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35156U - 油底壳、发动机和汽车 - Google Patents

油底壳、发动机和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35156U
CN213235156U CN202021791866.6U CN202021791866U CN213235156U CN 213235156 U CN213235156 U CN 213235156U CN 202021791866 U CN202021791866 U CN 202021791866U CN 213235156 U CN213235156 U CN 2132351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an
oil
cooling
engine
pa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9186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景操
骆富贵
郭冬生
杨文乐
王叶欣
张峰昌
钟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ma Motor Corp
Haima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ma Motor Corp
Haima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ma Motor Corp, Haima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ma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202179186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351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351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351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底壳、发动机和汽车,涉及发动机零部件技术领域。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油底壳本体具有凹陷部以形成用于储存机油的机油室,油底壳本体背离机油室的一侧设置有冷却结构,冷却结构用于供冷却液流通以降低机油室内的机油的温度。发动机包括油底壳,汽车包括上述发动机。油底壳自带冷却结构从而能够对机油进行冷却,有利于减小发动机的占用空间,节约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油底壳、发动机和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油底壳、发动机和汽车。
背景技术
发动机油底壳的主要功用是贮存机油并封闭曲轴箱。汽车工作时,通过机油泵将机油从油底壳中吸上来,以一定的压力供给发动机缸体和缸盖润滑,润滑后的机油通过回油道回到油底壳。润滑作用后的机油通常需要冷却后才能再次对缸体和缸体润滑,现有技术中在发动机上额外设置机油冷却器,机油经过机油冷却器进行冷却后再回流至油底壳的机油室内,不利于减小占用空间和节约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油底壳、发动机和汽车,油底壳自带冷却结构从而能够对机油进行冷却,有利于减小发动机的占用空间,节约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油底壳本体具有凹陷部以形成用于储存机油的机油室,油底壳本体背离机油室的一侧设置有冷却结构,冷却结构用于供冷却液流通以降低机油室内的机油的温度。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冷却结构包括封板,封板连接于油底壳本体背离机油室的一侧且与油底壳之间围成冷却腔,冷却腔用于供冷却液流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封板可拆卸地连接于油底壳本体。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冷却结构包括隔筋,隔筋设置于冷却腔内,隔筋用于将冷却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冷却通道。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隔筋固定于油底壳本体。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冷却腔内设置有多个隔筋,多个隔筋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冷却结构包括设置于油底壳本体的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分别与冷却腔连通,进液通道用于和缸体水套连通,出液通道用于和水泵连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分别沿凹陷部的凹陷方向延伸并贯穿油底壳本体。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中任意一项的油底壳。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前述实施方式的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油底壳本体具有凹陷部以形成用于储存机油的机油室,油底壳本体背离机油室的一侧设置有冷却结构,冷却结构用于供冷却液流通以降低机油室内的机油的温度。发动机包括油底壳,汽车包括上述发动机。本油底壳在油底壳本体上设置有冷却结构,冷却结构可以供冷却液流通,冷却液可以对机油室内的机油进行冷却降温,无需在发动机上额外设置机油冷却器,有利于减小发动机的占用空间,且省略了机油冷却器的装配以及机油冷却器的能耗,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油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油底壳去掉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1的A部放大图。
图标:100-油底壳;110-油底壳本体;111-机油室;112-第一侧板;113-底板;114-第二侧板;130-冷却结构;131-冷却腔;132-封板;134-隔筋;135-冷却通道;136-进液通道;137-出液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发动机。发动机包括油底壳100,油底壳100设置于发动机的缸体的下方,用于储存机油。
其中,油底壳100包括油底壳本体110,油底壳本体110具有凹陷部以形成用于储存机油的机油室111。油底壳本体110具有向下凹陷的凹陷部,从而形成上部开口的机油室111,机油室111用于储存机油。具体地,油底壳本体110包括底板113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112和第二侧板114,第一侧板112和第二侧板114分别大致垂直于底板113,机油室111位于第一侧板112和第二侧板114之间。机油室111与机油泵连通,机油泵用于驱动机油在油道内流动以对发动机内部各运动副进行润滑,然后机油回流至机油室111,往复循环。
油底壳本体110背离机油室111的一侧设置有冷却结构130,冷却结构130用于供冷却液流通以降低机油室111内的机油的温度。
具体地,冷却结构130包括封板132,封板132连接于油底壳本体110背离机油室111的一侧且与油底壳100之间围成冷却腔131,冷却腔131用于供冷却液流动。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13背离机油室111的一侧即底板113的底侧设置有朝靠近顶侧方向凹陷的凹槽,封板132连接于底板113且封闭凹槽,从而形成冷却腔131。在其他实施例中,底板113的底侧也可以不设置凹槽,而是使得封板132四周具有封边,封边与底板113配合连接,从而在封板132和底板113之间围成冷却腔131,仅需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装配,封板132可拆卸地连接于油底壳本体110。具体地,封板132通过螺栓装配于底板113的底侧,且与底板113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以密封。在其他实施例中,封板132也可以直接固定在底板113上,仅需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此外,冷却结构130包括隔筋134,隔筋134设置于冷却腔131内,隔筋134用于将冷却腔131分隔为至少两个冷却通道135。在本实施例中,隔筋134固定于油底壳本体110,隔筋134为长条形结构且沿着从第一侧板112到第二侧板114的方向延伸,隔筋134固定于底板113的底侧且位于凹槽内。由于隔筋134具有高度从而凸起于凹槽的底壁表面,因此隔筋134可以将冷却腔131内部进行分隔,使得水流能沿着分隔形成的冷却通道135进行流动,以在冷却腔131内对冷却液流动起到导向作用。隔筋134的两端与凹槽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隔,从而方便冷却液能在冷却腔131内分布到每条冷却通道135中去,并在流出时再汇合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冷却液在冷却腔131内流动的均匀性,冷却腔131内设置有多个隔筋134,多个隔筋134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每条隔筋134均沿着从第一侧板112到第二侧板114的方向延伸,从而在冷却腔131内部形成多条冷却通道135。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冷却腔131内也可以仅设置一个隔筋134,仅需能满足冷却需求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隔筋134直接铸造在底板113的底侧凹槽内。多个隔筋134不仅能起到导流作用还能提高油底壳100的结构强度,从而有利于提升减震性能,在发动机运行时有利于减弱噪音。在其他实施例中,隔筋134也可以固定在封板132上,也可以对冷却腔131起到分隔的作用,此时需要设置合适的隔筋134高度,以便于封板132与底板113之间的配合。
在其他实施例中,冷却腔131内也可以不设置隔筋134,此时也能对机油室111内的机油进行冷却。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结构130还包括设置于油底壳本体110的进液通道136和出液通道137,进液通道136和出液通道137分别与冷却腔131连通,进液通道136和出液通道137分别沿凹陷部的凹陷方向延伸并贯穿油底壳本体110。具体地,进液通道136设置于第一侧板112,且从第一侧板112的顶侧延伸至底侧,从而贯穿第一侧板112。出液通道137设置于第二侧板114,且从第二侧板114的顶侧延伸至底侧,从而贯穿第二侧板114。进液通道136用于和缸体水套连通,出液通道137用于和水泵连通,从而来自缸体水套中的冷却液能经过进液通道136进入到冷却腔131内,在冷却腔131内与机油室111内的机油进行换热。吸收了热量的冷却液从出液通道137流入水泵,在水泵的驱动下,冷却液又回至缸体水套,从而实现对机油室111内机油的冷却。在本实施例中,冷却液为水。
在本实施例中,进液通道136和出液通道137均为竖直通道且沿着侧板的方向延伸,可以有效减少进液通道136和出液通道137的占用空间,并且也有利于降低冷却液的压损。在其他实施例中,进液通道136和出液通道137也可以不设置在油底壳本体110的侧板上,而是另外设置伸出的连接管道与冷却腔131连通。并且,在其他实施例中,进液通道136和出液通道137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结构130直接借助封板132和油底壳本体110的底板113围成冷却腔131,在进行换热时可以使得冷却液直接接触油底壳本体110的底板113,从而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冷却结构130也可以具有上封板132和下封板132,上封板132和下封板132之间围合成冷却腔131,在安装时,直接将上封板132安装于底板113即可,但此时冷却液无法直接接触底板113,换热效率相对较低。
油底壳100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如下:
机油在机油泵的驱动下进入发动机内部各运动副内以对零件进行润滑,机油温度升高,通过油道回流至油底壳本体110的机油室111内。来自缸体水套内的温度较低的冷却液经过进液通道136进入到油底壳100底部的冷却腔131内,冷却液在冷却腔131的各个冷却通道135内流动,冷却液与底板113接触,从而与机油室111内的温度较高的机油进行换热,从而降低机油室111内机油的温度,以方便机油再次对零部件进行润滑。换热后冷却液经过出液通道137流出冷却腔131,然后在水泵的驱动下回至缸盖水套,与缸盖水套内的冷却液汇合后送至后续设备处进行散热冷却,冷却后的冷却液最后回至缸体水套开启新一轮的冷却。
本油底壳100自带冷却结构130,能实现对机油室111内机油的冷却,无需再额外设置机油冷却器,使得发动机结构占用空间减小,省略了机油冷却器的装配以及机油冷却器的能耗,冷却液的流动压损也有所降低,并且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汽车的生产成本。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油底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底壳本体,所述油底壳本体具有凹陷部以形成用于储存机油的机油室,所述油底壳本体背离所述机油室的一侧设置有冷却结构,所述冷却结构用于供冷却液流通以降低所述机油室内的机油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包括封板,所述封板连接于所述油底壳本体背离所述机油室的一侧且与所述油底壳之间围成冷却腔,所述冷却腔用于供所述冷却液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板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油底壳本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包括隔筋,所述隔筋设置于所述冷却腔内,所述隔筋用于将所述冷却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冷却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筋固定于所述油底壳本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内设置有多个所述隔筋,多个所述隔筋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油底壳本体的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和所述出液通道分别与所述冷却腔连通,所述进液通道用于和缸体水套连通,出液通道用于和水泵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通道和所述出液通道分别沿所述凹陷部的凹陷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油底壳本体。
9.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油底壳。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
CN202021791866.6U 2020-08-24 2020-08-24 油底壳、发动机和汽车 Active CN2132351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91866.6U CN213235156U (zh) 2020-08-24 2020-08-24 油底壳、发动机和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91866.6U CN213235156U (zh) 2020-08-24 2020-08-24 油底壳、发动机和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35156U true CN213235156U (zh) 2021-05-18

Family

ID=75902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91866.6U Active CN213235156U (zh) 2020-08-24 2020-08-24 油底壳、发动机和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351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3436A (zh) * 2021-12-30 2022-03-25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油底壳总成及发动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3436A (zh) * 2021-12-30 2022-03-25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油底壳总成及发动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14774B1 (ko) 오일 분리기
JP4830000B2 (ja) 内燃機関の流体通路構造
CN209753801U (zh) 一种冰箱生产用具有循环水冷却功能的门饰条板件模具
CN213235156U (zh) 油底壳、发动机和汽车
US4606304A (en) One-piece engine block
EP2882944B1 (en) Cylinder head
US20200400139A1 (en) Pump assembly and high-pressure cleaning apparatus
US20130167785A1 (en) Oil cooler
KR20060103304A (ko) 엔진의 오일 냉각 장치
CN104533652A (zh) 油冷式柴油机
KR910004382B1 (ko) 엔진 냉각장치
CN210610141U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总成用散热结构
CN112696851A (zh) 改良型液冷头、液冷头组件及液冷散热器
CN217057102U (zh) 行星减速机的油冷却装置
CN204402680U (zh) 油冷式柴油机
CN110118175A (zh) 一种带油冷却的涡旋压缩机
KR20120055830A (ko) 차량용 수냉식 오일쿨러의 구조
CN210484042U (zh) 一种带油冷却的涡旋压缩机
CN214577271U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机油冷却系统
CN212296538U (zh) 一种油底壳
CN212225518U (zh) 一种双冷却循环散热的螺杆空压机
CN210246487U (zh) 一种电动摩托车内置电机冷却装置
CN114857012A (zh) 一种压缩机回油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
CN220286386U (zh) 一种穿水散热齿轮箱结构
CN213205844U (zh) 一种镁合金摩托车发动机气缸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