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08034U -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08034U
CN213208034U CN202022005115.3U CN202022005115U CN213208034U CN 213208034 U CN213208034 U CN 213208034U CN 202022005115 U CN202022005115 U CN 202022005115U CN 213208034 U CN213208034 U CN 2132080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ventilation
outdoor unit
air conditioner
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0511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胜辈
寇永春
曾庆和
王朝新
符龙
金海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2200511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080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080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080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空调室外机包括中隔板和电器盒,中隔板的一侧设置有电器盒腔,电器盒位于电器盒腔内。中隔板设有第一通风部,第一通风部朝向远离电器盒的方向凹陷,第一通风部开设有多个第一通风孔,电器盒包括盒后盖,盒后盖与第一通风部围成风道,电器盒腔通过风道与第一通风孔连通。该空调室外机可提高散热性能,同时提高零件强度。

Description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室外机在室外高温情况下制冷运行,控制器元器件和压缩机腔的温度会非常高,影响空调的正常工作。目前市场上降低控制器元器件或压缩机腔温度的结构。现有一种在室外机提手和中隔板上开通风孔,形成一种空气循环,从而降低控制器元器件温度的结构,但是中隔板上开孔的位置和数量有限,仅在电器盒两侧开通风孔,降温有限,极限条件下,控制器温升依然偏高,影响空调运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散热性能,同时提高零件强度的空调室外机。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空调室外机的空调器。
为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中隔板和电器盒,中隔板的一侧设置有电器盒腔,电器盒位于电器盒腔内。中隔板设有第一通风部,第一通风部朝向远离电器盒的方向凹陷,第一通风部开设有多个第一通风孔,电器盒包括盒后盖,盒后盖与第一通风部围成风道,电器盒腔通过风道与第一通风孔连通。
由上述方案可见,中隔板的第一通风孔位于电器盒正后侧,电器盒直接与风机腔接触,避免空气隔层保温,更直接降低电器盒中主板元件温度。中隔板上的第一通风部在朝向电器盒的一侧呈凹槽状,这样,第一通风部在远离电器盒的一侧呈凸包,可以提高中隔板的强度。中隔板与盒后盖装配后,两者之间形成较大的配合间隙,该配合间隙即为风道,从而便于电器盒腔的热空气通过风道直接散发出去,大幅提高了散热性能。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盒后盖靠近顶部处沿厚度方向贯穿地设有通风口,中隔板上靠近通风口处开设有多个第二通风孔,通风口与第二通风孔连通。
由此可见,便于电器腔内的热空气从上侧散发出去。
进一步的方案是,通风口高于位于顶部的第一通风孔。
再进一步的方案是,通风口的最低点与第一通风孔的最高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8毫米。
由此可见,电器盒的通风口的位置高于中隔板位于顶部的第一通风孔的位置,这样,风叶上甩出的冷凝水穿过第一通风孔后直接打在电器盒盒后盖的背面,而无法从通风口进入电器盒,该结构通风不通水,进而起到防水作用。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中隔板上还设有第二通风部,第二通风部自盒后盖的边沿沿水平方向向远离盒后盖的方向延伸,第二通风部上开设有多个第三通风孔,第三通风孔与电器盒腔连通。
由此可见,电器盒上侧的第二通风口、电器盒侧边的第二通风部以及与电器盒相对的第一通风部,三个部位分别在电器盒的上侧、旁侧以及正后侧同时通风,通过多通道出风,保障通风顺畅性,提高降温效率。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通风孔、第二通风孔和第三通风孔均呈矩形,且三者的宽度均小于或等于2.5毫米。
由此可见,中隔板上各通风孔的形状设计为宽度2.5毫米的矩形微孔,密集有序排布,保障通风顺畅且能防止虫子进入电器盒。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通风部包括主体部和下延伸段,下延伸段自主体部竖直向下延伸,下延伸段延伸至盒后盖与中隔板之间的间隙外,下延伸段与电器盒腔连通。
由此可见,保证电器盒腔内的热空气通过下延伸段顺利进入风道内。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盒后盖朝向中隔板的侧壁上设有多条加强筋,多条加强筋呈纵横交错布置。
由此可见,加强筋和凸包状的第一通风部均使得盒后盖与中隔板之间形成通风间隙,进一步提高通风的顺畅性。另外,加强筋和隔板上的第一通风部的设置均可提高零件本身的强度,防止跌落变形。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中隔板为钣金件,第一通风部远离电器盒的一侧自中隔板表面向外凸出。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空调室外机还包括风机,风机和电器盒分别位于中隔板相对的两侧。
由此可见,电器盒产生的高温空气均通过中隔板流出到风机腔,从而有效降低电器盒的温度。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电器盒还包括盒前盖,盒前盖和盒后盖围成容纳空间,盒前盖上还设置有导流通道,导流通道靠近通风口设置并与通风口连通。
由此可见,盒后盖上设置导流通道,导流通道的进风口敞开,可汇聚气流,导流通道的出风口靠近通风口,从而起空气引流作用,增加了空气流通量,加快空气流通速度,加快电器盒中元器件的散热。
进一步的方案是,电器盒还包括电路板和发热器件,发热器件设置在电路板上,电路板和发热器件均位于容纳空间内,发热器件上设置有散热鳍片,散热鳍片位于导流通道内。
由此可见,通过导流通道的引流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散热鳍片的散热效果。
为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外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实施例中中隔板与电器盒装配后的局部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实施例中中隔板与电器盒第一视角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实施例中中隔板与电器盒第二视角的结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实施例中第一通风部位置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实施例中第一通风部的下延伸段位置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实施例中通风口位置第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实施例中通风口位置第二视角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实施例中电器盒的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实施例中电器盒的盒后盖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实施例中电器盒导流通道位置的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空调器包括相互连接的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
参见图1和图2,空调室外机包括中隔板1、电器盒2、风机(未图示) 和压缩机(未图示),风机和电器盒2分别位于中隔板1相对的两侧,压缩机和电器盒2位于中隔板1的同侧。中隔板1的第一侧设置有电器盒腔 20和压缩机腔(未图示),电器盒2位于电器盒腔20内,压缩机位于压缩机腔内,压缩机腔与电器盒腔20连通,中隔板1的第二侧设置有风机腔30,风机位于风机腔30内。
参见图2至图4,中隔板1为钣金件,中隔板1设有第一通风部11、第二通风部12和第三通风部13,第一通风部11呈朝向远离电器盒2方向凸出的凸包,即第一通风部11朝向电器盒2的一侧自中隔板1表面向内凹陷,且第一通风部11远离电器盒2的一侧自中隔板1表面向外凸出。盒后盖21朝向中隔板1的侧壁上设有多条加强筋211,多条加强筋211呈纵横交错布置。
电器盒2包括盒后盖21、电路板22、发热器件24和盒前盖23,发热器件24设置在电路22板上,电路板22和发热器件24位于盒前盖23和盒后盖21围成容纳空间内,发热器件24包括电感、电容241、整流桥、IGBT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主芯片242等。
盒后盖21与第一通风部11围成风道111,第一通风部11开设有多个密集且呈矩阵布置的第一通风孔112,电器盒腔20通过风道111与第一通风孔112连通。第一通风部11包括依次连接的上延伸段113、主体部114 和下延伸段115,上延伸段113自主体部114竖直向上延伸,且上延伸段 113位于第三通风部13的一侧,下延伸段115自主体部114竖直向下延伸,如图5所示,下延伸段115延伸至盒后盖21与中隔板1之间的间隙外,下延伸段115与电器盒腔20连通,保证电器盒腔20内的热空气通过下延伸段115顺利进入风道111内。
第二通风部12自盒后盖21的边沿沿水平方向向远离盒后盖21的方向延伸,第二通风部12上开设有多个密集且呈矩阵布置的第三通风孔121,第三通风孔121与电器盒腔20连通。
参见图6和图7,盒后盖21靠近顶部处沿厚度方向贯穿地设有通风口 212,第三通风部13靠近通风口212设置,第三通风部13上开设有多个密集且呈矩阵布置的第二通风孔131,通风口212与第二通风孔131连通。如图7所示,通风口212的底壁2121高于位于顶部的第一通风孔112的顶壁 1121,且通风口212的底壁2121与第一通风孔112的顶壁1121之间的距离d大于或等于8毫米。这样,风机的风叶甩出的冷凝水直接打在电器盒2 背面,无法进入电器盒2,该结构通风不通水,进而起到防水作用。另外,从通风口212出来的部分热空气也可以从第一通风部11的上延伸段113经过第一通风孔112进入风机腔30散热。
第一通风孔112、第二通风孔131和第三通风孔121均呈矩形的微孔,且三者的宽度均小于或等于2.5毫米,各通风孔均呈矩阵密集有序排布,保障通风顺畅且能防止虫子进入电器盒2。
参见图8至图10,盒前盖21上设置有导流通道213,导流通道213的进风口2131和导流通道213的出风口2132沿竖直方向布置,导流通道213 靠近通风口212设置且通风口212位于导流通道213的上方,导流通道213 与通风口212连通,从而使得发热器件24产生的热气从导流通道213的出风口2132进入通风口212进而排出电器盒2。主芯片242上设置有散热鳍片240,散热鳍片240位于导流通道213内,另外,电路板22上在出风口 2132与通风口212之间设置有整流桥、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等,电容241、电感等位于进风口2131通风方向的下游侧,导流通道213起空气引流作用,增加了空气流通量,加快电器盒2中发热器件24的散热,并且位于通风口212附近的发热器件24散发的热量能够更快地从通风口212 排出,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外机与现有技术的中隔板未开孔的空调室外机相比,电器盒内空气温度降低了6℃,PFC电感温度降低12.1℃,功率器件降低约5℃。
由上可见,中隔板与电器盒配合形成了三处通风通道,第一处为电器盒上侧的通风口与中隔板上侧的第二通风孔连通形成的通风通道,有利于电器盒上侧的元件产生的高温空气排走;第二处为第三通风孔与电器盒腔连通形成的通风通道,第三通风孔位于电器盒的左侧,有利于将电器盒左侧的元件产生的高温空气排走;第三处为第一通风部的下延伸段与电器盒腔连通形成的通风通道,有利于将压缩机附近的高温空气排走。三个通风通道分别在电器盒的上侧、左侧以及正后侧同时通风,通过多通道出风,保障通风顺畅性,提高降温效率。中隔板的第一通风孔位于电器盒正后侧,电器盒直接与风机腔接触,避免空气隔层保温,更直接降低电器盒中主板元件温度。中隔板上的第一通风部在朝向电器盒的一侧呈凹槽状,这样,第一通风部在远离电器盒的一侧呈凸包,可以提高中隔板的强度。同时便于电器盒腔的热空气通过由盒后盖与第一通风部围成的风道散发出去,大幅提高了散热性能。
此外,各通风孔的形状和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变。上述改变也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空调室外机,包括中隔板和电器盒,所述中隔板的一侧设置有电器盒腔,所述电器盒位于所述电器盒腔内;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隔板设有第一通风部,所述第一通风部朝向远离所述电器盒的方向凹陷,所述第一通风部开设有多个第一通风孔,所述电器盒包括盒后盖,所述盒后盖与所述第一通风部围成风道,所述电器盒腔通过所述风道与所述第一通风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后盖靠近顶部处沿厚度方向贯穿地设有通风口,所述中隔板上靠近所述通风口处开设有多个第二通风孔,所述通风口与所述第二通风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风口高于位于顶部的所述第一通风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风口的最低点与所述第一通风孔的最高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8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隔板上还设有第二通风部,所述第二通风部自所述盒后盖的边沿沿水平方向向远离所述盒后盖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通风部上开设有多个第三通风孔,所述第三通风孔与所述电器盒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二通风孔和所述第三通风孔均呈矩形且宽度均小于或等于2.5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风部包括主体部和下延伸段,所述下延伸段自所述主体部竖直向下延伸,所述下延伸段延伸至所述盒后盖与所述中隔板之间的间隙外,所述下延伸段与所述电器盒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后盖朝向所述中隔板的侧壁上设有多条加强筋,多条所述加强筋呈纵横交错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隔板为钣金件,所述第一通风部远离所述电器盒的一侧自所述中隔板表面向外凸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和所述电器盒分别位于所述中隔板相对的两侧。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器盒还包括盒前盖,所述盒前盖和所述盒后盖围成容纳空间,所述盒前盖上设置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靠近所述通风口设置并与所述通风口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器盒还包括电路板和发热器件,所述发热器件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发热器件均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发热器件上设置有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位于所述导流通道内。
13.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
CN202022005115.3U 2020-09-14 2020-09-14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2132080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05115.3U CN213208034U (zh) 2020-09-14 2020-09-14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05115.3U CN213208034U (zh) 2020-09-14 2020-09-14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08034U true CN213208034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20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05115.3U Active CN213208034U (zh) 2020-09-14 2020-09-14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080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18778B (zh) 一种半导体制冷桌面空调
CN218105648U (zh) 一种空气炸锅的散热结构
JP4305999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CN212299209U (zh) 室外机散热组件、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3208034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TW201222219A (en) Data center
CN219868254U (zh) 一种多功能半导体制冷装置
CN106969430B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JP2005044857A (ja) 冷却機構
CN216844927U (zh) 一种电控盒、控制组件及空调室外机
JP6632733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106765599B (zh) 空调柜机
CN114526517A (zh) 室外机及热泵系统
CN107769525B (zh) 功率单元自循环风冷辅助散热结构及功率单元驱动装置
CN215929866U (zh) 一种除湿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6700544U (zh) 一种电器启动柜
CN216620062U (zh) 一体式空调器
CN211084255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3280439U (zh) 一种内置密闭热通道的it机柜
CN213841139U (zh) 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机
CN219531016U (zh) 电器盒组件及空调机组
CN218955047U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CN218920254U (zh) 变频器、压缩机和暖通设备
CN218920255U (zh) 变频器、压缩机和暖通设备
CN216872106U (zh) 一种风冷锂电池储能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