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35197U - 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隔热罩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隔热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35197U
CN213235197U CN202021694304.XU CN202021694304U CN213235197U CN 213235197 U CN213235197 U CN 213235197U CN 202021694304 U CN202021694304 U CN 202021694304U CN 213235197 U CN213235197 U CN 2132351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heat
shell
exhaust system
engine exha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9430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中健
张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hu Aichiwei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nghu Aichiwei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ghu Aichiwei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nghu Aichiwei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9430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351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351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351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隔热罩,属于汽车发动机零部件,包括底圈,所述底圈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内胆,所述内胆的上方可拆卸连接有阻尼减震弹簧的一端,所述阻尼减震弹簧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外壳,所述底圈的左右两侧内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外壳的左右两侧可拆卸安装有滑块A和滑块B,所述内胆的上方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散热孔位A和散热孔位B,所述外壳的上方左右两侧分别可拆卸安装有散热装置A和散热装置B。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有散热装置A、散热装置B、外壳、内胆、散热孔位A、散热孔位B和阻尼减震弹簧,方便快速的将外壳和内胆内部的热量排出,同时对发动机进行保护,减缓了碰撞力,提高了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隔热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零部件,尤其涉及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隔热罩。
背景技术
发动机在正常运转工作时,其燃烧做工后形成的高温废气经排气歧管排出,这些高温废气携带着大量的热量,所以排气系统温度较高,并对其周围零部件进行高温热辐射。随着发动机增压技术的广泛应用,发动机增压后一般比自然吸气具有动力更强更省油的优点,但采用增压技术后排气温度陡升进而所散发的热量也会相应增多。因此,为了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和安全,工程师使用排气系统隔热罩将排气系统隔离开来,进行隔热处理,现有的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隔热罩在使用时无法及时的将内胆内部的热量排出,导致热量聚集在内胆内部,影响发动机的运转,并且现有的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隔热罩在使用时无法对内胆进行保护,防止内胆遭受碰撞发生损坏,安全性较差,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公布了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隔热罩。
专利号CN201711014648.4公开了一种增压发动机的排气系统隔热罩,包括隔热罩本体,隔热罩本体上开设有供排气系统热端区域的热空气散出的透气口所述隔热罩本体内具有空气储存腔和空气流动腔,空气储存腔的进气口通过管路与泄气阀的泄气口连接,空气储存腔与空气流动腔连通,空气流动腔的靠近排气系统热端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将空气流动腔与排气系统热端区域连通的喷气孔。该隔热罩能对排气系统进行隔热,并利用增压中冷空气对排气系统进行冷却,然后将热量散发。
该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以下几个缺点:1、该装置在使用无法对发动机内部的热量进行及时的排出,导致内胆内部聚集大量热量,发动机安全性较差,所以还需要进行改进2、该装置在使用时无法对发动机外部受到撞击进行缓冲,造成内部的零件容易发生损坏,安全性较差,所以还需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隔热罩,旨在通过安装有底圈、散热装置A、散热装置B、过滤网、散热孔位A、散热孔位B、内胆、外壳、阻尼减震弹簧、限位槽和垫圈,现有的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隔热罩在使用时无法及时的将内胆内部的热量排出,导致内胆内部聚集大量热量,影响发动机正常工作,通过安装有旨在通过安装有底圈、散热装置A、散热装置B、过滤网、散热孔位A、散热孔位B、内胆和外壳,首先将内胆套在发动机外侧,对发动机外部进行保护的同时,热量聚集在内胆的内部,随后通过内胆上方的散热孔位 A和散热孔位B将热量排出,此时通过外部电源给外壳上方与散热孔位A和散热孔位B相互垂直对齐的散热装置A和散热装置B内部的电机通电,电机通电时工作转动,带动外侧的皮带转动,皮带转动的同时带动扇叶进行转动,从而将外壳内部与内胆内部的热量快速排出,流通热量,扇叶外侧的过滤网有效的防止外部的灰尘,提高了实用性和安全性,并且现有的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隔热罩在使用时无法对发动机进行保护,容易遭受碰撞对内部的零件造成损坏,降低使用寿命,通过安装有安装座A、安装座B、固定螺栓A、固定螺栓 B、内胆、外壳、阻尼减震弹簧、限位槽和垫圈,首先安装时,将底圈左右两侧的安装座A和安装座B通过固定螺栓A和固定螺栓B与发动机外壳进行连接,底圈下方的垫圈镶嵌连接在发动机与底圈之间,防止底圈对发动机造成损坏,随后将外壳的内部与内胆上方的阻尼减震弹簧进行连接,并且将外壳的左右两侧的滑块A和滑块B插入到底圈内部的限位槽内部,整体安装完成,当外壳受到碰撞时,外壳下方左右两侧的滑块A和滑块B在底圈内部的限位槽内部上下滑动,外壳上方顶住阻尼减震弹簧,阻尼减震弹簧内的活塞上下移动,阻尼减震弹簧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振动形成阻尼力,使装置振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振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隔热罩,包括底圈,所述底圈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内胆,所述内胆的上方可拆卸连接有阻尼减震弹簧的一端,所述阻尼减震弹簧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外壳,所述底圈的左右两侧内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外壳的左右两侧可拆卸安装有滑块A和滑块B,且滑块A和滑块B 滑动安装在限位槽的内部,所述内胆的上方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散热孔位A和散热孔位B,所述外壳的上方左右两侧分别可拆卸安装有散热装置A和散热装置B,且散热孔位A和散热孔位B的位置与散热装置A和散热装置B的位置垂直对齐,所述底圈的下方镶嵌连接有垫圈。
可选的,所述散热装置A包括电机、皮带、扇叶和过滤网,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转动连接有皮带的动力输入端,所述皮带的动力输出端转动连接有扇叶的动力输入端,所述扇叶的上方可拆卸安装有过滤网,所述散热装置B的结构与散热装置A的结构相同。
可选的,所述阻尼减震弹簧的数量为若干。
可选的,所述底圈的外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安装座A和安装座B,所述安装座A和安装座B内部可拆卸安装有固定螺栓A和固定螺栓B。
可选的,所述电机的电力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电力输出端呈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旨在通过安装有底圈、散热装置A、散热装置B、过滤网、散热孔位A、散热孔位B、内胆和外壳,现有的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隔热罩在使用时无法及时的将内胆内部的热量排出,导致内胆内部聚集大量热量,影响发动机正常工作,首先将内胆套在发动机外侧,对发动机外部进行保护的同时,热量聚集在内胆的内部,随后通过内胆上方的散热孔位A和散热孔位B将热量排出,此时通过外部电源给外壳上方与散热孔位A和散热孔位B相互垂直对齐的散热装置A和散热装置B内部的电机通电,电机通电时工作转动,带动外侧的皮带转动,皮带转动的同时带动扇叶进行转动,从而将外壳内部与内胆内部的热量快速排出,流通热量,扇叶外侧的过滤网有效的防止外部的灰尘,提高了实用性和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旨在通过安装有安装座A、安装座B、固定螺栓A、固定螺栓B、内胆、外壳、阻尼减震弹簧、限位槽和垫圈,现有的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隔热罩在使用时无法对发动机进行保护,容易遭受碰撞对内部的零件造成损坏,降低使用寿命,首先安装时,将底圈左右两侧的安装座A和安装座B 通过固定螺栓A和固定螺栓B与发动机外壳进行连接,底圈下方的垫圈镶嵌连接在发动机与底圈之间,防止底圈对发动机造成损坏,随后将外壳的内部与内胆上方的阻尼减震弹簧进行连接,并且将外壳的左右两侧的滑块A和滑块B 插入到底圈内部的限位槽内部,整体安装完成,当外壳受到碰撞时,外壳下方左右两侧的滑块A和滑块B在底圈内部的限位槽内部上下滑动,外壳上方顶住阻尼减震弹簧,阻尼减震弹簧内的活塞上下移动,阻尼减震弹簧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振动形成阻尼力,使装置振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振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隔热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隔热罩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圈2、限位槽3、安装座A4、滑块A5、滑块B6、固定螺栓 A7、散热孔位A8、外壳9、散热装置A10、散热装置B11、过滤网12、阻尼减震弹簧13、固定螺栓B14、安装座B15、内胆16、散热孔位B17、垫圈18、皮带19、扇叶20、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结合图1~图2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隔热罩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隔热罩,包括底圈1,所述底圈1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内胆15,所述内胆15的上方可拆卸连接有阻尼减震弹簧12的一端,所述阻尼减震弹簧12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外壳8,所述底圈1的左右两侧内部开设有限位槽2,所述外壳8的左右两侧可拆卸安装有滑块A5和滑块B4,且滑块A5和滑块B4滑动安装在限位槽2的内部,所述内胆15的上方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散热孔位A7和散热孔位B16,所述外壳8的上方左右两侧分别可拆卸安装有散热装置A9和散热装置B10,且散热孔位A7和散热孔位B16的位置与散热装置A9和散热装置B10 的位置垂直对齐,所述底圈1的下方镶嵌连接有垫圈17,安装时,将底圈1 左右两侧的安装座A3和安装座B4通过固定螺栓A6和固定螺栓B13与发动机外壳进行连接,底圈1下方的垫圈17镶嵌连接在发动机与底圈1之间,防止底圈1对发动机造成损坏,随后将外壳8的内部与内胆15上方的阻尼减震弹簧12进行连接,并且将外壳8的左右两侧的滑块A4和滑块B5插入到底圈1 内部的限位槽2内部,整体安装完成,然后将内胆15套在发动机外侧,对发动机外部进行保护的同时,热量聚集在内胆15的内部,随后通过内胆15上方的散热孔位A7和散热孔位B16将热量排出,此时通过外部电源给外壳8上方与散热孔位A7和散热孔位B16相互垂直对齐的散热装置A9和散热装置B10 内部的电机20通电,电机20通电时工作转动,带动外侧的皮带18转动,皮带18转动的同时带动扇叶19进行转动,从而将外壳8内部与内胆15内部的热量快速排出,流通热量,扇叶19外侧的过滤网11有效的防止外部的灰尘,进入到外壳8内部,提高了实用性和安全性,当外壳8受到碰撞时,外壳8下方左右两侧的滑块A4和滑块B5在底圈1内部的限位槽2内部上下滑动,外壳8上方顶住阻尼减震弹簧12,阻尼减震弹簧12内的活塞上下移动,阻尼减震弹簧12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振动形成阻尼力,使装置振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振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所述散热装置A9包括电机20、皮带18、扇叶19 和过滤网11,所述电机20的动力输出端转动连接有皮带18的动力输入端,所述皮带18的动力输出端转动连接有扇叶19的动力输入端,所述扇叶19的上方可拆卸安装有过滤网11,所述散热装置B10的结构与散热装置A9的结构相同。
参照图1所示,所述缓冲装置7的数量为若干。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所述底圈1的外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安装座 A3和安装座B14,所述安装座A3和安装座B14内部可拆卸安装有固定螺栓 A6和固定螺栓B13。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所述电机20的电力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电力输出端呈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隔热罩,安装时,将底圈1左右两侧的安装座A3和安装座B4通过固定螺栓A6和固定螺栓B13与发动机外壳进行连接,底圈1下方的垫圈17镶嵌连接在发动机与底圈1之间,防止底圈1对发动机造成损坏,随后将外壳8的内部与内胆15上方的阻尼减震弹簧 12进行连接,并且将外壳8的左右两侧的滑块A4和滑块B5插入到底圈1内部的限位槽2内部,整体安装完成,然后将内胆15套在发动机外侧,对发动机外部进行保护的同时,热量聚集在内胆15的内部,随后通过内胆15上方的散热孔位A7和散热孔位B16将热量排出,此时通过外部电源给外壳8上方与散热孔位A7和散热孔位B16相互垂直对齐的散热装置A9和散热装置B10内部的电机20通电,电机20通电时工作转动,带动外侧的皮带18转动,皮带 18转动的同时带动扇叶19进行转动,从而将外壳8内部与内胆15内部的热量快速排出,流通热量,扇叶19外侧的过滤网11有效的防止外部的灰尘,进入到外壳8内部,提高了实用性和安全性,当外壳8受到碰撞时,外壳8下方左右两侧的滑块A4和滑块B5在底圈1内部的限位槽2内部上下滑动,外壳8 上方顶住阻尼减震弹簧12,阻尼减震弹簧12内的活塞上下移动,阻尼减震弹簧12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振动形成阻尼力,使装置振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振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隔热罩,包括底圈1、限位槽2、安装座A3、滑块A4、滑块B5、固定螺栓A6、散热孔位A7、外壳 8、散热装置A9、散热装置B10、过滤网11、阻尼减震弹簧12、固定螺栓B13、安装座B14、内胆15、散热孔位B16、垫圈17、皮带18、扇叶19、电机20,上述电器元件均为现有技术产品,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使用的需要,选取、安装并完成电路的调试作业,确保各用电器均能正常工作,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申请人在这里不做具体限制。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5)

1.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隔热罩,包括底圈(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圈(1)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内胆(15),所述内胆(15)的上方可拆卸连接有阻尼减震弹簧(12)的一端,所述阻尼减震弹簧(12)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外壳(8),所述底圈(1)的左右两侧内部开设有限位槽(2),所述外壳(8)的左右两侧可拆卸安装有滑块A(5)和滑块B(4),且滑块A(5)和滑块B(4)滑动安装在限位槽(2)的内部,所述内胆(15)的上方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散热孔位A(7)和散热孔位B(16),所述外壳(8)的上方左右两侧分别可拆卸安装有散热装置A(9)和散热装置B(10),且散热孔位A(7)和散热孔位B(16)的位置与散热装置A(9)和散热装置B(10)的位置垂直对齐,所述底圈(1)的下方镶嵌连接有垫圈(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A(9)包括电机(20)、皮带(18)、扇叶(19)和过滤网(11),所述电机(20)的动力输出端转动连接有皮带(18)的动力输入端,所述皮带(18)的动力输出端转动连接有扇叶(19)的动力输入端,所述扇叶(19)的上方可拆卸安装有过滤网(11),所述散热装置B(10)的结构与散热装置A(9)的结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减震弹簧(12)的数量为若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圈(1)的外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安装座A(3)和安装座B(14),所述安装座A(3)和安装座B(14)内部可拆卸安装有固定螺栓A(6)和固定螺栓B(1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0)的电力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电力输出端呈电性连接。
CN202021694304.XU 2020-08-14 2020-08-14 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隔热罩 Active CN2132351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94304.XU CN213235197U (zh) 2020-08-14 2020-08-14 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隔热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94304.XU CN213235197U (zh) 2020-08-14 2020-08-14 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隔热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35197U true CN213235197U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94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94304.XU Active CN213235197U (zh) 2020-08-14 2020-08-14 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隔热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351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533235U (zh) 一种可移动式柴油发电机组静音装置
CN213298109U (zh) 一种移动式低噪音发电机组
CN213235197U (zh) 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隔热罩
CN211852346U (zh) 一种带有防护装置的液压缸
CN214617047U (zh) 一种低噪音的平动回转式压缩机
CN212512047U (zh) 一种家用电冰箱冷凝器用防尘散热外壳
CN214543944U (zh) 一种机电用抗震散热装置
CN211376773U (zh) 一种车辆动力装置支撑散热装置
CN214403756U (zh) 一种风冷式柴油发电机
CN213619369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源保护装置
CN214616770U (zh) 一种带有缓冲震动功能的柴油发电机组
CN213116468U (zh) 组合式静音型柴油发电机组
CN214176147U (zh) 一种防松动的汽车电池箱
CN212149030U (zh) 一种插秧水稻插秧机机罩部件
CN210161887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动汽车锂电池
CN220189817U (zh) 一种储能电池防护装置
CN220890313U (zh) 一种发电机组保护装置
CN110600639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防护装置
CN216530974U (zh) 一种便于维护且散热性好的交流发电机
CN216131052U (zh) 一种发酵加工用空压机
CN113982734B (zh) 一种汽油发电机组的风冷散热装置及其方法
CN217558419U (zh) 小型单缸风冷柴油发电机的风道
CN213574367U (zh) 一种发电机组用发动机固定装置
CN213870198U (zh) 空压机风冷降噪机构
CN215451105U (zh) 一种抗干扰变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ZHEJIANG KUANGJI AUTO PARTS CO.,LTD.

Assignor: PINGHU AICHIWEI AUTO PARTS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330000488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Engine exhaust system hot end heat shiel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8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0807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