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78363U - 天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78363U
CN213278363U CN202022414996.4U CN202022414996U CN213278363U CN 213278363 U CN213278363 U CN 213278363U CN 202022414996 U CN202022414996 U CN 202022414996U CN 213278363 U CN213278363 U CN 2132783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substrate
conductive plate
antenna device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1499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菊池祐树
山保威
松永和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kow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kow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kowo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kowo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783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783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使天线振子相对于基板斜向且稳定地倾斜的天线装置。天线装置(10)具备具有第1面(102)的基板(100)、设于基板(100)的第1面(102)侧的导电板(510)、和设于导电板(510)上的天线振子,导电板(510)具有沿着基板(100)的第1面(102)的第1部分(512)、和相对于基板(100)的第1面(102)以第1规定角度倾斜的第2部分(514),天线振子从基板(100)的第1面(102)朝向导电板(510)的第2部分(514)所倾斜的一侧,以相对于基板(100)的第1面(102)以第2规定角度倾斜的方式设置。

Description

天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ETC)用的天线等一部分天线中,有时使天线相对于电路基板、底板等基板倾斜。例如,在专利文献1及2中记载有使贴片天线相对于电路基板斜向倾斜。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使螺旋天线相对于底板斜向倾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8839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04364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278591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如专利文献1~3所记载的那样,在使螺旋天线、贴片天线等天线振子相对于基板斜向倾斜的情况下,需要使天线振子相对于基板斜向且稳定地倾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例是使天线振子相对于基板斜向且稳定地倾斜。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会根据本说明书的记载而变得明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是一种天线装置,其具备:
具有第1面的基板;
设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1面侧的导电板;和
设于所述导电板上的天线振子,
所述导电板具有沿着所述基板的所述第1面的第1部分、和相对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1面以第1规定角度倾斜的第2部分,
所述天线振子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1面朝向所述导电板的所述第2部分所倾斜的一侧,以相对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1面以第2规定角度倾斜的方式设置。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式,能够使天线振子相对于基板斜向且稳定地倾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天线装置的仰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天线装置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基板的仰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第4天线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5的变形例的图。
图7是表示图1的第1变形例的图。
图8是表示图1的第2变形例的图。
图9是表示第2变形例的天线装置的增益的频率特性、和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增益的频率特性的图表。
图10是表示图1的第3变形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图1的第4变形例的图。
图12是表示第2变形例的天线装置的反射损耗的频率特性、第3变形例的天线装置的反射损耗的频率特性、和第4变形例的天线装置的反射损耗的频率特性的图表。
图13是表示图1的第5变形例的图。
图14是表示图1的第6变形例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天线装置
100 基板
102 第1面
104 第2面
110a 第1端子
110b 第2端子
110c 第3端子
110d 第4端子
110e 第5端子
120a 第1布线
120b 第2布线
130 第3导电图案
132 导电螺丝
200 第1天线
202 第1导电图案
210 主部
220 第1延伸部
230 分支部
240 短路部
300 第2天线
302 第2导电图案
310 第2延伸部
400 第3天线
402 第1馈电点
404 第2馈电点
500 第4天线
510 导电板
512 第1部分
514 第2部分
520 支承部
522 底面
522a 第1底面部分
522b 第2底面部分
530 螺旋天线
532 卷绕部
534 第1端部
536 第2端部
542 第1孔部
544 第2孔部
552 第1卡合部
552a 第1卡合部
552b 第1卡合部
554 第2卡合部
554a 第2卡合部
554b 第2卡合部
562a 第1凸部
562b 第2凸部
562c 第3凸部
562d 第4凸部
564 第3卡合部
572 底座
574 辐射元件
600 底板
602 第3面
604 第4面
610 缺口
620 开口
CL 中心线
CP 中心点
EP1 端部
EP2 端部
ER1 端区域
ER2 端区域
L 线
X 第1方向
Y 第2方向
Z 第3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此外,在所有附图中,对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说明。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第1”、“第2”、“第3”等序数词只是为了区分有相同名称的结构而添加的,并不意味着构成的特定特征(例如顺序或重要性)。
图1是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0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天线装置10的仰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天线装置10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4是图1所示的基板100的仰视图。图5是图1所示的第4天线500的分解立体图。
在图1至图5中,第1方向X是天线装置10的前后方向。第1方向X的正方向(由标注在第1方向X上的箭头所示的方向)是天线装置10的前方向。第1方向X的负方向(由标注在第1方向X上的箭头所示的方向的相反方向)是天线装置10的后方向。在图1至图5中,第2方向Y是天线装置10的左右方向,与第1方向X正交。第2方向Y的正方向(由标注在第2方向Y上的箭头所示的方向)从天线装置10的前方来看是天线装置10的右方向。第2方向Y的负方向(由标注在第2方向Y上的箭头所示的方向的相反方向)从天线装置10的前方来看是天线装置10的左方向。在图1至图5中,第3方向Z是天线装置10的上下方向,与第1方向X及第2方向Y双方正交。第3方向Z的正方向(由标注在第3方向Z上的箭头所示的方向)是天线装置10的上方向。第3方向Z的负方向(由标注在第3方向Z上的箭头所示的方向的相反方向)是天线装置10的下方向。
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0例如能够作为车载用天线装置来利用,另外,除了车载用以外,还能根据其用途而利用于各种装置。
天线装置10具备基板100、第1天线200、第2天线300、第3天线400、第4天线500及底板600。
基板100具有第1面102及第2面104。基板100例如是印制电路板(PCB)。在此,将基板100的第1面102作为基板100的上表面。基板100的第2面104在第3方向Z上位于基板100的第1面102的相反侧,作为基板100的下表面。
基板100由底板600保持。底板600具有第3面602及第4面604。底板600例如是金属板。在此,将底板600的第3面602作为底板600的上表面。底板600的第4面604在第3方向Z上位于底板600的第3面602的相反侧,作为底板600的下表面。底板600以使基板100的第2面104与底板600的第3面602相对的方式将基板100保持。底板600具有缺口610(详见后述。)及开口620。底板600的缺口610位于天线装置10的后侧(第1方向X的负方向侧),底板600的开口620位于天线装置10的前侧(第1方向X的正方向侧)。从底板600的开口620露出了基板100的第1端子110a、第2端子110b、第3端子110c、第4端子110d及第5端子110e。用于将第1端子110a、第2端子110b、第3端子110c、第4端子110d及第5端子110e分别与天线装置10的外部要素进行电连接的布线例如能够从底板600的开口620穿过。
第1天线200是进行电波的发送接收的天线。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天线200是电话用天线,更具体为电话用主天线。但是,第1天线200也可以是用途与电话不同的天线。
第1天线200具有第1导电图案202。第1导电图案202设于基板100的第1面102侧。但是,第1导电图案202也可以设于基板100中的不同于基板100的第1面102侧的位置。第1导电图案202(第1天线200)具有主部210、第1延伸部220、分支部230及短路部240。
主部210及第1延伸部220具有作为多频带(例如电话的频带)工作的形状。主部210具有自相似形状,由此,使第1天线200的工作频带宽频带化。第1延伸部220从主部210呈线状沿着基板100的外缘延伸。例如,作为自相似形状的天线,有诸如双锥天线和领结天线的即使改变比例(尺寸比)其形状也是相似形状的天线。当作为自相似形状的天线的前提而使天线尺寸与频率保持反比例的关系时,即使天线尺寸或频率改变,天线的电气特性也表示在原理上相同的特性。在实际的设计中,为了阻抗的调整等,能够使诸如双锥天线和领结天线的等腰三角形的辐射元件的形状变形、并设为半椭圆形或像本实施方式中的主部210那样的梯形的形状。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利用通过自相似形状而获得的固定的电气特性。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以使作为自相似形状的一个辐射元件的一部分的主部210与地面相对的方式配置,能够获得疑似与领结天线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且通过接地而能够获得如假设在相反侧相对配置有另一个辐射元件那样的作用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延伸部220的一部分从基板100的外缘朝向基板100的内侧(第2方向Y的负方向)延伸。由此,能够防止由工作频带中的高频带引起、且通过使第1天线200与第2天线300靠近配置而产生的隔离(isolation)的恶化。
至少一个分支部230在第1延伸部220的前端(第1延伸部220的位于天线装置10的后侧的一端)从第1延伸部220分支。具体而言,至少一个分支部230从第1延伸部220的沿着第2方向Y且沿着基板100的外缘延伸的部分起、沿着第1方向X朝向天线装置10的前方延伸。由此,能够使工作频带进一步宽频带化。另外,通过设置多个分支部230,能够实现数量与分支部230的数量相应的共振。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两个分支部230,并实现两个共振。通过设为这种结构,能够使工作频带更加宽频带化。此外,分支部230的数量并不限定于特定的数量,既可以仅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分支部230是从第1延伸部220沿第1方向X直线延伸的形状,但分支部230的形状并不限定于直线形状,也可以是蜿蜒(meander)形状、分形(fractal)形状、折回形状、弯曲形状、涡旋形状等其它形状。
第1导电图案202的主部210在第3方向Z上与底板600重叠,相对于此,第1导电图案202的至少一个分支部230在第3方向Z上不与底板600重叠。具体而言,至少一个分支部230在第3方向Z上与底板600的缺口610(因缺口610而物理上不存在底板600的部分)重叠。考虑到底板600对第1天线200的辐射特性和VSWR(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电压驻波比)的影响,在以使第1天线200的整体都不与底板600重叠的方式配置的情况下,天线装置10的第1方向X的长度及第2方向Y的长度会变长,天线装置10会大型化。另一方面,像本实施方式这样,通过设为第1天线200中的第1导电图案202的主部210与底板600重叠、且第1导电图案202的分支部230不与底板600重叠的结构,能够在达成天线装置10的小型化的同时实现第1天线200的期望特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情况下,相较于第1导电图案202的分支部230与底板600重叠的情况,能够降低分支部230因在向第1天线200馈电时产生于底板600上的电流所受到的影响。另一方面,如后所述,主部210经由短路部240而接地短路,第1导电图案202中的主部210及主部210附近的电位接近于接地。因此,即使主部210与底板600重叠,第1导电图案202中的主部210及主部210周边因在向第1天线200馈电时产生于底板600上的电流所受到的影响也会变小。换言之,无需增大用于使底板600不与第1导电图案202的一部分(例如多个分支部230)重叠的构造(例如底板600的缺口610)就能实现第1天线200的期望特性。即,无需进一步缩小底板600的面积就能实现第1天线200的期望特性。由于无需进一步缩小底板600的面积,所以能够抑制泄漏电流在低频带中流向线缆等而使电气特性变得不稳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导电图案202的主部210的整体与底板600重叠。但是也可以为,仅第1导电图案202的主部210的一部分(例如从第3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的第1导电图案202的主部210的总面积的50%以上或75%以上)与底板600重叠。即,也可以是第1导电图案202的主部210的至少一部分(第1导电图案202的主部210的整体或一部分)与底板600重叠。
短路部240从主部210延伸。短路部240经由位于基板100的第2面104侧的第1布线120a(图4)与基板100的第1端子110a(图2)电连接。短路部240接地短路。第1导电图案202的电流分布能够根据短路部240与主部210连接的位置来进行控制。即,根据短路部240与主部210连接的位置进行阻抗匹配。由此,能够提高第1天线200的工作频带中的VSWR,其结果是,能够提高第1天线200的辐射效率。在本实施方式中,短路部240与主部210的朝向第2天线300所处的一侧的外缘连接。
第2天线300是进行电波的接收的天线。即,第2天线300不进行电波的发送。因此,在第2天线300的附近传播的电波的强度弱于在第1天线200的附近传播的电波的强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天线300是电话用天线,更具体为电话用副天线。但是,第2天线300也可以是用途与电话不同的天线。
第2天线300具有第2导电图案302。第2导电图案302设于基板100的第1面102侧。但是,第2导电图案302也可以设于基板100中的不同于基板100的第1面102侧的位置。
第2导电图案302(第2天线300)具有第2延伸部310。除了第2延伸部310的两端部之外,第2延伸部310沿着基板100的外缘呈线状延伸。第2延伸部310的位于天线装置10的后侧的一端部具有:从第2延伸部310的沿着基板100的外缘延伸的部分起、沿着第2方向Y朝向第1天线200所处的一侧呈线状延伸的部分;和从该部分(从第2延伸部310的沿着基板100的外缘延伸的部分起沿着第2方向Y朝向第1天线200所处的一侧呈线状延伸的部分)起、沿着第1方向X朝向天线装置10的前侧呈线状延伸的部分。由此,能够在确保第1天线200与第2天线300之间的隔离的同时增加第2延伸部310的全长。第2延伸部310的位于天线装置10的前侧的另一端部沿着第2方向Y朝向第1天线200所处的一侧呈线状延伸。在该情况下,与第2延伸部310的位于天线装置10的前侧的该另一端部不存在的情况相比,无需将第2天线300向天线装置10的后方扩展就能增加第2延伸部310的全长。此外,需要调整第2延伸部310的上述另一端部的第2方向Y上的长度,使得第2延伸部310的上述另一端部不与基板100的接地部短路。
第2延伸部310的位于天线装置10的前侧的上述另一端部经由位于基板100的第2面104侧的第2布线120b(图4)与基板100的第2端子110b(图2)电连接。
如图3所示,在从垂直于基板100的第1面102的方向(第3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第3天线400的中心点CP相对于沿着第1方向穿过将端部EP1和端部EP2连结的线L的中心的中心线CL,而位于与端部EP2所处的一侧相同的一侧,该端部EP1是第1天线200的离第2天线300最远的端部,该端部EP2是第2天线300的离第1天线200最远的端部EP2。第1天线200的端部EP1位于第1天线200的端区域ER1的第1方向X上的中心。第1天线200的端区域ER1在第1方向X上扩展,并在第2方向Y上离第2天线300(例如第2天线300的后述的端区域ER2)最远。第2天线300的端部EP2位于第2天线300的端区域ER2的第1方向X上的中心。第2天线300的端区域ER2在第1方向X上扩展,并在第2方向Y上离第1天线200(例如第1天线200的端区域ER1)最远。第1天线200的端部EP1及第2天线300的端部EP2的决定方法并不限定于上述例。例如,即使将第1天线200的端区域ER1内的任意一部分(例如从第1天线200的端区域ER1的第1方向X上的中心偏离的部分)作为第1天线200的端部EP1、并将第2天线300的端区域ER2内的任意一部分(例如从第2天线300的端区域ER2的第1方向X上的中心偏离的部分)作为第2天线300的端部EP2,线L的中心的位置、即中心线CL的位置也是固定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线CL也是基板100的第1面102的中心线。但是,在上述的例子中,中心线CL也可以沿着第2方向Y从基板100的第1面102的中心线偏离。
在第2方向Y上,第1天线200的至少一部分(例如主部210的整体及第1延伸部220的一部分)与第2天线300的至少一部分(例如第2天线300的整体)相对于基板100的第1面102的中心线CL彼此位于相反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天线装置10的前方观察的情况下,第1天线200的上述至少一部分位于(靠近)基板100的第1面102的中心线CL的右侧,第2天线300的上述至少一部分位于(靠近)基板100的第1面102的中心线CL的左侧。但是,在从天线装置10的前方观察的情况下也可以是,第1天线200的上述至少一部分位于基板100的第1面102的中心线CL的左侧,第2天线300的上述至少一部分位于基板100的第1面102的中心线CL的右侧。
基板100的第1面102的中心线CL沿着第1方向X从基板100的第1面102的中心通过。在一例中,不管基板100内的位置如何,基板100的第1面102的中心都是在假设基板100具有一样密度的情况下的基板100的重心。
第1天线200及第2天线300的配置也可以换成以下那种说法。即,不管第1天线200内的位置如何在假设第1天线200具有一样密度的情况下的第1天线200的重心、和不管第2天线300内的位置如何在假设第2天线300具有一样密度的情况下的第2天线300的重心也可以在第2方向Y上相对于基板100的第1面102的中心线CL彼此位于相反侧。
第1天线200及第2天线300通过光刻法等的图案形成而形成。因此,与第1天线200及第2天线300由金属板形成的情况相比,第1天线200及第2天线300的尺寸精度提高且天线特性提高。进一步地,与第1天线200及第2天线300由金属板形成的情况相比,不再需要对为金属板的第1天线200及为金属板的第2天线300进行保持的构造、和将基板100与为金属板的第1天线200或为金属板的第2天线300连接的软钎料。由此,由于不再需要进行软钎焊的工序,所以能够削减生产线上的工序和抑制缺陷的发生。进一步地,通过零件数的削减和工时的削减而能够降低成本。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天线400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GNSS)用天线,例如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用天线。但是,第3天线400也可以是用途与GNSS不同的天线。
第3天线400位于基板100的第1面102上。第3天线400是贴片天线。在从垂直于基板100的第1面102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第3天线400的形状是四边形,具体为大致正方形。但是,第3天线400的形状也可以是除四边形以外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圆形。第3天线400的第1馈电点402及第2馈电点404分别与第3端子110c及第4端子110d(图2)电连接。
在从垂直于基板100的第1面的方向(第3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第3天线400的中心点CP相对于基板100的第1面102的中心线CL位于(靠近)第2天线300的上述至少一部分所处的一侧。如上所述,在第2天线300的附近传播的电波的强度弱于在第1天线200的附近传播的电波的强度。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3天线400的中心点CP位于基板100的第1面102的中心线CL上的情况、或第3天线400的中心点CP相对于基板100的第1面102的中心线CL而位于与第1天线200的上述至少一部分所处的一侧相同的一侧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第3天线400的辐射指向性从天顶方向(第3方向Z的正方向)的倾斜,并能改善第3天线400的辐射指向性。
即使在中心线CL不是基板100的第1面102的中心线而是从线L的中心穿过的中心线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第3天线400的辐射指向性从天顶方向(第3方向Z的正方向)的倾斜。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100的第1面102的中心线与从线L的中心穿过的中心线作为中心线CL而是一致的。然而,根据基板100的形状和第1天线200及第2天线300的配置(例如在第1天线200及第2天线300中的一方与本实施方式相比更接近基板100的第1面102的第2方向Y上的中心的情况下),有时基板100的第1面102的中心线和从线L的中心穿过的中心线会沿着第2方向Y偏离。即使在该情况下,当第3天线400的中心点CP相对于从线L的中心穿过的中心线而位于与第2天线300的端部EP2所处的一侧相同的一侧时,也能减少第3天线400的辐射指向性从天顶方向(第3方向Z的正方向)的倾斜,并也能够改善第3天线400的辐射指向性。
例如,不管第3天线400内的位置如何,第3天线400的中心点CP都是在假设第3天线400具有一样密度的情况下的第3天线400的重心。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天线400的整体相对于基板100的第1面102的中心线CL而位于(靠近)与第2天线300的上述至少一部分所处的一侧相同的一侧。但是,也可以为,仅第3天线400的一部分(例如从第3方向Z观察的情况下的第3天线400的总面积的50%以上或75%以上)相对于基板100的第1面102的中心线CL而位于与第2天线300的上述至少一部分所处的一侧相同的一侧。例如能够根据由第1天线200及第2天线300在第1天线200及第2天线300的附近传播的电波的强度来决定第3天线400相对于基板100的第1面102的中心线CL错开多少。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第1天线200及第2天线300分别具有第1导电图案202及第2导电图案302。在该情况下,与第1天线200或第2天线300由金属板形成、且以从基板100的第1面102朝向天线装置10的上方(第3方向Z的正方向)远离的方式被保持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第3方向Z上的第1天线200的位置及第2天线300的位置。能够减少第3天线400的天顶方向(第3方向Z的正方向)的辐射指向性因第1天线200或第2天线300所受到的影响,并能改善第3天线400的辐射指向性。但是,第1天线200或第2天线300也可以由金属板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4天线500(后述的螺旋天线530)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ETC)用天线。但是,第4天线500也可以是用途与ETC不同的天线。
第4天线500具有导电板510、支承部520及螺旋天线530。
导电板510设于基板100的第1面102侧。导电板510具有第1部分512及第2部分514。导电板510的第1部分512沿着基板100的第1面102。换言之,导电板510的第1部分512的法线与基板100的第1面102的法线(第3方向Z)平行。导电板510的第2部分514向规定侧(第1方向X的正方向侧、即第4天线500的前侧)相对于基板100的第1面102以第1规定角度倾斜。换言之,导电板510的第2部分514的法线相对于基板100的第1面102的法线以第1规定角度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第3方向Z的正方向设为0度的情况下,第1规定角度朝向第1方向X的正方向大致为23度。或者,在将第1方向X的负方向设为0度的情况下,第1规定角度朝向第3方向Z的正方向大致为23度。然而,第1规定角度并不限定于此,而是能够设定为期望角度。支承部520配置于导电板510上。螺旋天线530在从基板100的第1面102朝向导电板510的第2部分514所倾斜的一侧(第1方向X的正方向侧、即第4天线500的前侧)并相对于基板100的第1面102以第2规定角度倾斜的状态下由支承部520设置。换言之,螺旋天线530(后述的卷绕部532)的轴相对于基板100的第1面102的法线(第3方向Z的正方向)以第2规定角度倾斜。
第1规定角度与第2规定角度优选为实质上相等。例如,第2规定角度是第1规定角度的95%以上105%以下。然而,第1规定角度与第2规定角度也可以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导电板510的整体从基板100的第1面102倾斜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用导电板510的与基板100的第1面102平行的部分(即第1部分512),而使螺旋天线530从平行于基板100的第1面102的方向(沿着在第1方向X及第2方向Y的双方方向上扩展的平面的方向)以第2规定角度斜向且稳定地倾斜。具体而言,导电板510的第1部分512具有第1孔部542。在第1孔部542内能够贯穿将支承部520与基板100固定的固定部件(例如螺丝或螺栓)、或将支承部520相对于基板100对位的引导部件(例如定位用的引导销)等。该固定部件及引导部件从基板100的第2面104朝向第1面102贯穿基板100,再进一步贯穿导电板510的第1部分512的第1孔部542,并插入支承部520。因此,能够通过固定部件将支承部520与基板100稳定地固定。另外,能够通过引导部件将支承部520相对于基板100稳定地对位。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排列在第2方向Y上的多个第1孔部542(三个第1孔部542)。在该情况下,例如能够针对三个第1孔部542中的两个第1孔部542(例如三个第1孔部542中的两侧的两个第1孔部542)分别使用引导部件、并且针对剩余的一个第1孔部542(例如三个第1孔部542中的中心的第1孔部542)使用固定部件。因此,与第1孔部542的数量仅为一个的情况相比,能够将支承部520与基板100稳定地固定。另外,在使用固定部件及引导部件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进行支承部520与基板100的定位并将彼此稳定地固定。但是,第1孔部542的数量也可以仅为一个。
导电板510是金属板。另外,导电板510中的第1部分512与第2部分514之间的部分是弯折的。因此,导电板510的制造相较于例如通过焊接将导电板510的第1部分512与第2部分514接合的情况变得容易。但是,导电板510也可以通过例如利用焊接将导电板510的第1部分512与第2部分514接合来制造。
导电板510不与底板600导通。换言之,导电板510从底板600电气悬浮。即,在使导电板510及底板600直接接触的情况下,为了使导电板510的金属部分与底板600的金属部分导通而需要进行基于螺栓和螺丝等的固定、或者基于软钎焊和焊接等的固定,但若是导电板510及底板600在物理上和电气上均浮起的状态,则导电板510与底板600的安装变得容易,且不再需要固定机构等。然而,尽管导电板510及底板600在物理上和电气上均浮起,但在高频中导电板510与底板600也可以通过电容耦合而变得好像导通一样。在一例中,导电板510与底板600之间的静电容量为20pF以上,优选为20pF以上100pF以下,更优选为20pF以上45pF以下。
支承部520由绝缘材料(例如树脂)构成。支承部520的底面522具有第1底面部分522a及第2底面部分522b。第1底面部分522a沿着导电板510的第1部分512。第2底面部分522b沿着导电板510的第2部分514。换言之,第2底面部分522b是从基板100的第1面102以第1规定角度倾斜的部分。因此,通过第2底面部分522b使支承部520相对于导电板510的第2部分514的对位变得容易。进一步地,通过第1底面部分522a及第2底面部分522b双方使支承部520相对于导电板510的第1部分512及第2部分514的对位变得容易。此外,支承部520也可以不具有第1底面部分522a。
在导电板510上设有多个第1卡合部552(第1卡合部552a及第1卡合部552b)。第1卡合部552a设于导电板510的第1部分512,且位于导电板510的前侧(第1方向X的正方向侧)。第1卡合部552b设于第2部分514,且位于导电板510的后侧(第1方向X的负方向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1卡合部552分别是导电板510的一部分。即,导电板510中的第1部分512与第1卡合部552a之间的部分在从第1部分512到第1卡合部552a的范围内从平行于第1部分512的方向(第1方向X的正方向)朝向第4天线500的上方(第3方向Z的正方向)弯折。另外,导电板510中的第2部分514与第1卡合部552b之间的部分在从第2部分514到第1卡合部552b的范围内从平行于第2部分514的方向(从第1方向X的负方向朝向第3方向Z的正方向的倾斜方向)朝向第4天线500的上方(第3方向Z的正方向)弯折。但是也可以为,多个第1卡合部552不分别是导电板510的一部分。例如,第1卡合部552也可以是与导电板510不同的材料或相同的材料,还可以与导电板510接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卡合部552b是从导电板510的第2部分514延伸并朝向第3方向Z的正方向弯折的形状。根据该弯折的角度和弯折部分的长度能够调整螺旋天线530的指向性。
在支承部520上设有多个第2卡合部554(第2卡合部554a及第2卡合部554b)。第2卡合部554a位于支承部520的前侧(第1方向X的正方向侧)。第2卡合部554b位于支承部520的后侧(第1方向X的负方向侧)。多个第2卡合部554是支承部520的一部分。多个第2卡合部554也可以与支承部520一体地形成。另外,多个第2卡合部554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与支承部520分开形成并由各种方法连接。
支承部520的第2卡合部554a及第2卡合部554b分别能够与导电板510的第1卡合部552a及第1卡合部552b卡合。因此,通过使支承部520的第2卡合部554a及第2卡合部554b分别与导电板510的第1卡合部552a及第1卡合部552b卡合而将支承部520相对于导电板510恰当对位,然后,能够由支承部520支承螺旋天线530。在假设未设有导电板510的第1卡合部552及支承部520的第2卡合部554的情况下,需要同时进行支承部520相对于导电板510的对位、和螺旋天线530相对于导电板510的对位,作业为复杂。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螺旋天线530的安装作业变得简单。另外,如本实施方式这样,通过组装导电板510、支承部520和螺旋天线530而使螺旋天线530向基板100的安装作业变得简单。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导电板510上设有多个第1卡合部552,并在支承部520上设有多个第2卡合部554。但是,设于导电板510上的第1卡合部552的数量也可以仅为一个,设于支承部520上的第2卡合部554的数量也可以仅为一个。另外,也可以不设置导电板510的第1卡合部552及支承部520的第2卡合部554。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520的第2卡合部554具有凸形状,导电板510的第1卡合部552具有供第2卡合部554的凸形状插入的凹(开口)形状。由此,支承部520的第2卡合部554能够与导电板510的第1卡合部552卡合。但是,使导电板510的第1卡合部552与支承部520的第2卡合部554卡合的构造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中的例子。例如,导电板510的第1卡合部552也可以具有凸形状,支承部520的第2卡合部554也可以具有供第1卡合部552的凸形状插入的凹(开口)形状。
支承部520具有第1凸部562a、第2凸部562b、第3凸部562c及第4凸部562d。第1凸部562a、第2凸部562b、第3凸部562c及第4凸部562d从支承部520的底面522朝向上方(第3方向Z的正方向)突出。第1凸部562a位于支承部520的前侧(第1方向X的正方向侧)。第2凸部562b在第1方向X上与第1凸部562a相对,且位于支承部520的后侧(第1方向X的负方向侧)。第3凸部562c在从支承部520的前方观察时位于支承部520的右侧(第2方向Y的正方向侧)。第4凸部562d在从支承部520的前方观察时位于支承部520的左侧(第2方向Y的负方向侧)。第3凸部562c及第4凸部562d在第2方向Y上相对。
螺旋天线530具有卷绕部532、第1端部534及第2端部536。卷绕部532、第1端部534及第2端部536由共通的导电性线材构成。
卷绕部532具有螺旋形状。具体而言,卷绕部532在从卷绕部532的轴向(如上所述,卷绕部532的轴从基板100的第1面102的法线(第3方向Z的正方向)向第1方向X的正方向侧斜向倾斜。)观察时呈圆形延伸。但是,卷绕部532也可以在从卷绕部532的轴向观察时呈与圆不同的形状(例如椭圆形、四边形等)延伸。卷绕部532的各卷绕的长度根据第4天线500的波长来决定。另外,第4天线500的指向性能够随着卷绕部532的卷绕数量变多而变强。
第1端部534是螺旋天线530的上侧(第3方向Z的正方向侧)的端部。第1端部534沿卷绕部532的延伸方向延伸(未图示)。或者,第1端部534也可以沿与卷绕部532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具体为从卷绕部532朝向卷绕部532的内侧延伸。在该情况下,根据第1端部534的长度或方向能够调整第4天线500(螺旋天线530)的轴比。
第2端部536是螺旋天线530的下侧(第3方向Z的负方向侧)的端部。第2端部536从卷绕部532朝向卷绕部532的下方(第3方向Z的负方向)延伸。第2端部536贯穿支承部520并进一步贯穿导电板510的第2孔部544,从而到达基板100。进一步地,第2端部536经由基板100的带状线(未图示)与基板100的第5端子110e(图2)电连接。由此,能够向螺旋天线530馈电。通过设为这种结构,无需使用同轴线缆就能很容易向螺旋天线530馈电。
在螺旋天线530由支承部520支承的情况下,卷绕部532位于支承部520的第3凸部562c与第4凸部562d之间,第2凸部562b位于卷绕部532的内侧,第1凸部562a位于卷绕部532的外侧。也就是说,第1方向X上的螺旋天线530的支承由第1凸部562a及第2凸部562b进行,第2方向Y上的螺旋天线530的支承由第3凸部562c及第4凸部562d进行。另外,螺旋天线530的第1端部534与支承部520的第3卡合部564(凹部)卡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4天线500与第3天线400相比位于天线装置10的前方。但是,第3天线400也可以与第4天线500相比位于天线装置10的前方。即,第3天线400及第4天线500的位置关系也可以与本实施方式中的第3天线400及第4天线500的位置关系相反。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4天线500与第3天线400相比向第2方向Y的正方向侧(右侧)偏离,但也可以向第2方向Y的负方向侧(左侧)偏离,第4天线500及第3天线400也可以位于沿着第1方向X的直线上。
图6是表示图5的变形例的图。图6所示的第4天线500除了以下几点之外与图5所示的第4天线500相同。
螺旋天线530的卷绕部532缠绕在支承部520上。由此,螺旋天线530从水平方向斜向倾斜。支承部520具有柱形状,具体为圆柱形状。支承部520例如由中空的树脂或实心的树脂形成。支承部520的底面522具有第1底面部分522a及第2底面部分522b。底面522的第1底面部分522a沿着导电板510的第1部分512。底面522的第2底面部分522b沿着导电板510的第2部分514。因此,支承部520相对于导电板510的对位变得容易。
在图6的示例中,将支承部520与基板100固定的固定部件(例如螺丝或螺栓)从基板100的第2面104朝向第1面102贯穿基板100,再进一步贯穿导电板510的第1部分512的第1孔部542,并插入支承部520。因此,能够使螺旋天线530从水平方向(沿着在第1方向X及第2方向Y的双方方向上扩展的平面的方向)斜向且稳定地倾斜。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作为天线振子而设置螺旋天线530的结构,但也可以代替螺旋天线530(即具有螺旋形状的辐射元件的天线)而将具有面状的辐射元件、板状的辐射元件、蜿蜒形状的辐射元件、分形形状的辐射元件、涡旋形状的辐射元件等各种形状的辐射元件的天线设为天线振子。从具有上述螺旋形状的辐射元件、面状的辐射元件、板状的辐射元件、蜿蜒形状的辐射元件、分形形状的辐射元件、涡旋形状的辐射元件等的天线振子的一部分(例如一端)经由导体与设于基板100上的带状线(未图示)连接,从而与基板100的第5端子110e(图2)电连接。由此,能够向具有上述形状的辐射元件的天线振子馈电。即使在该情况下,也与本实施方式同样地无需使用同轴线缆就能很容易向具有上述形状的辐射元件的天线振子馈电。
将上述形状的辐射元件与带状线电连接的导体例如也可以由线状导体、板状导体、面状导体、导体图案等构成。另外,该导体也可以是天线振子的一部分。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导体也可以设为螺旋天线530的第2端部536。在该情况下,该导体向天线振子的安装变得容易。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4天线500中朝向第3方向Z的正方向依次配置有底板600、基板100、导电板510、支承部520、螺旋天线530,但也可以是不同的配置顺序。例如,也可以按照底板600、基板100、支承部520、导电板510、螺旋天线530的顺序配置。在该情况下,设于基板100上的支承部520成为保持导电板510及螺旋天线530的形状。例如,在导电板510的与支承部520相对的部分设置贯穿孔,并在支承部520的与导电板510相对的部分设置凸部,由此,通过使设于支承部520的凸部贯穿设于导电板510的贯穿孔而使导电板510及支承部520卡合。另外,通过构成为支承部520的凸部与螺旋天线530的一部分卡合而使支承部520支承螺旋天线530。或者,若螺旋天线530是具有上述板状的辐射元件、面状的辐射元件等的天线振子,则通过在包括辐射元件的天线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孔部、并构成为支承部520的凸部贯穿设于天线的一部分的孔部,从而使支承部520支承天线。此外,支承部520与基板100由固定部件(例如螺丝或螺栓)等各种手法固定。即使是这种结构,如上所述,由于在高频中导电板510与底板600通过电容耦合而构成为好像导通一样,所以也会发挥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导电板510及底板600的在物理上和电气上均浮起的结构,但也可以构成为,将导电板510与底板600彼此的金属部分直接连接、即进行基于螺丝和螺栓等的固定或者基于软钎焊和焊接等的固定而直接导通。在该情况下,能够调整螺旋天线530的安装高度并调整螺旋天线530的指向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1卡合部552a朝向第3方向Z的正方向弯折的形状,但相反地,也可以是朝向第3方向Z的负方向弯折的形状,还可以构成为第1卡合部552a贯穿设于基板100上的孔(第1卡合部552a插入设于基板上的孔)而被固定。另外,导电板510的第1部分512也可以与第2部分514相比缩短第1方向X的距离。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将基板100与导电板510固定并使螺旋天线530稳定以保持第2规定角度的方式倾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板100设有第3导电图案130。在第3导电图案130上配置有第3天线400以及第4天线500。第3导电图案130和位于第1天线200与第2天线300之间的导电螺丝132电连接。
图7是表示图1的第1变形例的图。图7所示的天线装置10除了以下几点之外与图1所示的天线装置10相同。
第4天线500也可以不是图1所示的包括螺旋天线530的构造而是贴片天线。在图7的示例中,第4天线500具有底座572及辐射元件574。底座572向规定侧(第1方向X的正方向侧、即第4天线500的前侧)相对于基板100的第1面102以第1规定角度倾斜。换言之,底座572的法线相对于基板100的第1面102的法线以第1规定角度倾斜。辐射元件574位于底座572上。底座572既可以由基板构成也可以由金属板构成。
图8是表示图1的第2变形例的图。图8所示的天线装置10除了如下的点以外,与图1所示的天线装置10同样。
图8中的第1导电图案202的宽度大于图1中的第1导电图案202的宽度。通过这种构成,如使用后述的图9所说明地那样,能够使图8所示的天线装置10中的700MHz~840MHz的比较低的区域内的增益高于图1所示的天线装置10中的700MHz~840MHz的比较低的区域内的增益。
图8中的第1天线200与第2天线300之间的第2方向Y上的间隔大于图1中的第1天线200与第2天线300之间的第2方向Y上的间隔。因此,在图8所示的天线装置10中,与图1所示的天线装置10相比,能够确保第1天线200和第2天线300的隔离。
在图8中,第3天线400的中心位于与第1方向X平行地从第4天线500中心通过的假想线上。此外,如图1所示,第3天线400的中心也可以从该假想线向第2方向Y偏移。另外,第3天线400的中心位于与第1方向X平行地从基板100中心通过的假想线上。此外,如图1所示,第3天线400的中心也可以从该假想线向第2方向Y偏移。
另外,在图8中,导电螺丝132相对于与第1方向X平行地从第4天线500中心通过的假想线而位于第2方向Y的负方向侧。并且,导电螺丝132从第3导电图案130分离。
图9是表示第2变形例的天线装置10的增益的频率特性、和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0的增益的频率特性的图表。图9中,图表的横轴表示频率(单位:MHz)。另外,图表的纵轴表示增益(单位:dBi)。
如图9所示,第2变形例中的700MHz~840MHz的带域的增益高于实施方式中的700MHz~840MHz的带域的增益。该结果对如下内容作出启示:通过扩大第1天线200的第1导电图案202的宽度,能够提高700MHz~800MHz的带域的增益。
图10是表示图1的第3变形例的图。图10所示的天线装置10除了第3天线400的中心位于与第1方向X平行地从基板100中心通过的假想线上的这一点之外,与图1所示的天线装置10相同。
图11是表示图1的第4变形例的图。图11所示的天线装置10除了导电螺丝132与第3导电图案130连接的这一点之外,与图8所示的天线装置10相同。
图12是表示第2变形例的天线装置10的反射损耗的频率特性、第3变形例的天线装置10的反射损耗的频率特性、和第4变形例的天线装置10的反射损耗的频率特性的图表。图12中,图表的横轴表示频率(单位:MHz)。另外,图表的纵轴表示反射损耗(单位:dB)。而且,与图表的纵轴平行地画在大约1550MHz处的粗线、和与图表的纵轴平行地画在大约1600MHz处的粗线表示这两条粗线之间的区域是GNSS带域。
在第3变形例中,在1575MHz附近,存在有反射损耗局部减少的共振部分。相对于此,在第4变形例中,在1500MHz附近,存在有反射损耗局部减少的共振部分。根据这些结果的比较可以说,与向第2方向Y的正方向侧偏移相比,使导电螺丝132相对于与第1方向X平行地从第4天线500中心通过的假想线而向第2方向Y的负方向侧偏移,由此能够使反射损耗的共振部分远离GNSS带域。鉴于第3变形例以及第4变形例中的导电螺丝132与第3天线400之间的距离关系是同样的,则可以说,通过使第1天线200的主部210与导电螺丝132之间的距离分离,能够使反射损耗的共振部分远离GNSS带域。也就是说,与使导电螺丝132位于第1天线200的主部210所处的一侧相比,导电螺丝132位于第2天线300所处的一侧的构成能够抑制GNSS带域中的共振。
在第2变形例中,在1325MHz附近,存在有反射损耗局部减少的共振部分。另外,第2变形例中的共振部分的反射损耗的减少小于第3变形例中的共振部分的反射损耗的减少以及第4变形例中的共振部分的反射损耗的减少。由此可以说,与向第2方向Y的正方向侧偏移相比,使导电螺丝132相对于与第1方向X平行地从第4天线500中心通过的假想线而向第2方向Y的负方向侧偏移,且使导电螺丝132相较于与第3导电图案130连接而与第3导电图案130分离,由此能够抑制GNSS带域中的共振。也就是说、通过使导电螺丝132与第3导电图案130为非导通,能够使GNSS带域中的反射损耗的共振部分远离GNSS带域。另外,在第3变形例中,即使将导电螺丝132和第3导电图案130设为非导通,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也就是说,即使导电螺丝132位于第1天线200的主部210所处的一侧,通过使导电螺丝132构成为从第3导电图案130分离,也能够使反射损耗的共振部分远离GNSS带域,能够抑制GNSS带域中的共振。
因此可以说,导电螺丝132相对于使用图3所说明的中心线CL而位于与第2天线300的离第1天线200最远的端部EP2所处的一侧为相同侧的情况,相较于导电螺丝132相对于使用图3所说明的中心线CL或者相对于基板100的第1面102(第2面104)的中心线而位于与第2天线300的离第1天线200最远的端部EP2所处的一侧为相反侧的情况,能够抑制基于导电螺丝132的影响导致的第3天线400的振荡。
另外可以说,导电螺丝132与第3导电图案130等设于基板100的导电图案为非导通的情况,相较于导电螺丝132与第3导电图案130等设于基板100的导电图案为导通的情况,能够抑制基于导电螺丝132的影响导致的第3天线400的振荡。
在图12中说明了抑制基于导电螺丝132的影响导致的第3天线400的振荡。但是,使用图12所说明的事项不仅对于导电螺丝132成立,而且对于螺钉、销、螺栓、弹簧、保持架等含金属部件也同样成立,也就是说同样能够抑制基于天线以外的含金属部件导致的第3天线400的振荡。
天线以外的含金属部件例如是用于安装天线的部件、用于支承天线的部件、用于调整天线角度的部件、用于固定基板100的部件、用于安装基板100的部件、用于支承基板100的部件等。具体地,含金属部件例如是金属制或一部分包含金属的树脂制的螺丝、螺钉、销、螺栓、弹簧、和金属制或一部分包含金属的树脂制的保持架等。作为含金属部件,不仅可以设置在此所例举的一个部件,也可以设置多个部件。
图13是表示图1的第5变形例的图。图13所示的天线装置10除了以下的点之外,与图1所示的天线装置10相同。
如图13所示,第3天线400也可以位于第4天线500的第1方向X的正方向侧。具体地,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第3天线400隔着导电板510的第1部分512而位于导电板510的第2部分514的相反侧。另外,第3天线400在第2方向Y上位于第1天线200与第2天线300之间。
此外,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第3天线400的中心相对于与第1方向X平行地从第4天线500中心通过的假想线而向第2方向Y的负方向侧偏移。但是,第3天线400的中心也可以位于该假想线上,或也可以相对于该假想线而向第2方向Y的正方向侧偏移。
图14是表示图1的第6变形例的图。图14所示的天线装置10除了以下的点之外,与图1所示的天线装置10相同。
如图14所示,可以将天线装置10的第1方向X的正方向设为与图1所示的天线装置10的第1方向X的正方向相反,也可以为,第4天线500位于第1天线200、第2天线300以及第3天线400的第1方向X的负方向侧。具体地,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第1天线200、第2天线300以及第3天线400隔着导电板510的第1部分512而位于导电板510的第2部分514的相反侧。也就是说,可以为如下构造:将开口620配置于第1方向X的负方向侧,将缺口610配置于第1方向X的正方向侧。另外,第3天线400在第2方向Y上位于第1天线200与第2天线300之间。
此外,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第3天线400的中心相对于与第1方向X平行地从第4天线500中心通过的假想线而向第2方向Y的正方向侧偏移。但是,第3天线400的中心可以位于该假想线上,或也可以向第2方向Y的负方向侧偏移。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但这些是本实用新型的例示,还能采用除上述以外的各种结构。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第4天线500与电话用主天线(第1天线200)、电话用副天线(第2天线300)和GNSS用天线(第3天线400)一起设于基板100。然而,第4天线500例如也可以单独设于基板100,或者也可以与类型不同于本实施方式所例示的天线类型的天线一起设于基板100。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基板100上设置导电图案而构成了第1天线200及第2天线300,但例如也可以由金属板等导体立体构成。
根据本说明书提供以下方式。
(方式1-1)
一种天线装置,其具备:
具有第1面的基板;
设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1面侧的导电板;和
设于所述导电板上的天线振子,
所述导电板具有沿着所述基板的所述第1面的第1部分、和相对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1面以第1规定角度倾斜的第2部分,
所述天线振子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1面朝向所述导电板的所述第2部分所倾斜的一侧,以相对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1面以第2规定角度倾斜的方式设置。
根据方式1-1,能够使天线振子相对于基板斜向且稳定地倾斜。
(方式1-2)
根据方式1-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还具备保持所述基板的底板,
所述导电板从所述底板电气悬浮。
根据方式1-2,能够很容易进行导电板与底板的安装。
(方式1-3)
根据方式1-1或1-2所述的天线装置,所述天线振子与所述基板经由导体而连接。
根据方式1-3,能够很容易向天线振子馈电。
(方式1-4)
根据方式1-3所述的天线装置,所述导体是所述天线振子的一部分。
根据方式1-4,能够很容易进行导体向天线振子的安装。
(方式1-5)
根据方式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所述天线振子具有螺旋形状、面状、板状、蜿蜒形状、分形形状及涡旋形状中的至少一个形状的辐射元件。
根据方式1-5,能够使具有螺旋形状、面状、板状、蜿蜒形状、分形形状及涡旋形状中的至少一个形状的辐射元件的天线振子相对于基板斜向且稳定地倾斜。
(方式1-6)
根据方式1-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所述导电板中的所述第1部分与所述第2部分之间的部分是弯折的。
根据方式1-6,能够很容易进行导电板的制造。
(方式1-7)
根据方式1-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还具备支承所述天线振子的支承部,
所述支承部具有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1面以所述第1规定角度倾斜的部分。
根据方式1-7,能够很容易进行支承部相对于导电板的第2部分的对位。
(方式1-8)
根据方式1-7所述的天线装置,所述支承部的底面具有沿着所述导电板的所述第1部分的第1底面部分、和沿着所述导电板的所述第2部分的第2底面部分。
根据方式1-8,能够很容易进行支承部相对于导电板的第1部分及第2部分的对位。
(方式1-9)
根据方式1-7或1-8所述的天线装置,所述导电板具有第1卡合部,
所述支承部具有能够与所述导电板的所述第1卡合部卡合的第2卡合部。
根据方式1-9,能够很简单地进行天线振子的安装作业。
(方式1-10)
根据方式1-7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所述导电板的所述第1部分具有能够供将所述支承部与所述基板固定的固定部件或将所述支承部相对于所述基板对位的引导部件通过的孔部。
根据方式1-10,能够由固定部件将支承部与基板稳定地固定,并能由引导部件将支承部相对于基板稳定地对位。
(方式1-11)
根据方式1-1至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还具有设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1面上的GNSS用天线,
所述GNSS用天线隔着所述导电板的所述第1部分而位于所述导电板的所述第2部分的相反侧。
根据方式1-11,在具有GNSS用天线的天线装置中,能够使天线振子相对于基板斜向且稳定地倾斜。
(方式1-12)
根据方式1-1至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还具有:
设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1面上的电话用天线;和
设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1面上的GNSS用天线,
所述电话用天线以及所述GNSS用天线隔着所述导电板的所述第1部分而位于所述导电板的所述第2部分的相反侧。
根据方式1-12,在具有电话用天线以及GNSS用天线的天线装置中,能够使天线振子相对于基板斜向且稳定地倾斜。
(方式1-13)
根据方式1-12所述的天线装置,所述电话用天线具有第1天线和第2天线,
所述GNSS用天线位于所述第1天线和所述第2天线之间。
根据方式1-13,在具有多个电话用天线以及GNSS用天线的天线装置中,能够使天线振子相对于基板斜向且稳定地倾斜。
(方式1-14)
根据方式1-1至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所述天线振子是ETC用天线。
根据方式1-14,能够使ETC用天线相对于基板斜向且稳定地倾斜。
(方式2-1)
一种天线装置,其具备:
具有第1面的基板;
设于所述基板的第1天线;
设于所述基板的第2天线;和
设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1面上的第3天线,
所述第3天线的中心点相对于从将所述第1天线的离所述第2天线最远的端部与所述第2天线的离所述第1天线最远的端部连结的线的中心穿过的中心线,或者相对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1面的中心线,而位于与所述第2天线的离所述第1天线最远的端部所处的一侧相同的一侧。
根据方式2-1,能够改善位于第1天线与第2天线之间的第3天线的辐射指向性。
(方式2-2)
根据方式2-1所述的天线装置,所述第1天线具有第1导电图案,
所述第2天线具有第2导电图案。
根据方式2-2,能够降低第3天线的天顶方向的辐射指向性因第1天线或第2天线所受到的影响。
(方式2-3)
根据方式2-1或2-2所述的天线装置,所述第1天线具有主部、从所述主部延伸的延伸部、和从所述延伸部分支的至少一个分支部。
根据方式2-3,能够使工作频带宽频带化。
(方式2-4)
根据方式2-3所述的天线装置,其还具备保持所述基板的底板,
所述主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底板重叠,
所述至少一个分支部不与所述底板重叠。
根据方式2-4,能够在达成天线装置的小型化的同时实现第1天线的期望特性。
(方式2-5)
根据方式2-3或2-4所述的天线装置,所述第1天线还具有从所述主部延伸并与地面连接的短路部。
根据方式2-5,能够提高第1天线的辐射效率。
(方式2-6)
根据方式2-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所述第1天线是电话用天线,
所述第2天线是电话用天线,
所述第3天线是GNSS用天线。
根据方式2-6,能够减少位于两个电话用天线之间的GNSS用天线的辐射指向性从天顶方向的倾斜,并能改善GNSS用辐射指向性。
(方式3-1)
一种天线装置,其具有:
具有第1面的基板;
设于所述基板的第1天线;
设于所述基板的第2天线;
设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1面上的第3天线;和
位于所述第1天线与所述第2天线之间的天线以外的含金属部件,
所述含金属部件相对于从将所述第1天线的离所述第2天线最远的端部与所述第2天线的离所述第1天线最远的端部连结的线的中心通过的中心线,或者相对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1面的中心线,而位于与所述第2天线的离所述第1天线最远的端部所处的一侧相同的一侧。
根据方式3-1,相较于使含金属部件相对于上述中心线而位于与第2天线的离第1天线最远的端部所处的一侧为相反侧的情况,能够抑制基于含金属部件的影响导致的第3天线的振荡。
(方式3-2)
根据方式3-1所述的天线装置,所述含金属部件与设于所述基板的导电图案为非导通。
根据方式3-2,相较于使含金属部件与设于基板的导电图案为导通的情况,能够抑制基于含金属部件的影响导致的第3天线的振荡。
(方式3-3)
一种天线装置,其具有:
具有第1面的基板;
设于所述基板的第1天线;
设于所述基板的第2天线;
设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1面上的第3天线;和
设于所述基板上且位于所述第1天线与所述第2天线之间的天线以外的含金属部件,
所述含金属部件与设于所述基板的导电图案为非导通。
根据方式3-3,相较于含金属部件与设于基板的导电图案为导通的情况,能够抑制基于含金属部件的影响导致的第3天线的振荡
(方式3-4)
根据方式3-1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所述含金属部件具有螺丝、螺钉、销、螺栓、弹簧以及保持架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方式3-4,能够抑制基于螺丝、螺钉、销、螺栓、弹簧以及保持架中的至少一个的影响导致的第3天线的振荡。
(方式3-5)
根据方式3-1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所述第1天线具有第1导电图案,
所述第2天线具有第2导电图案。
根据方式3-5,能够降低第3天线的天顶方向的辐射指向性因第1天线或第2天线所受到的影响。
(方式3-6)
根据方式3-1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所述第1天线具有主部、从所述主部延伸的延伸部、和从所述延伸部分支的至少一个分支部。
根据方式3-6,能够使工作频带宽频带化。
(方式3-7)
根据方式3-6所述的天线装置,其还具备保持所述基板的底板,
所述主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底板重叠,
所述至少一个分支部不与所述底板重叠。
根据方式3-7,能够在达成天线装置的小型化的同时实现第1天线的期望特性。
(方式3-8)
根据方式3-6或3-7所述的天线装置,所述第1天线还具有从所述主部延伸并与地面连接的短路部。
根据方式3-8,能够提高第1天线的辐射效率。
(方式3-9)
根据方式3-1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所述第1天线是电话用天线,
所述第2天线是电话用天线,
所述第3天线是GNSS用天线。
根据方式3-9,能够抑制位于两个电话用天线之间的GNSS用天线因基于含金属部件的影响而振荡。
本申请以2019年10月29日提交的日本申请特愿2019-196596号为基础而要求优先权,并将其全部公开内容援引至此。

Claims (14)

1.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具有第1面的基板;
设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1面侧的导电板;和
设于所述导电板上的天线振子,
所述导电板具有沿着所述基板的所述第1面的第1部分、和相对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1面以第1规定角度倾斜的第2部分,
所述天线振子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1面朝向所述导电板的所述第2部分所倾斜的一侧,以相对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1面以第2规定角度倾斜的方式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保持所述基板的底板,
所述导电板从所述底板电气悬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振子与所述基板经由导体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是所述天线振子的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振子具有螺旋形状、面状、板状、蜿蜒形状、分形形状及涡旋形状中的至少一个形状的辐射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板中的所述第1部分与所述第2部分之间的部分是弯折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支承所述天线振子的支承部,
所述支承部具有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1面以所述第1规定角度倾斜的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的底面具有沿着所述导电板的所述第1部分的第1底面部分、和沿着所述导电板的所述第2部分的第2底面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板具有第1卡合部,
所述支承部具有能够与所述导电板的所述第1卡合部卡合的第2卡合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板的所述第1部分具有能够供将所述支承部与所述基板固定的固定部件或将所述支承部相对于所述基板对位的引导部件通过的孔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设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1面上的GNSS用天线,
所述GNSS用天线隔着所述导电板的所述第1部分而位于所述导电板的所述第2部分的相反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设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1面上的电话用天线;和
设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1面上的GNSS用天线,
所述电话用天线以及所述GNSS用天线隔着所述导电板的所述第1部分而位于所述导电板的所述第2部分的相反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话用天线具有第1天线和第2天线,
所述GNSS用天线位于所述第1天线与所述第2天线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振子是ETC用天线。
CN202022414996.4U 2019-10-29 2020-10-27 天线装置 Active CN21327836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96596A JP7421306B2 (ja) 2019-10-29 2019-10-29 アンテナ装置
JP2019-196596 2019-10-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78363U true CN213278363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713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14996.4U Active CN213278363U (zh) 2019-10-29 2020-10-27 天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421306B2 (zh)
CN (1) CN213278363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52963B2 (ja) 1999-12-10 2006-03-08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Gpsセンサ
JP2001313511A (ja) 2000-04-27 2001-11-09 Denso Corp 携帯端末のgpsアンテナ装置
JP4180997B2 (ja) 2003-08-26 2008-11-12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アンテナ装置
JP2006279343A (ja) 2005-03-28 2006-10-1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統合アンテナ装置
JP5001218B2 (ja) 2008-05-19 2012-08-15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軸モードヘリカルアンテナ
US8648753B2 (en) * 2011-12-30 2014-02-11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Antenna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21306B2 (ja) 2024-01-24
JP2021072489A (ja) 2021-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57760B2 (en) Inverted-F antenna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ing the same
EP1018779B1 (en) Planar dual-frequency antenna and radio apparatus employing a planar antenna
US7460069B2 (en) Monopole antenna applicable to MIMO system
CN103403964B (zh) 天线装置
KR101129997B1 (ko) 안테나 장치
KR101202969B1 (ko) 광대역 안테나
JP5482171B2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端末装置
JP5269927B2 (ja) デュアル・バンド・アンテナ
US20230032648A1 (en) Antenna device
EP1032076A2 (en) Antenna apparatus and radio device using antenna apparatus
US7642969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incorporating internal antenna
US10886632B2 (en) Antenna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101718919B1 (ko) 차량용 다중대역안테나
CN114667643A (zh) 天线装置
JP7162033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JP5006000B2 (ja) 多周波共用アンテナ
US7173574B2 (en) Integrated antenna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13278363U (zh) 天线装置
JP4347002B2 (ja) 偏波共用アンテナ
JP2006270575A (ja) アンテナ装置
JP4744371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US20080062060A1 (en) Antenna and receiver having the same
JP4950681B2 (ja) アンテナおよびアンテナの部品
KR101718922B1 (ko) 차량용 다중대역안테나
CN216720282U (zh) Obu天线模块及分体式前装车载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