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08092U - 加湿器 - Google Patents

加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08092U
CN213208092U CN202021771419.4U CN202021771419U CN213208092U CN 213208092 U CN213208092 U CN 213208092U CN 202021771419 U CN202021771419 U CN 202021771419U CN 213208092 U CN213208092 U CN 2132080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ipe
atomizing
fan
water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7141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权
杨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7141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080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080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080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湿器,涉及加湿器产品技术领域。加湿器包括壳体、雾化管、风管以及风机。壳体设有蓄水腔;雾化管内形成有雾道,雾化管插设于蓄水腔,且包括进水口和用于将雾气排出蓄水腔的出雾口雾气。风管具有风道,风管包括进风口,风管与雾化管连通。风机安装于壳体的顶部,风机的出风口与风管的进风口连通。该加湿器通过将风机设置于壳体的顶部,风机通过风管向雾化管吹风,有利于将雾化管内的雾气排出,附着于雾化管侧壁上的雾气不会回流到风管内,更不会回流到风机上。加湿器结构简单,有利于改善风机由于受潮或进水而导致损坏的现象,延长了风机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加湿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加湿器产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加湿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暖气的使用,导致一些例如,皮肤紧绷、口舌干燥、咳嗽感冒等与干燥有关的疾病。此时,空气湿度显得尤为重要,空气湿度和空气温度均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联系。加湿器作为一种可以增加房间湿度的家用电器,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目前,市场上的加湿器主要有以下三种工作方式:超声波加湿型、风机加湿型以及热加湿型。其中,超声波加湿型是利用电子高频震荡,雾化片的高频谐振,将液态水分子结构打散而产生自然飘逸的雾气,通过风机将雾气吹出。有利于空气净化,减少疾病的发生。
然而,现有的超声波加湿器中,雾化片对水进行雾化的过程中,会产生水花飞溅,且飞溅的水花容易通过风道进入风机中,容易造成风机损坏,进而减少风机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加湿器,以改善上述的问题。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提供一种加湿器,包括壳体、雾化管、风管以及风机。壳体设有蓄水腔;雾化管内形成有雾道,雾化管插设于蓄水腔且包括进水口和用于将雾气排出蓄水腔的出雾口。风管具有风道,风管具有与风道连通的进风口,风道与雾道连通。风机安装于壳体的顶部,风机的出风口与风管的进风口连通。
进一步地,风道和雾道通过连通孔或连通管连通,且连通孔或连通管位于蓄水腔内,当风道和雾道通过连通孔连通时,连通孔位于风管、雾化管中的至少一个。
进一步地,雾化管包括沿周向设置的第一周壁和第二周壁,风管包括侧壁和底壁,侧壁围设于第一周壁外,底壁位于侧壁和第一周壁之间,且侧壁、底壁以及第一周壁围合成风道,第一周壁和第二周壁围合成雾道,第一周壁开设有连通风道和雾道的连通孔。
进一步地,第一周壁远离出雾口的一端设有连通孔。
进一步地,连通孔的数量为多个,且沿雾化管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风管开设有连通风道和蓄水腔的出风孔,第二周壁开设有连通蓄水腔和雾道的进风孔,出风孔和进风孔相对连通孔更靠近壳体顶部。
进一步地,壳体包括顶盖,雾化管穿设于顶盖,出雾口凸设于顶盖背离蓄水腔的一侧。顶盖还设置有安装座,风机固定于安装座且位于顶盖背离蓄水腔的一侧。
进一步地,安装座包括座体和固定连接于座体的第一配合部,座体固定连接于顶盖,第一配合部凸设于顶盖背离蓄水腔的一侧。第一配合部开设有卡槽,卡槽的槽底开设有贯通顶盖的导风孔,风机卡设于卡槽,风机的出风口与导风孔连通。
进一步地,安装座还包括与座体或顶盖固定连接的第二配合部,第二配合部位于座体或顶盖背离第一配合部的一侧,第二配合部与导风孔连通。风管包括侧壁和连接部,连接部连接于侧壁靠近进风口的一端,连接部与侧壁围合成环体,环体插接于第二配合部。
进一步地,壳体还包括内壳和外壳,内壳嵌套于外壳内,内壳的底部与外壳的底部之间形成容置腔,顶盖盖设于内壳的开口端,顶盖与内壳围合成蓄水腔。加湿器还包括雾化组件,内壳的底部设置有安装部,雾化组件安装于安装部且位于容置腔内,雾化管的进水口延伸至安装部且与雾化组件相对应。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风机安装于壳体的顶部,风机的出风口与风管的进风口连通,风管与雾化管连通,雾化管的出雾口设置于蓄水腔的外部。风机吹出来的风经过风管的风道进入雾化管的雾道中,从而将雾化管内的雾气从壳体的蓄水腔吹出。
该加湿器结构简单,不仅可以将雾化管内的雾气吹出,而且附着于雾化管侧壁上的雾气在重力作用下回流时,不会流入风管的风道内,更不会回流到风机上。有利于改善现有加湿器在加湿作业时,风机由于受潮或者进水而导致损坏的现象,进一步延长了风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湿器的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湿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壳体的顶盖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顶盖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雾化管和风管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图5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7为图2中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3的纵截面的剖视图。
图标:100-加湿器;110-壳体;111-蓄水腔;113-内壳;1132-凹陷部;1134-凹陷区域;115-外壳;1150-容置腔;1152-水位观测窗;117-顶盖;1171-安装座;1173-座体;1175-第一配合部;11751-卡槽;11753-导风孔;1177-第二配合部;119-网罩;120-雾化管;121-雾道;123-进水口;125-出雾口;1201-第一周壁;1203-连通孔;1205-第二周壁;1207-进风孔;127-浮子;130-风管;131-风道;133-进风口;1301-侧壁;1303-底壁;1305-连接部;1307-出风孔;140-风机;141-出风口;150-雾化组件;151-雾化座;153-雾化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加湿器是用于增加室内湿度的电器,包括超声波加湿型、风机加湿型以及热加湿型三种家用加湿器。其中,超声波加湿型中的超声波是指频率超出人耳可听范围的“声”波,作为一种机械波,以纵波方式在物体中传播。超声波加湿器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换能器把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在水中以一种很快的震荡使水雾化,雾化后的雾气会飘入空气中。
为了实现更好的出雾效果,也可以采用风机将雾化水从水箱内吹到空气中,达到理想的加湿空气的目的。
然而,市场上的一些超声波加湿器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风机损坏的问题,导致加湿器无法正常加湿作业。该类超声波加湿器中具有风机、风道、雾化片等部件,雾化片将水箱内的水进行雾化,风机通过风道131能够将水箱内的雾化水从水箱内吹出。
发明人经过研究试验发现,水箱内的水在雾化片作用雾化过程中容易在水面位置处产生飞溅的水花,风机安装于加湿器水箱的底部或者侧壁上,在加湿器加湿过程中,飞溅的水花极易溅入风道内,或者直接飞溅到风机的表面上。另外,当超声波加湿器在加湿作业时,雾化片将水进行雾化产生雾气,风机通过风道将雾气吹出去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小部分雾气附着于风道的侧壁,在重力作用下,附着在风道侧壁的雾气会滴落,容易进入风机中,从而造成风机损坏。
基于上述问题,请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湿器100。该加湿器100可以包括壳体110、雾化管120、风管130以及风机140。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壳体110设有蓄水腔111;风管130具有风道131,风管130穿设于蓄水腔111,风管130可以包括进风口133;风机140安装于壳体110的顶部,风机140的出风口141与风管130的进风口133连通;雾化管120内形成有雾道121,雾化管120插设于蓄水腔111内,雾化管120可以包括进水口123和出雾口125,出雾口125用于将雾气排出壳体110的蓄水腔111,风管130与雾化管120连通。壳体内设置雾化组件,雾化管插入蓄水腔内的水中,雾化管的进水口正对雾化组件的上方。应用时,雾化组件中的雾化片产生超声波振动能量,雾化管用于将雾化组件产生的超声波振动能量集中传导至水面上进行雾化。蓄水腔111内的雾气在雾化管120中的水面上生成并填充雾化管120的雾道121中,风机140通过风管130向雾化管120内吹风,将雾化管120内的雾气通过出雾口125从蓄水腔111内排出。可选地,壳体110可以包括顶盖117,顶盖117位于加湿器100整体结构的上部。安装时,雾化管120穿设于顶盖117,且雾化管120的出雾口125凸设于顶盖117背离蓄水腔111的一侧,即雾化管120的出雾口125凸出于壳体110的顶部。
进一步地,壳体110还可以包括内壳113和外壳115。其中,内壳113嵌套于外壳115内,顶盖117盖设于内壳113的开口端,通过顶盖117和内壳113围合成壳体110的蓄水腔111。雾化管120和风管130均伸入至蓄水腔111内。
请继续参照图1,内壳113的高度小于外壳115的高度,安装完成后,内壳113的开口端与外壳115的开口端基本平齐,顶盖117可以同时盖设于内壳113和外壳115的开口端位置。内壳113的底部与外壳115的底部之间具有容置腔1150,该容置腔1150用于安装雾化座、电路板等零部件,以使加湿器100中的部分零部件可以隐藏于外壳115和内壳113之间,有利于提升产品的美观性。
为了方便用户观察到蓄水腔111内水位的高度,可选地,壳体110的内壳113和外壳115上可以均设置有水位观测窗1152,且外壳115的水位观测窗1152应与内壳113的水位观测窗1152相对应。当用户需要观察蓄水腔111内的水位时,可以依次穿过外壳115的水位观测窗1152和内壳113的水位观测窗1152直观的看到蓄水腔111内的水位,方便用户及时添加水。
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将内壳113采用透明材质制作,仅在外壳115上设置水位观测窗1152来实现。用户通过外壳115的水位观测窗1152和透明内壳113,可以直观的看到蓄水腔111内的水位。
请参照图3和图4,雾化管120穿设于顶盖117,且雾化管120的出雾口125凸设于顶盖117的外侧,即雾化管120的出雾口125位于顶盖117背离蓄水腔111的一侧,有利于雾化管120将蓄水腔111内的雾气穿过顶盖117输送出壳体110。
进一步地,顶盖117还设置有安装座1171,安装座1171用于固定风机140、以及将风机140的出风口141和风管130的进风口133连通,以使风机140通过安装座1171可以固定在顶盖117背离蓄水腔111的一侧。当风机140固定在顶盖117的外侧时,蓄水腔111内的水在雾化过程中不会发生飞溅到风机140壳体甚至风机140内的情况。且风机140通过风管130向雾化管120吹风时,雾化管120内壁附着的雾气在重力作用下只会向下流动,直至流入蓄水腔111内的水中,而不会通过风管130回流到风机140中,从而避免了风机140因为受潮而造成的损坏问题。
请继续参照图3和图4,安装座1171包括座体1173和固定连接于座体1173的第一配合部1175。其中,座体1173与顶盖117固定连接,第一配合部1175凸设于顶盖117背离蓄水腔111的一侧,且第一配合部1175用于和风机140固定连接。
具体地,第一配合部1175开设有卡槽11751,卡槽11751的槽底开设有导风孔11753,导风孔11753贯通顶盖117开设。风机140卡设于卡槽11751中,且风机140的出风口141朝向卡槽11751的槽底位置插设,且使风机140的出风口141与导风孔11753连通。通过卡接可以将风机140稳固的安装于安装座1171的第一配合部1175,安装方便、稳固、且不易脱落。
为了方便将风管130的进风口133与风机140的出风口141连通,可选地,安装座1171还包括与座体1173或顶盖117固定连接的第二配合部1177,第二配合部1177与导风孔11753连通。
第二配合部1177位于座体1173或顶盖117背离第一配合部1175的一侧,即第一配合部1175和第二配合部1177分别位于座体1173的两端。当安装座1171与顶盖117安装完成后,座体1173与顶盖117固定连接,第一配合部1175和第二配合部1177分别位于顶盖117的两侧。
可选地,第二配合部1177为空心结构,且设置有卡接部,风管130的进风口133所在的一端插设于第二配合部1177,且与卡接部卡接。
可以理解的是,风管130的进风口133与第二配合部1177卡接,可以包括风管130的进风口133插设于第二配合部1177的内侧壁,和风管130的进风口133套设于第二配合部1177的外侧壁两种连接方式。当风管130的进风口133插设于第二配合部1177的内侧壁时,卡接部设置于第二配合部1177的内侧壁,风管130的进风口133与第二配合部1177的内侧壁上的卡接部卡接;当风管130的进风口133套设于第二配合部1177的外侧壁时,卡接部设置于第二配合部1177的外侧壁,风管130的进风口133与第二配合部1177的外侧壁上的卡接部卡接。
可选地,顶盖117、雾化管120以及安装座1171可以一体成型,结构简单,装配时方便安装。
请参照图5和图6所示,雾化管120与风管130平行设置,且风管130与雾化管120可以共用一部分侧壁。通过在共用的侧壁上开设连通孔1203,以使风管130的风道131和雾化管120的雾道121连通,在实现通风作用下减少占用空间,结构巧妙。
具体地,雾化管120为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开口的两端分别为进水口123和出雾口125。雾化管120包括沿周向连接的第一周壁1201和第二周壁1205。其中,第一周壁1201为风管130和雾化管120共用的部分侧壁,针对雾化管120而言,第一周壁1201和第二周壁1205围合成的空腔为雾化管120的雾道121;针对风管130而言,风管130的侧壁1301、底壁1303以及第一周壁1201围合成的空腔为风管130的风道131。
请参照图7,风管130包括侧壁1301、底壁1303以及连接部1305。底壁1303连接于侧壁1301的远离进风口133一端,连接部1305连接于侧壁1301靠近进风口133的一端,且连接部1305与侧壁1301围合成环体。当风管130与安装座1171连接时,环体插设于安装座1171的第二配合部1177。
侧壁1301围设于第一周壁1201的背离第二周壁1205的一侧,即侧壁1301围设于第一周壁1201外,底壁1303连接于侧壁1301和第一周壁1201之间。第一周壁1201上开设有连通风道131和雾道121的连通孔1203。风机140从出风口141向风管130的风道131内吹风,风通过连通孔1203进入雾道121,然后将雾道121内的雾气从出雾口125吹出。该结构的风管130和雾化管120占用蓄水腔111内的空间较小,在同样体积下有利于增大蓄水腔111的蓄水量,生产制造方便,有利于风机140吹出来的风经过风道131顺畅的传送到雾道121中。
进一步地,连通孔1203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连通孔1203沿雾化管120的轴向间隔设置。
为了使得风机140通过风管130可以将雾化管120内的雾气较大程度上吹出,可选地,请参照图8,连通孔1203开设于第一周壁1201的远离出雾口125的一端,当风从雾道121底端向顶端吹出时,有利于风将雾道121内的雾气较大程度的带出,提高出雾量。
当蓄水腔111内的水位较高,且超过了开设于第一周壁1201上的连通孔1203的位置时,风机140吹出来的风通过风管130无法穿过连通孔1203送到雾化管120内,则不能起到风机140的作用。
可选地,请继续参照图7和图8,在风管130的侧壁1301远离底壁1303的一端开设有出风孔1307,出风孔1307能够连通风道131和蓄水腔111。同时,在雾化管120的第二周壁1205上开设有进风孔1207,进风孔1207能够连通蓄水腔111和雾道121。且出风孔1307和进风孔1207相对于连通孔1203均靠近于壳体110顶部的一端。
也就是说,出风孔1307和进风孔1207在轴向上的开设位置相对应,其与连通孔1203在轴向上的开设位置相错位。当加湿器100安装完成且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下,连通孔1203位于下方,出风孔1307和进风孔1207位于上方,出风孔1307和进风孔1207的位置高于连通孔1203的位置。当蓄水腔111内的水位较高且超过了开设于第一周壁1201上的连通孔1203的位置时,风机140吹出来的风通过风管130的出风孔1307进入蓄水腔111的上部空间内,然后从雾化管120的进风孔1207进入雾道121内,从而将雾化管120内的雾气从出雾口125吹出。
可以理解的是,风管130与雾化管120连通的位置可以设置在雾化管120远离出雾口125的一端,也可以设置在雾化管120的中间位置。当设置在雾化管120远离出雾口125的一端时,风机140通过风管130向雾化管120的雾道121吹风,风从雾化管120的底端进入,然后向出雾口125流动,同时带动雾化后的雾气飘出水箱。
可选地,风管130和雾化管120除了上述的连通方式外,还可以在风管130和雾化管120之间设置连通管。即蓄水腔111内还设置有连通风道131和雾道121的连通孔或连通管,当风管130和雾化管120沿轴向贴合设置时,连通风道131和雾道121之间的可以为连通孔,连通孔可以位于风管130、雾化管120中的至少一个。其中,连通孔可以单独开设于风管130上、雾化管120上、或者同时开设于风管130和雾化管120上。当风管130和雾化管120为并列的两条管道时,可以通过连通管将风管130的风道131和雾化管120的雾道121连通。具体地,风管130上开设有和连通管连通的第一口,雾化管120上开设有和连通管连通的第二口,第二口开设于雾化管120靠近进水口123的一端,风管130的风道131与雾化管120的雾道121之间通过连通管连通。
其中,风管130和雾化管120之间通过连通管连通的结构,可以包括风管130的长度基本等于雾化管120在蓄水腔111内的长度,和风管130的长度小于雾化管120在蓄水腔111内的长度两种情况。当风管130的长度基本等于雾化管120在蓄水腔111内的长度时,风管130嵌设于蓄水腔111内的深度和雾化管120嵌设于蓄水腔111内的深度基本一致,可以将风管130的第一口开设于风管130的底端,且将位于风管130底端的第一口通过连通管与雾化管120底端的第二口连通,连通管可以处于水平状态。当风管130的长度小于雾化管120在蓄水腔111内的长度时,风管130嵌设于蓄水腔111内的深度小于雾化管120嵌设于蓄水腔111内的深度,风管130的第一口可以开设于风管130的底端,连通于风管130和雾化管120之间的连通管可以为水平状态或者倾斜的状态。当连通管道为水平状态时,雾化管120的第二口与雾化管120的进水口123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差。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湿器100还包括雾化组件150。内壳113的底部设置有安装部,雾化组件150安装于安装部,且位于内壳113底部与外壳115底部之间的容置腔1150内。当雾化组件150安装于加湿器100的壳体内后,雾化管120的进水口123延伸至该安装部,且与雾化组件150相对应,用于将雾化组件150雾化产生的超声波振动能量传导至水面。
具体的,内壳113的底部设置有凹陷部1132,凹陷部1132朝向外壳115的底部凸出,从而使得内壳113底部形成凹陷区域1134。安装时,雾化管120可以延伸至凹陷部1132中,也可以延伸至凹陷部1132的敞口位置,本申请对其结构不做具体限制,只要满足通过雾化组件150产生的超声波振动能量可以传导至雾化管120内的水面上即可。雾气
具体地,雾化组件150包括雾化座151和雾化片153。雾化座151设置于凹陷部1132靠近容置腔1150的一侧,雾化片153安装于雾化座151,且雾化片153与雾化管120的进水口123正对,通过雾化片153的高频谐振,将蓄水腔111内的液态水分子结构打散,产生自然、飘逸的雾气,雾气在雾化管120内的水面上形成。通过雾化片153进行雾化不需要对水加热或添加任何化学试剂。
另外,雾化片153在雾化过程中可以释放大量的负离子,负离子与空气中漂浮的烟雾、粉尘等产生静电式反应,使其沉淀。同时,还能有效去除甲醛、一氧化碳、细菌等有害物质,有利于空气净化,减少疾病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雾化片153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大约为3000个小时。雾化片153的使用寿命与水的质量有关,根据不同的的水质和使用目的,可以选用不同材质的雾化片。例如,水质较硬的地区,可以选用覆不锈钢的雾化片;要求耐酸的使用环境下,可以选用玻璃釉面的雾化片等。雾化片153可以具有断水自动保护功能,即当蓄水腔111内的水位低于水位开关时,雾化片153会自动停止工作。
可选地,请参照图2,雾化管120内还设有可在雾化管120内随水面上下移动的浮子127,浮子127漂浮于水面上,雾化片153在雾化雾气的过程中,会在水面上溅起水花,通过在雾化管120内设置浮子127,可以使用浮子127压住水花,以减少水花的飞溅程度。
同时,可以在壳体110的顶盖117外侧设置网罩119,网罩119开设有供出雾口125穿过的通孔,安装时,网罩119套设于雾化管120的出雾口125将风机140遮盖,起到保护风机140的作用,且提升加湿器100的美观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湿器100的工作过程如下:
加湿器100在加湿作业过程中,当蓄水腔111内的水位低于连通孔1203时,位于顶盖117外侧的风机140从上向下向风管130内吹风,经过雾化片153雾化可以在雾化管120内的水面上产生雾气,风经过风管130从连通孔1203进入雾化管120内,并将雾化管120内的雾气从出雾口125带出,实现了快速出雾的效果。
当蓄水腔111内的水位高于连通孔1203时,风机140吹出的风无法从连通孔1203进入雾化管120内,则风机140从上向下向风管130内吹风,经过雾化片153雾化可以在雾化管120内的水面上产生雾气,风从风管130的出风孔1307进入蓄水腔111,裹挟蓄水腔111内的雾气,然后从雾化管120的进风孔1207进入雾化管120中,并将雾化管120内的雾气从出雾口125带出,实现了快速出雾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当蓄水腔111内的水位低于连通孔1203时,由于风管130为直管,风机140从上向下向风管130内吹风,大部分的风会直接流到风管130底部位置,仅有少量的风会从出风孔1307吹到蓄水腔111内;然后通过连通孔1203进入雾化管120中,由于雾化管120也是直管,风会带动大部分的雾气从出雾口125吹出,仅有少量的风会从进风孔1207吹到蓄水腔111内。从出风孔1307吹到蓄水腔111内的风,和从进风孔1207吹到蓄水腔111内的雾气可以忽略不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湿器100,通过将风机140设置于壳体110的顶部,风机140通过风管130向雾化管120吹风,有利于将雾化管120内的雾气排出,附着于雾化管120侧壁上的雾气不会回流到风管130内,更不会回流到风机140上。该加湿器100在加湿过程中,即使有少量水花飞溅到风机140上,由于重力作用,水也不会长时间在风机140上停留,从而避免水对风机140造成影响,况且,由于风机140是从上向下吹风,蓄水腔111内的水在雾化过程中是很难飞溅到风机140上的。该加湿器100结构简单,有利于改善风机140由于受潮或进水而导致损坏的现象,延长了风机140的使用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蓄水腔;
雾化管,所述雾化管内形成有雾道,所述雾化管插设于所述蓄水腔且包括进水口和用于将雾气排出所述蓄水腔的出雾口;
风管,具有风道,所述风管具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口,所述风道与所述雾道连通;以及
风机,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和所述雾道通过连通孔或连通管连通,且所述连通孔或所述连通管位于所述蓄水腔内,当所述风道和所述雾道通过连通孔连通时,所述连通孔位于所述风管、所述雾化管中的至少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管包括沿周向设置的第一周壁和第二周壁,所述风管包括侧壁和底壁,所述侧壁围设于所述第一周壁外,所述底壁位于所述侧壁和所述第一周壁之间,且所述侧壁、所述底壁以及所述第一周壁围合成所述风道,所述第一周壁和所述第二周壁围合成所述雾道,所述第一周壁开设有连通所述风道和雾道的连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周壁远离所述出雾口的一端设有所述连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雾化管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开设有连通所述风道和所述蓄水腔的出风孔,所述第二周壁开设有连通所述蓄水腔和所述雾道的进风孔,所述出风孔和所述进风孔相对所述连通孔更靠近所述壳体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顶盖,所述雾化管穿设于所述顶盖,所述出雾口凸设于所述顶盖背离所述蓄水腔的一侧;
所述顶盖还设置有安装座,所述风机固定于所述安装座且位于所述顶盖背离所述蓄水腔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座体和固定连接于所述座体的第一配合部,所述座体固定连接于所述顶盖,所述第一配合部凸设于所述顶盖背离所述蓄水腔的一侧;
所述第一配合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槽底开设有贯通所述顶盖的导风孔,所述风机卡设于所述卡槽,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导风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还包括与所述座体或顶盖固定连接的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位于所述座体或顶盖背离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一侧,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导风孔连通;
所述风管包括侧壁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侧壁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侧壁围合成环体,所述环体插接于所述第二配合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嵌套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内壳的底部与所述外壳的底部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顶盖盖设于所述内壳的开口端,所述顶盖与所述内壳围合成所述蓄水腔;
所述加湿器还包括雾化组件,所述内壳的底部设置有安装部,所述雾化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且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雾化管的进水口延伸至所述安装部且与所述雾化组件相对应。
CN202021771419.4U 2020-08-20 2020-08-20 加湿器 Active CN2132080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71419.4U CN213208092U (zh) 2020-08-20 2020-08-20 加湿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71419.4U CN213208092U (zh) 2020-08-20 2020-08-20 加湿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08092U true CN213208092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40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71419.4U Active CN213208092U (zh) 2020-08-20 2020-08-20 加湿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080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28599B1 (ja) 2021-11-30 2022-08-31 リズム株式会社 加湿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28599B1 (ja) 2021-11-30 2022-08-31 リズム株式会社 加湿器
WO2023100391A1 (ja) * 2021-11-30 2023-06-08 リズム株式会社 加湿器及び加湿器の制御方法
JP2023081103A (ja) * 2021-11-30 2023-06-09 リズム株式会社 加湿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68851B1 (ko) 방향기능이 겸비된 세척이 간편한 초음파 가습기
JP6272188B2 (ja) 超音波式加湿器
CN209588268U (zh) 一种新型加湿器
CN213208092U (zh) 加湿器
CN116255685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WO2020062989A1 (zh) 加湿器及空调
CN111692687A (zh) 底座结构以及加湿器
KR200431451Y1 (ko) 자연대류방식 가습 키트
CN216384445U (zh) 无雾加湿器
CN210644768U (zh) 一种雾化器及其吸嘴组件
CN213208088U (zh) 底座结构以及加湿器
CN113719959A (zh) 加湿净化装置
CN216522062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JP6573958B2 (ja) 超音波式加湿器
CN219177875U (zh) 一种出雾挡水消音结构及加湿器
CN216716415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5765528U (zh) 一种导雾箱可拆卸的加湿器
CN220624267U (zh) 加湿器
CN218722009U (zh) 悬浮加湿器
CN218296085U (zh) 一种无雾加湿器的上置加水结构
CN213421231U (zh) 加湿取暖器
CN212299251U (zh) 空气净化加湿装置
CN219069474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4841372U (zh) 一种改进风道的加湿器
CN221349317U (zh) 加湿结构及加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