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28029U - 墨水瓶和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墨水瓶和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28029U
CN213228029U CN202021275358.2U CN202021275358U CN213228029U CN 213228029 U CN213228029 U CN 213228029U CN 202021275358 U CN202021275358 U CN 202021275358U CN 213228029 U CN213228029 U CN 2132280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porous member
bottle
porous
flow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7535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敬章
梁仕超
贾志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280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280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墨水瓶和打印机,涉及喷墨打印机技术领域,用于解决墨水喷出造成环境污染或者污染用户的手、台面等的问题,该墨水瓶包括容器主体部,其包括用于储存墨水的容纳部,以及与容纳部连通的瓶口;墨水流出部,其安装在容器主体部的瓶口并包括供墨水流出的墨水出口;固定部,固定部可移动设置于墨水流出部内;多孔部件,多孔部件设置在墨水流出部内,多孔部件允许容纳部中的气体从墨水出口排出,多孔部件和固定部配合具有盖住墨水出口的第一状态和至少打开部分墨水出口的第二状态,其中,在第一状态,多孔部件阻隔容纳部内的墨水从墨水出口流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墨水瓶用于喷墨打印机。

Description

墨水瓶和打印机
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03月25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CN 202020395105.2、申请名称为“一种墨水瓶”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墨打印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墨水瓶和打印机。
背景技术
参考图1所示,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墨水瓶100,该墨水瓶100包括:盖(图中未示出)、容器主体部110和墨水流出部120,墨水流出部120具有:定位部130、墨水出口140、管状流路部370及单向阀。单向阀由出口密封部件350、移动密封部件360、安装在管状流路部370上的弹性体170组成。
容器主体部110内存储有墨水,但是一般情况下,容器主体部110内的墨水不会注满,会在容器主体部110的上方存有一定量的气体。如图1所示,当墨水瓶100所处的环境温度变化时,特别是环境温度升高时,容器主体部110内气体由于受热而使墨水瓶100的内部压力增大,箭头表示增大的气压对单向阀的作用力,增大的气压会对由出口密封部件350、移动密封部件360、安装在管状流路部370上的弹性体170组成的单向阀有压力作用,由于墨水瓶在未插入打印机墨罐前单向阀一直处于关闭状态,增大的气压无法释放,在插入墨罐时墨水瓶100增大的压力在单向阀被墨罐打开的那一瞬间被释放,墨水会喷出造成环境污染或者污染用户的手、台面等。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墨水瓶和打印机,解决了墨水喷出造成环境污染或者污染用户的手、台面等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墨水瓶,包括:
容器主体部,其包括用于储存墨水的容纳部,以及与所述容纳部连通的瓶口;
墨水流出部,其安装在所述容器主体部的瓶口并包括供墨水流出的墨水出口;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可移动设置于墨水流出部内;
多孔部件,所述多孔部件设置在所述墨水流出部内,多孔部件允许容纳部中的气体从墨水出口排出,所述多孔部件和所述固定部配合具有盖住所述墨水出口的第一状态和至少打开部分墨水出口的第二状态,其中,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多孔部件阻隔容纳部内的墨水从墨水出口流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墨水瓶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墨水瓶,墨水流出部设置在容器主体部的瓶口处,墨水流出部内设置有多孔部件和固定部,多孔部件具有挡水功能,容器主体部的容纳部内的墨水在第一状态时,不会从容纳部内流出,在第二状态时,从容纳部内流出,实现给打印机的墨罐供墨;又多孔部件具有透气功能,容纳部内的空气可以从容纳部流到容纳部外,使得容纳部内外的气压保持一致,进而在切换到第二状态时,容纳部内的墨水可以顺畅的流到容纳部外,有效降低了墨水从容纳部内喷出的可能性,进而有效的解决墨水喷出造成环境污染或者污染用户的手、台面等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孔部件由多孔材料制成。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孔材料为海绵、滤网、多孔的硅胶、纱布、多孔的木塞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墨水流出部还包括:流路部,其具有可供墨罐中的插入针插入的流路;
所述多孔部件呈环形,所述多孔部件同轴的设置在所述流路内,所述多孔部件设置在所述墨水流出部的流路内远离所述容器主体部的端部;
所述固定部可移动的设置于在所述墨水流出部的流路内靠近所述容器主体部的端部,所述固定部相对所述多孔部件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多孔部件围成的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墨水流出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墨水流出部的流路内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多孔部件远离所述容器主体部的端部;
所述流路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卡位凸台,所述卡位凸台设置在所述多孔部件靠近所述容器主体部的端部,所述多孔部件设置在所述卡位凸台和所述密封圈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包括本体和凸出设置在本体上的凸部,所述凸部在所述插入针的作用下驱动所述本体打开或关闭所述多孔部件围成的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墨水瓶可拆卸的安装到打印机的墨罐上;所述墨水流出部还包括:流路部,其具有可供所述墨罐中的插入针插入的流路;密封圈,其形成有开口部并设置在所述墨水流出部远离所述容器主体部的端部;固定部驱动所述多孔部件打开或关闭所述密封圈的开口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包括:凸部;所述凸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顶部,所述凸部上还设置有固定所述多孔部件的凸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墨水流出部还包括:弹性体;所述固定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部内顶壁的凹部;所述弹性体一端与所述固定部的所述凹部配合,另一端与所述流路部的圆台配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墨水瓶还包括:与墨罐相配合的定位部;所述多孔部件的远离所述容器主体部的上端面与所述定位部的远离所述容器主体部的上端面平齐,或者,所述多孔部件的远离所述容器主体部的上端面位于所述定位部的远离所述容器主体部的上端面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打印机,包括墨罐和上述任一可能实施方式中的墨水瓶,所述墨罐设置有插入针,所述插入针插入所述墨水流出部内,并与固定部相互配合,以使所述多孔部件及固定部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墨水瓶,其包括容器主体部和墨水流出部;所述容器主体部,其包括用于储存墨水的容纳部;所述墨水流出部,其安装在所述容器主体部的端部并包括供墨水流出的墨水出口;
所述墨水流出部还包括多孔部件,设置于所述墨水流出部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墨水瓶可拆卸的安装到打印机的墨罐上;所述墨水流出部还包括:流路部,其具有可供所述墨罐中的插入针插入的流路;密封圈,其形成有开口部并设置在所述墨水流出部远离所述容器主体部的端部;固定部,其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墨水流出部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包括:凸部;所述凸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顶部,所述凸部上还设置有固定所述多孔部件的凸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墨水流出部还包括:弹性体;所述固定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部底部的凹部;所述弹性体一端与所述固定部的所述凹部配合,另一端与所述流路部的圆台配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体为弹簧;所述多孔部件的材料为海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墨水瓶还包括:与墨罐相配合的定位部;所述多孔部件的远离所述容器主体部的上端面与所述定位部的远离所述容器主体部的上端面平齐或者位于所述定位部的上端面的下方。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墨水瓶和打印机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墨水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墨水瓶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图2中B-B的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二未补给状态的墨水瓶和墨罐的截面图;
图5为实施例二补给状态的墨水瓶和墨罐的截面图;
图6为实施例三墨水瓶的截面图;
图7为实施例四墨水瓶的截面图;
图8为实施例五墨水瓶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墨水瓶,墨水瓶可拆卸的安装到打印机的墨罐上。如图2、图3所示,该墨水瓶100具有容器主体部110、墨水流出部120,墨水瓶100还具有安装在墨水流出部120的顶端侧的盖(图中未示出)。容器主体部110为在顶端侧具有瓶口的中空圆桶状的容器,其包括用于储存墨水的容纳部。在容器主体部110的顶端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墨水流出部120的外螺纹111。在墨水流出部120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墨水流出的墨水出口140。墨水流出部120还设有具有开口部的密封圈180,在墨水流出部120上还设有用于与墨罐相配合的定位部130。在墨水流出部120内,设有用于控制墨水状态的阀单元,阀单元由多孔部件150、固定部160、弹性体170组成。多孔部件150可以由海绵、滤网、多孔的硅胶、纱布、多孔的木塞等多孔材料制成,优选为海绵。当盖(图中未示出)取下后,墨水瓶100插入到墨罐前,多孔部件150的上端面(多孔部件150靠近墨水出口140的上端面)与定位部130平面平齐或者位于定位部130的下方,固定部160大致呈台阶式圆筒状的部件。多孔部件150安装到固定部160。固定部160可以在墨水流出部120内上下运动,即固定部160可移动的设置于墨水流出部120内。密封圈180,其形成有开口部并设置在墨水流出部120的远离容器主体部110的端部。
图3为图2中B-B的剖视图。如前述图2已说明,墨水流出部120设置有墨水出口140。墨水流出部120设有可供墨罐中的插入针插入的流路部190。阀单元的多孔部件150、固定部160、弹性体170均容纳在墨水流出部120的流路部190中。弹性体170可以是弹簧、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弹性体170是弹簧。弹性材料体170一端与固定部160的凹部163配合,另一端固定于流路部190的圆台191上,弹性体170可对固定部160施力。固定部160的顶部设置有凸部161,在凸部161上还设有用于固定海绵的凸起162,固定部160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弹簧170的凹部163。海绵中心形成通孔并安装于固定部160上,凸起162可固定多孔部件150的位置,避免在运动过程多孔部件150位置发生偏移。优选的是,凹部163的外周壁与流路部190的周壁相配合,使得固定部160可以带动多孔部件150在弹性体170和墨罐给予的作用力下在流路部190内沿着流路部190运动。在墨水瓶100向打印机的墨罐补给墨水的状态下,弹性体170被墨罐中的插入针压缩并带动多孔部件150运动使其远离密封圈180,未补给状态下,弹性体170恢复形变使多孔部件150重新与密封圈180抵接。密封圈180的靠近容器主体部110的下端面与定位部130的远离容器主体部110的上端面在同一平面上(即,相平齐),或者,密封圈180的靠近容器主体部110的下端面比起定位部130的远离容器主体部110的上端面来更靠近容器主体部110。由此结构,固定部160只能在密封圈180的靠近容器主体部110的下端面与流路部190的圆台191之间运动,即,多孔部件150的远离容器主体部110的上端面与定位部130的远离容器主体部110的上端面平齐或者位于定位部130的下方。此结构多孔部件150位于流路部190内部,且比起密封圈180和定位部130来说更靠近容器主体部110所在一侧的下方位置,第一方面方面使得避免了用户的手指会意外触摸到多孔部件150;第二方面使得避免了外界灰尘等污染物可能对多孔部件150造成的污染,进而避免污染物进入打印机内部造成无法正常打印的情况;第三方面在墨水瓶100向打印机的墨罐补给墨水的状态下,定位部130的下方位置是裸露在打印机墨罐外侧的部位,用户可以通过目视多孔部件150是否已经移动到打开的位置处来判定此墨水瓶100是否正常处于供给状态。通过控制阀单元运动,可对使墨水瓶100处于补给状态和未补给状态进行控制。关于非补给状态和补给状态下的阀单元的动作会后述。
图4为未补给状态的墨水瓶和墨罐的截面图。墨罐200包括插入针210、墨水入口流路220。墨水瓶取盖后因多孔部件150可使容器主体部110的内部与外部空气连通,使容器主体110内部气压与大气压趋于平衡状态,即,墨水瓶100内的气压不会与大气压一致。倒置墨水瓶100,使其插入墨罐200时不会因墨水瓶100内过大的气压瞬间释放而使墨水喷出,且在从墨水瓶100倒置后到插入墨罐200之前,多孔部件150也可对从容器主体部110流出的墨水进行阻隔,其在短时间内不会造成墨水泄露。图4也可作为从墨罐200取下墨水瓶100的状态图,当从墨罐200移除墨水瓶100,墨水瓶100的定位部130不再与墨罐200平面200a抵接,插入针210不再对阀单元施力,此时固定部160与墨罐200的插入针210分离,安装在固定部160的凹部163的弹性体170对固定部160施力,带动固定部160向靠近密封圈180一侧运动,使多孔部件150与密封圈180抵接,对墨水补充路径进行隔断,防止墨水继续从墨水出口140中继续流出。
图5为补给状态的墨水瓶和墨罐的截面图。在墨水瓶100插入到墨罐200的过程中,墨罐200的插入针210与墨水流出部120的固定部160的凸部161抵接,阀单元的固定部160带动多孔部件150移动,压缩弹性体170,远离密封圈180,当墨水瓶100的定位部130与墨罐200的平面200a抵接时,固定部160不再移动,墨罐200中的插入针210插入的流路部190的流路中,此时从容器主体部110流出的墨水可通过流路部190与固定部160、多孔部件150的间隙流入墨罐200的墨水入口流路220,开始进行墨水补充。墨水补充路径如图5的虚线箭头所示。
值得说明的是,当墨水瓶所处的环境温度变化时,特别是环境温度升高时,墨水瓶100内的气体由于受热而使内部压力增大,墨水瓶100内的气体会通过多孔部件150达到外部,也即,多孔部件150可使容器主体部110的内部增大的压力可通过多孔部件150进行气压的释放,取盖(图中未示出)后,使墨水瓶100的内部气压与大气压处于平衡状态,在墨水瓶插入墨罐时不会造成由于压力瞬间释放而使墨水喷出现象,也即,不会造成由于瞬间释放而使墨水喷出而污染环境或者污染用户的手、台面等。
实施例二:
图6为第二实施例的墨水瓶的截面图。墨水流出部120还设有凸台121,凸台121一面与密封圈180抵接,一面与海绵抵接。
在补给状态下,墨罐200的插入针210与墨水流出部120的固定部160的凸部161抵接,在插入过程,阀单元的固定部160带动多孔部件150移动,压缩弹性体170,远离凸台121,当墨水瓶100的定位部130与墨罐200的平面抵接时,固定部160不再移动,此时从容器主体部110流出的墨水可通过流路部190与固定部160的间隙流入墨罐200的墨水入口流路220,开始进行墨水补充。当从墨罐200移除墨水瓶100,墨水瓶100的定位部130不再与墨罐200平面200a抵接,插入针210不再对阀单元施力,此时固定部160与墨罐200的插入针210分离,安装在固定部160的凹部163的弹性体170对固定部160施力,带动固定部160向靠近凸台121一侧运动,使多孔部件150与凸台121抵接,对墨水补充路径进行隔断。
其余与实施例一一致。
实施例三:
图7为第三实施例的墨水瓶的截面图。墨水瓶100具有储存墨水的容器主体部110,安装在容器主体部110端部的墨水流出部120,以及可拆卸地安装在墨水流出部120的盖(图中未示出)。在墨水流出部120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墨水流出的墨水出口140,墨水出口140的尺寸设置为与墨罐200的插入针210可过盈配合的尺寸,墨水出口140材料设置为比墨罐200的插入针210更软的柔性材料。墨水流出部120上还设有用于与墨罐200进配合的定位部130,墨水流出部120设有可供墨罐中的插入针插入的流路部190。阀单元的多孔部件150、固定部160、弹性体170均容纳在墨水流出部120的流路部190中。弹性体170一端固定于流路部190的圆台191上,一端与固定部160的凹部163配合,其可对固定部160进行施力。固定部160的顶部设置有凸部161,在凸部161上还设有用于固定多孔部件150的对称凸起162,固定部160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弹簧170的凹部163。多孔部件150中心形成通孔并安装于固定部160上,凸起162可固定多孔部件150的位置,避免在运动过程多孔部件150位置发生偏移。在补给状态,插入墨罐200后阀单元的固定部160带动多孔部件150移动,压缩弹性体170,远离墨水出口140抵接部141,当墨水瓶的定位部130与墨罐200的平面抵接时,固定部160不再移动,此时从容器主体部110流出的墨水可通过流路部190与固定部160的间隙流入墨罐200的墨水入口流路220,开始进行墨水补充。当从墨罐200移除墨水瓶100,墨水瓶100的定位部130不再与墨罐200平面200a抵接,插入针210不再对阀单元施力,此时固定部160与墨罐200的插入针210分离,安装在固定部160的凹部163的弹簧170对固定部160施力,带动固定部160向靠近墨水出口140的抵接部141一侧运动,使多孔部件150与墨水出口140的抵接部141抵接,对墨水补充路径进行隔断。
实施例四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墨水瓶,其包括容器主体部110和墨水流出部120。容器主体部110包括用于储存墨水的容纳部,以及与所述容纳部连通的瓶口,容纳部实质为容纳主体部110上的储墨腔。墨水流出部120安装在所述容器主体部110的瓶口并包括供墨水流出的墨水出口140,也即,所述容器主体部110的瓶口与墨水流出的墨水出口140连通。墨水瓶还包括固定部160,固定部160可移动设置于墨水流出部内。墨水流出部120内还设置有多孔部件150,多孔部件150允许容纳部中的气体从墨水出口140排出,所述多孔部件150和所述固定部160配合具有盖住所述墨水出口的第一状态和至少打开部分墨水出口的第二状态,其中,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多孔部件150阻隔容纳部内的墨水从墨水出口流出。
多孔部件150具有挡水功能和透气功能,也即,多孔部件150允许气体通过,阻止液体通过,多孔部件150由多孔材料制成,多孔部件150由于本身具有很多孔,这些孔可以使得气体通过,而液体则在多孔部件150内出现毛细现象而被吸附,在短时间内无法通过,因而当容器主体部110内部气压变大后,容纳部内的气体会穿过多孔部件150的多孔排到容纳部外,当插入墨罐时,而容纳部内的液体则在多孔部件150的多孔内形成水膜,进而被多孔部件150吸附,而无法穿过多孔部件150排到容纳部外,因而墨水只有在打开墨水出口140时,才可以顺利排到容纳部外,又容纳部内外的气体保持平衡,几乎不会出现气压差,所以在墨水出口140打开的时候,容纳部内的墨水会顺畅的流出,几乎不会因气压差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喷出,进而有效的解决墨水喷出造成环境污染或者污染用户的手、台面等的问题。其中,所述多孔材料例如可以为海绵、滤网、多孔的硅胶、纱布、多孔的木塞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如此,实现挡水功能和透气功能。
本实施例的墨水瓶,多孔部件150具有挡水功能,容器主体部110的容纳部内的墨水在第一状态时,不会从容纳部内流出,在第二状态时,从容纳部内流出,实现给打印机的墨罐供墨;又多孔部件150具有透气功能,容纳部内的空气可以从容纳部流到容纳部外,使得容纳部内外的气压保持一致,进而在切换到第二状态时,容纳部内的墨水可以顺畅的流道容纳部外,有效降低了墨水从容纳部内喷出的可能性,进而有效的解决墨水喷出造成环境污染或者污染用户的手、台面等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墨水瓶可拆卸的安装在打印机的墨罐200上,所述墨水流出部120还包括:流路部190,其具有可供墨罐200中的插入针210插入的流路,流路例如可以为通孔,流路将容器主体部110的容纳部内外连通。流路内设置有多孔部件150,所述多孔部件150呈环形,所述多孔部件150同轴的设置在所述流路内,且所述多孔部件150设置在所述墨水流出部120的流路内远离所述容器主体部110的端部。其中,多孔部件150相对墨水流出部120固定设置,具体实施方式为,所述墨水流出部120的流路内设置密封圈180,所述密封圈180设置在所述多孔部件150远离所述容器主体部110的端部,所述流路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卡位凸台122,所述卡位凸台122设置在所述多孔部件150靠近所述容器主体部110的端部,所述多孔部件150设置在所述卡位凸台122和所述密封圈180之间,如此,实现将多孔部件150固定设置在墨水流出部120。
所述固定部160可移动的设置于在所述墨水流出部120的流路内靠近所述容器主体部110的端部,所述固定部160相对所述多孔部件150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多孔部件150围成的孔,固定部160关闭所述多孔部件150围成的孔,所述多孔部件150处于盖住所述墨水出口140的第一状态,固定部160打开所述多孔部件150围成的孔,所述多孔部件150处于至少打开部分所述墨水出口140的第二状态。
所述固定部160包括本体和凸出设置在本体上的凸部161,本体例如呈桶状,本体的桶口朝向容纳部,凸部161凸出设置在本体的外顶壁上,凸部161例如呈杆状,墨罐200中的插入针210作用所述凸部161,以驱动所述本体打开或关闭所述多孔部件150围成的孔,如此,实现多孔部件150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其中,固定部160关闭多孔部件150围成的孔,可以是本体的外顶壁抵接在多孔部件150的下端面,而固定部160打开多孔部件150围成孔,可以是本体的外顶壁远离在多孔部件150的下端面。
所述墨水流出部120还包括弹性体170,弹性体170用于所述多孔部件150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一状态。可能的,本体的内顶壁上设置有凹部163,墨水流出部120的流路内设置有朝向流路中心线的内凸环,内凸环上设置有朝向所述本体的圆台191,所述弹性体170一端与所述固定部160的所述凹部163配合,另一端与所述流路部190的圆台191配合,如此,实现弹性体的安装,进而在墨罐200的插入针210不作用凸部161时,固定部160在弹性体170的作用下,实现本体的外顶壁抵接在多孔部件150的下端面。
本实施例的墨水瓶的工作过程为:在补给状态下,墨罐200的插入针210与墨水流出部120的固定部160抵接,在插入过程,插入针210驱动固定部160移动,压缩弹性体170,远离多孔部件150,也即,本体的外顶壁远离在多孔部件的下端面,此时从容器主体部110流出的墨水可通过流路部190流出,经插入针210流入墨罐200的墨水入口流路220,开始进行墨水补充。当从墨罐200中移除墨水瓶100,插入针210不再对固定部160施力,此时固定部160与墨罐200的插入针210分离,安装在固定部160的凹部163的弹性体170对固定部160施力,带动固定部160向靠近多孔部件150一侧运动,使得本体的外顶壁抵接在多孔部件150的下端面,对墨水补充路径进行隔断。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墨水瓶也设置有可拆卸地安装在墨水流出部120的盖(图中未示出),而且本实施例中,多孔部件150、固定部160、弹性体170组成墨水流出部120内用于控制墨水状态的阀单元。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打印机,其包括墨罐和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任一实施例的墨水瓶,墨罐设置有插入针,插入针插入所述墨水流出部内,并与所述固定部160相互配合,以使所述多孔部件150及固定部160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例如,在实施例一中,墨罐200的插入针210与墨水流出部120的固定部160的凸部161抵接,在插入过程,阀单元的固定部160带动多孔部件150移动,压缩弹性体170,远离凸台121,当墨水瓶100的定位部130与墨罐200的平面抵接时,固定部160不再移动,此时从容器主体部110流出的墨水可通过流路部190与固定部160的间隙流入墨罐200的墨水入口流路220,开始进行墨水补充,此时,所述多孔部件150及固定部160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墨水瓶,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主体部,其包括用于储存墨水的容纳部,以及与所述容纳部连通的瓶口;
墨水流出部,其安装在所述容器主体部的瓶口并包括供墨水流出的墨水出口;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可移动设置于墨水流出部内;
多孔部件,所述多孔部件设置在所述墨水流出部内,所述多孔部件允许所述容纳部中的气体从墨水出口排出,所述多孔部件和所述固定部配合具有盖住所述墨水出口的第一状态和至少打开部分墨水出口的第二状态,其中,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多孔部件阻隔容纳部内的墨水从墨水出口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部件由多孔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材料为海绵、滤网、多孔的硅胶、纱布、多孔的木塞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墨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流出部还包括:流路部,其具有可供墨罐中的插入针插入的流路;
所述多孔部件呈环形,所述多孔部件同轴的设置在所述流路内,所述多孔部件设置在所述墨水流出部的流路内远离所述容器主体部的端部;
所述固定部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墨水流出部的流路内靠近所述容器主体部的端部,所述固定部相对所述多孔部件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多孔部件围成的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墨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流出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墨水流出部的流路内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多孔部件远离所述容器主体部的端部;
所述流路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卡位凸台,所述卡位凸台设置在所述多孔部件靠近所述容器主体部的端部,所述多孔部件设置在所述卡位凸台和所述密封圈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墨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本体和凸出设置在本体上的凸部,所述凸部在所述插入针的作用下驱动所述本体打开或关闭所述多孔部件围成的孔。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墨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瓶可拆卸的安装到打印机的墨罐上;所述墨水流出部还包括:流路部,其具有可供所述墨罐中的插入针插入的流路;密封圈,其形成有开口部并设置在所述墨水流出部远离所述容器主体部的端部;所述固定部驱动所述多孔部件打开或关闭所述密封圈的开口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墨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凸部;所述凸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顶部,所述凸部上还设置有固定所述多孔部件的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墨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流出部还包括:弹性体;所述固定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部内顶壁的凹部;所述弹性体一端与所述固定部的所述凹部配合,另一端与所述流路部的圆台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墨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瓶还包括:与墨罐相配合的定位部;所述多孔部件的远离所述容器主体部的上端面与所述定位部的远离所述容器主体部的上端面平齐,或者,所述多孔部件的远离所述容器主体部的上端面位于所述定位部的远离所述容器主体部的上端面的下方。
11.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墨罐和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墨水瓶,所述墨罐设置有插入针,所述插入针插入所述墨水流出部内,并与所述固定部相互配合,以使所述多孔部件及固定部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
CN202021275358.2U 2020-03-25 2020-07-03 墨水瓶和打印机 Active CN21322802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951052 2020-03-25
CN202020395105 2020-03-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28029U true CN213228029U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86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75358.2U Active CN213228029U (zh) 2020-03-25 2020-07-03 墨水瓶和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280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013443B1 (en) Ink cartridge for ink jet printer
US7618137B2 (en) Ink jet recording system, ink cartridge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H09187960A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アダプタ
US20110285797A1 (en) Liquid cartridge and liquid jet apparatus
CN213228029U (zh) 墨水瓶和打印机
WO2011132651A1 (ja) 弁機構、インク制御機構、インク貯蔵容器
CN112793308B (zh) 墨囊组件及墨盒
EP4151419A1 (en) Ink replenishment container
JP2012121275A (ja) インク制御機構、インク貯蔵容器
KR101920370B1 (ko) 잉크 공급장치
JP272100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用ポンプ
CN116587743A (zh) 液体储存容器
CN219618754U (zh) 一种墨水补充容器
CN214646884U (zh) 墨水瓶及打印机
JP360631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用インク供給機構
KR102558479B1 (ko) 프린터의 무한잉크 공급장치
KR200184648Y1 (ko) 프린터 카트리지용 잉크 주입장치
JP2002205414A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3659351B2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KR200325644Y1 (ko) 잉크 주입용 홀더
CN111845085A (zh) 可重复填充的墨水匣
WO2001078987A1 (fr) Cartouche d'encre et son clapet de non retour
KR970004524Y1 (ko) 잉크젯트 프린터용 잉크 재충전 키트(kit)
CN113942311A (zh) 液体储存容器
KR20080107153A (ko) 원터치 잉크 주입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