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90128U - 紧固工具 - Google Patents

紧固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90128U
CN213290128U CN202021539701.XU CN202021539701U CN213290128U CN 213290128 U CN213290128 U CN 213290128U CN 202021539701 U CN202021539701 U CN 202021539701U CN 213290128 U CN213290128 U CN 2132901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able
sleeve
fastening tool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3970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大卫
周家正
王世宽
朱玉昂
牛德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GN Power Co Ltd
China Nuclear Power Op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GN Power Co Ltd
China Nuclear Power Op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GN Power Co Ltd, China Nuclear Power Op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Priority to CN20202153970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901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901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901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紧固工具。该紧固工具包括连接头;连接头的一端能够套设于接头的外侧,且连接头与接头卡接配合;连接头的另一端能够套设于电缆,且连接头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扳手;连接头在扳手的作用下能够绕电缆的轴线转动,以带动所述接头同步转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紧固工具通过连接头与接头的卡接配合提高了二者之间连接的相适配性,无需螺钉直接抵接于接头,进而降低对接头的损坏,提高紧固过程中对接头的安全防护,同时降低接头维修成本。

Description

紧固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紧固工具。
背景技术
核电厂中的每台机组共布置有42根仪表电缆,这些电缆主要用于传输核仪表探测器收集到的微弱中子电流信号和传输探测器的工作电压。其中,源量程电缆同时传输高压信号和脉冲信号,故而比较容易受到干扰。因此,在源量程电缆的转接接头处需要进行紧固,以提高接头接触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在实际使用中,每轮大修在进行电缆绝缘连续性检测时,均需要对源量程电缆接头进行紧固,但是由于现场空间狭小、电缆密集,且电缆接头多采用螺纹型接头,故而直接紧固接头较为困难。目前,常使用螺钉固定接头,但是这种方式容易导致接头损坏,此时就需要重新制作接头,还需要更换新的接头,操作更为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紧固电缆接头时,容易导致接头损坏的问题,提供一种紧固工具。
一种紧固工具,包括连接头;
所述连接头的一端能够套设于接头的外侧,且所述连接头与所述接头卡接配合;所述连接头的另一端能够套设于电缆,且所述连接头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扳手;所述连接头在扳手的作用下能够绕所述电缆的轴线转动,以带动所述接头同步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头的外侧壁设置有多个绕所述接头的轴线间隔布置的第一齿牙,所述连接头的内壁设置有多个绕所述连接头的轴线间隔布置的第二齿牙,所述第二齿牙与所述第一齿牙卡接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头包括多个连接瓣体以及第一紧固件;
多个所述连接瓣体绕所述连接头的轴线间隔布置,任意相邻的所述连接瓣体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齿牙设置于至少一个所述连接瓣体的内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连接瓣体均设置有第一连接耳,所述第一紧固件用于可拆卸连接任意相邻的所述连接瓣体上同侧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紧固工具还包括套筒;
所述套筒能够套设于电缆的外侧;所述套筒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头,所述套筒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扳手,所述套筒在扳手作用下能够绕所述电缆的轴线转动,所述连接头随所述套筒同步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筒包括第一筒体;
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头,且所述第一筒体设置有沿所述第一筒体的轴向延伸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筒体通过所述第一缺口套设于电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筒体朝向所述连接头的一端设置有连接舌,所述连接舌沿所述第一筒体的轴向延伸,所述连接舌用于连接所述连接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筒包括多个筒瓣和第二紧固件;
多个所述筒瓣绕所述套筒的轴线间隔布置,且至少一个所述筒瓣固接于所述连接头;任意相邻的所述筒瓣通过所述第二紧固件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筒瓣均设置有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二紧固件用于可拆卸连接任意相邻的所述筒瓣上同侧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紧固工具还包括受力头;
所述受力头能够套设于电缆,且所述受力头连接于所述套筒远离所述连接头的一端;所述受力头用于扳手夹持,所述受力头在扳手作用下能够绕所述受力头的轴线转动,所述套筒随所述受力头同步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受力头设置有沿所述受力头的轴线延伸的第二缺口,所述受力头通过所述第二缺口套设于电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紧固工具,包括连接头,连接头的一端套设在接头的外侧,并与接头卡接配合;连接头的另一端套设在电缆的外侧,且连接头的的该端用于连接扳手,以便于扳手施加作用力。连接头能够在扳手的作用下绕电缆的轴线转动,进而带动接头同步转动,实现接头的紧固操作。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直接通过螺钉固定接头而言,连接头与接头的卡接配合提高了二者之间连接的相适配性,无需螺钉直接抵接于接头,进而降低对接头的损坏,提高紧固过程中对接头的安全防护,同时降低接头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紧固工具安装中的一种左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紧固工具安装中的一种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紧固工具安装中的一种局部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紧固工具与电缆接头拆卸的一种局部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紧固工具的第一种局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紧固工具的第二种局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紧固工具的第三种局部示意图。
图标:10-连接头;11-连接瓣体;12-第一紧固件;20-套筒;21-第一筒体;22-筒瓣;30-受力头;31-第二缺口;40-电缆接头;41-第一齿牙;50-电缆;111-第一连接耳;112-第二齿牙;211-第一缺口;212-连接舌;221-第二连接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螺钉固定接头,而后向螺钉施加作用力,以通过螺钉将力矩传递至电缆接头,进而实现电缆接头的紧固操作。但是这种方式常常容易导致电缆接头损坏,损坏的电缆接头也就不能正常使用,需要更换新的电缆接头,促使操作更为繁琐。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紧固工具,在实现电缆接头紧固的同时提高对电缆接头的防护性,简化操作,降低电缆接头的维护成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紧固工具具有多种实施方式,以下举例说明。
实施例一
参阅图2,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紧固工具安装中的一种右视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紧固工具包括连接头10,连接头10的一端用于套设在接头的外侧,且连接头10的该端与接头卡接配合;连接头10的另一端用于套设在电缆50的外侧,且该端用于连接扳手,以承受扳手施加的作用力。扳手能够促使连接头10套电缆50的轴线转动,连接头10带动接头同步转动。其中,上述的接头即为电缆接头40。
具体的,电缆接头40的紧固操作主要是用于紧固电缆接头40上的螺母,故而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头10套设在电缆接头40的螺母外侧,并与螺母卡接配合,以提高二者连接处的相适配性。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螺钉的端部直接抵接于螺母的外侧而言,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头10与螺母的卡接配合能够有效分散作用于螺母的作用力,改善作用于螺母的应力集中现象,进而降低对螺母的损坏,也就是降低对电缆接头40的损坏。当电缆接头40的损坏率降低时,对电缆接头40的维护成本也随之降低。同时,连接头10的设置作为扳手传递作用力的中间部分,无需扳手直接作用于电缆接头40,进一步提高对电缆接头40的防护性。另外,正是因为连接头10能够套设在电缆接头40上,无需占用较大的操作空间,特别适用于现场空间狭小、电缆密集的使用场合,提高操作灵活性。
在实际使用时,当电缆接头40上的螺母采用六角螺母时,连接头10用于套设在螺母的通孔呈与螺母的六角相适应的六角通孔。此时,连接头10与电缆接头40之间的作用力分散至绕电缆接头40的轴向均布,有效降低应力集中。其中,连接头10的外侧壁也可以设置为六角形状,以便于扳手夹持。
请继续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头10包括多个连接瓣体11以及第一紧固件12。多个连接瓣体11绕连接头10的轴线间隔布置,任意相邻的连接瓣体11通过第一紧固件12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瓣体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瓣体11相对设置,电缆接头40夹持在两个连接瓣体11之间,而后通过第一紧固件12将两个连接瓣体11固定即可。待完成连接瓣体11相对于电缆接头40的安装后,通过扳手作用于连接瓣体11远离电缆接头40的一端,进行电缆接头40的紧固操作。待紧固操作完成后,拆除第一紧固件12,即可将连接瓣体11相对电缆接头40拆卸。其中,连接瓣体11的内壁与电缆接头40的外侧壁相适配,以便于每个连接瓣体11均能够与电缆接头40之间存在卡接作用力,确保该连接头10与电缆接头40之间受力均匀。其中,当连接头10套设在电缆接头40时,连接头10的轴线、电缆接头40的轴线以及电缆50的轴线重合,即这三者同轴。
或者,连接瓣体11的数量为六个,六个连接瓣体11绕电缆接头40的轴线间隔布置,任意相邻的两个连接瓣体11之间通过第一紧固件12连接。此时,每个连接瓣体11对应电缆接头40上六角螺母的一条边。当然,连接瓣体11的数量也可以是三个、四个等,其只要能够实现连接头10与电缆接头40的卡接配合即可。
需要补充的是,也可以是在连接头10上设置沿自身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三缺口,连接头10通过该第三缺口套设在电缆接头40的外侧壁。待连接头10相对电缆接头40套设后,还可以利用卡箍进一步夹紧,其只要能够确保电缆接头40上的螺母随连接头10同步转动,实现电缆接头40的紧固操作即可。
请继续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连接瓣体11均设置有第一连接耳111,第一紧固件12用于可拆卸连接任意相邻的连接瓣体11上同侧的两个第一连接耳111。具体的,第一连接耳111沿连接头10的径向延伸,第一连接耳111远离连接瓣体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紧固孔,第一紧固孔沿第一连接耳111的厚度方向贯穿设置,第一紧固孔的孔壁与第一紧固件12螺纹连接,进而实现固定。当两个连接瓣体11扣合在一起时,每个连接瓣体11上对应的第一连接耳111贴合,而后利用第一紧固件12穿过两个第一连接耳111夹紧。每一个连接瓣体11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耳111,两个第一连接耳111以连接瓣体11的轴线呈镜像设置。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紧固工具中,电缆接头40的外侧壁设置有多个绕电缆接头40的轴线间隔布置的第一齿牙41,连接头10的内壁设置有多个绕连接头10的轴线间隔布置的第二齿牙112,第二齿牙112与第一齿牙41卡接配合。
参阅图3和图4,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紧固工具安装中的一种局部右视图,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紧固工具与电缆接头拆卸的一种局部右视图。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瓣体11的数量为两个,每个连接瓣体11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多个第二齿牙112,且多个第二齿牙112绕连接头10的轴线间隔均布。当每个连接瓣体11扣设在电缆接头40时,多个第二齿牙112与电缆接头40上的多个第一齿牙41卡接配合,即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齿牙112之间嵌入一个第一齿牙41,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齿牙41之间嵌入一个第二齿牙112,进而实现连接头10与电缆接头40的卡接配合,以便于电缆接头40上的螺母能够随连接头10同步转动,实现电缆接头40的紧固操作。
实施例三
参阅图1、图5和图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紧固工具安装中的一种左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紧固工具的第一种局部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紧固工具的第二种局部示意图。结合图1-图6可知,本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紧固工具还包括套筒20,套筒20能够套设在电缆50的外侧,套筒20的一端连接于连接头10,套筒20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扳手,套筒20在扳手作用下能够绕电缆50的轴线转动,连接头10随套筒20同步转动。也就是说,套筒20的设置增加了传递力矩的力臂,进而减小需要操作人员施加的作用力,便于操作。在实际使用时,操作人员通过扳手夹持在套筒20远离连接头10的一端,通过转动套筒20以带动连接头10同步转动,进而由连接头10带动电缆接头40同步转动,实现电缆接头40的紧固操作。
请继续参考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套筒20包括第一筒体21,第一筒体21的一端连接于连接头10,且第一筒体21设置有沿第一筒体21的轴向延伸的第一缺口211,第一筒体21通过第一缺口211套设于电缆50。
具体的,第一筒体21设置有沿自身轴向延伸的安装孔,第一缺口211沿第一筒体21的轴向延伸,且第一缺口211与安装孔连通,以便于电缆50卡入至安装孔内。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瓣体11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连接瓣体11与第一筒体21朝向连接头10的一端固接。当第一筒体21通过第一缺口211套设在电缆50的外侧后,固接于第一筒体21的一个连接瓣体11随之套设在电缆接头40的外侧,而后将另一个连接瓣体11扣合,并通过第一紧固件12将两个连接瓣体11紧固。
请继续参考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筒体21朝向连接头10的一端设置有连接舌212,连接舌212沿第一筒体21的轴向延伸,连接舌212用于固定连接头10。其中,第一筒体21远离连接头10的一端设置有六角结构,以便于扳手夹持。以连接瓣体11的数量为两个举例说明,此时,连接舌212呈半圆筒状结构设置,其中一个连接瓣体11置于该连接舌212内,并与该连接舌212固接。其中,连接瓣体11可以与连接舌212焊接,或者胶接,其只要能够实现通过转动第一筒体21带动连接头10同步转动即可。
当然,连接舌212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多个连接舌212绕第一筒体21的轴线间隔布置,每一个连接舌212对应一个连接瓣体11。此时需要注意的是,至少一个连接瓣体11不与第一筒体21固接,以确保连接头10能够套设在电缆接头40上。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其只要确保通过转动第一筒体21带动连接头10同步转动即可。
实施例四
参阅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紧固工具的第三种局部示意图。本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紧固工具,与实施例三中的紧固工具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套筒20包括多个筒瓣22和第二紧固件,多个筒瓣22绕套筒20的轴线间隔布置,且至少一个筒瓣22固接于连接头10;任意相邻的筒瓣22通过第二紧固件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至少一个筒瓣22与连接头10固接以确保转动套筒20时能够带动连接头10同步转动。当需要将套筒20相对电缆50安装时,将上述与连接头10固接的筒瓣22随连接头10先扣设在电缆50上,而后将剩余的筒瓣22扣设在电缆50上,并利用第二紧固件夹紧。待完成电缆接头40的紧固操作后,将第二紧固件相对筒瓣22拆除,即可实现套筒20相对电缆50的拆除。其中,多个筒瓣22绕套筒20的轴线间隔均布,以使得电缆50与筒瓣22之间受力均匀。
在本实施例中,筒瓣22的数量为两个,连接瓣体11的数量为两个。以图7中的放置位置为例,以电缆的轴线为基准,位于轴线上的一个筒瓣22和一个连接瓣体11均向上凹陷,位于轴线下的一个筒瓣22和一个连接瓣体11均向下凹陷。此时,位于轴线下的一个筒瓣22与一个连接瓣体11焊接固定,位于轴线上的另一个筒瓣22与另一个连接瓣体11独立设置。而后利用第一紧固件12将两个连接瓣体11固定,再利用第二紧固件将两个筒瓣22固定。当然,也可以是,位于轴线下的一个筒瓣22和一个连接瓣体11固接,位于轴线上的另一个筒瓣22和另一个连接瓣体11固接。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其只要能够通过转动套筒20以带动连接头10同步转动即可。
请继续参考7,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筒瓣22均设置有第二连接耳221,第二紧固件用于可拆卸连接任意相邻的筒瓣22上同侧的两个第二连接耳221。具体的,第二连接耳221沿套筒20的径向延伸,第二连接耳221远离筒瓣2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紧固孔,第二紧固孔沿第二连接耳221的厚度方向贯穿设置,且第二紧固孔的孔壁与第二紧固件螺纹连接,进而实现第二紧固件相对于筒瓣22的固定。当两个筒瓣22扣合在一起时,每个筒瓣22上对应的第二连接耳221紧贴,而后利用第二紧固件穿过第二紧固孔夹紧。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筒瓣22上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耳221,两个第二连接耳221以筒瓣22的轴线呈镜像设置。
实施例五
请继续参考图1、图5、图6和图7,本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紧固工具还包括受力头30,受力头30能够套设于电缆50,且受力头30连接于套筒20远离连接头10的一端,受力头30用于扳手夹持。受力头30在扳手的作用下能够绕受力头30的轴线转动,套筒20随受力头30同步转动。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受力头30作为与扳手直接接触的一部分,扳手作用于受力头30的转动力,通过受力头30传递至套筒20,再通过套筒20传递至连接头10,最终由连接头10带动电缆接头40上的螺母转动,实现电缆接头40的紧固操作。其中,受力头30与套筒20远离连接头10的一端焊接固定。或者,当套筒20包括两个筒瓣22时,其中一个筒瓣22与受力头30固接。
请继续参考图1、图5、图6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受力头30设置有沿受力头30的轴线延伸的第二缺口31,受力头30通过第二缺口31套设于电缆50。
具体的,受力头30、套筒20以及连接头10均同轴设置。受力头30设置有沿自身轴线延伸的通孔,第二缺口31与通孔连通,以便于电缆50能够通过第二缺口31嵌入通孔内,实现受力头30相对于电缆50的套设。其中,受力头30上的第二缺口31的宽度与套筒20上第一缺口211的宽度相同。其中,受力头30可以采用六角螺母,以便于扳手夹持。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工具包括连接头(10);
所述连接头(10)的一端能够套设于接头的外侧,且所述连接头(10)与所述接头卡接配合;所述连接头(10)的另一端能够套设于电缆(50),且所述连接头(10)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扳手;所述连接头(10)在扳手的作用下能够绕所述电缆(50)的轴线转动,以带动所述接头同步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的外侧壁设置有多个绕所述接头的轴线间隔布置的第一齿牙(41),所述连接头(10)的内壁设置有多个绕所述连接头(10)的轴线间隔布置的第二齿牙(112),所述第二齿牙(112)与所述第一齿牙(41)卡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10)包括多个连接瓣体(11)以及第一紧固件(12);
多个所述连接瓣体(11)绕所述连接头(10)的轴线间隔布置,任意相邻的所述连接瓣体(11)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1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齿牙(112)设置于至少一个所述连接瓣体(11)的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瓣体(11)均设置有第一连接耳(111),所述第一紧固件(12)用于可拆卸连接任意相邻的所述连接瓣体(11)上同侧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耳(1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工具还包括套筒(20);
所述套筒(20)能够套设于电缆(50)的外侧;所述套筒(2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头(10),所述套筒(20)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扳手,所述套筒(20)在扳手作用下能够绕所述电缆(50)的轴线转动,所述连接头(10)随所述套筒(20)同步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20)包括第一筒体(21);
所述第一筒体(2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头(10),且所述第一筒体(21)设置有沿所述第一筒体(21)的轴向延伸的第一缺口(211),所述第一筒体(21)通过所述第一缺口(211)套设于电缆(5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21)朝向所述连接头(10)的一端设置有连接舌(212),所述连接舌(212)沿所述第一筒体(21)的轴向延伸,所述连接舌(212)用于连接所述连接头(1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20)包括多个筒瓣(22)和第二紧固件;
多个所述筒瓣(22)绕所述套筒(20)的轴线间隔布置,且至少一个所述筒瓣(22)固接于所述连接头(10);任意相邻的所述筒瓣(22)通过所述第二紧固件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筒瓣(22)均设置有第二连接耳(221),所述第二紧固件用于可拆卸连接任意相邻的所述筒瓣(22)上同侧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耳(221)。
10.根据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工具还包括受力头(30);
所述受力头(30)能够套设于电缆(50),且所述受力头(30)连接于所述套筒(20)远离所述连接头(10)的一端;所述受力头(30)用于扳手夹持,所述受力头(30)在扳手作用下能够绕所述受力头(30)的轴线转动,所述套筒(20)随所述受力头(30)同步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紧固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头(30)设置有沿所述受力头(30)的轴线延伸的第二缺口(31),所述受力头(30)通过所述第二缺口(31)套设于电缆(50)。
CN202021539701.XU 2020-07-28 2020-07-28 紧固工具 Active CN2132901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39701.XU CN213290128U (zh) 2020-07-28 2020-07-28 紧固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39701.XU CN213290128U (zh) 2020-07-28 2020-07-28 紧固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90128U true CN213290128U (zh) 2021-05-28

Family

ID=76023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39701.XU Active CN213290128U (zh) 2020-07-28 2020-07-28 紧固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901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9027A (zh) * 2021-07-05 2021-10-01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紧固工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9027A (zh) * 2021-07-05 2021-10-01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紧固工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290128U (zh) 紧固工具
CN201970261U (zh) 一种可旋转定位拉拔工具
CN203228183U (zh) 狭小旋转空间螺栓紧固装置
CN202215564U (zh) 爪式防松螺栓套件
CN116006793A (zh) 一种新型防拆卸套管及防拆卸套管的拧紧安装方法
CN210860229U (zh) 一种汽车空调管的新型密封连接头结构
CN210668729U (zh) 10千伏带电作业引线快速搭接器
CN210668730U (zh) 10千伏带电作业搭接引线用引线固定装置
CN213999264U (zh) 一种带电线路悬垂线夹中u型螺栓紧固杆
CN111438511B (zh) 一种高安全性的适用于带电作业机器人的穿刺线夹拧紧装置
CN210650516U (zh) 一种法兰螺栓拆卸装置
CN220732572U (zh) 激光捷联惯组用分装式直流力矩电机的装配工装
CN103567946A (zh) 一种可对孔穿销螺母拧紧专用套筒
CN213197372U (zh) 一种液压机构拆装装置
CN209831474U (zh) 一种泵销螺栓扳手
CN110943313A (zh) 架空线路绝缘杆引线快速搭接装置
CN219685446U (zh) 自动拧接头设备
CN219705012U (zh) 一种格兰头安装工具
CN218771237U (zh) 多线径电缆接头密封锁紧装置
CN216289242U (zh) 一种便于定位安装的机电设备连接组件
CN110808487A (zh) 10千伏带电作业绝缘杆作业并沟线夹快装器
CN218511923U (zh) 测试装置
CN210616345U (zh) 一种三合一拧紧装置
CN212706463U (zh) 一种用于力矩扳手的专用套筒装置
CN210589088U (zh) 一种机床主轴用螺母的锁紧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