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36863U - 一种角钢塔上通讯设备的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角钢塔上通讯设备的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36863U
CN213236863U CN202020606235.6U CN202020606235U CN213236863U CN 213236863 U CN213236863 U CN 213236863U CN 202020606235 U CN202020606235 U CN 202020606235U CN 213236863 U CN213236863 U CN 2132368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
angle steel
steel tower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0623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敬晓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7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7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7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7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0623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368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368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368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角钢塔上通讯设备的安装结构,包括安装于角钢塔塔身上的第一支臂,第一支臂包括卡箍和第一连接装置,卡箍固定于角钢塔塔身上,卡箍连接第一连接装置,第一连接装置连接通讯设备;其中,卡箍包括第一卡箍件、第二卡箍件,第一卡箍件、第二卡箍件将角钢塔塔身夹在中间。角钢塔安装结构采用钣金件与螺栓螺母的组合装配形式,具有用料少、生产成本低、加工效率高的特点,能够减少企业对装置的生产成本,并缩短装置的生产周期;装置内部设有多组转动副,方便通讯设备在安装时进行角度调节,以获得较好的信号接收面;一些转动副可以锁定,避免装置长时间悬挂通讯设备后,竖直转动副松动,导致通讯设备向下倾斜,影响信号接收。

Description

一种角钢塔上通讯设备的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角钢塔上通讯设备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移动网络2G设备、3G设备、4G设备三网共存,几种网络都需要安装天线的天面空间,又随着5G设备准备面市,导致现有天面空间严重不足。
现有通信设备安装于角钢塔一般采用两种安装方式:一是使用钢扎带将设备捆绑在角钢塔上,采用这种安装方式时,钢扎带的承重较小,只能用于固定轻设备,固定重设备的时候存在安全隐患;二是根据角钢塔定制钢带,焊接成设备安装平台,安装到角钢塔上,采用这种方式固定时,虽然解决了承重小的问题,但是由于角钢塔方案种类繁多,在每个角钢塔安装前都需要测量,存在定制周期长,加工繁琐的问题,此外,在进行大批量的角钢塔安装时,每一个角钢塔都要进行焊接,效率缓慢,此外通过焊接形成的安装平台,自重较大,抗腐蚀性差,需要频繁上塔维护,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与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角钢塔上通讯设备的安装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角钢塔上通讯设备的安装结构,包括安装于角钢塔塔身上的第一支臂,第一支臂包括卡箍和第一连接装置,卡箍固定于角钢塔塔身上,卡箍连接第一连接装置,第一连接装置连接通讯设备;
其中,卡箍包括第一卡箍件、第二卡箍件,第一卡箍件、第二卡箍件将角钢塔塔身夹在中间。
进一步地,第一卡箍件和第二卡箍件通过锁紧件进行连接,当卡箍在角钢塔塔身上固定完毕时,第一卡箍件或者第二卡箍件产生弹性形变。
进一步地,第一卡箍件、第二卡箍件为双层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一个水平转动副和三个竖直转动副。
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于角钢塔塔身上的第二支臂,第二支臂包括卡箍和第二连接装置。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一个水平转动副和一个竖直转动副。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第一零件、第二零件、第三零件、第四零件、第五零件,第一零件与第二零件转动配合连接,第二零件与第三零件转动配合连接,第三零件与第四零件转动配合连接,第四零件与第五零件转动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零件与第三零件之间的转动配合连接能被锁定,第四零件与第五零件之间的转动配合连接能被锁定。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装置能够由第一连接装置内部的零件组装而成,第二连接装置包括第一零件、第二零件、第五零件,第一零件与第二零件转动配合连接,第二零件与第五零件转动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支臂在角钢塔塔身上的安装位置位于第二支臂在角钢塔塔身上的安装位置上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角钢塔安装结构采用钣金件与螺栓螺母的组合装配形式,具有用料少、材料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加工效率高的特点,能够减少企业对装置的生产成本,并缩短装置的生产周期;装置内部设有多组转动副,方便通讯设备在安装时进行角度调节,以获得较好的信号接收面;一些转动副可以锁定,避免装置长时间悬挂通讯设备后,竖直转动副松动,导致通讯设备向下倾斜,影响信号接收;双层结构的第一卡箍件、第二卡箍件相对于实心的单层结构的第一卡箍件、第二卡箍件,所用材料少,极大的减少卡箍的整体重力,减少安装人员爬上角钢塔时携带的负重;第一卡箍件和第二卡箍件通过锁紧件进行连接,当卡箍在角钢塔塔身上固定完毕时,第一卡箍件或者第二卡箍件产生弹性形变,增大了第一卡箍件和第二卡箍件对角钢塔的夹紧力,能够提升卡箍在角钢塔塔身上滑动时的最大摩擦力,增加装置的承载能力;装置表面无焊点,具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免去频繁维护的繁琐;锁紧装置能够快速对装置进行固定,安装方便,极大减少施工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卡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爆炸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卡箍固定于角钢塔塔身时的示意图;
图5是单层结构的第一卡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角钢塔塔身上固定一个通讯设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角钢塔塔身上固定两个通讯设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卡箍通过第一连接装置、第二连接装置连接通讯设备时的示意图;
图9是第一连接装置的爆炸图;
图10是第二连接装置的爆炸图;
图11是第一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第二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第三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第四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第五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指出的是,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阐述,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能够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角钢塔上通讯设备的安装结构,用于将通讯设备稳定的固定于角钢塔上,参照附图6-8,包括安装于角钢塔塔身30上的第一支臂80,第一支臂80连接通讯设备90。一般情况下,通讯设备90的体积和重量都较大,一只支臂无法固定牢固,因此安装结构一般还包括安装于角钢塔塔身30上的第二支臂83,通过第一支臂80、第二支臂83实现通讯设备90在角钢塔上稳定的固定。具体的,第一支臂80包括卡箍81和第一连接装置82,第二支臂83包括卡箍81和第二连接装置84,两个卡箍81均固定于角钢塔塔身30上,第一支臂80内的卡箍81连接第一连接装置82,第二支臂83内的卡箍81连接第二连接装置84,第一连接装置82和第二连接装置84分别连接通讯设备90上的两个位置,实现通讯设备90的固定。
参照附图1和附图4,卡箍81包括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将角钢塔塔身30夹在中间,第一卡箍件10和第二卡箍件20通过锁紧件40 进行连接。角钢塔塔身30一般是两边相互垂直呈角形的长条钢材,一般角钢塔上所选用的长条钢材的两边长度一般相同。具体的,第一卡箍件10安装于角钢塔塔身30的内侧,第二卡箍件20安装于角钢塔塔身30的外侧,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为双层结构,双层结构能够使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安装于角钢塔塔身30后保持稳定。如果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为单层结构,那么为了保证安装后的稳定,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需要有足够的厚度。参照附图5,图中为单层结构的第一卡箍件10,相对于附图2中的双层结构的第一卡箍件10,单层结构的第一卡箍件10制造时所需要的材料较多,制造成本高,零件重,携带不方便,且在实际安装测试中,单层结构的第一卡箍件 10安装于角钢塔塔身30后的效果与双层的第一卡箍件10基本相同,因此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优选双层结构。
第一卡箍件10包括第一安装板11、第二安装板12和第一连接板13,第一连接板13连接第一安装板11和第二安装板12;第二卡箍件20包括第三安装板21、第四安装板22 和第二连接板23,第二连接板23连接第三安装板21和第四安装板22。锁紧件40连接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23,使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将角钢塔塔身30夹在中间。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一安装板11与第二安装板12形状相同,第三安装板21 与第四安装板22形状相同,第一连接板13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第一安装板11和第二安装板12所在的平面,第二连接板23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第三安装板21和第四安装板22所在的平面。当卡箍安装于角钢塔塔身30时,第一卡箍件10上的第一安装板11和第二安装板12与角钢塔塔身30的内侧抵接,第二卡箍件20上的第三安装板21和第四安装板22 与角钢塔塔身30外侧抵接。当锁紧件40连接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23时,锁紧件 40提供给第一卡箍件10和第二卡箍件20的作用力始终垂直于角钢塔塔身30的长度方向,不会分解出沿角钢塔塔身30的长度方向的作用力。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卡箍与角钢塔塔身 30之间的夹紧力,从而提升卡箍在角钢塔塔身30上滑动时的最大摩擦力,使卡箍连接于角钢塔塔身30后不易滑动。
在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也能够为多层结构,例如三层以上。三层结构的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在安装时也能够达到双层结构的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类似的效果。但是它们在工厂加工过程中,双层结构的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能够通过钣金冲压、弯折后成型(钣金件),加工容易、加工成本低;而一般情况下,三层结构无法通过钣金工艺直接加工而成,会选择铸模的方式,加工繁琐,加工成本高。因此在性能差异不大的情况下,优选双层结构的第一卡箍件10,能够节约成本。
优选的,第一安装板11与第二安装板12之间通过两块第一连接板13进行连接,第三安装板21与第四安装板22之间通过两块第二连接板23进行连接。相应的,用于连接第一连接板13与第二连接板23的锁紧件40至少设有两个,或者三个以上,每一块第一连接板13与第二连接板23之间至少设有一个锁紧件40。锁紧件40能够使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平衡的固定于角钢塔塔身30上,不会出现一侧固定紧、一侧固定松的情况。
优选的,参照附图2,第一连接板13上设有第一连接孔14,第二连接板23上设有第二连接孔24,第一卡箍件10与第二卡箍件20能够通过将螺栓螺母贯穿第一连接孔14、第二连接孔24的方式进行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的优点是螺栓螺母能够上紧且上紧容易,通过将螺栓螺母上紧,能使第一卡箍件10与第二卡箍件20固定牢固。在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卡箍件10与第二卡箍件20能够通过将扎带穿过第一连接孔14、第二连接孔24 的方式进行连接,扎带可以选用钢扎带,这种连接方式的优点是固定快速,但是存在缺点上紧困难,因此固定后的牢固程度要弱于螺栓螺母。在角钢塔塔身30上固定卡箍,首要目的是固定牢固,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螺栓螺母这种能够进行上紧的连接方式,锁紧件40包括螺栓41、平垫片42、弹簧垫片43、螺母44。当然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锁紧件40能够选用一些其他常用的连接方式,对于连接方式的选取本实用新型并不做明确的限定。
优选的,参照附图2、附图3,第一安装板11上设有与角钢塔塔身30接触的第一安装面15和第二安装面16,第三安装板21上设有与角钢塔塔身30接触的第三安装面25和第四安装面26,(第一安装板11与第二安装板12形状相同,第二安装板12上也设有与角钢塔塔身30接触的第一安装面15和第二安装面16;第三安装板21与第四安装板22形状相同,第四安装板22上也设有与角钢塔塔身30接触的第三安装面25和第四安装面26),第一安装面15、第二安装面16与角钢塔塔身30的内侧接触,第三安装面25、第四安装面26与角钢塔塔身30的外侧接触。由于角钢塔塔身30的两边相互垂直,为了使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能够很好的安装于角钢塔塔身30,第一安装面15与第二安装面16 之间呈90度,第三安装面25与第四安装面26之间也呈90度,使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能够与角钢塔塔身30恰好贴合。
进一步地,当第一安装面15与第二安装面16之间所呈角,第三安装面25与第四安装面26之间所呈角均为90度时。将卡箍固定于角钢塔塔身30后,第一卡箍件10与第二卡箍件20之间的夹紧力由锁紧件40进行控制,由于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能够与角钢塔塔身30恰好贴合,当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贴合后,因为贴合紧密,没有运动空间,安装人员便无法或是很难再旋转螺母44。此时,螺母44靠弹簧垫片43在上紧时所产生的回弹力固定于螺栓41上,但是这样的连接是不牢靠的。因为在一段时间以后,常规的弹簧垫片43会适应上紧状态下的形变,导致产生的回弹力减小,螺母44会松动,间接导致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无法将角钢塔塔身30夹的很紧,如果卡箍上所安装的设备重量较重的话,卡箍可能会随着设备沿着角钢塔塔身30下滑。
为了确保卡箍及其上的设备长时间安装于角钢塔塔身30后,螺母44不松动,卡箍仍能够牢牢的固定在角钢塔塔身30上,不会向下发生滑动。所采用的的技术方案是:当卡箍在角钢塔塔身30上固定完毕时,锁紧件40让第一卡箍件10或者第二卡箍件20产生弹性形变。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参照附图3,主要是让第一卡箍件10产生弹性形变,第一安装板11上与角钢塔塔身30接触一侧设有缺口17,缺口17呈角状,缺口17将第一卡箍件10划分为了左右两个部分,使第一卡箍件10具有向缺口17方向变形的能力,同时缺口17的角部位置设有第一圆孔18,第一圆孔18使第一卡箍件10在变形过程中缺口17的角部位置不容易发生破裂。同时第一安装板11上远离角钢塔塔身30一侧设有圆弧19,圆弧19的开口背对角钢塔塔身30所在位置(圆弧19的开口方向与缺口17的开口方向相反),圆弧19延长了第一安装板11上远离角钢塔塔身30一侧的长度,使第一卡箍件10在变形过程中第一安装板11上远离角钢塔塔身30一侧不会因为受到拉伸而断裂。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方案,第一安装面15与第二安装面16之间所呈的夹角在80°-90°的区间范围内,优选85;第三安装面25与第四安装面26所呈的夹角为90°,缺口17所呈的夹角在60° -120°的区间范围内,优选90°。这样的第一卡箍件10在未发生形变的状态下并不能与角钢塔塔身30完全贴合,但是通过不断上紧锁紧件40,将第一卡箍件10与第二卡箍件 20在角钢塔塔身30上安装完成后,第一卡箍件10会发生弹性形变,此时第一安装面15、第二安装面16之间所呈的夹角为90度,第一安装面15、第二安装面16与角钢塔塔身30 的内侧完全贴合。在这个状态下,第一卡箍件10由于发生了弹性形变,第一卡箍件10会给锁紧件40内的螺母44传递一个弹力,这个由第一卡箍件10产生的弹力较弹簧垫片43 产生的回弹力要大的多,使螺母44牢牢固定于螺栓41上,长期固定以后仍很难松动。此外,变形状态下第一卡箍件10和第二卡箍件20传递给角钢塔塔身30的夹紧力也大于第一卡箍件10未发生形变时的夹紧力,能够提升卡箍在角钢塔塔身30上滑动时的最大摩擦力,增加卡箍的承载能力。在第一卡箍件10的形变过程中,第一卡箍件10会通过锁紧件 40传递给第二卡箍件20一部分力,第二卡箍件20可能也会产生形变,为了避免第二卡箍件20上位于第三安装面25与第四安装面26交界位置发生破裂,第三安装板21与角钢塔塔身30接触一侧的角部位置设有第二圆孔27。需要注意的是,第二卡箍件20即使产生形变,其形变程度也是微小的,这是因为第三安装面25与第四安装面26所呈的夹角为90°,第二卡箍件20已经与角钢塔塔身30贴合,其形变的空间不足。
优选的,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主要由第二卡箍件20来发生形变,使卡箍固定牢靠。第一安装面15与第二安装面16之间所呈的夹角为90°,第三安装面25与第四安装面26所呈的夹角为90°-100°的区间范围,优选95°。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由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共同发生形变,使卡箍固定牢靠。第一安装面15与第二安装面16之间所呈的夹角在80°-90°的区间范围内,优选85°;第三安装面25与第四安装面26所呈的夹角为90°-100°的区间范围,优选95°。
优选的,第二卡箍件20用于连接第一连接装置82或者第二连接装置84,其上的第三安装板21、第四安装板22上均设有第一安装孔28,第三安装板21、第四安装板22上至少分别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孔28,第一安装孔28成对使用,这是因为单个第一安装孔28在固定第一连接装置82(或者第二连接装置84,下同)时无法限制第一连接装置82的旋转。此外,由于第二卡箍件20为双层结构,第二卡箍件20通过第一安装孔28进行连接第一连接装置82时,第三安装板21、第四安装板22可能会被折弯,因此第三安装板21与第四安装板22的之间设有支撑件50,支撑件50能够对第三安装板21、第四安装板22进行支撑,支撑件50上设有斜角51,方便将支撑件50装入到第三安装板21与第四安装板22 之间。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由于第一安装孔28成对使用,因此参照附图2,支撑件 50能够选用两个圆柱套筒,或是一个支撑件50内设有两个通孔,通孔大小与第一安装孔 28一致。
优选的,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以及组装完成的卡箍均为对称件。这样的设计让卡箍在安装时没有方向上的区分,方便安装。
优选的,第一支臂80在角钢塔塔身30上的安装位置位于第二支臂83在角钢塔塔身30上的安装位置上侧,因此第一连接装置82位于第二连接装置84的上侧位置,第一连接装置82、第二连接装置84内部均设有转动副,这些转动副用以调节通讯设备90的角度,使通讯设备90具有良好的信号接收面以便更好的工作。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通讯设备90 固定在高处,通讯设备90在安装时一般会向下倾斜,如图7和图8所示。具体的,第一连接装置82包括一个水平转动副和三个竖直转动副,第二连接装置84包括一个水平转动副和一个竖直转动副,第一连接装置82内的水平转动副和第二连接装置84内的水平转动副用于调节通讯设备90在水平方向内的角度;第一连接装置82内的竖直转动副和第二连接装置84内的竖直转动副用于调节通讯设备90在竖直方向内的角度;第一连接装置82 内的竖直转动副比第二连接装置84内的竖直转动副多,方便将通讯设备90向下倾斜。其中,第一连接装置82包括第一零件70、第二零件71、第三零件72、第四零件73、第五零件74,第一零件70与第二零件71转动配合连接形成一个水平转动副,第二零件71与第三零件72转动配合连接形成一个竖直转动副,第三零件72与第四零件73转动配合连接形成一个竖直转动副,第四零件73与第五零件74转动配合连接形成一个竖直转动副。
优选的,第二连接装置84能够由第一连接装置82内部的零件组装而成,第二连接装置84包括第一零件70、第二零件71、第五零件74,第一零件70与第二零件71转动配合连接形成一个水平转动副,第二零件71与第五零件74转动配合连接形成一个竖直转动副。第二连接装置84由第一连接装置82内部的零件组装而成,可以减少装置整体的零件数量,降低工厂的加工成本。
参照附图11,第一零件70连接第二卡箍件20,第一零件70包括第一固定基板60、两块第一安装基板61,两块第一安装基板61相互平行的连接于第一固定基板60,且第一安装基板61所在面垂直于第一固定基板60所在面,第一安装基板61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孔28进行连接的第二安装孔63,第二安装孔63设有两个。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零件70还包括两个第一折耳62,两个第一折耳62相互平行的连接于第一固定基板60,第一折耳62所在面垂直于第一固定基板60所在面,第一折耳62与第一安装基板61同向设置,第一折耳62卡入两块第一安装基板61之间,使两块第一安装基板61不易弯折。
参照附图12,第二零件71连接第一零件70,第二零件71包括第二固定基板64、两块第二安装基板65和两个第二折耳66,两块第二安装基板65相互平行的连接于第二固定基板64,且第二安装基板65所在面垂直于第二固定基板64所在面,两个第二折耳66相互平行的连接于第二固定基板64,且第二折耳66所在面垂直于第二固定基板64所在面,第二折耳66与第二安装基板65背向设置。
第一零件70与第二零件71之间的连接关系,参照附图9-12,第一安装基板61上设有第一铰接孔67和第一限位孔68,第二安装基板65上设有第二铰接孔69和第一限位槽 75,第一限位槽75呈弧形,安装时通过将螺栓螺母穿过第一铰接孔67和第二铰接孔69,螺栓螺母穿过第一限位孔68和第一限位槽75,即可实现第一零件70与第二零件71转动配合连接形成一个水平转动副。螺栓螺母穿过第一铰接孔67和第二铰接孔69可以选用一组螺栓螺母同时穿过两个第一铰接孔67和两个第二铰接孔69实现;也可以选用两组螺栓螺母,每组螺栓螺母穿过一个第一铰接孔67和一个第二铰接孔69以实现,下述的螺纹螺母也能采用这两种技术方案。
参照附图13,第三零件72连接第二零件71,第三零件72包括第三固定基板85、两块第三安装基板86,两块第三安装基板86相互平行的连接于第三固定基板85,且第三安装基板86所在面垂直于第三固定基板85所在面,第三固定基板85上设有用于减轻第三零件72重量的镂空孔87,两块第三安装基板86上均设有第一加强筋88,第一加强筋88 呈突出状,两个第一加强筋88凸出方向相对。
第二零件71与第三零件72之间的连接关系,参照附图9、附图12和附图13,第二零件71的第二折耳66上设有第三铰接孔76,第三零件72的第三安装基板86上设有第四铰接孔89,安装时通过将螺栓螺母穿过第三铰接孔76和第四铰接孔89,即可实现第二零件71与第三零件72转动配合连接形成一个竖直转动副。
参照附图14,第四零件73连接第三零件72,第四零件73包括第四固定基板77、两块第四安装基板78,两块第四安装基板78相互平行的连接于第四固定基板77,且第四安装基板78所在面垂直于第四固定基板77所在面,第四固定基板77上也设有用于减轻第四零件73重量的镂空孔,第四安装基板78上设有第二加强筋88(与第一加强筋88类似)。
第三零件72与第四零件73之间的连接关系,参照附图9、附图13和附图14,第三零件72的第三安装基板86上设有第一圆弧端52,第一弧形端52上设有第五铰接孔53和第二限位槽54,第二限位槽54呈弧形,第四零件73的第四安装基板78上设有第二圆弧端55,第二弧形端55上设有第六铰接孔56和第二限位孔57,安装时通过将螺栓螺母穿过第五铰接孔53和第六铰接孔56,螺栓螺母穿过第二限位孔57和第二限位槽54,即可实现第三零件72与第四零件73转动配合连接形成一个竖直转动副。
参照附图15,第五零件74连接第四零件73或者第二零件71,第五零件74包括第五固定基板45和两块第五安装基板46,两块第五安装基板46相互平行的连接于第五固定基板45,且第五安装基板46所在面垂直于第五固定基板45所在面,第五固定基板45上设有用于减轻第五零件74重量的镂空孔,镂空孔向第五安装基板46方向凸出,有利于加强第五固定基板45的强度,第五安装基板46上设有第三加强筋47(与第一加强筋88类似),第五安装基板46端部弯折形成连接工位48,连接工位48上设有通孔,用于连接通讯设备 90。
第五零件74与第四零件73之间的连接关系,参照附图9、附图14和附图15,第四安装基板78上设有第七铰接孔58,第五安装基板46上设有第八铰接孔59,螺栓螺母穿过第七铰接孔58和第八铰接孔59即可实现第四零件73与第五零件74转动配合连接形成一个竖直转动副。
第五零件74与第二零件71之间的连接关系,参照附图10、附图12、附图15,第五安装基板46上设有第九铰接孔49,螺栓螺母穿过第三铰接孔76和第九铰接孔49即可实现第二零件71与第五零件74转动配合连接形成一个竖直转动副。
优选的,由于第一连接装置82包括三个竖直转动副,第二连接装置84包括一个竖直转动副,当装置长时间悬挂通讯设备90后,这些竖直转动副会松动,尤其是具有竖直转动副较多的第一连接装置82,它们的松动会导致通讯设备90继续向下倾斜,影响信号接收。为了使通讯设备90安装后,第一连接装置82内的竖直转动副不易松动,在第一连接装置82中,第二零件71与第三零件72之间的转动配合连接能被锁定,第四零件73与第五零件74之间的转动配合连接能被锁定;在第二连接装置84中,第二零件71与第五零件74之间的转动配合连接能被锁定。通过在安装完成时锁定这些竖直转动副,能够有效解决转动副松动的问题。具体的,例如第二零件71与第三零件72之间的转动配合连接中,参照附图9、附图12和附图13,一块第二折耳66内的第三铰接孔76呈方形,另一块第二折耳66内的第三铰接孔76呈圆形,一块第三安装基板86内的第四铰接孔89呈正星形多角形,正星形的角部呈90°,另一块第三安装基板86内的第四铰接孔89呈圆形。安装于此处的螺栓为特制螺栓,该螺栓的头部位置设有方形凸起29,安装时将特制螺栓的螺杆端穿过圆形的第三铰接孔76以及圆形的第四铰接孔89,将螺栓头部位置的方形凸起29插入到方形的第三铰接孔76以及正星形多角形的第四铰接孔89中,再拧紧螺母,即可实现该位置转动配合连接的锁定,第四铰接孔89可以呈正星形八角形,或者呈正星形十二角形……正星形4N角形(N≥2,N为整数),星形的角越多,该位置转动副的可调节角度就越多,在本实施例中,选用正星形十二角形,上述的其他可锁定的转动副的具体结构可以采用与此位置相同的结构,不予赘述。
优选的,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第一连接装置82、第二连接装置84均选择高强度钢材料,不易变形,不会生锈。装置采用部件式的组装方式,装置在安装过程中无需焊接,安装过程简单快捷,安装完成后产品表面无焊接点,具有较好的耐腐蚀能力,能减少后期维护时的工作量。装置内组装所用到的螺栓、螺母进行表面处理,增加其硬度,并使其不易生锈。
以上所述,仅为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角钢塔上通讯设备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角钢塔塔身上的第一支臂,第一支臂包括卡箍和第一连接装置,卡箍固定于角钢塔塔身上,卡箍连接第一连接装置,第一连接装置连接通讯设备;
其中,卡箍包括第一卡箍件、第二卡箍件,第一卡箍件、第二卡箍件将角钢塔塔身夹在中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钢塔上通讯设备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卡箍件和第二卡箍件通过锁紧件进行连接,当卡箍在角钢塔塔身上固定完毕时,第一卡箍件或者第二卡箍件产生弹性形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钢塔上通讯设备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卡箍件、第二卡箍件为双层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钢塔上通讯设备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装置包括一个水平转动副和三个竖直转动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钢塔上通讯设备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角钢塔塔身上的第二支臂,第二支臂包括卡箍和第二连接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角钢塔上通讯设备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装置包括一个水平转动副和一个竖直转动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角钢塔上通讯设备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装置包括第一零件、第二零件、第三零件、第四零件、第五零件,第一零件与第二零件转动配合连接,第二零件与第三零件转动配合连接,第三零件与第四零件转动配合连接,第四零件与第五零件转动配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角钢塔上通讯设备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零件与第三零件之间的转动配合连接能被锁定,第四零件与第五零件之间的转动配合连接能被锁定。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角钢塔上通讯设备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装置能够由第一连接装置内部的零件组装而成,第二连接装置包括第一零件、第二零件、第五零件,第一零件与第二零件转动配合连接,第二零件与第五零件转动配合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角钢塔上通讯设备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支臂在角钢塔塔身上的安装位置位于第二支臂在角钢塔塔身上的安装位置上侧。
CN202020606235.6U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角钢塔上通讯设备的安装结构 Active CN2132368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06235.6U CN213236863U (zh)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角钢塔上通讯设备的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06235.6U CN213236863U (zh)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角钢塔上通讯设备的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36863U true CN213236863U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67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06235.6U Active CN213236863U (zh)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角钢塔上通讯设备的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368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24957B2 (en) Magnetic mounting system
US9188276B2 (en) Magnetic mounting system
US9472937B2 (en) Cable/cable tray mount
US6563475B2 (en) Antenna mount
US11152682B2 (en) Low-PIM universal antenna equipment mount
CN213236863U (zh) 一种角钢塔上通讯设备的安装结构
US9197051B2 (en) Adjustable mounting assembly
CN208474255U (zh) 角度可调整的链式快捷抱箍支臂
CN212455080U (zh) 一种角钢塔上抱杆的安装结构
US6856302B2 (en) Universal antenna mount
CN111174065A (zh) 一种用于调节抱杆的链式抱箍的调节支臂
CN214947992U (zh) 一种新型安装抱箍
CN111577719B (zh) 一种在角钢塔塔身固定设备的燕尾式卡箍
CN215978139U (zh) 一种光伏组件支座及光伏屋面
US20080252553A1 (en) Antenna Mounting Foo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CN210975545U (zh) 一种用于连接桥面板和分配梁的装置
CN219013922U (zh) 一种三管塔柱抱杆安装装置
CN111197613A (zh) 一种用于安装通信设备的抱箍
CN214332202U (zh) 一种方型塔柱上的抱杆安装装置
CN219808479U (zh) 一种用于固定相交叉条带拉索的装配式索夹
CN211605973U (zh) 一种电气工程用线缆支撑架
CN219013072U (zh) 一种钢结构上的安装抱箍
CN210774591U (zh) 一种振动试验夹具
CN218632428U (zh) 天线支架和天线装置
CN215485033U (zh) 一种横担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