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05820U - 发动机燃烧系统、发动机总成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燃烧系统、发动机总成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05820U
CN213205820U CN202022035219.9U CN202022035219U CN213205820U CN 213205820 U CN213205820 U CN 213205820U CN 202022035219 U CN202022035219 U CN 202022035219U CN 213205820 U CN213205820 U CN 2132058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ake
combustion system
engine
engine combustion
exhaust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3521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之勤
刘军
张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3521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058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058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058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发动机燃烧系统、发动机总成和车辆,所述发动机燃烧系统包括:气缸盖(1),活塞(2),燃烧室(3),形成于所述气缸盖(1)和所述活塞(2)的顶面(201)之间,排气道(5),所述排气道(5)的底部与所述气缸盖连接,以及进气道(4),所述进气道(4)的底部与所述气缸盖(1)连接,所述进气道(4)的底部靠近所述排气道(5)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引导部,所述进气引导部构造为能够引导从所述进气道(4)进入所述燃烧室(3)的气流朝向远离所述排气道(5)的方向流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发动机燃烧系统、发动机总成和车辆能够解决高压缩比下发动机爆震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发动机燃烧系统、发动机总成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动机燃烧系统、发动机总成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油耗和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提高发动机热效率,降低发动机的油耗成为汽车厂商研究的重点。
现有的发动机燃烧室的设计虽然能够提高发动机压缩比,但易引起发动机爆震,爆震对于发动机来说是非常有害的现象,主要的害处是:发动机动力下降、油耗增加、噪音加大、汽车舒适性变差、排放恶化,最为严重的时候会引起敲缸、发动机熄火以及发动机机械部件破坏,给车主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燃烧系统、发动机总成和车辆,以解决高压缩比下发动机爆震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发动机燃烧系统,包括:气缸盖,活塞,燃烧室,形成于所述气缸盖和所述活塞的顶面之间,排气道,所述排气道的底部与所述气缸盖连接,以及进气道,所述进气道的底部与所述气缸盖连接,所述进气道的底部靠近所述排气道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引导部,所述进气引导部构造为能够引导从所述进气道进入所述燃烧室的气流朝向远离所述排气道的方向流动。
可选地,所述进气引导部包括形成在所述进气道的底部的进气导流曲面,所述进气导流曲面的末端延伸至所述排气道与所述气缸盖连接的位置,且所述进气导流曲面朝向所述排气道凸出。
可选地,所述进气导流曲面配置为:对于所述进气导流曲面的纵截面,所述进气导流曲面的末端的切线与所述进气导流曲面的两端连线夹角为15°-20°。
可选地,所述进气道的底部背离所述排气道的一侧形成有进气导向沿,所述进气导向沿沿所述进气道的周向延伸并与所述进气导流曲面相接。
可选地,所述顶面形成有下凹部,所述下凹部包括第一凹坑,所述第一凹坑从所述排气道对应的一侧延伸至所述进气道对应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凹坑中具有最大下凹深度的位置位于所述排气道对应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凹坑的最大下凹深度为3.1mm-3.5mm。
可选地,所述第一凹坑的靠近所述进气道的一侧的坑壁与所述顶面之间的夹角为5.1°-5.3°。
可选地,所述下凹部还包括第二凹坑,所述第二凹坑设置在所述进气道对应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凹坑和所述第二凹坑通过曲面平滑过渡连接。
可选地,所述顶面上还形成有环绕所述下凹部依次排布的进气侧挤气平面、第一缸侧挤气平面、排气侧挤气平面以及第二缸侧挤气平面,所述进气侧挤气平面形成在所述第二凹坑远离所述第一凹坑的一侧,所述排气侧挤气平面形成在所述第一凹坑远离所述第二凹坑的一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发动机总成,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发动机燃烧系统。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发动机总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发动机燃烧系统中的进气引导部能够在进气道与燃烧室的连接处引导气流,气流从进气道进入燃烧室时在进气引导部的作用下朝向远离排气道的一侧流动,使得气流能够避开燃烧室内位于排气道附近的高温区域,从而避免进气的气流被加热所导致的发动机爆震。本公开提供的发动机总成具有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发动机燃烧系统相同的技术效果,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在此不做赘述。本公开提供的车辆具有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发动机总成相同的技术效果,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在此不做赘述。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中发动机燃烧系统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中发动机燃烧系统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中发动机燃烧系统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中发动机燃烧系统的活塞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气缸盖,11-喷油器安装孔,2-活塞,201-顶面,202-下凹部,21-第一凹坑,22-第二凹坑,23-进气侧挤气平面,24-第一缸侧挤气平面,25-排气侧挤气平面,26-第二缸侧挤气平面,4-进气道,41-进气导流曲面,42-进气导向沿,5-排气道,6-火花塞。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是指相关部件使用状态的上和下,具体可参照附图图3中的图面方向的,“内、外”是指相对于相应零部件自身轮廓的内、外。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此外,下面的描述在涉及附图时,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发动机燃烧系统,参考图1至图3所示,该发动机燃烧系统可以包括气缸盖1、活塞2、燃烧室3、进气道4以及排气道5,其中,燃烧室3形成于气缸盖1和活塞2的顶面201之间,排气道5的底部和进气道4的底部均与气缸盖1连接,且进气道4的底部靠近排气道5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引导部,进气引导部构造为能够引导从进气道4进入燃烧室3的气流朝向远离排气道5的方向流动。这里需要指出,气流进入燃烧室3后,不可避免地会朝向排气道5对应的位置流动,进气引导部的导向作用能够使得气流具有远离排气道5的底部的趋势。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发动机燃烧系统可以包括两个进气道4和两个排气道5,两个进气道4连接在气缸盖1的一侧,两个排气道5连接在气缸盖1的另一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发动机燃烧系统中的进气引导部能够在进气道4与燃烧室3的连接处引导气流,气流从进气道4进入燃烧室3时在进气引导部的作用下朝向远离排气道5的一侧流动,使得气流能够避开燃烧室3内位于排气道5附近的高温区域,从而避免进气的气流被加热所导致的发动机爆震。
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气引导部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配置。可选地,参考图1和图3所示,进气引导部可以包括形成在进气道4的底部的进气导流曲面41,进气导流曲面41的末端延伸至排气道5与气缸盖1连接的位置,且进气导流曲面41朝向排气道5凸出,以使得进气导流曲面41的末端能够朝向背离排气道5的方向延伸,从而引导进气的气流在燃烧室3内运动时远离排气道5附近的高温区域。
具体地,参考图3所示,进气导流曲面41可以配置为:对于进气导流曲面41的纵截面,进气导流曲面41的末端的切线与进气导流曲面41的两端连线夹角α为15°-20°,当夹角α在15°-20°之间时,进气导流曲面41既能够在气流沿进气道4进入燃烧室3中时引导气流避开排气道5附近的高温区域,又能够避免对气流在燃烧室3中的扩散造成影响。
此外,参考图1至图3所示,进气道4的底部背离排气道5的一侧可以形成有进气导向沿42,进气导向沿42沿进气道4的周向延伸并与进气导流曲面41相接。其中,相互连接的进气导向沿42和进气导流曲面41能够共同作用于从进气道4进入燃烧室3中的气流,使得气流在进入燃烧室3之后所形成的滚流的强度增加,从而加快燃烧室3中火焰的传播速度,抑制爆震,减少循环变动,提高稀燃能力。
为了有利于燃烧室3中的点火和燃烧,参考图3和图4所示,活塞2的顶面201可以形成有下凹部202,下凹部202可以包括第一凹坑21,第一凹坑21可以从排气道5对应的一侧延伸至进气道4对应的一侧,当活塞2在燃烧室3中移动时,燃烧室3中的气体能够被引导并聚集在第一凹坑21中,第一凹坑21中具有最大下凹深度的位置位于排气道5对应的一侧,以使得燃烧室3中位于排气道5一侧的气体能够加速燃烧,避免排气道5一侧的温度过高引起的爆震。此外,第一凹坑21的具有最大下凹深度的中心位置偏向于排气道5一侧,还有利于排气道5一侧的火焰传播至整个燃烧室3,使得整个燃烧室3中的火焰分布均匀。
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凹坑21的尺寸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布置。可选地,参考图3所示,第一凹坑21的最大下凹深度可以为3.1mm-3.5mm,例如,第一凹坑21的最大下凹深度可以为3.3mm。第一凹坑21的靠近进气道4的一侧的坑壁211与顶面201之间的夹角β可以为5.1°-5.3°,例如,夹角β可以为5.2°。
为了便于挤气区和进气道4的布置,参考图3和图4所示,下凹部202还可以包括第二凹坑22,第二凹坑22设置在进气道4对应的一侧,以避让进气道4。其中,下凹部202可以包括两个第二凹坑22,两个第二凹坑22可以分别设置在两个进气道4的下方。
此外,参考图3和图4所示,第一凹坑21和第二凹坑22可以通过曲面平滑过渡连接,以利于燃烧室3内的气体的流动和火焰的传播。
可选地,参考图4所示,活塞2的顶面201上还可以形成有环绕下凹部202依次排布的进气侧挤气平面23、第一缸侧挤气平面24、排气侧挤气平面25以及第二缸侧挤气平面26,进气侧挤气平面23可以形成在第二凹坑22远离第一凹坑21的一侧,排气侧挤气平面25可以形成在第一凹坑21远离第二凹坑22的一侧。其中,进气侧挤气平面23可以与气缸盖1靠近进气道4的一侧周缘之间形成进气侧挤气区,排气侧挤气平面25可以与气缸盖1靠近排气道5的一侧周缘之间形成排气侧挤气区,气缸盖1的周缘上位于进气道4和排气道5之间的区域分别能够与第一缸侧挤气平面24和第二缸侧挤气平面26之间形成第一缸侧挤气区和第二缸侧挤气区。此外,第一凹坑21可以与排气侧挤气平面25、第一缸侧挤气平面24以及第二缸侧挤气平面26分别通过曲面平滑过渡连接,第二凹坑可以与进气侧挤气平面23、第一缸侧挤气平面24以及第二缸侧挤气平面26分别通过曲面平滑过渡连接,第一凹坑21和第二凹坑22可以使得进气侧挤气平面23、第一缸侧挤气平面24、排气侧挤气平面25以及第二缸侧挤气平面26相互间隔开,以使得进气侧挤气区、第一缸侧挤气区、排气侧挤气区以及第二缸侧挤气区相互间隔,从而能够提高挤流效果,提高发动机性能。
此外,参考图1至图3所示,气缸盖1上还可以设置有火花塞6和喷油器安装孔11,火花塞6采用中置式的布置方式,喷油器安装孔11可以设置在两个进气道4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发动机总成,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发动机燃烧系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发动机总成具有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发动机燃烧系统相同的技术效果,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在此不做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发动机总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车辆具有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发动机总成相同的技术效果,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2)

1.一种发动机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缸盖(1),
活塞(2),
燃烧室(3),形成于所述气缸盖(1)和所述活塞(2)的顶面(201)之间,
排气道(5),所述排气道(5)的底部与所述气缸盖(1)连接,以及
进气道(4),所述进气道(4)的底部与所述气缸盖(1)连接,所述进气道(4)的底部靠近所述排气道(5)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引导部,所述进气引导部构造为能够引导从所述进气道(4)进入所述燃烧室(3)的气流朝向远离所述排气道(5)的方向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引导部包括形成在所述进气道(4)的底部的进气导流曲面(41),所述进气导流曲面(41)的末端延伸至所述排气道(5)与所述气缸盖(1)连接的位置,且所述进气导流曲面(41)朝向所述排气道(5)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导流曲面(41)配置为:对于所述进气导流曲面(41)的纵截面,所述进气导流曲面(41)的末端的切线与所述进气导流曲面(41)的两端连线夹角为15°-2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4)的底部背离所述排气道(5)的一侧形成有进气导向沿(42),所述进气导向沿(42)沿所述进气道(4)的周向延伸并与所述进气导流曲面(41)相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201)形成有下凹部(202),所述下凹部(202)包括第一凹坑(21),所述第一凹坑(21)从所述排气道(5)对应的一侧延伸至所述进气道(4)对应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凹坑(21)中具有最大下凹深度的位置位于所述排气道(5)对应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坑(21)的最大下凹深度为3.1mm-3.5mm。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发动机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坑(21)的靠近所述进气道(4)的一侧的坑壁(211)与所述顶面(201)之间的夹角为5.1°-5.3°。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凹部(202)还包括第二凹坑(22),所述第二凹坑(22)设置在所述进气道(4)对应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坑(21)和所述第二凹坑(22)通过曲面平滑过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201)上还形成有环绕所述下凹部(202)依次排布的进气侧挤气平面(23)、第一缸侧挤气平面(24)、排气侧挤气平面(25)以及第二缸侧挤气平面(26),所述进气侧挤气平面(23)形成在所述第二凹坑(22)远离所述第一凹坑(21)的一侧,所述排气侧挤气平面(25)形成在所述第一凹坑(21)远离所述第二凹坑(22)的一侧。
11.一种发动机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燃烧系统。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动机总成。
CN202022035219.9U 2020-09-16 2020-09-16 发动机燃烧系统、发动机总成和车辆 Active CN2132058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35219.9U CN213205820U (zh) 2020-09-16 2020-09-16 发动机燃烧系统、发动机总成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35219.9U CN213205820U (zh) 2020-09-16 2020-09-16 发动机燃烧系统、发动机总成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05820U true CN213205820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20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35219.9U Active CN213205820U (zh) 2020-09-16 2020-09-16 发动机燃烧系统、发动机总成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0582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4543A (zh) * 2021-08-31 2022-01-18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油发动机燃烧系统、汽油发动机总成及车辆
CN114165352A (zh) * 2021-12-17 2022-03-1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活塞、燃烧室组件以及组织燃烧的方法
CN115977823A (zh) * 2023-03-22 2023-04-18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导气屏结构、发动机、车辆及导气屏结构的设计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4543A (zh) * 2021-08-31 2022-01-18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油发动机燃烧系统、汽油发动机总成及车辆
CN114165352A (zh) * 2021-12-17 2022-03-1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活塞、燃烧室组件以及组织燃烧的方法
CN115977823A (zh) * 2023-03-22 2023-04-18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导气屏结构、发动机、车辆及导气屏结构的设计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205820U (zh) 发动机燃烧系统、发动机总成和车辆
US6199544B1 (en) Combustion chamber system having an improved configuration with squish areas
CN102762836B (zh) 内燃机的活塞
CN109281750B (zh) 一种高压缩比发动机燃烧室
CN210509417U (zh) 发动机进气道和发动机气缸盖以及发动机和车辆
EP4269763A2 (en) Engine system for emission reduction without aftertreatment
CN217107241U (zh) 一种发动机气缸盖、发动机及汽车
CN209743078U (zh) 一种直喷发动机喷油器结构
CN201810411U (zh) 一种柴油机气缸盖
US4195597A (en) Turbulence chamber diesel engine
CN113153515B (zh) 一种改善燃烧和降低热负荷的预燃室装置及发动机
CN113738498A (zh) 燃烧系统及具有其的燃气发动机
CN210264972U (zh) 中置缸内直喷增压汽油机燃烧系统
CN210919231U (zh) 一种汽油机燃烧室
CN210509416U (zh) 发动机气缸盖和发动机
CN215109234U (zh) 发动机及车辆
CN111878221B (zh) 一种中重型点燃式发动机燃烧室
CN218717189U (zh) 一种应用米勒循环的低油耗混动专用发动机
CN117685126B (zh) 一种发动机缸盖以及发动机
CN217176763U (zh) 发动机缸盖本体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9781028U (zh) 发动机燃烧室和发动机以及车辆
CN219412728U (zh) 一种高滚流进气道、气缸盖以及发动机
CN209942934U (zh) 发动机进气道和发动机气缸盖以及发动机和车辆
CN216691317U (zh) 摩托车引擎的点火结构
CN216406985U (zh) 一种汽缸盖部件及汽车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