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12167U -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12167U
CN213212167U CN202022824426.2U CN202022824426U CN213212167U CN 213212167 U CN213212167 U CN 213212167U CN 202022824426 U CN202022824426 U CN 202022824426U CN 213212167 U CN213212167 U CN 2132121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pixel
display substrate
pattern
orthographic pro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2442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营昌
尚庭华
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2442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121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121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121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为解决大尺寸显示产品中,由于信号线过长导致的屏幕不同区域的亮度不同,屏幕的亮度均一性变差的问题。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像素区,多个子像素,多条第一电源线和扇出区,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在80°~100°范围内;第一电源线的至少部分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像素区的外侧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扇出区位于所述第一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基板用于显示。

Description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屏幕已经成为手机发展的趋势,但是随着屏幕尺寸增加,与之伴随的是屏幕中信号线的变长,而信号线越长,屏幕显示时,在信号线上产生的IR drop越大,信号线上电压的Loading越严重,从而导致屏幕不同区域的亮度不同,屏幕的亮度均一性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基板、显示装置,用于解决大尺寸显示产品中,由于信号线过长导致的屏幕不同区域的亮度不同,屏幕的亮度均一性变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包括:像素区和位于所述像素区周边的周边区,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多条第一电源线,所述第一电源线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像素区,所述第一电源线位于所述像素区的部分沿第一方向延伸;
设置于所述周边区的扇出区,所述像素区的外侧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扇出区位于所述第一侧;
设置于所述像素区的多个子像素,所述多个子像素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颜色子像素对以及多个其他颜色子像素,各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对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均发出第一颜色光的第一像素块和第二像素块,各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对中所述第一像素块与所述第二像素块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多个其他颜色子像素中的两个相同颜色子像素之间的最小距离,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在80°~100°范围内。
可选的,所述像素区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小于其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多条栅线,所述栅线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像素区,所述栅线位于所述像素区的部分沿第二方向延伸;
多条数据线,所述数据线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像素区,所述数据线位于所述像素区的部分沿第一方向延伸。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源线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栅线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源线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D1满足:20%L2≤D1≤90%L2,L2代表所述显示基板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栅极驱动电路,所述像素区的外侧具有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三侧和第四侧,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位于所述第三侧和/或所述第四侧。
可选的,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周边区的第一电源图形,所述第一电源图形包括:
第一子图形,所述第一子图形包括第一直边部和与该第一直边部耦接的弧形的第一拐角部;所述第一直边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直边部分别与所述多条第一电源线耦接;所述第一拐角部的曲率半径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a满足:0°≤a≤90°。
可选的,周边区包括弯折区,所述第一电源图形还包括:
第二子图形,所述第二子图形的至少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子图形位于所述弯折区的第二侧,所述第一子图形位于所述弯折区的第一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多个导电连接部,所述多个导电连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所述导电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导电连接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弯折区,所述导电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子图形和所述第二子图形耦接。
可选的,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像素区的阴极;
设置于所述周边区的第二电源图形,所述第二电源图形与所述阴极耦接,所述第二电源图形包括:第二直边部和与所述第二直边部耦接的第二拐角部,所述第二直边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拐角部的曲率半径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a满足:0°≤a≤90°。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源图形在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像素区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部分所述第二电源图形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之间。
可选的,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第一转接图形,所述第一转接图形在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电源图形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具有第一交叠区,所述第一转接图形在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阴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具有第二交叠区,所述第一转接图形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一交叠区的过孔与所述第二电源图形耦接,所述第一转接图形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二交叠区的过孔与所述阴极耦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转接图形环绕所述像素区。
可选的,各所述子像素均包括发光元件以及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发光元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阴极、发光层以及阳极,所述阳极位于所述发光层与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之间,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基底之间的第一连接部、驱动晶体管和阈值补偿晶体管,所述第一连接部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的第二极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
所述第一像素块包括第一有效发光区,所述第二像素块包括第二有效发光区,所述第一像素块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直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有效发光区在所述直线上的正投影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第一距离,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直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有效发光区在所述直线上的正投影有交叠;所述第二像素块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直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有效发光区在所述直线上的正投影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所述第一像素块中,所述阳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的交叠面积为第一交叠面积,所述第二像素块中,所述阳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的交叠面积为第二交叠面积,所述第一交叠面积与所述第二交叠面积之比为0.8~1.2。
可选的,各所述子像素均包括发光元件以及驱动所述发光元件的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发光元件包括沿靠近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阴极、发光层以及阳极,各所述阳极包括主体电极和连接电极;
所述多个子像素包括多个第三颜色子像素和多个第二颜色子像素,各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包括第三有效发光区,第三颜色子像素的所述主体电极的形状与所述第三有效发光区的形状相同,且所述第三有效发光区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主体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内,各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包括第四有效发光区,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的所述主体电极的形状与所述第四有效发光区的形状相同,且所述第四有效发光区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主体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内;
所述多条数据线位于所述阳极面向所述基底的一侧,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和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的至少之一的所述主体电极与至少两条数据线交叠;
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平坦层,位于所述多条数据线所在膜层与所述阳极所在膜层之间;以及,
层间绝缘层,位于所述多条数据线所在膜层与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之间,
其中,各所述子像素包括与所述数据线同层设置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中,所述连接电极通过贯穿所述平坦层的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贯穿所述层间绝缘层的第一连接孔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沿垂直于所述基底的方向,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一连接孔均与所述主体电极没有交叠,且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直线上的正投影有交叠。
可选的,各所述子像素包括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阴极、发光层以及阳极,所述阴极位于所述阳极远离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的一侧,所述多个子像素包括多个第二颜色子像素,各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包括第四有效发光区;
多条数据线位于所述阳极面向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的一侧;
各所述子像素还包括与所述多条数据线同层设置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阳极连接;
沿垂直于所述基底的方向,各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的所述阳极与所述数据线、所述第一电源线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均有交叠,且所述数据线、所述第一电源线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阳极交叠的部分中,所述第一电源线与所述数据线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侧,且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子连接部和位于所述第一子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一电源线一侧的第二子连接部,所述第一子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子连接部均与所述阳极有交叠,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子连接部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子连接部的尺寸,且所述第一子连接部与所述数据线彼此靠近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和所述第二子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电源线彼此靠近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之比为0.4~2.2。
基于上述显示基板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基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所述像素区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小于其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一电源线的至少部分沿第一方向延伸,以及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扇出区位于所述像素区的一侧,使得所述第一电源线能够沿所述显示基板的短边延伸,所述扇出区位于所述显示基板的长边所在一侧;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使得第一电源线的长度由接近L2变为接近L1,而第一电源线上的IR drop与其长度成正比,在缩短第一电源线的长度后,落在第一电源线上的电压loading下降,从而减小了显示基板近IC端与远IC端的亮度差异,提升了显示亮度均一性和显示图像的画质。而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有效改善了色偏现象。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和OLED的电流电压工作曲线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像素块与子数据线和第一子电源线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子像素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基本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亮度均一性与Vss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亮度采样示意图;
图8a为图2中C1部分的第一放大示意图;
图8b为图2中C1部分的第二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源图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2中C2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1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源图形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11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源图形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相关技术中显示产品的方案;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产品的方案;
图14为H向色偏对称性曲线示意图;
图15为V向色偏对称性曲线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2中C3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沿A1A2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19为图2中C4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沿B1B2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21为图8a中C5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显示装置,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如1图所示,图1示意了子像素驱动电路中驱动晶体管DTFT的输出特性曲线(如标记10)和有机发光二极管(英文: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的电流电压工作曲线(如标记11和标记12)。OLED是电流驱动发光,电流电压工作曲线与输出特性曲线的交点即施加在OLED两端的工作电流,从图1中能够看出,当加载于OLED两端的电压Vds较大时,两条曲线的交点C在饱和区,即OLED的工作电流较稳定,但是随着Vds减小,OLED的电流电压曲线向左移动,当Vds降低到一定程度,两条曲线的交点会从DTFT特性曲线的饱和区移至线性区(如交点A),从而导致OLED的工作电流不稳定,屏幕的发光亮度不均。
需要说明,图1中Vth代表驱动晶体管DTFT的阈值电压,Vgs代表驱动晶体管DTFT的栅极和源极的电压差值,Ids代表OLED的驱动电流。图1中的虚线左侧为线性区,虚线右侧为饱和区。
由于显示产品中电源线上存在一定的电阻,使得电源线在传输电源信号时会存在IR Drop,当IR Drop较大时,OLED两端的电压Vds会降低,使得OLED的电流电压工作曲线很容易从饱和区移至线性区。而随着子像素远离驱动芯片IC端,电源线上的IR Drop会不断增加,对应的线性区的驱动电流会不断减小,导致屏幕亮度随着距IC端距离逐渐增加而不断降低,屏幕的亮度均一性变差。而且由于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特性不同,IR Drop严重时会导致屏幕上下颜色不均。
请参阅图2~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包括:像素区20和位于所述像素区20周边的周边区,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在80°~100°范围内;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多条第一电源线21,所述第一电源线21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像素区20,所述第一电源线21位于所述像素区20的部分沿第一方向延伸;
设置于所述周边区的扇出区30,所述像素区的外侧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扇出区30位于所述第一侧;
设置于所述像素区20的多个子像素,所述多个子像素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颜色子像素对22以及多个其他颜色子像素,各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对22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均发出第一颜色光的第一像素块221和第二像素块222,各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对22中所述第一像素块221与所述第二像素块222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多个其他颜色子像素中的两个相同颜色子像素之间的最小距离。
示例性的,所述像素区20包括显示区,所述像素区20中设置有具有显示功能的多个子像素,以及位于所述多个子像素周边的虚拟像素,该虚拟像素不具有显示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周边区包围所述像素区20。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方向包括水平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包括竖直方向。
示例性的,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在80°~100°范围内,可以包括端点值。
示例性的,所述多条第一电源线21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每条第一电源线21的至少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电源线21用于传输正电源信号Vdd。所述第一电源线21包括位于像素区20的部分和位于周边区的部分。
示例性的,在所述像素区20内,还包括至少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电源补偿图形,所述电源补偿图形与多条所述第一电源线21电连接,使像素区20中形成网状的电源结构。示例性的,所述电源补偿图形与所述第一电源线21异层设置。
如图2和图17所示,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扇出区30,所述扇出区30位于所述周边区,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扇出区30位于所述像素区20的一侧,即位于所述像素区20的长边所在的一侧。所述扇出区30设置有多条扇出线,至少部分所述扇出线的一端与所述数据线41耦接,至少部分所述扇出线的另一端与显示基板中的驱动芯片耦接。示例性的,所述多条扇出线同层同材料设置;或者,所述多条扇出线中的一部分扇出线同层同材料设置,所述多条扇出线中的另一部分扇出线同层同材料设置,但这两部分扇出线异层设置。
如图2和图17所示,更详细地说,所述多条扇出线包括多条第一扇出线301和多条第二扇出线302,所述多条第一扇出线301与显示基板中的一部分数据线一一对应,每条所述第一扇出线分别与对应的数据线和驱动芯片IC中对应的引脚耦接。所述多条第二扇出线302与显示基板中的另一部分数据线一一对应,每条所述第二扇出线302分别与对应的数据线和驱动芯片IC中对应的引脚耦接。
示例性的,所述多条第一扇出线301与显示基板中的栅线24和复位信号线26同层同材料设置,所述多条第二扇出线302与显示基板中的初始化信号线25同层同材料设置。
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驱动芯片IC,所述扇出区30位于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像素区20之间。
需要说明,图18为图17中沿A1A2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18中示意了基底40,有源图形90,阳极2311,第一栅极绝缘层GI1,第二栅极绝缘层GI2,层间绝缘层ILD和平坦层PLN。设置第一子电源线210通过过孔与有源图形90耦接,更好的保证了第一子电源线210正下方部分与其周边结构的刻蚀均一性。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像素块221包括第一阳极2211,所述第二像素块222包括第二阳极2221。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像素块221包括第一有机发光图形2210,所述第二像素块222包括第二有机发光图形2220,所述第一有机发光图形2210和第二有机发光图形2220采用有机发光材料制作。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对22包括的第一像素块221和第二像素块222均为绿色像素块,如G1、G2。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像素块221和所述第二像素块222均为五边形结构,所述第一像素块221和所述第二像素块222对称设置。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像素块与所述第二像素块之间的最小距离在5微米至20微米之间,可以包括端点值。
示例性的,所述其他颜色子像素包括红色子像素R和蓝色子像素B。
示例性的,所述多个其他颜色子像素中的两个相同颜色子像素之间的最小距离包括:两个红色子像素中阳极之间的最小距离;两个蓝色子像素中阳极之间的最小距离;示例性的,所述最小距离在5微米至20微米之间,可以包括端点值。
示例性的,所述多个其他颜色子像素中的两个相同颜色子像素之间的最小距离包括:两个红色子像素中有机发光图形之间的最小距离;两个蓝色子像素中有机发光图形之间的最小距离;示例性的,所述最小距离在5微米至20微米之间,可以包括端点值。
根据上述显示基板的具体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通过设置所述像素区20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小于其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一电源线21的至少部分沿第一方向延伸,以及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扇出区30位于所述像素区20的一侧,使得所述第一电源线21能够沿所述显示基板的短边延伸,所述扇出区30位于所述显示基板的长边所在一侧;因此,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使得第一电源线21的长度由接近L2变为接近L1,而第一电源线21上的IR drop与其长度成正比,在缩短第一电源线21的长度后,落在第一电源线21上的电压loading下降,从而减小了显示基板近IC端与远IC端的亮度差异,提升了显示亮度均一性和显示图像的画质。
更详细地说,选取一块手机屏幕,通过改变加载于它上面的Vdd-Vss压差,来模拟第一电源线21上的IR Drop对屏幕亮度均一性的影响。Vdd为第一电源线21上传输的正电源信号的电压值,Vss为第二电源线(即负电源信号线)上传输的负电源信号的电压值。
具体方法如下:如图6和表1所示,将屏幕的Vdd电压固定为某一特定值,通过调节Vss电压改变加载在屏幕上的电压,然后测试不同工作电压下的屏幕亮度均一性,为了增加结果的可靠性,选取白画面的三个灰度(255/220/200灰阶)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下所示。从测试结果能够看出,在Vss负压较小时,屏幕的亮度均一性成近乎线性增加,但是当Vss负压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屏幕的均一性趋于平稳,不再随Vss改变而发生明显变化。此外,不同灰度下的亮度均一性差异,以及均一性由不断增加到趋于平稳的先后顺序也进一步验证了本实用新型中的原理和可实施性。
需要说明,Vdd和Vss都是外部提供的电压。示例性的,Vdd-Vss压差为7V,如果在第一电源线21上没有压降,那么OLED的实际工作电压就是7V,如果在第一电源线21上消耗了一部分压降,如IR drop是1V,那么实际加载到OLED的工作电压就是6V。
当提供的Vdd-Vss压差固定时,IR drop越小,OLED两端实际的工作电压就越接近提供的Vdd-Vss压差,反之同理。因此,当存在IR drop时,IC近端OLED两端实际的工作电压更接近提供的Vdd-Vss压差,IC远端OLED两端实际的工作电压小于提供的Vdd-Vss压差。
实际模拟时,默认第一电源线21没有压降,通过改变Vss,调整OLED两端实际的工作电压,即Vdd-Vss压差。因此,通过调整Vss,降低Vdd-Vss压差,即降低OLED两端实际的工作电压,能够模拟IC远端在具有IR drop时的显示亮度情况。
Figure BDA0002806426030000111
表1
需要说明,如图7所示,示意了屏幕亮度均一性的测试方法,在屏幕中选取9个区域(如X区域),测试这9个区域的亮度值,将这9个区域中测试到的最小亮度值与最大亮度相比,得到屏幕的亮度均一性。
如图1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区20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小于其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多条栅线24,所述栅线24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像素区20,所述栅线24位于所述像素区20的部分沿第二方向延伸;
多条数据线41,所述数据线41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像素区20,所述数据线41位于所述像素区20的部分沿第一方向延伸。
如图19所示,示例性的,所述多条栅线24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每条栅线24的至少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栅线24包括位于像素区20中的部分,以及位于周边区的部分,该位于周边区的部分与相应的栅极驱动电路Gate GOA耦接,接收所述栅极驱动电路Gate GOA提供的栅极扫描信号。
示例性的,所述多条数据线41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每条数据线41的至少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数据线41包括位于像素区20中的部分,以及位于周边区中扇出区30内的部分。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所述第一电源线21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栅线24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
上述设置方式有效缩短了第一电源线21的长度,使落在第一电源线21上的电压loading下降,从而减小了显示基板近IC端与远IC端的亮度差异,提升了显示亮度均一性和显示图像的画质。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所述第一电源线21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D1满足:20%L2≤D1≤90%L2,L2代表所述显示基板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
上述设置方式有效缩短了第一电源线21的长度,使落在第一电源线21上的电压loading下降,从而减小了显示基板近IC端与远IC端的亮度差异,提升了显示亮度均一性和显示图像的画质。
如图2和图1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栅极驱动电路GOA,所述像素区20的外侧具有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三侧和第四侧,所述栅极驱动电路GOA位于所述第三侧和/或所述第四侧。
示例性的,所述栅极驱动电路GOA包括多个Gate GOA,Gate GOA用于为所述栅线24和所述复位信号线26提供相应的扫描信号。
需要说明,如图19所示,Gate GOA可以通过第二转接图形28与对应的所述栅线24和所述复位信号线26耦接。示例性的,所述第二转接图形28与显示基板中的子数据线41同层同材料设置,能够在同一次构图工艺中形成。示例性的,所述第二转接图形28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Gate GOA的输出端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在该交叠处所述第二转接图形28与Gate GOA的输出端通过过孔耦接;所述第二转接图形28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栅线24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在该交叠处所述第二转接图形28与所述栅线24通过过孔耦接;所述第二转接图形28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复位信号线26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在该交叠处所述第二转接图形28与所述复位信号线26通过过孔耦接。
示例性的,所述栅极驱动电路GOA还包括多个EM GOA,EM GOA用于为所述显示基板中的发光控制信号线27提供相应的扫描信号。
示例性的,所述栅极驱动电路GOA位于所述像素区20沿第二方向相对的两侧。
上述将所述栅极驱动电路GOA设置于沿第二方向所述像素区20的至少一侧,使得所述栅极驱动电路GOA位于所述显示基板的短边所在一侧,从而避免了栅极驱动电路GOA占用显示基板长边侧的空间,更有利于降低所述显示基板长边侧的布局难度。
如图2、图8a~图10、图2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周边区的第一电源图形,所述第一电源图形包括:
第一子图形501,所述第一子图形501包括第一直边部5011和与该第一直边部5011耦接的弧形的第一拐角部5012;所述第一直边部5011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直边部5011分别与所述多条第一电源线21耦接;所述第一拐角部5012的曲率半径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a满足:0°≤a≤90°。
具体地,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所述第一电源图形,所述第一电源图形与所述显示基板中的驱动芯片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一电源图形用于将多条第一电源线21连接至驱动芯片。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电源图形与多条第一电源线21形成为一体结构,与所述数据线同层同材料设置。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直边部5011位于所述显示基板的长边所在一侧,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拐角部5012位于所述显示基板的拐角区。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直边部5011的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像素区20。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直边部5011与所述第一拐角部5012形成为一体结构。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拐角部5012的曲率半径方向为所述第一拐角部5012靠近像素区20的内边界的曲率半径方向;或者,所述第一拐角部5012的曲率半径方向为所述第一拐角部5012远离像素区20的外边界的曲率半径方向。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拐角部5012在所述曲率半径方向上具有第一宽度,沿所述显示基板的长边侧指向所述显示基板的短边侧的方向,所述第一宽度不变。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拐角部5012在所述曲率半径方向上具有第一宽度,沿所述显示基板的长边侧指向所述显示基板的短边侧的方向,所述第一宽度逐渐变大。
如图8a和图8b所示,示例性的,所述第一拐角部5012在所述曲率半径方向上具有第一宽度,沿所述显示基板的长边侧指向所述显示基板的短边侧的方向,所述第一宽度逐渐减小。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通过在显示基板的拐角区设置第一拐角部5012,有效利用了所述显示基板拐角区的空间,降低了所述第一电源图形的电阻,从而更有利于降低第一电源线21上产生的电压loading。
如图2、图8a~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周边区包括弯折区31,所述第一电源图形还包括:
第二子图形502,所述第二子图形502的至少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子图形502位于所述弯折区31的第二侧,所述第一子图形501位于所述弯折区31的第一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多个导电连接部504,所述多个导电连接部504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所述导电连接部504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导电连接部504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弯折区31,所述导电连接部504分别与所述第一子图形501和所述第二子图形502耦接。
示例性的,所述弯折区31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电源图形为一体结构。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电源图形还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进线部503,每个所述第一进线部503的第一端与所述显示基板的驱动芯片耦接,所述第二子图形502的两端分别耦接所述两个第一进线部503的第二端。
示例性的,所述多个导电连接部504沿所述第二方向等间距排布。
示例性的,所述多个导电连接部504包括奇数个导电连接部504,所述奇数个导电连接部504中有一个中间导电连接部504与像素区20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交叠,所述奇数个导电连接部504中剩余的多个非中间导电连接部504关于所述中间导电连接部对称设置。
示例性的,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中间导电连接部504的宽度大于所述非中间导电连接部504的宽度。
示例性的,沿所述第二方向,各所述非中间导电连接部504的宽度均相等。
上述通过所述多个导电连接部504连接所述第一子图形501和所述第二子图形502,能够更好的保证所述第一子图形501和所述第二子图形502在弯折区31的连接性能。
上述设置所述第一电源图形包括第一子图形501、第二子图形502以及多个导电连接部504,更好的降低了所述第一电源图形的电阻,有利于所述显示基板的均一性。
如图2、图8a、图11a、图11b、图19和图2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像素区20的阴极620;
设置于所述周边区的第二电源图形60,所述第二电源图形60与所述阴极620耦接,所述第二电源图形60包括:第二直边部601和与所述第二直边部601耦接的第二拐角部602,所述第二直边部601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拐角部602的曲率半径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a满足:0°≤a≤90°。
示例性的,所述第二电源图形60用于传输负电源信号给所述阴极620。
示例性的,所述第二电源图形60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进线部603,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直边部601,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拐角部602,以及环绕部604;每个所述进线部的第一端均与显示基板中的驱动芯片IC耦接,所述两个第二直边部601与所述两个第二进线部603一一对应,所述第二直边部601的第一端与对应的第二进线部603的第二端耦接,所述两个第二拐角部602与所述两个第二直边部601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拐角部602的第一端与对应的第二直边部601的第二端耦接,所述环绕部604环绕所述像素区20的两个短边和一个长边,所述环绕部604的两端与所述两个第二拐角部602的第二端相耦接,所述第二电源图形60在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上的正投影围绕所述像素区20。
示例性的,所述第二电源图形60为一体结构。
示例性的,所述第二拐角部602的曲率半径方向为所述第二拐角部602靠近像素区20的内边界的曲率半径方向;或者,所述第二拐角部602的曲率半径方向为所述第二拐角部602远离像素区20的外边界的曲率半径方向。
示例性的,所述第二拐角部602在所述曲率半径方向上具有第二宽度,沿所述显示基板的长边侧指向所述显示基板的短边侧的方向,所述第二宽度不变。
如图8a和图11a所示,示例性的,所述第二拐角部602在所述曲率半径方向上具有第二宽度,沿所述显示基板的长边侧指向所述显示基板的短边侧的方向,所述第二宽度逐渐变大。
如图8b和图11b所示,示例性的,所述第二拐角部602在所述曲率半径方向上具有第二宽度,沿所述显示基板的长边侧指向所述显示基板的短边侧的方向,所述第二宽度逐渐减小。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通过在显示基板的拐角区设置第二拐角部602,有效利用了所述显示基板拐角区的空间,降低了所述第二电源图形60的电阻,从而更有利于显示基板的显示均一性。
如图2、图9、图19和图2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源图形在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像素区20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部分所述第二电源图形60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之间。
如图2、图9、图19和图2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第一转接图形610,所述第一转接图形610在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4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电源图形60(如环绕部604)在所述基底40上的正投影具有第一交叠区,所述第一转接图形610在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4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阴极620在所述基底40上的正投影具有第二交叠区,所述第一转接图形610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一交叠区的过孔与所述第二电源图形60(如环绕部604)耦接,所述第一转接图形610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二交叠区的过孔与所述阴极620耦接。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转接图形610与阳极同层同材料设置。
需要说明,图20中还示意了平坦层PLN和像素界定层PDL。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所述第一转接图形610包围所述像素区20。这种设置方式使得阴极620能够在像素区20的周边与所述第二电源图形60实现大面积电连接,有利于更好的降低阴极的压降。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条数据线包括与各子像素对应的子数据线41,所述多条第一电源线21包括与各子像素对应的第一子电源线210;
所述子像素包括子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多个子像素中包括的多个子像素驱动电路呈阵列分布;所述多个子像素驱动电路划分为多行子像素驱动电路,每行子像素驱动电路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子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多个子像素驱动电路划分为多列子像素驱动电路,每列子像素驱动电路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子像素驱动电路;
位于同一列的各子像素驱动电路对应的子数据线41依次耦接,形成一条数据线;
位于同一列的各子像素驱动电路对应的第一子电源线210依次耦接,形成一条第一电源线21。
示例性的,所述子像素驱动电路包括7T1C结构。
示例性的,位于同一列的各子像素驱动电路对应的子数据线41依次耦接,形成为一体结构。
示例性的,位于同一列的各子像素驱动电路对应的第一子电源线210依次耦接,形成为一体结构。
值得注意,由于显示基板在左右视角下的显示效果差异会影响到消费者的体验,因此显示基板在色偏对称性上也需要满足相应的规格。左右两侧相同视角下的色偏差异(△JNCD)越小,显示基板的显示效果越好,也越容易得到顾客和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在当前的OLED显示产品中,普遍存在色偏对称性较差的问题,而这与RGB子像素中的阳极层的平坦度强相关,因此如何优化阳极层的平坦度,改善显示产品的左右色偏对称性,是显示行业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关技术中,基于GGRB的像素排布结构,由于精细金属掩膜(英文:Fine MetalMask,简称FMM)张网方式原因,RGB子像素的阳极与底层信号线的相对位置关系为;子像素开口区的长边延伸方向与底层信号线平行;因此,显示基板在设计时,阳极与底层信号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尤为重要,若底层信号线与子像素的阳极相对位置关系为非对称设计,就会造成子像素的阳极一侧凸起,影响出光,从而导致左右视角下的RGB单色配比不一致,容易引发左右色偏不对称现象。而受限于显示基板的尺寸,难以确保底层信号线完全避开子像素的阳极,导致左右色偏不对称问题持续存在,因此如何通过变更设计,消除左右色偏不对称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所述第一像素块221在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上的正投影,与其所属子像素对应的子数据线41'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具有第一交叠区域;和/或,所述第一像素块221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其所属子像素对应的第一子电源线210'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具有第二交叠区域;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交叠区域与所述第二交叠区域相对设置。
示例性的,所述子数据线与所述第一子电源线同层同材料设置。
示例性的,所述子数据线与所述第一子电源线均采用显示基板中的第一源漏金属层或第二源漏金属层制作。
上述设置方式更有利于所述第一像素块221平坦,从而有效改善了第一颜色子像素对22的色偏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所述第一交叠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像素块221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最大宽度;和/或,所述第二交叠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像素块221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最大宽度。
上述设置方式使得所述第一像素块22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和所述第二方向上均具有较好的平坦性,从而更好的改善了第一颜色子像素对22的色偏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所述第二像素块222在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沿第二方向相邻子像素对应的子数据线41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具有第三交叠区域;所述第二像素块222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沿第二方向相邻子像素对应的第一子电源线210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具有第四交叠区域;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交叠区域与所述第四交叠区域相对设置。
上述设置方式更有利于所述第二像素块222平坦,从而有效改善了第二颜色子像素对的色偏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所述第三交叠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像素块222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最大宽度;和/或,所述第四交叠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像素块222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最大宽度。
上述设置方式使得所述第二像素块222,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和所述第二方向上均具有较好的平坦性,从而更好的改善了第二颜色子像素对的色偏现象。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其他颜色子像素包括第二颜色子像素231和第三颜色子像素233,第二颜色子像素231包括的阳极2311的至少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第三颜色子像素233包括的阳极2331的至少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使得各子像素中的阳极与其下方的子数据线和第一子电源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了改变,例如;当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等于90度时,如图3所示,阳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子数据线41(41')和所述第一子电源线210(210')的延伸方向垂直,使得所述子数据线41和所述第一子电源线210在基底上的正投影,能够沿第一方向穿过所述阳极在基底上的正投影,而阳极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较窄,因此显示面板左右两侧视角下的色偏不对称性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而且子像素中阳极在第二方向的长度长于其在第一方向的长度,由于阳极在其长边方向(即第二方向)的坡度一方面受子数据线和所述第一子电源线的影响相对较小,另一方面,长边方向视角下的色偏对称性受像素块坡度的影响也较小,因此子像素长边方向,即显示面板上下两侧视角下的色偏不对称性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颜色子像素中,阳极在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上的正投影,与其所属子像素对应的子数据线41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具有第五交叠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颜色子像素中,阳极在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沿第二方向相邻子像素对应的子数据线41'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具有第六交叠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五交叠区域与所述第六交叠区域相对设置。
上述设置方式更有利于在其他颜色子像素中,阳极的平坦性,从而有效改善了其他颜色子像素的色偏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五交叠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阳极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最大宽度;和/或,所述第六交叠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阳极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最大宽度。
上述设置方式使得在其他颜色子像素中,阳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和所述第二方向上均具有较好的平坦性,从而更好的改善了其他颜色子像素的色偏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颜色子像素中,阳极在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上的正投影,与其所属子像素对应的第一子电源线210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具有第七交叠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颜色子像素中,阳极在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沿第二方向相邻子像素对应的第一子电源线210'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具有第八交叠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七交叠区域与所述第八交叠区域相对设置。
上述设置方式更有利于在其他颜色子像素中,所述阳极的平坦性,从而有效改善了其他颜色子像素的色偏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七交叠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阳极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最大宽度;和/或,所述第八交叠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阳极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最大宽度。
上述设置方式使得在其他颜色子像素中,阳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和所述第二方向上均具有较好的平坦性,从而更好的改善了其他颜色子像素的色偏现象。
更详细地说,如图12所示,为相关技术中显示产品的方案,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实施方案。在此规定显示基板长边侧为V方向,短边侧为H方向,V+、V-、H+和H-相同视角下的色度的差异用JNCD(色差)值表示。JNCD值越小即表明显示面板的左右色偏对称性越好。以短边方向为例,假定H+方向在某视角下的色度为(u1,v1),H-方向在相同视角下的色度为(u2,v2),则该视角下H方向的左右色偏差异为△JNCD=[(u1-u2)^2+(v1-v2)^2]^0.5/0.004。
下面基于相同尺寸的显示基板,验证上述两种方案对色偏对称性的影响,对比结果如图14所示。分别测试上述两种方案的显示产品短边方向(即H向)不同视角下的色坐标,并选取30°,45°和60°三个视角下的左右两侧JNCD差值作对比。图14中虚线为相关技术中显示产品的实测数据,实线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实测数据,能够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在各视角下的△JNCD均小于0.5JNCD,且在各视角下的△JNCD均明显低于相关技术中显示产品。
此外,在测试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在长边方向(即V向)不同视角下的色坐标,并计算了其在30°,45°和60°三个视角下的上下两侧JNCD差值,结果如图15所示,所测多块所述显示基板在长边方向各视角下的△JNCD也均在0.5JNCD以内,色偏对称性优异。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能够有效改善左右色偏对称性,无论显示基板的长边还是短边两侧色偏对称性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从而提升了显示产品性能,更好的满足了客户要求和消费者使用体验。
如图3和图1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子像素均包括发光元件以及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发光元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阴极、发光层以及阳极,所述阳极位于所述发光层与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之间,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基底之间的第一连接部70、驱动晶体管和阈值补偿晶体管,所述第一连接部70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的第二极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70与所述驱动晶体管T3的栅极电连接;
所述第一像素块包括第一有效发光区(如第一有机发光图形2210所在的区域),所述第二像素块包括第二有效发光区(如第二有机发光图形2220所在的区域),所述第一像素块中,所述第一连接部70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直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有效发光区在所述直线上的正投影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第一距离,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部70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直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有效发光区在所述直线上的正投影有交叠;所述第二像素块中,所述第一连接部70在所述直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有效发光区在所述直线上的正投影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所述第一像素块中,所述阳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连接部70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的交叠面积为第一交叠面积,所述第二像素块中,所述阳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连接部70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的交叠面积为第二交叠面积,所述第一交叠面积与所述第二交叠面积之比为0.8~1.2。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连接部70与所述数据线同层同材料制作。
示例性的,所述发光层采用有机发光材料制作。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有效发光区和所述第二有效发光区为用于形成所述发光层的区域。
各像素驱动电路包括数据写入晶体管T4、驱动晶体管T3、阈值补偿晶体管T2以及第一复位控制晶体管T7。阈值补偿晶体管T2的第一极与驱动晶体管T3的第一极连接,阈值补偿晶体管T2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T3的栅极连接;第一复位控制晶体管T7的第一极与复位电源信号线连接以接收复位信号Vinit,第一复位控制晶体管T7的第二极与发光单元连接;数据写入晶体管T4的第一极与驱动晶体管T3的第二极连接。例如,各子像素的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存储电容C、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6、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和第二复位晶体管T1。数据写入晶体管T4的栅极与扫描信号线电连接以接收扫描信号Gate;存储电容C的第一极与电源信号线电连接,存储电容C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T3的栅极电连接;阈值补偿晶体管T2的栅极与扫描信号线电连接以接收补偿控制信号;第一复位晶体管T7的栅极与复位控制信号线电连接以接收复位控制信号Reset(N+1);第二复位晶体管T1的第一极与复位电源信号线电连接以接收复位信号Vinit,第二复位晶体管T1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T3的栅极电连接,第二复位晶体管T1的栅极与复位控制信号线电连接以接收复位控制信号Reset(N);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6的栅极与发光控制信号线电连接以接收发光控制信号EM;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第一极与电源信号线电连接以接收第一电源信号VDD,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T3的第二极电连接,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栅极与发光控制信号线电连接以接收发光控制信号EM,发光元件11的阴极与电压端VSS连接。上述电源信号线指输出电压信号VDD的信号线,可以与电压源连接以输出恒定的电压信号,例如正电压信号。
将所述显示基板设置为上述结构,有利于缩小各子像素占用的布局空间,提升显示基板的分辨率。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子像素均包括发光元件以及驱动所述发光元件的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发光元件包括沿靠近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阴极、发光层以及阳极,各所述阳极包括主体电极和连接电极;
所述多个子像素包括多个第三颜色子像素233和多个第二颜色子像素231,各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233包括第三有效发光区(如第三有机发光图形2330所在的区域),第三颜色子像素233的所述主体电极的形状与所述第三有效发光区的形状相同,且所述第三有效发光区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主体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内,各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231包括第四有效发光区(如第四有机发光图形2310所在的区域),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231的所述主体电极的形状与所述第四有效发光区的形状相同,且所述第四有效发光区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主体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内;
所述多条数据线(如标记41和41')位于所述阳极面向所述基底的一侧,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233和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231的至少之一的所述主体电极与至少两条数据线交叠;
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平坦层,位于所述多条数据线所在膜层与所述阳极所在膜层之间;以及,
层间绝缘层,位于所述多条数据线所在膜层与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之间,
其中,各所述子像素包括与所述数据线同层设置的第二连接部232,
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233中,所述连接电极通过贯穿所述平坦层的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3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232通过贯穿所述层间绝缘层的第一连接孔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沿垂直于所述基底的方向,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一连接孔均与所述主体电极没有交叠,且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直线上的正投影有交叠。
示例性的,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233的所述主体电极与所述第三有效发光区均为六边形。
示例性的,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231的所述主体电极与所述第四有效发光区均为六边形。
示例性的,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包括红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包括红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中的一个或多个。
示例性的,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233和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231的至少之一的所述主体电极与两条数据线(如标记41和41')交叠,所述两条数据线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
示例性的,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233包括阳极2331,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231包括阳极2311。
将所述显示基板设置为上述结构,不仅有利于缩小各子像素占用的布局空间,提升显示基板的分辨率,还使得各子像素的主体电极具有良好的平坦性,有利于改善显示基板产生的色偏现象。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子像素包括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阴极、发光层以及阳极,所述阴极位于所述阳极远离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的一侧,所述多个子像素包括多个第二颜色子像素231,各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231包括第四有效发光区(如第四有机发光图形2310所在的区域);
多条数据线位于所述阳极面向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的一侧;
各所述子像素还包括与所述多条数据线同层设置的第二连接部232,所述第二连接部232与所述阳极连接;
沿垂直于所述基底的方向,各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231的所述阳极2311与所述数据线(如标记41和41')、所述第一电源线21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232均有交叠,且所述数据线、所述第一电源线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232与所述阳极交叠的部分中,所述第一电源线21与所述数据线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32的两侧,且所述第二连接部232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子连接部2320和位于所述第一子连接部2320靠近所述第一电源线一侧的第二子连接部2321,所述第一子连接部2320和所述第二子连接部2321均与所述阳极有交叠,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子连接部2320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子连接部2321的尺寸,且所述第一子连接部2320与所述数据线彼此靠近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和所述第二子连接部2321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彼此靠近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之比为0.4~2.2。
示例性的,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包括红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中的一个或多个。
将所述显示基板设置为上述结构,不仅有利于缩小各子像素占用的布局空间,提升显示基板的分辨率,还使得各子像素的主体电极具有良好的平坦性,有利于改善显示基板产生的色偏现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通过设置所述像素区20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小于其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所述数据线的至少部分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电源线21的至少部分沿第一方向延伸,以及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扇出区30位于所述像素区20的一侧,使得所述数据线和所述第一电源线21均沿所述显示基板的短边延伸,所述扇出区30位于所述显示基板的长边所在一侧;因此,如图5所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使得第一电源线21的长度由接近L2变为接近L1,而第一电源线21上的IR drop与其长度成正比,在缩短第一电源线21的长度后,落在第一电源线21上的电压loading下降,从而减小了显示基板近IC端与远IC端的亮度差异,提升了显示亮度均一性和显示图像的画质。
而且,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还有效改善了色偏现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在包括上述显示基板时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电视、显示器、数码相框、手机、平板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一种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像素区20和位于所述像素区20周边的周边区,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在80°~100°范围内;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制作多条第一电源线21,所述第一电源线21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像素区20,所述第一电源线21位于所述像素区的部分沿第一方向延伸;
形成设置于所述周边区的扇出区30,所述像素区的外侧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扇出区位于所述第一侧;
制作设置于所述像素区20的多个子像素,所述多个子像素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颜色子像素对22以及多个其他颜色子像素,各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对22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均发出第一颜色光的第一像素块221和第二像素块222,各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对22中所述第一像素块221与所述第二像素块222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多个其他颜色子像素中的两个相同颜色子像素之间的最小距离。
示例性的,所述像素区20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小于其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
采用所述制作方法制作的显示基板中,通过设置所述像素区20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小于其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所述数据线的至少部分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电源线21的至少部分沿第一方向延伸,以及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扇出区30位于所述像素区20的一侧,使得所述数据线和所述第一电源线21均沿所述显示基板的短边延伸,所述扇出区30位于所述显示基板的长边所在一侧;因此,如图5所示,采用所述制作方法制作的显示基板中,使得第一电源线21的长度由接近L2变为接近L1,而第一电源线21上的IR drop与其长度成正比,在缩短第一电源线21的长度后,落在第一电源线21上的电压loading下降,从而减小了显示基板近IC端与远IC端的亮度差异,提升了显示亮度均一性和显示图像的画质。
而且,采用所述制作方法制作的显示基板还有效改善了色偏现象。
需要说明,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方法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产品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产品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耦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像素区和位于所述像素区周边的周边区,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多条第一电源线,所述第一电源线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像素区,所述第一电源线位于所述像素区的部分沿第一方向延伸;
设置于所述周边区的扇出区,所述像素区的外侧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扇出区位于所述第一侧;
设置于所述像素区的多个子像素,所述多个子像素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颜色子像素对以及多个其他颜色子像素,各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对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均发出第一颜色光的第一像素块和第二像素块,各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对中所述第一像素块与所述第二像素块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多个其他颜色子像素中的两个相同颜色子像素之间的最小距离,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在80°~100°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区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小于其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多条栅线,所述栅线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像素区,所述栅线位于所述像素区的部分沿第二方向延伸;
多条数据线,所述数据线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像素区,所述数据线位于所述像素区的部分沿第一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线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栅线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线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D1满足:20%L2≤D1≤90%L2,L2代表所述显示基板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栅极驱动电路,所述像素区的外侧具有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三侧和第四侧,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位于所述第三侧和/或所述第四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周边区的第一电源图形,所述第一电源图形包括:
第一子图形,所述第一子图形包括第一直边部和与该第一直边部耦接的弧形的第一拐角部;所述第一直边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直边部分别与所述多条第一电源线耦接;所述第一拐角部的曲率半径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a满足:0°≤a≤9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
周边区包括弯折区,所述第一电源图形还包括:
第二子图形,所述第二子图形的至少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子图形位于所述弯折区的第二侧,所述第一子图形位于所述弯折区的第一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多个导电连接部,所述多个导电连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所述导电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导电连接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弯折区,所述导电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子图形和所述第二子图形耦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像素区的阴极;
设置于所述周边区的第二电源图形,所述第二电源图形与所述阴极耦接,所述第二电源图形包括:第二直边部和与所述第二直边部耦接的第二拐角部,所述第二直边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拐角部的曲率半径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a满足:0°≤a≤9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图形在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像素区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部分所述第二电源图形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第一转接图形,所述第一转接图形在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电源图形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具有第一交叠区,所述第一转接图形在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阴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具有第二交叠区,所述第一转接图形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一交叠区的过孔与所述第二电源图形耦接,所述第一转接图形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二交叠区的过孔与所述阴极耦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图形环绕所述像素区。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子像素均包括发光元件以及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发光元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阴极、发光层以及阳极,所述阳极位于所述发光层与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之间,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基底之间的第一连接部、驱动晶体管和阈值补偿晶体管,所述第一连接部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的第二极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
所述第一像素块包括第一有效发光区,所述第二像素块包括第二有效发光区,所述第一像素块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直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有效发光区在所述直线上的正投影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第一距离,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直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有效发光区在所述直线上的正投影有交叠;所述第二像素块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直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有效发光区在所述直线上的正投影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所述第一像素块中,所述阳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的交叠面积为第一交叠面积,所述第二像素块中,所述阳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的交叠面积为第二交叠面积,所述第一交叠面积与所述第二交叠面积之比为0.8~1.2。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子像素均包括发光元件以及驱动所述发光元件的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发光元件包括沿靠近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阴极、发光层以及阳极,各所述阳极包括主体电极和连接电极;
所述多个子像素包括多个第三颜色子像素和多个第二颜色子像素,各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包括第三有效发光区,第三颜色子像素的所述主体电极的形状与所述第三有效发光区的形状相同,且所述第三有效发光区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主体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内,各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包括第四有效发光区,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的所述主体电极的形状与所述第四有效发光区的形状相同,且所述第四有效发光区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主体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内;
所述多条数据线位于所述阳极面向所述基底的一侧,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和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的至少之一的所述主体电极与至少两条数据线交叠;
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平坦层,位于所述多条数据线所在膜层与所述阳极所在膜层之间;以及,
层间绝缘层,位于所述多条数据线所在膜层与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之间,
其中,各所述子像素包括与所述数据线同层设置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中,所述连接电极通过贯穿所述平坦层的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贯穿所述层间绝缘层的第一连接孔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沿垂直于所述基底的方向,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一连接孔均与所述主体电极没有交叠,且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直线上的正投影有交叠。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子像素包括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阴极、发光层以及阳极,所述阴极位于所述阳极远离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的一侧,所述多个子像素包括多个第二颜色子像素,各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包括第四有效发光区;
多条数据线位于所述阳极面向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的一侧;
各所述子像素还包括与所述多条数据线同层设置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阳极连接;
沿垂直于所述基底的方向,各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的所述阳极与所述数据线、所述第一电源线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均有交叠,且所述数据线、所述第一电源线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阳极交叠的部分中,所述第一电源线与所述数据线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侧,且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子连接部和位于所述第一子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一电源线一侧的第二子连接部,所述第一子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子连接部均与所述阳极有交叠,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子连接部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子连接部的尺寸,且所述第一子连接部与所述数据线彼此靠近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和所述第二子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电源线彼此靠近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之比为0.4~2.2。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
CN202022824426.2U 2020-11-30 2020-11-30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Active CN2132121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24426.2U CN213212167U (zh) 2020-11-30 2020-11-30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24426.2U CN213212167U (zh) 2020-11-30 2020-11-30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12167U true CN213212167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28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24426.2U Active CN213212167U (zh) 2020-11-30 2020-11-30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1216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11171A1 (zh) * 2020-11-30 2022-06-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WO2023004763A1 (zh) * 2021-07-30 2023-02-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3130440A1 (zh) * 2022-01-10 2023-07-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11171A1 (zh) * 2020-11-30 2022-06-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WO2023004763A1 (zh) * 2021-07-30 2023-02-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3130440A1 (zh) * 2022-01-10 2023-07-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65235C1 (ru) Подложка дисплея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CN213212167U (zh)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CN114582923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KR20210015929A (ko) 디스플레이 기판 및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US11758767B2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US20230274700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11455959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1028717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2997316A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和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CN109785783B (zh) 显示面板
US2024007426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3053964B (zh)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1282534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20240090263A1 (en) Display panel
KR20220100789A (ko) 어레이 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및 디스플레이 기판
CN117337102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725273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显示面板的参数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783574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