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56356U - 一种围关节修复板及围关节修复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围关节修复板及围关节修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56356U
CN213156356U CN202020768105.2U CN202020768105U CN213156356U CN 213156356 U CN213156356 U CN 213156356U CN 202020768105 U CN202020768105 U CN 202020768105U CN 213156356 U CN213156356 U CN 2131563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iarticular
main body
repair
repair plate
su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6810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华
范明
谷雪莲
余俊瑶
杨志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inetic 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Kinetic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Kinetic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Kinetic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6810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563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563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563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围关节修复板及围关节修复系统,其中围关节修复板可配合接骨螺钉以及缝线和/或人工韧带对围关节进行修复,包括:主体,为条状板件,且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地开设有若干用于穿设接骨螺钉的锁钉孔;若干侧翼,沿所述主体宽度方向的一侧或两侧延伸而成,用于定位和固定缝线和/或人工韧带,且所述主体上设有所述锁钉孔处的厚度大于其他部分的厚度。本方案的围关节修复板结构紧凑,尺寸小巧,能够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解剖塑形和快速剪断,且便于术中缝线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围关节修复板及围关节修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围关节修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围关节修复板及围关节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人体的围关节结构,是指骨关节及其周围的组织,其中包括:骨组织、肌腱、关节囊、韧带等。围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时往往伴随围关节小骨块骨折,这种软组织及骨性损伤的修复是目前骨科领域的一项技术难题。软组织修复与骨折修复的方法及理念完全不同,手术时所用的器械与植入物也有较大的差异。骨折修复手术通常以锁定钉板系统的内固定方式为主,而软组织修复通常利用带线锚钉等产品来进行缝合修复。
目前,围关节周围软组织撕脱骨折主要的固定方式分3种:单纯螺钉直接固定,锁定钉板系统内固定以及单纯锚钉间接固定。单纯的拉力螺钉仅能固定骨折块;带线锚钉由于其本身固定方式的限制,无法对大片的软组织进行有效固定,特别是当遇到粉碎性骨折、骨质疏松患者、大面积撕脱骨折和骨质严重缺损等情况时,带线锚钉修复方法则会表现出组织固定面积小、缝合固定力弱和抗拔出力强度低等缺点,导致修复失败,术后效果差;其中,锁定钉板系统对于骨折固定最为牢固,对于移位大的粉碎性围关节撕脱骨折选用此种固定方式最佳,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以达到理想的疗效,但仍然存在以下缺陷:
第一,市面上现有的钉板系统的接骨板本体外形结构为固定的解剖形态,整体厚度一致,手术过程中无法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解剖塑形和快速剪断。
第二,当临床中需要接骨板和缝线或人工韧带配和使用以修复围关节软组织损伤时,市面上现有的钉板系统的接骨板结构上针对缝线或人工韧带的过线、栓结、钩挂的结构设计有缺陷,容易造成术中缝线操作不便。
第三,市面上现有的接骨板尺寸偏大,导致术中有较大的切口和不必要的软组织剥离,对患者损伤大。
现有技术中并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好办法,因此,能否构思出一款尺寸精巧紧凑,能够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解剖塑形和快速剪断,且便于术中缝线操作的围关节修复板一直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期望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围关节修复板及围关节修复系统,结构紧凑,尺寸小巧,能够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解剖塑形和快速剪断,且便于术中缝线操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围关节修复板,可配合接骨螺钉以及缝线和/或人工韧带对围关节进行修复,包括:
主体,为条状板件,且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地开设有若干用于穿设接骨螺钉的锁钉孔;
若干侧翼,沿所述主体宽度方向的一侧或两侧延伸而成,用于定位和固定缝线和/或人工韧带,且所述主体上设有所述锁钉孔处的厚度大于其他部分的厚度。
本方案中的围关节修复板可通过接骨螺钉固定至骨骼上,围关节修复板和接骨螺钉放置于骨折床的远端或者近端,主体可通过锁骨螺钉穿设锁钉孔固定至关节骨骼上,然后使用缝线和/或人工韧带对围关节周围软组织进行编制缝合,最后通过围关节修复板上设置的用于缝线和/或人工韧带定位和固定的侧翼对缝线和/或人工韧带进行定位和固定,从而复位和固定骨折块,以修复围关节撕脱骨折;本方案既能有效地缝合撕裂的软组织,又可以将软组织撕裂所造成的骨折进行有效的固定修复,使得两者的修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获得更佳的手术效果,此外本方案的围关节修复板的主体呈阶梯厚度结构,该设计有利于临床手术中解剖塑形和可被快速剪断。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侧翼呈T型结构,且T型结构的所述侧翼宽度较大的一端为自由端,宽度较小的一端与所述主体连接。
T型结构制作方便、简单,并且可以便于定位和固定缝线和/或人工韧带,且宽度较大的一端可以有效地在术中、术后防止线结滑脱。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侧翼宽度较小的部分设置有至少一个线槽,用于定位和固定缝线和/或人工韧带,所述线槽沿所述侧翼的长度方向排布。
线槽能够有效定位和固定缝线和/或人工韧带,也能够有效地在术中、术后防止线结滑脱。
同时,可选地,所述侧翼呈♀型结构,且♀型结构的所述侧翼宽度较大的一端为自由端,宽度较小的一端与所述主体连接。
♀型结构除可以便于定位和固定缝线和/或人工韧带,且宽度较大的一端有效地在术中、术后防止线结滑脱外,还能够穿设缝线和/或人工韧带,固定方式可选择性高。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侧翼宽度较大的部分设有线孔,所述侧翼宽度较小的部分设置有至少一个线槽,所述线孔和所述线槽用于定位和固定缝线和/或人工韧带,所述线槽沿所述侧翼的长度方向排布。
线孔能够用于穿设缝线和/或人工韧带,线槽能够有效定位和固定缝线和/或人工韧带,也能够有效地在术中、术后防止线结滑脱。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线槽为沿所述侧翼宽度较小的部分周向开设的环槽。
通过设置环槽,能够在周向任意位置实现有效定位和固定缝线和/或人工韧带。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锁钉孔的数量为至少四个,且自所述主体两端的第二个所述锁钉孔起,相邻两所述锁钉孔之间分别设有一个所述侧翼。
本方案中主体头部两个锁钉孔和尾部两个锁钉孔之间不设置侧翼,能够避免不必要部件的赘设,减小围关节修复板的整体尺寸,使其较市面上现有的产品更为轻薄和小巧,术中避免了较大的切口和不必要的软组织剥离,手术更加微创,损伤更小,植入物植入后切迹也更低,减少了对软组织的刺激。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侧翼相对所述主体所在平面呈上翘、下凹或齐平。
本方案中的侧翼结构优选为上翘式设计,使得临床使用过程中缝线和/或人工韧穿过和栓结时更加方便和快捷,同时避免对患者骨面产生压迫而导致不适。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主体为直线型或弧型,用于贴合关节骨骼形状。
本方案中主体的形状能够贴合关节形状,避免对患者骨面产生压迫而导致不适。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主体的宽度为4mm-7mm,所述主体与所述侧翼的宽度和为8mm-15mm。
具体地,所述主体设有所述锁钉孔处的厚度为1mm-2mm,其他部分的厚度为0.7mm-1.5mm。
本方案的围关节修复板整体结构与现有产品相比更加小巧,在确保围关节修复效果的基础上,避免了术中较大的切口和不必要的软组织剥离,手术更加微创,损伤更小。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锁钉孔为螺纹孔。
本方案的锁钉孔能够与接骨螺钉螺接,从而将围关节修复板的主体固定在骨骼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锁钉孔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所述主体。
锁钉孔轴线方向垂直于主体,主体和接骨螺钉配合使用对于骨折固定更为牢固,对于移位大的粉碎性围关节撕脱骨折选用此种固定方式更佳,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一种围关节修复系统,包括:接骨螺钉、缝线和/或人工韧带以及上述的一种围关节修复板,接骨螺钉穿设于所述锁钉孔内,将所述围关节修复板固定于骨骼上,所述缝线和/或人工韧带对围关节周围软组织进行编制缝合,并通过所述侧翼固定。
本方案中的围关节修复系统中,围关节修复板和接骨螺钉放置于骨折床的远端或者近端,主体可通过锁骨螺钉穿设锁钉孔固定至关节骨骼上,然后使用缝线和/或人工韧带对围关节周围软组织进行编制缝合,最后通过围关节修复板上设置的用于缝线和/或人工韧带定位和固定的侧翼对缝线和/或人工韧带进行定位和固定,从而复位和固定骨折块,以修复围关节撕脱骨折;本方案既能有效地缝合撕裂的软组织,又可以将软组织撕裂所造成的骨折进行有效的固定修复,使得两者的修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获得更佳的手术效果。
本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1.本方案中围关节修复板主体阶梯厚度的结构设计有利于临床手术中解剖塑形和可被快速剪断,可塑性强,临床使用范围更为广泛。
2.本方案中侧翼的结构设计使得临床手术过程中缝线和/或人工韧带穿过和栓结时更加方便和快捷,并能在术中和术后更为有效的防止缝线和/或人工韧带滑脱。
3.本方案中围关节修复板整体结构与现有产品相比更加小巧,术中避免了较大的切口和不必要的软组织剥离,手术更加微创,损伤更小,植入物植入后切迹也更低,减少了对软组织的刺激。
4.本方案的围关节修复系统中围关节修复板和接骨螺钉配合使用对于骨折固定更为牢固,对于移位大的粉碎性围关节撕脱骨折选用此种固定方式更佳,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5.方案的围关节修复系统既能有效地缝合撕裂的软组织,又可以将软组织撕裂所造成的骨折进行有效的固定修复,使得两者的修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获得更佳的手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围关节修复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围关节修复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a)为主视图,图2(b)为侧面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T型侧翼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型侧翼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围关节修复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a)为主视图,图5(b)为侧面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围关节修复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a)为主视图,图6(b)为侧面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围关节修复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7(a)为主视图,图7(b)为侧面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接骨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缝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人工韧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围关节修复板,11.主体,111.锁钉孔,12.侧翼,12a.宽度较大的一端,12b.宽度较小的一端,121.线槽,122.线孔,2.接骨螺钉,3.缝线,4.人工韧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作为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图2(a)、图2(b)、图8、图9和图10所示,一种围关节修复板1,可配合接骨螺钉2以及缝线3和/或人工韧带4对围关节进行修复,包括:主体11和若干侧翼12。其中,主体11为条状板件,且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地开设有若干用于穿设接骨螺钉2的锁钉孔111;若干侧翼12沿主体11宽度方向的一侧或两侧延伸而成,用于定位和固定缝线3和/或人工韧带4,且主体11上设有锁钉孔111处的厚度大于其他部分的厚度。其中可选地,每一侧翼12设置于相邻两锁钉孔111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围关节修复板1可配合接骨螺钉2以及缝线3和/或人工韧带4对围关节进行修复,其中,接骨螺钉2用于将围关节修复板1固定在骨骼上,缝线3和/或人工韧带4用于对围关节周围软组织进行编制缝。
具体来说,该实施例中的围关节修复板1在临床使用时,首先将围关节修复板1和接骨螺钉2放置于骨折床的远端或者近端,然后使用缝线3和/或人工韧带4对围关节周围软组织进行编制缝合,最后通过主体11上设置的用于缝线3和/或人工韧带4定位和固定的侧翼12对缝线3和/或人工韧带4进行定位和固定,从而复位和固定骨折块,以修复围关节撕脱骨折。本系统既能有效地缝合撕裂的软组织,又可以将软组织撕裂所造成的骨折进行有效的固定修复,使得两者的修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获得更佳的手术效果。
该实施例中的锁钉孔111沿主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地开设,能够将主体1沿着骨骼的长度方向进行固定。侧翼12沿主体11宽度方向的一侧或两侧延伸而成,且每一侧翼12设置于相邻两锁钉孔111之间,能够确保在主体1长度方向上的任何位置都能够定位和固定缝线3和/或人工韧带4,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其中,锁钉孔111为螺纹孔,能够与接骨螺钉2螺接,从而将围关节修复板1的主体11固定在骨骼上。锁钉孔111的轴线方向优选地为垂直于主体11设置,与接骨螺钉2配合使用对于骨折固定更为牢固,对于移位大的粉碎性围关节撕脱骨折选用此种固定方式更佳,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以达到理想的疗效。该实施例中主体11上设有锁钉孔111处的厚度大于其他部分的厚度,从而使围关节修复板1呈阶梯厚度构造,该设计有利于临床手术中解剖塑形和可被快速剪断。
至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明白,本方案中的围关节修复板1的阶梯厚度构造的设计实际上是本方案的关键发明点所在。本方案通过不减小主体11上设有锁钉孔111处的厚度,从而确保锁钉孔111附近主体11结构的牢固程度以及稳定性,通过减小不设有锁钉孔111处的厚度,从而便于临床手术中解剖塑形,在裁剪过程中更为快速便利,易于手术操作。基于该发明点,本方案的主体11呈长条状,并沿长度方向开设锁钉孔111,能够与骨骼的形状相对应,从而将主体11贴合骨骼固定。侧翼12的排布则能够在主体11的长度方向提供充足的定位固定点,用于缝线3和/或人工韧带4定位和固定,有效解决了手术过程中缝线3过线困难、打结固定困难的问题,从而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有效地缝合撕裂的软组织,又可以将软组织撕裂所造成的骨折进行有效的固定修复。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侧翼12呈T型结构,且T型结构的侧翼12宽度较大的一端12a为自由端,宽度较小的一端12b与主体11连接。侧翼12宽度较小的部分设置有至少一个线槽121,用于定位和固定缝线3和/或人工韧带4,线槽121沿侧翼12的长度方向排布。线槽121为沿侧翼12宽度较小的部分周向开设的环槽。在该实施例中,T型结构宽度较小的部分能够用于拴线,T型结构相对较宽的自由端可以在术中、术后更为有效地防止线结滑脱。线槽121的设置及其环状结构能够在其周向任意位置有效定位和固定缝线3和/或人工韧带4,也能够有效地在术中、术后防止线结滑脱。
可选地,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侧翼12也可呈♀型结构,且♀型结构的侧翼宽度较大的一端12a为自由端,宽度较小的一端12b与主体11连接。侧翼12宽度较大的一端12a设有线孔122,侧翼12宽度较小的部分设置有至少一个线槽121,线孔122和线槽121用于定位和固定缝线3和/或人工韧带4,线槽121沿侧翼12的长度方向排布。线槽121为沿侧翼12宽度较小的部分周向开设的环槽。在该实施例中,♀型结构宽度较小的部分能够用于拴线,♀型结构相对较宽的自由端可以在术中、术后更为有效地防止线结滑脱。且♀型结构的自由端的线孔122能够穿设缝线3和/或人工韧带4,有利于缝线3和/或人工韧带4在围关节修复板1上的定位和固定。线槽121的设置及其环状结构能够在其周向任意位置有效定位和固定缝线3和/或人工韧带4,也能够有效地在术中、术后防止线结滑脱。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5、图6和图7所示,锁钉孔111的数量为至少四个,且自主体11两端的第二个锁钉孔111起,相邻两锁钉孔111之间分别设有一个侧翼12,即头部两个锁钉孔111和尾部两个锁钉孔111之间不设置侧翼12。该实施例中中主体11头部两个锁钉孔111和尾部两个锁钉孔111之间不设置侧翼12,能够避免不必要部件的赘设,减小围关节修复板1的整体尺寸,使其较市面上现有的产品更为轻薄和小巧,术中避免了较大的切口和不必要的软组织剥离,手术更加微创,损伤更小,植入物植入后切迹也更低,减少了对软组织的刺激。
同时,在该实施例中,侧翼12相对主体11所在平面呈上翘、下凹或齐平。优选地,如图2(a)、图5(a)、图6(a)和图7(a)所示,侧翼12结构为上翘式设计,使得临床使用过程中缝线3和/或人工韧带4穿过和栓结时更加方便和快捷,同时避免对患者骨面产生压迫而导致不适。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主体11的结构可选地为直线型或弧型,用于贴合关节骨骼形状。弧形的主体11的形状能够贴合关节形状,避免对患者骨面产生压迫而导致不适。弧形主体11的弯曲方向可以如图5(a)和图5(b)所示,相对其所在平面弯曲,或者如图7(a)和图7(b)所示,在其所在平面内弯曲,或者如图6(a)和图6(b)所示,在两个方向均弯曲。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a)、图5(a)、图6(a)和图7(a)所示,进一步优选地,主体11的宽度,即B1为4mm-7mm,主体11与侧翼12的宽度和,即B2为8mm-15mm。如图2(b)、图5(b)、图6(b)和图7(b)所示,主体11上设有锁钉孔111处的厚度大于其他部分的厚度。主体11设有锁钉孔111处的厚度,即D1为1mm-2mm,其他部分的厚度,即D2为0.7mm-1.5mm。该实施例中,围关节修复板1整体结构与现有产品相比更加小巧,在确保围关节修复效果的基础上,避免了术中较大的切口和不必要的软组织剥离,手术更加微创,损伤更小。且该实施例中的围关节修复板1的主体11呈阶梯厚度结构,该设计有利于临床手术中解剖塑形和可被快速剪断。
本方案还涉及一种围关节修复系统,如图1、图8、图9和图10所示,包括:接骨螺钉2、缝线3和/或人工韧带4以及上述的一种围关节修复板1,接骨螺钉2穿设于锁钉孔111内,将围关节修复板1固定于骨骼上,缝线3和/或人工韧带4对围关节周围软组织进行编制缝合,并通过侧翼12固定。
本方案中的围关节修复系统中,围关节修复板1和接骨螺钉2放置于骨折床的远端或者近端,主体11可通过锁骨螺钉2穿设锁钉孔111固定至关节骨骼上,然后使用缝线3和/或人工韧带4对围关节周围软组织进行编制缝合,最后通过围关节修复板1上设置的用于缝线3和/或人工韧带4定位和固定的侧翼12对缝线3和/或人工韧带4进行定位和固定,从而复位和固定骨折块,以修复围关节撕脱骨折;本方案既能有效地缝合撕裂的软组织,又可以将软组织撕裂所造成的骨折进行有效的固定修复,使得两者的修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获得更佳的手术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围关节修复板,用于配合接骨螺钉以及缝线和/或人工韧带对围关节进行修复,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为条状板件,且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地开设有若干用于穿设接骨螺钉的锁钉孔;
若干侧翼,沿所述主体宽度方向的一侧或两侧延伸而成,用于定位和固定缝线和/或人工韧带,且所述主体上设有所述锁钉孔处的厚度大于其他部分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围关节修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呈T型结构,且T型结构的所述侧翼宽度较大的一端为自由端,宽度较小的一端与所述主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围关节修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宽度较小的部分设置有至少一个线槽,用于定位和固定缝线和/或人工韧带,所述线槽沿所述侧翼的长度方向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围关节修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呈♀型结构,且♀型结构的所述侧翼宽度较大的一端为自由端,宽度较小的一端与所述主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围关节修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宽度较大的部分设有线孔,所述侧翼宽度较小的部分设置有至少一个线槽,所述线孔和所述线槽均用于定位和固定缝线和/或人工韧带,所述线槽沿所述侧翼的长度方向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一种围关节修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槽为沿所述侧翼宽度较小的部分周向开设的环槽。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围关节修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钉孔的数量为至少四个,且自所述主体两端的第二个所述锁钉孔起,相邻两所述锁钉孔之间分别设有一个所述侧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围关节修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相对所述主体所在平面呈上翘、下凹或齐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围关节修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为直线型或弧型,用于贴合关节骨骼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围关节修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宽度为4mm-7mm,所述主体与所述侧翼的宽度和为8mm-15m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围关节修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设有所述锁钉孔处的厚度为1mm-2mm,其他部分的厚度为0.7mm-1.5m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围关节修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钉孔为螺纹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围关节修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钉孔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所述主体。
14.一种围关节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接骨螺钉、缝线和/或人工韧带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所述的一种围关节修复板,接骨螺钉穿设于所述锁钉孔内,将所述围关节修复板固定于骨骼上,所述缝线和/或人工韧带对围关节周围软组织进行编制缝合,并通过所述侧翼固定。
CN202020768105.2U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围关节修复板及围关节修复系统 Active CN2131563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68105.2U CN213156356U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围关节修复板及围关节修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68105.2U CN213156356U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围关节修复板及围关节修复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56356U true CN213156356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64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68105.2U Active CN213156356U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围关节修复板及围关节修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5635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3433A (zh) * 2021-05-31 2021-07-23 上海凯利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围关节修复板及围关节修复系统
WO2022252625A1 (zh) * 2021-05-31 2022-12-08 上海凯利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围关节修复板及围关节修复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3433A (zh) * 2021-05-31 2021-07-23 上海凯利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围关节修复板及围关节修复系统
WO2022252625A1 (zh) * 2021-05-31 2022-12-08 上海凯利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围关节修复板及围关节修复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44362B2 (en) Sternum fixation device and method
JP4259015B2 (ja) 骨板システム
EP3033020B1 (en) Apparatus for syndesmosis fixation
US20120078275A1 (en) Absorbable fastener and applying apparatus
US20100256691A1 (en) Fixator for bar of pectus excavatum repair operation
CN213156356U (zh) 一种围关节修复板及围关节修复系统
US10905478B2 (en) Patella bone plate and methods of fixation
JP2016502919A (ja) 胸骨固定器具および胸骨固定方法
CN214805277U (zh) 一种围关节修复板及围关节修复系统
CN105125272A (zh) 一种微型围关节损伤修复系统及其锁定接骨板
CN210056195U (zh) 一种基于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的捆扎固定装置
CN205094568U (zh) 一种微型围关节损伤修复系统及其锁定接骨板
CN205411293U (zh) 一种微型围关节锚定板及围关节损伤修复系统
CN216823543U (zh) 一种用于稳定连接骨与软组织的带线锚钉
CN214907946U (zh) 一种医用捆绑针线
CN111728686B (zh) 一种肩锁关节弹性固定装置
Dogan et al. A new technical approach for sternal closure with suture anchors (Dogan technique)
CN202589589U (zh) 一种微创跟腱固定吻合器
WO2022252625A1 (zh) 一种围关节修复板及围关节修复系统
CN208371880U (zh) 胫骨近端外侧接骨板
CN113143433A (zh) 一种围关节修复板及围关节修复系统
CN215227993U (zh) 一种用于软组织固定的线体
CN219878248U (zh) 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的板袢锚内固定系统
CN216148178U (zh) 一种治疗前/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的创伤植入物
CN216495568U (zh) 一种固定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钩状解剖锁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