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49154U - 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49154U
CN213249154U CN202020719967.6U CN202020719967U CN213249154U CN 213249154 U CN213249154 U CN 213249154U CN 202020719967 U CN202020719967 U CN 202020719967U CN 213249154 U CN213249154 U CN 2132491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conductive film
electrode plate
electrod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1996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才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Shanya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Shanya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Shanya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Shanya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1996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491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491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491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脑电传感器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包括连接器以及电极片,电极片包括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以及第三电极片,连接器与第一电极片之间通过第一导线导通,连接器与第二电极片之间通过第二导线导通,连接器与第三电极片之间通过第三导线导通;第二导线与第三导线布置在第一导线的延伸方向上,与现有的脑电传感器相比,第二导线与第三导线布置在第一导线的延伸方向上的,也就是说,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三导线处于同一线段上布置,这样的话,脑电传感器的侧部省去了多余的分支,占用空间更小,更加节省空间,因此更加方便用户对脑电传感器的携带、使用以及收纳,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脑电传感器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
背景技术
公知的,生物的电现象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各种生物均有电活动的表现,不同的脑波模式会发出不同振幅和频率的脑电波,脑电波信号可以通过放置在头部的传感器来进行测量和研究;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可以把电生理学活动或有机器官的神经系统的代谢速率转化为可以识别的信号。
目前,市面上脑电传感器一般连接器和多个电极,连接器与电极之间是独立布置的,具体的,连接器通过多根电线分别与电极相连,因此存在脑电传感器占用空间较大,不便于收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不方便对脑电传感器进行收纳、携带以及转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包括连接器以及电极片,所述电极片包括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以及第三电极片,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第一电极片之间通过第一导线导通,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极片之间通过第二导线导通,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第三电极片之间通过第三导线导通;所述第二导线与第三导线布置在所述第一导线的延伸方向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片的外周设置有第一导电薄膜,所述第二电极片的外周设置有第二导电薄膜,所述第三电极片的外周设置有第三导电薄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薄膜、第二导电薄膜以及第三导电薄膜具有用于与人体粘连的粘贴面,所述粘贴面的边部涂有黏胶,所述黏胶的内侧设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缓冲层。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层的材料为海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以及第三导线穿设在所述第一导电薄膜的内部,所述第二导线与第三导线穿设在所述第二导电薄膜的内部,所述第三导线穿设所述第三导电薄膜的内部。
进一步地,穿设在所述第一导电薄膜内的所述第二导线朝向背离所述第一电极片凹陷形成第一凹槽,穿设在所述第一导电薄膜内的所述第三导线朝向背离所述第一电极片凹陷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一电极片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穿设在所述第二导电薄膜内的第三导线朝向背离所述第二电极片方向凹陷形成第三凹槽,所述第二电极片置于所述第三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凹陷方向相同并布置在同一侧,所述第二凹槽布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外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线与所述第三导线可拆卸布置在所述第一导电薄膜的内部,所述第三导线可拆卸布置在所述第二导电薄膜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为ABS树脂连接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以及第三导线为银-氯化银涂层的PET柔性电路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与现有的脑电传感器相比,第二导线与第三导线布置在第一导线的延伸方向上的,也就是说,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三导线处于同一线段上布置,这样的话,脑电传感器的侧部省去了多余的分支,脑电传感器的占用空间更小,更加节省空间,因此更加方便用户对脑电传感器的携带、使用以及收纳,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包括连接器20以及电极片,电极片包括第一电极片30、第二电极片40以及第三电极片50,连接器20与第一电极片30之间通过第一导线31导通,连接器20与第二电极片40之间通过第二导线41导通,连接器20与第三电极片50之间通过第三导线51导通;第二导线41与第三导线51布置在第一导线31的延伸方向上。
上述提供的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与现有的脑电传感器10相比,第二导线41与第三导线51布置在第一导线31的延伸方向上的,也就是说,第一导线31、第二导线41、第三导线51处于同一线段上布置,这样的话,脑电传感器10的侧部省去了多余的分支,脑电传感器10的占用空间更小,更加节省空间,因此更加方便用户对脑电传感器10的携带、使用以及收纳,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在使用过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10的连接器20与脑电监护设备连接,第一电极片30、第二电极片40以及第三电极片50与人体头部皮肤连接,供采集、传输脑电生物信号用。
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10带电极片的一端与人体脑部皮肤相连,将脑电信号提取出来,通过第一导线31、第二导线41、第三导线51传到连接器20上,连接器20连接另一端的监护仪上,得到脑电参数及波型,从而对病人大脑及神经系统疾病进行监测、诊断及治疗。
具体的,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10的内部还具有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采用加密芯片,如可以是1024位的1-Wire EEPROM芯片,该芯片能够限制耗材使用时限,且在应用级上可以识别每一个终端产品。
其中第一电极片30为参考电极,第二电极片40为接地电极,第三电极片50为肌电信号监测电极。
第一电极片30的外周设置有第一导电薄膜32,第二电极片40的外周设置有第二导电薄膜42,第三电极片50的外周设置有第三导电薄膜52,导电薄膜可以对电极片起到保护的效果,并且导电薄膜所采用的材料质地柔软,便于后续用户使用过程中,第一电极片30、第二电极片40、第三电极片50与人体皮肤的粘合贴附。
第一电极片30、第二电极片40、第三电极片50分别用于贴于人体头部额部、颞部、耳后乳突部。
导电薄膜的材料为导电凝胶或是橡胶,当然,导电薄膜必须可以与导电,也就是说,透过导电薄膜,第一电极片30、第二电极片40、第三电极片50可以接收到人体皮肤上的脑电信号,具体的,假如导电薄膜的材料商橡胶,可在橡胶上开设通孔,用户在测试过程中,第一电极片30、第二电极片40、第三电极片50可透过通孔感应到用户的脑电信号,也可以在通空手覆盖导电水溶胶,总之,只要能保证不影响信号传导即可。
或者,在每个电极片均包括PE泡棉和位于PE泡棉上的固体导电凝胶,固体导电凝胶代替了同类产品的触针、海绵、水凝胶等部分,在保证产品安全性有效性的同时,减少了生产工序、降低了成本,在使用时避免了水凝胶的溢出、避免了触针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同时,固体导电凝胶也具有较强的粘性,能够保证在使用过程中电极片更牢固地粘贴在患者头部,并使收集的脑电信号质量更佳。
另外,第一导线31、第二导线41与第三导线51材质为白色PET膜,厚度在0.075±0.02mm,正面按图印制线路,线路要有一定厚度,确保导通性能,线路除头部外,其余部分需覆盖透明的绝缘漆。
第一导电薄膜32、第二导电薄膜42以及第三导电薄膜52具有用于与人体粘连的粘贴面,粘贴面的边部涂有黏胶,黏胶的内侧设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缓冲层,更加便于吸附到用户的皮肤表面。
缓冲层的材料为海绵,海绵质地柔软,不会伤害到患者皮肤。
第一导线31、第二导线41以及第三导线51穿设在第一导电薄膜32的内部,第二导线41与第三导线51穿设在第二导电薄膜42的内部,第三导线51穿设第三导电薄膜52的内部,第一导电薄膜32、第二导电薄膜42、第三导电薄膜52可以起到对第一导线31、第二导线41、第三导线51固定及限位的作用,使得脑电传感器10更加规整、有序。
穿设在第一导电薄膜32内的第二导线41朝向背离第一电极片30凹陷形成第一凹槽,穿设在第一导电薄膜32内的第三导线51朝向背离第一电极片30凹陷形成第二凹槽,第一电极片30置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也就是说,第一电极片30与第二导线41、第三导线51均布置在第一导电薄膜32内,并且第一电极片30与第二导线41、第三导线51之间互相不会发生干涉。
穿设在第二导电薄膜42内的第三导线51朝向背离第二电极片40方向凹陷形成第三凹槽,第二电极片40置于第三凹槽内,同样的,在对第三导线51进行固定限位的同时,不会影响到第二电极片40的使用,也减小了脑电传感器10的占用体积,更加便于使用及携带。
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凹陷方向相同并布置在同一侧,第二凹槽布置在第一凹槽的外周,相比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布置在不同侧来说,第二导线41和第三导线51贴合布置,排布更加整齐,合理利用第一导电薄膜32内部的空间,占用的空间体积更小。
并且,第三凹槽与第一凹槽或与第二凹槽的凹陷方向相反,这样,第二导线41与第三导线51在第一导电薄膜32内的排布不会相互干涉,同时也便于对第二导线41与第三导线51的操作。
第二导线41与第三导线51可拆卸布置在第一导电薄膜32的内部,第三导线51可拆卸布置在第二导电薄膜42的内部,这样,在使用脑电传感器10的过程中,可以将第二导线41与第三导线51从第一导电薄膜32中拆出,同样的,可以将第三导线51从第二导电薄膜42内拆出,这样,更便于对第一电极片30、第二电极片40、第三电极片50的位置移动,使用过程中,更加方便与第一电极片30、第二电极片40、第三电极片50与用户贴合,便于调整与用户的贴合角度及位置,能适应不同情况下的的测试需求。
也就是说,在第一导电薄膜32、第二导电薄膜42、第三导电薄膜52内分别布置有卡合结构,具体的,可以是在保护套的侧壁具容置槽,容置槽的上侧壁和容置槽的下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卡合结构,比如卡扣或者魔术贴,当需要将第二导线41或者第三导线51从第一导电薄膜32或第二导电薄膜42中取出时,将卡合结构打开,随后拖动第二导线41或者第三导线51,即可实现对第二导线41或者第三导线51的脱离,当第二导线41或者第三导线51从保护套内脱离后,再将卡合结构扣合。
连接器20为ABS树脂连接器20。
第一导线31、第二导线41以及第三导线51为银-氯化银涂层的PET柔性电路板。
第一电极片30与第一导电薄膜32固定布置;第二电极片40与第二导电薄膜42固定布置;第三电极片50与第三导电薄膜52固定布置,这样,第一电极片30、第二电极片40、第三电极片50是相对固定的,在对用户测试以及对第二导线41、第三导线51进行拆卸的过程中过程中,不易发生移动、错位,提升测试过程中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以及电极片,所述电极片包括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以及第三电极片,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第一电极片之间通过第一导线导通,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极片之间通过第二导线导通,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第三电极片之间通过第三导线导通;所述第二导线与第三导线布置在所述第一导线的延伸方向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片的外周设置有第一导电薄膜,所述第二电极片的外周设置有第二导电薄膜,所述第三电极片的外周设置有第三导电薄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薄膜、第二导电薄膜以及第三导电薄膜具有用于与人体粘连的粘贴面,所述粘贴面的边部涂有黏胶,所述黏胶的内侧设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缓冲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的材料为海绵。
5.如权利要求2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以及第三导线穿设在所述第一导电薄膜的内部,所述第二导线与第三导线穿设在所述第二导电薄膜的内部,所述第三导线穿设所述第三导电薄膜的内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其特征在于,穿设在所述第一导电薄膜内的所述第二导线朝向背离所述第一电极片凹陷形成第一凹槽,穿设在所述第一导电薄膜内的所述第三导线朝向背离所述第一电极片凹陷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一电极片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穿设在所述第二导电薄膜内的第三导线朝向背离所述第二电极片方向凹陷形成第三凹槽,所述第二电极片置于所述第三凹槽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凹陷方向相同并布置在同一侧,所述第二凹槽布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外周。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线与所述第三导线可拆卸布置在所述第一导电薄膜的内部,所述第三导线可拆卸布置在所述第二导电薄膜的内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为ABS树脂连接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以及第三导线为银-氯化银涂层的PET柔性电路板。
CN202020719967.6U 2020-04-30 2020-04-30 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 Active CN2132491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19967.6U CN213249154U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19967.6U CN213249154U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49154U true CN213249154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35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19967.6U Active CN213249154U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4915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9390A (zh) * 2021-08-17 2021-11-23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一种无线心电监护仪
CN115844423A (zh) * 2023-02-17 2023-03-28 浙江普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睡眠状态的脑电监测装置及其监测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9390A (zh) * 2021-08-17 2021-11-23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一种无线心电监护仪
CN115844423A (zh) * 2023-02-17 2023-03-28 浙江普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睡眠状态的脑电监测装置及其监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59628B (zh) 长时间生理信号测量贴片
US11540730B2 (en) Dry electrode and physiological multi-parameter monitoring equipment
US10188307B2 (en) Shielded multi-channel EEG headset systems and methods
CN213249154U (zh) 一次性无创脑电传感器
US8406841B2 (en) Dry electrode for biomedical signal measuring sensor
US20060258930A1 (en) Device for use in sleep stage determination using frontal electrodes
US8548558B2 (en) Electrode capable of attachment to a garment, system,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US20090105576A1 (en) Electrode conductive element
KR102101859B1 (ko) 생체 정보 측정 장치
CA2886648A1 (en) A monitoring device
US20210361235A1 (en) Electroencephalogram electrode cap
US11571563B2 (e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ear tips
JP2014008166A (ja) 生体電極用パッド
US11950913B2 (en) Electrocardiogram sensor
JP2017023754A (ja) 生体用電極パッド
CN212913208U (zh) 一种便于收纳的无创脑电传感器
CN212729806U (zh) 一种心电电极、心电电极片及心电监测装置
CN216876385U (zh) 一种心电记录仪
JP2019217280A (ja) 医療センサ
CN111789591B (zh) 一种脑电波测试传感器模块及其控制方法
CN205072866U (zh) 脑电电极传感器
CN211355446U (zh) 一种心电传感器配件及心电传感器组件
CN109984739A (zh) 用于测量生理电信号的传感器
WO2021136246A1 (zh) 生理讯号监测装置
US20220133200A1 (en) Elastic wearable sens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