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26801U - 一种方桩模具清理机构及方桩模具组清理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方桩模具清理机构及方桩模具组清理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226801U CN213226801U CN202021382210.9U CN202021382210U CN213226801U CN 213226801 U CN213226801 U CN 213226801U CN 202021382210 U CN202021382210 U CN 202021382210U CN 213226801 U CN213226801 U CN 21322680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quare pile
- mould
- cleaning
- mold
- pile mou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方桩模具清理机构,包括可沿方桩模具的纵向往复运动的移动平台、安装于移动平台底部的模内构件;沿模内构件外周设置的清模组件,所述清模组件能够绕所述模内构件的周向循环转动,且所述清模组件循环转动的轮廓轨迹与所述方桩模具的内腔相适配,以对所述方桩模具的内腔进行清理。该方桩模具清理机构实现了对方桩模具的自动化清理,提高了清理效率,同时该方桩模具清理机构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技术优势。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方桩模具组清理机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方桩模具清理机构及方桩模具组清理机构。
背景技术
预制桩模具在生产结束之后,在模具的内壁上会残留有部分凝结的混凝土材料,若残留的混凝土材料不清理的话,会对后续生产的预制桩的成型形成障碍甚至对结构造成破坏,因而每次混凝土布料前需要先对预制桩模具的内壁上残留的混凝土材料进行清除。
根据横截面的不同,预制桩分为管桩和方桩,相应的,预制桩模具也就包括管桩模具和方桩模具,现有技术中,管桩模具清理机构中的滚轮钢丝刷均为圆形,滚轮钢丝刷与管桩模具的轴向共线,因此通过滚轮钢丝刷可以完成管桩模具的清理;
然而方桩模具却无法采用该种方式进行清理,即使将滚轮钢丝刷的横截面设置为方形,在滚轮钢丝刷旋转时,其回转轮廓也为圆形,这并不能很好的将方桩模具内残留的混凝土清除,因而目前方桩模具依然采用人工清理,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自动化、清理高效且结构简单的方桩模具清理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由上述方桩模具清理机构形成的方桩模具组清理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桩模具清理机构,包括:可沿方桩模具的纵向往复运动的移动平台、安装于所述移动平台底部的模内构件;
沿所述模内构件外周设置的清模组件,所述清模组件能够绕所述模内构件的周向循环转动,且所述清模组件循环转动的轮廓轨迹与所述方桩模具的内腔相适配,以对所述方桩模具的内腔进行清理。
优选的,所述模内构件的外周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至少包括四个;
所述滚轮上包绕有首尾相接的柔性传动件,所述柔性传动件形成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方桩模具内腔中的矩形环,其中,所述矩形环横向上的两侧用于对所述方桩模具的侧模板进行清理,所述矩形环垂向上的底面用于对所述方桩模具的底模板进行清理,至少一个所述滚轮为带动所述矩形环在所述模内构件的周向循环转动的主动轮;
所述柔性传动件外表面设置有清理刷,所述柔性传动件与所述清理刷构成所述清模组件;
所述移动平台或所述模内构件上设置有带动所述主动轮转动的驱动装置。
优选的,所述柔性传动件为传动皮带,所述滚轮为与所述传动皮带适配的皮带轮;
或者,所述柔性传动件为传动链,所述滚轮为与所述传动链适配的链轮。
优选的,当所述柔性传动件为传动皮带时,所述传动皮带为同步带,所述皮带轮为同步带轮。
优选的,所述模内构件的横截面呈矩形,至少所述模内构件的四个边角处设置有所述滚轮。
优选的,所述模内构件通过滑动构件安装于所述移动平台的底部,以使所述模内构件能够沿所述方桩模具的横向调整位置。
优选的,所述滑动构件还包括垂向调整机构,所述模内构件安装于所述垂向调整机构上,以使所述模内构件能够沿所述方桩模具的垂向调整位置。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滚轮上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矩形环与所述方桩模具的侧模板之间压力,以保证所述矩形环转动时至少能够清理所述方桩模具的一个侧模板;
或者,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模内构件和/或所述滚轮上的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矩形环与所述方桩模具之间距离,以保证所述矩形环转动时至少能够清理所述方桩模具的一个侧模板。
优选的,所述移动平台为升降式平台,且所述移动平台的底部或者所述模内构件上还设置有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矩形环与所述方桩模具的底模板之间的距离,以保证所述矩形环转动时能够清理所述方桩模具的底模板。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或所述模内构件上的残料收集装置,所述残料收集装置位于所述模内构件的后部,且所述残料收集装置至少包括:
用于收集残留混凝土的收集箱;
靠近所述收集箱的入口设置,并用于将所述残留混凝土收集至所述收集箱内的收集刷。
优选的,所述收集箱为带有抽吸装置的负压收集箱。
优选的,所述移动平台沿所述方桩模具的横向设置有侧面支撑板,所述侧面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滚轮。
优选的,还包括位于所述残料收集装置后部的喷料机构,所述喷料机构在随所述移动平台行进过程中,对所述方桩模具的成型面喷射脱模剂。
优选的,所述喷料机构包括与外部送料机构相连的进料管以及与所述进料管连接的U型喷射管,所述U型喷射管朝向所述方桩模具的成型面开设有若干个喷射口。
优选的,所述收集刷为滚筒刷,且所述滚筒刷的轴线平行于所述方桩模具横向。
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方桩模具清理机构,包括若干个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桩模具清理机构,所述方桩模具清理机构横向排列,且各所述方桩模具清理机构共用同一所述移动平台。
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方桩模具清理机构,由移动平台带动模内构件沿着方桩模具的纵向进行移动,模内构件上设置的清模组件能够绕模内构件的周向循环转动,并且清模组件的循环转动的轮廓轨迹与方桩模具的内腔向适配,在清模组件沿模内构件周向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对方桩模具内腔的清理。
实际进行方桩模具清理时,若清模组件循环转动的轮廓轨迹的形状正好与方桩模具横截面的大小相匹配,则在跟随移动平台沿方桩模具纵向移动时,清模组件一次即可实现对方桩模具的两个侧模板以及一个底模板实现清理;若清模组件循环转动的轮廓轨迹在横向上的尺寸小于方桩模具横向上的尺寸,则在行进时清模组件先清理底模板和一侧的侧模板,在返回时清模组件可以清理底模板以及另外一侧的侧模板。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中所提供的方桩清理模具实现了方桩模具中残留混凝土的自动化清理,自动化的清理方式解决了目前人工清理效率低和成本高的问题,同时显著提高了方桩模具的清理效果;另外,仅通过一个沿模内构件外周设置的清模组件即可实现方桩模具三个面的清理,整体方桩模具清理机构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能耗低的技术优势。
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方桩模具组清理机构,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桩模具清理机构,因而其兼具上述方桩模具清理机构相应的技术优点;除此之外,该方桩模具组清理机构还可一次实现多个方桩模具的清理,进一步提高了方桩模具的清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方桩模具清理机构处于方桩模具内时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方桩模具清理机构的局部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方桩模具清理机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U型喷射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的含义为:
1为移动平台,2为模内构件,3为滚轮,4为柔性传动件,5为滑动板,6为垂向连接件,7为侧模板,8为底模板,9为侧面支撑板,10为支撑滚轮,11为驱动装置,12为传动轴,13为收集箱,14为收集刷,15为U型喷射管,16为喷射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之一是提供一种自动化、清理高效且结构简单的方桩模具清理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在于提供一种由上述方桩模具清理机构形成的方桩模具组清理机构。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在横断面上,方桩模具包括底模板8和对称设置在底模板两侧的侧模板7,方桩模具的上方形成敞口,本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方桩模具清理机构包括移动平台1、模内构件2以及清模组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移动平台1靠近或抵接于方桩模具上方敞口处,并且移动平台1能够沿方桩模具的纵向往复运动,模内构件2安装在移动平台1底部并且模内构件2的一部分或者整个模内构件2均伸入到方桩模具的内腔中,清模组件沿模内构件2的外周设置,并且清模组件能够绕模内构件的周向循环转动,清模组件循环转动的轮廓轨迹与方桩模具的内腔相适配,以便对方桩模具的内腔进行清理。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清模组件循环转动的轮廓轨迹与方桩模具的内腔相适配具体是指:
清模组件循环转动的轮廓轨迹与方桩模具内腔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或者基本相同,但是清模组件循环转动的轮廓轨迹与方桩模具内腔的横截面的大小可以有差别,通常情况下,清模组件循环转动的轮廓轨迹在垂向上的尺寸应不小于方桩模具的深度,清模组件循环转动的轮廓轨迹在横向上的尺寸,允许小于方桩模具的宽度。
若清模组件循环转动的轮廓轨迹的形状正好与方桩模具横截面的大小相匹配,则在跟随移动平台沿方桩模具纵向移动时,清模组件一次即可实现对方桩模具的两个侧模板以及一个底模板实现清理;若清模组件循环转动的轮廓轨迹在横向上的尺寸小于方桩模具横向上的尺寸,则在行进时清模组件先清理底模板和一侧的侧模板,在返回时清模组件可以清理底模板以及另外一侧的侧模板。
清模组件的实现方式不局限于一种,例如清模组件可以为多个紧挨在一起并滑动设置在所述模内构件外周上的刷体,至少一个刷体的底部设置有跟随刷体同步移动的驱动装置,在该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全部刷体沿模内构件的外周循环转动。
在另外一种方式中,在模内构件2的外周设置有滚轮3,并且滚轮3的个数至少包括四个,滚轮上包绕有首尾相接的柔性传动件4,如图1中所示,首尾相接后的柔性传动件4形成一个矩形环,该矩形环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位于方桩模具的内腔中,该矩形环横向上的两侧用于对方桩模具的底模板8进行清理;
上述滚轮3中至少一个滚轮3为主动轮,在主动轮的带动下,矩形环在模内构件2的轴向上循环转动,柔性传动件4的外表面设置有清理刷,柔性传动件4与清理刷构成所述清模组件,在跟随柔性传动件4转动的过程中,清理刷与方桩模具的内壁接触,以将残留的混凝土清理掉,主动轮通过驱动装置11提供旋转动力,驱动装置11的设置位置可以是移动平台1或者模内构件2上。请参考图2,驱动装置11设置在模内构件2上,其旋转轴上设置有齿轮、带轮或链轮,主动轮上设置有传动轴,传动轴上设置与驱动装置11旋转轴适配的齿轮、带轮或链轮。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方桩模具的长度方向定义为方桩模具的纵向,在水平面内,垂直于方桩模具纵向的方向定义为方桩模具的横向(即方桩模具的宽度方向),在竖直面内,垂直于方桩模具纵向的方向定义为方桩模具的垂向,其余部件的方向的定义也是参照方桩模具而定义的。
清理刷可以采用钢丝刷,当然,也可以采用由其他材料制成并能够实现残留混凝土清理的刷体,本实用新型中对于清理刷的具体材质不作限定。
移动平台1沿着方桩模具的纵向移动的同时,主动轮带动矩形环在模内构件的周向上循环转动,设置在矩形环上的清理刷能够将方桩模具内壁上残留的混凝土清理下来;一种情况中,矩形环的形状正好与方桩模具横截面相匹配,则在跟随移动平台沿方桩模具纵向移动时,矩形环一次即可实现对方桩模具的两个侧模板7以及一个底模板8实现清理;另一种情况中,若矩形环在横向上的尺寸小于方桩模具横向上的尺寸,则在行进时矩形环先清理底模板8和一侧的侧模板7,在返回时矩形环可以清理底模板8以及另外一侧的侧模板7。
可见,上述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方桩清理模具实现了方桩模具中残留混凝土的自动化清理,自动化的清理方式解决了目前人工清理效率低和成本高的问题,同时显著提高了方桩模具的清理效果;另外,仅通过一个包绕于滚轮3上的柔性传动件4即可实现方桩模具三个面的清理,柔性传动件4通过一个驱动装置11即可带动运行,整体方桩模具清理机构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能耗低的技术优势。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驱动装置11为能够输出旋转运动的动力装置,其包括但不限于电机和内燃机,柔性传动件4的实现形式也并不局限于一种,例如一种情况下,柔性传动件4可以为传动皮带,此时滚轮3应当设置为与传动皮带适配的皮带轮,更进一步的,为了防止因皮带传动过程中打滑而影响清理效果的情况出现,传动皮带可采用同步带,相应的,皮带轮需要更换为与同步皮带适配的同步带轮;在另一种情况下,柔性传动件4也可以为传动链,相应的,滚轮3应当采用与传动链适配的链轮。
清理刷在柔性传动件4上的安装方式不受限制,通常而言,清理刷应当采用连接件安装在柔性传动件4上,或者通过卡接件卡装于柔性传动件4上,以保证清理刷的可拆卸,在清理刷磨损严重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清理刷的更换。
不难理解,模内构件2的具体形状不应受到限制,无论模内构件2的横截面具体形状如何,只要设置在其外周的滚轮3能够使柔性传动件4围成矩形即可,当然,考虑到实际设计和生产上的便利性,模内构件2的横截面以矩形为宜,至少在模内构件2的四个边角处设置有上述滚轮3,若考虑提高残留混凝土的清理效果,还可以设置更多个滚轮3,滚轮3的增多可以为相邻两个边角处滚轮之间的柔性传动件4提供足够支撑,保证清理过程中柔性传动件4能够始终与方桩模具的内壁贴合。
从方桩模具清理机构的通用性方面考虑,不同截面尺寸的方桩模具其两个侧模板7之间的间距并不相同,对于变截面的方桩模具而言,同一模具不同位置处的两个侧模板7之间的距离都不相同,因此矩形环在方桩模具的横向上的位置存在调整需求,在本实施例中,模内构件2通过滑动构件安装在移动平台1的底部,如图1中所示,滑动构件使模内构件2能够沿方桩模具的横向调整位置。
通过在横向上调整位置,可以使矩形环在行进时先清理底模板8和一侧的侧模板7,在返回时再清理底模板8以及另外一侧的侧模板7。
滑动构件的实现形式较多,例如在一种实施例中,移动平台1上设置沿方桩模具横向延伸的滑槽,模内构件2本身设置有与滑槽适配的滑动板5,或者模内构件2通过设置有与滑槽适配的滑动板5的中间构件安装于移动平台1,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调整位置之后的模内构件2需要进行固定,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滑动构件本身应当理解为包含有锁止装置的滑动构件。
更进一步的,还可以在移动平台1与模内构件2之间增加横移推动装置,以实现模内构件2在横向上的自动化调整,横移推动装置可以是由电机带动的丝杠滑块机构或者气缸等。
如图1中所示,模内构件2可通过垂向连接件6连接于移动平台上,但不同截面尺寸的方桩模具的深度并不相同,因此实际矩形环在方桩模具的纵向上的位置存在调整需求,在本实施例中,滑动构件上还设置有垂向调整机构,模内构件2具体安装在垂向调整机构上,垂向调整机构能够使模内构件2沿方桩模具的垂向调整位置。
垂向调整机构的实现形式同样较多,例如在一种实施例中,滑动构件的底部设置沿方桩模具垂向延伸的垂向滑槽,模内构件2本身设置有与垂向滑槽适配的垂向滑动板,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调整位置之后的模内构件2需要进行固定,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垂向调整机构本身应当理解为包含有锁止装置的垂向调整机构。
更进一步的,还可以增加垂向推动装置,以实现模内构件2在垂向上的自动化调整,垂向推动装置可以为由电机带动的丝杠滑块机构或者气缸等。
矩形环与侧模板7之间需要接触并保持合适的压力才能够实现残留混凝土的清理,仅靠工作人员的经验和观察有时不容易保证清理效果,为此,本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桩模具清理机构中,还包括设置在滚轮3上的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矩形环与方桩模具的侧模板7之间的压力,以保证矩形环转动时至少能够清理方桩模具的一个侧,模板7;
距离传感器也能够达到同样的技术效果,因此在另一实施例中,模内构件2和/或滚轮3上设置有距离传感器,该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矩形环与方桩模具之间的距离,以保证矩形环转动时至少能够清理方桩模具中的一个侧模板7。
为了进一步丰富高度调整的方式,移动平台1还可以设置为升降平台,升降平台通常为带有气缸或油缸的移动平台1,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平台1的底部或者模内构件2上还设置有距离传感器,该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矩形环与方桩模具底模板8之间的距离,以保证矩形环转动时能够清理方桩模具的底模板8。
请参考图1,移动平台沿方桩模具横向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侧面支撑板9,每个侧面支撑板9的底部还设置有支撑滚轮10,以实现移动平台1在方桩模具纵向上的移动。
实际进行布料时,一些混凝土容易落在侧模板7的顶部,为了对这部分残留混凝土进行清除,还可在移动平台1的底部设置用于对侧模板7顶部的残料进行刮除的刮刀。
进一步的,为了能够对残留的混凝土进行收集,还可以进一步设置残料收集装置,残料收集装置可设置在移动平台1或者模内构件2上,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残料收集装置应当位于模内构件2的后部,以保证先将混凝土清理下来,然后再进行收集,残料收集装置至少包括收集箱13和收集刷14,如图3中所示,收集箱13用于收集残留混凝土,收集刷14靠近收集箱13的入口设置,以便将残留混凝土收集至收集箱13内,优选的方式,收集箱13为带有抽吸装置的负压收集箱。
一种可选的方式,收集刷14为滚筒刷,滚筒刷的轴线平行于方桩模具的横向,另外一种可选的方式为:收集刷14包括两个,两个收集刷14的转轴均沿方桩模具的垂向布置,两个收集刷14近距离设置并且转动方向相反(一个逆时针一个顺时针)。
更进一步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脱模方便,在方桩模具的内腔清理完成后往往需要在内腔的内壁喷涂脱模剂,而目前往往是通过人工进行脱模剂的喷涂,工作效率相对而言低下,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残料收集装置后部的喷料机构,喷料机构在随移动平台1行进的过程中,对方桩模具的成型面喷射脱模剂,该模具清理装置可以在行进过程中实现混凝土残料的清理、收集以及脱模剂的喷射,大大节约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更为具体的,请同时参考图3和图4,喷料机构包括与外部送料机构相连的进料管以及与进料管连接的U型喷射管15,U型喷射管15朝向方桩模具的成型面开设有若干个喷射口16,U型喷射管15的设计可以使脱模剂均匀的喷涂在模腔的内壁上,减少方桩脱模时的摩擦阻力。
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方桩模组清理装置,包括若干个上述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方桩模具清理机构,各个方桩模具清理机构横向排列,并且各个方桩模具清理机构共用同一移动平台1。
实际清理时,将多个方桩模具沿横向并排放置,各个方桩模具清理机构分别清理与自身对应的方桩模具,在移动平台1的带动下,所有方桩清理装置同步移动,一次行程至少可完成多个方桩模具底模板8和其中一个侧模板7的清理;再通过返程可以实现全部方桩模具底模板8和另外一个侧模板7的清理,清理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方桩模具清理机构及方桩模具组清理机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方桩模具清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沿方桩模具的纵向往复运动的移动平台(1)、安装于所述移动平台(1)底部的模内构件(2);
沿所述模内构件(2)外周设置的清模组件,所述清模组件能够绕所述模内构件的周向循环转动,且所述清模组件循环转动的轮廓轨迹与所述方桩模具的内腔相适配,以对所述方桩模具的内腔进行清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桩模具清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内构件(2)的外周设置有滚轮(3),所述滚轮(3)至少包括四个;
所述滚轮(3)上包绕有首尾相接的柔性传动件(4),所述柔性传动件(4)形成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方桩模具内腔中的矩形环,其中,所述矩形环横向上的两侧用于对所述方桩模具的侧模板(7)进行清理,所述矩形环垂向上的底面用于对所述方桩模具的底模板(8)进行清理,至少一个所述滚轮(3)为带动所述矩形环在所述模内构件的周向循环转动的主动轮;
所述柔性传动件(4)外表面设置有清理刷,且所述柔性传动件(4)与所述清理刷构成所述清模组件;
所述移动平台(1)或所述模内构件(2)上设置有带动所述主动轮转动的驱动装置(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桩模具清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传动件(4)为传动皮带,所述滚轮(3)为与所述传动皮带适配的皮带轮;
或者,所述柔性传动件(4)为传动链,所述滚轮(3)为与所述传动链适配的链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桩模具清理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柔性传动件(4)为传动皮带时,所述传动皮带为同步带,所述皮带轮为同步带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桩模具清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内构件(2)的横截面呈矩形,至少所述模内构件(2)的四个边角处设置有所述滚轮(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桩模具清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内构件(2)通过滑动构件安装于所述移动平台(1)的底部,以使所述模内构件(2)能够沿所述方桩模具的横向调整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桩模具清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构件还包括垂向调整机构(6),所述模内构件(2)安装于所述垂向调整机构(6)上,以使所述模内构件(2)能够沿所述方桩模具的垂向调整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桩模具清理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滚轮(3)上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矩形环与所述方桩模具的侧模板(7)之间压力,以保证所述矩形环转动时至少能够清理所述方桩模具的一个侧模板(7);
或者,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模内构件(2)和/或所述滚轮(3)上的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矩形环与所述方桩模具之间距离,以保证所述矩形环转动时至少能够清理所述方桩模具的一个侧模板(7)。
9.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桩模具清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平台(1)为升降式平台,且所述移动平台(1)的底部或者所述模内构件(2)上还设置有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矩形环与所述方桩模具的底模板(8)之间的距离,以保证所述矩形环转动时能够清理所述方桩模具的底模板(8)。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桩模具清理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或所述模内构件上的残料收集装置,所述残料收集装置位于所述模内构件(2)的后部,且所述残料收集装置至少包括:
用于收集残留混凝土的收集箱(13);
靠近所述收集箱(13)的入口设置,并用于将所述残留混凝土收集至所述收集箱(13)内的收集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桩模具清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13)为带有抽吸装置的负压收集箱。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桩模具清理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残料收集装置后部的喷料机构,所述喷料机构在随所述移动平台行进过程中,对所述方桩模具的成型面喷射脱模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桩模具清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料机构包括与外部送料机构相连的进料管以及与所述进料管连接的U型喷射管(15),所述U型喷射管(15)朝向所述方桩模具的成型面开设有若干个喷射口(16)。
14.一种方桩模具组清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桩模具清理机构,所述方桩模具清理机构横向排列,且各所述方桩模具清理机构共用同一所述移动平台(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382210.9U CN213226801U (zh) | 2020-07-14 | 2020-07-14 | 一种方桩模具清理机构及方桩模具组清理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382210.9U CN213226801U (zh) | 2020-07-14 | 2020-07-14 | 一种方桩模具清理机构及方桩模具组清理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226801U true CN213226801U (zh) | 2021-05-18 |
Family
ID=75888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382210.9U Active CN213226801U (zh) | 2020-07-14 | 2020-07-14 | 一种方桩模具清理机构及方桩模具组清理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226801U (zh) |
-
2020
- 2020-07-14 CN CN202021382210.9U patent/CN21322680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16665B (zh) | 一种高压连体坐便器生产线 | |
CN109129876A (zh) | 一种清理轨道板模具承轨壳的清理方法 | |
CN202498624U (zh) | 一种高压连体坐便器生产线 | |
CN213226801U (zh) | 一种方桩模具清理机构及方桩模具组清理机构 | |
CN212821368U (zh) | 一种模具制造用模具组件养护装置 | |
CN219213523U (zh) | 一种脱模液喷涂装置 | |
CN213440318U (zh) | 一种方桩模具清理装置及方桩模具组清理装置 | |
CN211492463U (zh) | 一种塑料模具清理设备 | |
CN104526862A (zh) | 一种集成式预制件脱模机 | |
CN116277473A (zh) | 一种水利施工混凝土预制件成型制作方法 | |
CN203680511U (zh) | 自动脱模混凝土快速成型机 | |
CN209851185U (zh) | 一种双移模双工位成型机 | |
CN106333051A (zh) | 一种雪糕生产平移设备及其模具组件的生产循环方法 | |
CN213290705U (zh) | 一种自动化模台清理机 | |
CN212703550U (zh) | 方形模具清理装置及方形模具组清理装置 | |
CN213946878U (zh) | 一种加气混凝土坯板用模框的清扫装置 | |
CN213499961U (zh) | 一种回字形生产流水线 | |
CN112643852B (zh) | 一种预制混凝土pc构件浇注成型方法 | |
CN110153846B (zh) | 一种轨枕模具的自动清理装置 | |
CN212978710U (zh) | 方桩模具清理装置及方桩模具组清理装置 | |
CN209394962U (zh) | 一种石膏砌块成型机 | |
CN213001452U (zh) | 模壳自动生产设备的清洗装置 | |
CN104353818B (zh) | 一种铝压铸件集合清理除杂机的料台传送装置 | |
CN218109290U (zh) | 一种带清洁功能的造型机 | |
CN212216358U (zh) | 一种模具清洗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