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89000U - U型枕 - Google Patents

U型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89000U
CN213189000U CN202021510353.3U CN202021510353U CN213189000U CN 213189000 U CN213189000 U CN 213189000U CN 202021510353 U CN202021510353 U CN 202021510353U CN 213189000 U CN213189000 U CN 2131890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ped pillow
main body
hook
pillow
sha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1035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杰
王海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1035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890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890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890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dding I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U型枕,包括:主体部和连接带,主体部的两端形成夹持部,两个夹持部的自由端相对且形成开口,连接带的一端与主体部可拆卸地连接,连接带的另一端适于绕过开口与主体部连接,当U型枕处于收纳状态时,夹持部向内部卷起,以用于收纳夹持部,连接带的另一端环绕于主体部且与主体部连接。这样,在U型枕的使用状态中,连接带的另一端可以绕过开口与主体部连接,让U型枕能够夹持在用户颈部,且让U型枕的夹持相对较为稳定,不易从用户的颈部脱落,从而让用户在佩戴U型枕后的感受得到提升;当U型枕处于收纳状态时,连接带可使U型枕处于收纳状态,从而可以减小U型枕占有的空间,使U型枕的携带更为方便。

Description

U型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仪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U型枕。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U型枕经常带至车厢内或者户外使用,在U型枕的收纳过程中,U型枕由于自身的弹性,在外力作用消失时,能够恢复成原有体积的状态,即占有较大空间,对于携带和收纳来说较为不便,需要在外力的驱使下U型枕才能长期保持收纳状态,相对较为繁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U型枕,具有便于收纳与携带的特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U型枕,包括主体部和连接带,所述主体部的两端形成夹持部,两个所述夹持部的自由端相对且形成开口,所述连接带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连接带的另一端适于绕过所述开口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当所述U型枕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夹持部向内部卷起,以用于收纳夹持部,所述连接带的另一端环绕于所述主体部且与所述主体部连接,以使所述U型枕保持于所述收纳状态,当所述U型枕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主体部呈U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U型枕中,在U型枕的使用状态中,连接带的另一端可以绕过开口与主体部连接,让U型枕能够夹持在用户颈部,且让U型枕的夹持相对较为稳定,不易从用户的颈部脱落,从而让用户在佩戴U型枕后的感受得到提升;当U型枕处于收纳状态时,连接带可使U型枕处于收纳状态,从而可以减小U型枕占有的空间,使U型枕的携带更为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带的一端设有第一粘接部,主体部设有第二粘接部,第一粘接部与第二粘接部可分离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接部为魔术贴子带,所述第二粘接部为魔术贴母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魔术贴母座间隔开的多个,所述魔术贴子带为多个,所述魔术贴子带为至少一个,每个魔术贴子带对应设有多个粘贴位置,多个所述粘贴位置多个所述魔术贴子带中的至少两个与两个所述魔术贴母座分别对应粘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魔术贴子带为针面,所述魔术贴母座为毛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魔术贴母座的长度大于所述魔术贴子带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包括;外套及弹性层,所述弹性层填充于所述外套内部,所述弹性层在所述夹持部的固定端处的厚度小于所述弹性层在所述夹持部的自由端处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夹持部的固定端的位置处,所述弹性层设有凹陷,所述凹陷位于所述主体部的内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层内还设有多个空腔,所述空腔沿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具有固定部,当所述U型枕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连接带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部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为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卡槽,所述连接带的另一端卡接于所述卡槽内。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U型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U型枕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U型枕的收纳状态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U型枕的爆炸结构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U型枕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0-U型枕,
110-主体部,111-夹持部,112-魔术贴母座,113-外套,114-弹性层,115-凹陷,116-空腔,117-固定部,120-连接带,121-魔术贴子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U型枕100,包括:主体部110和连接带120。
具体而言,主体部110的两端形成夹持部111,两个夹持部111的自由端相对且形成开口,连接带120的一端与主体部110可拆卸地连接,连接带120的另一端适于绕过开口与主体部110连接。当U型枕100处于收纳状态时,夹持部111向内部卷起,连接带120的另一端环绕于主体部110且与主体部110连接,以使U型枕100保持于收纳状态;当U型枕100处于使用状态时,主体部110呈U型。
需要说明的是,U型枕100具有至少两个状态;使用状态和收纳状态,在U型枕100的靠近用户的颈部的一侧可形成颈部容纳空间,颈部容纳空间可以限制U型枕100与用户进行配合,在U型枕100的使用状态下,U型枕100可以环设在用户颈部,U型枕100的夹持部可以相互靠近,让U型枕100所形成的颈部容纳空间更小,U型枕100更为贴合用户颈部,从而提升U型枕100与用户颈部的贴合效果。这样,在U型枕100在与用户颈部进行接触时,U型枕100在用户颈部的接触面积得到增加,从而可以改善用户在使用U型枕100进行休息或者睡眠时的效果。
而在U型枕100使用完毕后进行收纳时,U型枕100的夹持部111中的至少一个能够以其为中心进行收卷,夹持部111中的另一个能够至少搭接在主体部110上,以使U型枕100所形成的颈部容纳空间得到缩小。在颈部容纳空间缩到用户需求的尺寸或者颈部容纳空间足够小时,U型枕100的状态为U型枕的收纳状态,此时U型枕100具有更小的占用空间,U型枕100的携带较为方便。
其中,U型枕100具有使用状态和收纳状态,当U型枕100处于使用状态时,U型枕100的夹持部111相互靠近,以形成能够夹持在用户颈部附近的空间,连接带120的一端与主体部110固定,连接带120的另一端适于绕过开口与主体部110连接,U型枕100所形成的颈部容纳空间更小,从而让U型枕100能够与用户颈部的贴合效果更好,由此可以改善U型枕100在使用状态下与用户颈部的贴合效果,从而让用户在佩戴U型枕100时的体感得到改善,如佩戴U型枕100或者使用U型枕100进行休息时的效果变得更好;
当U型枕100处于收纳状态时,连接带120的另一端适于绕过开口与主体部110重叠,然后拉紧连接带120可以将夹持部111卷绕至U型枕100圈出的内部空间,再将连接带120的另一端固定,由此即可使U型枕100处于收纳状态,此时,夹持部111可以收纳在U型枕100内部空间,从而可以减小U型枕100占有的空间,使U型枕100的携带更为方便。
进一步地,使用连接带120对U型枕100进行限制的时候,还会让U型枕100的使用状态具有范围调整性。具体来说,当U型枕100处于使用状态时,连接带120能够通过与主体部110的不同位置进行接触并固定,能够让U型枕100形成多种范围的颈部容纳空间,以对不同颈部尺寸的用户进行适配,使不同颈部尺寸的用户在使用U型枕100进行休息和睡眠时,使用体验较为良好,从而增强U型枕100的适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U型枕100,在U型枕100的使用状态中,连接带120的另一端可以绕过开口与主体部110连接,让U型枕100能够夹持在用户颈部,且让U型枕100的夹持相对较为稳定,不易从用户的颈部脱落,从而让用户在佩戴U型枕100后的感受得到提升;当U型枕100处于收纳状态时,连接带120可使U型枕100处于收纳状态,从而可以减小U型枕100占有的空间,使U型枕100的携带更为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U型枕100上设有第一固定位置和第二固定位置,连接带120与第一固定位置进行固定时,能够增加U型枕100与用户颈部的夹持效果,从而让U型枕100与人体接触的更加紧密,让人体能够更好地感受到U型枕100环绕在人体颈部的舒适性;而第二固定位置则是用来收纳U型枕100,让U型枕100在第二固定位置下具有相对较小的收纳体积,从而让U型枕100在收纳完成的情况下体积更小,让携带U型枕100时更为方便。
当然,本案并不仅限于此,除了第一固定位置和第二固定位置,可以在U型枕100上设有其他固定位置,让每个固定位置都能具有相对应的限定U型枕100或者收纳U型枕100的作用,以使U型枕100的使用范围增加,能够根据用户使用习惯进行调整。
在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带120的一端设有第一粘接部,主体部110设有第二粘接部,第一粘接部与第二粘接部可分离的连接。通过在连接带120的一端和主体部110上分设有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让连接带120能够更好地与第一固定位置和第二固定位置相固定,从而让U型枕100的使用状态与收纳状态之间的转换更为方便,且使用状态与收纳状态在连接带120的连接固定下更为可靠。
进一步地,第一粘接部为魔术贴子带121,第二粘接部为魔术贴母座112。这样,使用魔术贴连接的方式连接连接带与主体部,让连接带120与主体部110之间的连接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的同时还具有更好的可拆卸性,而且能够进行反复使用,增加连接带120的有效使用次数。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魔术贴母座112间隔开的多个,魔术贴子带121为多个,魔术贴子带121为至少一个,每个魔术贴子带121上均对应设有多个粘贴位置,多个粘贴位置中的至少两个与两个魔术贴母座112分别对应粘贴。这样,使用多个魔术贴母座112与多个魔术贴子带121的粘贴位置相对应,不仅让魔术贴母座112与魔术贴子带121之间的连接更为牢靠且拆卸更为方便,而且让魔术贴母座112与魔术贴子带121之间的使用寿命得到保障。
此外,选择具有较好的连接稳定性与可拆卸性的魔术贴母座112与魔术贴子带121进行配合,让魔术贴母座112与魔术贴子带121可以进行灵活的装配,让U型枕100在被魔术贴母座112和魔术贴子带121进行连接限制后,U型枕100与连接带120之间具有良好的限制效果,同时,使用魔术贴母座112与魔术贴子带121配合还能便于U型枕100与连接带120之间的拆卸,简化U型枕100的使用和收纳,从而降低用户使用U型枕100的使用难度。
此外,在使用多个魔术贴母座112与魔术贴子带121相配合还能够形成多个配合位置,让用户在使用U型枕100时,能够通过连接带120的多个配合位置形成U型枕100的多个使用状态和多个收纳状态,让用户对U型枕100的使用和收纳都具有更多的选择空间,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更多的选择,如使U型枕100在使用状态下能够限定出更小的夹持空间或者使U型枕100在收纳状态下的占用空间更小,增加用户的操控范围,从而让用户在使用U型枕100时的使用感观变得更好。
进一步地,多个魔术贴子带121和多个魔术贴母座112还可以形成相连的带状结构,不仅可以进一步的增加魔术贴子带121和魔术贴母座112的配合范围,增加U型枕100的调整范围,使得U型枕100能够具有更大的适用性。具体来说,如在U型枕100处于使用状态时,带状的魔术贴子带121与带状的魔术贴母座112可以具有更为精细的调整范围,让U型枕100与用户颈部之间的适配程度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从而让用户在使用U型枕进行睡眠或者休息的时,使用体验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如在U型枕100处于收纳状态时,带状的魔术贴子带121与带状的魔术贴母座112,可以让U型枕100的收纳程度得到调整,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使用习惯和使用爱好,对U型枕100的收纳程度进行调整。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魔术贴子带121为针面,魔术贴母座112为毛面。由此,在使用针面与毛面相配合后连接带120对U型枕100的固定限制效果变得更好,且使用针面的魔术贴子带121在与魔术贴母座112的的连接更为方便,即针面相对于毛面来说能够与主体部110的连接更为简单方便,且连接固定效果更好。此外,针面相较于毛面来说,与主体部110的分离也更为轻松简单,从而让用户在使用连接带120进行固定时的方便性得到提升。
在一些实施例中,魔术贴母座112的长度大于魔术贴子带121的长度。通过将魔术贴母座112的长度大于魔术贴子带121的长度,让魔术贴子带121在连接时能够与魔术贴母座112的一部分进行充分连接,连接的更为稳定,同时还能使魔术贴子带121与魔术贴母座112之间的连接范围得到提升。由此,能够通过选择魔术贴子带121与魔术贴母座112的连接部分,让用户能够根据需求调整魔术贴子带121与魔术贴母座112的连接范围,从而让用户具有更高的选择自由度,进而改善用户的在使用U型枕100时的感官体验。
参照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主体部110包括:外套113及填充于外套113内部的弹性层114,弹性层114填充于外套113内,在夹持部111的固定端处,弹性层114在夹持部111的固定端处的厚度小于弹性层114在夹持部111的自由端处的厚度。由此,通过在外套113内填充有弹性层114,可以使U型枕100具有较好的弹性,能够在用户佩戴时与用户颈部进行贴合,从而让U型枕100与用户颈部的贴合更为紧密,用户在使用U型枕100时的感观体验变得更好。此外,将夹持部111的固定端的厚度大于自由端的厚度,不仅会提升固定端的舒适度,让固定端在与用户颈部接触时用户的感受更为柔和,而且还会增加固定端的可变形程度,让固定端在与用户贴合或者进行收纳时能够具有更大的形变程度,能够与用户贴合的更好或者使U型枕100在收纳后具有更小的收纳体积。
此外,将弹性层114装填在外套113的内部,使得外套113具有良好的形变能力,在U型枕100的使用过程中与用户颈部的贴合程度上升,从而可以改善用户使用U型枕100时的使用效果与使用体验。不仅如此,具有良好形变能力的弹性层114使得U型枕100在进行收纳的时候,U型枕100的占用空间变得更小,U型枕的便携能力得到提升。
需要说明的是,在弹性层114内部还可以设有其他功能结构,以辅助用户进行休息和睡眠,如按摩结构或者电疗结构。弹性层114可以是具有良好的降噪性能的海绵等。由此,弹性层114还具有良好的降噪功能,当用户使用到U型枕100的其他功能结构时,可以提升该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示,在夹持部111的固定端的位置处,弹性层114设有凹陷115,凹陷115位于主体部110的内侧。由此,在弹性层114上设有凹陷115,使得在折叠U型枕100时,凹陷115对夹持部111的弯折起到导向作用,让夹持部111的收纳折叠更为简单方便,从而让U型枕100的收纳流程得到优化,同时弹性层114设有的凹陷115在U型枕100的使用状态下会与用户的颈部贴合,让用户佩戴U型枕100后的感受变得更好。此外,通过在弹性层114上设置的凹陷115,可以避免在弹性层114靠近颈部的一侧形成褶皱,由此可以避免弹性层114夹住用户颈部的皮肤,从而提升用户使用U型枕100时的使用感触。
参照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层114内还设有多个空腔116,空腔116沿主体部110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其中,设有空腔116会使弹性层114的结构强度下降。这样,在弹性层114内设有多个空腔116会使空腔116附近的结构强度明显下降,从而便于U型枕100的展开与收纳,同时空腔116依次间隔设置的方向与U型枕100夹持用户颈部的方向相平行,使得空腔116不会影响U型枕100与用户的贴合感受。
进一步的,空腔116可以主要设置在主体部110,由于夹持部111的厚度相较于主体部110较小,以使夹持部111的结构强度也相对较小,如此一来可以避免夹持部111结构强度的下降,让U型枕100的使用可靠性得到提升。同时,将空腔116主要设置在U型枕100还可以便于U型枕100的生产以及使用。当然,夹持部111上设有空腔116也应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做赘述。
参照图4所示的一些实施例中,主体部110具有固定部117,当U型枕100处于收纳状态时,连接带120的另一端与固定部117卡接。由此,使用固定部117对U型枕100的收纳状态进行限定,让U型枕100的收纳状态得到固定,从而让U型枕100的收纳状态更为稳定,让U型枕100的携带更为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117为设于主体部110的卡槽,连接带120的另一端卡接于卡槽内。这样,使用卡接的方式连接并固定U型枕100的收纳状态,不仅会让U型枕100的收纳状态更为稳定,能够进一步增加U型枕100的便携性,而且让U型枕100的收纳状态与使用状态的转换更为方便,即使用卡接插拔的方式就能很好地对U型枕100的收纳状态和使用状态进行限制,让U型枕100的收纳状态与使用状态之间的转换更为简单。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U型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两端形成夹持部,两个所述夹持部的自由端相对且形成开口;
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连接带的另一端适于绕过所述开口与所述主体部连接;
当所述U型枕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夹持部向内部卷起,以用于收纳所述夹持部,所述连接带的另一端环绕于所述主体部且与所述主体部连接,以使所述U型枕保持于所述收纳状态;
当所述U型枕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主体部呈U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的一端设有第一粘接部,所述主体部设有第二粘接部,所述第一粘接部与所述第二粘接部可分离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型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部为魔术贴子带,
所述第二粘接部为魔术贴母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U型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魔术贴母座为间隔开的多个,所述魔术贴子带为至少一个,每个魔术贴子带对应设有多个粘贴位置,多个所述粘贴位置中的至少两个与两个所述魔术贴母座分别对应粘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U型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魔术贴子带为针面,所述魔术贴母座为毛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U型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魔术贴母座的长度大于所述魔术贴子带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
外套,及;
弹性层,所述弹性层填充于所述外套内部,所述弹性层在所述夹持部的固定端处的厚度小于所述弹性层在所述夹持部的自由端处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U型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夹持部的固定端的位置处,所述弹性层设有凹陷,所述凹陷位于所述主体部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U型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层内还设有多个空腔,所述空腔沿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固定部,当所述U型枕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连接带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部卡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U型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为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卡槽,所述连接带的另一端卡接于所述卡槽内。
CN202021510353.3U 2020-07-24 2020-07-24 U型枕 Active CN2131890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10353.3U CN213189000U (zh) 2020-07-24 2020-07-24 U型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10353.3U CN213189000U (zh) 2020-07-24 2020-07-24 U型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89000U true CN213189000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35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10353.3U Active CN213189000U (zh) 2020-07-24 2020-07-24 U型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890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146807A1 (en) Positionally stable travel pillow
US7571503B2 (en) Headphone pillow
US6253400B1 (en) Cushion
CN111970944B (zh) 具有储存能力的颈部枕头
US6095389A (en) Backpack
KR200484694Y1 (ko) 기능성 경추 및 날개 베개
KR200482240Y1 (ko) 목베개로 변형되는 다운자켓
US6845534B1 (en) Support pillow
CN213189000U (zh) U型枕
CN213188848U (zh) U型枕
JP3161545U (ja) 寝じわ防止枕
JP3132068U (ja) 枕装置
KR200313925Y1 (ko) 쿠션
CN217309779U (zh) 一种旅行枕
CN210114280U (zh) 一种可折叠功能枕
CN216438704U (zh) 一种带背带伸缩调节功能的背包
CN220403393U (zh) 一种背包后襟和背包
CN216915627U (zh) 一种带有储物功能且防滑的汽车头枕
CN215422884U (zh) 一种可附着智能按摩贴片的功能服装
CN215650324U (zh) 一种凉席
CN214967274U (zh) 一种便于收纳的脊柱矫正器
CN210540449U (zh) 一种便于收纳的u型枕
CN212939172U (zh) 一种吸湿四季被
CN213882703U (zh) 一种随身贴合的夹腿枕
KR101267149B1 (ko) 자동복귀 접힘 형 베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Future wear Health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Future wearab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Future wearab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Future wearable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