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07937U - 一种新型节能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节能燃气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07937U
CN213207937U CN202021259736.8U CN202021259736U CN213207937U CN 213207937 U CN213207937 U CN 213207937U CN 202021259736 U CN202021259736 U CN 202021259736U CN 213207937 U CN213207937 U CN 2132079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flue
air
premixer
shaped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5973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金兵
冯磊华
黄体帅
詹毅
姚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2125973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079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079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079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节能燃气灶,属于燃气灶设计制造领域。由灶具固定板,空气进口,烟气吸热鳍片,内侧圆形桶状结构,预混器空气进口,预混器,喷嘴,蜂窝板,燃气入口管道,风机,烟道固定座,烟道,外侧圆形桶状结构,烟囱,空气预热管构成;所述节能燃气灶结构通过将燃气灶领率的预混合燃烧技术,红外线热辐射技术,烟气热能回收技术整合在一个燃气灶结构中从而时燃气热效率最大化。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节能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节能燃气灶,属于燃气灶设计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相比过去当代人们更加注重绿色节能的健康生活。我国家用燃气灶目前也已成为我国农村家庭和城镇居民的主要灶具,但是其中只有1/4的家庭在使用节能灶具,不使用节能灶具的主要原因是价格相对较高、技术不成熟故障率高和火焰大小不能很好的适应中餐制作要求。现阶段我国家用燃气在使用过程有近一半的燃气热能被浪费掉,无论是从节约能源,还是站在消费者利益的角度看,生产高热效率的家用燃气灶,已成为燃气灶具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燃气灶是将燃气能转换为热能,通过热交换、热辐射和热传递这三种方式将锅底进行加热,其中普通燃气灶在热能传递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热量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通过各种方式损失掉,比如辐射在空气中,或热量被油烟带走等等,从目前所采用的技术改造来看,损失热能的很大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降低损失的比例。从而合理的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减少燃气的使用量和碳的排放,从而达到提高燃气灶整体效率的目的。
目前预混燃烧技术和红外燃烧技术以及烟气热能回收节能技术一定是未来的主要方向,现在主流的大气式燃烧器已经研究到了瓶颈,在用技术性手段提升其热效率,效果几乎不太理想。就如同燃气灶的发展一样大气式燃气灶在发明后的一两年后到现在都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进步。使得现在普通燃气灶厂商去注重外观和易用性等方面进行发展,效率方面没有在过多的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提高现有燃气灶对燃气利用效率,而提出的一种结合现有燃气灶节能技术中的红外燃烧技术、预混合技术、烟气热能回收技术的一种燃气节能灶,从而将燃气灶对燃气热利用的最大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由灶具固定板,空气进口,烟气吸热鳍片,内侧圆形桶状结构,预混器空气进口,预混器,喷嘴,蜂窝板,燃气入口管道,风机,烟道固定座,烟道,外侧圆形桶状结构,烟囱,空气预热管构成;
包括安装在灶具固定板上的本体与风机,本体包括由内侧圆形桶状结构、外侧圆形桶状结构两个嵌套的圆形桶状结构,分为的燃气燃烧区和烟气收集区;
燃气燃烧区在内侧圆形桶状结构内,燃气燃烧区主要进行燃气和空气混合气体的燃烧;烟气收集区在两个嵌套的圆形桶状结构之间;
在燃气燃烧区上方设置蜂窝板,内侧圆形桶状结构内壁设置镶嵌槽,蜂窝板固定在镶嵌槽中,通过在燃气燃烧区进行的燃烧反应加热蜂窝板,从而对蜂窝板上方进行红外热辐射;
空气预热管的一端穿过外侧圆形桶状结构与风机连接,另一端与预混器连接;
空气预热管在烟气收集区缠绕至少一匝,烟气吸热鳍片垂直设置在空气预热管的绕匝区域,并且空气预热管贯穿烟气吸热鳍片;当高温烟气流经烟气吸热鳍片时吸热加热整个管道,管道中的空气此时也被加热;
所述预混器是空气和燃气的混合空间,包括燃气入口管道和空气进口在内的两个进口,以及与出口连接的喷嘴;
加热空气最终会流向空气与燃气预混合的预混器进行预混合,燃气空气混合气体从预混器最终流向喷嘴点燃进行燃烧;
烟道的一端与外侧圆形桶状结构的底部贯通连接,另一端与烟囱连接;燃烧后沉积在烟气收集区底部的烟气,经过烟道与烟囱进行排出。
所述预混器还包括燃气阀门,通过燃气阀门开启或关闭甲烷进口,从而启动关闭燃气灶。
所述蜂窝板由两层金属蜂窝网构成,材料为金属或者陶瓷,是节能燃气灶实现热红外热辐射的主要部件。
烟道通过烟道固定座固定在灶具固定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燃气灶工作时燃气和空气进行预混合,经过喷嘴时点燃快速充分的燃烧产生相比于大气式燃烧器更高的高温加热蜂窝板,预混合气体燃烧相比大气式燃气灶燃烧,不受空气的物理扩散速度限制,燃烧速度更快更充分;蜂窝板产生红外热辐射;燃烧后的废其烟气穿过蜂窝板抵达烟气回收区域,通过热交换将热量回收传递给空气,进行热能的回收,降低烟气的热损失。通过三种节能措施从而使燃气灶更加节能,燃气热效率更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
图2为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图3为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图4为的蜂窝板结构图。
图5为烟气吸热鳍片结构图。
图中:1.灶具固定板 2.空气进口 3.烟气吸热鳍片 4.内侧圆形桶状结构 5.预混器空气进口 6预混器 7.喷嘴 8.蜂窝板 9.燃气入口管道 10.风机11.烟道固定座 12.烟道 13.外部圆形桶状结构 14.烟道出口 15.空气预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5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由灶具固定板1,空气进口2,烟气吸热鳍片3,内侧圆形桶状结构4,预混器空气进口5,预混器6,喷嘴7,蜂窝板8,燃气入口管道9,风机10,烟道固定座11,烟道12,外侧圆形桶状结构13,烟囱14,空气预热管15构成;
包括安装在灶具固定板1上的本体与风机10,本体包括由内侧圆形桶状结构4、外侧圆形桶状结构13两个嵌套的圆形桶状结构,分为的燃气燃烧区100和烟气收集区200;
燃气燃烧区100在内侧圆形桶状结构4内,燃气燃烧区100主要进行燃气和空气混合气体的燃烧;烟气收集区200在两个嵌套的圆形桶状结构之间;
在燃气燃烧区100上方设置蜂窝板8,内侧圆形桶状结构4内壁设置镶嵌槽41,蜂窝板8固定在镶嵌槽41中,通过在燃气燃烧区100进行的燃烧反应加热蜂窝板8,从而对蜂窝板8上方进行红外热辐射;
空气预热管15的一端穿过外侧圆形桶状结构13与风机10连接,另一端与预混器6连接;
空气预热管15在烟气收集区200缠绕至少一匝,烟气吸热鳍片3垂直设置在空气预热管15的绕匝区域,并且空气预热管15贯穿烟气吸热鳍片3;当高温烟气流经烟气吸热鳍片3时吸热加热整个管道,管道中的空气此时也被加热;
所述预混器6是空气和燃气的混合空间,包括燃气入口管道9和预混器空气进口5在内的两个进口,以及与出口连接的喷嘴7;
加热空气最终会流向空气与燃气预混合的预混器6进行预混合,燃气空气混合气体从预混器6最终流向喷嘴7点燃进行燃烧;
烟道12的一端与外侧圆形桶状结构13的底部贯通连接,另一端与烟囱14连接;燃烧后沉积在烟气收集区200底部的烟气,经过烟道12与烟囱14进行排出。
所述预混器6还包括燃气阀门91,通过燃气阀门开启或关闭甲烷进口,从而启动关闭燃气灶。
所述蜂窝板8由两层金属蜂窝网构成,材料为金属或者陶瓷,是节能燃气灶实现热红外热辐射的主要部件。
烟道12通过烟道固定座11固定在灶具固定板1上。

Claims (4)

1.一种新型节能燃气灶,其特征在于,由灶具固定板(1),空气进口(2),烟气吸热鳍片(3),内侧圆形桶状结构(4),预混器空气进口(5),预混器(6),喷嘴(7),蜂窝板(8),燃气入口管道(9),风机(10),烟道固定座(11),烟道(12),外侧圆形桶状结构(13),烟囱(14),空气预热管(15)构成;
包括安装在灶具固定板(1)上的本体与风机(10),本体包括由内侧圆形桶状结构(4)、外侧圆形桶状结构(13)两个嵌套的圆形桶状结构,分为的燃气燃烧区(100)和烟气收集区(200);
燃气燃烧区(100)在内侧圆形桶状结构(4)内,燃气燃烧区(100)主要进行燃气和空气混合气体的燃烧;烟气收集区(200)在两个嵌套的圆形桶状结构之间;
在燃气燃烧区(100)上方设置蜂窝板(8),内侧圆形桶状结构(4)内壁设置镶嵌槽(41),蜂窝板(8)固定在镶嵌槽(41)中,通过在燃气燃烧区(100)进行的燃烧反应加热蜂窝板(8),从而对蜂窝板(8)上方进行红外热辐射;
空气预热管(15)的一端穿过外侧圆形桶状结构(13)与风机(10)连接,另一端与预混器(6)连接;
空气预热管(15)在烟气收集区(200)缠绕至少一匝,烟气吸热鳍片(3)垂直设置在空气预热管(15)的绕匝区域,并且空气预热管(15)贯穿烟气吸热鳍片(3);当高温烟气流经烟气吸热鳍片(3)时吸热加热整个管道,管道中的空气此时也被加热;
所述预混器(6)是空气和燃气的混合空间,包括燃气入口管道(9)和预混器空气进口(5)在内的两个进口,以及与出口连接的喷嘴(7);
加热空气最终会流向空气与燃气预混合的预混器(6)进行预混合,燃气空气混合气体从预混器(6)最终流向喷嘴(7)点燃进行燃烧;
烟道(12)的一端与外侧圆形桶状结构(13)的底部贯通连接,另一端与烟囱(14)连接;燃烧后沉积在烟气收集区(200)底部的烟气,经过烟道(12)与烟囱(14)进行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节能燃气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混器(6)还包括燃气阀门(91),通过燃气阀门开启或关闭甲烷进口,从而启动关闭燃气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节能燃气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蜂窝板(8)由两层金属蜂窝网构成,材料为金属或者陶瓷,是节能燃气灶实现热红外热辐射的主要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节能燃气灶,其特征在于,
烟道(12)通过烟道固定座(11)固定在灶具固定板(1)上。
CN202021259736.8U 2020-07-02 2020-07-02 一种新型节能燃气灶 Active CN2132079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59736.8U CN213207937U (zh) 2020-07-02 2020-07-02 一种新型节能燃气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59736.8U CN213207937U (zh) 2020-07-02 2020-07-02 一种新型节能燃气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07937U true CN213207937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32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59736.8U Active CN213207937U (zh) 2020-07-02 2020-07-02 一种新型节能燃气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079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88359U (zh) 生物质导热油炉
CN202757154U (zh) 余热回收高效燃气灶
CN213207937U (zh) 一种新型节能燃气灶
CN208170388U (zh) 通用型双重净化无焰节能燃烧器
CN205897233U (zh) 一种节能环保燃气炒菜灶
CN210532458U (zh) 无焰燃气灶
CN103062895A (zh) 一种节能多用途锅炉
CN205807843U (zh) 一种高温预混燃气热载体炉
CN201259250Y (zh) 节能减排燃气灶
CN201954620U (zh) 分体式炉灶反射罩
CN201764540U (zh) 一种返烧锅炉
CN2233511Y (zh) 高效可调温多功能节能蒸汽灶
CN2537905Y (zh) 高效节能炉灶
CN2241825Y (zh) 预加热节能灶头
CN2557830Y (zh) 民用节能锅炉
CN208703913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预混式锅炉
CN2412180Y (zh) 汽水循环生活锅炉
CN202769937U (zh) 一种节能燃气热水炉
CN211526485U (zh) 回流式燃气节能灶
CN201285074Y (zh) 生物质燃料立式炊暖加热炉
CN202002150U (zh) 民用采暖炉
CN201221758Y (zh) 灶具炉膛结构
CN2883957Y (zh) 一种高效节能家用锅炉
CN206989256U (zh) 一种快速升温节能民用锅炉
CN206817522U (zh) 一种户用高效低排放生物质节能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