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70900U - 提升机及其同步轮传动组件、同步轮组 - Google Patents

提升机及其同步轮传动组件、同步轮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70900U
CN213270900U CN202021936897.6U CN202021936897U CN213270900U CN 213270900 U CN213270900 U CN 213270900U CN 202021936897 U CN202021936897 U CN 202021936897U CN 213270900 U CN213270900 U CN 2132709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le
wheel
synchronous
synchronous wheel
mov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3689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洪涛
汪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3689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709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709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709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Bala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升机及其同步轮传动组件、同步轮组,同步轮组包括底座、轮轴、同步轮、两个活动件和两个操作件,轮轴设于底座上,轮轴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端部;同步轮套设于轮轴的外部;两个活动件分别可活动地连接于底座,且分别与两个端部相铰接,以使端部能够相对于与之铰接的活动件转动;两个操作件分别连接于两个活动件;当操作一个操作件时,能够驱动与一个操作件相连接的活动件移动,以调节轮轴的水平度。由于采用了轮轴的两端部分别与两个活动件相铰接的技术手段,轮轴可绕铰接点转动,使得轮轴在升高或降低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卡死现象,并且可提高轮轴不平行度的调节范围。

Description

提升机及其同步轮传动组件、同步轮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体来说涉及传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同步轮组,包括该同步轮组的同步轮传动组件,以及包括该同步轮传动组件的提升机。
背景技术
同步轮传动组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轮轴的水平度进行调节,以防止轮轴不平行,引起同步带偏载或偏移现象。现有技术中一般在轮轴的两端设置垂直拉杆,通过操作拉杆调整轮轴两端的高度,以达到调节平行度的目的。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调节方案,由于采用的是垂直调节,调节时轮轴容易出现卡死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步轮组,在调节轮轴的水平度时,不会出现卡死现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同步轮传动组件,包括上述的同步轮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提升机,包括上述的同步轮传动组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同步轮组,包括底座、轮轴、同步轮、两个活动件和两个操作件,轮轴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轮轴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端部;同步轮套设于所述轮轴的外部;两个活动件分别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底座,且分别与两个所述端部相铰接,以使所述端部能够相对于与之铰接的所述活动件转动;两个操作件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活动件;当操作一个所述操作件时,能够驱动与所述一个所述操作件相连接的所述活动件移动,以调节所述轮轴的水平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轮轴与所述活动件之间通过销轴与孔相配合的方式铰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同步轮组包括两个所述销轴,所述轮轴的两个所述端部分别设有第一穿孔,两个所述销轴分别穿设于两个所述第一穿孔;
所述活动件设有第二穿孔,两个所述销轴分别穿设于两个所述第二穿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件为筒型,套设于所述轮轴的外部;
每个所述活动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部,每个所述侧部上开设有所述第二穿孔,其中一个所述销轴穿设于一个所述活动件上的两个所述第二穿孔和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穿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同步轮组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连接于所述底座上;
所述操作件为螺栓,所述螺栓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件,且螺接于所述活动件;当旋转所述螺栓时,能够带动所述活动件沿所述螺栓的轴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件为筒型,套设于所述轮轴的外部;
每个所述活动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部、连接于两个所述侧部的顶部以及与所述顶部相对设置的底部,所述顶部开设有内螺纹孔,所述螺栓螺接于所述内螺纹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两侧,且相对设置;
每个侧板开设有卡槽,两个所述活动件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卡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同步轮组还包括校平装置,所述校平装置设于所述轮轴上,用于显示所述轮轴的水平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校平装置为一水平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同步轮传动组件,包括两个同步轮组和同步带,所述同步带分别绕设于两个所述同步轮组的同步轮,每个所述同步轮组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同步轮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提升机,包括上述所述的同步轮传动组件。
上述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同步轮组包括底座、轮轴、两个活动件和两个操作件,活动件可活动地连接于底座,轮轴的两个相对设置的端部分别与两个活动件相铰接。当需要调节轮轴的水平度时,操作操作件,能够带动轮轴的一端部相对于另一端部升高或降低,最终将轮轴调整为水平状态。在将轮轴的一端部升高或降低的过程中,由于采用了轮轴的两端部分别与两个活动件相铰接的技术手段,轮轴可绕铰接点转动,使得轮轴在升高或降低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卡死现象,并且可提高轮轴不平行度的调节范围。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同步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同步轮组的爆炸图。
图3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同步轮传动组件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同步轮组
20、同步带
100、底座
110、底板
120、侧板
121、外侧面
122、卡槽
200、销轴
300、轮轴
310、第一穿孔
400、同步轮
500、活动件
510、侧部
511、第二穿孔
520、顶部
521、内螺纹孔
530、底部
540、凸缘部
541、侧面
700、操作件
800、校平装置
900、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图1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同步轮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同步轮组的爆炸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同步轮组10包括底座100、轮轴300、同步轮400、两个活动件500、两个操作件700和两个固定件900。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100包括底板110和两个侧板120,两个侧板120分别连接于底板110的两侧,且相对设置。底板110开设有中心孔,同步带20可穿过该中心孔与另一同步轮组10传动连接。每个侧板120可以垂直于底板110设置。每个侧板120开设有卡槽122,卡槽122用于供活动件500可活动地设置其中。两个卡槽122还可供轮轴300穿设其中。同步轮400借助轴承套设于轮轴300的外部。底板110和两个侧板120共同围成一凹槽,同步轮400可借助轮轴300容纳于凹槽内。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100并非限定于上述的底板110和侧板120的结构,还可以为其他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两个活动件500分别可活动地连接于底座100,且分别与轮轴300的两个相对设置的端部相铰接,以使每个端部能够相对于与之铰接的活动件500转动。两个操作件700分别连接于两个活动件500。其中,当操作一个操作件700时,能够驱动与该操作件700相连接的活动件500移动,以调节轮轴300的水平度。
在调节轮轴300的水平度时,通过操作操作件700,可使轮轴300较低的一端向上移动(或轮轴300较高的一端向下移动)。在轮轴300较低的一端(或轮轴300较高的一端)移动时,轮轴300的另一端可相对于与之铰接的活动件500转动,因此,轮轴300不会出现卡死现象,进一步提高了轮轴300的调节范围。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轮轴300与活动件500之间通过销轴200与孔相配合的方式铰接。同步轮组10包括两个销轴200,轮轴300的两个端部分别设有第一穿孔310,两个销轴200分别穿设于两个第一穿孔310,且每个销轴200的两端均突出于轮轴300的外壁,用于与活动件500铰接。
活动件500可以为筒型,其中一个活动件500套设于轮轴300的一端部的外部,另一个活动件500套设于轮轴300的另一端部的外部。
每个活动件50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部510、连接于两个侧部510的顶部520以及与顶部520相对设置的底部530。每个侧部510上开设有第二穿孔511。其中一个销轴200穿设于其中一个第一穿孔310和其中一个活动件500的两个第二穿孔511,另一个销轴200穿设于另一个第一穿孔310和另一个活动件500的两个第二穿孔511,使得轮轴300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活动件500相铰接。
轮轴300的端部的上壁与活动件500的顶部520的内壁之间具有一间隙,该间隙可为轮轴300相对于活动件500转动时预留出空间。同理,轮轴300的端部的下壁与活动件500的底部530的内壁之间也具有间隙,该间隙也为轮轴300相对于活动件500转动时预留出空间。
每个活动件500的顶部520开设有内螺纹孔521,该内螺纹孔521用于与一操作件700螺接,操作件700例如为螺栓。当旋转操作件700时,通过操作件700与内螺纹孔521的螺纹配合,操作件700可带动活动件500上下移动,从而带动销轴200和轮轴300的一端部上下移动,最终达成调节轮轴300水平度的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内、外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两个固定件900,固定连接于底座100上。例如通过螺栓组件连接于底座100上。两个固定件900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卡槽122处,以将两个活动件500分别封闭在两个卡槽122内。
操作件700可以为螺栓,螺栓与一螺母螺纹配合,螺母设置在固定件900的上表面,螺栓可移动地连接于固定件900,并与活动件500相螺接。当旋转螺栓时,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与该螺栓螺纹连接的活动件500能够相对于另一个活动件500沿螺栓的轴向向上或向下移动。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活动件500还包括凸缘部540,凸缘部540凸设于两个侧部510的外壁,并向外延伸。底座100的侧板120具有外侧面121,凸缘部540的一侧面541与该外侧面121相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同步轮组10还包括校平装置800,校平装置800设于轮轴300上,用于显示轮轴300的水平度。例如校平装置800可以为一水平泡。
当操作人员旋转螺栓调节轮轴300的水平度时,可通过上述的水平泡直接地判断出,轮轴300是否已经调节为水平状态。当然,操作人员还可以通过水平泡的状态,得出轮轴300是否处于水平状态,以及调节轮轴300的哪个端部。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校平装置800还可以为其他用于显示轮轴是否呈水平状态的装置,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同步轮传动组件。如图3所示,图3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同步轮传动组件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同步轮传动组件包括两个同步轮组10和同步带20,同步带20分别绕设于两个同步轮组10的同步轮400,每个同步轮组10为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同步轮组10。通过分别调节两个同步轮组10的轮轴300的水平度,可使两个同步轮组10的轮轴300均处于水平状态,进而同步带20在运行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偏载或偏移现象,显著提高了同步带20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同步轮组10,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同步轮传动组件具有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提升机,包括上述实施方式的同步轮传动组件。由于包括上述实施方式的同步轮传动组件,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提升机具有上述实施方式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同步轮组10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同步轮组10包括底座100、轮轴300、两个活动件500和两个操作件700,活动件500可活动地连接于底座100,轮轴300的两相对设置的端部分别与两个活动件500相铰接。当需要调节轮轴300的水平度时,操作操作件700,能够带动轮轴300的一端部相对于另一端部升高或降低,最终将轮轴300调整为水平状态。在将轮轴300的一端部升高或降低的过程中,由于采用了轮轴300的两端部分别与两个活动件500相铰接的技术手段,轮轴300可绕铰接点转动,使得轮轴300在升高或降低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卡死现象,并且可提高轮轴300不平行度的调节范围。
在此应注意,附图中示出而且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提升机及其同步轮传动组件、同步轮组仅仅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一个示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仅限于附图中示出或说明书中描述的装置的任何细节或任何部件。
应可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将其应用限制到本说明书提出的部件的详细结构和布置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并且能够以多种方式实现并且执行。前述变形形式和修改形式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应可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公开和限定的本实用新型延伸到文中和/或附图中提到或明显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特征的所有可替代组合。所有这些不同的组合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可替代方面。本说明书所述的实施方式说明了已知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方式,并且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利用本实用新型。

Claims (11)

1.一种同步轮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00);
轮轴(300),设于所述底座(100)上,所述轮轴(30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端部;
同步轮(400),套设于所述轮轴(300)的外部;
两个活动件(500),分别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底座(100),且分别与两个所述端部相铰接,以使所述端部能够相对于与之铰接的所述活动件(500)转动;以及
两个操作件(700),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活动件(500);当操作一个所述操作件(700)时,能够驱动与所述一个所述操作件(700)相连接的所述活动件(500)移动,以调节所述轮轴(300)的水平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300)与所述活动件(500)之间通过销轴(200)与孔相配合的方式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步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轮组包括两个所述销轴(200),所述轮轴(300)的两个所述端部分别设有第一穿孔(310),两个所述销轴(200)分别穿设于两个所述第一穿孔(310);
所述活动件(500)设有第二穿孔(511),两个所述销轴(200)分别穿设于两个所述第二穿孔(5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步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500)为筒型,套设于所述轮轴(300)的外部;
每个所述活动件(50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部(510),每个所述侧部(510)上开设有所述第二穿孔(511),其中一个所述销轴(200)穿设于一个所述活动件(500)上的两个所述第二穿孔(511)和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穿孔(3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轮组还包括固定件(900),所述固定件(900)连接于所述底座(100)上;
所述操作件(700)为螺栓,所述螺栓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件(900),且螺接于所述活动件(500);当旋转所述螺栓时,能够带动所述活动件(500)沿所述螺栓的轴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步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500)为筒型,套设于所述轮轴(300)的外部;
每个所述活动件(50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部(510)、连接于两个所述侧部(510)的顶部(520)以及与所述顶部(520)相对设置的底部(530),所述顶部(520)开设有内螺纹孔(521),所述螺栓螺接于所述内螺纹孔(5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包括底板(110)和两个侧板(120),两个所述侧板(120)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板(110)的两侧,且相对设置;
每个侧板(120)开设有卡槽(122),两个所述活动件(500)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卡槽(122)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轮组还包括校平装置(800),所述校平装置(800)设于所述轮轴(300)上,用于显示所述轮轴(300)的水平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同步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平装置(800)为一水平泡。
10.一种同步轮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同步轮组(10)和同步带(20),所述同步带(20)分别绕设于两个所述同步轮组(10)的同步轮(400),每个所述同步轮组(10)为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同步轮组。
11.一种提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同步轮传动组件。
CN202021936897.6U 2020-09-07 2020-09-07 提升机及其同步轮传动组件、同步轮组 Active CN2132709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36897.6U CN213270900U (zh) 2020-09-07 2020-09-07 提升机及其同步轮传动组件、同步轮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36897.6U CN213270900U (zh) 2020-09-07 2020-09-07 提升机及其同步轮传动组件、同步轮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70900U true CN213270900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39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36897.6U Active CN213270900U (zh) 2020-09-07 2020-09-07 提升机及其同步轮传动组件、同步轮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709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23653B2 (en) Rock damage mechanics test system for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deep earth environment
CN101234731A (zh) 内涨式定子起吊专用工具
CN108287308B (zh) 电机测试工装平台
CN108362574A (zh) 高温高压多场耦合下岩石力学测试承载系统
CN1229636C (zh) 轮胎均匀性试验机
CN213270900U (zh) 提升机及其同步轮传动组件、同步轮组
CN110310852A (zh) 一种灭弧室触头压簧装配工艺及装配工装
CN105798599A (zh) 一种底环拉伸螺栓拆装升降移动式液压小车
CN109879177B (zh) 一种用于公路建设施工的高效起吊装置
CN109435917A (zh) 一种移动机器人到位自动锁定装置
CN209570757U (zh) 一种可监控的镜头部件组装装置
CN105643269B (zh) 一种顶升旋转工作台
CN105628422A (zh) 一种适用于销轴升降机构的实验系统
US20210010906A1 (en) Rim width adjusting mechanism for tire testing machine
CN216215222U (zh) 一种运行平稳的升降式变电站
CN203006795U (zh) 起重机及其挂接机构
CN112227735B (zh) 用于装配式柱吊装的对中组件
CN205629915U (zh) 底环拉伸螺栓拆装升降移动式液压小车
CN113824018A (zh) 一种运行平稳的升降式变电站
CN208155757U (zh) 高温高压多场耦合下岩石力学测试承载系统
CN208378316U (zh) 一种移动式举升机
CN116293257A (zh) 一种试验支座
CN220167763U (zh) 一种可调节链条的伸缩门电机组件
CN219950381U (zh) 一种发电机转子牵引轨道车
CN107257187A (zh) 电机定‑转子套装用定子找正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