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73269U - 一种新型空压机余热回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空压机余热回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73269U
CN213273269U CN202022291485.8U CN202022291485U CN213273269U CN 213273269 U CN213273269 U CN 213273269U CN 202022291485 U CN202022291485 U CN 202022291485U CN 213273269 U CN213273269 U CN 2132732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waste heat
oil
spoiler
gas sepa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9148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敏
钟卉
吴超
袁晓路
张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COSTAR BIO-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COSTAR BIO-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COSTAR BIO-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COSTAR BIO-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9148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732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732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732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空压机余热回用装置,包括压缩机、油气分离器、超导热管余热回收器和油冷却器,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与油气分离器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压缩机的输入端与主管相接。本新型空压机余热回用装置,负压风扇在电机驱动下旋转,顺着回流管重新流入油气分离器内,冷却管呈螺旋包覆在扰流板的外部,扰流板在旋转过程中不断的带动超导热管余热回收器内润滑液波动,让其内部的温度均衡,避免局部温度高或者低的问题;润滑油经过油冷却器进行降温后再顺着主管进入压缩机中,可改善工作环境的温度,增强设备的散热效果,有利于设备的长久稳定运行,实现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导热能力远远超过常规热管,提高热回收率。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空压机余热回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压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空压机余热回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空压机余热回收技术主要是直热式余热回收技术,采用传统的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水管式,板式换热器进行余热回收,这种换热器不仅阻力大,而且占地面积大,安装麻烦,需要定期进行清洗和维护。壳管式换热器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采用胶球清洗装置进行定期的机械清洗水管,设计寿命一般为30年,大修周期为4年;板式换热器的洗次数较管壳式多,板式换热器内部的垫片使用2~3年后需要更换,故板式换热器的检修维护费用要高,设计寿命一般在10~15年;空压机工作过程中,电机输出的轴功率中只有20%会转化成压缩空气中的势能,剩余80%的能量会成为压缩油气的余热,所以如果能够将这部分余热收集起来,能够大大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目前换热方式采用的是板式换热器和壳管式换热器,这两种换热设备的热回收效率只有80%左右,所以轴功率的回收率仅仅为64%左右,这已经是回收率上限,无法再进一步增加,及仍旧有16%的电能因无法收集而成为热污染,既是浪费,又是污染,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的而超导热管的导热能力以进一步提高废热回收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空压机余热回用装置,具有润滑油经过油冷却器进行降温后再顺着主管进入压缩机中,可改善工作环境的温度,增强设备的散热效果,有利于设备的长久稳定运行,实现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导热能力远远超过常规热管,提高热回收率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空压机余热回用装置,包括压缩机、油气分离器、超导热管余热回收器和油冷却器,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与油气分离器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压缩机的输入端与主管相接;
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内部安装有分离椎板、电机、负压风扇、排气管和回流管,油气分离器侧面连接的管道与第一温控阀连接,分离椎板设置在排气管下方的油气分离器内壁上,并上下分隔油气分离器的内腔,电机设置在上方的内腔中,并且电机轴上连接的负压风扇朝向分离椎板的开口,排气管与分离椎板和油气分离器内壁的连接相接,回流管一端接在排气管上,另一端接在分离椎板下方的油气分离器侧壁上;
所述第一温控阀的两个管口分别与超导热管余热回收器和主管相接,超导热管余热回收器侧面连接的管道与第二温控阀连接,超导热管余热回收器的内部安装有搅动机构和冷却管,搅动机构包括旋转轴、扰流板和马达,马达与旋转轴之间连接,旋转轴的一端延伸至超导热管余热回收器内腔中,并在外部固定扰流板,冷却管呈螺旋包覆在扰流板的外部,并且冷却管的两端均位于超导热管余热回收器的外部;
所述第二温控阀的两个管口分别与油冷却器和主管相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温控阀设定的温度阈值为50℃,第二温控阀设定的温度阈值为70℃。
优选的,所述冷却管的直径为DN50,超导热管余热回收器与第一温控阀连接管道的管径为DN80。
优选的,所述扰流板上分布呈矩阵的扰流孔,并且扰流板的长度小于冷却管构成螺旋状的内径。
优选的,所述旋转轴和螺旋状的冷却管轴心在同一条线上。
优选的,所述分离椎板的顶部窄,下部宽,并且顶部开口处设有过滤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新型空压机余热回用装置,负压风扇在电机驱动下旋转,抽取油气从排气管排出,并且设置的分离椎板可以让冷却的润滑液流入排气管上,并且顺着回流管重新流入油气分离器内,冷却管呈螺旋包覆在扰流板的外部,扰流板在旋转过程中不断的带动超导热管余热回收器内润滑液波动,让其内部的温度均衡,避免局部温度高或者低的问题;当油温大于等于50℃时,第一温控阀自动打开,热油流入超导热管余热回收器内;当油温低于50℃,第一温控阀关闭,热油不经过超导热管余热回收器直接顺着主管回到压缩机中,经过超导热管余热回收器热量交换后的润滑油流经第二温控阀,当油温低于70℃时,润滑油不经过油冷却器直接顺着主管回到压缩机中,当温度高于70℃,润滑油经过油冷却器进行降温后再顺着主管进入压缩机中,可改善工作环境的温度,增强设备的散热效果,有利于设备的长久稳定运行,实现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导热能力远远超过常规热管,提高热回收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油气分离器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超导热管余热回收器内部结构图。
图中:1、压缩机;2、油气分离器;21、分离椎板;22、电机;23、负压风扇;24、排气管;25、回流管;3、超导热管余热回收器;4、油冷却器;5、第一温控阀;6、第二温控阀;7、主管;8、搅动机构;81、旋转轴;82、扰流板;83、马达;9、冷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一种新型空压机余热回用装置,包括压缩机1、油气分离器2、超导热管余热回收器3和油冷却器4,压缩机1的输出端与油气分离器2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压缩机1的输入端与主管7相接,主管7将润滑油排入压缩机1内,油气分离器2的内部安装有分离椎板21、电机22、负压风扇23、排气管24和回流管25,油气分离器2侧面连接的管道与第一温控阀5连接,分离椎板21设置在排气管24下方的油气分离器2内壁上,分离椎板21的顶部窄,下部宽,并且顶部开口处设有过滤网,并上下分隔油气分离器2的内腔,电机22设置在上方的内腔中,并且电机轴上连接的负压风扇23朝向分离椎板21的开口,排气管24与分离椎板21和油气分离器2内壁的连接相接,回流管25一端接在排气管24上,另一端接在分离椎板21下方的油气分离器2侧壁上,负压风扇23在电机22驱动下旋转,抽取油气从排气管24排出,并且设置的分离椎板21可以让冷却的润滑液流入排气管24上,并且顺着回流管25重新流入油气分离器2内。
请参阅图3,第一温控阀5的两个管口分别与超导热管余热回收器3和主管7相接,超导热管余热回收器3侧面连接的管道与第二温控阀6连接,第二温控阀6的两个管口分别与油冷却器4和主管7相接,超导热管余热回收器3的内部安装有搅动机构8和冷却管9,搅动机构8包括旋转轴81、扰流板82和马达83,马达83与旋转轴81之间连接,旋转轴81的一端延伸至超导热管余热回收器3内腔中,并在外部固定扰流板82,扰流板82上分布呈矩阵的扰流孔,并且扰流板82的长度小于冷却管9构成螺旋状的内径,扰流板82在旋转时不会与冷却管9发生接触,冷却管9呈螺旋包覆在扰流板82的外部,旋转轴81和螺旋状的冷却管9轴心在同一条线上,并且冷却管9的两端均位于超导热管余热回收器3的外部,冷却管9的直径为DN50,超导热管余热回收器3与第一温控阀5连接管道的管径为DN80,通过螺旋设置增大冷却管9位于超导热管余热回收器3内的面积,并且扰流板82在旋转过程中不断的带动超导热管余热回收器3内润滑液波动,让其内部的温度均衡,避免局部温度高或者低的问题。
第一温控阀5设定的温度阈值为50℃,当油温大于等于50℃时,第一温控阀5自动打开,热油流入超导热管余热回收器3内;当油温低于50℃,第一温控阀5关闭,热油不经过超导热管余热回收器3直接顺着主管7回到压缩机1中。
第二温控阀6设定的温度阈值为70℃,经过超导热管余热回收器3热量交换后的润滑油流经第二温控阀6,当油温低于70℃时,润滑油不经过油冷却器4直接顺着主管7回到压缩机1中,当温度高于70℃,润滑油经过油冷却器4进行降温后再顺着主管7进入压缩机1中,可改善工作环境的温度,增强设备的散热效果,有利于设备的长久稳定运行,实现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导热能力远远超过常规热管,提高热回收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空压机余热回用装置,负压风扇23在电机22驱动下旋转,抽取油气从排气管24排出,并且设置的分离椎板21可以让冷却的润滑液流入排气管24上,并且顺着回流管25重新流入油气分离器2内,冷却管9呈螺旋包覆在扰流板82的外部,扰流板82在旋转过程中不断的带动超导热管余热回收器3内润滑液波动,让其内部的温度均衡,避免局部温度高或者低的问题。
当油温大于等于50℃时,第一温控阀5自动打开,热油流入超导热管余热回收器3内;当油温低于50℃,第一温控阀5关闭,热油不经过超导热管余热回收器3直接顺着主管7回到压缩机1中,经过超导热管余热回收器3热量交换后的润滑油流经第二温控阀6,当油温低于70℃时,润滑油不经过油冷却器4直接顺着主管7回到压缩机1中,当温度高于70℃,润滑油经过油冷却器4进行降温后再顺着主管7进入压缩机1中,可改善工作环境的温度,增强设备的散热效果,有利于设备的长久稳定运行,实现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导热能力远远超过常规热管,提高热回收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新型空压机余热回用装置,包括压缩机(1)、油气分离器(2)、超导热管余热回收器(3)和油冷却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的输出端与油气分离器(2)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压缩机(1)的输入端与主管(7)相接;
所述油气分离器(2)的内部安装有分离椎板(21)、电机(22)、负压风扇(23)、排气管(24)和回流管(25),油气分离器(2)侧面连接的管道与第一温控阀(5)连接,分离椎板(21)设置在排气管(24)下方的油气分离器(2)内壁上,并上下分隔油气分离器(2)的内腔,电机(22)设置在上方的内腔中,并且电机轴上连接的负压风扇(23)朝向分离椎板(21)的开口,排气管(24)与分离椎板(21)和油气分离器(2)内壁的连接相接,回流管(25)一端接在排气管(24)上,另一端接在分离椎板(21)下方的油气分离器(2)侧壁上;
所述第一温控阀(5)的两个管口分别与超导热管余热回收器(3)和主管(7)相接,超导热管余热回收器(3)侧面连接的管道与第二温控阀(6)连接,超导热管余热回收器(3)的内部安装有搅动机构(8)和冷却管(9),搅动机构(8)包括旋转轴(81)、扰流板(82)和马达(83),马达(83)与旋转轴(81)之间连接,旋转轴(81)的一端延伸至超导热管余热回收器(3)内腔中,并在外部固定扰流板(82),冷却管(9)呈螺旋包覆在扰流板(82)的外部,并且冷却管(9)的两端均位于超导热管余热回收器(3)的外部;
所述第二温控阀(6)的两个管口分别与油冷却器(4)和主管(7)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空压机余热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控阀(5)设定的温度阈值为50℃,第二温控阀(6)设定的温度阈值为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空压机余热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9)的直径为DN50,超导热管余热回收器(3)与第一温控阀(5)连接管道的管径为DN8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空压机余热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82)上分布呈矩阵的扰流孔,并且扰流板(82)的长度小于冷却管(9)构成螺旋状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空压机余热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81)和螺旋状的冷却管(9)轴心在同一条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空压机余热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椎板(21)的顶部窄,下部宽,并且顶部开口处设有过滤网。
CN202022291485.8U 2020-10-13 2020-10-13 一种新型空压机余热回用装置 Active CN2132732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91485.8U CN213273269U (zh) 2020-10-13 2020-10-13 一种新型空压机余热回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91485.8U CN213273269U (zh) 2020-10-13 2020-10-13 一种新型空压机余热回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73269U true CN213273269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48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91485.8U Active CN213273269U (zh) 2020-10-13 2020-10-13 一种新型空压机余热回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732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66785B (zh) 板式换热器清洗系统及清洗方法
CN213273269U (zh) 一种新型空压机余热回用装置
CN114251959A (zh) 一种冷水机组余热回收系统
CN210602848U (zh) 一种烟气余热换热器的回收装置
CN211058975U (zh) 一种空气压缩机热能回收利用系统
CN218937098U (zh) 一种节能冷却器
JP3241267U (ja) クーラー用熱交換装置
CN202280489U (zh) 一种低温余热回收的发电装置
CN211926586U (zh) 一种螺旋盘管式换热装置
CN211059017U (zh) 一种用于空气压缩机的热能回收系统
CN114322636A (zh) 一种高效节能余热回收及制冷装置
CN204986391U (zh) 一种空浴式液氧气化器余冷回收系统
CN2711538Y (zh) 螺旋叶片滚筒冷渣机
CN212361571U (zh) 一种单元式风冷超导热管冷油器
CN108088276B (zh) 北方工业循环水节水冷却工艺与装置
CN217737610U (zh) 一种分段式自动冷却反应装置
CN221055600U (zh) 一种板壳式换热器
CN219454792U (zh) 一种钕铁硼废料综合回收焙烧窑炉余热利用装置
CN219494920U (zh) 一种高效型余热回收装置
CN214250226U (zh) 集装箱一体式蒸发冷机组
CN218721612U (zh) 一种火电厂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设备
CN212274703U (zh) 一种热能与动力工程用热能回收装置
CN220583166U (zh) 新型空压机余热利用能源塔
CN216062619U (zh) 一种油吸收塔尾气回收利用装置
CN217541645U (zh) 一种带检修清洗室的节能空冷喷雾蒸发式冷凝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