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40642U - 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40642U
CN213240642U CN202022193183.7U CN202022193183U CN213240642U CN 213240642 U CN213240642 U CN 213240642U CN 202022193183 U CN202022193183 U CN 202022193183U CN 213240642 U CN213240642 U CN 2132406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light
reversing
prism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9318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Nan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9318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406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406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406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croscoopes, Condens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包括:镜头组件、换向组件、对焦组件及成像组件;镜头组件至少包括第一镜头组件及第二镜头组件,第一镜头组件及第二镜头组件均用于接收来自待拍摄对象的光线,并将光线出射至换向组件上;换向组件用于接收第一镜头组件出射的光线,并将光线出射至对焦组件上;或者,换向组件用于接收第二镜头组件出射的光线,并将光线出射至对焦组件上;对焦组件用于接收换向组件出射的光线,并将光线对焦至成像组件上;成像组件用于接收经对焦组件对焦的光线。本申请提供的潜望式摄像头模组体积较小、制作成本较低,因而可以使得应用该潜望式摄像头模组的电子设备的体积减小、制作成本降低。

Description

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摄像头模组是电子设备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模组,人们可以通过摄像头模组进行拍照、录影等操作。并且,随着人们对电子设备的拍摄功能的要求逐渐提高,一个摄像头模组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电子设备上通常会设置多个摄像头模组,以使得拍摄功能更加强大。比如,一个电子设备上可以设置有2个摄像头模组、3个摄像头模组等。
目前,摄像头模组通常包括镜头组件、对焦组件及成像组件,一个镜头组件对应一个对焦组件及成像组件。然而,当电子设备包括的摄像头模组较多时,每个摄像头模组均包括镜头组件、对焦组件及成像组件将使得该电子设备的体积较大,并且制作成本也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其能够解决应用该潜望式摄像头模组的电子设备的体积较大,并且制作成本也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包括:镜头组件、换向组件、对焦组件及成像组件;
镜头组件至少包括第一镜头组件及第二镜头组件,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及所述第二镜头组件均用于接收来自待拍摄对象的光线,并将所述光线出射至所述换向组件上;
所述换向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及所述第二镜头组件之间,所述换向组件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出射的光线,并将所述光线出射至所述对焦组件上;或者,所述换向组件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镜头组件出射的光线,并将所述光线出射至所述对焦组件上;
所述对焦组件用于接收所述换向组件出射的光线,并将所述光线对焦至所述成像组件上;
所述成像组件用于接收经所述对焦组件对焦的光线。
本申请提供的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在镜头组件至少包括第一镜头组件及第二镜头组件的情况下,由于通过换向组件可以使得第一镜头组件及第二镜头组件共用一个对焦组件及成像组件,避免了每个镜头组件均需对应一个对焦组件及成像组件的情况,因而可以使得该潜望式摄像头模组的体积变小、制作成本降低。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包括:第一换向件及第一镜头;
所述第一换向件用于接收所述待拍摄对象的光线,并将所述光线出射至所述第一镜头;
所述第一镜头位于所述第一换向件与所述换向组件之间,所述第一镜头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换向件出射的光线,并将所述光线出射至所述换向组件。
由于第一镜头组件包括第一换向件及第一镜头,并且第一换向件用于接收待拍摄对象的光线,并将光线出射至第一镜头,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换向件具备调整来自待拍摄对象的光线的方向的作用,并且可以将原本不能进入第一镜头的来自待拍摄对象的光线的方向调整至第一镜头所在的方向,并将该光线出射至第一镜头,第一镜头接收到第一换向件出射的光线之后,可以将该光线出射至换向组件上。可见,通过第一换向件可以使得第一镜头接收到原本不能接收到的光线,并可以通过成像组件进行成像。也即是,通过第一换向件,使得该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具备了“潜望”的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向件包括第一棱镜或者第一平面反光镜。
通过简单的棱镜或者平面反光镜即可实现将来自待拍摄对象的光线方向调整至第一镜头的方向,并出射至第一镜头,制作成本较低。
进一步地,所述换向组件包括:第二换向件及旋转件;
所述第二换向件与所述旋转件连接,所述旋转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换向件旋转,以使所述第二换向件的入光面朝向所述第一镜头组件或者所述第二镜头组件;
所述第二换向件的入光面朝向所述第一镜头组件时,所述第二换向件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出射的光线,并将所述光线出射至所述对焦组件上;
所述第二换向件的入光面朝向所述第二镜头组件时,所述第二换向件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镜头组件出射的光线,并将所述光线出射至所述对焦组件上。
在旋转件的带动作用下,可以使得第二换向件被第一镜头组件及第二镜头组件所共用,进而使得对焦组件被第一镜头组件及第二镜头组件所共用,因而可以使得该潜望式摄像头模组的体积减小、制作成本降低。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换向件包括第二棱镜或者第二平面反光镜。
通过简单的棱镜或者平面反光镜即可实现将第一镜头组件或者第二镜头组件出射的光线方向调整至对焦组件所在的方向、并出射至对焦组件上的目的,制作成本较低。
进一步地,所述对焦组件包括:第三换向件及驱动装置;
所述第三换向件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三换向件用于接收所述换向组件出射的光线,并将所述光线的出射方向调整至所述成像组件所在的方向;
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第三换向件移动,以将所述光线对焦至所述成像组件上。
本申请中,首先通过第三换向件接收换向组件出射的光线,并在第三换向件的作用下将该光线的出射方向调整至成像组件所在的方向,接下来,由于第三换向件与驱动装置连接,驱动装置用于带动第三换向件移动,以将光线对焦至成像组件上,因此,在第三换向件将光线的方向调整至成像组件所在的方向之后,驱动装置可以带动第三换向件移动,以将光线对焦至成像组件上,在光线被对焦至成像组件上之后,可以使得成像组件清晰的成像。也即是,在第三换向件及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可以将光线对焦至成像组件上,因而可以使得拍摄更加的清晰,也即是,起到了对焦的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第三换向件沿垂直于所述成像组件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或带动所述第三换向件沿平行于所述成像组件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
通过驱动装置带动第三换向件沿垂直于成像组件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或带动第三换向件沿平行于成像组件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可以实现对焦功能,实现方式简单、容易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换向件为梯形棱镜。
当第三换向件为梯形棱镜时,梯形棱镜可以接收换向组件出射的光线,并在梯形棱镜的作用下将该光线的出射方向调整至成像组件所在的方向,也即是,通过梯形棱镜可以实现将换向组件出射的光线的方向调整至成像组件所在的方向的目的,结构非常简单。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换向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平面反光镜和第四平面反光镜,所述第三平面反光镜和所述第四平面反光镜均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三平面反光镜位于靠近所述换向组件的位置,所述第四平面反光镜位于靠近所述第二镜头组件的位置,所述成像组件位于所述第四平面反光镜和所述第二镜头组件之间,所述第三平面反光镜用于接收所述换向组件出射的光线,并将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第四平面反光镜,所述第四平面反光镜用于将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成像组件所在的方向,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第四平面反光镜及所述第三平面反光镜移动,以将所述光线对焦至所述成像组件上;或者,
所述第三换向件包括第五平面反光镜和第三棱镜,所述第五平面反光镜和所述第三棱镜相对设置,所述第五平面反光镜和所述第三棱镜均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三棱镜位于靠近所述换向组件的位置,所述第五平面反光镜位于靠近所述第二镜头组件的位置,所述成像组件位于所述第五平面反光镜和所述第二镜头组件之间,所述第三棱镜用于接收所述换向组件出射的光线,并将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五平面反光镜,所述第五平面反光镜用于将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成像组件所在的方向,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第五平面反光镜及所述第三棱镜移动,以将所述光线对焦至所述成像组件上;或者,
所述第三换向件包括第四棱镜和第五棱镜,所述第四棱镜和所述第五棱镜相对设置,所述第四棱镜和所述第五棱镜均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四棱镜位于靠近所述换向组件的位置,所述第五棱镜位于靠近所述第二镜头组件的位置,所述成像组件位于所述第五棱镜和所述第二镜头组件之间,所述第四棱镜用于接收所述换向组件出射的光线,并将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五棱镜,所述第五棱镜用于将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成像组件所在的方向,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第五棱镜及所述第四棱镜移动,以将所述光线对焦至所述成像组件上;或者,
所述第三换向件包括由第一箭翼反射镜及第二箭翼反射镜围合成的第一箭头形反射镜,以及由第三箭翼反射镜及第四箭翼反射镜围合形成的第二箭头形反射镜,所述第一箭头形反射镜及所述第二箭头形反射镜均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成像组件位于所述第一箭头形反射镜远离所述换向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箭头形反射镜位于靠近所述换向组件的位置,所述第二箭头形反射镜位于靠近所述第二镜头组件的位置,所述第一箭翼反射镜用于接收所述换向组件出射的光线,并将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三箭翼反射镜,所述第三箭翼反射镜用于将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第四箭翼反射镜,所述第四箭翼反射镜用于将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二箭翼反射镜,所述第二箭翼反射镜用于将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成像组件所在的方向,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第一箭头形反射镜及所述第二箭头形反射镜移动,以将所述光线对焦至所述成像组件上;或者,
所述第三换向件包括第六棱镜及第七棱镜,所述第六棱镜及所述第七棱镜均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成像组件位于所述第六棱镜远离所述换向组件的一侧,所述第六棱镜位于靠近所述换向组件的位置,所述第七棱镜位于靠近所述第二镜头组件的位置,所述第六棱镜包括第一反射面及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七棱镜包括第三反射面及第四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用于接收所述换向组件出射的光线,并将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三反射面,所述第三反射面用于将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第四反射面,所述第四反射面用于将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用于将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成像组件所在的方向,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第六棱镜及所述第七棱镜移动,以将所述光线对焦至所述成像组件上;或者,
所述第三换向件包括第八棱镜及第三箭头形反射镜,所述第八棱镜及所述第三箭头形反射镜均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成像组件位于所述第三箭头形反射镜远离所述换向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三箭头形反射镜由第五箭翼反射镜及第六箭翼反射镜围合形成,所述第八棱镜包括第五反射面及第六反射面,所述第五箭翼反射镜用于接收所述换向组件出射的光线,并将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五反射面,所述第五反射面用于将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第六反射面,所述第六反射面用于将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第六箭翼,所述第六箭翼用于将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成像组件所在的方向,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第三箭头形反射镜及所述第八棱镜移动,以将所述光线对焦至所述成像组件上。
通过简单的结构即可实现“接收换向组件出射的光线,并将光线的出射方向调整至成像组件所在的方向”目的,实现方式非常的多元化,适应于不同的场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镜头组件至少包括第一镜头组件及第二镜头组件,第一镜头组件及第二镜头组件均用于接收来自待拍摄对象的光线,并将光线出射至换向组件上,也即是,换向组件能够接收到来自第一镜头组件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或者,接收来自第二镜头组件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通俗地讲,来自第一镜头组件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以及来自第二镜头组件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均可以出射在换向组件上。在换向组件接收到来自第一镜头组件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或者,来自第二镜头组件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之后,可以将该光线出射至对焦组件上,在对焦组件接收到来自换向组件出射的光线之后,就可以将该光线对焦至成像组件上。在成像组件接收到来自对焦组件对焦至其上的光线之后,就可以进行成像。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换向组件所接收到的光线是来自第一镜头组件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或者来自第二镜头组件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因此,对焦组件所接收到的光线也是来自第一镜头组件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或者来自第二镜头组件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在对焦组件所接收到的光线也是来自第一镜头组件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或者来自第二镜头组件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的情况下,对焦组件对焦至成像组件上的光线也是来自第一镜头组件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或者来自第二镜头组件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进而使得成像组件可以通过来自第一镜头组件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进行成像,或者,通过来自第二镜头组件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进行成像。通俗地讲,该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可以通过第一镜头组件及第二镜头组件进行拍摄,并且在拍摄的过程中,通过换向组件可以使得第一镜头组件及第二镜头组件共用一个对焦组件及成像组件,并在成像组件上分别通过来自第一镜头组件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或者来自第二镜头组件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进行成像。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在镜头组件至少包括第一镜头组件及第二镜头组件的情况下,由于通过换向组件可以使得第一镜头组件及第二镜头组件共用一个对焦组件及成像组件,避免了每个镜头组件均需对应一个对焦组件及成像组件的情况,因而可以使得该潜望式摄像头模组的体积变小、制作成本降低。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上述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所述的潜望式摄像头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其包括的潜望式摄像头模组的镜头组件至少包括第一镜头组件及第二镜头组件的情况下,由于通过换向组件可以使得第一镜头组件及第二镜头组件共用一个对焦组件及成像组件,避免了每个镜头组件均需对应一个对焦组件及成像组件的情况,因而可以使得该潜望式摄像头模组的体积变小、制作成本降低,进而可以使得应用该潜望式摄像头模组的电子设备的体积减小、制作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潜望式摄像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潜望式摄像头模组的俯视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潜望式摄像头模组的光路图(换向组件接收第一镜头组件出射的光线);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潜望式摄像头模组的光路图(换向组件接收第二镜头组件出射的光线);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镜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镜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潜望式摄像头模组的俯视图(第二换向件为第二棱镜);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潜望式摄像头模组的俯视图(第二换向件为第二平面反光镜);
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潜望式摄像头模组的俯视图(第三换向件沿垂直于成像组件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潜望式摄像头模组的俯视图(第三换向件沿平行于成像组件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
图1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潜望式摄像头模组的俯视图(第三换向件包括第三平面反光镜和第四平面反光镜);
图1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潜望式摄像头模组的俯视图(第三换向件包括第五平面反光镜和第三棱镜);
图1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潜望式摄像头模组的俯视图(第三换向件包括第四棱镜和第五棱镜);
图1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潜望式摄像头模组的俯视图(第三换向件包括第一箭头形反射镜和第二箭头形反射镜);
图15是图14中的潜望式摄像头模组的俯视图(第三换向件沿垂直于成像组件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
图16是图14中的潜望式摄像头模组的俯视图(第三换向件沿平行于成像组件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
图1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潜望式摄像头模组的俯视图(第三换向件包括第六棱镜和第七棱镜);
图1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潜望式摄像头模组的俯视图(第三换向件包括第八棱镜和第三箭头形反射镜);
图1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镜头组件;2-换向组件;3-对焦组件;4-成像组件;
11-第一镜头组件;12-第二镜头组件;21-第二换向件;22-旋转件;31-第三换向件;32-驱动装置;
111-第一换向件;112-第一镜头;113-第一棱镜;114-第一平面反光镜;211-第二棱镜;212-第二平面反光镜;311-第三平面反光镜;312-第四平面反光镜;313-第五平面反光镜;314-第三棱镜;315-第四棱镜;316-第五棱镜;317-第一箭头形反射镜;318-第二箭头形反射镜;319-第六棱镜;310-第七棱镜;
3101-第三反射面;3102-第四反射面;3111-第八棱镜;3112-第三箭头形反射镜;3171-第一箭翼反射镜;3172-第二箭翼反射镜;3181-第三箭翼反射镜;3182-第四箭翼反射镜;3191-第一反射面;3192-第二反射面;
31121-第五箭翼反射镜;31122-第六箭翼反射镜;31111-第五反射面;31112-第六反射面;
100-潜望式摄像头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申请涉及到的应用场景进行解释说明。
摄像头模组是电子设备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模组,人们可以通过摄像头模组进行拍照、录影等操作。并且,随着人们对电子设备的拍摄功能的要求逐渐提高,一个摄像头模组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电子设备上通常会设置多个摄像头模组,以使得拍摄功能更加强大。比如,一个电子设备上可以设置有2个摄像头模组、3个摄像头模组等。
目前,摄像头模组通常包括镜头组件、对焦组件及成像组件。摄像头模组在进行拍摄时,来自待拍摄对象的光线可以通过镜头组件进入到摄像头模组中,之后通过镜头组件将该光线出射至对焦组件上,最后再由对焦组件将该光线对焦至成像组件上进行成像,至此,则实现了拍摄功能。
然而,当电子设备包括的摄像头模组较多时,每个摄像头模组均包括镜头组件、对焦组件及成像组件将使得该电子设备的体积较大,并且制作成本也高。基于此种场景,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潜望式摄像头模组来解决上述问题。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潜望式摄像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潜望式摄像头模组的俯视图,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潜望式摄像头模组的光路图(换向组件接收第一镜头组件出射的光线),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潜望式摄像头模组的光路图(换向组件接收第二镜头组件出射的光线)。参见图1、图2、图3及图4,该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包括:镜头组件1、换向组件2、对焦组件3及成像组件4。其中,镜头组件1至少包括第一镜头组件11及第二镜头组件12,第一镜头组件11及第二镜头组件12均用于接收来自待拍摄对象的光线,并将光线出射至换向组件2上;换向组件2位于第一镜头组件11及第二镜头组件12之间,换向组件2用于接收第一镜头组件11出射的光线,并将光线出射至对焦组件3上;或者,换向组件2用于接收第二镜头组件12出射的光线,并将光线出射至对焦组件3上;对焦组件3用于接收换向组件2出射的光线,并将光线对焦至成像组件4上;成像组件4用于接收经对焦组件3对焦的光线。
本申请实施例中,镜头组件1至少包括第一镜头组件11及第二镜头组件12,第一镜头组件11及第二镜头组件12均用于接收来自待拍摄对象的光线,并将光线出射至换向组件2上,也即是,换向组件2能够接收到来自第一镜头组件11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或者,接收来自第二镜头组件12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通俗地讲,来自第一镜头组件11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以及来自第二镜头组件12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均可以出射在换向组件2上。在换向组件2接收到来自第一镜头组件11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或者,来自第二镜头组件12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之后,可以将该光线出射至对焦组件3上,在对焦组件3接收到来自换向组件2出射的光线之后,就可以将该光线对焦至成像组件4上。在成像组件4接收到来自对焦组件3对焦至其上的光线之后,就可以进行成像。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换向组件2所接收到的光线是来自第一镜头组件11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或者来自第二镜头组件12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因此,对焦组件3所接收到的光线也是来自第一镜头组件11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或者来自第二镜头组件12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在对焦组件3所接收到的光线也是来自第一镜头组件11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或者来自第二镜头组件12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的情况下,对焦组件3对焦至成像组件4上的光线也是来自第一镜头组件11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或者来自第二镜头组件12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进而使得成像组件4可以通过来自第一镜头组件11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进行成像,或者,通过来自第二镜头组件12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进行成像。通俗地讲,该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可以通过第一镜头组件11及第二镜头组件12进行拍摄,并且在拍摄的过程中,通过换向组件2可以使得第一镜头组件11及第二镜头组件12共用一个对焦组件3及成像组件4,并在成像组件4上分别通过来自第一镜头组件11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或者来自第二镜头组件12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进行成像。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在镜头组件1至少包括第一镜头组件11及第二镜头组件12的情况下,由于通过换向组件2可以使得第一镜头组件11及第二镜头组件12共用一个对焦组件3及成像组件4,避免了每个镜头组件1均需对应一个对焦组件3及成像组件4的情况,因而可以使得该潜望式摄像头模组的体积变小、制作成本降低,进而可以使得应用该潜望式摄像头模组的电子设备的体积减小、制作成本降低。
示例性地,假设该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应用在手机上,并且用户想通过该潜望式摄像头模组进行拍摄风景。继续假设该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包括第一镜头组件11及第二镜头组件12,在用户想通过第一镜头组件11拍摄风景时,参见图3,首先,用户可以将第一镜头组件11的方向调整至风景所在的方向,使得来自风景的光线可以进入到第一镜头组件11中,进而使得第一镜头组件11能够接收到来自风景的光线,第一镜头组件11接收到来自风景的光线之后,可以将该光线出射至换向组件2上,换向组件2接收到来自风景的光线之后,可以将该光线出射至对焦组件3上,并通过对焦组件3将该来自风景的光线对焦至成像组件4上,至此,该手机通过第一镜头组件1拍摄到了风景的照片。
在用户想通过第二镜头组件12拍摄风景时,参见图4,首先,用户可以将第二镜头组件12的方向调整至风景所在的方向,使得来自风景的光线可以进入到第二镜头组件12中,进而使得第二镜头组件12能够接收到来自风景的光线,第二镜头组件12接收到来自风景的光线之后,可以将该光线出射至换向组件2上,换向组件2接收到来自风景的光线之后,可以将该光线出射至对焦组件3上,并通过对焦组件3将该来自风景的光线对焦至成像组件4上,至此,该手机通过第二镜头组件12拍摄到了风景的照片。
通过上述是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在换向组件2的作用下,无论用户通过第一镜头组件11还是第二镜头组件12拍摄风景,均可以使用同一个对焦组件3及成像组件4进行拍摄。显然,可以使得该手机的体积减小、制作成本降低。
其中,上述成像组件4可以是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或者其他能够成像的传感器,本申请实施例对成像组件4不作限定。
另外,镜头组件1还可以包括第三镜头组件等,并且在通过第三镜头组件进行拍摄时,只需将来自第三镜头组件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出射至换向组件2上,便可以通过换向组件2使得来自第三镜头组件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可以在成像组件4进行成像。其中,通过第三镜头组件进行拍摄的过程及原理和通过第一镜头组件11及第二镜头组件12进行拍摄的过程及原理类似,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镜头组件1还可以包括第四镜头组件等等。也即是,本申请实施例对镜头组件1的数量也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第一镜头组件11包括:第一换向件111及第一镜头112;第一换向件111用于接收待拍摄对象的光线,并将光线出射至第一镜头112;第一镜头112位于第一换向件111与换向组件2之间,第一镜头112用于接收第一换向件111出射的光线,并将光线出射至换向组件2。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镜头组件11包括第一换向件111及第一镜头112,并且第一换向件111用于接收待拍摄对象的光线,并将光线出射至第一镜头11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换向件111具备调整来自待拍摄对象的光线的方向的作用,并且可以将原本不能进入第一镜头112的来自待拍摄对象的光线的方向调整至第一镜头112所在的方向,并将该光线出射至第一镜头112,第一镜头112接收到第一换向件111出射的光线之后,可以将该光线出射至换向组件2上。可见,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换向件111可以使得第一镜头112接收到原本不能接收到的光线,并可以通过成像组件4进行成像。也即是,通过第一换向件111,使得该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具备了“潜望”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及图6,第一换向件111包括第一棱镜113或者第一平面反光镜114。这样,通过简单的棱镜或者平面反光镜即可实现将来自待拍摄对象的光线方向调整至第一镜头112的方向,并出射至第一镜头112,制作成本较低。
其中,第一棱镜113可以为直角三角形棱镜或者其他任意形状的棱镜,只需能够将来自待拍摄对象的光线出射至第一镜头112上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棱镜113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定。
具体地,参见图5,当第一棱镜113为直角三角形棱镜时,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棱镜113的第一直角面可以朝向待拍摄对象的方向,并使得该第一直角面与来自待拍摄对象的光线的方向垂直。第一棱镜113的第二直角面可以朝向第一镜头112所在的方向,并使得该第二直角面与第一镜头112的进光轴垂直,这样,当来自待拍摄对象的光线垂直的通过第一直角面入射至第一棱镜113时,该光线会穿过第一棱镜113到达该第一棱镜113的斜面处,并在该斜面的反射作用下通过第二直角面出射至第一镜头112中。进而实现调整来自待拍摄对象的光线的方向的作用。
其中,上述第一棱镜113的第一直角面和第二直角面是指直角三角形棱镜的两个直角边所在的两个面,且第一直角面和第二直角面垂直相交。上述第一棱镜113的斜面是指直角三角形棱镜的斜边所在的面、且第一棱镜113的斜面、第一直角面和第二直角面围合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结构。
当第一换向件111为第一平面反光镜114时,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平面反光镜114相对第一镜头112的位置可以与当第一棱镜113为直角三角形棱镜时,第一棱镜113的斜面相对第一镜头112的位置相同,这样,就可以在第一平面反光镜114的反射作用下将来自待拍摄对象的光线的方向调整至第一镜头112的方向,并出射至第一镜头11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镜头组件12可以包括第四换向件和第二镜头,其中,第四换向件的结构可以和第一换向件111的结构类似,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对第四换向件不再赘述。另外,第二镜头的结构可以和第一镜头112的结构类似,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二镜头也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7,换向组件2包括:第二换向件21及旋转件22;第二换向件21与旋转件22连接,旋转件22用于带动第二换向件21旋转,以使第二换向件21的入光面朝向第一镜头组件11或者第二镜头组件12;第二换向件21的入光面朝向第一镜头组件11时,第二换向件21用于接收第一镜头组件11出射的光线,并将光线出射至对焦组件3上;第二换向件21的入光面朝向第二镜头组件12时,第二换向件21用于接收第二镜头组件12出射的光线,并将光线出射至对焦组件3上。
也即是,在该实施例中,在旋转件22的带动作用下,通过将第二换向件21的入光面旋转至朝向第一镜头组件11所在的方向,可以使得第二换向件21接收第一镜头组件11出射的光线,并将该光线出射至对焦组件3上。或者,在旋转件22的带动作用下,通过将第二换向件21的入光面旋转至朝向第二镜头组件12所在的方向,可以使得第二换向件21接收第二镜头组件12出射的光线,并将该光线出射至对焦组件3上。
通俗地讲,在旋转件22的带动作用下,可以使得第二换向件21被第一镜头组件11及第二镜头组件12所共用,进而使得对焦组件3被第一镜头组件11及第二镜头组件12所共用,因而可以使得该潜望式摄像头模组的体积减小、制作成本降低。
其中,旋转件22可以为旋转电机或者任意能够带动第二换向件21旋转、使得第二换向件21的入光面旋转至朝向第一镜头组件11或者第二镜头组件12的元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旋转件22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7及图8,第二换向件21包括第二棱镜211或者第二平面反光镜212。这样,通过简单的棱镜或者平面反光镜即可实现将第一镜头组件11或者第二镜头组件12出射的光线方向调整至对焦组件3所在的方向、并出射至对焦组件3上的目的,制作成本较低。
其中,第二棱镜211可以为直角三角形棱镜或者其他任意形状的棱镜,只需在第二棱镜211的入光面朝向第一镜头组件11时,第二棱镜211能够接收第一镜头组件11出射的光线,并将光线出射至对焦组件3上;或者,在第二棱镜211的入光面朝向第二镜头组件12时,第二棱镜211能够接收第二镜头组件12出射的光线,并将光线出射至对焦组件3上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二棱镜211的形状不作限定。
具体地,当第二棱镜211为直角三角形棱镜时,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7,第二棱镜211可以设置在第一镜头组件11及第二镜头组件12之间,当需要通过第一镜头组件11进行拍摄时,第二棱镜211的第一直角面可以朝向第一镜头组件11所在的方向,第二棱镜211的第二直角面可以朝向对焦组件3所在的方向,此时,第一直角面即为入光面,第一镜头组件11的出射光线即可到达第二棱镜211的第一直角面,并依次通过第二棱镜211的斜面及第二棱镜211的第二直角面出射至对焦组件3上,此时,对焦组件3即可接收到第二棱镜211出射的光线,进而实现将第一镜头组件11出射的光线方向调整至对焦组件3所在的方向、并出射至对焦组件3上的目的,以便可以通过第一镜头组件11进行拍摄。
当需要通过第二镜头组件12进行拍摄时,可以通过旋转件22带动第二棱镜211旋转,使得第二棱镜211的第一直角面朝向第二镜头组件12所在的方向,第二棱镜211的第二直角面朝向对焦组件3所在的方向,此时,第二镜头组件12的出射光线即可到达第二棱镜211的第一直角面,并依次通过第二棱镜211的斜面及第二棱镜211的第二直角面出射至对焦组件3上,此时,对焦组件3即可接收到第二棱镜211出射的光线,进而实现将第二镜头组件12出射的光线方向调整至对焦组件3所在的方向、并出射至对焦组件3上的目的,以便可以通过第二镜头组件12进行拍摄。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9,对焦组件3包括:第三换向件31及驱动装置32;第三换向件31与驱动装置32连接,第三换向件31用于接收换向组件2出射的光线,并将光线的出射方向调整至成像组件4所在的方向;驱动装置32用于带动第三换向件31移动,以将光线对焦至成像组件4上。
在该实施例中,首先通过第三换向件31接收换向组件2出射的光线,并在第三换向件31的作用下将该光线的出射方向调整至成像组件4所在的方向,接下来,由于第三换向件31与驱动装置32连接,驱动装置32用于带动第三换向件31移动,以将光线对焦至成像组件4上,因此,在第三换向件31将光线的方向调整至成像组件4所在的方向之后,驱动装置32可以带动第三换向件31移动,以将光线对焦至成像组件4上,在光线被对焦至成像组件4上之后,可以使得成像组件4清晰的成像。也即是,在第三换向件31及驱动装置32的作用下,可以将光线对焦至成像组件4上,因而可以使得拍摄更加的清晰,也即是,起到了对焦的功能。
其中,驱动装置32可以为马达,具体的,可以为音圈马达,或者任意能够带动第三换向件31移动的驱动装置,本申请实施例对驱动装置32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32用于带动第三换向件31沿垂直于成像组件4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或带动第三换向件31沿平行于成像组件4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通过驱动装置带动第三换向件沿垂直于成像组件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或带动第三换向件沿平行于成像组件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可以实现对焦功能,实现方式简单、容易操作。
其中,当驱动装置32用于带动第三换向件31沿垂直于成像组件4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时,可以理解的是,参见图9,在驱动装置32带动第三换向件31沿垂直于成像组件4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时,第三换向件31与成像组件4之间的距离可以发生改变,进而可以使得第三换向件31上光线的出射位置与成像组件4之间的距离可以发生改变。也即是,通过调整第三换向件31与成像组件4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第三换向件31上光线的出射位置与成像组件4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将第三换向件31的出射光对焦至成像组件4上,在第三换向件31的出射光可以对焦至成像组件4上的情况下,可以使得成像组件4清晰的成像。也即是,驱动装置32带动第三换向件31沿垂直于成像组件4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可以起到对焦的功能。
其中,参见图9,上述第三换向件31上出射光的出射位置是指光线最后一次在第三换向件31上进行反射的位置,比如,在图9中,A位置即为第三换向件31上出射光的出射位置。
当驱动装置32用于带动第三换向件31沿平行于成像组件4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时,参见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驱动装置32带动第三换向件31沿平行于成像组件4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除了可以使得第三换向件31的出射光的出射位置与成像组件4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之外,还可以使得第三换向件31的出射光出射至成像组件4上的位置也发生变化,也即是,除了可以起到了对焦功能之外,还可以起到防抖功能。
比如,在图10中,第三换向件31在沿平行于成像组件4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之前,第三换向件31的出射光的出射位置在A位置,且出射在了成像组件4的B位置上。在第三换向件31在沿平行于成像组件4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之后,第三换向件31的出射光的出射位置在C位置,且出射在了成像组件4的D位置上。可见,通过在带动第三换向件31沿平行于成像组件4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不仅可以起到对焦功能,还可以起到防抖功能。
关于第三换向件31,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0,上述第三换向件31为梯形棱镜。当第三换向件31为梯形棱镜时,梯形棱镜可以接收换向组件2出射的光线,并在梯形棱镜的作用下将该光线的出射方向调整至成像组件4所在的方向,也即是,通过梯形棱镜可以实现将换向组件2出射的光线的方向调整至成像组件4所在的方向的目的,结构非常简单。
具体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0,上述第三换向件31可以为等腰梯形棱镜,其中,第三换向件31的底面朝向换向组件2所在的方向,且第三换向件31的底面与换向组件2的出射光的方向垂直,第三换向件31的第一腰面靠近换向组件2,成像组件4位于第三换向件31的靠近换向组件2的一侧。具体地,成像组件4可以位于靠近第三换向件31的第二腰面的位置。其中,上述第一腰面和第二腰面是指等腰梯形的腰所在的面。
这样,换向组件2的出射光可以通过第三换向件31的底面进入到第三换向件31中,并达到第一腰面,之后,在第一腰面的反射作用下到达第二腰面,最后在第二腰面的反射作用下再次穿过第三换向件31的底面到达成像组件4,从而使得成像组件4可以成像。
在第三换向件31为等腰梯形棱镜的情况下,参见图9,假设驱动装置32带动第三换向件31沿垂直于成像组件4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显然,可以使得第三换向件31的第二腰面上的出射光的位置与成像组件4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进而可以使得成像组件4清晰的成像,也即是,通过驱动装置32带动第三换向件31沿垂直于成像组件4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实现了对焦功能。
在第三换向件31为等腰梯形棱镜的情况下,参见图10,假设驱动装置32带动第三换向件31沿平行于成像组件4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当第三换向件31沿平行于成像组件4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时,可以使得第二腰面上光线的出射位置与成像组件4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同时还可以使得通过第二腰面出射至成像组件4上的光线的位置也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将第三换向件31原本不能出射至成像组件4上的光线调整至成像组件4上,使得成像组件4能够通过原本不能出射至其上的光线进行成像。也即是,除了可以起到了对焦功能之外,还可以起到防抖功能。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1,第三换向件3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平面反光镜311和第四平面反光镜312,第三平面反光镜311和第四平面反光镜312均与驱动装置32连接,第三平面反光镜311位于靠近换向组件2的位置,第四平面反光镜312位于靠近第二镜头组件12的位置,成像组件4位于第四平面反光镜312和第二镜头组件12之间,第三平面反光镜311用于接收换向组件2出射的光线,并将光线反射至第四平面反光镜312,第四平面反光镜312用于将光线反射至成像组件4所在的方向,驱动装置32用于带动第四平面反光镜312及第三平面反光镜311移动,以将光线对焦至成像组件4上。可见,第三换向件31通过简单的结构即可实现接收换向组件2出射的光线,将光线的出射方向调整至成像组件4所在的方向的目的。
具体地,当第三换向件3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平面反光镜311和第四平面反光镜312时,其实现实现对焦的原理与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实现对焦的原理类似,本申请实施例也在此不再赘述。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2,第三换向件31包括第五平面反光镜313和第三棱镜314,第五平面反光镜313和第三棱镜314相对设置,第五平面反光镜313和第三棱镜314均与驱动装置32连接,第三棱镜314位于靠近换向组件2的位置,第五平面反光镜313位于靠近第二镜头组件12的位置,成像组件4位于第五平面反光镜313和第二镜头组件12之间,第三棱镜314用于接收换向组件2出射的光线,并将光线反射至第五平面反光镜313,第五平面反光镜313用于将光线反射至成像组件4所在的方向,驱动装置32用于带动第五平面反光镜313及第三棱镜314移动,以将光线对焦至成像组件4上。其中,在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五平面反光镜313和第三棱镜314的反射面可以围合成类似梯形的结构,在该实施例中,实现对焦的原理与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实现对焦的原理类似,本申请实施例也在此不再赘述。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五平面反光镜313位于靠近换向组件2的位置,第三棱镜314位于靠近第二镜头组件12的位置、成像组件4位于第三棱镜314和第二镜头组件12之间,第五平面反光镜313用于接收换向组件2出射的光线,并将光线反射至第三棱镜314,第三棱镜314用于将光线反射至成像组件4所在的方向,驱动装置32用于带动第三棱镜314及第五平面反光镜313移动,以将光线对焦至成像组件4上。在该实施例中,实现对焦的原理与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实现对焦的原理类似,本申请实施例也在此不再赘述。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3,第三换向件31包括第四棱镜315和第五棱镜316,第四棱镜315和第五棱镜316相对设置,第四棱镜315和第五棱镜316均与驱动装置连接,第四棱镜315位于靠近换向组件2的位置,第五棱镜316位于靠近第二镜头组件12的位置,成像组件4位于第五棱镜316和第二镜头组件12之间,第四棱镜315用于接收换向组件2出射的光线,并将光线反射至第五棱镜316,第五棱镜316用于将光线反射至成像组件4所在的方向,驱动装置用于带动第五棱镜316及第四棱镜315移动,以将光线对焦至成像组件4上。其中,第四棱镜315的反射面和第五棱镜316的反射面可以围合成类似梯形的结构,在该种实现方式中,实现对焦的原理与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实现对焦的原理类似,本申请实施例也在此不再赘述。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4,第三换向件31包括由第一箭翼反射镜3171及第二箭翼反射镜3172围合成的第一箭头形反射镜317,以及由第三箭翼反射镜3181及第四箭翼反射镜3182围合形成的第二箭头形反射镜318,第一箭头形反射镜317及第二箭头形反射镜318均与驱动装置32连接,成像组件4位于第一箭头形反射镜317远离换向组件2的一侧,第一箭头形反射镜317位于靠近换向组件2的位置,第二箭头形反射镜318位于靠近第二镜头组件12的位置,第一箭翼反射镜3171用于接收换向组件2出射的光线,并将光线反射至第三箭翼反射镜3181,第三箭翼反射镜3181用于将光线反射至第四箭翼反射镜3182,第四箭翼反射镜3182用于将光线反射至第二箭翼反射镜3172,第二箭翼反射镜3172用于将光线反射至成像组件4所在的方向,驱动装置32用于带动第一箭头形反射镜317及第二箭头形反射镜318移动,以将光线对焦至成像组件4上。
在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换向件31包括第一箭头形反射镜317及第二箭头形反射镜318,通过第一箭头形反射镜317及第二箭头形反射镜318,同样可以实现“接收换向组件2出射的光线,并将光线的出射方向调整至成像组件4所在的方向”的目的。
具体地,参见图14,当第三换向件31包括第一箭头形反射镜317及第二箭头形反射镜318时,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箭头形反射镜317的箭头及第二箭头形反射镜318的箭头均可以朝向第二镜头组件12所在的一侧、第一箭头形反射镜317的箭头与第二箭头形反射镜318的箭头的连线可以与第一镜头组件11的中心线和第二镜头组件12的中心线之间的连线平行,第一箭头形反射镜317的第一箭翼反射镜3171可以设置在靠近换向组件2所在的位置,成像组件4设置在靠近第一箭头形反射镜317的第二箭翼反射镜3172所在的位置,以使得换向组件2的出射光线可以依次通过第一箭翼反射镜3171反射至第二箭头形反射镜318的第三箭翼反射镜3181,并通过第三箭翼反射镜3181反射至第二箭头形反射镜318的第四箭翼反射镜3182,之后,可以通过第四箭翼反射镜3182反射至第一箭头形反射镜317的第二箭翼反射镜3172,最后由第二箭翼反射镜3172出射至成像组件4上,以使得成像组件4可以成像。
当第三换向件31包括第一箭头形反射镜317及第二箭头形反射镜318时,容易理解的是,参见图15,假设驱动装置32带动第三换向件31沿垂直于成像组件4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显然,可以使得第一箭头形反射镜317的第二箭翼反射镜3172上的出射光的出射位置与成像组件4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进而可以使得成像组件4清晰的成像,也即是,通过驱动装置32带动第三换向件31沿垂直于成像组件4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可以实现对焦功能。
示例性地,参见图15,在驱动装置32带动第三换向件31沿垂直于成像组件4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之前,第一箭头形反射镜317的第二箭翼反射镜3172上的出射光的出射位置为E,在驱动装置32带动第三换向件31沿垂直于成像组件4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之后,第一箭头形反射镜317的第二箭翼反射镜3172上的出射光的出射位置为F。显然,通过驱动装置32带动第三换向件31沿垂直于成像组件4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可以实现对焦功能。
当第三换向件31包括第一箭头形反射镜317及第二箭头形反射镜318时,参见图16,假设驱动装置32带动第三换向件31沿平行于成像组件4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此时,同样可以使得第一箭头形反射镜317的第二箭翼反射镜3172上的出射光的出射位置与成像组件4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进而可以使得成像组件4清晰的成像,也即是,通过驱动装置32带动第三换向件31沿平行于成像组件4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实现了对焦功能。
示例性地,参见图16,在驱动装置32带动第三换向件31沿平行于成像组件4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之前,第二箭翼反射镜3172上的出射光的出射位置为G,在驱动装置32带动第三换向件31沿平行于成像组件4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之后,第二箭翼反射镜3172上的出射光的出射位置为H。显然,通过驱动装置32带动第三换向件31沿平行于成像组件4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可以实现对焦功能。
可见,在第三换向件31包括第一箭头形反射镜317及第二箭头形反射镜318的情况下,无论驱动装置32带动第三换向件31沿平行于成像组件4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还是沿垂直于成像组件4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均可以实现对焦功能。
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7,第三换向件31包括第六棱镜319及第七棱镜310,第六棱镜319及第七棱镜310均与驱动装置32连接,成像组件4位于第六棱镜319远离换向组件2的一侧,第六棱镜319位于靠近换向组件2的位置,第七棱镜310位于靠近第二镜头组件12的位置,第六棱镜319包括第一反射面3191及第二反射面3192,第七棱镜310包括第三反射面3101及第四反射面3102,第一反射面3191用于接收换向组件2出射的光线,并将光线反射至第三反射面3101,第三反射面3101用于将光线反射至第四反射面3102,第四反射面3102用于将光线反射至第二反射面3192,第二反射面3192用于将光线反射至成像组件4所在的方向,驱动装置32用于带动第六棱镜319及第七棱镜310移动,以将光线对焦至成像组件4上。在该种实现方式中,实现对焦的原理与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实现对焦的原理类似,本申请实施例也在此不再赘述。
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8,第三换向件31包括第八棱镜3111及第三箭头形反射镜3112,第八棱镜3111及第三箭头形反射镜3112均与驱动装置32连接,成像组件4位于第三箭头形反射镜3112远离换向组件2的一侧,第三箭头形反射镜3112由第五箭翼反射镜31121及第六箭翼反射镜31122围合形成,第八棱镜3111包括第五反射面31111及第六反射面31112,第五箭翼反射镜31121用于接收换向组件2出射的光线,并将光线反射至第五反射面31111,第五反射面31111用于将光线反射至第六反射面31112,第六反射面31112用于将光线反射至第六箭翼反射镜31122,第六箭翼反射镜31122用于将光线反射至成像组件4所在的方向,驱动装置32用于带动第三箭头形反射镜3112及第八棱镜3111移动,以将光线对焦至成像组件4上。在该种实现方式中,实现对焦的原理与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实现对焦的原理类似,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换向件31包括第八棱镜3111及第三箭头形反射镜3112,第八棱镜3111及第三箭头形反射镜3112均与驱动装置32连接,成像组件4位于第八棱镜3111远离换向组件2的一侧,第三箭头形反射镜3112由第五箭翼反射镜31121及第六箭翼反射镜31122围合形成,第八棱镜3111包括第五反射面31111及第六反射面31112,第五反射面31111用于接收换向组件2出射的光线,并将光线反射至第五箭翼反射镜31121,第五箭翼反射镜31121用于将光线反射至第六箭翼反射镜31122,第六箭翼反射镜31122用于将光线反射至第六反射面31112,第六反射面31112用于将光线反射至成像组件4所在的方向,驱动装置32用于带动第八棱镜3111及第三箭头形反射镜3112移动,以将光线对焦至成像组件4上。在该种实现方式中,实现对焦的原理与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实现对焦的原理类似,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镜头组件1至少包括第一镜头组件11及第二镜头组件12,第一镜头组件11及第二镜头组件12均用于接收来自待拍摄对象的光线,并将光线出射至换向组件2上,也即是,换向组件2能够接收到来自第一镜头组件11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或者,接收来自第二镜头组件12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通俗地讲,来自第一镜头组件11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以及来自第二镜头组件12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均可以出射在换向组件2上。在换向组件2接收到来自第一镜头组件11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或者,来自第二镜头组件12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之后,可以将该光线出射至对焦组件3上,在对焦组件3接收到来自换向组件2出射的光线之后,就可以将该光线对焦至成像组件4上。在成像组件4接收到来自对焦组件3对焦至其上的光线之后,就可以进行成像。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换向组件2所接收到的光线是来自第一镜头组件11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或者来自第二镜头组件12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因此,对焦组件3所接收到的光线也是来自第一镜头组件11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或者来自第二镜头组件12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在对焦组件3所接收到的光线也是来自第一镜头组件11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或者来自第二镜头组件12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的情况下,对焦组件3对焦至成像组件4上的光线也是来自第一镜头组件11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或者来自第二镜头组件12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进而使得成像组件4可以通过来自第一镜头组件11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进行成像,或者,通过来自第二镜头组件12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进行成像。通俗地讲,该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可以通过第一镜头组件11及第二镜头组件12进行拍摄,并且在拍摄的过程中,通过换向组件2可以使得第一镜头组件11及第二镜头组件12共用一个对焦组件3及成像组件4,并在成像组件4上分别通过来自第一镜头组件11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或者来自第二镜头组件12的待拍摄对象的光线进行成像。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在镜头组件1至少包括第一镜头组件11及第二镜头组件12的情况下,由于通过换向组件2可以使得第一镜头组件11及第二镜头组件12共用一个对焦组件3及成像组件4,避免了每个镜头组件1均需对应一个对焦组件3及成像组件4的情况,因而可以使得该潜望式摄像头模组的体积变小、制作成本降低。
实施例二
图1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9,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一中的任一种的潜望式摄像头模组100。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潜望式摄像头模组100可以与实施例一提供的潜望式摄像头模组100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照实施例一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该电子设备包括的潜望式摄像头模组至少包括第一镜头组件11及第二镜头组件12的情况下,由于通过换向组件2可以使得第一镜头组件11及第二镜头组件12共用一个对焦组件3及成像组件4,避免了每个镜头组件1均需对应一个对焦组件3及成像组件4的情况,因而可以使得该潜望式摄像头模组的体积变小、制作成本降低,进而可以使得应用该潜望式摄像头模组的电子设备的体积减小、制作成本降低。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镜头组件、换向组件、对焦组件及成像组件;
镜头组件至少包括第一镜头组件及第二镜头组件,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及所述第二镜头组件均用于接收来自待拍摄对象的光线,并将所述光线出射至所述换向组件上;
所述换向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及所述第二镜头组件之间,所述换向组件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出射的光线,并将所述光线出射至所述对焦组件上;或者,所述换向组件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镜头组件出射的光线,并将所述光线出射至所述对焦组件上;
所述对焦组件用于接收所述换向组件出射的光线,并将所述光线对焦至所述成像组件上;
所述成像组件用于接收经所述对焦组件对焦的光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包括:第一换向件及第一镜头;
所述第一换向件用于接收所述待拍摄对象的光线,并将所述光线出射至所述第一镜头;
所述第一镜头位于所述第一换向件与所述换向组件之间,所述第一镜头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换向件出射的光线,并将所述光线出射至所述换向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件包括第一棱镜或者第一平面反光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组件包括:第二换向件及旋转件;
所述第二换向件与所述旋转件连接,所述旋转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换向件旋转,以使所述第二换向件的入光面朝向所述第一镜头组件或者所述第二镜头组件;
所述第二换向件的入光面朝向所述第一镜头组件时,所述第二换向件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出射的光线,并将所述光线出射至所述对焦组件上;
所述第二换向件的入光面朝向所述第二镜头组件时,所述第二换向件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镜头组件出射的光线,并将所述光线出射至所述对焦组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向件包括第二棱镜或者第二平面反光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焦组件包括:第三换向件及驱动装置;
所述第三换向件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三换向件用于接收所述换向组件出射的光线,并将所述光线的出射方向调整至所述成像组件所在的方向;
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第三换向件移动,以将所述光线对焦至所述成像组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第三换向件沿垂直于所述成像组件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或带动所述第三换向件沿平行于所述成像组件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换向件为梯形棱镜。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换向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平面反光镜和第四平面反光镜,所述第三平面反光镜和所述第四平面反光镜均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三平面反光镜位于靠近所述换向组件的位置,所述第四平面反光镜位于靠近所述第二镜头组件的位置,所述成像组件位于所述第四平面反光镜和所述第二镜头组件之间,所述第三平面反光镜用于接收所述换向组件出射的光线,并将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第四平面反光镜,所述第四平面反光镜用于将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成像组件所在的方向,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第四平面反光镜及所述第三平面反光镜移动,以将所述光线对焦至所述成像组件上;或者,
所述第三换向件包括第五平面反光镜和第三棱镜,所述第五平面反光镜和所述第三棱镜相对设置,所述第五平面反光镜和所述第三棱镜均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三棱镜位于靠近所述换向组件的位置,所述第五平面反光镜位于靠近所述第二镜头组件的位置,所述成像组件位于所述第五平面反光镜和所述第二镜头组件之间,所述第三棱镜用于接收所述换向组件出射的光线,并将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五平面反光镜,所述第五平面反光镜用于将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成像组件所在的方向,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第五平面反光镜及所述第三棱镜移动,以将所述光线对焦至所述成像组件上;或者,
所述第三换向件包括第四棱镜和第五棱镜,所述第四棱镜和所述第五棱镜相对设置,所述第四棱镜和所述第五棱镜均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四棱镜位于靠近所述换向组件的位置,所述第五棱镜位于靠近所述第二镜头组件的位置,所述成像组件位于所述第五棱镜和所述第二镜头组件之间,所述第四棱镜用于接收所述换向组件出射的光线,并将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五棱镜,所述第五棱镜用于将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成像组件所在的方向,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第五棱镜及所述第四棱镜移动,以将所述光线对焦至所述成像组件上;或者,
所述第三换向件包括由第一箭翼反射镜及第二箭翼反射镜围合成的第一箭头形反射镜,以及由第三箭翼反射镜及第四箭翼反射镜围合形成的第二箭头形反射镜,所述第一箭头形反射镜及所述第二箭头形反射镜均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成像组件位于所述第一箭头形反射镜远离所述换向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箭头形反射镜位于靠近所述换向组件的位置,所述第二箭头形反射镜位于靠近所述第二镜头组件的位置,所述第一箭翼反射镜用于接收所述换向组件出射的光线,并将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三箭翼反射镜,所述第三箭翼反射镜用于将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第四箭翼反射镜,所述第四箭翼反射镜用于将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二箭翼反射镜,所述第二箭翼反射镜用于将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成像组件所在的方向,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第一箭头形反射镜及所述第二箭头形反射镜移动,以将所述光线对焦至所述成像组件上;或者,
所述第三换向件包括第六棱镜及第七棱镜,所述第六棱镜及所述第七棱镜均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成像组件位于所述第六棱镜远离所述换向组件的一侧,所述第六棱镜位于靠近所述换向组件的位置,所述第七棱镜位于靠近所述第二镜头组件的位置,所述第六棱镜包括第一反射面及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七棱镜包括第三反射面及第四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用于接收所述换向组件出射的光线,并将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三反射面,所述第三反射面用于将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第四反射面,所述第四反射面用于将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用于将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成像组件所在的方向,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第六棱镜及所述第七棱镜移动,以将所述光线对焦至所述成像组件上;或者,
所述第三换向件包括第八棱镜及第三箭头形反射镜,所述第八棱镜及所述第三箭头形反射镜均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成像组件位于所述第三箭头形反射镜远离所述换向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三箭头形反射镜由第五箭翼反射镜及第六箭翼反射镜围合形成,所述第八棱镜包括第五反射面及第六反射面,所述第五箭翼反射镜用于接收所述换向组件出射的光线,并将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五反射面,所述第五反射面用于将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第六反射面,所述第六反射面用于将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第六箭翼,所述第六箭翼用于将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成像组件所在的方向,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第三箭头形反射镜及所述第八棱镜移动,以将所述光线对焦至所述成像组件上。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潜望式摄像头模组。
CN202022193183.7U 2020-09-29 2020-09-29 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32406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93183.7U CN213240642U (zh) 2020-09-29 2020-09-29 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93183.7U CN213240642U (zh) 2020-09-29 2020-09-29 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40642U true CN213240642U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77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93183.7U Active CN213240642U (zh) 2020-09-29 2020-09-29 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406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014850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1308643B (zh) 摄像头模组、潜望式摄像头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09327572B (zh)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JP2016500962A (ja) フォールデッドオプティクスを用いたマルチカメラシステム
CN210839753U (zh) 潜望式变焦摄像模组
CN111246070A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5163011A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WO2022057196A1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0737077A (zh) 光学镜头和电子装置
CN112532816B (zh) 潜望式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1239925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9327571B (zh) 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09218590B (zh)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US20220329735A1 (en) Photographing method,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102345120B1 (ko) 광로변환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휴대 단말기
CN112180549A (zh) 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230333353A1 (en)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0807351U (zh) 移动终端
CN213240642U (zh) 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040105B (zh)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2887563B (zh) 镜头装置和电子设备
TWI769465B (zh) 光學成像裝置
WO2021184245A1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6266007A (zh) 折叠透镜系统及其潜望式摄像模组
CN114125198A (zh) 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