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29806U - 一种心电电极、心电电极片及心电监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心电电极、心电电极片及心电监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729806U CN212729806U CN202021256189.8U CN202021256189U CN212729806U CN 212729806 U CN212729806 U CN 212729806U CN 202021256189 U CN202021256189 U CN 202021256189U CN 212729806 U CN212729806 U CN 2127298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electrocardio
- input
- output
-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心电测量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心电电极、心电电极片及心电监测装置,心电电极包括输入电极、输出电极和导线,所述输入电极、输出电极与所述导线均为片层材料;本方案提供的心电电极片采取极简层级设计,将输入电极、导线、输出电极一体化的设计成为片层结构,大大减小了心电测量仪器的体积和复杂线路,保留了导线的优点,克服了电极接触的缺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心电测量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感应身体电信号的心电电极、心电电极的制备方法、心电电极片及心电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升,心脑血管疾病迅速成为威胁都市人群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2018年初,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据推算,我国心血管病患人数2.9亿,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对心脑血管病人来说,时刻对心电信号进行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显得尤为重要。
常规即时心电检测设备包括主机、导联线和电极片,其中电极片为一次性用品,主机和导联线可重复使用。
典型的常规即时心电检测设备如CN200720125633.0号、名称为《一次性电极片型常规心电图导联线》的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一次性电极片型常规心电图导联线,属于一种用于常规心电图监测和描记的导联线,电缆(5)经过固定联结分线器(4)连接屏蔽胶合线(3),屏蔽胶合线(3)末端联结接头(1),接头(1)工作面粘接一次性粘贴电极(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现有技术中的夹子式和吸球式金属电极,改为一次性贴式电极片可有效增强和保证电极与所对应部位皮肤的稳定接触,提高了心电图检查的成功率和描记质量等,同时将电极的连续使用改为一次性使用后,也符合公共卫生的要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便有效,易于实施。其结构如图1所示。
然而,普通心电图只能记录某一段短时间内的心电活动,而心脏异常情况的发生,往往是阵发性的、一过性的、偶发性的。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的心脏发生异常状况,即便他马上去医院做检查,那短短十几秒的静态心电图,往往是不能够抓到异常情况的,所以就需要进行全程连续24小时,甚至48小时的监测,去捕获到心脏的异常状况。
因此,动态心电图检测设备应运而生,其可以对24甚至48小时的心电信号进行检测。
典型的动态心电图检测设备如CN94213324.2号、名称为《标准12导联瞬时动态心电图机》的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标准12导联瞬时动态心电图机由机壳及装在该机壳上打印机、带有操作键盘、显示器和回放机电路的回放机、有记录盒电路的心电图记录盒组成,回放机和记录盒通过通讯口连接。回放机电路为单片微机电路,记录盒电路为含采集、放大、模数转换及数据储存的单片微机电路。回放机通过键盘向记录盒输入初始化信息,病人随身携带记录盒,按键后便将探头测取的12导联异常心电信号记录在存贮器内,该信号再由回放机显示或打印。其电路结构如图2所示。
然而,这种动态心电仪体积较大,病人带在身上甚为不便,完全无法进行运动或洗澡。因此,需要一种体积较小、携带方便的动态心电仪器结构。
因此,又有人实用新型了贴片式动态心电图记录仪,其结构相对于普通心电图减小了非常多,其便携性能较好。典型的例如201811082281.4号、名称为《一种贴片式动态心电图记录器》的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一种贴片式动态心电图记录器,包括底盖组件和主机,所述底盖组件包括可拆卸的安装在主机上的底盖本体、设于底盖本体上的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第一电路板本体和连接在第一电路板本体上的三个电极座,每个电极座上可拆卸的安装有一个一次性电极片。这样将底盖本体可拆卸的安装在主机上,在底盖本体的底面上单独设置电路板,将主机上的电路板与底盖本体上的电路板分开了,同时使得电路与一次性电极片分开,每检测完一个病人后,只需要更换安装在底盖本体上的一次性电极片即可,而这种一次性电极片一个只要几毛钱,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来说大大降低了一次性电极片的成本。其结构可参考图3。图3中102指代贴片式动态心电图记录器,1021指代主体, 1033系主机上的孔隙。
然而,当前的可穿戴心电类胸贴产品,大多数都是用电极扣的连接方式,即电极片和导线之间采用类似纽扣的结构相连,这使得采集设备因为存在多种线路而显得十分臃肿,有的方案虽然进一步将电极和主机直接相连,但是因为没有导线,又大大限制了电极片的粘胶位置选择性。
此外,电极扣结构的连接方式较为刚性,当佩戴者运动,其粘胶部位的皮肤发生相对位移时,电极容易发生脱落的情况,这大大的阻碍了医疗产品普惠潜在患者的普及。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电极片结构,其结构较轻并且不需要外部连接导线,同时导线和电极之间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使得病患配带时不影响日常的工作生活,在确认电极片性能的基础上提高人体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心电电极、心电电极片及心电监测装置,其能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首先公开了一种心电电极,包括输入电极、输出电极和导线,所述输入电极与所述导线的一端相连,所述输出电极与所述导线的另一端相连,所述输入电极、输出电极与所述导线均为片层材料,所述输入电极、输出电极与所述导线一体成型;所述心电电极在纵向上包括绝缘层和氧化还原层,所述氧化还原层铺设于所述绝缘层之上,所述氧化还原层的纵向截面宽度不大于所述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的纵向截面厚度大于所述氧化还原层,所述绝缘层为柔性非导体材料制成,所述氧化还原层具有导电能力。
市面上的电极结构以线条形为主,且通常由多个零件固定相连或可分离的相连,并没有将电极、导线一体化成形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心电电极不存在应力集中点。
由于将电极和导线改为了片状结构,相较于线性结构,片状结构的电极和导线存在强烈的各向异性,特别是在与片状平行的面上,由于需要与人体贴附,当人体运动,皮肤发生位移时,会出现较大的力,如果此时存在应力集中点,极有可能在该点上发生断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输入电极包括输入电极部与第一过渡部,所述输出电极包括输出电极部和第二过渡部,所述第一过渡部为渐变结构,其与所述导线相连的部分纵向截面窄而与所述输入电极部相连的部分纵向截面宽;所述第二过渡部为渐变结构,其与所述导线相连的部分纵向截面窄而与所述输出电极部相连的部分纵向截面宽。
通过设置第一和第二过渡部,避免了导线和电极之间出现应力集中点,有效的保证心电电极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过渡部的长度不超过所述输入电极部的直径,所述第二过渡部的长度不超过所述输出电极部的直径。
两个过渡部长度过短无法实现较好的过渡效果,太长了又容易对导线的拉伸性能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对其长度进行限制。
本实用新型同时公开的是一种如前所述的心电电极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所述氧化还原层印制在所述绝缘层上,获得导电膜;所述氧化还原层完全覆盖所述绝缘层,其中所述绝缘层为柔性非导体材料制成,所述氧化还原层具有导电能力,所述绝缘层的体积大于所述心电电极;
步骤2:对所述导电膜进行刀模切割,获得如前所述的心电电极。
与之前分别制造再加工连接在一起不同,本方法通过印刷工艺和刀膜工艺,非常便捷的获得了电极。
本实用新型同时公开的是一种心电电极片,包括基材层、覆膜层和至少一条如前所述的心电电极,其中所述基材层和所述覆膜层将所述心电电极包裹其中,所述心电电极的所述输入电极与所述输出电极朝向相反;所述覆膜层设有与所述输出电极数量相同的输出通孔,所述输出通孔的位置与所述输出电极的位置相互对应;所述基材层设有与所述输入电极数量相同的输入通孔,所述输入通孔的位置与所述输入电极的位置相互对应,所述输入通孔过盈的设置有导电凝胶,所述导电凝胶与所述输入电极相连;所述输出通孔过盈的设置有导电颗粒,所述导电颗粒与所述输出电极相连;所述输入电极的投影位置与所述输出电极的投影位置之间相距大于12mm;所述覆膜层、所述基材层和所述心电电极均具有柔性;所述输入通孔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输入电极;所述输出通孔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输出电极。
其中基材层直接与人体皮肤相接触,基材层上的输入电极接收人体的生物电信号,通过导线将电信号传输至输出电极,输出电极与设备主机相连并将电信号传输给主机,实现人体心电信号的感应。该结构将输入电极、输出电极、导线都集中在一个片层结构中,大大的简化了现有的电极片,使得电极片可以做的非常薄,能够根据人的运动发生相应的形变。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基材层材料需要选择PU、PCL或类似具有生物相容性且具有一定力学柔韧性的材料。
至于心电电极片用导线如何与输入电极、输出电极相连并实现导通等,均不是本专利保护的重点,且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可以实现的方案,故本专利中不再赘述。
导电凝胶可以是水凝胶,也可是其他半固态凝胶。导电凝胶的成分,可以是KCL,也可以是其他氯化盐。通过满溢式的填充,使得导电凝胶更好的与皮肤、输入电极接触,实现电信号的接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导电凝胶为跑道型结构,所述导电凝胶在所述基材层上的投影大于所述输入电极。
将导电凝胶设置为跑道型结构,可以在保证凝胶与电极片边缘以及其他电极距离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实现体积增大。
为了防止输出电极与主机之间可能存在接触不良,因此额外增加导电颗粒,确保输出电极与主机的通畅连接。导电颗粒可以是任何具有导电性能的材料,例如金属块、多层金属布、导电粘胶等。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导电颗粒包括膨胀体和至少一层金属布,所述金属布包裹在所述膨胀体外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膨胀体具有弹性。
通过将膨胀体设置成为弹性,可以实现导电颗粒过盈的配置,确保输出电极与主机的结合。金属布则便于实现导电性能。
本实用新型同时公开的是一种心电监测装置,包括主机,如前所述的心电电极片,所述主机与所述心电电极片可分离的相连,所述主机上设有至少一个感应电极,所述感应电极与所述心电电极片上的输出电极一一对应。主机与主机层相连,主机上的感应电极与输出电极相连,实现电信号的传递。
本方案中的心电监测装置包括主机和心电电极片,大大减小了传统心电仪的体积,使得佩戴变得更加容易。同时由于电极片足够轻薄,使用者佩戴时不会有异物感。进一步的,由于电极片具有拉伸和柔韧性能,可以随着人体一起发生形变,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不会因为电极片而感到不适,电极片也不会因为人体发生形变而传输不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提供的心电电极片采取极简层级设计,将输入电极、导线、输出电极一体化的设计成为片层结构,大大减小了心电测量仪器的体积和复杂线路,保留了导线的优点,克服了电极接触的缺点。最终使得采用本方案心电电极片的心电监测装置可以较好的与人体接触,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不会因为电极片而感到不适,电极片也不会因为人体发生形变而传输不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1提供的心电检测设备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2提供的心电检测设备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3提供的心电检测设备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输出电极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输出电极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输入电极部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输入电极部与第二过渡部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心电电极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心电电极制备方法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心电电极片的结构爆炸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心电电极片示意图。
图例:1-接头;2-一次性粘贴电;3-屏蔽胶合线;4-分线器;5-电缆;102-贴片式动态心电图记录器;1021-主体;1033-主机上的孔隙;11-第一外层;12-心电电极;121-输出电极;1211-输出电极部;1222-第二过渡部;122-导线;123-输入电极;13-基材层;131-输入通孔;132-第二粘胶层;14-导电凝胶;15-导电颗粒;16-主机层;161-输出通孔;17-第一离型膜;18-第二离型膜;19-第三离型膜;20-绝缘层;21-氧化还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外,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本说明书中出现“工序”的用语,其不仅是指独立的工序,在与其它工序无法明确区别时,只要能实现该工序所预期的作用则也包括在本用语中。另外,本说明书中用“~”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将“~”前后记载的数值分别作为最小值及最大值包括在内的范围。在附图中,结构相似或相同的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极片装置。以下结合附图4-11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首先公开的是一种心电电极12,包括输入电极123、输出电极121和导线122,所述输入电极与所述导线的一端相连,所述输出电极与所述导线的另一端相连,所述输入电极、输出电极与所述导线均为片层材料,所述输入电极、输出电极与所述导线一体成型;所述心电电极在纵向上包括绝缘层20和氧化还原层21,所述氧化还原层铺设于所述绝缘层之上,所述氧化还原层的纵向截面宽度不大于所述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的纵向截面厚度大于所述氧化还原层,所述绝缘层为柔性非导体材料制成,所述氧化还原层具有导电能力。
市面上的电极结构以线条形为主,且通常由多个零件固定相连或可分离的相连,并没有将电极、导线一体化成形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是单导通心电仪,所以只设计了3对电极,但是可以预见,本领域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电极对数。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将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设置为圆形的,但实际上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的形状并不限于圆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方形或半圆形等。
本方案具体实施例1中的心电电极具有应力集中点,其结构如图4所示。可以看到,电极与导线之间直接相连,相连部位处存在两个尖角,这即是应力集中点,当导线与电极发生相对位移时,这两个点的承压会大于其他的点,造成导线或电极的断裂。
本方案具体实施例2中所述心电电极不存在应力集中点,其结构如图5所示。
如图6、7所示,所述输入电极包括输入电极部与第一过渡部,所述输出电极包括输出电极部1211和第二过渡部1222,所述第一过渡部为渐变结构,其与所述导线相连的部分纵向截面窄而与所述输入电极部相连的部分纵向截面宽;所述第二过渡部为渐变结构,其与所述导线相连的部分纵向截面窄而与所述输出电极部相连的部分纵向截面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渡部和第二过渡部的结构完全相同,但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将第一过渡部与第二过渡部的结构设置成不相同的。通过设置第一和第二过渡部,避免了导线和电极之间出现应力集中点,有效的保证心电电极的强度。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渡部的长度不超过所述输入电极部的直径,所述第二过渡部的长度不超过所述输出电极部的直径。
两个过渡部长度过短无法实现较好的过渡效果,太长了又容易对导线的拉伸性能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对其长度进行限制。
本实用新型同时公开的是一种如前所述的心电电极的制造方法,如图9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所述氧化还原层印制在所述绝缘层上,获得导电膜;所述氧化还原层完全覆盖所述绝缘层,其中所述绝缘层为柔性非导体材料制成,所述氧化还原层具有导电能力,所述绝缘层的体积大于所述心电电极;
步骤2:对所述导电膜进行刀模切割,获得如前所述的心电电极。
与之前分别制造再加工连接在一起不同,本方法通过印刷工艺和刀膜工艺,非常便捷的获得了电极。
如图10、11所示,本实用新型同时公开的是一种心电电极,包括基材层13、主机层16和第一外层11共同组成的覆膜层,和至少一条如前所述的心电电极12,其中所述基材层和所述覆膜层将所述心电电极包裹其中,所述心电电极的所述输入电极与所述输出电极朝向相反;所述覆膜层设有与所述输出电极数量相同的输出通孔161,所述输出通孔的位置与所述输出电极的位置相互对应;所述基材层设有与所述输入电极数量相同的输入通孔131,所述输入通孔的位置与所述输入电极的位置相互对应,所述输入通孔过盈的设置有导电凝胶 14,所述导电凝胶与所述输入电极相连;所述输出通孔过盈的设置有导电颗粒15,所述导电颗粒与所述输出电极相连;所述输入电极的投影位置与所述输出电极的投影位置之间相距大于12mm;所述覆膜层、所述基材层和所述心电电极均具有柔性;所述输入通孔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输入电极;所述输出通孔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输出电极。
其中基材层直接与人体皮肤相接触,基材层上的输入电极接收人体的生物电信号,通过导线将电信号传输至输出电极,输出电极与设备主机相连并将电信号传输给主机,实现人体心电信号的感应。该结构将输入电极、输出电极、导线都集中在一个片层结构中,大大的简化了现有的电极片,使得电极片可以做的非常薄,能够根据人的运动发生相应的形变。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基材层材料需要选择PU、PCL或类似具有生物相容性且具有一定力学柔韧性的材料。
至于心电电极片用导线如何与输入电极、输出电极相连并实现导通等,均不是本专利保护的重点,且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可以实现的方案,故本专利中不再赘述。
导电凝胶可以是水凝胶,也可是其他半固态凝胶。导电凝胶的成分,可以是KCL,也可以是其他氯化盐。通过满溢式的填充,使得导电凝胶更好的与皮肤、输入电极接触,实现电信号的接收。
所述导电凝胶为跑道型结构,所述导电凝胶在所述基材层上的投影大于所述输入电极。
从图中可以看出,将导电凝胶设置为跑道型结构,可以在保证凝胶与电极片边缘以及其他电极距离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实现体积增大。
为了防止输出电极与主机之间可能存在接触不良,因此额外增加导电颗粒,确保输出电极与主机的通畅连接。导电颗粒可以是任何具有导电性能的材料,例如金属块、多层金属布、导电粘胶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颗粒15包括膨胀体和至少一层金属布,所述金属布包裹在所述膨胀体外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膨胀体具有弹性。
通过将膨胀体设置成为弹性,可以实现导电颗粒过盈的配置,确保输出电极与主机的结合。金属布则便于实现导电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心电电极上具有折弯,所述折弯两端的电路朝向相反。由于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的朝向相反,所以需要设置结构使得导线的方向进行改变,一种可能的方式是导线上发生折弯(即导线结构发生旋转),也可以将电极做成上下均可导电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折弯设置在所述输出电极上。可以将输出电极做成两面结构,中间发生折弯,并且把两端粘结起来,实现了上下均能够导电。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基材层上设有与所述输出电极相连的第二粘胶层,所述第二粘胶层132的数量与所述输出电极相同,所述第二粘胶层的投影与所述输出电极重合。增加第二粘胶层可以确保输出电极位置的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主机层上可分离的设有第一离型膜17,所述第一离型膜在所述主机层上的投影完全覆盖所述主机层。由于主机层上可以设有胶水(第一粘胶层),因此为了方便使用,可以在第一粘胶层上加一层膜,使用时先将该层结构撕开。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属基材层下设有第三粘胶层,所述第三粘胶层下可分离的设有第二离型膜18,所述第二离型膜在所述基材层上的投影完全覆盖所述基材层。基材层直接与人体相连,为了增加其与人体连接的牢靠性,可以增加第三粘胶层,同时为了方便贴附,在未使用时,通过第二离型膜将第三粘胶层贴起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心电电极片还可分离的设有第三离型膜19,所述第三离型膜为空心结构,所述第三离型膜的内侧与所述基材层部分重合。由于本方案的电极片具有一定的柔性,当将第一、二离型膜撕下后可能存在电极片折弯的情况,不方便与皮肤贴附,同时,将第二离型膜撕去后整个基材层都具有粘胶,没有方便手抓的地方,因此增加了第三离型膜。在使用时,撕去第一、二离型膜,手持第三离型膜,第三离型膜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能够保持电极片保持平面不弯折,当电极片贴好后,再撕去第三离型膜,完成整个贴附电极片的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心电电极片的长宽比大于2。长条形的设计可以在确保输入电极与输出电极之间距离的基础上尽可能小的体积,从而最小程度的影响佩戴者。
本具体实施例中,心电电极片整体为长条形,其在主机的位置稍宽,而在导线处较窄。本方案的电极片并不是规则图形,而是在满足功能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小。
本实用新型同时公开的是一种心电监测装置,包括主机,如前所述的心电电极片,所述主机与所述心电电极片可分离的相连,所述主机上设有至少一个感应电极,所述感应电极与所述心电电极片上的输出电极一一对应。主机与主机层相连,主机上的感应电极与输出电极相连,实现电信号的传递。
本方案中的心电监测装置包括主机和心电电极片,大大减小了传统心电仪的体积,使得佩戴变得更加容易。同时由于电极片足够轻薄,使用者佩戴时不会有异物感。进一步的,由于电极片具有拉伸和柔韧性能,可以随着人体一起发生形变,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不会因为电极片而感到不适,电极片也不会因为人体发生形变而传输不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提供的心电电极片采取极简层级设计,将输入电极、导线、输出电极一体化的设计成为片层结构,大大减小了心电测量仪器的体积和复杂线路,保留了导线的优点,克服了电极接触的缺点。最终使得采用本方案心电电极片的心电监测装置可以较好的与人体接触,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不会因为电极片而感到不适,电极片也不会因为人体发生形变而传输不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心电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电极、输出电极和导线,所述输入电极与所述导线的一端相连,所述输出电极与所述导线的另一端相连,所述输入电极、输出电极与所述导线均为片层材料,所述输入电极、输出电极与所述导线一体成型;所述心电电极在纵向上包括绝缘层和氧化还原层,所述氧化还原层铺设于所述绝缘层之上,所述氧化还原层的纵向截面宽度不大于所述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的纵向截面厚度大于所述氧化还原层,所述绝缘层为柔性非导体材料制成,所述氧化还原层具有导电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电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心电电极不存在应力集中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心电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电极包括输入电极部与第一过渡部,所述输出电极包括输出电极部和第二过渡部,所述第一过渡部为渐变结构,其与所述导线相连的部分纵向截面窄而与所述输入电极部相连的部分纵向截面宽;所述第二过渡部为渐变结构,其与所述导线相连的部分纵向截面窄而与所述输出电极部相连的部分纵向截面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心电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部的长度不超过所述输入电极部的直径,所述第二过渡部的长度不超过所述输出电极部的直径。
5.一种心电电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层、覆膜层和至少一条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心电电极,其中所述基材层和所述覆膜层将所述心电电极包裹其中,所述心电电极的所述输入电极与所述输出电极朝向相反;所述覆膜层设有与所述输出电极数量相同的输出通孔,所述输出通孔的位置与所述输出电极的位置相互对应;所述基材层设有与所述输入电极数量相同的输入通孔,所述输入通孔的位置与所述输入电极的位置相互对应,所述输入通孔过盈的设置有导电凝胶,所述导电凝胶与所述输入电极相连;所述输出通孔过盈的设置有导电颗粒,所述导电颗粒与所述输出电极相连;所述输入电极的投影位置与所述输出电极的投影位置之间相距大于12mm;所述覆膜层、所述基材层和所述心电电极均具有柔性;所述输入通孔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输入电极;所述输出通孔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输出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心电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凝胶为跑道型结构,所述导电凝胶在所述基材层上的投影大于所述输入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心电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颗粒包括膨胀体和至少一层金属布,所述金属布包裹在所述膨胀体外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心电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体具有弹性。
9.一种心电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如权利要求5-8中任一所述的心电电极片,所述主机与所述心电电极片可分离的相连,所述主机上设有至少一个感应电极,所述感应电极与所述心电电极片上的输出电极一一对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56189.8U CN212729806U (zh) | 2020-07-01 | 2020-07-01 | 一种心电电极、心电电极片及心电监测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56189.8U CN212729806U (zh) | 2020-07-01 | 2020-07-01 | 一种心电电极、心电电极片及心电监测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729806U true CN212729806U (zh) | 2021-03-19 |
Family
ID=75012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256189.8U Active CN212729806U (zh) | 2020-07-01 | 2020-07-01 | 一种心电电极、心电电极片及心电监测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72980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03057A (zh) * | 2020-07-01 | 2020-10-23 | 深圳旭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心电电极、心电电极的制备方法、心电电极片及心电监测装置 |
-
2020
- 2020-07-01 CN CN202021256189.8U patent/CN21272980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03057A (zh) * | 2020-07-01 | 2020-10-23 | 深圳旭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心电电极、心电电极的制备方法、心电电极片及心电监测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540730B2 (en) | Dry electrode and physiological multi-parameter monitoring equipment | |
JP5330259B2 (ja) | ハンドヘルドの再位置付け可能であるecg検出器及びecgデータを取得する方法 | |
CA1166701A (en) | Vital signs monitor | |
JP5670604B2 (ja) | 生体電極 | |
WO2018050054A1 (zh) | 一种贴片式心电采集设备 | |
US8548558B2 (en) | Electrode capable of attachment to a garment, system,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 |
JP2005532849A5 (zh) | ||
CN110946571B (zh) | 一种穿戴式心电电极片及心电胸贴终端 | |
EP3430995B1 (en) | Sensor assembly | |
CN212729806U (zh) | 一种心电电极、心电电极片及心电监测装置 | |
CN111643072A (zh) | 一种心电电极片及心电监测装置 | |
CN205729338U (zh) | 传感器附件和传感器组件 | |
CN213406051U (zh) | 一种心电电极片及心电监测装置 | |
US20190159731A1 (en) | Tattoo biosensor and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 |
CN211583140U (zh) | 心电电极片 | |
CN111785414A (zh) | 一种心电电极片用导线、心电电极片及心电监测装置 | |
CN111803057A (zh) | 一种心电电极、心电电极的制备方法、心电电极片及心电监测装置 | |
CN212750401U (zh) | 一种心电电极片用导线、心电电极片及心电监测装置 | |
CN215534444U (zh) | 一次性使用心电电极 | |
CN214259326U (zh) | 一种心电电极片及心电监测装置 | |
CN214259328U (zh) | 贴片电极 | |
CN115192032A (zh) | 一种柔性生物电干电极检测方法及装置 | |
CN114376542A (zh) | 生理参数采集结构及生理参数监测装置 | |
CN209301139U (zh) | 一种便携式心电采集设备 | |
CN212326419U (zh) | 一种新型心电电极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