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08378U - 一种双热源内置热低阶块煤干燥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热源内置热低阶块煤干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08378U
CN213208378U CN202021265183.7U CN202021265183U CN213208378U CN 213208378 U CN213208378 U CN 213208378U CN 202021265183 U CN202021265183 U CN 202021265183U CN 213208378 U CN213208378 U CN 2132083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e gas
drying
drying furnace
temperature flue
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6518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惠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YI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YI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YI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YI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6518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083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083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083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热源内置热低阶块煤干燥系统,包括干燥炉、布袋除尘器和烟囱,所述干燥炉的内部设置有以饱和蒸汽为热源的膜式壁加热模块,所述干燥炉的下部连接有用于将高温烟气输送到所述干燥炉内部的高温烟气供给管路,所述干燥炉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干燥炉的烟气排放出去的低温烟气排放管路,所述低温烟气排放管路连接所述布袋除尘器的烟气入口,所述布袋除尘器的烟气出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烟囱。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褐煤的大规模连续干燥作业,并提高了褐煤干燥作业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双热源内置热低阶块煤干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热源内置热低阶块煤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褐煤是一种煤化程度较低的低阶煤,具有水分大、挥发成分高、热值低、易氧化自燃等特点。影响褐煤广泛使用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含水量大(30%--50%)是一重要原因,要提高褐煤的利用价值,不论后续如何使用(燃烧或汽化等),对其干燥、脱除水分都是必需的过程,研发能够大规模连续干燥且安全可控的褐煤干燥设备及工艺,是开发褐煤高效洁净利用的必由之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热源内置热低阶块煤干燥系统,实现褐煤的大规模连续干燥作业,并提高褐煤干燥作业的安全性。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热源内置热低阶块煤干燥系统,包括干燥炉、布袋除尘器和烟囱,所述干燥炉的内部设置有以饱和蒸汽为热源的膜式壁加热模块,所述干燥炉的下部连接有用于将高温烟气输送到所述干燥炉内部的高温烟气供给管路,所述干燥炉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干燥炉的烟气排放出去的低温烟气排放管路,所述低温烟气排放管路连接所述布袋除尘器的烟气入口,所述布袋除尘器的烟气出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烟囱。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干燥炉设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干燥炉的上部为煤料预存区,所述干燥炉的中部为煤料干燥区,所述干燥炉的下部为煤料排料区,在所述干燥炉的上部位于所述预存区的外周设置有环形气道,所述环形气道上设置有连接所述低温烟气排放管路的低温烟气输出口。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膜式壁加热模块的具体结构为:所述膜式壁加热模块包括若干数量竖立设置在所述干燥炉内部且间隔分布的膜式壁,所述膜式壁顶部设置有与所述膜式壁的上部相连接的上部集箱,所述膜式壁底部设置有与所述膜式壁的下部连接的下部集箱,所述上部集箱、下部集箱中的其中一个集箱作为饱和蒸汽的接入集箱,所述上部集箱、下部集箱中的其中另一个集箱作为汽水混合物输出集箱。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膜式壁布置结构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膜式壁在所述干燥炉内部呈平行间隔分布,所述相邻两膜式壁之间形成煤料经过和烟气加热的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膜式壁布置结构的优选方案之二,所述膜式壁在所述干燥炉内部呈中心放射发散状间隔分布,所述相邻两膜式壁与所述干燥炉的炉壁之间形成煤料经过和烟气加热的通道。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膜式壁包括由若干数量间隔布置且为竖立设置的蒸汽管和连接在相邻两所述蒸汽管之间的扁钢所组成,且在所述膜式壁的扁钢上开设有贯通的烟气对流孔或烟气对流槽。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集箱包括若干数量的长条形箱体,所述长条形箱体与所述膜式壁的中心平面相一致,所述相邻两长条形箱体之间还设置有连通箱体。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排料区上设置有高温烟气入口,所述高温烟气供给管路连接所述排料区的高温烟气入口以用于将高温烟气导入干燥炉内。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干燥炉的底部安装有排料装置,所述排料装置包括平板闸门和旋转格式密封阀;所述旋转格式密封阀包括外壳和旋转格式阀芯,所述旋转格式阀芯通过变频电机带动旋转以实现出料量的调节。
上述旋转格式密封阀的壳体内衬和阀芯采用耐腐耐磨钢制造,保证设备长期稳定运行。旋转格式密封阀可以实现定量均匀排料,装有变频装置后能够调节阀芯旋转速度,起到对系统出料量调节作用,保证炉内料层的稳定。另外旋转格式密封阀可以隔断上下游设备的气体串通,通过格式阀上的锁气装置,防止炉内烟气、粉尘的溢出,还能阻止炉外空气混入,控制炉内含氧量的稳定,保证了系统运行安全。
优选的,所述低阶煤为25℃条件下含水量为30%~50%的褐煤,所述饱和蒸汽为1.0Mpa的饱和蒸汽,所述高温烟气供给管路内的高温烟气为130℃的高温烟气,所述低温烟气排放管路内的低温烟气为85℃的低温烟气,所述褐煤经过所述干燥炉干燥处理后成为65℃条件下含水量为28%的褐煤。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低阶煤干燥系统的典型工艺流程如下:
(1)干燥系统流程:
含水40%常温褐煤通过输送系统送至干燥炉炉顶,通过布料器的装入装置将褐煤均匀装入干燥炉内。在干燥炉中褐煤与约130℃烟气以及膜式壁加热模块进行热交换,褐煤被加热至65℃,水份降至28%左右,蒸发出的水份由烟气携带出干燥炉,干燥后的褐煤经排料装置连续、均匀的卸到输送机上,送往后续处理系统。
自干燥炉的低温烟气输出口排出的约为85℃烟气,通过布袋除尘器除尘后从烟囱排空。
干燥流程中由于采用含氧量低的烟气作为褐煤干燥的部分热源以及载湿介质,保证了干燥过程中设备运行的安全。
(2)加热系统流程:
加热系统采用热烟气+饱和蒸汽双热源传热。
约130℃的热烟气由干燥炉下部进入炉内,作为部分干燥热源以及载湿介质与炉内褐煤直接接触传热。与此同时,加热炉干燥区的膜式壁加热模块采用饱和蒸汽作为热源与褐煤间接传热,进一步提高了褐煤干燥的效率。
褐煤在干燥炉内从25℃加热到85℃左右,并蒸发出褐煤中12%的水份,通过烟气将12%的水份携带出干燥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热源内置热低阶块煤干燥系统,采用烟气、蒸汽双热源,内置膜式壁加热模块的流动床干燥技术,烟气通入炉内与褐煤直接传热,膜式壁加热模块采用饱和蒸汽作为热源与褐煤间接传热,这种双热源的低阶煤干燥系统可以大幅度提高褐煤干燥的效率,由此实现了褐煤的大规模连续干燥作业,且由于采用含氧量低的烟气作为褐煤干燥的部分热源以及载湿介质,由此保证了干燥过程中设备运行的安全。
第二,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热源内置热低阶块煤干燥系统,膜式壁上开设有加快热传递的对流孔或对流槽,使得炉体内部的传热更均匀,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干燥的效果。
第三,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热源内置热低阶块煤干燥系统,排料装置采用旋转格式密封阀,阀芯通过变频电机带动旋转因而可以实现出料量的调节,保证炉内料层的稳定。另外旋转格式密封阀可以隔断上下游设备的气体串通,通过格式密封阀上的锁气装置防止炉内烟气、粉尘的溢出,还能阻止炉外空气混入,控制炉内含氧量的稳定,保证了系统运行安全。
第四,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热源内置热低阶块煤干燥系统,煤料预存区可预存约一定量的褐煤,保证整个干燥系统的连续运行。预存区四周是环形气道,干燥后的烟气通过环形气道将褐煤水分携带出干燥炉,故预存区还起到一个密封干燥炉,防止烟气窜漏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热源内置热低阶块煤干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涉及的膜式壁加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图3是图2中的膜式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干燥炉,2、布袋除尘器,3、烟囱,4、膜式壁加热模块,5、高温烟气供给管路,6、低温烟气排放管路,7、煤料预存区,8、煤料干燥区,9、煤料排料区,10、环形气道,11、低温烟气输出口,12、高温烟气输入口,13、膜式壁,14、集箱(上部集箱),15、煤料经过和烟气加热的通道,16、蒸汽管,17、扁钢,18、烟气对流孔或烟气对流槽,19、长条形箱体,20、连通箱体,21、排料装置,22、烟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热源内置热低阶块煤干燥系统的实施例,包括干燥炉1、布袋除尘器2和烟囱3,所述干燥炉1的内部设置有以饱和蒸汽为热源的膜式壁加热模块4,所述干燥炉1的下部连接有用于将高温烟气输送到所述干燥炉1内部的高温烟气供给管路5,所述干燥炉1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干燥炉1的烟气排放出去的低温烟气排放管路6,所述低温烟气排放管路6连接所述布袋除尘器2的烟气入口,所述布袋除尘器2的烟气出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烟囱3。
作为本实施例中干燥炉设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干燥炉1的上部为煤料预存区7,所述干燥炉1的中部为煤料干燥区8,所述干燥炉1的下部为煤料排料区9,在所述干燥炉1的上部位于所述预存区7的外周设置有环形气道10,所述环形气道10上设置有连接所述低温烟气排放管路6的低温烟气输出口11。
本实施例中所述膜式壁加热模块4的具体结构为:所述膜式壁加热模块4包括若干数量竖立设置在所述干燥炉1内部且间隔分布的膜式壁13,所述膜式壁13顶部设置有与所述膜式壁13的上部相连接的上部集箱14,所述膜式壁13底部设置有与所述膜式壁13的下部连接的下部集箱,所述上部集箱14、下部集箱中的其中一个集箱作为饱和蒸汽的接入集箱,所述上部集箱24、下部集箱中的其中另一个集箱作为汽水混合物输出集箱。
作为本实施例中所述膜式壁布置结构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膜式壁13在所述干燥炉1内部呈平行间隔分布,所述相邻两膜式壁13之间形成煤料经过和烟气加热的通道。
作为本实施例中所述膜式壁布置结构的优选方案之二,所述膜式壁13在所述干燥炉1内部呈中心放射发散状间隔分布,所述相邻两膜式壁13与所述干燥炉1的炉壁之间形成煤料经过和烟气加热的通道。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膜式壁13包括由若干数量间隔布置且为竖立设置的蒸汽管16和连接在相邻两所述蒸汽管16之间的扁钢17所组成,且在所述膜式壁13的扁钢17上开设有贯通的烟气对流孔或烟气对流槽18。
本实施例中,所述集箱14包括若干数量的长条形箱体19,所述长条形箱体19与所述膜式壁13的中心平面相一致,所述相邻两长条形箱体19之间还设置有连通箱体20。
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料区9上设置有高温烟气入口12,所述高温烟气供给管路5连接所述排料区9的高温烟气入口12以用于将高温烟气导入干燥炉1内。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高温烟气供给管路5上还设置有一路高温烟气分支管,所述高温烟气分支管的高温烟气通过混合器与所述低温烟气排放管路6的低温烟气混合后再接入所述布袋除尘器2进行除尘以保证混合后的烟气温度超过烟气的露点温度。
在烟气的露点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由于从干燥炉1内出来的低温烟气通过高温烟分气支管路和烟气混合器混入了一定量的高温烟气,使得混合后的烟气温度超过烟气的露点温度,从而有利于布袋除尘器2的稳定可靠运行。
本实施例中,所述干燥炉1的底部安装有排料装置21,所述排料装置21包括平板闸门和旋转格式密封阀;所述旋转格式密封阀包括外壳和旋转格式阀芯,所述旋转格式阀芯通过变频电机带动旋转以实现出料量的调节。
上述旋转格式密封阀的壳体内衬和阀芯采用耐腐耐磨钢制造,保证设备长期稳定运行。旋转格式密封阀可以实现定量均匀排料,装有变频装置后能够调节阀芯旋转速度,起到对系统出料量调节作用,保证炉内料层的稳定。另外旋转格式密封阀可以隔断上下游设备的气体串通,通过格式阀上的锁气装置,防止炉内烟气、粉尘的溢出,还能阻止炉外空气混入,控制炉内含氧量的稳定,保证了系统运行安全。
优选的,所述低阶煤为25℃条件下含水量为30%~50%的褐煤,所述饱和蒸汽为1.0Mpa的饱和蒸汽,所述高温烟气供给管路5内的高温烟气为130℃的高温烟气,所述低温烟气排放管路6内的低温烟气为85℃的低温烟气,所述褐煤经过所述干燥炉干燥处理后成为65℃条件下含水量为28%的褐煤。
采用本实施例的低阶煤干燥系统的典型工艺流程如下:
(1)干燥系统流程:
含水40%常温褐煤通过输送系统送至干燥炉1炉顶,通过布料器的装入装置将褐煤均匀装入干燥炉1内。在干燥炉1中褐煤与约130℃烟气以及膜式壁加热模块4进行热交换,褐煤被加热至65℃,水份降至28%左右,蒸发出的水份由烟气携带出干燥炉,干燥后的褐煤经排料装置连续、均匀的卸到输送机上,送往后续处理系统。
自干燥炉1的低温烟气输出口11排出的约为85℃烟气,通过布袋除尘器2除尘后从烟囱3排空。
干燥流程中由于采用含氧量低的烟气作为褐煤干燥的部分热源以及载湿介质,保证了干燥过程中设备运行的安全。
(2)加热系统流程:
加热系统采用热烟气+饱和蒸汽双热源传热。
约130℃的热烟气由干燥炉1下部进入炉内,作为部分干燥热源以及载湿介质与炉内褐煤直接接触传热。与此同时,加热炉干燥区8的膜式壁加热模块4采用饱和蒸汽作为热源与褐煤间接传热,进一步提高了褐煤干燥的效率。
褐煤在干燥炉1内从25℃加热到85℃左右,并蒸发出褐煤中12%的水份,通过烟气将12%的水份携带出干燥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双热源内置热低阶块煤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燥炉、布袋除尘器和烟囱,所述干燥炉的内部设置有以饱和蒸汽为热源的膜式壁加热模块,所述干燥炉的下部连接有用于将高温烟气输送到所述干燥炉内部的高温烟气供给管路,所述干燥炉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干燥炉的烟气排放出去的低温烟气排放管路,所述低温烟气排放管路连接所述布袋除尘器的烟气入口,所述布袋除尘器的烟气出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烟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热源内置热低阶块煤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炉的上部为煤料预存区,所述干燥炉的中部为煤料干燥区,所述干燥炉的下部为煤料排料区,在所述干燥炉的上部位于所述预存区的外周设置有环形气道,所述环形气道上设置有连接所述低温烟气排放管路的低温烟气输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热源内置热低阶块煤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式壁加热模块包括若干数量竖立设置在所述干燥炉内部且间隔分布的膜式壁,所述膜式壁顶部设置有与所述膜式壁的上部相连接的上部集箱,所述膜式壁底部设置有与所述膜式壁的下部连接的下部集箱,所述上部集箱、下部集箱中的其中一个集箱作为饱和蒸汽的接入集箱,所述上部集箱、下部集箱中的其中另一个集箱作为汽水混合物输出集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热源内置热低阶块煤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式壁在所述干燥炉内部呈平行间隔分布,相邻两所述膜式壁之间形成煤料经过和烟气加热的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热源内置热低阶块煤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式壁在所述干燥炉内部呈中心放射发散状间隔分布,相邻两所述膜式壁与所述干燥炉的炉壁之间形成煤料经过和烟气加热的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热源内置热低阶块煤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式壁包括由若干数量间隔布置且为竖立设置的蒸汽管和连接在相邻两所述蒸汽管之间的扁钢所组成,且在所述膜式壁的扁钢上开设有贯通的烟气对流孔或烟气对流槽。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热源内置热低阶块煤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箱包括若干数量的长条形箱体,所述长条形箱体与所述膜式壁的中心平面相一致,相邻两所述长条形箱体之间还设置有连通箱体。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热源内置热低阶块煤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区上设置有高温烟气入口,所述高温烟气供给管路连接所述排料区的高温烟气入口以用于将高温烟气导入干燥炉内。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热源内置热低阶块煤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炉的底部安装有排料装置,所述排料装置包括平板闸门和旋转格式密封阀;所述旋转格式密封阀包括外壳和旋转格式阀芯,所述旋转格式阀芯通过变频电机带动旋转以实现出料量的调节。
CN202021265183.7U 2020-07-02 2020-07-02 一种双热源内置热低阶块煤干燥系统 Active CN2132083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65183.7U CN213208378U (zh) 2020-07-02 2020-07-02 一种双热源内置热低阶块煤干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65183.7U CN213208378U (zh) 2020-07-02 2020-07-02 一种双热源内置热低阶块煤干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08378U true CN213208378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32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65183.7U Active CN213208378U (zh) 2020-07-02 2020-07-02 一种双热源内置热低阶块煤干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083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75077B (zh) 一种多层带式干燥系统
CN101975388B (zh) 节能减排生物质锅炉系统
CN105090993B (zh) 一种内置式污泥综合干化焚烧系统及污泥干化焚烧方法
CN103708452A (zh) 一种生物质的自热式连续炭化活化加工方法及其装置
CN106382790A (zh) 一种利用电厂烟气和蒸汽余热的褐煤干燥方法及干燥设备
CN111895727A (zh) 一种双热源内置热低阶块煤干燥炉
CN201819190U (zh) 节能减排生物质锅炉系统
CN104923042A (zh) 一种烟气脱水的间壁回转窑装置
CN204041130U (zh) 一种煤中水回收的褐煤干燥发电系统
CN209242904U (zh) 一种防止污泥干化装置混合废气冷凝的装置
CN102161484B (zh) 零煤耗的活性炭生产工艺及用于该工艺的生产装置
CN101986074A (zh) 利用电站锅炉的热风及烟气干燥煤泥的方法
CN101824350A (zh) 环保节能型转筒生物质制煤工艺及装置
CN105402737B (zh) 机械炉排式垃圾单炉气化焚烧锅炉系统
CN102679371B (zh) 一种污泥干化焚烧装置及其方法
CN207793163U (zh) 一种自循环隧道式炭化窑
CN213208378U (zh) 一种双热源内置热低阶块煤干燥系统
CN104791999B (zh) 一种直接式环保生物质燃烧热风炉
CN101372625A (zh) 控制炼焦煤湿度的方法
CN114408926B (zh) 热循环氧化还原活性炭生产系统
CN110436740A (zh) 一种污泥分级干化气化耦合燃煤发电系统及其工艺方法
CN213955834U (zh) 一种利用循环烟气干燥褐煤的褐煤干燥系统
CN101625112B (zh) 浮法玻璃熔窑二次余热配合料加热系统
CN208378435U (zh) 一种自供热式两段化学活化炉
CN103484139B (zh) 一种用于炼焦煤调湿的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