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86802U - 通讯设备箱 - Google Patents

通讯设备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86802U
CN213186802U CN202021864104.4U CN202021864104U CN213186802U CN 213186802 U CN213186802 U CN 213186802U CN 202021864104 U CN202021864104 U CN 202021864104U CN 213186802 U CN213186802 U CN 2131868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main body
opening
box
rotatab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6410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俊毅
吕曙亮
宋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Zheji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Zheji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Zheji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6410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868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868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868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通讯设备箱,包括:箱体、位于箱体内的通讯设备主体以及联动机构;箱体设有供通讯设备主体进出活动的开口,开口的侧边转动连接有箱门,箱体内的底面设有第一导轨,第一导轨设有第一滑槽;通讯设备主体的底部设有与箱体内的底面滚动接触的辅助滚轮和第一滑块,第一滑块可在第一滑槽内滑动,带动通讯设备主体沿进出开口的方向滑动;联动机构的一端转动连接于通讯设备主体,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箱门的内壁面;当打开或关闭箱门时,联动机构会带动通讯设备主体由箱体内向开口处移动或从开口处向箱体内移动。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通讯设备主体可以方便移进或移出箱体,方便维护人员检测维护。

Description

通讯设备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讯设备箱。
背景技术
通讯设备是指设置在一定地域上用以传送电波信息的通讯器材,主要有有线通讯设备和无线通讯设备。而通讯设备通常安装在通讯设备箱内,避免通信设备外露,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
目前,通讯设备箱一般箱体内部做的比较深,为了更好的保护设备,通讯设备一般也是安装与通讯设备箱内部深处,当时由于设备箱内部空间狭小,光线较弱,对于后期通讯设备的维护带来诸多不便,影响维护人员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讯设备箱,通讯设备主体可以方便移进或移出箱体,方便维护人员检测维护。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讯设备箱,包括:箱体,安装于所述箱体内的通讯设备主体以及联动机构;所述箱体设有供所述通讯设备主体进出活动的开口,所述开口的侧边转动连接有箱门,所述箱体内部的底面设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设有第一滑槽;所述通讯设备主体的底部设有辅助滚轮和与所述第一滑槽相配合的第一滑块,所述辅助滚轮与所述箱体内的底面滚动接触,所述第一滑块可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带动所述通讯设备主体沿进出所述开口的方向滑动;联动机构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通讯设备主体,所述联动机构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箱门的内壁面;
当打开所述箱门时,所述联动机构会拉动所述通讯设备主体由所述箱体内向所述开口处移动;当关闭所述箱门时,所述联动机构会推动所通讯设备主体从所述开口处向所述箱体内移动。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箱门包括第一侧门和第二侧门,所述第一侧门转动连接于所述开口的一侧边,所述第二侧门转动连接于与所述开口的另一侧边;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通讯设备主体顶部和/或者底部,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门的内壁面;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通讯设备主体顶部和/或底部,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侧门的内壁面。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通讯设备主体的底面靠近所述开口的两个边角处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侧门的内壁面的底部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上设有第三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柱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柱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侧门的内壁面底部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设有第四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柱。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长度均小于第一导轨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到所述开口之间的距离。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滑块设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位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一滑槽滚动接触。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导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导轨并列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底面的两侧,所述第一滑块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导轨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导轨一一对应设置。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箱体内的顶部设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设有第二滑槽,所述通讯设备主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二滑槽相配合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位于所述第二滑槽内,并且可沿着所述第二滑槽滑动。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二滑块设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位于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第二滑槽内壁面滚动接触。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导轨设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设置于第一滑槽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和/或所述第二导轨设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箱体与所述开口相对的一侧壁设有用于与外部设备通信连接第一接线端口,所述通讯设备主体的背离所述开口的一侧壁设有第二接线端口,所述第二接线端口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口之间连接有排线,并且所述第二接线端口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口位于不同的竖直高度上。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通讯设备箱,箱门由关闭到打开的过程中,箱门通过联动机构拉动通讯设备主体沿着第一导轨的第一滑槽,由箱体内滑动至外口处;箱门由打开到关闭的过程中,箱门通过联动机构推动通讯设备主体沿着第一导轨的第一滑槽,由开口处滑动至箱体内。该种方式操作方便,通讯设备主体可以方便移进或移出箱体,方便维护人员检测维护。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讯设备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讯设备箱打开箱门时的立体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讯设备箱去除通讯设备主体后打开箱门时的立体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讯设备箱通讯设备主体的立体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讯设备箱中箱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箱体100,第一导轨110,第一滑槽111,第一挡板112,第二导轨120,第二滑槽121,第二挡板122,第一接线端口130,支撑脚140,通讯设备主体200,辅助滚轮210,第一滑块220,第一滚轮221,第一连接柱230,第二连接柱240,第二滑块250,第二滚轮251,第二接线端口260,联动机构300,第一连杆310,第二连杆320,箱门400,第一侧门410,第一连接块411,第一门把手412,第二侧门420,第二连接块421,第二门把手422,第三连接柱4111,第四连接柱4211,排线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讯设备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讯设备箱打开箱门时的立体图,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讯设备箱去除通讯设备主体后打开箱门时的立体图,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讯设备箱通讯设备主体的立体图。通讯设备箱包括箱体100,安装于箱体100内部的通讯设备主体200和联动机构300。
箱体100设有供通讯设备主体200进出活动的开口,开口的侧边转动连接有箱门400。箱体100内部的底面设有第一导轨110,第一导轨110设有第一滑槽111。
通讯设备主体200的底部设有辅助滚轮210和与第一滑槽111相配合的第一滑块220,辅助滚轮210于箱体100内的底部滚动接触,第一滑块220可在第一滑槽111内滑动,带动通讯设备主体200沿进出开口方向滑动。其中,辅助滚轮210用于对通讯设备主体200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避免通讯设备主体200的重力集中在第一滑块220上,另外,辅助滚轮210通过与箱体100底部滚动接触,可以减少通讯设备主体200沿进出开口方向滑动时的滑动摩擦阻力。另外,辅助滚轮210的数量既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此处不做具体限制。
联动机构300的一端转动连接于通讯设备主体200,联动机构30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箱门400的内壁面。
当打开箱门400时,联动机构300会拉动通讯设备主体200的由箱体100内向开口处滑动,当关闭箱门400时,联动机构300会推动通讯设备主体200从开口处向箱体100内滑动。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通讯设备箱,通过在箱体100开口的转动连接有箱门400,使得箱门400通过相对箱体100转动,可以在打开开口和关闭开口之间切换。当设备需要维护时,箱门400由关闭到打开的过程中,箱门400通过联动机构300拉动通讯设备主体200沿着第一导轨110的第一滑槽111,由箱体100内滑动至外口处,以便维护人员进行检测维护;关闭时,箱门400通过联动机构300推动通讯设备主体200沿着第一导轨110的第一滑槽111,由开口处滑动至箱体100内。通讯设备主体200在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滑动过程中,辅助滚轮210将通讯设备主体200与箱体100内底部的滑动摩擦力转换为滚动摩擦力,减少了通讯设备主体200在滑动时的运动阻力。该种方式操作方便,在打开或关闭箱门400的同时就可以带动通讯设备主体200向外或向内滑动,使得通讯设备主体可以方便移进或移出箱体,方便维护人员检测维护。
如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箱门400包括第一侧门410和第二侧门420,第一侧门410转动连接于开口的一侧边,第二侧门420转动连接于开口的另一侧边。其中,第一侧门410和第二侧门420可以采用合页、转动轴等方式分别转动连接于箱体100的开口处相对的两侧。
联动机构300包括第一连杆310和第二连杆320,第一连杆310的一端转动连接于通讯设备主体200的顶部或者底部,第一连杆31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侧门410的内壁面;第二连杆320的一端转动连接于通讯设备主体200的底部或者底部,第二连杆32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侧门420的内壁面。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侧门410、第一连杆310、第二侧门420和第二连杆320,第一连杆3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门410和通讯设备主体200的转动连接,第二连杆32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侧门420和通讯设备主体200的转动连接,使得第一侧门410和第二侧门420在打开或者关闭时,可以分别借助第一连杆310和第二连杆320同时拉动通讯设备主体200由内向外滑动或者由外向内滑动,相对只通过单侧门带动通讯设备主体200进出滑动的方式,该种方式可以将牵引通讯设备主体200滑动的牵引力平均给两个侧门,使操作更加省力顺畅。另外,通过第一连杆310转动连接于通讯设备主体200的顶部或者底部,第二连杆320转动连接于通讯设备主体200的顶部和底部,当第二侧门420和第二侧门420关闭时,第一连杆310和第二连杆320可以收纳于通讯设备主体200的顶部或者底部,避免第一连杆310和第二连杆320与通讯设备主体200产生干涉。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箱门400也可以只包括第一侧门410或第二侧门420,对应地,联动机构300只包括第一连杆310或者第二连杆320。也即是,箱门400只有一个侧门,侧门通过相对箱体100转动可以开启或者关闭,并且该侧门可完全盖合箱体100的开口,一个侧门通过一个连杆牵动通讯设备主体200由内向外滑动或者由外向内滑动。
如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通讯设备主体200的底面靠近开口的两个边角处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柱230和第二连接柱240。
第一侧门410的内壁面底部设有第一连接块411,第一连接块411设有第三连接柱4111,第一连杆310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柱230转动连接,第一连杆310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柱4111转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一连杆310通过第一连接柱230与通讯设备主体200的底部转动连接,通过第一连接块411的第三连接柱4111与第一侧门410的底部转动连接。
第二侧门420的内壁面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块421,第二连接块421的设有第四连接柱4211,第二连杆320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柱240转动连接,第二连杆320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接柱4211转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二连杆320通过第二连接柱240与通讯设备主体200的底部转动连接,通过第二连接块421的第四连接柱4211与第二侧门420的底部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连杆31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侧门410内壁面和通讯设备主体200的底部,第二连杆32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侧门420内壁面和通讯设备主体200的底部,箱门400打开时,第一连杆310和第二连杆320均位于底部,使得维护人员头部不会与第一连杆310和第二连杆320产生磕碰的风险,同时,可以减少第一连杆310和第二连杆320的存在感,避免对操作人员的视线造成遮挡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柱230和第二连接柱240也可以设置于通讯设备主体200顶面靠近开口的两个边角处,相应地,第一连接块411设置于第一侧门410内壁面的顶部,第二连接块421设置于第二侧门420的内壁面的顶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通讯设备主体200靠近开口并且与第一侧门410相邻的上下两个边角均设有第一连接柱230,对应地,第一侧门410的内壁面的上下连接设有第一连接块411,第一连杆310的数量为两个;一第一连杆310的两端分别与位于上方的第一连接柱230和第二连接块411的第三连接柱4111转动连接,另一第一连杆310两端分别与位于下方的第一连接柱230和第三连接柱4111转动连接;也即是,第一侧门410通过两个第一连杆310分别与通讯设备主体20的顶部和底部转动连接。
同样地,通讯设备主体200靠近开口并且与第二侧门420相邻的上下两个边角均设有第二连接柱240,对应地,第二侧门420的内壁面的上下连接设有第二连接块421,第二连杆320的数量为两个,使得第二侧门420也可以通过两个第二连杆320分别与通讯设备主体200的顶部和底部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减少第一侧门410和第二侧门420分别通过第一连杆310和第二连杆320牵动通讯设备主体200滑动时的阻力,可以将第一连接块411设置于第一侧门410内壁面底部的中心位置,第二连接块421设置于第二侧门420内壁面底部的中心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柱230和第二连接柱240也可以不设置于通讯设备主体200的边角处,可以设置于通讯设备主体200顶部的中部位置或者侧壁。对于开口的侧边转动连接只有一个侧门时,设置于通讯设备主体200的连接柱也可以只有一个。如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连杆310和第二连杆320长度均小于第一导轨110靠近开口的一端到开口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连杆310和第二连杆320的长度设置成小于第一导轨110靠近开口一端导致开口之间的距离,使得当第一侧门410和第二侧门420关闭时,可以避免第一连杆310或第二连杆320与第一导轨110发生干涉。
如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侧门410的外侧壁设有第一门把手412,第二侧门420的外侧壁设有第二门把手422,通过设置门把手方便用户打开或者关闭箱门400。
如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滑块220设有第一滚轮221,第一滚轮221位于第一滑槽111内,第一滚轮221与第一滑槽111滚动接触。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滑块220设置第一滚轮221,第一滚轮221在第一滑槽111与第一滑槽111的内壁滚动接触,使得第一滑块220沿着第一滑槽111滑动时,第一滚轮221可以第一滑块220与第一滑槽111内壁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转换为滚动摩擦力,从而实现减少第一滑块220在第一滑槽111内滑动时的运动阻力。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滑块220的底部设置滚珠替代第一滚轮221,实现将第一滑块220与第一滑槽111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转换为滚动摩擦力。
如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导轨1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导轨110并列设置于箱体100内的底面的两侧,设置于通讯设备主体200底面的第一滑块220的数量与第一导轨110的数量相同,并且第一滑块220与第一导轨110一一对应设置,也即是第一滑块220的数量也为两个。其中,两个第一滑块220设置于通讯设备主体200底面远离开口的一侧,两个辅助滚轮210设置于通讯设备主体200底面靠近开口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个第一导轨110,使得通讯设备主体200可以更加平稳沿着第一导轨110的第一滑槽111滑动。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轨110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
请参阅图5,结合图2和图4,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讯设备箱中箱体的立体图。如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箱体100内的顶面设有第二导轨120,第二导轨120设有第二滑槽121,通讯设备主体200的顶面设有第二滑块250,第二滑块250位于第二滑槽121内,第二滑块250可以沿着第二滑槽121滑动,带动通讯设备主体200沿着进出开口的方向滑动。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导轨120和第二滑块250,第二滑块250在第二滑槽121滑动内,在箱体100内的底面设有第一导轨110以及通讯设备主体200的底面设有第一滑块220的基础上,有利于提高箱门400带动通讯设备主体200沿着滑槽滑动时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轨110可以设置于通讯设备的左侧壁或者右侧壁,相应地,第二滑块250也可以设置于箱体100内的左侧壁和右侧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轨120的数量与第一导轨110的数量相同,并且第二导轨120与第一导轨110一一对应设置。
如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滑块250设有第二滚轮251,第二滚轮251位于第二滑槽121内,第二滚轮251与第二滑槽121滚动接触。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滑块250设置第二滚轮251,第二滚轮251在第二滑槽121与第二滑槽121的内壁滚动接触,使得第二滑块250沿着第二滑槽121滑动时,第二滚轮251可以第二滑块250与第二滑槽121内壁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转换为滚动摩擦力,从而实现减少第二滑块250在第二滑槽121内滑动时的运动阻力。
请在参阅图1至图5,如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导轨110设有第一挡板112,第一挡板112设置于第一滑槽111靠近开口的一端;和/或第二导轨120设有第二挡板122,第二挡板122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121靠近开口的一端。也即第一滑槽111靠近开口一端的端口被第一挡板112封掉,和/或第二滑槽121靠近开口一端的端口被第二挡板122封掉,使得通讯设备主体200由内向外开口外滑动时,第一滑块220和第一滚轮221不会脱离第一滑槽111,第二滑块250和第二滚轮251不会脱离第二滑槽121。
如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箱体100与开口相对的一侧壁设有用于与外部设备通信连接的第一接线端口130,通讯设备主体200背离开口的一侧壁设有第二接线端口260,也即第二接线端口260设置于通讯设备主体200与第一接线端口130相对一侧壁。第一接线端口130和第二接线端口260之间连接有排线500,并且第一接线端口130和第二接线端口260位于不同的竖直高度上。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接线端口130和第二接线端口260设置于不同的竖直高度上,使得通讯设备主体200在由外向内移动时,排线500可以顺势上下折叠,避免胡乱弯折缠绕,可以对排线500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具体地,排线500的长度大于第一接线端口130与第二接线端口260之间的距离与通讯设备主体200滑动行程的距离之和,以防止排线500在通讯设备主体200滑动时被拉扯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排线500也可以采用呈螺旋形的可伸缩排线。使得排线500可以根据通讯设备主体200滑动自动伸缩,提高排线500的使用寿命。
如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通讯设备主体200的每一外壁面与箱体100所对应的内壁面之间存在预设间隙。也即是,通讯设备主体200的尺寸小于箱体100内壁空间的尺寸,使得通讯设备主体200外边面可以具有空气流通的通道,有理由通讯设备主体200进行散热。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00的外侧壁也可以设有透气口,透气口与箱体100内部相连通,以便通讯设备主体200发出的热量可以通过透气口及时将热量散发到外部环境中。
如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箱体100的底部的四个边角处分别设有支撑脚140,支撑脚140用于支撑箱体100。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实施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长度”“左”“右”“竖直”“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施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通讯设备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安装于所述箱体内的通讯设备主体以及联动机构;
所述箱体设有供所述通讯设备主体进出活动的开口,所述开口的侧边转动连接有箱门,所述箱体内部的底面设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设有第一滑槽;
所述通讯设备主体的底部设有辅助滚轮和与所述第一滑槽相配合的第一滑块,所述辅助滚轮与所述箱体内的底面滚动接触,所述第一滑块可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带动所述通讯设备主体沿进出所述开口的方向滑动;
所述联动机构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通讯设备主体,所述联动机构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箱门的内壁面;
当打开所述箱门时,所述联动机构会拉动所述通讯设备主体由所述箱体内向所述开口外移动;当关闭所述箱门时,所述联动机构会推动所通讯设备主体从所述开口外向所述箱体内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设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门包括第一侧门和第二侧门,所述第一侧门转动连接于所述开口的一侧边,所述第二侧门转动连接于与所述开口的另一侧边;
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通讯设备主体顶部和/或底部,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门的内壁面;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通讯设备主体顶部和/或底部,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侧门的内壁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讯设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设备主体的底面靠近所述开口的两个边角处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
所述第一侧门的内壁面的底部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上设有第三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柱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柱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侧门的内壁面底部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设有第四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柱。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讯设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长度均小于第一导轨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到所述开口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设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设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位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一滑槽滚动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通讯设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导轨并列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底面的两侧,所述第一滑块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导轨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导轨一一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通讯设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的顶部设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设有第二滑槽,所述通讯设备主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二滑槽相配合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位于所述第二滑槽内,并且可沿着所述第二滑槽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讯设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块设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位于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第二滑槽内壁面滚动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讯设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设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设置于第一滑槽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和/或
所述第二导轨设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通讯设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与所述开口相对的一侧壁设有用于与外部设备通信连接第一接线端口,所述通讯设备主体的背离所述开口的一侧壁设有第二接线端口,所述第二接线端口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口之间连接有排线,并且所述第二接线端口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口位于不同的竖直高度上。
CN202021864104.4U 2020-08-31 2020-08-31 通讯设备箱 Active CN2131868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64104.4U CN213186802U (zh) 2020-08-31 2020-08-31 通讯设备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64104.4U CN213186802U (zh) 2020-08-31 2020-08-31 通讯设备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86802U true CN213186802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69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64104.4U Active CN213186802U (zh) 2020-08-31 2020-08-31 通讯设备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868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0510146A (ja) 垂直スライド窓
CN213186802U (zh) 通讯设备箱
CN112384048A (zh) 一种物联网家电的物联网功能检测装置
CN114619898B (zh) 一种内滑式充电口盒及其控制方法
CN205402923U (zh) 空调器
KR101868807B1 (ko) 롤러셔터
CN217031370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2826305B (zh) 一种窗帘驱动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1333902A (zh) 水平式工业滑升门
CN211314053U (zh) 一种窗帘驱动装置
CN212454139U (zh) 一种用于监狱的下导向式重型门
CN211397383U (zh) 一种快速软帘门的导向结构
KR101805822B1 (ko) 슬라이딩 도어 어셈블리
EP3650626A1 (en) Access control device
CN216377070U (zh) 爬梯联动天窗开合结构及施工升降机吊笼
CN213940147U (zh) 一种组合调节式药柜
CN215485558U (zh) 上开式开合门
CN219365770U (zh) 一种手动开窗装置
WO2023005279A1 (zh) 离合器结构和电动窗帘
CN218599912U (zh) 一种建筑幕墙隐藏式通风器结构
CN215761439U (zh) 一种电动推拉门
CN217821512U (zh) 一种散热机箱
CN219195412U (zh) 一种用于晾衣架驱动装置的受阻感应机构
CN215909219U (zh) 空调器
CN218332672U (zh) 一种安防用门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