滑方式的活塞。
背景技术
目前内燃机中很难确保对裙部型面的最佳润滑油供应,在活塞向上运动时,通常很少提供油或者在没有油的区域中活动,因为活塞在向下运动时刮油环将所存在的油向曲轴箱方面输送,容易造成活塞与缸套之间的磨损加剧,严重时会导致活塞拉缸等风险。
虽然有些产品将润滑油孔设计在缸套上,保证了活塞运动过程的润滑,但是同样也影响了缸套的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强活塞裙部润滑方式的活塞,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增强活塞裙部润滑方式的活塞,包括第一润滑装置、第二润滑装置、第三润滑装置和第四润滑装置,所述第一润滑装置、第二润滑装置、第三润滑装置和第四润滑装置分别设置在缸套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润滑装置包括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设置在缸套内,所述第一活塞与缸套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塞上设置有第一活塞裙,所述第一活塞上设置有第一油环槽,所述第一活塞裙上设置有第一环形油沟,所述第一环形油沟上设置有第一油孔,所述第一活塞内设置有第一进出油孔,所述第一油孔与第一进出油孔连通,所述第一油环槽的侧面设置有第一斜油孔,所述第一活塞内设置有第一活塞内腔,所述第一斜油孔设置在第一活塞内腔上方。
优选的,所述第二润滑装置包括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设置在缸套内,所述第二活塞与缸套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活塞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面窗,所述第二活塞上设置有第二活塞裙,所述第二活塞上设置有第二油环槽,所述第二活塞内设置有第二油孔,所述第二活塞内设置有第二进出油孔,所述第二油孔与第二进出油孔连通,所述第二活塞内设置有第二活塞内腔,所述第二进出油孔与第二油孔均设置在第二活塞内腔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第三润滑装置包括第三活塞,所述第三活塞设置在缸套内,所述第三活塞与缸套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活塞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面窗,所述第三活塞内设置有第三进出油孔,所述第三活塞上设置有第三活塞裙,所述第三活塞上设置有第三油环槽,所述第三活塞裙上设置有第二环形油沟,所述第二环形油沟内设置有第三油孔,所述第三油孔与第三进出油孔连通,所述第三油环槽的侧面设置有第三斜油孔,所述第三活塞内设置有第三活塞内腔,所述第三斜油孔设置在第三活塞内腔上方。
优选的,所述第四润滑装置包括第四活塞,所述第四活塞设置在缸套内,所述第四活塞与缸套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活塞上设置有第四活塞裙,所述第四活塞上设置有第四油环槽,所述第四油环槽内设置有第四斜油孔,所述第四活塞裙上设置有裙部出油沟,所述裙部出油沟内设置有第三油孔,所述第四活塞内设置有第四进出油孔,所述第四进出油孔与第四油孔连通,所述第四活塞内设置有第四活塞内腔,所述第四斜油孔设置在第四活塞内腔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一润滑装置、第二润滑装置、第三润滑装置和第四润滑装置在活塞上下运动时均能提供润滑油给活塞与缸套之间,避免活塞与缸套长期磨损造成拉缸等风险,均匀布油,减轻活塞环与缸套之间的磨损,同时能够使活塞裙部得到足够的润滑,避免因活塞与缸套磨损造成的拉缸。
附图说明
图1为活塞没有回油减重面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活塞有回油减重面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B处的剖视图;
图5为活塞只有减重面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C处的剖视图;
图7为活塞有无面窗均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D-D处的剖视图;
图中:1、第一润滑装置;101、第一活塞;102、第一环形油沟;103、第一油孔;104、第一进出油孔;105、第一斜油孔;106、第一活塞内腔;107、第一油环槽;108、第一活塞裙;2、第二润滑装置;201、第一面窗;202、第二活塞;203、第二油孔;204、第二进出油孔;205、第二油环槽;206、第二活塞内腔;207、第二活塞裙;3、第三润滑装置;301、第二面窗;302、第二环形油沟;303、第三油孔;304、第三进出油孔;305、第三斜油孔;306、第三活塞;307、第三环油槽;308、第三活塞内腔;309、第三活塞裙;4、第四润滑装置;401、第四油环槽;402、裙部出油沟;403、第四油孔;404、第四进出油孔;405、第四斜油孔;406、第四活塞;407、第四活塞内腔;408、第四活塞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增强活塞裙部润滑方式的活塞,包括第一润滑装置1、第二润滑装置2、第三润滑装置3和第四润滑装置4,第一润滑装置1、第二润滑装置2、第三润滑装置3和第四润滑装置4分别设置在缸套内。
为了使第一油环槽107内多余的油通过内回油的方式流入第一活塞内腔106内,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润滑装置1包括第一活塞101,第一活塞101设置在缸套内,第一活塞101与缸套滑动连接,第一活塞101上设置有第一活塞裙108,第一活塞101上设置有第一油环槽107,第一活塞裙108内设置有第一环形油沟102,第一环形油沟102上设置有第一油孔103,第一活塞101内设置有第一进出油孔104,第一油孔103与第一进出油孔104连通,第一油环槽107的侧面设置有第一斜油孔105,第一活塞101内设置有第一活塞内腔106,第一斜油孔105设置在第一活塞内腔106上方。
为了增加第二活塞裙207的润滑,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润滑装置2包括第二活塞202,第二活塞202设置在缸套内,第二活塞202与缸套滑动连接,第二活塞202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面窗201,第二活塞202上设置有第二活塞裙207,第二活塞202上设置有第二油环槽205,第二活塞202内设置有第二油孔203,第二活塞202内设置有第二进出油孔204,第二油孔203与第二进出油孔204连通,第二活塞202内设置有第二活塞内腔206,第二进出油孔204与第二油孔203均设置在第二活塞内腔206的上方。
为了使缸套表面均匀布油,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三润滑装置3包括第三活塞306,第三活塞306设置在缸套内,第三活塞306与缸套滑动连接,第三活塞306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面窗301,第三活塞306内设置有第三进出油孔304,第三活塞306上设置有第三活塞裙309,第三活塞306上设置有第三环油槽307,第三环油槽307内设置有第二环形油沟302,第二环形油沟302内设置有第三油孔303,第三油孔303与第三进出油孔304连通,第三环油槽307的侧面设置有第三斜油孔305,第三活塞306内设置有第三活塞内腔308,第三斜油孔305设置在第三活塞内腔308上方。
为了避免第四活塞406与缸套磨损造成拉缸,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四润滑装置4包括第四活塞406,第四活塞406设置在缸套内,第四活塞406与缸套滑动连接,第四活塞406上设置有第四活塞裙408,第四活塞406上设置有第四油环槽401,第四油环槽401内设置有第四斜油孔405,第四活塞裙408内设置有裙部出油沟402,裙部出油沟402内设置有第四油孔403,第四活塞406内设置有第四进出油孔404,第四进出油孔404与第四油孔403连通,第四活塞406内设置有第四活塞内腔407,第四斜油孔405设置在第四活塞内腔407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首先检查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固定以及安全防护,然后就可以使用了,使用时,当第一活塞101没有回油减重面窗的条件下,冷却油从第一进出油孔104流向第一油孔103中,再流向第一活塞裙108长轴方向,增加第一活塞裙108润滑,同时第一油环槽107将多余的油通过内回油的方式流入第一活塞内腔106内,并进入曲轴箱中;当第二活塞202设置有第一面窗201时冷却油从第二进出油孔204流向第二油孔203中,再流向第二活塞裙207长轴方向,增加第二活塞裙207裙部的润滑;当第三活塞306只有第二面窗301的条件下,冷却油从第三进出油孔304流向第三油孔303中,再流向第三活塞裙309裙部长轴方向,增加第三活塞裙309裙部润滑,而第三环油槽307将多余的油通过内回油的方式流入第三活塞内腔308内,并进入曲轴箱中;当第四活塞406有无面窗均可的条件下,冷却油从第四进出油孔404流向第四油孔403中,再流向第四活塞裙408裙部长轴方向,增加裙部润滑,而第四油环槽401多余的油通过内回油的方式流入第四活塞内腔407内,并进入曲轴箱中。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增强活塞裙部润滑方式的活塞,包括第一润滑装置(1)、第二润滑装置(2)、第三润滑装置(3)和第四润滑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润滑装置(1)、第二润滑装置(2)、第三润滑装置(3)和第四润滑装置(4)分别设置在缸套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活塞裙部润滑方式的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润滑装置(1)包括第一活塞(101),所述第一活塞(101)设置在缸套内,所述第一活塞(101)与缸套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塞(101)上设置有第一活塞裙(108),所述第一活塞(101)上设置有第一油环槽(107),所述第一活塞裙(108)上设置有第一环形油沟(102),所述第一环形油沟(102)上设置有第一油孔(103),所述第一活塞(101)内设置有第一进出油孔(104),所述第一油孔(103)与第一进出油孔(104)连通,所述第一油环槽(107)的侧面设置有第一斜油孔(105),所述第一活塞(101)内设置有第一活塞内腔(106),所述第一斜油孔(105)设置在第一活塞内腔(106)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活塞裙部润滑方式的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润滑装置(2)包括第二活塞(202),所述第二活塞(202)设置在缸套内,所述第二活塞(202)与缸套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活塞(202)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面窗(201),所述第二活塞(202)上设置有第二活塞裙(207),所述第二活塞(202)上设置有第二油环槽(205),所述第二活塞(202)内设置有第二油孔(203),所述第二活塞(202)内设置有第二进出油孔(204),所述第二油孔(203)与第二进出油孔(204)连通,所述第二活塞(202)内设置有第二活塞内腔(206),所述第二进出油孔(204)与第二油孔(203)均设置在第二活塞内腔(206)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活塞裙部润滑方式的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润滑装置(3)包括第三活塞(306),所述第三活塞(306)设置在缸套内,所述第三活塞(306)与缸套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活塞(306)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面窗(301),所述第三活塞(306)内设置有第三进出油孔(304),所述第三活塞(306)上设置有第三活塞裙(309),所述第三活塞(306)上设置有第三环油槽(307),所述第三活塞裙(309)上设置有第二环形油沟(302),所述第二环形油沟(302)内设置有第三油孔(303),所述第三油孔(303)与第三进出油孔(304)连通,所述第三环油槽(307)的侧面设置有第三斜油孔(305),所述第三活塞(306)内设置有第三活塞内腔(308),所述第三斜油孔(305)设置在第三活塞内腔(308)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活塞裙部润滑方式的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润滑装置(4)包括第四活塞(406),所述第四活塞(406)设置在缸套内,所述第四活塞(406)与缸套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活塞(406)上设置有第四活塞裙(408),所述第四活塞(406)上设置有第四油环槽(401),所述第四油环槽(401)内设置有第四斜油孔(405),所述第四活塞裙(408)上设置有裙部出油沟(402),所述裙部出油沟(402)内设置有第四油孔(403),所述第四活塞(406)内设置有第四进出油孔(404),所述第四进出油孔(404)与第四油孔(403)连通,所述第四活塞(406)内设置有第四活塞内腔(407),所述第四斜油孔(405)设置在第四活塞内腔(407)上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567144.2U CN213298130U (zh) | 2020-08-01 | 2020-08-01 | 一种增强活塞裙部润滑方式的活塞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567144.2U CN213298130U (zh) | 2020-08-01 | 2020-08-01 | 一种增强活塞裙部润滑方式的活塞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298130U true CN213298130U (zh) | 2021-05-28 |
Family
ID=76022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567144.2U Active CN213298130U (zh) | 2020-08-01 | 2020-08-01 | 一种增强活塞裙部润滑方式的活塞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298130U (zh) |
-
2020
- 2020-08-01 CN CN202021567144.2U patent/CN21329813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22005B (zh) | 具有带有波状外形凸缘的中心冷却油沟的活塞 | |
CN202165246U (zh) | 一种用于空压机上的活塞 | |
CN104153909A (zh) | 一种气体发动机强冷却钢活塞 | |
CN202611789U (zh) | 柴油机活塞连杆组 | |
CN204163871U (zh) | 一种气体发动机强冷却钢活塞 | |
KR101570998B1 (ko) | 다기능 링을 구비한 내연기관 피스톤 조립체 | |
CN213298130U (zh) | 一种增强活塞裙部润滑方式的活塞 | |
CN203515848U (zh) | 发动机活塞 | |
CN205638755U (zh) | 一种机械式等压喷油泵 | |
CN106704022A (zh) | 往复活塞式v型发动机活塞连杆冷却润滑结构 | |
CN105221208A (zh) | 发动机润滑系统 | |
CN218093180U (zh) | 适用于柴油机的缸套预润滑结构 | |
CN201265459Y (zh) | 1.3l汽油发动机活塞 | |
CN208010914U (zh) | 一种活塞连杆装置以及发动机系统 | |
WO2013178247A1 (en) | Cylinder liner and a method for improved oil distribution in a cylinder liner | |
CN202788978U (zh) | 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体的润滑油道结构 | |
CN208814473U (zh) | 一种润滑改善型梯级链条 | |
CN209892281U (zh) | 一种长寿命内燃机气门 | |
CN208330985U (zh) | 一种重载轴承润滑油路结构 | |
CN209781058U (zh) | 一种减摩涂层维护便利的活塞 | |
CN203488268U (zh) | 一种带内冷油道的双环槽镶圈柴油机活塞 | |
CN106050352B (zh) | 一种内燃机及其主轴承润滑系统 | |
CN108792911A (zh) | 一种润滑改善型梯级链条 | |
CN2648088Y (zh) | 带储油槽的摩托车发动机活塞 | |
JPH1037733A (ja) | コネクティングロッド潤滑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