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07745U - 灯具 - Google Patents

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07745U
CN213207745U CN202022221632.4U CN202022221632U CN213207745U CN 213207745 U CN213207745 U CN 213207745U CN 202022221632 U CN202022221632 U CN 202022221632U CN 213207745 U CN213207745 U CN 2132077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
housing
chamber
sleeve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2163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崇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itus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2163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07745U/zh
Priority to US17/128,863 priority patent/US11073271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077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077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50Cooling arrangements
    • F21V29/70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 F21V29/74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with fins or blades
    • F21V29/76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with fins or blades with essentially identical parallel planar fins or blades, e.g. with comb-like cross-s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50Cooling arrangements
    • F21V29/70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 F21V29/83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the elements having apertures, ducts or channels, e.g. heat radiation ho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7/00Fastening of component parts of lighting devices, e.g. shades,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filters, screens, grids or protective cages
    • F21V17/06Fastening of component parts of lighting devices, e.g. shades,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filters, screens, grids or protective cages the fastening being onto or by the lamphold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50Cooling arrangements
    • F21V29/70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 F21V29/71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separate elements interconnected by heat-conducting means, e.g. with heat pipes or thermally conductive bars between separate heat-sink elements
    • F21V29/717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separate elements interconnected by heat-conducting means, e.g. with heat pipes or thermally conductive bars between separate heat-sink elements using split or remote units thermally interconnected, e.g. by thermally conductive bars or heat 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50Cooling arrangements
    • F21V29/70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 F21V29/74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with fins or blades
    • F21V29/76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with fins or blades with essentially identical parallel planar fins or blades, e.g. with comb-like cross-section
    • F21V29/767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with fins or blades with essentially identical parallel planar fins or blades, e.g. with comb-like cross-section the planes containing the fins or blades having directions perpendicular to the light emitting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1/00Gas-tight or water-tight arrangements
    • F21V31/005Seal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05/00Planar light sources
    • F21Y2105/10Planar light sources comprising a two-dimensional array of point-like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灯具,该灯具包括:壳体,具有中空内腔,所述壳体上设置第一通风区域和第二通风区域;散热器,容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中空内腔内,所述散热器包括对应所述第一通风区域和所述第二通风区域并排设置的多个鳍片;阻隔机构,设置在所述散热器和所述壳体内壁之间以将所述中空内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多个鳍片容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相互隔绝;其中,任意相邻两个所述鳍片之间形成间隙,且所述第一通风区域、所述间隙和所述第二通风区域连通以形成一通道。本实用新型的灯具的散热和防水效果好。

Description

灯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灯具。
背景技术
在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照明需求是非常重要的方面。用于照明的灯具通常包括除光源外所有用于固定和保护光源所需的全部零部件,以及与电源连接所必需的线路附件。
根据应用的场景不同,灯具的具体结构和形态也不相同。例如,除常规的电源结构外,家用灯具包括灯管,以及灯管外侧的罩体等;而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工作场合灯具和影视灯光灯具里,除上述结构外,通常还配置有散热结构,以用于将发光元件在工作状态下散发的大量热量及时的导出灯具,避免造成对灯具造成损伤。
无论在何种场合下应用的灯具,灯光设备要稳定且可靠地持续工作,均要求灯具具有良好的散热功能和防水功能,以确保发光元件的正常工作状态。特别是对于在复杂应用场景下,灯具的防水要求更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灯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灯具散热和防水性能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灯具,所述灯具包括:
壳体,具有中空内腔,所述壳体上设置第一通风区域和第二通风区域;
散热器,容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中空内腔内,所述散热器包括对应所述第一通风区域和所述第二通风区域并排设置的多个鳍片;
阻隔机构,设置在所述散热器和所述壳体内壁之间以将所述中空内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多个鳍片容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相互隔绝;其中,任意相邻两个所述鳍片之间形成间隙,且所述第一通风区域、所述间隙和所述第二通风区域连通以形成一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风区域、所述散热器和所述第二通风区域沿第一方向布置,所述阻隔机构在第二方向上隔绝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在同一平面内交叉。
进一步地,所述灯具还包括风冷结构;所述风冷结构固定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风冷结构位于所述散热器和所述第二通风区域之间,所述风冷结构的出风面面向所述散热器的一侧部。
进一步地,所述灯具还包括:
光源防护组件,具有中空腔室,所述光源防护组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光源部分,与所述散热器导热连接,所述光源部分容置于所述光源防护组件的所述中空腔室内;以及,
电路板,与所述光源部分电连接,所述电路板容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
进一步地,所述阻隔机构包括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肋片;所述壳体的内侧壁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肋片上至少所述第一肋片的上外周部卡合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肋片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围合成一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一通风区域和第二通风区域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外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散热器导热连接,且容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
进一步地,所述阻隔机构包括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肋片,以及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的第二肋片,所述第二肋片至少由所述壳体的顶部的内侧壁向所述壳体的中空内腔延伸,所述第二肋片贴近所述第一肋片;所述第二肋片与所述第一肋片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第一肋片、所述第二肋片和所述壳体的内壁围合成一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一通风区域和所述第二通风区域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外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散热器导热连接,且容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
进一步地,所述阻隔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三肋片;所述第三肋片上至少所述第三肋片的上外周部与所述壳体密封配合,所述第三肋片和所述壳体的内壁围合成一第三腔室,所述第一通风区域和第二通风区域位于所述第三腔室外部,所述第三腔室与所述光源防护组件的所述中空腔室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防护组件包括具有中空腔室的套筒、第一垫圈和具有第一透光部分的第一盖合单元;所述光源部分套设于所述套筒的所述中空腔室内,所述第一盖合单元将所述第一垫圈压紧于所述套筒一端部上,所述第一盖合单元固定于所述套筒上,所述套筒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合单元包括第一透光件、第一环形结构和具有第一通孔的第一压板;
所述第一环形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透光件盖合于所述第一压板的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透光件和所述第一垫圈嵌设于所述第一环形结构内,所述第一透光件压紧于所述第一垫圈一端,所述第一垫圈另一端贴紧于所述套筒的所述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防护组件还包括第二垫圈和具有第二通孔的第二压板;
所述光源部分贴合于所述散热器的一端部,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套筒的内侧壁抵接,所述第二压板将所述第二垫圈压紧于所述散热器的所述端部,所述光源部分发出的光线由所述第二压板的所述第二通孔透出。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防护组件还包括中间连接件;所述中间连接件包括第一环形连接件和第二环形连接件,所述第一环形连接件布置于所述第二环形连接件的中空部分,所述第一环形连接件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环形连接件的第一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环形连接件的内周面与所述第一环形连接件的外周面呈预设夹角设置;
所述套筒包括套筒主体和套筒后端板,所述套筒后端板与所述套筒主体固定连接,并套设于所述套筒主体的外周;所述第二环形连接件与所述壳体的一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环形连接件的第二端部将所述套筒后端板压紧于所述壳体的所述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连接件还包括第二环形结构和第三环形结构;所述第二环形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环形连接件的第二端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环形结构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一端部固定有第四环形结构,所述第四环形结构的内周面贴紧于所述第三环形结构的外周面,所述第四环形结构的端面贴紧于所述第二环形结构的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尾部端盖和具有所述中空内腔的壳体主体;所述尾部端盖盖合于所述壳体主体的一端部;
所述壳体主体的顶部的一端部开设有开口朝下的卡槽,所述尾部端盖与所述壳体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尾部端盖的上端部卡合于所述卡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内容置有散热器,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区域和第二通风区域,任意相邻两片鳍片之间的间隙与第一通风区域和第二通风区域相连通,既能够达到散热的目的,又能够形成供流体流通的通道;同时,阻隔机构将壳体的中空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散热器容置于第一腔室内;同时,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相互隔绝,以防止灯具外部的水等流体进入到第二腔室而对容置于第二腔室内的器件或结构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灯具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Ⅱ-Ⅱ剖面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灯具的第一罩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灯具的第二罩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灯具的光源部分和散热器的安装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图2的Ⅵ处的细节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图2的Ⅶ处的细节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光源防护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图2的Ⅸ处的细节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盖合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图2的Ⅻ处的细节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U型支架和支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光源防护组件,101-第一盖合单元,1011-第一压板,1012-第一通孔,1013-第一环形结构,1014-第一透光件,102-第一垫圈,103-套筒,1031-套筒前端部,1032-套筒主体,1033-套筒后端板,104-中间连接件,1041-第一环形连接件,1042-第一环形连接件的外周面,1043-第二环形连接件,1044-第二环形连接件的内周面,1045-第二环形结构,1046-第二环形结构的外周面,1047-第三环形结构,1048-第三环形结构的外周面;105-第二压板,1051-第二通孔,106-第二垫圈;
201-光源部分,202-散热器,2021-导热管,2022-鳍片,2023-热传导部,203-风冷结构,204-电路板,205-导热块,206-第一支板,207-第二支板;
300-阻隔机构,301-第一肋片,302-第二肋片,303-第三肋片,304-第四肋片;
400-壳体,401-第一罩盖,4011-第一突出部,402-第二罩盖,4021-第二突出部,4022-透水孔,403-尾部端盖,4031-尾部端帽,404-卡槽,405-第一通风区域,406-第二通风区域,407-第四环形结构,4071-第四环形结构的内周面;
500-U型支架,600-支杆,601-插接通道,602-第四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灯具,参见图1和图2所示,该灯具包括壳体400、散热器202和阻隔机构300。壳体400,具有中空内腔,参见图3和图4所示,壳体400上设置第一通风区域405和第二通风区域406。参见图2所示,散热器202,容置于壳体400的中空内腔内,散热器202包括对应第一通风区域405和第二通风区域406并排设置的多个鳍片2022。阻隔机构300,设置在散热器202和壳体400内壁之间以将中空内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多个鳍片2022容置于第一腔室内,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相互隔绝。其中,任意相邻两个鳍片2022之间形成间隙,第一通风区域405、间隙和第二通风区域406连通以形成一通道。
本实用新型中的灯具尤其适用于影视拍摄等照明场所,灯具为大功率灯具器件。对于大功率灯具,通常会配置散热器202,以将灯具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时导出到灯具外,避免影响灯具的正常作业。散热器202容置于壳体400的中空内腔内。壳体400的结构不作具体限定,只要其具有中空内腔的结构,便于容纳散热器202及其他相关构件即可。
壳体400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区域405和第二通风区域406。参见图3所示,第一通风区域405为由多个通孔构成,例如可以是条状或圆形或者蜂窝等网状结构,多个通孔结构沿壳体400侧壁的厚度方向贯穿壳体400侧壁。相应地,参见图4所示,第二通风区域406也是由多个通孔构成,例如条形孔、圆孔或者蜂窝等网状结构,多个通孔沿壳体400侧壁的厚度方向贯穿壳体400侧壁。壳体400上设置的第一通风区域405和第二通风区域406,有利于散热。
参见图2所示,壳体400可包括第一罩盖401、第二罩盖402和尾部端盖403。第一罩盖401和第二罩盖402优选呈上下设置的方式围合成具有中空内腔的筒状结构,该筒状结构为壳体主体,尾部端盖403盖合于壳体主体的一端部。
参见图3和图4所示,第一罩盖401的相对两侧部分别具有第一突出部4011,第二罩盖402的相对两侧部分别具有第二突出部4021。第一罩盖401一侧部的第一突出部4011的内壁面贴合在第二罩盖402的一侧部的第二突出部4021的外壁面,且第一罩盖401的一侧部与第二罩盖402的一侧部通过螺栓等紧固件紧固连接;第一罩盖401的另一侧部的第一突出部4011的内壁面贴合在第二罩盖402的另一侧部的第二突出部4021的外壁面,且第一罩盖401的另一侧部与第二罩盖402的另一侧部通过螺栓等紧固件紧固连接。或者,第一罩盖401一侧部的第一突出部4011的外壁面贴合在第二罩盖402的一侧部的第二突出部4021的内壁面,且第一罩盖401的一侧部与第二罩盖402的一侧部通过螺栓等紧固件紧固连接;第一罩盖401的另一侧部的第一突出部4011的外壁面贴合在第二罩盖402的另一侧部的第二突出部4021的内壁面,且第一罩盖401的另一侧部与第二罩盖402的另一侧部通过螺栓等紧固件紧固连接。
其中,第一通风区域405优选设置于壳体400的顶部,第二通风区域406优选设置于壳体400的底部。参见图3所示,第一通风区域405设置于第一罩盖401上;参见图4所示,第二通风区域406设置于第二罩盖402上。
参见图2所示,散热器202通常包括热传导部2023、多根导热管2021和多片鳍片2022。多片鳍片2022沿导热管2021的长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任一导热管2021依次穿过多片鳍片2022,任一鳍片2022与导热管2021的长度方向垂直。导热管2021可以采用铜等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制成。鳍片2022可采用铜或铝等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制成。多根导热管2021中的任一根导热管2021的一端与热传导部2023固定连接,热传导部2023的设置,便于散热器202与其他部件之间的导热连接。
结合图3和图4,散热器202的相邻鳍片2022之间的间隙分别与第一通风区域405和第二通风区域406相连通,形成一通道,该通道可供流体(水、空气等)流通。例如,当壳体400外的水等流体经由第一通风区域405进入壳体400内时,流体在流经散热器202相邻鳍片2022之间的间隙后,可由第二通风区域406排出壳体40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通风区域405和第二通风区域406通常设置于壳体400的相对两侧部,此种方式有利于形成对流的通道,既有利于将灯具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导出到壳体400外,又能够便于将进入壳体400的流体及时导出壳体400。
壳体400的中空内腔内还容置有第一支板206和第二支板207。任一支板包括支板主体、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与支板主体呈预设角度设置,例如相互垂直或大体垂直等;其中,预设角度可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调整。螺丝等紧固件可将第一固定部锁紧到壳体400的对应螺孔内从而实现散热器202的固定。
当设置两个支板时,第一支板206和第二支板207可沿导热管2021的长度方向排布,且任一鳍片2022位于两个支板之间。第一支板206的支板主体和第二支板207的支板主体与导热管的长度方向呈预设角度设置,该预设角度可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调整。优选第一支板206的支板主体和第二支板207的支板主体分别与导热管2021的长度方向垂直。任一导热管2021依次穿过两个支板的支板主体,通过导热管2021与支板之间的连接,以及导热管2021与鳍片2022之间的连接方式,使支板能够对散热器202提供均匀的支撑。
或者,两个支板中任一支板的支板主体与导热管2021的长度方向平行。两个支板沿垂直于导热管2021长度方向的方向排布,且任一鳍片2022位于两个支板之间。任一鳍片2022的一端与一支板的支板主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另一支板的支板主体固定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也可设置四块支板,两块支板沿导热管2021的长度方向布置,两块支板沿垂直于导热管2021的长度方向的方向设置,四块支板围合成中空四面柱体结构,多片鳍片2022容纳于上述中空四面柱体结构内。参见图2所示,优选设置两块支板,第一支板206和第二支板207沿导热管2021的长度方向布置,且分别与导热管2021垂直。并且,结合图3和图4所示,沿导热管2021的长度方向,优选第一通风区域405和第二通风区域406位于第一支板206和第二支板207之间,使得由第一通风区域405和/或第二通风区域406进入到壳体400内的流体基本上进入到鳍片2022所在区域。
对于任一支板,可设置四个第一固定部。四个第一固定部可分布与支板主体的四个角上。任一第一固定部与支板主体固定连接,二者也可一体成型。第一固定部可为长条板状,且与支板主体垂直,用于与壳体400的固定连接,以将散热器202固定于壳体400内部。
参见图2所示,壳体400内还容置有阻隔机构300。阻隔机构300置于散热器202和壳体400内壁之间,阻隔机构300用于将壳体400的中空内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结合图3和图4所示,散热器202容置于第一腔室内,且散热器202的多片鳍片2022与第一通风区域405和第二通风区域406的位置相对应。例如,以图2中的方位为例,以左方为壳体400的前端,右方为壳体400的尾端,前方为壳体400的左侧,后方位壳体400的右侧。第一通风区域405和第二通风区域406分别位于多片鳍片2022的上下两侧,或者位于多片鳍片2022的左右两侧,或者,第一通风区域405位于多片鳍片2022的上侧,第二通风区域406位于多片鳍片2022的左侧,等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优选第一通风区域405和第二通风区域406分别位于多片鳍片2022的上下两侧。
第一通风区域405和第二通风区域406与第一腔室相连通,用以将灯具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导出到灯具外,由第一通风区域405和/或第二通风区域406进入到第一腔室内的水等流体也能够由第一通风区域405、相邻鳍片2022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通风区域406形成的通道而排出到灯具外。
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相互隔绝,以使得水等流体不会在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流通。特别是,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相互隔绝,能够避免第一腔室内的水等流体进入到第二腔室内。灯具外部的水等流体,或者进入到第一腔室内的水等流体,在阻隔机构300的阻隔作用下,无法进入到第二腔室,以对容置于第二腔室内的器件或结构进行防护。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腔室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有多个,第二腔室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定。
采用上述结构,既能够对灯具有效地散热,又能够对灯具内需进行防水保护的器件或结构进行有效地防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4所示,第一通风区域405、散热器202和第二通风区域406沿第一方向布置,阻隔机构300在第二方向上隔绝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在同一平面内交叉。以灯具在使用过程中的常规状态,灯具沿光源的照射方向的一端为前端,与该照射方向相反一端为尾端。
例如,仍以图2中的方位为例,第一通风区域405设置于壳体400顶部,第二通风区域406设置于壳体400的左侧,散热器202置于壳体400内,第一通风区域405、散热器202和第二通风区域406按照第一方向布置,该第一方向为先沿竖直方向、后水平方向的状态。也可以是,第一通风区域405可设置于壳体400顶部,第二通风区域406可设置于壳体400底部,散热器202置于壳体400内,且位于第一通风区域405和第二通风区域406之间,第一通风区域405、散热器202和第二通风区域406按照第一方向布置,该第一方向沿竖直方向。第一方向也可以是其他方向(例如左右方向等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第一方向优选沿竖直方向。以下以第一方向沿竖直方向为例进行说明。阻隔机构300将壳体400的中空内腔分隔所得的第二腔室,可以是阻隔机构300、壳体主体的后部与壳体400的尾部端盖403围合得到,或者阻隔机构300与壳体400的左侧壁围合得到,或者阻隔机构300与壳体400的右侧壁围合得到,或者阻隔机构300与壳体主体的前部围合得到等等。
阻隔机构300沿第二方向将壳体400的中空内腔分隔得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并使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隔绝。以阻隔机构300、壳体主体的后部与壳体400的尾部端盖403围合得到一第二腔室为例进行说明。阻隔机构300沿水平方向将壳体400的中空内腔隔绝得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也即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沿水平方向排布。该第二方向沿水平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在同一平面内呈相互垂直的状态。
在围合得到任一第二腔室的结构中,第一通风区域405和第二通风区域406均位于任一第二腔室的外部,则灯具外部的水等流体不会经由第一通风区域405和/或第二通风区域406进入到第二腔室中;同时,由于阻隔机构300的设置,进入到壳体400内,沿第一方向流通的水等流体也不会进入到第二腔室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灯具还包括风冷结构203;风冷结构203固定于壳体400内,风冷结构203位于散热器202和第二通风区域406之间,风冷结构203的出风面面向散热器202的一侧部。具体地,风冷结构203可以是风扇,尤其优选为防水风扇。该风扇的扇面面向散热器202的一侧部。例如,风扇优选设置于散热器202的下方,其扇面面向散热器202的底部;并且,风扇位于壳体400的第二通风区域406与散热器202之间。可以理解的是,风扇位于壳体400内。风扇设置在散热器202的下部,还便于灯具的稳定性,避免风扇位于散热器202侧方时,散热器202重量与风扇重量不一致而不便于平衡的情况。
当第一通风区域405设置于壳体400的顶部、第二通风区域设置于壳体400的底部时,风冷结构203位于散热器202和壳体400底部之间。通常情况下,壳体400外部的流体由第一通风区域405进入壳体400内,经由散热器202鳍片2022之间的间隙和第二通风区域406排出壳体400,即进入壳体400的流体沿第一方向流动,也即由上向下流动。与此同时,风冷结构203的出风面向上,也即空气由下向上吹动,二者方向相反,能够起到更好地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灯具还包括光源防护组件100、光源部分201和电路板204。光源防护组件100,具有中空腔室,光源防护组件100与壳体400固定连接。光源部分201,与散热器202导热连接,光源部分201容置于光源防护组件100的中空腔室内。电路板204,与光源部分201电连接,电路板204容置第二腔室内。
当阻隔机构300将壳体400的中空内腔分隔得到第一腔室和一个第二腔室时,散热器202容置于第一腔室内,电路板204容置于第二腔室内。
光源防护组件100用于对灯具的光源部分201进行防护,避免外力或流体等对光源部分201造成损伤。光源防护组件100具有中空腔室,或者至少光源防护组件100的部分结构件具有中空腔室,用于容置光源部分201。该光源防护组件100具有透光部,用于光源部分201的光线透出。
电路板204与光源部分201的发光件电连接。电路板204用于产生驱动或控制发光件的信号,例如提供驱动电源、控制相关电流大小、调节亮度等操作。光源部分201和电路板204可位于散热器202的相对两端,即散热器202位于光源部分201和电路板204之间。并且,电路板204也可与散热器202导热连接。具体地,可设置一导热块205,导热块205的一端与散热器20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电路板204固定连接。
以下以第一通风区域405、散热器202和第二通风区域406沿竖直方向排布为例进行说明。结合图2-图4所示,当第一通风区域405、散热器202和第二通风区域406沿竖直方向布置时,光源防护组件100、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横向顺序排布。光源防护组件100可位于壳体400的头部,第二腔室可位于壳体400的尾部,即阻隔机构300、壳体主体的部分结构和尾部端盖403围合成第二腔室,电路板204容置于第二腔室内。第一腔室位于壳体400的中部,且位于光源防护组件100和第二腔室之间,用于容置散热器202。可以理解的是,为便于光源部分201与散热器202的导热连接,散热器202的导热管2021的部分可穿过第一支板206而伸入到光源防护组件100的中空腔室内。
光源部分201容置于光源防护组件100的中空腔室内,电路板204容置于第二腔室,能够对光源部分201和电路板204均起到有效地防护,避免流体对光源部分201和电路板204造成损伤。并且,光源防护组件100的中空腔室和第二腔室分别位于散热器202的相对两端时,还便于光源部分201和电路板204分别与散热器202导热连接,同时还能够避免光源部分201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对电路板204的不利影响。其中,参见图4所示,第二罩盖402上还开设有多个透水孔4022。透水孔4022沿第二罩盖402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二罩盖402。透水孔4022与第二腔室相连通,若第二腔室内有水等流体进入时,能够及时由透水孔4022排出到壳体400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阻隔机构300包括置于壳体400内的第一肋片301。壳体400的内侧壁设置有凹槽(图中未示出),第一肋片301上至少第一肋片301的上外周部卡合于凹槽内,第一肋片301与壳体400的内壁围合成一第二腔室,第一通风区域405和第二通风区域406位于该第二腔室外部。电路板204与散热器202导热连接,且容置于该第二腔室内。
以下仍以光源防护组件100、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横向排布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第一肋片301通常为板状结构。第一肋片301置于壳体400内,且位于散热器202一侧。第一肋片301、壳体主体的部分结构与壳体400的尾部端盖403之间的区域形成第二腔室,电路板204容置于该第二腔室内。第一肋片301与导热管2021的长度方向可以是相互垂直或大体垂直,也可以是呈其他预设角度设置,只要第一肋片301、壳体主体的部分结构和壳体400的尾部端盖403便于围合成第二腔室,避免壳体400外部的水等流体或者沿第一方向流动的水等流体进入该第二腔室即可。
优选第一肋片301与导热管2021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作为形成第二腔室的其中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在壳体400的内侧壁开设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位置与第一肋片301的位置相对应,使得第一肋片301的外周部能够卡合在该第一凹槽内。为便于说明,第一肋片301可包括上外周部和下外周部,上外周部和下外周部构成第一肋片301的外周部。
其中,可以是仅在壳体400的顶部开设一凹槽,该凹槽的长度可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调整。第一肋片301上仅第一肋片301的上外周部卡合于该凹槽内,第一肋片301的下外周部与壳体400的底部之间可以间隔一定距离,可以相互接触或抵接,也可以是采用其他方式接触。此时,第一肋片301可通过至少一根支杆固定于壳体400内的其他结构上,实现第一肋片301的固定设置。此种结构下,第一肋片301、壳体主体的部分结构和尾部端盖403围合得到第二腔室。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肋片301也可以是沿壳体主体的周向设置,壳体400的内侧壁上开设一环形凹槽;相应地,第一肋片301的外周部均对应卡合于该环形凹槽内。此种结构下,第一肋片301、壳体主体的部分结构和尾部端盖403围合得到第二腔室。其中,第一凹槽不经过第一通风区域405和第二通风区域406,位于壳体400上第一通风区域405和第二通风区域406之外的区域。当第一肋片301卡合于第一凹槽内时,第一通风区域405和第二通风区域406均位于所围合得到的第二腔室外部。
其中,当鳍片2022的外围围设第一支板206和第二支板207时,第一肋片301可以是位于任一支板的侧方。或者,第一肋片301也可以直接固定设置于一支板上,二者也可以是一体成型。例如,结合图2和图5所示,对于沿导热管2021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支板206和第二支板207,第二支板207靠近壳体400的尾部端盖403。第一肋片301可以是与第二支板207一体成型;或者第一肋片301为一个单独的部件,其与第二支板207通过卡接或者紧固件或者密封胶圈等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肋片301与第二支板207通过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形成一板状结构。第一肋片301可以是固定设置于第二支板207上部的板状结构;第一肋片301也可以是环状结构,且第一肋片301的内环部分的形状和大小与第二支板207的形状和大小相同,第二支板207固定设置于第一肋片301的内环中空部分,且与第二支板207固定连接。第一肋片301与第二支板207固定连接时,第一肋片301、第二支板207、壳体400的部分结构和尾部端盖403围合得到第二腔室。
灯具在使用过程中,通常是壳体400的顶部朝上,因此,当第一肋片301上仅第一肋片301的上外周部卡合于凹槽内时,仍然能够有效地防水;而当第一肋片301的外周部均对应卡合于沿壳体400内侧壁环向设置的凹槽内时,能够实现对容置于第二腔室内的电路板204进行更有效地防护。并且,采用第一肋片301与凹槽相配合的结构,第一肋片301与壳体400不连接,还能便于壳体400以及容置于壳体400内的其他构件的安装和拆卸。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6所示,阻隔机构300包括置于壳体400内的第一肋片301,以及固定于壳体400的内侧壁的第二肋片302。第二肋片302至少由壳体400的顶部的内侧壁向壳体400的中空内腔延伸,第二肋片302贴近第一肋片301,第二肋片302与第一肋片301至少部分重叠,第一肋片301、第二肋片302和壳体400的内壁围合成第二腔室,第一通风区域405和第二通风区域406位于第二腔室外部。电路板204与散热器202导热连接,且容置于第二腔室内。
作为形成第二腔室的另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壳体400内固定设置有第一肋片301;同时,壳体400的内侧壁还固定有第二肋片302。第二肋片302由壳体400的内侧壁朝向壳体400的中空内腔延伸,其延伸的长度可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置。第一肋片301和第二肋片302均优选为板状结构。第一肋片301、第二肋片302、壳体主体的部分结构与壳体400的尾部端盖403之间的区域形成第二腔室,电路板204容置于该第二腔室内。其中,结合图2-图4所示,第二肋片302与壳体400相连接的位置不经过第一通风区域405和第二通风区域406,位于壳体400上第一通风区域405和第二通风区域406之外的区域。当第一肋片301与第二肋片302贴近,且至少部分重叠时,第一通风区域405和第二通风区域406均位于所围合得到的第二腔室外部。
第一肋片301和第二肋片302分别与导热管2021的长度方向可以是相互垂直,也可以是呈其他预设角度设置,只要第一肋片301、第二肋片302、壳体主体的部分结构和壳体400的尾部端盖403便于围合成第二腔室,避免壳体400外部的水等流体或者沿第一方向流动的水等流体进入该第二腔室即可。
优选第一肋片301和第二肋片302分别与导热管2021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第二肋片302和第一肋片301的位置相对应。第二肋片302贴近第一肋片301,二者可以是贴紧在一起,也可以具有较小的间隙。
结合图3所示,对于壳体400内侧壁设有第二肋片302。作为其中具体的实现方式,当第一肋片与导热管2021的长度方向垂直时,第二肋片302也同样优选与导热管2021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二肋片302可以是与壳体400一体成型,或者固定在壳体400的内壁。当第一肋片301为固定于第二支板207上侧的板状结构时,该第二肋片302可以是设置在壳体400的顶部内壁,其由壳体400的顶部内壁向壳体400的中空内腔延伸,并贴近第一肋片301。并且,第一肋片301和第二肋片302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调整,该第二肋片302与第一肋片301至少部分重叠。此时,第一肋片301、第二肋片302、第二支板207、壳体主体的后部和壳体400的尾部端盖403围合得到第二腔室。
作为另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当第一肋片301为环绕固定于第二支板207外侧的环状结构,则第二肋片302也可以是沿壳体主体的周向,设置一环状结构的的第二肋片302,该环状结构的第二肋片302的外周部设置在壳体400的内侧壁,其由壳体400的内壁向壳体400的中空内腔延伸,并贴近第一肋片301,该环状的第二肋片302与环状的第一肋片301在各相交处至少部分重叠。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肋片301和第二肋片302也可以由两个相互不连续的部分构成,例如,第一肋片301可包括固定于第二支板207上侧的第一子肋片和固定于第二支板207下侧的第二子肋片,第二肋片302可包括固定于壳体400顶部内壁的第三子肋片固定设置于壳体400底部内壁的第四子肋片。第三子肋片贴近第一子肋片,且二者至少部分重叠;第四子肋片贴近第二子肋片,且二者至少部分重叠。此时,第二支板207的相对两侧部与对应的壳体400内侧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
灯具在使用过程中,通常是壳体400的顶部朝上,因此,当仅在壳体400的顶部的内侧壁设置第二肋片302,并使第一肋片301和第二肋片302部分重叠时,仍然能够有效地防水;而当第一肋片301和第二肋片302均为环状结构时,能够实现对容置于第二腔室内的电路板204进行更有效地防护。并且,采用第一肋片301与第二肋片302相配合的结构,第一肋片301与壳体400不连接,还能便于壳体400以及容置于壳体400内的其他构件的安装和拆卸。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5所示,阻隔机构300包括固定设置于壳体400内的第三肋片303。第三肋片303上至少第三肋片303的上外周部与壳体400密封配合,第三肋片303和壳体400的内壁围合成一第三腔室,第一通风区域405和第二通风区域406位于该第三腔室外部,第三腔室与光源防护组件100的中空腔室相连通。
具体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均为阻隔机构300与壳体400相配合所得的腔室。可以理解的是,第三腔室可以是多个第二腔室中的其中一个,为便于与其他第二腔室相区分,以第三腔室对其进行具体说明。并且,当第三肋片303和壳体400的内壁围合成得到第三腔室时,第三腔室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以图2中的方位为例进行说明,沿水平方向,第三腔室的长度可以很小。第三腔室与光源防护组件100的中空腔室相连通,使得容置于光源防护组件100的中空腔室与第一腔室进一步隔绝,避免第一腔室内的水等流体沿第二方向进入光源防护组件100的中空腔室内,使得光源防护组件100对光源部分201进行防护外,阻隔机构300能够对光源部分201起到进一步的防护作用。
第三肋片303为板状结构。第三肋片303的结构及设置状态可与第一肋片301的结构及设置状态相同,以下仅以第三肋片303固定于第一支板206上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当第三肋片303固定于第一支板206上,第一支板206与导热管2021的长度方向垂直时,第三肋片303也与导热管2021的长度方向垂直。
以下仍以光源防护组件100、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横向排布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当壳体400顶部的内侧壁设置第二凹槽(图中未示出)时,第三肋片303可以是固定于第一支板206上侧的板状结构,其上外周部卡合于第二凹槽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肋片303可以是环状结构,其外周部均对应卡合于环状的第二凹槽内。
其中,当第三肋片303为环状结构时,第三肋片303的内环部分的形状和大小与第一支板206的形状和大小相同,第一支板206固定于第三肋片303的内环中空部分。第三肋片303和第一支板206也可以是一体成型。此种结构时,第三肋片303、壳体400的部分结构围合得到第三腔室,该第三腔室与光源防护组件100的中空腔室相连通以形成光源容置腔室,光源部分201即容置于该光源容置腔室内。其中,结合图2-图4所示,第二凹槽不经过第一通风区域405和第二通风区域406,位于壳体400上第一通风区域405和第二通风区域406之外的区域。当第一肋片301卡合于第二凹槽内时,第一通风区域405和第二通风区域406均位于所围合得到的第三腔室外部,也位于光源容置腔室的外部。
结合图2、图5和图7所示,当壳体400的内侧壁固定有第四肋片304时,第三肋片303与第四肋片304相互贴近,并部分重叠。其中,第三肋片303和第四肋片304之间可以是紧密贴近在一起,二者也可以具有一定的间隙。第四肋片304与第三肋片303优选相互平行。
具体地,作为其中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第三肋片303可以是固定于第一支板206上侧的板状结构,第四肋片304固定设置于壳体400的顶部的内侧壁。并且,第四肋片304由壳体400的内壁向壳体400的中空内腔延伸,并贴近第三肋片303,且第四肋片304与第三肋片303至少部分重叠。
作为另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当第三肋片303可以是环绕固定于第一支板206外侧的环状结构时,第四肋片304也为环状结构。第四肋片304由壳体400的内侧壁向壳体400的中空内腔延伸,并贴近第三肋片303,且第四肋片304与第三肋片303至少部分重叠。其中,第三肋片303的内环部分的的形状和大小与第一支板206的形状和大小相同,第一支板206固定于第三肋片303的中空内环部分。第三肋片303、第四肋片304、壳体主体的部分结构围合得到第三腔室,该第三腔室与光源防护组件100的中空腔室相连通以形成光源容置腔室,光源部分201即容置于该光源容置腔室内。其中,结合图2-图4所示,第四肋片304与壳体400相连接的位置不经过第一通风区域405和第二通风区域406,位于壳体400上第一通风区域405和第二通风区域406之外的区域。当第三肋片303与第四肋片304贴近,且至少部分重叠时,第一通风区域405和第二通风区域406均位于所围合得到的第三腔室外部,也位于光源容置腔室的外部。
第三肋片303、第四肋片304或第二凹槽的设置状态及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与第一肋片301、第二肋片302或第一凹槽的设置状态及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形成第二腔室和形成第三腔室可以有多种组合方式,例如,可以是第一肋片301与第一凹槽相配合的结构,用以形成第二腔室,第三肋片303与第四肋片304相配合的结构,用以形成第三腔室;也可以是第一肋片301与第二肋片302相配合的结构,用以形成第二腔室,第三肋片303与第四肋片304相配合的结构,用以形成第三腔室,此处不一一列举。
以下以第一肋片301与第二肋片302相配合形成第二腔室,第三肋片303与第四肋片304相配合以形成第三腔室为例,具体说明壳体400内形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的其中一种具体的形式或结构。
第一肋片301为环状的板状结构,其内环中空部分的形状和大小与第二支板207的形状和大小相同。第二支板207位于第一肋片301的内环中空部分,第一肋片301与第二支板207固定连接,或二者一体成型。相应地,壳体400的内侧壁上固定有环状的第二肋片302,第二肋片302由壳体400的内侧壁向壳体400的中空内腔延伸。参见图6所示,第二肋片302贴近第一肋片301,并使得第二肋片302与第一肋片301至少部分重叠。此时,第一肋片301、第二肋片302、第二支板207、壳体主体的部分结构和尾端端盖403围合得到第二腔室,电路板204容置于该第二腔室内。当第二支板207具有导热功能时,导热块205的一端与第二支板207固定连接,或者,当第二支板207没有导热功能时,导热块205的一端穿过第二支板207以与一鳍片2022固定连接,且导热块205与第二支板207可密封配合。导热块205的另一端与电路板204固定连接。
第三肋片303为环状的板状结构,其内环中空部分的形状和大小与第一支板206的形状和大小相同。第一支板206位于第三肋片303的内环中空部分,第三肋片303与第一支板206固定连接,或二者一体成型。相应地,壳体400的内侧壁上固定有环状的第四肋片304,第四肋片304由壳体400的内侧壁向壳体400的中空内腔延伸。参见图7所示,第四肋片304贴近第三肋片303,并使得第四肋片304和第三肋片303至少部分重叠。此时,结合图2所示,第三肋片303、第四肋片304、第一支板206和壳体主体的部分结构围合得到第三腔室。该第三腔室与光源防护组件100的中空腔室相连通,且光源部分201容置于光源防护组件100的中空腔室内。
其中,结合图2-图4所示,第三肋片303与壳体400相连接的位置,以及第四肋片304与壳体400相连接的位置,均位于壳体400上第一通风区域405和第二通风区域406之外的区域。沿导热管2021的长度方向,第一通风区域405和第二通风区域406位于第三肋片303和第四肋片304之间,则能够有效地避免由第一通风区域405和/或第二通风区域406进入壳体400内的流体再进入到第二腔室或第三腔室。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8所示,光源防护组件100包括具有中空腔室的套筒103、第一垫圈102和具有第一透光部分的第一盖合单元101。结合图9所示,光源部分201套设于套筒103的中空腔室内,第一盖合单元101将第一垫圈102压紧于套筒103一端部上,第一盖合单元101固定于套筒103上,套筒103的另一端与壳体400固定连接。
具体地,参见图10所示,套筒103为筒状结构,其具有中空腔室,且其两端均具有开口。为便于说明,以下如无特殊说明,以光源部分201的光源照射的方向为灯具前端,其相反的方向为灯具尾端。套筒103可包括具有中空腔室的套筒主体1032、位于套筒主体1032前端的套筒前端板1031和位于套筒主体1032尾端的套筒后端板1033。套筒后端板1033由套筒主体1032沿套筒主体1032的径向向套筒主体1032的外周延伸。以下以套筒主体1032呈中空的圆柱体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套筒103前端的套筒前端板1031上开设第一开口;套筒前端板1031上的第一开口大小可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置。该第一开口沿套筒前端板1031的厚度方向贯穿套筒前端板1031,且与套筒103的中空腔室连通。该第一开口的直径大小通常略小于套筒主体1032的直径大小,以便于套筒103与其他结构的连接。
套筒103尾端的第二开口通常与套筒主体1032的直径大小相同,且该第二开口与套筒主体1032的中空腔室连通;并且,可根据需要,设置便于与其他结构连接的套筒后端板1033。套筒后端板1033可与壳体400的前端固定连接,使得套筒103的中空腔室与壳体400的第三腔室相连通。光源部分201容置于套筒103内,其发出的光线由套筒前端板1031的第一开口处透出。
其中,套筒主体1032的下侧壁上还可设置有至少一个透气孔(图中未示出);通常设置两到三个即可。该透气孔沿套筒主体1032的径向贯穿套筒主体1032的下侧壁,用于将光源部分201工作状态下产生的热量导出到套筒103外。可以理解的是,透气孔的孔径较小,能够有利于热量的导出,但套筒103外部的水等流体不会由透气孔进入到套筒103内。并且,透气孔通常设置于套筒主体1032的下侧壁处,能够进一步防止水等流体进入套筒103内。
参见图8和图9所示,第一垫圈102为中心中空的环形垫圈,其在受外力作用时,能够发生形变。第一垫圈102可以是硅胶、橡胶或其他能够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只要其能够起到密封的效果,并对水等液态物质或高温状态有一定的耐受性即可。
结合图10所示,第一垫圈102位于套筒103的外部,且贴紧在套筒前端板1031上。其轴线与套筒103的轴线平行,二者进一步优选为重合。第一垫圈102的内周面的直径等于或大于套筒前端板1031上第一开口的直径。通常情况下,该第一垫圈102的内周面的直径大于套筒前端板1031上第一开口的直径,第一垫圈102沿其径向的厚度较小,只要能够满足密封性的要求即可。其中,第一垫圈102的外周面的直径通常等于或略小于套筒前端板1031的直径,以便于第一盖合单元101与套筒103之间的固定连接。
第一盖合单元101位于套筒103的外部,且位于套筒103的前端。第一盖合单元101用于将第一垫圈102压紧于套筒前端板1031上。并且,结合图9所示,第一盖合单元101上具有第一透光部分,以便于光源部分201发出的光线由该第一透光部分通过,实现照明的作用。
具体地,第一垫圈102位于第一盖合单元101和套筒前端板1031之间,当将第一盖合单元101与套筒103紧固连接后,第一垫圈102受到第一盖合单元101和套筒前端板1031之间的挤压作用,而紧紧地贴合在套筒前端板1031上,以及第一盖合单元101上,起到密封防水的作用。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盖合单元101和第一垫圈102也可以位于套筒103内,第一盖合单元101将第一垫圈102压紧于套筒前端板1031上,该结构同样能够起到密封防水效果,但其操作便捷性不如第一盖合单元101和第一垫圈102位于套筒103外部的结构,本实施例以第一盖合单元101和第一垫圈102位于套筒103外部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地,第一盖合单元101与套筒103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不作具体限定,只要便于二者的连接,并压紧第一垫圈102即可。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可在第一盖合单元101靠近其外周的位置设置多个第一螺孔,多个第一螺孔沿第一盖合单元101的周向分布,并相应的在套筒103上开设多个第二螺孔,再由多个连接件对应连接即可。其中,第一螺孔可直接开设在第一盖合单元101上,第二螺孔也可直接开设在套筒103上,第一螺孔或第二螺孔也可开设在第一盖合单元101或套筒103为便于连接而设置的凸起结构上。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的开设不应影响密封性的要求,例如第二螺孔应开设在套筒103上靠近其外周的位置,且第二螺孔与套筒103的中空腔室没有连通。同样,第一螺孔开设的位置应不会导致水由第一螺孔的位置而进入到第一盖合单元101与套筒103之间的区域,例如,第一螺孔与第一盖合单元101中心点之间的间距应等于或大于第一垫圈102的外周面的半径。
其中,光源部分201套设于上述套筒103的中空腔室内,光源部分201朝向第一盖合单元101的第一透光部分设置。当其接通电源后,其发出的光线能够由第一盖合单元101的第一透光部分透出,起到照明的作用。采用上述结构,光源防护组件100的密封结构使得光源防护组件100外部的水等液态物质无法进入到套筒103内,以避免损坏光源部分201。同时,水等液态物质也不会进入到第一盖合单元101和套筒103之间的区域,以免影响光照效果。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灯具,结合图9和图11所示,第一盖合单元101包括第一透光件1014、第一环形结构1013和具有第一通孔1012的第一压板1011。第一环形结构1013的一端与第一压板1011固定连接,第一透光件1014盖合于第一压板1011的第一通孔1012,第一透光件1014和第一垫圈102嵌设于第一环形结构1013内,第一透光件1014压紧于第一垫圈102一端,第一垫圈102另一端贴紧于套筒103的端部。
第一压板1011的具体形状不作限定。沿垂直于套筒103轴线的方向,当套筒前端板1031上的第一开口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时,第一压板1011的截面形状也优选为圆形。第一压板101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012,第一通孔1012沿第一压板1011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一压板1011。沿垂直于第一通孔1012轴线的平面方向,该第一通孔1012的截面形状也优选为圆形。该第一通孔1012用于光源部分201发出的光线的透过,其直径通常大于或等于套筒前端板1031上第一开口的直径。
第一透光件1014通常为耐高温防护镜片,当然其它防护且可混光的光学镜片(例如复眼镜片)也是可选的。沿垂直于第一透光件1014轴线的方向,第一透光件1014的截面形状也优选为圆形。该第一透光件1014的直径大于第一通孔1012的直径,且大于套筒前端板1031上第一开口的直径。第一透光件1014盖合在第一压板1011的第一通孔1012处,形成第一盖合单元101的第一透光部分。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第一透光件1014的直径等于或小于第一垫圈102的内周面的直径,且沿套筒103的轴线方向,第一透光件1014的厚度小于第一垫圈102的宽度。则第一垫圈102环绕于第一透光件1014的外周,第一压板1011直接将第一垫圈102压紧于套筒前端板1031上。并且,第一压板1011压紧第一垫圈102的同时,也将第一透光件1014压紧于套筒前端板1031上。此时,第一透光件1014紧密地盖合在第一压板1011的第一通孔1012处,同时也盖合在套筒前端板1031的第一开口处。
作为另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第一透光件1014的直径大于第一垫圈102的内周面的直径。则第一透光件1014将第一垫圈102压紧于套筒前端板1031上,第一压板1011再压紧于第一透光件1014上,以将第一透光件1014和第一垫圈102压紧于套筒前端板1031上。即沿套筒103的轴线方向,第一压板1011、第一透光件1014、第一垫圈102和套筒103依次排布。第一压板1011既能够实现对第一垫圈102的压紧,又能够更好地压紧第一透光件1014。此时,第一透光件1014紧密地盖合在第一压板1011的第一通孔1012处,但其与套筒前端板1031之间间隔有上述第一垫圈102。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参见图11所示,第一盖合单元101还包括第一环形结构1013。第一压板1011至少具有一个端面为平面,以便于其与第一透光件1014紧密贴合。第一环形结构1013为环状结构;沿套筒103的轴线方向,其由第一压板1011向第一压板1011的一侧延伸并凸出于第一压板1011而形成。第一环形结构1013的轴线与第一压板1011的轴线平行,二者优选为重合。同样,第一压板1011、第一通孔1012、第一透光件1014、第一环形结构1013、第一垫圈102、第一开口和套筒103的轴线均优选为重合。其中,第一压板1011和第一环形结构1013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采用螺接等其他固定连接方式连接。
第一环形结构1013的内周面的直径等于或略大于第一透光件1014的直径,以便于第一透光件1014置于该第一环形结构1013内。同时,在未受力状态下,第一垫圈102的外周面的直径等于或略大于第一环形结构1013的内周面的直径。由于第一垫圈102具有一定的弹性,当第一垫圈102的外周面的直径略大于第一环形结构1013的内周面的直径时,第一垫圈102依然能够嵌设于第一环形结构1013内,且二者可以实现过盈配合。
具体地,沿套筒103的轴线方向,第一环形结构1013的厚度可以等于或大于第一透光件1014的厚度与第一垫圈102的厚度之和,也可以大于第一透光件1014的厚度且小于第一透光件1014的厚度与第一垫圈102的厚度之和。第一环形结构1013的宽度可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定,采用此种结构,便于由第一垫圈102的径向和轴向两个方向向第一垫圈102施加作用力,使其密封防水效果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示,光源防护组件100还包括第二垫圈106和具有第二通孔1051的第二压板105。光源部分201贴合于散热器202的一端部。第二压板105与套筒103的内侧壁抵接,第二压板105将第二垫圈106压紧于散热器202的端部,光源部分201发出的光线由第二压板105的第二通孔1051透出。
灯具的光源部分201可以包括发光件和基板。基板可以是金属基板或者陶瓷基底等具有高导热性的基板,发光件可以包括多个独立的发光二极管,多个发光二极管阵列排布,可以形成单个高亮度的光发射面。在基板上可以设置有单个或多个发光二极管阵列(Light Emitting Diode,LED)。例如,发光件可采用板上芯片封装光源(Chip On Board,COB);当然,其它类型的发光件,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或者激光二极管阵列等也是可行的。
发光件可通过导热硅脂或硅胶等贴合在基板的第一侧部,或者,通过螺丝等紧固件固定于基板的第一侧部,或者,同时采用上述两种方式将发光件固定于基板第一侧部。基板的第二侧部固定在热传导部2023的一侧部,导热管2021的一端固定于热传导部2023另一侧部,导热管2021和光源部分201位于热传导部2023的相对两侧。光源部分201的发光件正朝向第一盖合单元101的第一透光部分,便于能够提供更好的光照效果。
结合图9所示,第二压板105、第二垫圈106和光源部分201均位于套筒103内。第二垫圈106为中心部分中空的环形垫圈,其在受外力作用时,能够发生形变。第二垫圈106可以是硅胶、橡胶或其他能够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只要其能够起到密封的效果,并对水等液态物质或高温状态有一定的耐受性即可。以下仍以沿垂直于套筒103轴线的平面方向,第二垫圈106的截面形状、第二压板105的截面形状和第二通孔1051的截面形状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为例进行说明。
第二压板105部分凹槽压设在光源部分201未设置发光件的基板外缘,第二压板105上开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穿第二压板105的第二通孔1051,光源部分201的发光件朝向该第二通孔1051设置。第二压板105的具体结构可不作限定,只要其具有第二通孔1051,便于发光件发出的光线透出即可。第二压板105将第二垫圈106压紧于散热器202的一端部。此时,光源部分201和第二垫圈106均贴紧于热传导部2023的同一侧,且第二垫圈106环绕于光源部分201的外周。
其中,第二通孔1051优选为锥形孔。并且,由光源部分201向远离光源部分201的方向,第二压板105的第二通孔1051朝向光源部分201的侧壁为倾斜设置,且该倾斜侧壁具有一定的反射效果,从而有利于光源部分201工作时的聚光。例如可以在此侧壁涂覆白色反光层,当然考虑到温度对涂覆材料的影响,实际中可以采用白色塑料制成的第二压板105;同时,由于塑料具有绝缘性能,能够避免光源部分201的电路部分直接与金属结构接触造成短路或漏电等情况。此时,在第二压板105的一侧还可设置环状金属压紧件,金属压紧件位于第二压板105远离散热器202的一侧,通过螺丝等紧固件将金属压紧件和第二压板105螺紧到热传导部2023上,用于将第二压板105更有效地压紧在热传导部2023上,避免第二压板105因热胀冷缩而造成松动。
第二压板105的直径与套筒主体1032的内径相同,便于第二压板105与套筒主体1032内侧壁形成抵接的结构,以使得第二压板105的外周面与套筒主体1032的内周面紧密贴合,以防止水等液态物质由第二压板105与套筒主体1032之间进入到光源部分201。
在光源部分201的前端设置与套筒103抵接的第二压板105和第二垫圈106的结构,对光源部分201提供了进一步地防护功能,避免水等液态物质由灯具的壳体400部分进入到套筒103内,能够由灯具的前后方位分别对光源部分201进行防护,能够有效地提高防护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7和图8所示,光源防护组件100还包括中间连接件104;中间连接件104包括第一环形连接件1041和第二环形连接件1043,第二环形连接件1043套设于第一环形连接件1041外部,第二环形连接件的内周面1044与第一环形连接件的外周面1042呈预设夹角设置,第一环形连接件1041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环形连接件1043的第一端部固定连接;结合图10所示,套筒103包括套筒主体1032和套筒后端板1033,套筒后端板1033与套筒主体1032固定连接,并套设于套筒主体1032的外周;第二环形连接件1043的第二端部与壳体400的一端部固定连接,第一环形连接件1041的第二端部将套筒后端板1033压紧于壳体400的端部。
第一环形连接件1041通常为中空圆柱体结构,第二环形连接件1043通常为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的中空锥台结构。第一环形连接件1041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环形连接件1043的第一端部固定连接,第二环形连接件的内周面1044与第一环形连接件的外周面1042之间呈预设夹角设置,该夹角大小可根据需求或实际情况具体设定,该预设夹角通常为锐角,使得第一环形连接件1041与第二环形连接件1043形成类似于“∠”的结构。
第二环形连接件1043的第二端部与壳体400的一端部固定连接,第一环形连接件1041的第二端部将套筒后端板1033压紧于壳体400的上述端部。具体地,沿中间连接件104的周向可分布多个螺孔,并由多个螺紧件将中间连接件104螺紧于壳体400的上述端部。采用该结构,套筒后端板1033与壳体400贴紧的位置的外侧有第二环形连接件1043与壳体400贴紧的结构,能够增强防水效果。
其中,第一环形连接件1041的内周面与套筒主体1032的外周面之间间隔一定间距,并且,套筒后端板1033上沿其周向分布有多个通孔,多个可伸缩件的一端固定于壳体400上,另一端由上述通孔中穿过,向套筒103的前端延伸;第一环形连接件1041的内周周向设置有多个卡槽,其他光学附件的卡接结构沿套筒103轴向挤压可伸缩,以使卡接结构能够卡接到第一环形连接件1041的卡槽中。
进一步地,套筒后端板1033至少有部分区域凸出于第一环形连接件的外周面1042。具体地,由于第一环形连接件1041与第二环形连接件1043之间具有一定的中空区域,当第一环形连接件1041将套筒后端板1033压紧于壳体400一端部时,套筒后端板1033上可以有部分结构位于该中空区域,也即,套筒后端板1033的外周面的直径大于第一环形连接件的外周面1042的直径。由于套筒后端板1033贴紧壳体400端部,即便水由第二环形连接件1043与壳体400端部连接的位置进入到第二环形连接件1043与第一环形连接件1041之间的区域,水也难以进入到套筒103内,能够进一步提升防水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连接件104还包括第二环形结构1045和第三环形结构1047。第二环形结构1045的一端与第二环形连接件1043的第二端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三环形结构1047固定连接。壳体400的一端部固定有第四环形结构407,第四环形结构的内周面4071贴紧于第三环形结构的外周面1048,第四环形结构407的端面贴紧于第二环形结构1045的端面。
沿垂直于套筒103轴线的平面方向,第一环形连接件1041、第二环形连接件1043、第二环形结构1045、第三环形结构1047和第四环形结构1047的横截面形状均可以是圆形。其中,为便于灯具更平稳地放置于地面或其他结构上,壳体400的底部通常为平面或类似于平面的结构。因此,第二环形连接件1043、第二环形结构1045、第三环形结构1047和第四环形结构1047的横截面形状均优选为上部为弧形形状、底部为直线形状的结构。
沿套筒103的轴线方向,第二环形结构1045位于第二环形连接件1043和第三环形结构1047之间。第三环形结构的外周面1048上的任一点到第一环形连接件1041轴线的距离小于第二环形结构的外周面1046上对应的点到第一环形连接件1041轴线的距离,第二环形结构1045和第三环形结构1047形成台阶状结构;第二环形连接件1043、第二环形结构1045和第三环形结构1047可以是一体成型。
当中间连接件104与壳体400连接,壳体400的第四环形结构的内周面4071至少部分贴紧在第三环形结构的外周面1048,第四环形结构407的一端面贴紧在第二环形结构1045的一端面上。中间连接件104采用台阶状的结构实现与壳体400的连接,使中间连接件104的部分结构延伸至壳体400的内部,能够进一步提升防水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壳体400包括尾部端盖403和具有中空内腔的壳体主体。尾部端盖403盖合于壳体主体的一端部。结合图2和图12所示,壳体主体的一端部开设有开口朝下的卡槽404,尾部端盖403与壳体主体固定连接,尾部端盖403的上端部卡合于卡槽404内。
壳体400可包括第一罩盖401、第二罩盖402和尾部端盖403。第一罩盖401和第二罩盖402围合呈两端开口、且具有中空内腔的筒体结构的壳体主体部分,尾部端盖403盖合于该筒体结构一端,从而形成一端开口的壳体400结构。
具体地,参见图12所示,第一罩盖401的尾端开设有卡槽404,卡槽404的开口朝向下方。并且,卡槽404的长度方向与套筒103轴线呈预设夹角状态设置,二者优选为垂直。尾部端盖403的上端部卡合在上述卡槽404内,其下端部与壳体主体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栓等固定连接);具体地,尾部端盖403的周边均相应地与壳体主体尾端的周边接触,使得壳体400的尾端处于闭合的状态。其中,尾部端盖403上可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处可嵌设尾部端帽4031,用于电源接头的连接。
并且,壳体400采用第一罩盖401、第二罩盖402和尾部端盖403的结构,既可以使安装、拆卸方式更便捷,又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水效果,避免水等液体物质由壳体400尾端进入到壳体400内部。
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图2和图13所示,该灯具还可包括与壳体400转动连接的U型支架500。U型支架500的设置,便于提拿灯具。具体地,U型支架500的第一支臂通过第一支臂端盖与壳体400的一侧部转动连接;其第二支臂通过第二支臂端盖与壳体400的另一侧部转动连接,使得U型支架500能够在竖直方向转动位置。其中,转动连接的方式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在U型支架500的底部还设置有支杆600,支杆600相对于U型支架底部的凸出方向与任一支臂相对于U型支架500底部的凸出方向大致相反。支臂的该支杆600具有中空的插接通道601,该插接通道601的轴线与支杆600的轴线优选为重合。并且,该支杆600还开设有第四通孔602,第四通孔602的轴线与前述插接通道601的轴线垂直,第四通孔602与该插接通道601连通。该第四通孔602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紧固件(例如螺丝等)能够螺紧于该第四通孔602内。当吊挂件插接到支杆600的插接通道601内时,螺紧件可旋入第四通孔602内,并由吊挂件的侧部将吊挂件压紧于插接通道601内。可以理解的是,灯具还可包括其他灯具的常规附件,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本实用新型的灯具,壳体内容置有散热器,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区域和第二通风区域,任意相邻两片鳍片之间的间隙与第一通风区域和第二通风区域相连通,既能够达到散热的目的,又能够形成供流体流通的通道;同时,阻隔机构将壳体的中空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相互隔绝,以防止灯具外部的水等流体进入到第二腔室而对容置于第二腔室内的器件或结构造成损伤。
光源部分容置于光源防护组件的中空腔室内,电路板容置于第二腔室内,以有效防护光源部分和电路板。采用第一肋片与设置于壳体内侧壁上的凹槽相配合的结构,或者,采用第一肋片与固定于壳体内侧壁上的第二肋片相配合的结构,用以形成容置电路板的结构,以及采用第三肋片与设置于壳体内侧壁上的凹槽相配合的结构,或者,采用第三肋片与固定于壳体内侧壁上的第四肋片相配合的结构,用以形成与光源防护组件的中空腔室相连通的第三腔室的结构,既能够有效的阻隔流体进入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又便于壳体以及容置于壳体内的器件的安装、拆卸。
光源部分套设在套筒内部,第一盖合单元将第一垫圈压紧到套筒前端的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水等液态物质进入到套筒内部,从而避免水等液态物质损坏套设于套筒内的光源部分。进一步,采用具有第二通孔的第二压板和第二垫圈的结构,第二压板与套筒的内侧壁抵接,且将第二垫圈压紧到基板上,能够避免水等流体由壳体部分进入到套筒内,进一步增强对发光件的防护。并且,外罩还采用尾部端部与外罩主体上卡槽卡合的结构,避免水等液态物质由外罩的尾部进入外罩内。
具体实施时,以上各个单元或结构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来实现,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作为同一或若干个实体来实现,以上各个单元或结构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各个操作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包括:
壳体(400),具有中空内腔,所述壳体(400)上设置第一通风区域(405)和第二通风区域(406);
散热器(202),容置于所述壳体(400)的所述中空内腔内,所述散热器(202)包括对应所述第一通风区域(405)和所述第二通风区域(406)并排设置的多个鳍片(2022);
阻隔机构(300),设置在所述散热器(202)和所述壳体(400)内壁之间以将所述中空内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多个鳍片(2022)容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相互隔绝;其中,任意相邻两个所述鳍片(2022)之间形成间隙,且所述第一通风区域(405)、所述间隙和所述第二通风区域(406)连通以形成一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区域(405)、所述散热器(202)和所述第二通风区域(406)沿第一方向布置,所述阻隔机构(300)在第二方向上隔绝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在同一平面内交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还包括风冷结构(203);所述风冷结构(203)固定于所述壳体(400)内,所述风冷结构(203)位于所述散热器(202)和所述第二通风区域(406)之间,所述风冷结构(203)的出风面面向所述散热器(202)的一侧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还包括:
光源防护组件(100),具有中空腔室,所述光源防护组件(100)与所述壳体(400)固定连接;
光源部分(201),与所述散热器(202)导热连接,所述光源部分(201)容置于所述光源防护组件(100)的所述中空腔室内;以及,
电路板(204),与所述光源部分(201)电连接,所述电路板(204)容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机构(300)包括置于所述壳体(400)内的第一肋片(301);所述壳体(400)的内侧壁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肋片(301)上至少所述第一肋片(301)的上外周部卡合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肋片(301)与所述壳体(400)的内壁围合成一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一通风区域(405)和第二通风区域(406)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外部;所述电路板(204)与所述散热器(202)导热连接,且容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机构(300)包括置于所述壳体(400)内的第一肋片(301),以及固定于所述壳体(400)的内侧壁的第二肋片(302),所述第二肋片(302)至少由所述壳体(400)的顶部的内侧壁向所述壳体(400)的中空内腔延伸,所述第二肋片(302)贴近所述第一肋片(301);所述第二肋片(302)与所述第一肋片(301)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第一肋片(301)、所述第二肋片(302)和所述壳体(400)的内壁围合成一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一通风区域(405)和所述第二通风区域(406)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外部;所述电路板(204)与所述散热器(202)导热连接,且容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机构(300)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400)内的第三肋片(303);所述第三肋片(303)上至少所述第三肋片(303)的上外周部与所述壳体(400)密封配合,所述第三肋片(303)和所述壳体(400)的内壁围合成一第三腔室,所述第一通风区域(405)和第二通风区域(406)位于所述第三腔室外部,所述第三腔室与所述光源防护组件(100)的所述中空腔室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防护组件(100)包括具有中空腔室的套筒(103)、第一垫圈(102)和具有第一透光部分的第一盖合单元(101);所述光源部分(201)套设于所述套筒(103)的所述中空腔室内,所述第一盖合单元(101)将所述第一垫圈(102)压紧于所述套筒(103)一端部上,所述第一盖合单元(101)固定于所述套筒(103)上,所述套筒(103)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400)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合单元(101)包括第一透光件(1014)、第一环形结构(1013)和具有第一通孔(1012)的第一压板(1011);
所述第一环形结构(10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板(10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透光件(1014)盖合于所述第一压板(1011)的所述第一通孔(1012),所述第一透光件(1014)和所述第一垫圈(102)嵌设于所述第一环形结构(1013)内,所述第一透光件(1014)压紧于所述第一垫圈(102)一端,所述第一垫圈(102)另一端贴紧于所述套筒(103)的所述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防护组件(100)还包括第二垫圈(106)和具有第二通孔(1051)的第二压板(105);
所述光源部分(201)贴合于所述散热器(202)的一端部,所述第二压板(105)与所述套筒(103)的内侧壁抵接,所述第二压板(105)将所述第二垫圈(106)压紧于所述散热器(202)的所述端部,所述光源部分(201)发出的光线由所述第二压板(105)的所述第二通孔(1051)透出。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防护组件(100)还包括中间连接件(104);所述中间连接件(104)包括第一环形连接件(1041)和第二环形连接件(1043),所述第一环形连接件(1041)布置于所述第二环形连接件(1043)的中空部分,所述第一环形连接件(1041)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环形连接件(1043)的第一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环形连接件(1043)的内周面与所述第一环形连接件(1041)的外周面呈预设夹角设置;
所述套筒(103)包括套筒主体(1032)和套筒后端板(1033),所述套筒后端板(1033)与所述套筒主体(1032)固定连接,并套设于所述套筒主体(1032)的外周;所述第二环形连接件(1043)与所述壳体(400)的一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环形连接件(1041)的第二端部将所述套筒后端板(1033)压紧于所述壳体(400)的所述端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104)还包括第二环形结构(1045)和第三环形结构(1047);所述第二环形结构(104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环形连接件(1043)的第二端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环形结构(1047)固定连接;所述壳体(400)的一端部固定有第四环形结构(407),所述第四环形结构(407)的内周面贴紧于所述第三环形结构(1047) 的外周面,所述第四环形结构(407)的端面贴紧于所述第二环形结构(1045)的端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00)包括尾部端盖(403)和具有所述中空内腔的壳体主体;所述尾部端盖(403)盖合于所述壳体主体的一端部;
所述壳体主体的顶部的一端部开设有开口朝下的卡槽(404),所述尾部端盖(403)与所述壳体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尾部端盖(403)的上端部卡合于所述卡槽(404)内。
CN202022221632.4U 2020-09-30 2020-09-30 灯具 Active CN2132077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21632.4U CN213207745U (zh) 2020-09-30 2020-09-30 灯具
US17/128,863 US11073271B1 (en) 2020-09-30 2020-12-21 Light fix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21632.4U CN213207745U (zh) 2020-09-30 2020-09-30 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07745U true CN213207745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24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21632.4U Active CN213207745U (zh) 2020-09-30 2020-09-30 灯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073271B1 (zh)
CN (1) CN2132077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85274A (zh) * 2021-12-06 2022-01-04 深圳市爱图仕影像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影视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112193B1 (fr) * 2020-07-02 2022-07-01 Tpl Vision Uk Ltd DISPOSITIF d ’ECLAIRAGE INDUSTRI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309662A1 (en) * 2009-06-04 2010-12-09 Jin Song Zheng LED lighting fixtur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85274A (zh) * 2021-12-06 2022-01-04 深圳市爱图仕影像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影视灯
CN113885274B (zh) * 2021-12-06 2022-03-08 深圳市爱图仕影像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影视灯
US11994280B2 (en) 2021-12-06 2024-05-28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 Ltd. Film and television lamp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073271B1 (en) 2021-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07326B2 (ja) 汎用型led電球の構成方法とクランプリング構造のled電球及びled灯具
KR101157065B1 (ko) 방열 및 방수 기능을 갖는 엘이디 램프
KR101796654B1 (ko) 호환성과 범용성이 강한 led 전구 구성방법 및 플랜지형 서포트 led 전구 및 led 조명기구
CN213207745U (zh) 灯具
CN101828069A (zh) 发光元件灯和照明设备
US10584863B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luminaire
JP6539777B2 (ja) Led照明装置
JP2013243361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ランプ
CN110440163B (zh) 灯具
TW201407082A (zh) 光學半導體照明裝置
KR200285303Y1 (ko) 적외선 엘이디를 부착한 cctv용 카메라
KR101674013B1 (ko) 방열효율을 높인 탐조등
EA015530B1 (ru) Наружное высокомощное светодиодное осветительное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
CN215372381U (zh) 具有防水盖板和外壳的散热器及照明装置
WO2019242613A1 (zh) 一种壳体和照明装置
CN107859920B (zh) 一种高性能防火防水led照明装置
KR101687323B1 (ko) 투습방지가 가능한 led투광기
CN111006161A (zh) 一种安全防爆工程灯具
KR101161684B1 (ko) 방수장치를 구비한 경관조명기구
CN217584197U (zh) 一种集鱼灯
CN221301270U (zh) 一种防水灯罩组件及一种防水led灯管
CN214700327U (zh) 一种全塑一体化led灯管
CN210511193U (zh) 一种led草坪泛光灯
CN212319487U (zh) 高效散热小路灯
CN221324238U (zh) 灯具和路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10 floors 2-4, building 21, Longjun Industrial Zone, Jiuwo, Longping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Aitus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0 floors 2-4, building 21, Longjun Industrial Zone, Jiuwo, Longping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