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85219U - 一种picc导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picc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85219U
CN213285219U CN202021556186.6U CN202021556186U CN213285219U CN 213285219 U CN213285219 U CN 213285219U CN 202021556186 U CN202021556186 U CN 202021556186U CN 213285219 U CN213285219 U CN 2132852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catheter
lumen
picc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5618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建兴
陈海波
刘聪
裴小兵
严学金
张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Weik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Weik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Weik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Weik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5618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852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852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852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ICC导管,包括一导管单元,该导管单元内具有至少两个管腔,所述导管单元的前端设有弧面封口的堵头部,所述堵头部上设有一显影标记,所述导管单元上与堵头部相邻处分别设有至少一个三向瓣膜切口和开孔,所述三向瓣膜切口和开孔与不同管腔连通;一连接单元,所述导管单元远离堵头部的自由端插入连接单元内部,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导管单元相邻堵头部的位置开设有三向瓣膜,能够有效防止血液逆流,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同时设定的开孔,用于CT造影及中心静脉压监测,而且利用显影标记可以有效定位进入静脉留针时的定点位置,提高PICC导管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PICC导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ICC导管。
背景技术
随着静脉输液技术的不断发展,静脉导管技术因其操作简单、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对患者的创伤小,并发症少,不影响患者正常活动,能较长时间留置体内,患者容易接受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常见的静脉导管有中心静脉导管(CVC)、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血液透析导管等。不论是CVC还是PICC都需要将导管置于中心静脉中,置管操作复杂、并发症多且成本高。对于需要长期输液,不需要监测中心静脉压的患者,如果采用留置针方式输液,因受留置针使用时间及留置时间的限制很难满足需求。采用外周静脉置管,经一次静脉穿刺,就可以留置在静脉内长时间给病人输液。
目前医疗器械市场面仅存在单腔的导管末端带有三向瓣膜的PICC导管,无末端具有三向瓣膜双腔的PICC导管,或者是三向瓣膜位于PICC导管的前端,而起不到防止血液逆流的作用,降低了PICC导管的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导管单元结构、结构强度高、能够有效防止血液逆流,同时具有CT造影及中心静脉压监测功能的PICC导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PICC导管,包括
一导管单元,该导管单元内具有至少两个管腔,所述导管单元的前端设有弧面封口的堵头部,所述堵头部上设有一显影标记,所述导管单元上与堵头部相邻处分别设有至少一个三向瓣膜切口和开孔,所述三向瓣膜切口和开孔与不同管腔连通;
一连接单元,所述导管单元远离堵头部的自由端插入连接单元内部,所述导管单元在连接单元内被分为与具有三向瓣膜切口管腔连通的输液腔管单元和具有开孔管腔连通的监测腔管单元。
作为优选:所述导管单元与连接单元的插接端套接有应力扩散部,所述应力扩散部的材质包括但不限定采用硅胶。
作为优选:所述导管单元由显影部组成,所述显影部至少占所述导管单元截面面积的80%-100%。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单元包括定位套以及至少设定在定位套内的两个管道,所述输液腔管单元与对应三向瓣膜切口连通的管道连接,所述监测腔管单元与对应开孔连通的管道配合连接,所述定位套前端的截面直径小于定位套后端的截面直径。
作为优选:所述监测腔管单元的外端连接有中心静脉压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腔管单元上设有第一止流器,所述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正常值范围在0.49-1.18Kpa。
作为优选:所述输液腔管单元上还连接有用于限流的第二止流器。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单元包括套接在导管单元远离堵头部的自由端的连接套、开设在连接套内的定位管道以及外接在连接套上的外接腔管,所述连接套的前端与应力扩散部一体或分体连接,所述定位管道与具有三向瓣膜切口的管腔水平连通设置,所述外接腔管与具有开孔的管腔配合连通设置,所述连接套内壁设有用于隔离管腔二位置的密封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导管单元相邻堵头部的位置开设有三向瓣膜,能够有效防止血液逆流,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同时设定的开孔,用于CT造影及中心静脉压监测,而且利用显影标记可以有效定位进入静脉留针时的定点位置,提高PICC导管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导管单元;2、连接单元;10、管腔一;11、管腔二;12、管腔;13、堵头部;14、应力扩散部;20、输液腔管单元;21、监测腔管单元;22、中心静脉压监测装置;23、输液器;100、三向瓣膜切口;110、开孔;120、显影标记;200、定位套;201、管道一;202、管道二;203、连接套;204、定位管道;205、外接腔管;206、密封件;207、管道;211、第一止流器;212、第二止流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PICC导管,包括
一导管单元1,该导管单元1内具有至少两个管腔12,所述导管单元1的前端设有弧面封口的堵头部13,所述堵头部13上设有一显影标记120,所述导管单元1上与堵头部13相邻处分别设有至少一个三向瓣膜切口100和开孔110,所述三向瓣膜切口100和开孔110与不同管腔12连通;
一连接单元2,所述导管单元1远离堵头部13的自由端插入连接单元2内部,所述导管单元1在连接单元2内被分为与具有三向瓣膜切口100管腔12连通的输液腔管单元20和具有开孔110管腔12连通的监测腔管单元21;
所述导管单元1上的三向瓣膜切口100及开孔110,根据导管单元1内设定的管腔12数量分别设定,可以在导管单元1上设定多个三向瓣膜切口100及开孔110,从而分别对应多个不同的管腔12连通,能够在保证静脉正常输液的同时可以使导管单元具备随时对中心静脉进行脉压监测或利用CT造影检查器官等其他功能,增强PICC导管使用的安全性及多用性;
所述堵头部13上的显影标记120可以有效定位导管进入静脉留针时的定点位置,提高输液位置的准确形,提高输液效率;所述连接单元2用于将多个管腔12分开设定,导管单元1穿入连接单元2的同时被分为输液腔管单元20及监测腔管单元21,所述输液腔管单元20及监测腔管单元21分别连通不同管腔12设定有多个,使得与三向瓣膜切口100对应的管腔12从输液腔管单元20被引出与输液器23连接用于输液或抽血,使得与开孔110对应的管腔12从监测腔管单元21被引出与CT造影或中心静脉压监测装置22连接用于造影或检测中心静脉压,二者的使用互不干涉;
优选地,当导管单元1内设定有两个管腔12,分别为管腔一10和管腔二11,所述三向瓣膜切口100对应管腔一10连通,开孔110与管腔二11连通,从而能够在保证静脉正常输液的同时可以随时对中心静脉进行脉压监测或者也可以利用CT造影检查器官,在导管单元1穿入连接单元2的同时被分为输液腔管20及监测腔管21,使得管腔一10从输液腔管20被引出与输液器23连接用于输液或抽血,管腔二11从监测腔管21被引出与CT造影或中心静脉压监测装置22连接用于造影或检测中心静脉压;
本设计通过在导管单元1相邻堵头部13的位置开设的三向瓣膜切口100,能够有效防止血液逆流,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同时设定的开孔110,用于CT造影及中心静脉压监测,而且利用显影标记120可以有效定位进入静脉留针时的定点位置,提高PICC导管的实用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管单元1与连接单元2的插接端套接有应力扩散部14,所述应力扩散部14的材质包括但不限定采用硅胶,所述应力扩散部14以套接的形式连接在导管单元1上,使得导管单元1穿入连接单元2时,应力扩散部14会处于二者的连接处,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导管单元1打折,提高导管单元1的使用寿命,优选地将应力扩散部14采用硅胶材料支撑,利用其具备的柔性缓冲作用,可以对导管单元1起到保护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管单元1由显影部组成,所述显影部至少占所述导管单元1截面面积的80%-100%,优选地将所述导管单元1整段显影,使得导管单元1不透明,其内含显影剂,可在X光下显影,显影部的外壁上面还设有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标记,在显影剂的作用下,可以使操作者清楚地了解插入的深度,方便实用,而且直接将导管单元1整段进行显影设定,方便导管单元1的生产制作,节约成本。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单元2包括定位套200以及至少设定在定位套200内的两个管道207,所述输液腔管单元20与对应三向瓣膜切口100连通的管道207连接,所述监测腔管单元21与对应开孔110连通的管道207配合连接,所述定位套200前端的截面直径小于定位套200后端的截面直径;
所述多个输液腔管单元20对应具有三向瓣膜切口100的管腔12连通,所述多个监测腔管单元21对应具有开孔101的管腔12连通设定;
优选地,当所述定位套设定有两个管道207时,分别为管道一201与管道二202,所述定位套200内分别设定的管道一201与管道二202能够将导管单元1的管腔一10与管腔二11分别沿输液腔管单元20和监测腔管单元21两个方向设定,从而方便实现不同的功能,而且将定位套200前端的截面直径设定小于后端截面直径,能够在导管单元1从定位套200前端端口插入时,增强导管单元1连接的紧密性,而且可以利用后端截面直径较大,使得输液腔管单元20与监测腔管单元21能够被分向设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监测腔管单元21的外端连接有中心静脉压监测装置22,所述监测腔管单元21上设有第一止流器211,所述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正常值范围在0.49-1.18Kpa,利用在监测腔管单元21外端的中心静脉压监测装置22,可以随时对中心静脉压进行监测,及时预警中心静脉压是否超过正常值的范围,解决了目前需要再插一根管进行监测的情况,降低病人的痛苦,而且所述第一止流器211能够在根据需要及时关闭通道,保证使用的安全性,也可以连接CT造影机,用于CT造影,检查器官。
本实施例中,所述输液腔管单元20上还连接有用于限流的第二止流器212,根据实际情况所需,所述第二止流器212能够在按压下去后,及时对输液腔管单元20进行关闭,使得流体药液不能通过,关闭通道。
本实施例所述的PICC导管,能够通过在导管单元1相邻堵头部13的位置在管腔12内开设有三向瓣膜切口100,在导管单元1内处于正压状态时,阀门会向内打开,可以进行输液;负压状态下阀门向外打开,可以进行抽血;压力平衡状态下,能够有效防止血液逆流,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性;而在导管单元1相邻堵头部13位置的管腔12上区别于三向瓣膜切口100方向设定的开孔110,能够用于CT造影及中心静脉压监测,而且利用堵头部13上的显影标记120可以有效定位进入静脉留针时的定点位置,提高PICC导管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单元2包括套接在导管单元1远离堵头部13的自由端的连接套203、开设在连接套203内的定位管道204以及外接在连接套203上的外接腔管205,所述连接套203的前端与应力扩散部14一体或分体连接,所述定位管道204与对应三向瓣膜切口100的管腔12水平连通设置,所述外接腔管205与对应开孔110的管腔12连通设置,所述连接套203内壁设有用于隔离不同管腔12空间的密封件206;
优选地,将所述管腔12设定为管腔一10与管腔二11,所述连接套203内壁设有用于隔离管腔二11位置的密封件206,所述连接套203内的定位管道204与管腔一10水平连通,使得管腔一10可以直接伸出定位管道204,用于与输液器23或抽血器连接,所述外接腔管205外接在连接套203上,同时与管腔二11连通,通过外接腔管205能够用于CT造影或中心静脉压监测,方便使用,同时利用密封件206有效的将管腔一10与管腔二11隔离开来,避免二者产生干涉。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PICC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导管单元,该导管单元内具有至少两个管腔,所述导管单元的前端设有弧面封口的堵头部,所述堵头部上设有一显影标记,所述导管单元上与堵头部相邻处分别设有至少一个三向瓣膜切口和开孔,所述三向瓣膜切口和开孔与不同管腔连通;
一连接单元,所述导管单元远离堵头部的自由端插入连接单元内部,所述导管单元在连接单元内被分为与具有三向瓣膜切口管腔连通的输液腔管单元和具有开孔管腔连通的监测腔管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ICC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单元与连接单元的插接端套接有应力扩散部,所述应力扩散部的材质包括但不限定采用硅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ICC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单元由显影部组成,所述显影部至少占所述导管单元截面面积的80%-1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ICC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包括定位套以及至少设定在定位套内的两个管道,所述输液腔管单元与对应三向瓣膜切口连通的管道连接,所述监测腔管单元与对应开孔连通的管道配合连接,所述定位套前端的截面直径小于定位套后端的截面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ICC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腔管单元的外端连接有中心静脉压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腔管单元上设有第一止流器,所述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正常值范围在0.49-1.18Kpa。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PICC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腔管单元上还连接有用于限流的第二止流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PICC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包括套接在导管单元远离堵头部的自由端的连接套、开设在连接套内的定位管道以及外接在连接套上的外接腔管,所述连接套的前端与应力扩散部一体或分体连接,所述定位管道与具有三向瓣膜切口的管腔水平连通设置,所述外接腔管与具有开孔的管腔配合连通设置,所述连接套内壁设有用于隔离不同管腔空间的密封件。
CN202021556186.6U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picc导管 Active CN2132852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56186.6U CN213285219U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picc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56186.6U CN213285219U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picc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85219U true CN213285219U (zh) 2021-05-28

Family

ID=76022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56186.6U Active CN213285219U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picc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852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317445A (en) Catheter insertion unit with separate flashback indication for the cannula
US20210045723A1 (en) Sheath-dilator system and uses thereof
KR102594312B1 (ko) 탐침 또는 정맥 카테터를 수용하는 연장부
EP1399211B1 (en) Catheter having a low drag septum
US7112177B2 (en)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US6981969B2 (en) Orthogonal Arterial Catheter
US5797882A (en) Arterial catheter and catheter/needle assembly with improved flow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 for its use
US20160220805A1 (en) Intravenous catheter assembly design
BR112013001050B1 (pt) Sistema extravascular
US20130131610A1 (en) Capillary tube assembly
AU2002257331A1 (en) Catheter having a low drag septum
CN104771803A (zh) 导管组件血液控制设备及相关方法
US2011015283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rterial and Venous Cannulation
JP2011229841A (ja) シリンジ及びそのシリンジを有するカテーテルセット
US20080214993A1 (en) Catheter adapter apparatus
US6610045B2 (en) Orthogonal arterial catheter
CN213285219U (zh) 一种picc导管
CN113082467A (zh) 引流导管、引流装置及引流方法
CN210301905U (zh) 一种防逆流留置针
CN213374306U (zh) 膀胱冲洗三通转换器
CN219185300U (zh) 一种防逆流密闭式透析用留置针
CN211244811U (zh) 一种引流术区积液的一体化装置
CN219270896U (zh) 一种腔静脉插管组件及腔静脉引流系统
CN215585197U (zh) 引流导管及引流装置
CN209361517U (zh) 医用复合式导管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