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49355U - 多裂肌拉钩 - Google Patents

多裂肌拉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49355U
CN213249355U CN202020770404.XU CN202020770404U CN213249355U CN 213249355 U CN213249355 U CN 213249355U CN 202020770404 U CN202020770404 U CN 202020770404U CN 213249355 U CN213249355 U CN 2132493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ltifidus
length direction
cross beam
sleeve
sub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7040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为
李严
黎庆初
杨强
孙亚鹏
李佳奇
张飞
郭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ir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hir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ir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hir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077040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493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493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493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裂肌拉钩,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横梁、第一撑开机构、第二撑开机构和驱动机构,第一撑开机构的一端固设于横梁上、另一端为自由端且用于抵接多裂肌切口的一侧,第二撑开机构与第一撑开机构相对设置,一端与横梁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且用于抵接多裂肌切口的另一侧,驱动机构滑接在横梁上,第二撑开机构的一端固设于驱动机构上,驱动机构用于拉动第二撑开机构沿横梁长度方向滑行,第一撑开机构和第二撑开机构之间距离借助于驱动机构调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裂肌拉钩,具有对多裂肌切口撑开方便,撑开范围可调节,利于进行手术,多裂肌不易反弹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多裂肌拉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多裂肌拉钩。
背景技术
多裂肌是人体腰部重要的一块肌肉,是后背中重要的稳定肌群。当腰椎体发生病变以后,需要在多裂肌上切口,用手术工具穿透该切口,对腰椎体进行手术,其中关键的环节是把切口撑开,以便手术工具能够进入手术。现有技术中,对多裂肌的撑开操作所使用的工具一般是普通的手术用撑开器或牵开器,通过该撑开器或牵开器对多裂肌的切口撑开范围较小,手术视野范围小,不便于进行手术和手术工具的进入,操作不方便,而且多裂肌易回弹,影响撑开器或牵开器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裂肌拉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撑开器或牵开器对多裂肌切口撑开操作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多裂肌拉钩,包括横梁、第一撑开机构、第二撑开机构和驱动机构,第一撑开机构的一端固设于所述横梁上、另一端为自由端且用于抵接多裂肌切口的一侧;第二撑开机构与所述第一撑开机构相对设置,一端与所述横梁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且用于抵接多裂肌切口的另一侧;驱动机构滑接在所述横梁上,所述第二撑开机构的一端固设于所述驱动机构上,所述驱动机构用于拉动所述第二撑开机构沿所述横梁长度方向滑行,所述第一撑开机构和所述第二撑开机构之间距离借助于所述驱动机构调节。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撑开机构包括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一撑开组件,第一连接组件水平设置,一端固设于所述横梁上、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第一撑开组件竖直设置,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自由端卡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一撑开组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且位于同一竖直面内,所述第一撑开组件用于抵接多裂肌切口的一侧。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二撑开机构包括第二连接组件和第二撑开组件,第二连接组件水平设置,一端固设于所述驱动机构上、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第二撑开组件竖直设置,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自由端卡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撑开组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且位于同一竖直面内,所述第二撑开组件用于抵接多裂肌切口的另一侧。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组件或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均包括连接部和转动部,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横梁或所述驱动机构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连接部可在垂直于所述横梁长度方向上转动;转动部与所述连接部的自由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部可绕所述连接部的长度方向转动,所述第一撑开组件或所述第二撑开组件卡接在所述转动部上,所述第一撑开组件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二撑开组件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借助于所述转动部调节,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用于限位所述转动部的转动角度的限位件。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部包括铰接块和转动块,铰接块为多个,多个所述铰接块首尾依次铰接并形成链条式,靠近所述横梁的所述铰接块连接所述横梁或所述驱动机构、靠近所述转动部的铰接块的外端设有套筒,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套筒上;转动块的一端套接在所述套筒内、另一端与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块可在所述套筒内转动,还可沿所述套筒的轴线方向滑动,所述转动块借助于所述限位件限位在所述套筒内。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转动块的内端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用于抵接所述套筒内端并可推顶所述转动块沿所述套筒轴向滑动,所述转动块的外端圆周面上设有环形的卡槽,所述转动部上设有与所述卡槽相互卡接的卡扣,所述卡扣的外端面上和所述套筒的外端上均设有相互啮合的端面齿轮,所述转动块被限位后,所述卡扣的端面齿轮与所述套筒的端面齿轮相互抵接,所述转动部借助于所述限位件锁紧所述套筒上。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套筒上设有用于所述限位件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转动块上设有用于所述限位件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限位件为顶丝,所述顶丝沿所述套筒的径向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卡扣与所述套筒抵接,所述转动部的转动角度被固定。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端面上设有齿条,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滑动框、驱动齿轮和制动拨杆,滑动框套设于所述横梁上且可沿所述横梁长度方向滑动;驱动齿轮转动设于所述滑动框内部并与所述齿条啮合传动连接,所述驱动齿轮的中心设有旋拧扳手;制动拨杆铰接于所述滑动框上且可与所述齿条卡接,所述制动拨杆与所述齿条卡接后,所述滑动框被固定在所述横梁上,所述第一撑开机构与所述第二撑开机构之间距离借助于所述驱动齿轮调节。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套筒的外圆周套设有护套,所述护套用于遮盖所述卡槽和所述卡扣,所述转动部上设有U型卡接槽,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U型卡接槽的卡接方向相反。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撑开组件包括相互可拆卸连接的螺杆和L型固定杆,所述螺杆的一端卡接在所述转动部上、另一端与所述L型固定杆螺接,所述L型固定杆可绕所述螺杆轴线旋转并可限位在所述螺杆上;
所述第二撑开组件为朝向所述第一撑开组件侧凸起的U型挡板,所述U型挡板一端卡接在所述转动部上、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L型固定杆和所述U型挡板分别用于抵接多裂肌切口的两相对侧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裂肌拉钩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多裂肌拉钩,将第一撑开机构和第二撑开机构分别插接在多裂肌切口相对的两侧,通过操作驱动机构就可使第二撑开机构沿横梁滑行,从而调节第一撑开机构和第二撑开机构之间距离,以调节多裂肌切口的撑开范围,便于进行手术,解决了现有的撑开器或牵开器对多裂肌切口撑开操作不方便的技术问题,具有对多裂肌切口撑开范围可调,操作方便,便于进行手术,撑开后多裂肌不易反弹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裂肌拉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裂肌拉钩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裂肌拉钩的结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裂肌拉钩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裂肌拉钩的驱动机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裂肌拉钩的第一撑开组件结构爆炸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横梁;11、齿条;2、第一撑开机构;21、第一连接组件;211、连接部;2111、铰接块;2112、转动块;2113、套筒;2114、弹簧;2115、卡槽;2116、第一通孔;2117、第二通孔;212、转动部;2121、卡扣;213、限位件;214、护套;22、第一撑开组件;221、螺杆;222、L型固定杆;3、第二撑开机构;31、第二连接组件;32、第二撑开组件;4、驱动机构;41、滑动框;42、驱动齿轮;43、制动拨杆;431、杆体;432、拉簧;44、旋拧扳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图7,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裂肌拉钩进行说明。所述多裂肌拉钩,包括横梁1、第一撑开机构2、第二撑开机构3和驱动机构4,第一撑开机构2的一端固设于横梁1上、另一端为自由端且用于抵接多裂肌切口的一侧;第二撑开机构3与第一撑开机构2相对设置,一端与横梁1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且用于抵接多裂肌切口的另一侧;驱动机构4滑接在横梁1上,第二撑开机构3的一端固设于驱动机构4上,驱动机构4用于拉动第二撑开机构3沿横梁1长度方向滑行,第一撑开机构2和第二撑开机构3之间距离借助于驱动机构4调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裂肌拉钩,与现有技术相比,将第一撑开机构2和第二撑开机构3分别插接在多裂肌切口相对的两侧,通过操作驱动机构4就可使第二撑开机构3沿横梁1滑行,可调节第一撑开机构2和第二撑开机构3之间距离,以调节多裂肌切口的撑开范围,便于进行手术,解决了现有的撑开器或牵开器对多裂肌切口撑开操作不方便的技术问题,具有对多裂肌切口撑开方便,撑开范围可调节,利于进行手术,多裂肌不易反弹的技术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手术医生对多裂肌用手术刀切开之后,在多裂肌上形成细长的条形切口,当需要对多裂肌切口内部进行手术时,先将第一撑开机构2和第二撑开机构3分别插接在多裂肌切口的两侧,然后通过调节驱动机构4位于横梁1上的位置,就可以调节第二撑开机构3与第一撑开机构2之间的距离,进而可将多裂肌切口的撑开范围调大或调小,不影响手术视野,以便进行手术。在实际应用中,医生要综合考虑多裂肌切口的大小和需要进行手术的手术工具能否进入该切口等因素,使用该多裂肌拉钩,进而调节切口的撑开范围。第一撑开机构2和第二撑开机构3并列设置,可相互叠放在一起,节省空间。
驱动机构4套接在横梁1上,手动推动驱动机构4,可使其在横梁1上滑动,调节第二撑开机构3与第一撑开机构2之间的距离,驱动机构4还能制动在横梁1上,进而可将第二撑开机构3固定在横梁1上。通常情况下,驱动机构4是通过手动进行调节的,还可以通过电动控制进行调节,以便能精确调节多裂肌切口的撑开范围。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裂肌拉钩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5,第一撑开机构2包括第一连接组件21和第一撑开组件22,第一连接组件21水平设置,一端固设于横梁1上、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一连接组件21的长度方向与横梁1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第一撑开组件22竖直设置,一端与第一连接组件21自由端卡接、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一撑开组件2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连接组件21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且位于同一竖直面内,第一撑开组件22用于抵接多裂肌切口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21是连接在横梁1上的部件,与第一撑开组件22呈直角布置,第一撑开组件22主要作用是将多裂肌切口的一侧固定,设置成直角形式,作用是使横梁1不影响手术工具的插入至多裂肌切口内,也方便手术医生进行手术,不遮挡手术视野。一般在操作中,第一撑开组件22是竖直插接在多裂肌切口内,第一连接组件21位于多裂肌切口的一侧,通过滑动第二撑开机构3,就可以实现调节多裂肌切口范围大小的目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裂肌拉钩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5,第二撑开机构3包括第二连接组件31和第二撑开组件32,第二连接组件31水平设置,一端固设于驱动机构4上、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二连接组件31的长度方向与横梁1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第二撑开组件32竖直设置,一端与第二连接组件31自由端卡接、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二撑开组件3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连接组件31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且位于同一竖直面内,第二撑开组件32用于抵接多裂肌切口的另一侧。第二连接组件31与第一连接组件21的结构相同,第二连接组件31连接至驱动机构4上,第一连接组件21连接在横梁1上,两者的动作和原理均相同,都能在垂直于横梁1的长度方向上弯曲,这样能实现当第一撑开机构2和第二撑开机构3固定后,横梁1的位置可以移动,便于在手术操作中,不影响手术操作,也不影响对多裂肌切口撑开范围。第二撑开组件32与第一撑开组件22的作用相同,只是两者的结构不同,除了都能撑开多裂肌切口之外,两者还具有一些辅助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撑开组件32与第一撑开组件22相对设置,抵接在多裂肌切口的另一侧,两者共同能将多裂肌切口撑开,以扩大手术视野。多裂肌切口的撑开范围大小都是通过手术医生主动控制的,当切口范围符合手术要求后,将第二连接组件31固定在横梁1上即可(即将驱动机构4固定在横梁1上)。通过第二撑开组件32与第二撑开组件32的相互协同作用,可以将多裂肌切口撑开,撑开范围可调,便于顺利进行手术。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裂肌拉钩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5,第一连接组件21或第二连接组件31均包括连接部211和转动部212,连接部211的一端与横梁1或驱动机构4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连接部211可在垂直于横梁1长度方向上转动;转动部212与连接部211的自由端转动连接,转动部212可绕连接部211的长度方向转动,第一撑开组件22或第二撑开组件32卡接在转动部212上,第一撑开组件22长度方向和第二撑开组件32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借助于转动部212调节,连接部211上设有用于限位转动部212的转动角度的限位件213。连接部211是与横梁1连接或与驱动机构4连接,第一连接组件21和第二连接组件31的结构相同,连接部211与转动部212之间是可以产生相对转动的,转动部212转动后,可以调节第一撑开组件22和第二撑开组件32之间的夹角,当转动部212不转动时,则第一撑开组件22和第二撑开组件32是相互平行的,当多裂肌切口被撑开后,相对两侧面为保持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转动部212可以在连接部211的端部实现360°旋转,在实际应用中,并不需要过多的旋转转动部212,就可以实现调节第一撑开组件22或第二撑开组件32的旋转角度,常用的是在0-45°之间进行调整。连接部211上设置有能锁紧转动部212的限位件213,通过限位件213的锁紧或旋拧,就可以将转动部212固定在连接部211的端部,进而可将第一撑开组件22和第二撑开组件32的安装角度得到控制。
转动部212上设有用于与第一撑开组件22或第二撑开组件32连接的部位,两者之间是可以实现拆卸连接的,当使用时可以将第一撑开组件22或第二撑开组件32安装至转动部212上,当不使用时,相互之间拆卸即可。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裂肌拉钩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5,连接部211包括铰接块2111和转动块2112,铰接块2111为多个,多个铰接块2111首尾依次铰接并形成链条式,靠近横梁1的铰接块2111连接横梁1或驱动机构4、靠近转动部212的铰接块2111的外端设有套筒2113,限位件213设于套筒2113上;转动块2112的一端套接在套筒2113内、另一端与转动部212转动连接,转动块2112可在套筒2113内转动,还可沿套筒2113的轴线方向滑动,转动块2112借助于限位件213限位在套筒2113内。连接部211与转动部212的转动连接是通过转动块2112来实现的,当调节好第一撑开组件22或第二撑开组件32的角度后,就可将转动块2112锁紧在套筒2113内(通过限位件213进行锁紧)。多个铰接块2111之间首尾相互铰接,铰接块2111的转动方向是垂直与横梁1的长度方向上的,这样方便在手术操作中,当多裂肌切口被固定后,还可以将横梁1移动至一个比较合适的位置,以不影响手术操作。转动块2112可在套筒2113内转动,也可在套筒2113内轴向滑动,因为转动块2112外端是与转动部212转动连接,转动块2112的轴向滑动可以实现固定转动部212的作用,转动块2112在套筒2113内转动可以实现固定转动部212的旋转角度的作用,将转动部212的旋转角度固定后,进而可固定第一撑开组件22和第二撑开组件32之间的夹角。
在本实施例中,铰接块2111的数量为两个或三个,在铰接块2111上远离横梁1的一端设有套筒2113,靠近横梁1的铰接块2111是垂直固定在横梁1上或驱动机构4上的,套筒2113是固定在端部的铰接块2111上的,也可以使套筒2113与铰接块2111合为一体,即一体成型制成,一端与另一铰接块2111铰接、另一端为套筒2113且能实现与转动部212的转动连接。
具体的,转动块2112为一圆柱形结构,套接在套筒2113内,外端漏出套筒2113,并能与转动部212卡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裂肌拉钩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5,转动块2112的内端设有弹簧2114,弹簧2114用于抵接套筒2113内端并可推顶转动块2112沿套筒2113轴向滑动,转动块2112的外端圆周面上设有环形的卡槽2115,转动部212上设有与卡槽2115相互卡接的卡扣2121,卡扣2121的外端面上和套筒2113的外端上均设有相互啮合的端面齿轮,转动块2112被限位后,卡扣2121的端面齿轮与套筒2113的端面齿轮相互抵接,转动部212借助于限位件213锁紧套筒2113上。弹簧2114能够推顶转动块2112沿套筒2113轴线滑动,当转动块2112朝向套筒2113外壁推顶后,则转动部212与套筒2113之间就分开,此时转动部212就被释放,此时可调节转动部212的旋转角度。当转动部212的旋转角度调节完后,手动推顶转动块2112向套筒2113内部滑动,同时也要克服弹簧2114的弹性力,弹簧2114被压缩,此时通过限位件213就能将转动块2112限位在套筒2113内,此时套筒2113的端面齿轮与卡扣2121的端面齿轮相互卡接,则转动部212被固定。卡扣2121为非圆形,为大于半圆弧的弧形结构,卡扣2121能与卡槽2115卡接,实现转动部212与转动块2112之间的转动连接,当转动部212的转动角度定位后,通过限位件213就可锁紧转动块2112。卡扣2121绕卡槽2115的圆周向上转动。
具体的,两个端面齿轮之间可以相互啮合,当两个端面齿轮相互贴合后,两者之间不能产生相对转动,通过限位件213的锁紧,将转动部212锁紧在连接部211端面上,进而固定转动部212、第一撑开组件22和第二撑开组件32。当将限位件213拆卸后,弹簧2114推顶转动块2112向套筒2113外侧滑动,则转动部212的端面齿轮与套筒2113的端面齿轮相互分离,则转动部212就可绕转动块2112灵活转动,进而可调节转动部212的旋转角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裂肌拉钩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5,套筒2113上设有用于限位件213穿过的第一通孔2116,转动块2112上设有用于限位件213穿过的第二通孔2117,限位件213为顶丝,顶丝沿套筒2113的径向依次穿过第一通孔2116和第二通孔2117,卡扣2121与套筒2113抵接,转动部212的转动角度被固定。顶丝插接在第一通孔2116和第二通孔2117内以后,则对转动块2112轴向固定,此时两个端面齿轮相互卡接并固定,实现了将转动部212的固定,反之,拆卸顶丝后,转动部212被解除固定。
第二通孔2117与第一通孔2116相互对齐的位置,即是卡扣2121的端面齿轮与套筒2113的端面齿轮相互抵接的位置,使限位件213穿过第一通孔2116和第二通孔2117,此时可将卡扣2121或转动部212固定在套筒2113上,限位件213的安装和拆卸都比较简单,具体操作中,可在顶丝的另一端部安装螺母,这样就能将顶丝固定在第一通孔2116和第二通孔2117内。
具体的,套筒2113上的第一通孔2116的数量为两个,且相互对齐设置,第二通孔2117穿过转动块2112,第一通孔2116的内径和第二通孔2117的内径相同,均能让顶丝穿过。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裂肌拉钩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6,横梁1的长度方向端面上设有齿条11,驱动机构4包括滑动框41、驱动齿轮42和制动拨杆43,滑动框41套设于横梁1上且可沿横梁1长度方向滑动;驱动齿轮42转动设于滑动框41内部并与齿条11啮合传动连接,驱动齿轮42的中心设有旋拧扳手44;制动拨杆43铰接于滑动框41上且可与齿条11卡接,制动拨杆43与齿条11卡接后,滑动框41被固定在横梁1上,第一撑开机构2与第二撑开机构3之间距离借助于驱动齿轮42调节。驱动齿轮42的两端分别与滑动框41的内壁两相对面转动连接,驱动齿轮42与齿条11相互啮合传动,通过旋拧驱动齿轮42,就可以使驱动齿轮42沿齿条11的长度方向滚动,进而可以移动滑动框41和第二连接组件31;旋拧扳手44固定在驱动齿轮42的端部并伸出滑动框41,旋拧扳手44与滑动框41转动连接,通过手动旋拧旋拧扳手44,就可使驱动齿轮42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制动拨杆43包括杆体431和拉簧432,杆体431的中部铰接在滑动框41上,杆体431的一端可与齿条11抵接,杆体431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拉簧432设置在杆体431的铰接端并靠近杆体431的抵接端的一侧,在自然状态下,拉簧432的拉力能使杆体431的抵接端与齿条11抵接,杆体431与齿条11抵接后,并能卡紧在齿条11上,进而可限位滑动框41的滑动;当手动按压杆体431的自由端时,则杆体431绕铰接端转动,使杆体431的抵接端向上摆动,杆体431远离齿条11,则滑动框41借助于驱动齿轮42就可以在横梁1上自由滑动。制动拨杆43的制动原理如上述所示,当需要移动滑动框41时,手动按压杆体431的自由端即可,当滑动框41的位置调节完后,手动释放杆体431,则杆体431在拉簧432作用下主动于齿条11抵接,则滑动框41被限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裂肌拉钩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5,套筒2113的外圆周套设有护套214,护套214用于遮盖卡槽2115和卡扣2121,转动部212上设有U型卡接槽,第一连接组件21和第二连接组件31的U型卡接槽的卡接方向相反。为了防止在手术过程中,有杂物进入卡槽2115和卡扣2121,使套筒2113的外圆周向上能够均匀过渡至转动部212上,并能与转动部212的外表面保持平齐,则设置该护套214,护套214也不会影响转动块2112的转动和滑动,不影响第一撑开组件22和第二撑开组件32的转动。
具体的,护套214为橡胶材质制成,为圆筒形,可以套接在套筒2113上,以遮盖卡槽2115和卡扣2121。因为第一撑开组件22和第二撑开组件32的卡接方向分别是在转动部212的外侧,则设置第一连接组件21和第二连接组件31的U型卡接槽的方向分别相背设置,即为远离转动部212的方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裂肌拉钩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7,第一撑开组件22包括相互可拆卸连接的螺杆221和L型固定杆222,螺杆221的一端卡接在转动部212上、另一端与L型固定杆222螺接,L型固定杆222可绕螺杆221轴线旋转并可限位在螺杆221上;第二撑开组件32为朝向第一撑开组件22侧凸起的U型挡板,U型挡板一端卡接在转动部212上、另一端为自由端,L型固定杆222和U型挡板分别用于抵接多裂肌切口的两相对侧面。第一撑开组件22与第二撑开组件32的结构不同,虽然都是起到推动多裂肌切口的侧边的作用,进而将多裂肌切口撑开,但是第一撑开组件22包括两部分,且相互之间可拆卸连接,方便安装和拆卸,便于使用,能将多裂肌切口充分撑开,另外L型固定杆222可插接至多裂肌切口的深部,便于撑开更加稳定。本实用新型中对L型固定杆222的尺寸不做要求,L型固定杆222可以绕螺杆221转动,也可锁紧在螺杆221上。在螺杆221的端部设有外螺纹,L型固定杆222的端部设有内螺纹,两者可相互螺纹连接,在相互连接的位置也可设置卡箍,卡箍能将L型固定杆222固定在螺杆221上,卡箍能有效防止L型固定杆222的自然转动,其中卡箍在图中未示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多裂肌拉钩,其特征在于,包括:
横梁;
第一撑开机构,一端固设于所述横梁上、另一端为自由端且用于抵接多裂肌切口的一侧;
第二撑开机构,与所述第一撑开机构相对设置,一端与所述横梁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且用于抵接多裂肌切口的另一侧;以及
驱动机构,滑接在所述横梁上,所述第二撑开机构的一端固设于所述驱动机构上,所述驱动机构用于拉动所述第二撑开机构沿所述横梁长度方向滑行,所述第一撑开机构和所述第二撑开机构之间距离借助于所述驱动机构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裂肌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撑开机构包括:
第一连接组件,水平设置,一端固设于所述横梁上、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以及
第一撑开组件,竖直设置,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自由端卡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一撑开组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且位于同一竖直面内,所述第一撑开组件用于抵接多裂肌切口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裂肌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撑开机构包括:
第二连接组件,水平设置,一端固设于所述驱动机构上、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以及
第二撑开组件,竖直设置,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自由端卡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撑开组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且位于同一竖直面内,所述第二撑开组件用于抵接多裂肌切口的另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裂肌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或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均包括:
连接部,一端与所述横梁或所述驱动机构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连接部可在垂直于所述横梁长度方向上转动;以及
转动部,与所述连接部的自由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部可绕所述连接部的长度方向转动,所述第一撑开组件或所述第二撑开组件卡接在所述转动部上,所述第一撑开组件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二撑开组件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借助于所述转动部调节,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用于限位所述转动部的转动角度的限位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裂肌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
铰接块,为多个,多个所述铰接块首尾依次铰接并形成链条式,靠近所述横梁的所述铰接块连接所述横梁或所述驱动机构、靠近所述转动部的铰接块的外端设有套筒,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套筒上;以及
转动块,一端套接在所述套筒内、另一端与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块可在所述套筒内转动,还可沿所述套筒的轴线方向滑动,所述转动块借助于所述限位件限位在所述套筒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裂肌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块的内端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用于抵接所述套筒内端并可推顶所述转动块沿所述套筒轴向滑动,所述转动块的外端圆周面上设有环形的卡槽,所述转动部上设有与所述卡槽相互卡接的卡扣,所述卡扣的外端面上和所述套筒的外端上均设有相互啮合的端面齿轮,所述转动块被限位后,所述卡扣的端面齿轮与所述套筒的端面齿轮相互抵接,所述转动部借助于所述限位件锁紧所述套筒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裂肌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上设有用于所述限位件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转动块上设有用于所述限位件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限位件为顶丝,所述顶丝沿所述套筒的径向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卡扣与所述套筒抵接,所述转动部的转动角度被固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裂肌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端面上设有齿条,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滑动框,套设于所述横梁上且可沿所述横梁长度方向滑动;
驱动齿轮,转动设于所述滑动框内部并与所述齿条啮合传动连接,所述驱动齿轮的中心设有旋拧扳手;以及
制动拨杆,铰接于所述滑动框上且可与所述齿条卡接,所述制动拨杆与所述齿条卡接后,所述滑动框被固定在所述横梁上,所述第一撑开机构与所述第二撑开机构之间距离借助于所述驱动齿轮调节。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裂肌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外圆周套设有护套,所述护套用于遮盖所述卡槽和所述卡扣,所述转动部上设有U型卡接槽,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U型卡接槽的卡接方向相反。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裂肌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撑开组件包括相互可拆卸连接的螺杆和L型固定杆,所述螺杆的一端卡接在所述转动部上、另一端与所述L型固定杆螺接,所述L型固定杆可绕所述螺杆轴线旋转并可限位在所述螺杆上;
所述第二撑开组件为朝向所述第一撑开组件侧凸起的U型挡板,所述U型挡板一端卡接在所述转动部上、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L型固定杆和所述U型挡板分别用于抵接多裂肌切口的两相对侧面。
CN202020770404.XU 2020-05-11 2020-05-11 多裂肌拉钩 Active CN2132493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70404.XU CN213249355U (zh) 2020-05-11 2020-05-11 多裂肌拉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70404.XU CN213249355U (zh) 2020-05-11 2020-05-11 多裂肌拉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49355U true CN213249355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36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70404.XU Active CN213249355U (zh) 2020-05-11 2020-05-11 多裂肌拉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4935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9849A (zh) * 2021-07-13 2021-09-07 王腾 一种脊柱外科手术的多向牵开装置
CN114027900A (zh) * 2021-12-16 2022-02-11 王侃 一种用于胸外临床的牵开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13768561B (zh) * 2021-10-18 2023-11-24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神经外科拉钩固定器及使用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9849A (zh) * 2021-07-13 2021-09-07 王腾 一种脊柱外科手术的多向牵开装置
CN113768561B (zh) * 2021-10-18 2023-11-24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神经外科拉钩固定器及使用方法
CN114027900A (zh) * 2021-12-16 2022-02-11 王侃 一种用于胸外临床的牵开器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249355U (zh) 多裂肌拉钩
US11826030B2 (en) Soft tissue retractor
US10213193B2 (en) Tissue retractor and methods of use
US7537565B2 (en) Surgical retractor with rotating blades
US20190321022A1 (en) Tissue retractor and methods of use
US9636097B2 (en) Surgical retractor with a locking retractor blade
DE60211044T2 (de) Einbrinbare chirurgische Klammer mit einer Zufuhr-/Entnahmevorrichtung und Bedienelement
DE19707373C1 (de) Bajonettkupplung zum lösbaren Verbinden zweier Rohrschaftinstrumente oder -instrumententeile
US8968363B2 (en) Tissue retractor and methods of use
US10034662B2 (en) Surgical retractor with a locking retractor blade and swivel side arms
EP1176912A2 (de) Retraktor zur verwendung in der endoskopischen chirurgie
EP3273887B1 (de) Instrument zum verbinden eines korrekturstabs mit einer knochenschraube
CA2725332C (en) Device and a system for displacing bones
WO2007019873A1 (en) Rod connector for attaching a bone anchor to a support rod and implantation instrument therefor
US9402665B2 (en) Expansion and compression instrument for fracture fixation
WO2015191836A1 (en) Tissue retractor and methods of use
EP3035877B1 (de) Chirurgisches instrument zum manipulieren, positionieren und fixieren eines chirurgischen stabes relativ zu einem implantat
DE202020107591U1 (de) Positionierarm
US20070225743A1 (en) Mountable Top-Loading Surgical Retractor
DE202012102894U1 (de) Klemmvorrichtung zur Befestigung einer stationären Verbindungsstange für minimal-invasive Chirurgie
CN218979026U (zh) 可撑开通道固定装置
EP1264587A1 (de) Gehhilfe
CN210990461U (zh) 腰椎双向固定撑开器
CA2805977C (en) Expansion and compression instrument for fracture fixation
US20210393251A1 (en) Tissue retractor and methods of us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